书名:我把外挂修好了

作者:我想吃肉

【文案】

我最想送给你的礼物,是一个可以和你在阳光下携手行走的国度。

蠢作者以学渣的资质挑战塑造一个学神主角,必须点赞[i]

我说受君苏破天际,你们信么?

严肃脸表示:文名是蠢作者对受君的忏悔

最后,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这不是一篇系统文这不是一篇系统文这不是一篇系统文我准备苏的我准备苏的我准备苏的

慢热慢热慢热

说明:本文半架空,人物全是我编的,事件也是我编的~

内容标签: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越宁 ┃ 配角: ┃ 其它:

晋江金牌推荐:越宁辛辛苦苦挣扎出一片天地,恩怨两清,正要大展身手的时候,咔嚓一声变回了十二岁 。怎么办?既来之,则安之,一切只不过是重头再来,重活一世的越宁打算好好上学、离开不友好的环境、创业,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作者文笔老练,故事情节流畅自然。本文是一个带着回档的系统补偿,重新开始重新升级 打怪的故事。这是一个两世赢家的重生之旅,没有被害死而重生的惨痛,不与低层次的恩 怨纠缠,一切只为奔向美好的新生活。

第1章 逃离(一)

“突突突突”载着饲料的拖拉机在盘山公路上千回百转,颠得坐在上面的人五脏六腑跟着乱颤。越宁盘膝坐在装饲料的编织袋上,一张脸绷得紧紧的,看不出一丁点儿开心的样子来。

打从今天早上起床,他就是这个样子了。

眼睛一闭一睁,发现自己回到了十二岁。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开心得起来才怪!

1992年,十二岁,对他来说就是个“解放前”的苦大仇深的环境。周遭围着一圈恨不得立时掐死的“亲戚”,学校里搁着一个害他残疾的仇人,都得从头再收拾一遍。如果是什么能人也就罢了,算是斗智斗勇,跟一群脑残再周旋一回,根本是浪费生命!

至于好处么…上挑的眼角微微一跳,右手五指曲了曲,这就是唯一的好处了。他残疾了十二年的右臂,现在还是完好健康的。

很好,就冲这一条好处,他愿意暂忍片刻。

张桂兰坐在旁边,担忧地打量着儿子苍白的脸,伸手去摸越宁的额头。干燥粗糙的指尖将将触及额角,越宁像是天了天眼一般将头一歪,躲了过去。张桂兰担忧地问:“你这是晕车么?”

越宁含糊地“唔”了一声,眼睛都没睁,心里烦得狠。张桂兰这会儿待他还是极好的,越宁却不想对她虚与委蛇,甚至不愿意看她那张脸。照现在的情形,他该尊称张桂兰一声“妈”。事实上,越宁知道,她不过是自己的“买主”而已。张桂兰不能生育,花了一千八百块买了个男婴充作自己的儿子,这个男婴就是越宁。

对此越宁并没有太多的针对她的负面情绪。买来的媳妇儿,全是拐卖的,孩子则不然。就他所知,村里还有个比他长两岁的男孩儿,纯是亲爹妈生来卖的。他并不排除这种可能,甚至想过,只要确定了他不是被拐卖的,生恩总是不及养恩的。况且,越宁的生活舒适程度,在村里也是属于上等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的胳膊被嫉妒的同学打折之后,听说治疗要花费很大的一笔钱,从92年末拖延到94年,他的手彻底废了,同学家的私了钱也付了。“父亲”李建设没多犹豫,就与张桂兰离婚,“母子俩”被扫地出门。十几万的私了钱,在“舅妈”的逼迫下,李建设也只给了一万五,余下的十万块一半被李建设拿去重娶新妇,另一半被“大伯”李建国拿走。

1994年的十一万五千块,他的一条胳膊,十年蹉跎。1981年,李建设买他做儿子的时候花了一千八百块。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张桂兰更妙,将他的上衣扒了个精光,将他领到闹市里,展示着残疾的胳膊,让他做乞讨的道具。理由是“讨够了钱娶个媳妇好过日子”。学,是不给上的了,敢提就是一巴掌。他忍无可忍,终于逃了出去。

由她摆布,一辈子就毁了,做孤儿也比留下来强。

此后他历尽艰难,终于混出了点模样出来,咔嚓,一下子被从2004年又给踹到了1992年。

真是日了狗了!

张桂兰又担忧地看了越宁一眼,见他没有更难受的表示,才略略放下了心来。越宁是她下半辈子的指望,自然是不能出一丁点儿纰漏的。

她不是一开始就不能生,一切都要怪她婆家眼瞎,给她小叔子买了个老婆。一生了孩子,家里人以为她定下心来要过日子的时候,一把火,把家给烧了。

张桂兰当时怀着身孕,受命看管这“弟妹”,第一个遭了殃。孩子没了,身子也伤了,从此不能再生孩子。从此恨这“小婊子”入骨,想起来就咒,买来的媳妇也没名字,种种难听的代称就往这“弟妹”身上扣。

也是因为有这么个原因,张桂兰的娘家嫂子才有道理纠结族亲闹到了亲家门上,逼得张桂兰的婆婆答应给买个儿子。

说来也怪,打从买了这么个孩子过来,张桂兰的婆家李家,就没再生出个男孩儿出来。张桂兰手握李家唯一的根苗,没少作夭,从大伯子和大、小姑子那里占了不少便宜。直到近来她那个一直生不出儿子的大嫂突然生了个儿子!那可是老李家的亲孙子,真根苗!

张桂兰的天,快要塌了!

越宁也从“大侄子”变成了大伯子两口子嘴里的“野种”,张桂兰在老李家的地位岌岌可危。

这可不行!她得想个办法,婆家没人帮着她,儿子又还小,她能想到的靠山,自然就只有娘家人儿了。头一个就是娘家嫂子杨秀芳。这不,借口越宁“要开学了,以后都没时间,所以趁开学前带着孩子去走舅舅”,急匆匆搭车回娘家,要向杨秀芳讨个主意。

拖拉机“突突”了半天,终于从三家村到了张桂兰的娘家沟头村。开拖拉机的也姓李,照辈份儿算是张桂兰丈夫的叔叔辈儿,年纪却与张桂兰差不多大。停下拖拉机,嘱咐一句:“饲料送完了,后半晌走,走的时候我到你哥家喊你,别走远了。”

张桂兰慌忙答应一声,扯着儿子下了拖拉机,理理衣裳,给越宁拍拍裤子,拖着一盒子麦乳精,拉着儿子就往娘家走去。

第2章 逃离(二)

越宁百无聊赖地跟在张桂兰身后,作晕车未醒状,走得并不快。张桂兰再急,也不想让越宁出事儿,只得放慢了脚步。

然后他就后悔了。

沟头村的人都知道张桂兰养了个必有大出息的好儿子,见着了总要说两句话。一路拖拖拉拉,打招呼的人不断,越宁心里更觉得烦了。

好容易看到了张桂兰娘家的墙头,越宁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一路舅舅舅妈从头叫到尾了。沟头村全村姓张,跟张桂兰平辈儿的男丁都算他舅,一把攥过去,能攥到他八个舅舅。全是长辈,越宁并不想尊敬的“长辈”。

这里面他最厌恶的,无过于正坐在门口的那一位“亲舅妈”杨秀芳。

看到杨秀芳,越宁心里透着一股诡异之感:04年的他,将杨秀芳送去吃牢饭了。现在再看到杨秀芳本人,咳咳,很想再送她去吃一回牢饭!

杨秀芳不知道越宁心中所想,仍旧热情地打招呼:“外甥来啦?”她早早接到了张桂兰的口信,已经知道了张桂兰所为何来。胸有成竹地等在门口。

杨秀芳是个能干的人,算得上是有头脑,这是越宁也不否认的。甚至,如果当初不是张桂兰的亲娘生病住院,杨秀芳需得去伺候,她不会由着张桂兰带着越宁去乞讨。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这位能干人儿,兼职做着买卖人口的掮客。虽然,她并不明码标价的抽成,只是“帮忙互通有无做好事”。

就是这个能人,给张桂兰出的主意:“买个孩子吧,别要周围人家生下来送人的,不养亲生儿子的人家,爹妈一定有毛病,生下来的孩子不是残就是傻。等你养大了,再过来争儿子,掰扯不清!买个远点地方的,宁愿多花些钱。以后长大了,也找不着亲生父母,你们养得仔细点,生恩不如养恩。”

而后冲在前线,给小姑子牵线搭桥、威逼亲家、买下男婴就是越宁,奠定了张桂兰在夫家顺风顺水十来年的基础。

好能干的人!

垂下了眼睛,越宁没有主动开口叫人。张桂兰却是见到了亲人,手里的麦乳精往侄女张珍珍手里一塞,扑到杨秀芳身上就叫:“嫂子!我可见着你了!他们老李家这是要作践死我呀!”

SB!越宁心里撇嘴,头压得更低了。

蠢货!杨秀芳恨不能剪了她的舌头!大门口嚎的什么丧?家丑不可外扬!还有孩子在呢?这么嚎出来,是要让外甥知道他不是你亲生的么?只要不是亲生的,没有正常人想要你这样的蠢妈!

横一眼女儿张珍珍:“还不进屋给你姑倒水去?”一把拉过小姑子,“进去说话!”再对越宁说,“外甥也累了吧,快进来,你大表哥从县城带了娃哈哈。”

越宁低低应了一声,跟着走了过去。

张桂兰被嫂子掐了一把,才醒过味儿来:“对对对,东子,你跟你表姐去喝娃哈哈,我跟你舅妈有话要说。”买来的儿子,怎么能让他知道不是亲生的呢?还是嫂子明白。

越宁撇撇嘴。这个时候,他还叫李卫东,这名字据说是他过世的“爷爷”给起的。老头儿心心念念想了好多年的孙子,从七零年开始念叨,名儿都起好了,三个儿子却一个带把的都没给他生出来。老头自觉在乡里抬不起头来,活把自己给憋屈死了。所以哪怕越宁来的时候已经进了八字打头的年代,他还是被赋予了李卫东这个带着鲜明时代特色的名字。

直到他逃离此地,给自己改了名字,才抛了“李”这个姓,随意给自己起了“越宁”这个名字。 “李卫东”三个字,被“大伯母”拿去使了。

张桂兰这回找娘家嫂子,为的也是这个。婆家嫂子说了:“这是老公公活着的时候给亲孙子起的名儿,当然给我娃。”李卫东这名字,越宁一点也不想叫,他那位“大伯母”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只是因为没儿子受了小婶子十多年的气,得借个由头找回场子。

越宁不在乎这个名字,连“李”这个姓氏都不想要。可张桂兰不一样,她觉得自己受尽了欺负,要找娘家人给她出头。

事情难就难在张桂兰她妯娌是换亲换来的,李家还有姑娘扣在别人家呢。娶来的媳妇打两巴掌踢两脚,没什么,欺负得狠了可不行。长房媳妇儿的要求听起来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姑嫂两个能商量个什么来,越宁并不关心。在他看来,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斤斤计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外面天宽地广,非要缩井底下斗来斗去,斗个屁啊!全是小家子气。她们怎么斗,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一切顺利的话,他不久就能脱身,哪怕把自己折腾进福利院,也比跟这群二百五混一块儿强。

张珍珍磨磨蹭蹭拿出一板娃哈哈来,慢腾腾地放到越宁跟前的小桌上:“你喝呀。”

越宁皱起好看的眉毛,摇摇头,扫了一眼张珍珍,也是服气了。张珍珍比越宁大两岁,越宁今年念初二,她念四年级总留级总留级,她升二年级的时候,全校各个年级里已经布满了她的同学们。并且,十四岁的大姑娘了,能不能不要看着娃哈哈就挪不开眼?!

很难想象,这是杨秀芳亲生的闺女。

杨秀芳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张珍珍的脑子不随自己,偏偏随了张桂兰?姑姪俩一样的蠢!杨秀芳伤透了脑筋,一度将主意打到“外甥”的头上,希望两家结个娃娃亲,好让越宁照顾张珍珍一生。不然真是死都不放心这个蠢闺女。

越宁并不知道她的主意,如果知道了,杨秀芳的下场只会更惨一点。现在,他只是伸手推了推那一板娃哈哈:“你喝吧。我晕,不想动。”

张珍珍开开心心拆了一瓶娃哈哈,一口气喝完,跑院子踢毽儿去了。

越宁闭目养神,从醒来开始,他就琢磨着脱身的办法,越早切断关系越好,否则日后被人挟“养育之恩”,要他知恩图报,怕不得恶心死人?!他很快地制定了几套计划。A计划就是一切顺利,借机彻底斩断关系。A计划如果不顺利,也要有备用方案,B计划就要…

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还未成年,而社会上对于拐卖未成年儿童,是深恶痛绝的。一旦成年,随之而来的是无穷的麻烦,比如“养恩”之类的。比如李家也是从人贩子手里将他解救出来免得被人贩子弄残了拿出去乞讨…之类的。

那一边,杨秀芳和张桂兰也达成了共识,名字什么的,想要就拿去,如果越宁问了,就说这名字不够洋气,所以改了。交换条件是,李家得守口如瓶,不能让孩子这时候知道身世。等越宁再大一点,养得熟了,订娃娃亲的时候,再告诉他。

谈妥了,张桂兰喊:“东子过来,给你舅妈看看。”

越宁无奈地睁开了眼,慢悠悠晃到了张桂兰的跟前。

张桂兰与杨秀芳在一张八仙桌的两边分坐着,两边是方凳,伸手将越宁拉到方凳上,就开始念叨这一天的行程,埋怨越宁:“来的时候搭人家的拖拉机的,他非得下来给那个小胡老师搬书,时候都被他耽误了…”

越宁还装着头晕不说话,由着张桂兰口沫横飞地演讲。

杨秀芳却满意极了!

越宁还记着小胡老师的好,显然是“有良心”的一种表现。正合她意。

越宁却因为张桂兰提起的话头,又想起了小胡老师。

小胡老师科班出身,越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还能长得这么正直,她功不可没教了越宁整整六年。越宁四岁的时候,小胡老师到了李家坳,说服了李家人,早早地将他带到小学里读书。越宁比所有的孩子都聪明,比年长他数岁的孩子学得还快。老师哪有不喜欢这样的学生的呢?小胡老师倾其所学,认真浇灌这棵幼苗,许多顽童们无心又或无力学习的知识,越宁小小年纪居然学得进去。小胡老师深山寂寞,终于找到这么个寄托,凡她会的,差不多都给越宁打了个基础。

直到政府为消灭贫困,去年将李家坳整体迁出深山,与其他两个村子合并成了三家村,小胡老师也到了三家村小学做老师。

越宁现在初二,小胡老师现在当然已经不教他了。可越宁还想为她多做点什么,04年的时候,他终于有能力偿报这位可敬的老师,却只见着一抷黄土。这一回,再不能这样了!

他不吱声,张桂兰又不想冷场,闲话终于说到了小胡老师身上:“二十大几的人了,也没个婆家,真是古怪…”

小胡老师今年二十六,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越宁一点也不觉得她哪里古怪了。皱皱眉,他可不想听张桂兰说小胡老师的坏话。趁张桂兰咕咚水的功夫,轻声道:“我跟小胡老师打听事儿。”

杨秀芳也觉得张桂兰当着孩子面说他尊敬的老师的小话不好,和蔼地问道:“外甥问的什么哩?”

“跳级。”

杨秀芳一怔:“跳级?”

“嗯。”这是越宁离开的第一步。

村里没有完中,只有一所初中。高中要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才有。越宁的目标是县中,那里离三家村更远一点。他想早点走,哪怕A计划不顺利,也能早一年到县城念书。

第3章 逃离(三)

听到跳级,杨秀芳有些担心:“外甥,跳级到底少学了一年。” 万一考不上县中呢?

越宁没开脸,似有心事:“课本我都看过了,不难,跟得上。”全是上辈子残废窝在三家村的时候看的。那时候右臂初残,为了不把自己逼疯,只好将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印象深得不能再深了。

杨秀芳是个伶俐人,对张桂兰道:“妈昨天就去大舅家了,今天眼瞅回不来了,你们娘儿俩留下来吃了晌饭再走,行吧?拖拉机等人吧?”

张桂兰笑道:“没事儿!”

越宁瞋目,“四叔公”是来做买卖的,可不是做专职司机的。时间得由着人家定。到了张桂兰这里,怎么就“没事儿”了呢?

杨秀芳对小姑子的不靠谱早有心理准备,只笑着说:“饭菜都做好了,灶上温着呢,叫珍珍端了来吃,”又跟越宁说,“你舅舅、表哥他们今天不回来,你坐上席。”

张桂兰被打发去跟侄女儿端菜,杨秀芳才细问越宁:“外甥,你是有什么心事呢?跟我说。”

【明白人。】越宁暗赞一声,轻言细语却字字清晰地道:“我早念完了还好省点钱。”

【懂事孩子。】杨秀芳看向越宁的眼神儿慈祥极了,李家大嫂总要钱的事儿张桂兰已经报怨了许多回了。安抚道:“放心,他们不出钱,我出!”杨秀芳是有底气说这个话的,她家本就比李家富裕,她会持家,丈夫、儿子包括小叔子家都被她督促得十分上进肯干。92年的学费,便宜得很,怎么出不起呢?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投资,收益回报丰厚,风险几乎为零。

越宁依然坚持跳级:“省点是点儿吧,省得再吵。”

杨秀芳沉默了,只有“外甥”一个男孩的时候,李家大伯五个闺女送走了三个,也要省下钱来补贴“大侄子”。现在,该还债了。杨秀芳叹了一口气:“好孩子,委屈你了。你真能行?”

越宁点点头:“嗯。”

杨秀芳终于拿定了主意:“行!到时候不行就再读一年,学费不用你愁,别人不出,舅妈给你出!”

越宁笑了:“哎。”到时候他姓不姓李还不一定呢。跳级是个兜底的选项,如果计划进行得顺利,读高中前,他就能摆脱李家了。也不用这位“舅妈”出什么学费。

当着杨秀芳的面提这个事儿,不过是因为嫂子就是张桂兰的圣人兼恩人,杨秀芳点头了的事情,哪怕李建设不同意,张桂兰也有胆子跟丈夫硬扛。

这个级,他跳定了!

今天运气很好,吃过了午饭,四叔公的拖拉机才又突突过来,载了他们娘俩回三家村。

回到三家村,天已经蒙蒙黑了,张桂兰急匆匆回家做饭给丈夫李建设吃。越宁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甩着胳膊,继续研究着失而复得的右臂的使用方法毕竟残疾了十二年。

隔壁“大伯”李建国家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儿,间或夹杂着婴儿的啼声。张桂兰暗啐一口:“小[哔]崽子,嚎丧呢,”又嘀咕,“还是沾了你的光才分到这位宅子,真是一家子白眼狼。”

三家村是在原吴家庄的基础上扩建的,主要人口就是吴、钱、李三大姓,村民聚族而居,杂姓极少。李家村的村民搬过来这是第二年,房子也是自己出一点劳力,其他由政府补贴建的统一式样。结构一样,地理位置就有讲究了。跟原来吴家村的老住户不好比,互相之间且有得一争。看在越宁“有出息”、“将来能当干部提携老李家”的面子上,李建设弟兄仨分的宅基地位置可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越宁浑不在意:“我去烧火。”

张桂兰跺跺脚:“这是什么棉花脾气?!叫人欺负死了也不吭声儿!你爹就是个闷头鳖!你还像足了他!”

“闷头鳖”是弟兄仨里唯一正常娶老婆的人,老婆带着嫁妆来,娘家还比较凶悍,不闷又能怎么样呢?默默抽着旱烟,等老婆回来做饭,饭上了桌,收起烟袋,默默吃饭。吃完了,才说:“家里还有钱么?大侄子那里,给买点奶粉送去。东子小时候,哥嫂也给过咱…”

张桂兰手上筷子往桌上“啪”地一拍,就要开骂,越宁慢条厮理地道:“一家人,该给就给。”

越宁的懂事令李建设十分欣慰,觉得这孩子有良心极了,憨厚地笑道:“这才像话。”

张桂兰再忍不住了,且哭且骂:“家里都要穷得揭不开锅了,老婆孩子都要饿死了,你只管想着别人的崽子!”

李建设心里不痛快了:“说什么呢?那是我大侄子!”

亲侄子可比买来的娃要亲近,越宁劝张桂兰道:“不是说好了么?我跳级,能省一年学费呢。”

张桂兰呜呜地哭:“我苦命的儿啊~~~”哭着哭着,就想起流掉的那个男胎来了,哭得更伤心了。

李建设被她哭得心烦意乱,又很怕大舅子一家来找麻烦,福至心灵,问起越宁:“东子,你说啥跳级?”

越宁将与杨秀芳说过的话又说了一回,李建设沉默了一阵,道:“跳级就跳级,只要你考上高中,学费爹一定出!”养出个干部全家也光彩。

越宁失笑:“嗯,我打听过了,得问过校长看答应不答应。”

“有啥不答应了?”李建设不觉得这有什么麻烦,“要不行,找你三大爷递个话。”

“三大爷”是李建设的远房三哥,原李家坳的书记。三村合并,李家坳人口最少,书记是做不成了,捞了个副书记当。往中学里讲个情,倒也不难。

张桂兰一甩鼻涕:“明天你跟我去三哥家里讨个情,后天开学了,一块儿去学校,把跳级的事给办了。你,”一指丈夫,“给我过来,我有话说,东子去睡觉!”

夫妻俩说的,乃是给越宁改名字的事儿。张桂兰存心要恶心大伯子家:“我儿要改名了,他一分钱也别想要!要吃奶粉?名儿给我留下来。”

李建设想了想:“那…先不改名吧。”

张桂兰的脸,气歪了。

再生气,该办的事儿还是得办。骂骂咧咧,张桂兰故意拿了一把皱皱巴巴的破钱,五块、十块,连毛票都有。凑了一百块,找张旧手绢儿一包,砸到了大伯子家的桌子上。一面砸,一面哭:“穷得吃不上饭了哟~”

她妯娌赵红英却不吃她这一套,皱就皱,是钱就行,一把划拉了来:“我看你声儿挺大,定是吃得很饱。好歹匀两口给男人孩子,别饿着了他们。”

气得张桂兰扭头就走,要不是今天要忙儿子跳级的事儿,她非得跟这个老【哔】好好掰扯!

有亲戚出面,越宁跳级的事情就办得很顺利。第二天,连“三大爷”带李建设、张桂兰,一块跟到了学校,跟校长一说,校长就答应了:“做两套卷子,得把成绩补上了,考过了,就跟着初三的一块儿上课。他还没初三的课本呢,再交二十五块钱,我给他发一套新课本。”

这钱,李建设两口子掏得很痛快,一个想儿子懂事儿,心里有愧;另一个想,不给儿子花,早晚叫闷头鳖抠去贴补了小[哔]羔子,不如给自己儿子使劲花!

乡村中学,初二必考的科目也不多,主科只有五门。校长招呼来了越宁原来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班主任很是通情达理,甚至有一点解脱的意味:“好好好,人往高处走。”初三(1)班的班主任也被校长叫了来,听说越宁要跳级,也表示了乐意接收。

越宁做卷子极快,上午做了第一学期的,下午做了第二学期的。老师当场改卷子,分数十分喜人,满满的一片红勾。除了语文的作文扣了些分数,其余全是满分。初三(1)班班主任喜不自胜:“跟我领书去吧!”

越宁抹了抹额上虚汗:初中的作文,太考验人了。八百字作文,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字数太少了,写不了多少字数份额就用完了。一打腹稿他就知道要糟,生生精简了许多内容,才塞进八百字的限定范围里。还有字迹,十多年没用右手了,得亏身体还记得,不然也要露马脚。

这个结果真是皆大欢喜,“三大爷”看越宁的眼光透着深深的期望,一个劲地嘱咐李建设夫妇要照顾好“大侄子”。新班主任钱老师,亲自将课本作业本扎得整整齐齐打了个扣儿交给越宁拎着:“明天别走错教室了啊。”

越宁恭恭敬敬地答应了,态度端正得让钱老师心里暖极了。校长抬起手腕看表:“时候不早了,都回吧。”心里也挺美,觉得来年中考,越宁的成绩必能给他长脸。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校长室,正遇到学生们报道、领书、交作业、打扫学校一整套做完,放学回家。远远地,越宁看到一个鹤立鸡群的身影,瞳孔猛地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