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上一章:第 72 章
  •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下一章:第 74 章

有了这二十个积极向上,力争表现的知识分子,苏曼这边的人就够用了。

她将自己画好的工作表拿出来,然后进行分组,将这些人的名字填报在工作内容的后面,代表着这个人负责这项工作。

填好了之后,苏曼就让他们自己去实地考察这个小学的地理位置,熟悉明天的考核场地。

看着大家积极的样子,苏曼心里十分的满意。

面试的工作苏曼也没准备自己上,而是让北河公社那边的老师傅过来面试。

就算北河公社的老师傅们手艺比不上县里这些藏龙卧虎的大师傅,但是简单的评价还是可以做到的。

程书记听到苏曼这边的要求,二话不说就答应安排人过来。安排几位最好的老师傅过来。

趁着县里小学没上课,借了他们的操场,准备在操场上进行木工考核。在教室里面考核文化水平。

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了之后,苏曼又找林书记汇报了一次工作进度。也想在县里找几个领导过去帮忙招工。

一般厂里招工,那都是几个厂领导共同决定的。

现在家具厂就苏曼一个领导,有些不符合规定。而且这阵子也有很多人找苏曼,想走后门直接安排工作。

这种事情苏曼当然不答应,就推脱这招工的人选不是她一个人定的,这才糊弄过去。所以这次招工的事情她不准备搞一言堂,回头容易得罪人。

林书记道,“这样吧,我安排县总工会的同志过去,另外小李也过去。”

苏曼就笑道,“有这些同志,那我可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苏曼故意让李秘书在招工考核的前一天下午才通知工会的几位领导招工考核的事情。这就尽量避免了人情走动。

考试这天,南平县小学门口也是挤满了人。往学校里面进的都是参加考试的人,外面则是看热闹的,也有家里人不放心跟着一起过来的。

人虽然很多,但是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门口有专门提供凉水的茶棚供人喝水,这边安排了两个女同志守着。门口安排了四个男同志守着,根据报名表放那些参加考试的人进来,将无关人员给拦在外面。维持秩序。

路上又安排了两个女同志领路,带这些人去考核现场。

分发试卷也都安排了人,连负责监考的工会人员,都有专门的人给他们添水倒茶。

至于操场上的考场那边,也安排了人提前准备考核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

李秘书在县里也是老干部了,也是快三十的人了,在县里人缘也不错。林书记安排他过来,本来是来帮着苏曼撑场子的,就担心苏曼这边指挥不了人,怕招工考核出篓子。结果来了之后,李秘书就发现自己压根没有用武之地。

这些年轻人可听苏曼同志的安排了,让干啥就干啥,毫无怨言,而且还都干劲十足。

李秘书还特意找了个男同志,问他们是那个单位的。

这男同志不好意思道,“我们没单位,是参加招工考试的。苏厂长说今天这是对我们工作能力安排的一次考核。”

李秘书:“……”

李秘书找到苏曼,对她竖起大拇指,“苏厂长,你这可真是牛气。林书记让我支援你的工作,我都等了你几天,见你没来找我,还以为你找了其他部门。结果你竟然谁都没找,自己解决问题了。”他现在对苏曼是心服口服了。难怪林书记这么看重苏曼啊。从细微处见真本事。这要是换了是他,他也想不到这个办法,顶多就是去和其他部门打好关系,请他们帮忙支援几个人。

可要是能做到不求人,谁还想去和人说好话呢。

苏曼笑道,“我也就是想着反正都要考核的,正好一起考核了。一举两得。毕竟咱县里现在各部门都忙,咱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其他人的工作。自己能做的就尽量自己做。林书记信任我,我就不能给林书记拖后腿。”她现在在县里脚跟都没站稳,可不想欠人情。

李秘书道,“以后有啥需要就和我说,我绝对支持你的。这话是我自己说的,可不算林书记的。”和有能力的人打交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后遇着难事儿了,人家没准出个主意就能解决了。

苏曼听到他这话,就知道李秘书这是准备和她交好了。如果说之前李秘书对她提供帮助,是看在李秘书及的面上,现在,那就是看在她苏曼自己的面上了。

苏曼爽快道,“有李秘书这句话,那我以后就不客气了。李秘书要是用得着我的地方,也尽管开口。咱都是一个食堂吃饭的,是不是?”

李秘书也笑了笑,“对,一个食堂吃饭的同志。”

文化考核用了半天时间,下午就开始考核技术了。技术考核考的是做模型。这边给出了准确的数据,要做到多长多宽多高。然后让所有人都看了苏曼要求做出来的图纸。

苏曼最看重的还是技术,她虽然不参与考评工作,但是亲眼盯着这些人,以免漏掉了什么人才。

坐在人群里面一个一个的看过来,苏曼还真的发现了好几个手艺特别熟练的人,觉得果然县里还是卧虎藏龙啊。

她想着省城那边那么大,家具厂的师傅估摸着更厉害了。看来县里的家具厂要生存,还是要另辟蹊径。

一共就只有三个小时的时间。

大家陆陆续续的做完了家具模型。陈明华没着急交上去,而是用剩下的边角料做了一个小柜子,在上面雕花刻字,做的极为精致,最后才连同自己的东西交上去了。

考核结束之后,家具模型写上各自的编号上交。这些参与考核的人才陆续离开。

“县里的这些人手艺可真好啊。”

从公社这边来的师傅感慨道。这要是这些人愿意去公社,估摸着他们都要没饭碗了。还好县城的人不愿意去公社工作。

苏曼道,“熟能生巧啊,等以后你们也会比他们做得好的。”

老师傅们听到苏曼的话,脸上都乐了。都开始认真打分。

大家都细心的拿起家具模型,用尺子量,先确定是否符合规格,然后再看做工。

“这人做了两个。”一个老师傅抱着模型,指了指一边的小模型。

而且很明显,那小模型做的样子特别好看,比他们给的图纸要求的花样更加丰富。

苏曼饶有兴趣的拿起来看了看,“这是谁做的。”

“叫陈明华的。”

“能够按时完成工作,还能够额外的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同志挺不错啊。”

听到苏曼的话,其他师傅都心领神会,小苏厂长这是看中这个工人了。

本来这陈明华做的就挺好,现在苏曼也表现的挺欣赏,分数自然也就更高了。

评完了这些模型之后,又花了五天的时间改文化试卷,然后登分,汇总成绩。

一直到周一的时候,考核工作才彻底完成。

苏曼看着写在红纸上的名单,一个个的看过去,心里十分满意。

这就是她在县里的第一批班底了。也是她在这里站稳脚跟,力求发展的基础。

写着录取名单的红纸贴在了县里的宣传栏上面。

一群人很快就将宣传栏给围个水泄不通。这场面有些像是旧社会考科举看成绩一样了。

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的叫了起来,“我被录取了,我是工人了!”

☆、第124章 第 124 章

这次招聘的正式工人大部分都是三十朝上的年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年因为没工作, 只能够偷偷摸摸的给人做点手工活赚点钱,或者去一些厂里当临时工。

但是临时工随时都要被人挤走的,所以过的一直很憋屈。

比如陈明华这个年纪,本来应该有媳妇有孩子的,可因为他没有工作,所以媳妇早早的改嫁了, 。他也没怪自己媳妇,只怪自己没本事赚钱养家。这些年也没再找, 不想耽误人。

现在看到自己被录取成为正式工之后,四十多岁的男人激动的热泪盈眶红了眼睛。回大院的时候, 还去供销社买了点花生米, 给自己加个菜。

进了大院,住在一处大院的其他人看到他脸上一脸红光。就道,“老陈, 招上了?”

陈明华笑着点头,“招上了!感谢大家这些年对我的照顾了,等我领了工资,我再请大家吃一顿。”

听到陈明华的话, 大伙儿又是高兴,又是羡慕。住在大院里面的基本上家里条件都不好。有好条件的都去单位房子里面住着了。

陈明华之前条件最差,现在一跃成为了正式工人了,这以后可是要拿工资的。没准以后单位还会建房子分房子呢。

这日子眼看着就好起来了。

就有人说要给他介绍对象。

“不急, 不急, 我现在是一心想好好工作, 回报厂里。”回到屋里,他就把自己这些年做的一些家具模型给收拾出来了。

这些年他也没闲着,一直思考改良家具。设计了很多的款式。以前还准备留着给自己的徒弟,现在可算是能用上了。现在厂里刚建起来,还只招这么点人,说明厂里情况也不大乐观,他要帮助厂子发展起来。

人员招聘到位之后,苏曼就开始收拾厂房了。厂房还是荒芜一片的,苏曼特意留着等工人招聘好了之后,再一起收拾的。

上工第一天,所有工人带着热情的笑容来到了通知的厂房地址,看到杂草丛生才厂房,顿时一个个表情皲裂。

再看看打开院门的苏厂长,“苏厂长,是这地儿?”

“就是这里,这就是县里给咱们批准的厂房。这里很宽敞,以后我们厂子扩大之后,也有足够的土地。”

“可,可这里……”

苏曼将门打开,带着大伙儿进来。

“我知道你们可能会觉得这里很荒芜,和想象中的厂子不一样。但是实际上,每一个厂子初步建设的时候,都是一片狼藉的。之所以后来发展到今天,那都是因为那些前几代的工人们辛劳的汗水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就是这家具厂的第一代工人,我们将会用自己的汗水将这个厂房建立起来,建立成未来南平县第一大家具厂。我会在我们的厂里建立一个历史墙,上面贴着各位的照片,告诉以后进来的工人们,这里,是我们建立起来的!”

本来还有微微有些失望工人们听到苏曼的话,想象着这个破地方被自己一手建立起来,未来所有的工人都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顿时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他们就是开荒牛,要将这荒芜的地方建设成美好的家具厂。

以后他们的照片还能被贴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

苏曼趁着大伙儿情绪上来了,就道,“开工之前,咱们先照一张合影,以后让后面的工人知道,这厂房在最初是什么光景。来,都过来站好着想。”

工人们激动的朝着苏曼走过来,在他的安排下排排站。

被苏曼请来的照相师父在前面抱着照相机,指挥着他们注意照相的细节。

然后等大伙儿站好了之后,就一连照了几张。相机里,两排激动的工人站在一起,脸上带着紧张的笑容。他们的身后,是已经长了青苔的厂房,脚下是长起来的野草。

照完之后,苏曼就道,“同志们,咱们就动工吧。看看今天之后,让这个厂房在咱们手里焕然一新,我会请师傅再给咱们照几张个人照。让师傅捕捉有些我们工作时候的照片。”

“开工开工。”年轻的学徒工立马去找工具开始干活。

其他人也赶紧跟上,希望自己表现的好点儿,能被拍几张照片。

家具厂的工人中,只有一名会计和苏曼是女同志,其他的包括办公室的文员都是男同志。而且还都是壮劳力。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的,谁都没好意思偷懒。

苏曼则和会计一起给大伙儿送凉茶。然后和会计一起把小办公室给收拾出来了。这是她们自己的办公地点,当然得自己收拾。

大家看着苏曼作为一个厂长都没偷懒,还帮着一起送水,还打扫办公室,作为普通工人还能说啥呢?都干的更起劲了。

才一天的时间,之前还有些荒芜的厂房就大变样了。院子里的草没了,墙壁上面的蜘蛛网也没了,屋子里都被洒了水,扫的干干净净的。苏曼安排两个男同志,亲手将南平县家具厂的招牌挂在了大门上面。

苏曼又请人家师父来给大伙儿照了一张合影。合影里面是整齐的厂房和一群累的有些狼狈,但是却很满足的工人。

第二天一早,工人们就拿到了厂里发的新工装了。这是苏曼从服装厂那边赊来的。一人两套。工人们拿到工装了,感觉自己总算像个工人样子了。

不止工装,连手套,帽子,口罩,苏曼都准备的特别齐全。甚至还让这些工人把鞋码报上来,还要给他们发鞋。这些东西都是一毛钱没花,全都是赊账拿来的。

苏曼觉得虽然搞形式主义不大好,但是有些形式还是需要的。这些东西能够让工人们更快的转变自己的身份,对厂里有信心和责任感。

事实也确实如此,工人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赊来的,见到厂里准备这么多东西,挺充裕的。就觉得厂子还是很受县里重视的,要不然也不会准备的这么齐全。他们昨天虽然很激动,但是也有些担心,觉得县里连好厂房都不安排,是不是不重视这个厂子,随时都会垮掉。现在拿到这些东西之后,顿时信心倍增了。

等到上午第一批的木材进厂的时候,大伙儿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工人的身份了,高高兴兴的去帮着抬木材进厂准备开工。

连订单都是县城的,之前省里的那批单子,北河那边还没完成,苏曼让他们弄了一个单子过来先顶着。让这些工人们第一天就直接可以开工了。当然,这笔单子也不是白给的,苏曼承诺后面会双倍返还,可让北河家具厂那边乐坏了。

家具厂不声不响的开工了,连林书记都不知道这事儿。

听到苏曼来汇报工作,还很诧异,“没请人热闹一下?”

苏曼笑着道,“现在规模太小了,也热闹不起来,等以后咱们厂子成为百人大厂了,我们就庆祝一下,到时候还想请林书记和各位领导一起莅临指导工作呢。”

林书记听到苏曼语气里的那股子自信和冲劲,严肃的脸上露出笑容,“我可听小李说了,你也没找他帮忙,甚至都没去找财务部借款。”

苏曼道,“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咱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尽量自己做了。不瞒林书记,咱现在可是负债累累呢。服装厂那边还欠着一笔账,还有北河公社那边的木材,另外还有省里铁制品厂那边的一些工具。”

林书记忍不住笑了起来,“这负债也是要能力的。”要是别人去借,这些厂子还不一定会借出来呢。

知道苏曼能力大,林书记也就不用担心了。现在这厂子就是苏曼自己一手搞起来的,完全没县里什么的事情。那就干脆让苏曼自己全权管理算了。索性就和苏曼道,“以后这厂子怎么办,你自己拿主意,不用和我汇报工作了,我就等着厂子成为百人大厂的时候,去参观参观。”

苏曼就是这个意思,她就是想要全权管理这个家具厂,不想上面有人盯着。县里可和北河不一样。程书记那是老领导了,混熟了。可林书记还是隔着一些的,所以她从一开始就不找县里帮忙,一是不想欠人情,二也是想让林书记看看她的能力,能够多放权,这样她才能够放手干活。

她认真道,“那我保证,这一天一定不会远。”

离开林书记办公室之后,苏曼还去妇联了一趟。

巧不巧的还和薛主任碰了个面。薛主任看到她之后,那脸黑的不得了。

苏曼对着她笑了笑,径直去了任主席办公室那边。

她来妇联这边是请任主席给家具厂安排一个妇联主任。

别看现在家具厂只有两个女同志,那该有的也要有,是不是?她毕竟是妇联出身的,总要表现出对妇联工作的支持。关键是安排了一个人之后,她这边能干活的又多了一个了。而且还是个对县里各部门都熟悉的人。

任主席果然很支持她的工作,直接就答应给苏曼安排一个妇联的同志过去当主任。知道苏曼和吴小会的关系好,还特意问了吴小会的意愿。

一听是去家具厂当主任,吴小会立马同意了。

在妇联里面娘虽然当个干事挺好,可却没有出头的日子。而且上面一堆领导管着,哪里有厂里当妇联主任好啊。

而且上面领导还是苏曼。以后日子肯定好过啊。

☆、第125章 第 125 章

家具厂稳定之后, 苏曼就准备搞生意了。

总不能靠着抢北河的那点儿生意。北河那边还指望着她呢。

苏曼考虑了一下, 这次也不去省城了, 就准备在县里搞事儿。县里一直在搞职工房建设。好多家属房还没完工呢。

苏曼就直接去了这些厂子拉生意。

房子建好了,是不是要买家具了?还没建好, 那就更要开始预订了, 等房子建好了,直接搬家具, 而且团购有优惠啊。

别说看不上咱县里的家具,之前北河的家具都拉到省城去卖了呢。人家那些职工还抢着要。

还别说, 这名人效应挺管用。对于县里的工人来说,省城那些大厂的工人,就是工人阶级里面的名人。

一听省里都用了这边的家具, 顿时也感兴趣了。

当然,县里的工人是比不上省里工人有钱的。省城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家庭。县里这边工资没那边高,工作岗位还少。之前做了房子之后, 积蓄都花了差不多了, 哪里来的钱啊。

厂里的领导就和苏曼道,“咱是想买, 可没钱。苏厂长,你也知道,这盖房子都是工人自己掏的钱,都掏干净了。”

苏曼就给出了个主意, “咱自己本县的厂子, 咱还能不给帮忙?人家烧砖厂, 服装厂能赊账,我们也能赊账,而且我们还不催债,只要工人每个月拿出一部分工资来还款就可以了。”

反正都在本县,而且还是有单位的国营厂子工人,苏曼也不担心他们赖账。到时候直接从工资里面扣,走厂里的财务。再说了,家具要做成,一时半会的还做不出来,边收钱边做,亏不了。

听到苏曼的建议,这些厂子的领导们还挺犹豫,觉得这事儿有些麻烦。每个月还要多算一笔账。

苏曼就道,“咱们追求的不就是让工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吗。又不要厂里出一分钱,就能让厂里工人感受幸福生活。咱们是自愿原则,愿意赊账买家具的,咱就给工人提供这个便利,不愿意的,咱也不强求。”

她又加了一句,“第一家预订的,有优惠。”

“……”

县里这边的订单陆陆续续的就过来了。因为很多厂子现在还没交房给职工,所以还不急着要。但是工人们知道可以赊欠,不着急给货款,就想着先预订好家具。免得哪天家具厂变卦了。

款式也不追求了,就照着省里那些工人用的那种就可以了。

有了县里的这批订单,未来几个月,家具厂这几十号人就不担心养不起来了。每个月光是工人的还款,就能够把工资发下来了,还能陆陆续续将欠债给还掉。

厂里暂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苏曼就有心思想着家具厂以后的长远发展了。

光靠和这些厂子合作,是不长久的。就和之前在北河公社一样,要是哪天她走了,继承这厂子的人又没她这些想法,厂子就要青黄不接了。

没有一个长远的订单是不行的,哪怕是北河公社那边的家具厂也是一样的。她搞的家具厂和省里的不一样。

省里家具厂是老牌家具厂,要人有人,要政策有政策,做出来的家具也是拉往全国各地。不愁没有销路。

县里现在还没固定的销路。还是要谋求发展。要让厂子不管是谁来干,都不愁销路,等找到合适的销路了,她就能将北河那边的厂子设为二厂,带带北河的厂子。

苏曼在车间里面检查工作进度,也看看自己这厂里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品质。她希望厂里能够做出更好的家具出来。这样才有竞争力。

苏曼到了车间里面的时候,陈明华就一直想找她沟通。

来厂里开工之后,他发现做的家具和以前做的有些不一样,款式很独特。

陈明华花时间研究了一下,发现这种家具确实有它的特点。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说,这拉门,每次打开的时候,只能看到一半的柜子,他觉得可以加上一个凹槽,然后改成三面门。做工是麻烦了点儿,但是用起来也挺方便。中间的一面门,他觉得还可以镶上镜子。然后在柜子上面做一些加工,做的精致一些。

作为一个木工大师傅,陈明华实在是看不上这些做工简单的家具,觉得做工太不讲究了。

他都憋了几天了,有些不好意思找领导谈话。

苏曼检查工作,发现这些工人们干活还是很快的。并没有因为是刚刚成为工人就生疏,反而做的很仔细。她觉得这些木工师傅可能平时也经常干活。应该是私底下有接活。

她觉得按照现在的进度,估摸着一个星期就能完工了。她也不用等一个星期再去省里,可以提前几天过去。

中午下工,工人们都回家吃饭,苏曼也准备去县里食堂那边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