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上一章:第 95 章
  • 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下一章:第 97 章

高厂长、朱厂长和苏曼都端起茶杯,朱厂长道,“来来来,欢迎老陈你的加入,咱先干一杯。你放心,你那库里的货物,咱肯定能搞光。别的不说,我们服装厂先定一批。”

苏曼道,“我们也定一批,正好做一些沙发垫沙发套。桌布之类的。”

高厂长开心道,“老陈,我真心欢迎你,我们烧砖厂也定一批,回头作为五一员工福利发出去。”

“谢谢,谢谢大家。”陈厂长感动坏了。从孤立无援,到现在有朋友支持,他心里觉得安心多了。觉得让点利也没啥。谁让自己是后来的呢。

等以后自己混熟了,再有新人来了不就行了吗?

有了陈厂长的加入,铁三角就变成铜四角。

为了让陈厂长心里舒坦点,他们三家还让棉麻厂这边将货物免费放在码头仓库那边。给他们免费用两年。反正都是免费的,给谁用不是用呢?

这又让陈厂长心里更舒坦了。

这有了朋友,就是不一样,干啥都觉得便利。难怪组织上面一直教育他们要团结同志。果然是没错的。

于是出去跑单子的销售小组里面又加入了一个棉麻厂的销售员。

效果还挺明显的。他们先是带棉麻厂的同志去了之前他们三家人的老顾客那边推广了一下。就已经多了一些订单了。

这算是贡献渠道了。

后面出去新的地区谈生意,又带着他们一起。棉麻厂这才开始活跃起来。

高县长知道这事儿之后,心里特别高兴,还特意来找林书记聊天,夸下面的同志思想觉悟高,团结互助。

林书记心里也很欣慰。

这下面的同志越来越团结了,把单位办的越来越红火。他们这些当领导的也省心多了。

要不然今天这个来告状,明天那个来举报,还真是耽误大事儿。

眼下南平县最大的大事儿,当然就是南平八一码头的宣传。

之前宣传部那边写的稿子陆陆续续的也在内刊上面刊登了。

免费两个字带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每天都有人来南平码头这边现场考察。在码头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熟悉码头这边的载货量,运输路线,以及仓库情况。

林书记和高县长自己也都没闲着,都给这附近地区自己认识的同志打电话,邀请他们使用南平码头。也拉来了那么一些人。

因为南平的各个工厂给力,每天都有出货量,所以码头上面每天都很热闹。让来考察的人也觉得这码头挺有活力,还真不像是新建的码头。所以陆陆续续的,真有人因为这些原因,就决定来南平试着运输。

这些货物拉到南平来了之后,不一定能马上上船,就放在免费的仓库里面停放。等船到了之后,再拉出来装船。

有人事后算了一笔账。码头费用和仓库费用,还真能剩下一笔钱呢。这一次省下了一笔钱,这要是免费使用一年下来,那得省下多少钱啊。

于是有了第一次,那就有了第二次了。

码头上渐渐热闹起来。因为出货量越来越多,所以县里还在码头上成立了一个搬运公司。还在码头上开了一个供销社。

☆、第161章 第 161 章

对于林书记他们来说, 南平八一码头有了这样的成绩,就算是成功了。

不过对于苏曼来说,这个货流量还很有潜力。

一个码头,除了作为始发站和目的站之外,还应该作为中转站。

事实上作为中转站才是最赚钱的。毕竟光是作为始发站和目的站,还是被限制住了。

为了让自己的仓库以后赚大钱, 苏曼就给林书记他们提了一些建议,趁着这股东风, 大力宣传南平八一码头。

之前林书记他们还就只在省内宣传,苏曼建议他们还是对全国各地的报纸上也进行一个宣传。

林书记道, “这可不好办, 可不是所有的报纸都能让登文章的,他们对文章的审核也有自己的标准。”

苏曼道,“那咱们就征稿, 全国征稿。八一码头作为咱们南平的第一个码头,我们南平老百姓都特别热爱它。所以县里征集一篇稿子,选中之后,就放在南平码头上, 让以后的人都能看到。咱这个征稿启事,是可以在全国的报纸上登的。虽然位置小了点儿。”

这就是俗称的广告位。

当然,也不是随便打广告,得是确实有需要才行。像是直接去在报纸上推销南平八一码头, 打广告, 那是不可以到的。叫浪费公共资源。

林书记觉得年轻人的脑子就是活, 一想一个法子。

对南平的发展也有好处的事儿,林书记当然是支持的,这事儿当然让宣传部去做了。

苏曼还建议到时候全县单位生产的产品外包装上面,可以印上八一码头的这篇文章。

这要是以前还分分散散的单位,那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觉得事儿多。就算答应了,也不会这么积极。可现在不一样了,大伙儿都被苏曼给绑在一块儿了。互相之间利益都是结合的。

毕竟码头好起来,对他们都好。就和苏曼说的一样,只要南平发展起来了,来往的人多了。那他们厂里的生意也就更好做了。

而曾经的铁三角组织还能赚一笔仓库租赁费用。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儿。那都是当做自己的事儿来做的。

别说就写个名字了,就是让他们在厂名后面加个括号,写上南平八一码头,他们都乐意。

他们是这么想的,但是和林书记说的时候,那又是一番情真意切。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县里发展,他们愿意为县里发展积极做贡献。

林书记倒是没想那么多弯弯道道,只觉得现在下面的人是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团结了。让他也对南平发展更有信心,心里的干劲儿比之前还要足。

见下面的同志这么支持八一码头,为县里的发展这么卖力,林书记心里感慨的不得了,心里也是下定了决心,自己也要多做点事儿。给下面的同志带个好头。

于是在县里的大力运作之下,一篇关于南平八一码头的征稿启事在全国各地省城陆续出现了。

南平是哪个省?

人家仔细一看征稿启事,发现南平压根不是个省,而是一个小县城。

大家开始有些好笑,觉得一个小县城那码头得有多小啊,竟然还搞这么大动静。可看到南平的发展历史之后,又觉得情有可原。

南平当初多困难啊,要啥没啥。但是南平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省吃俭用,一起勒紧裤腰带建码头。终于建立起来了。所以对于大家来说,南平码头,那就是他们宝贝蛋。咋样赞美都是应该的。

这个征稿启事当然也是苏曼提议的思路写的。

她抓住了其他人的心理,南平实在太小了,再吹牛,人家也看不上。所以只能煽情点。

这个时代就是流行艰苦奋斗,团结一切力量战胜困难的精神。

那她们就要把南平码头塑造成这样一个存在。反正当初也确实是各个单位集资搞起来的。这也不是骗人。

还别说,接受度还挺高。很多人都记住了南平这么一个地儿,也知道了南平八一码头。

对于老百姓来说,就知道这么个地方。一些有文笔的人,则开始查找关于南平的资料,准备写稿子。

而对于一些单位来说,则是知道,在沿江地区有一个叫做南平的地方,那边建了一个码头。他们就在自己的沿江地图上面标注出了南平码头的位置。作为一个可以被用来加补给的中转站之一。有些单位出差的同志,就顺路来南平考察一下情况。

县里比之前要更热闹了。

南平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惊动了省里和区里。

特别是地区里。

南平县是隶属于华州地区管辖的。

华州地区下辖六个县城。南平是里面最不起眼的一个,也是穷的垫底的。称不上倒数第一,也能算个倒数第二。

当初林书记之所以会空降到这边来,也是因为南平太穷,太乱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整顿带领。

林书记也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来了之后就大力整治,

整个南平才彻底平稳下来。不过穷还是那么穷。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没想到南平这个拖后腿的,突然一下子就变了。

之前吧,砖块技术特别好,在区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还帮助了其他县里提高了技术。

这让华州地区的地委领导都很满意,觉得南平这是真的成长了。

虽然没多大用处,好歹也是个进步。谁知道这南平突然又搞出动作来了。

省里突然多了很多南平的单位出来的产品,什么家具、服装,连砖块都有。

地区这边修了一个新的厂房,结果发现,买回来的家具竟然都是南平家具厂的,再一问,砖块都是定的南平那边的。人家修了个码头,到时候一船拉过来,不碍事儿……听说整个省城还不止他们这一家,再多调查了一下,其他县里还和他们反馈情况,说南平的东西都跑他们那边去了。

现在南平还在全国报纸上面登稿子。

这可真是越高越热闹了。

华州地区的领导决定来县里做个走访考察。

这个走访考察,一方面在明面上,一方面在暗地里。明面上几个领导去县政府那边坐着开会讨论,暗地里一个考察小组则去县里看看如今南平县真正的发展。

这事儿林书记也是知道的,不过林书记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完全无所谓。

接到消息之后,最多也就让县里这边的同志们调整一下工作安排,甚至连让县委食堂加几个菜都没提。

还是他媳妇任主席这边提醒食堂加了菜。

这事儿县委这边也没瞒着外面,其他单位自然知道了考察小组要来的事儿。

李秘书和苏曼关系好,随意还暗地里提醒她各方面要注意,如果看到陌生人了,也要注意。

苏曼就猜测道,估摸着这是要来走访调查那一套。

她现在和铜四角其他成员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了,所以又私底下提醒了其他厂长,最近要老老实实在厂里管生产,别出去嘚瑟。

苏曼还请他们来家具厂吃了顿饭,和他们商量对策。

朱厂长和高厂长他们对于调查小组只不大喜欢的。觉得他们来了之后束手束脚的,就担心碰上一个特别不好说话的领导,回头看他们哪里没干好,要处分。

苏曼道,“现在南平一片欣欣向荣,总不至于就挑刺。再说了,咱还有林书记呢。”

说起林书记,大伙儿心里就安心了一些。林书记这人虽然只是一个县领导。可是个有担当的人,遇着事儿了,那肯定是挡在前面的。而且林书记作风强硬,当初又是带着任务过来的,在上面领导面前挺说得上话。

“我倒是觉得,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苏曼有些高兴道。

“以前哪有领导过来啊,现在人家都特意安排了领导过来视察了。这说明是认可了我们如今的作为。我们完全可以趁着这次,得到地区领导们的好感,给南平带来更多的政治倾斜。”

朱厂长就道,“小苏啊,你脑子活,有啥想法不?”

苏曼道,“就是有想法,也不能太明显。咱领导又不喜欢搞浮夸风。不喜欢搞这些虚的。咱要是太明显了不好。不过到时候调查组这边肯定会在各个厂里来调查情况的。所以厂里各方面注意一点就好。只要我们的表现和我们如今的发展相符合,就没多大问题。”

☆、第162章 第 162 章(抓虫虫)

热闹的南平县城里, 大多数街上都是穿着各种工行制服的工人们。工人们都陆陆续续的从厂里下班,有些上中班的同志则正好去上班。

工人们衣着整齐,精神饱满。哪怕现在吃饭都还是吃个七八分饱,也觉得特别的满足。

因为现在的南平县的发展,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相信明天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等单位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粮食就会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饭。

他们还听说,现在县里还在鼓励农村的农民同志们养猪了。等年底猪长大了之后, 首先供应的就是南平县,到时候他们还能吃上很多猪肉。以后年年养, 南平县不差肉吃了。

美好的生活, 让南平人的精神状态直接上升了几个台阶。

地委的同志在街上走了一会儿,看到这些人精神状态挺好,积极向上, 工厂里面各种机械发出的声音,一切都生机勃勃的。心情也有些感慨。

他们之前也去过南平县的县城走访过。要说比起南平县大的县城那当然是多的是,可像南平这样生机勃勃的,还真的挺稀奇。前两年的荒年, 让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天吃的比一天少,让他们的精神上有些磨灭。

到现在还没恢复。

而且他们还发现一个特点,南平单位的工人住房建的挺多的。他们之前倒是也听说过点消息,但是亲眼看, 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街上观察了一下之后, 他们又去了南平码头那边。中途还碰到了一个查陌生人口的县民兵。

看了他们带来的单位开的条子之后, 才让他们去码头转悠。

“看来南平这边抓间谍也挺勤的。”带头的海专员笑道。“老林这个当军人出生的,这方面还是做的挺细致。”

一般来说,间谍就喜欢观察每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基地。比如说机场,汽运站,还有码头。

这在一般战役里面,都是军事必争之地。

现在很多人都不重视了,老林倒是还惦记着这事儿呢。

其他人也笑了笑。海专员和这南平县的林书记,当初是老战友。确切的说,两人还是搭档一段时间,有点交情。当初林书记愿意过来,也是因为相信海专员的为人。要不然全国各地这么大,人家哪里还去不得?

也因为这层关系,海专员就自己过来当暗访考察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做出公正的评价,以免其他人乱搞。寒了人心。

一行人到了码头之后,就有人来接待他们,问他们是不是来考察码头的。

接待的人是码头办公室里面的,职务是干事,但是实际上干的是销售员的职务。

这小干事还是经过家具厂培训的。专门负责给码头拉单子。

平时看到有陌生人来了,那积极的不得了。

看到这几位穿的就特别像干部,一看就是单位领导。肯定也是冲着码头来的。就热情的接待起来了。

海专员他们还是第一次暗访的时候被人接待。

说实在的,这个时代的同志热情归热情,但是都有些限度。比如说你一个陌生人,还不知道是干啥的,对方就会有些防备。

海专员故意道,“同志,你这都不知道我们干什么的,你就放心把我们往码头带啊,你们这边管理这么松散,我有些不放心。”

小干事立马摆手,“哎哟同志,你别误会,咱这都是各司其职,你们能进这个码头的门,那说明你们是接受过检查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我们里面的人就负责接待你们。你们刚刚进来,是不是被民兵的同志给查过证件了?”

海专员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这才知道,原来刚还不是偶然被查啊。

小干事笑着道,“各位领导,你们可放心吧,这南平码头是我们县里的重点管理单位,咱服务觉得对是最周到的。你们要是想具体了解咱码头的事儿,咱去办公室喝杯茶,慢慢说。”

“喝茶就不用了,要不小同志你就给我们讲讲吧。”

听到人家有意愿了,小干事笑呵呵的就领着人去码头那边,给他们看停放在这边的货船,“咱码头这边停放老多船了,每天三艘大货船,这船都是要去上海的,途中经过的地方都能停。但凡是来咱码头的货物,保管你最迟三天能上船,不耽误大事儿。上不了也不要紧,看到那边的仓库了吗,那都是免费使用的。你们也不用安排人在这边盯着,只需要给咱办公室这边发个电报就行,咱按照你们的要求就能给你们把货装船。给你们省事儿……”

说完了好处之后,小干事立马又道,“我保管你们在其他地方没这待遇了,也就我们南平这样干。这能给你们省下多少成本啊,领导你说是不是?”

海专员点头,“确实挺不错,可你们这样搞,不是亏了吗?”

小干事笑,“咱县里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亏不亏的,咱不计较那么多。”

海专员带来的人都笑了起来。

他们觉得老林这人虽然确实挺公正廉明,但是肯定干不出这种事儿。

海专员的秘书就道,“同志,你们这里招待确实不错啊,挺热情。你们这边的同志都这样吗?”

“那可不,来咱们南平的,那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让朋友宾至如归。来了南平就和回家一样。咱八一码头面积是不大,可咱能让来往的同志们觉得舒坦,安心。是不是?别看那边仓库都免费的,看守的可严格了。东西放里面绝对丢不了。出了事儿,咱负责。对了领导,你们哪个单位的呀,要不咱先去登记,回头有没有意向,咱另外再说?”

海专员觉得,他们这一行人要是真的是在这边来看码头的,被人这样热情招待,听这些热情的话,还真不好意思不留资料。

好在他们中间也确实有省里家具厂的同志。就让他们去登记了。他们觉得人家要知道他们是省里家具厂来的,知道他们不可能用码头,肯定会变脸不高兴。

结果人家小干事就诧异了一下,立马有热情了。

“哎哟,原来是省城家具厂的兄弟啊。这可真是一家人了。咱南平县也有个家具厂,做的家具可好了,也在省城卖,你们这次是来谈合作的吗?那准没错,咱家具厂家具那都是多年的老师傅做的,用的料子都是老林里的料子。特别牢实……”

见着小同志吹个没完了,海专员一行人有些招架不住。

这里的同志也未免太热情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也是南平其他单位对码头办公室这边合作的关系。只要给他们联系上客户,回头成功了,要给奖励的。

海专员他们不知道这事儿,所以看着这小同志这还不挑事儿的推荐,就觉得这南平发展起来理所当然的。瞧瞧这里的同志多团结啊。

离开码头之后,海专员的秘书就问要去哪里看看。还是去县委那边汇合。

海专员就道,“去家具厂吧,省城家具厂的同志不是要去那边看看吗?这次过来,也是主要考察南平的码头和几个单位的发展。我看这家具厂挺有代表性的。”家具都占领湖江省了,让省城家具厂都派人过来了。想想这个,让人心里还挺骄傲的。毕竟南平也是华州地区管辖的。南平家具厂那也是华州地区的厂。

省城家具厂这次来的是生产部的一个副主任。

这次来这边,一是配合华州地区的同志进行暗访,另外一方面,也是来考察一下南平的家具厂。

本来省城家具厂挺看不上这么个小县城的小厂的,即便他们在省城卖的好,也不大看得上。他们省城,那可是千人大厂。做的家具销往全国各地呢。

可他们的同志发现,这家具厂现在可不止在省城了,人家简直占领了整个湖江省了,这还不止,前几天他们甚至还在外面的一个省里的省会城市也发现了南平的家具了。

所以省里这边就引起了重视,想过来看看这边的具体情况。

几人就往南平家具厂那边去。

如今的南平家具厂规模已经扩大了,在之前的厂房上面又扩建了。要不是苏曼想要在码头那边重建新厂,他们的厂子还要更大。

现在陆陆续续的招聘,苏曼的厂子已经是个三百人的厂子了。

守门的大爷,那都是穿着制服,精神抖擞的坐在保安室里看门,四个纠察小队的年轻队员则巡逻。

看到陌生人来了,葛大爷非常热情的接待他们,彻底的将家具厂热情待客的态度拿了出来。

苏厂长说了,来者是客,千万不要给人甩脸色。

厂里工人待遇好,葛大爷这把年纪了,顿顿还能吃饱饭,觉得很幸福,早就把厂子当做自己家了。对待客人当然也十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