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县里的车子也到码头这边了,苏二柱拎着两老,扛着行李就往家具厂那边去。沿路就看到到处都在搞建设。路上碰到人一问,才知道是都是家具厂在搞建设,要扩大。说着说着就说起来南平家具之乡,“都上了电影了,省里可重视了,要扶持咱南平成为家具之乡,这家具厂以后要搞成万人大厂的规模。”

李春花和苏铁山听才差点激动的心口都跳起来了。闺女岂不是以后要管理一万人?一万人是多少啊,他们自己都数不清了。

三人一路到了家具厂,脸上都激动的红彤彤的。

葛大爷看到他们来了,一下子就认出了他们。“哎呀,我记得你们,苏厂长的爹娘。你还是那个花大姐。”

李春花笑哈哈的,“对对对,就是我们,上次也是你守门,这可真是缘分。”

苏铁山重重的咳了一声,“他一直在家具厂,碰到有啥稀奇的?”

葛大爷一听这话就觉得酸溜溜的。他觉得苏厂长这绝对是随了她娘,不可能随爹。

苏曼早就在办公室等着呢,知道老两口来了,就跑出来找他们。高高兴兴的领着他们去新房那边安顿,“我这阵子忙,家里也没咋收拾,可都交给爹娘了。”

李春花听了,顿时觉得自己被需要了,特别自豪,“闺女你就放心吧,家里保准给你收拾得妥妥当当的。闺女你都瘦了。瞧瞧这工作累的。”

“没事儿,过阵子就好了。咱厂里现在大发展呢。”

苏曼也没因为两人年纪大,可能听不懂就啥也不说。而是耐心的将厂里的发展现状和两人讲了一下。

苏铁山一听学校那边能学东西,就问道,“那咱能去吗?”

“当然能去。爹你去学一门手艺也好,你要是学的好,没准也能进厂当工人。”

苏铁山可不敢想,他就想着不能太闲着了,想学点手艺,以后家里家具破了还能给修修。

李春花道,“闺女你看我能做点啥?”

“咱厂里以后也要住进来一些家属。您看能不能组建一个表演队。咱厂里肯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表演队的。每次表演,厂里都要给奖励的。”

李春花一听就乐了,“我肯定能行的。你就放心吧闺女。”

苏二柱看着自家爹娘笑的这么开心,心里高兴又惭愧。

本该是他们当儿子的责任,这会儿都交给小妹了。

他觉得自己该更努力,以后也在城里买大房子,然后接爹娘过去住。

到了苏曼的房子里,三人又是一脸震惊。特别是苏曼这房子的厨房和厕所都在屋子里面。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房子。

一直到住进了苏曼给他们安排的房间,睡在了软绵绵的床上,李春花才感觉到,自己真的住进城里,当上了半个城里人了。

厂里的其他工人也陆陆续续的搬了家。厂里热热闹闹了好一阵子。南平家具厂这边终于趋于成熟。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下午六点见。

☆、第 216 章

省城家具厂这边学着搞了几个广告之后, 形式果然就好了一些了。最起码不像之前那样太落后了。

孙厂长觉得这事儿挺丢人的, 毕竟算是拾人牙慧了。

就让厂里的人积极的想办法,努力提升厂里的效益, 总不能总是跟着南平家具厂后面混,想想就让人脸红。

厂里这方面可真不行,以前都没搞过这样的宣传, 他们也用不着搞宣传,只要正常运行厂子就行了。反正家具不愁卖,工人也都养得起。就这么每天按时完成产量就行了。

现在被南平那边赶鸭子上架,一下子还真想不出好办法来。

“要不,咱盯着南平, 他们做什么,我们就跟着做?”

“丢人。”孙厂长直接骂了一句。然后干脆自己想办法,“五一马上要到了, 趁着五一,咱们把名声打响一点,报纸上多宣传一下我们厂里的名气。和百货公司合作,帮咱们搞宣传。适当给点优惠。”

五一算是南平家具厂搞家具之乡项目开始,遇到的第一个大的节日了。

在这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 这个节日比春节都要重要。

苏曼也准备在这个节日搞一搞,算是为了接下来的安排热个身。

别的厂子都是和百货公司一起合作搞促销活动。这年头东西不愁卖,搞促销也不是为了真的促进销售,而是与民同乐,给老百姓们一点优惠。

苏曼则准备真的来个促销活动。

“我们现在是站在很高的起点线上面的, 所以咱们不能落后了。各方面都要走在前面。要不然给人看笑话,领导也会觉得咱们扶不起来。这次促销活动,我们来个大的,为了庆祝劳动人民的节日,所有劳动人民购买我们的产品,除了享受百货公司那边的优惠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送优惠券,下次购买我们单位的家具可以减钱。另外我们还送赠品。记住,必须要是劳动人民,所以要求购买者提供工作证或者公社证明。如果是在家里照顾家庭的妇女同志就提供街道办事处证明。”

“这不是限制了吗?”厂里宣传部的同志道。

“对,就是故意限制他们的,人都是这样,越难得到的就越觉得珍贵。越是限制,他们就会越觉得占了便宜,挤破脑袋也要占。”

“……”好有道理的样子。

“不同的金额,送的赠品也是不一样的。记住,我们的宣传标语是,不为赚钱,只为庆贺劳动节,感谢劳动人民的付出。”

“……”

“全国各地的报纸上登广告,将促销活动给发布出去。还有各大车站站牌也要贴上广告。百货公司门口也要树立广告,早早的就要开始宣传了。五一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宣传,所有人都出去。”

人安排出去之后,苏曼这边就找陈明华商量,安排一批不大熟练的工人和学徒工赶制赠品。

这些赠品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讲究了,只要能用,看得过去就行了。正好拿来给这些工人练练手。

比如椅子、板凳、床头柜子、小圆桌、还有用木头做成的小摆件,笔筒。玩具。反正厂里那些边角料,能用上的就用上。尽量节省材料,又做出多种多样的赠品。

陈明华笑着道,“我看学校那边学生们平时练手做的东西也有一些不错的,可以拿来当赠品。正好省了平时训练的材料费。”

苏曼笑着点头,“看来我们这些学校的学生还没进厂,就能给厂里带来效益了。”

五一还没到,家具厂这边的家具和赠品就大批量的往各地区拉。

得亏了南平码头这边方便,要不然还真的而没法搞这么远。

等省城家具厂这边得到消息,知道了南平家具厂搞的促销活动之后,顿时一头雾水。

销售副厂长道,“还送东西,他们送什么东西?还送什么优惠券,和内部卷有些像。”

后勤副厂长道,“怕什么,价格方面肯定是差不多的,肯定不能差太多,要不然就是故意扰乱物价。”

他们的价格可都是国家这边定的,不能偏离最低标准。

孙厂长黑着脸看着他们。觉得有些无力。手底下这个厂领导竟然都眼巴巴的盯着一个南平了。南平一点小动作他们就研究。研究了又有什么用?

“管那么多干什么,你么你自己想想怎么让厂里别被比下去了。”

“这不是准备分析他们干什么,想对策吗?”

“南平不是我们唯一的对手,全国那么多家具厂呢!”孙厂长气死了,他觉得这个现象很不好。这说明南平对省城家具厂的同志影响太大了。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

就这个心理状态,他们还有什么可能翻身呢?

其他人都被批评的抬不起头。他们也不好抬头。毕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马上就五一了,想出来了也没用啊。人家都做好准备了,路程这么远,他们想出来了,东西也送不过去啊。

只能想着南平送这么多东西出去,肯定会亏本。亏本了,那卖再多也一样。

五一这天,但凡是有南平家具的百货公司这边,家具柜台都被挤满了。

一群人拿着自己的工作证,还有各种身份证明跑来买家具。

因为人太多,还发生了各种争抢的局面。

“我也是劳动人民,我要享受我的权利!”

“你不是在家里烧饭带孩子吗?抢什么?”

“烧饭带孩子也是劳动,我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我要买南平家具厂的饭桌。听说送扫帚和饭盆。”

“他们送的小木马好,我家孩子想要一个还买不到,这里就直接送了。”

“摆件也好看,回去放办公桌上。”

“……”

有些人领了优惠券,家具都买好了,也用不着,回去低价专卖给亲戚朋友,小赚一两块钱。

亲戚朋友觉得自己省了钱了,也拿着优惠券去百货公司买家具。上午两个小时,南平的家具抢售一空。

等南平家具抢售一空之后,有人来得晚了,一问没有南平家具了,顿时失望不已。

售货员就告诉他们,五一活动还可以继续享受,只要他们在五一当天下定金,这个活动还是可以享受到的。回头到了货,直接过来提货就好了。

这才让这些客户们心情好受一些了。

……

五一结束之后,各个百货公司统计家具柜台的销售额的时候发现南平排第三,仅落后首都家具厂和上海家具厂。

这其中大部分金额是定金,也就是说,南平家具厂虽然供应量没跟上,但是靠着定金,就跑前面去了。

各个百货公司的领导们看完南平的这个情况之后,只觉得这南平够厉害的。

就这么一手,南平这个厂子相当于每天都在过五一啊。每天都要红红火火的赶工。而且钱还提前拿到手里了,还能搞厂里基建。

有些单位也找百货公司这边打听了一下自家的销售额,听到南平这办的战绩之后,一个个唏嘘不已。

南平这简直就是一匹黑马,突然就冒出来了。而且跑的贼快。

湖江省家具厂这边销售额相比之下就不能看了。甚至比之前还要差。因为各个省的木料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而南平家具厂和省城家具厂的木料是一个地区的,同样的木料做出来的东西,客户就容易从各方面比较。他们显然比不过南平。

孙厂长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这别说超过去了,这以后只怕效益越来越差了。”

提前得到了定金的南平家具厂这边继续大搞建设。

不止搞基建,还购买了一些机器设备回来了。以前家具厂的家具比较单一,现在就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了。需要的机器设备就很多。苏曼从来不在这方面吝啬。

为了保证家具厂这边的原材料供应,棉麻厂这边还特意去搞了个皮革车间。以后苏曼他们需要的皮革都是棉麻厂提供。

而老朱这边的服装厂还接了苏曼这边布艺沙发上的布艺加工的工作。

这就导致了其他厂子也多了许多业务,每天机器不停工。

高书记和赵县长在县里检查工作的时候,走在街道上,没有发现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哪怕是一些退休的老人,都跑木工学校学手艺去了。就连不懂事的孩子,都拿着一些做家具的废掉的小木料在路边上摆积木。

听着各个厂里发出的机器的声音,两人都觉得这声音特别好听。

他们觉得,甭管是谁来了这里,都会爱上南平,爱上南平精神。

五月底,苏曼就在服装厂这边又下了一笔工装的订单。

朱厂长现在每天乐呵呵的,特别是看到了苏曼表现出的巨大的能力之后,这会儿看到她就和看到财神一样,“你们厂里这又要招多少人呀?”

“保守估计五百。”

苏曼还对这个人数不满意。可没办法,总不能滥竽充数。还是要找一些有能力的人进厂子。

朱厂长咂舌。他现在服装厂,满打满算也就六百人……

这还是沾着小苏的光,之前因为铜四角联盟促销,南平出名了,连带着他们服装厂也跟着喝点肉汤。这才有了这个规模,可南平家具厂今年光招人就要招一千人了吧。不能比啊不能比。

他还不知道,苏曼这是计划着每隔两个月就招三百人进厂。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晚上九点半见。

☆、第 217 章

六月中旬的时候, 新人们已经陆陆续续的进了厂里。

因为他们在学校里面就已经经过完整的培训, 所以对厂里的生活适应的很快。只需要两三天的熟悉,就能够开始工作了。

这些新人就负责三级家具。所谓的三级家具, 就是造型简单一点,不怎么费工的家具。相对来说价格也更便宜。

苏曼就安排新人干这个。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羡慕的保证做工不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

而那些手艺比较高超的就做一级和二级家具。

他们的工资虽然都是按照单位规定,开一样的。但是一级车间和二级车间的奖金会比较多。而且晋升机会也比较多。

所以三级车间的人都以进入二级和一级车间为目标。

这让刚进入新厂的工人都有了努力的动力。不用担心他们时间长了之后, 磨灭了积极性,就在厂里混日子了。

苏曼还特别的嘱咐工会这边的负责人,“搞思想教育的负责人一定要注意每周都给他们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

工会的同志赶紧点头。

他们可知道,这位苏厂长很注意精神层面的建设。

随着家具厂这边陆陆续续的招人进来,家具厂已经有了一千五百号人。

人数比起去年整整多了一千人。可即便如此, 家具厂这边的任务量也没减少多少。

光是五一各个百货公司这边下的订单,就够家具厂忙活了。

好在南平木工学校这边一直源源不断的给厂里输送人才,要不然厂里这边还真的吃不消。

南平的老百姓这些日子就和做梦一样的。以前要成为工人, 那是千难万难。现在自从搞了南平家具之乡之后,只要是家里人肯努力学,智商没问题的,都有机会进厂里学。

他们心里最感激的就是苏曼了。

毕竟自从苏厂长来了南平办家具厂之后,南平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可惜苏厂长平时很少出来, 要不然路上碰到了,还能问个好。

六月下旬的时候,苏曼也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完成了学业。在她的档案上面,已经是一名中专生了。这个学历在这个时代可不算低。

拿到通知书这天,崔向北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我记得你今天拿通知书, 恭喜你。”

苏曼看了看日历,“今天不是周五呢,你怎么能打电话?”

崔向北笑了起来,“借用我们教授的电话打的,我们教授是个特别开明的人。今天这日子很重要,我觉得必须给你打电话,就厚着脸皮和他说了。对不起,今天本来应该去看你的。”

苏曼笑着道,“我也忙着呢,你来了也不一定能见面。再说了,不是让你好好学习吗,有没有看我给你的怀表?”

“我揣在怀里每天都看。每一天我都过的很充实。苏曼,我准备提前完成学业了。我和学校申请了,只要我能够完成学分,就让我提前毕业。我们教授也说我很有天分,支持我的决定。”

“太好了。”苏曼真心为崔向北高兴,毕竟今年都六三年了。能够提前完成学业,崔向北也能够提前进入单位发展。

“苏曼,我想你了。”崔向北突然道。

苏曼心里轻轻一跳,“……我也是的,可我们都要努力。”

“嗯,我知道。我会尽快完成学业,这样以后有更多的时间陪你了。对了,暑假我要进实验室里面去,没法和外面联系了。这阵子你要是没接到我的电话和信件,不要担心我。”

苏曼道,“没事儿,这是好事,我支持你。崔向北,好样的!”

崔向北沉默了一下,声音有些哽咽,“苏曼,我觉得挺对不起你的。以后我会加倍对你好。我心里对你,特别亏心。”

苏曼:“……”

789:“……”

挂了电话之后,苏曼久久沉默。

789道,“你在忏悔吗?你在内疚吗?作为一个圣母,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苏曼翻了个白眼,“男人的一张嘴,能全部信吗?理智点行不行。”

789:“……那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现在大学放假了,我也毕业了,是不是又有很多毕业生啊,我得去县里中专挑人去。”

苏曼赶紧离开办公室里面去。只不过走出去的时候,摸了摸自己的心口。不亏心不亏心。

……

苏曼还真的去县里中专挑人了。

中专这边老早就给安排好了。将一些优秀的中专毕业生都推荐给了苏曼他们厂里。

苏曼一看名单,赫然发现苏秋月的名字在第一个。

“苏秋月也去?”

“对,苏秋月同学很优秀,作为优秀毕业生,她是可以分配去省里的,不过她自己本人拒绝了这个安排,想要留在南平,支持南平建设事业。”

苏曼:“……”

按着名单之后,苏曼就去寝室岸边。苏秋月并没有住在苏曼那边,毕竟住在宿舍里面方便上学,平时放假也要复习功课。

现在毕业了,忙着收拾东西去投奔苏曼。看到苏曼来了,高兴的一把抱住苏曼,“妹儿,看到没,姐是优秀毕业生。”

“你不是要去省里,去大城市生活吗?”

苏秋月道,“那都是过去的想法了。我们老师说了,南平缺人才,好的人才都不愿意来南平。我既然是优秀毕业生,当然不能离开南平了。而且你那么辛苦,那么努力,我咋样也要给你分担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