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他们仰望的省城家具厂,如今已经是他们的分厂了,能不高兴吗?以后去省城的时候,他们也算是在省城有亲戚的人了。

想着就忍不住想去吹牛。

苏曼看着他们这嘚瑟样子,就把省城的情况和他们说了一遍。“这对于我们厂里来说确实是喜事,但是对于咱们来说也是挑战。人家省城分厂那边的同志们可是摩拳擦掌,以后要和咱们比试呢。要是做出来的东西不如他们,你们作为总厂的人,好意思吗?所以,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给咱南平总厂拉了后腿。以后我要在厂里设置一面荣誉锦旗。每个月哪个厂子表现好,就放在哪边。我到时候看看,这锦旗会插在哪边。年底统计一下,给优秀的厂子发双倍奖金。”

“……”以前做独生子多幸福,现在有了兄弟就不一样了。

☆、第 237 章

因为接收了一家家具厂成为分厂, 苏曼年底也忙碌的厉害。

她作为厂长, 要去省城那边了解分厂的各项情况。这些情况可不能只看交上来的书面资料,还要亲自去看, 去了解。

另外省城分厂的工人对于送孩子上木工学校学习这事儿特别积极。省城分厂那边提交过来的名单,都有六百人了。

作为副校长,学校也要安排这些人的课程。

还要抽出时间关心一下销售部这边的元旦促销活动。

这次促销, 传奇木匠老陈重出江湖了。

县里编辑部出第二部了。

从十二月开始连载,一个月的连载时间。每周上一次稿子。还别说,老陈挺受欢迎的,这次的故事是根据元旦节厂里推销的新品种写的。

写的是老陈的灵感缘来缘过程。每一期的标题也是以家具的名称命名的,比如第一期夫妻衣柜, 其实就是双开门衣柜。外观虽然没怎么变动,但是里面的构造却和平时的衣柜不一样。讲述的是老陈的朋友家里一对即将结婚的小夫妻因为衣柜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请了老陈这个做家具的人去主持公道。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对话,最后老陈就帮助他们请来了家具厂的设计师。几位年轻的设计师其实妙想,设计出了这一款专为小夫妻设计的衣柜,满足年轻男女同志对衣柜的全部需求。而老陈为了祝福他们夫妻和睦,亲自在衣柜上面刻商量夫妻理科两个字。所以称呼为夫妻衣柜。

这种类似于品牌故事的小故事在这会儿还没出现过, 所以大伙儿还真的以为这是老陈经历过的。还没见到家具,就已经开始好奇了。

别的几期故事也都是依照这样的形式来写的。而这次故事里面出名的除了老陈,也有南平设计部的年轻设计师们。

故事里面,他们都是热情聪明,有着奇思妙想的一群年轻人,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奇思妙想,加上老陈的高超手艺,所以解决了很多纠纷,做出了和符合大家需求的家具。

苏曼对于县里宣传部的同志是服气了。他们搞宣传工作倒是没出挑的,但是写小故事倒是写的挺不错的,苏曼只要给他们一个思路和了脑洞,他们就能写出来。

虽然元旦还没到,但是这几款家具已经在南平家具厂积极的赶工之中了。

省城家具厂的工人也参加了赶工,他们平时也看报纸,看到自己正在做的家具竟然就是故事中的老陈设计的家具,顿时觉得十分的光荣。

想想那么多老百姓都在等着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呢,一个个的也多了许多的干劲儿。

特别是南平那边真的拉了一头大肥猪过来,全厂的工人都吃上了猪肉之后,这种劲头更是不断增加。觉得这日子特别有盼头。

嘴里吃着肉,孩子们已经去了南平那边上学,月底还要拿奖金,连工作都这么光荣,这日子可真是好的没话说了。对于厂里多出来的规章制度,他们也没啥想法了,心里对厂子也更有认同感,归宿感。

孙厂长巡视着厂房,看着这些工人们自愿加班加点工作,毫无怨言的样子,忍不住叹气,心里又觉得释然了。

元旦之前,所有的家具全部已经送往各地的百货商店。真的到了元旦这这天,苏曼反而给厂里人放了一天假休息。

因为这天是两家厂子正式合并为一家的日子。

六四年元月一日,南平家具厂和省城家具厂合并,省城家具厂正式更名为湖江省南平家具厂省城分厂。

名字没有按照苏曼之前承诺的那样只加南平两个字,而是彻底改变,也是孙厂长最后的释然。觉得要改就彻底改了。

苏曼对这老同志还是很欣赏的。

拉下招牌上的红绸布的时候,她邀请孙厂长一起掀下红布,露出家具厂的新招牌。

白茫茫的雪地里,苏曼裹着红色的围巾站在家具厂门口,笑着和工人们道,“从今天起,省城分厂正式成立。从此以后,我们大家就是真正的兄弟姐妹,总厂和分厂是一家。”

下面的工人热烈的鼓掌。

脸上都是真心实意的笑容,而其他厂领导也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的缓解,已经接受了现实,也从这一个月里感受到了厂里的变化,对南平家具厂有了认同的感觉。这会儿也是一脸欣然。

正式的资料交接工作也十分顺利,一个人星期的时间,所有的工作交接完毕。

苏曼看到这么多东西之后,也特别庆幸自己把省城家具厂给合并了。

省城家具厂除了没什么竞争手段之外,各方面基础都不错。基础物资方面,人家有运输车,真正属于厂里的车,虽然用了好些年了,还是当初建厂才有的,可那是真的属于厂里的,和苏曼他们这种租的车不一样。

另外省城家具厂有很多木料渠道。毕竟干了这们多年了,他们对于全国各地好的木料渠道都掌握了。至于最后输给南平木料,那纯粹是南平那个过硬的电影广告给打败了。

除此之外,厂里的很多老工人,当年还是旧社会老厂出来的工人。手艺非常好。和陈明华有的一拼了。和陈明华不一样的是他们在厂里待的时间长了,受到厂里模式固化,所以导致他们设计上面的固化。

这都是宝啊。

苏曼感慨不已。觉得自己这会儿还真的有些像是抢人家财的强盗一般。

她对孙厂长更加客气了。“孙厂长,那些退休的老工人,咱也不能让他们闲在家里,我准备在省城这边也开个木工学校,以后专门为我们厂里培养木工人才。这些手艺可不能荒废了。”

孙厂长一听她这计划,惊讶道,“咱厂里用的了这么多人吗?”

苏曼道:“当然用的着,咱国家这么大,生产多少都是用得着的。我说了,咱湖江以后肯定是最大的家具外销基地。”

孙厂长觉得难怪南平能够有今天,这厂长真的是雄心壮志啊。也许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远大的理想,才能让一个厂子这么生机勃勃吧。

他的情绪也受到了一些感染,笑着道,“好,苏厂长你有这个目标,我虽然一把年纪了,也是敢拼一把的,趁着没退休,我也好好的为我们湖江的家具行业做出一点贡献。”

……

元旦的家具销量比起前几次只多不少。

年底是丰收的时候,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自然想着购物。年底结婚的也多。加上新设计的几款家具都是针对年底的一些需求情况而设置的,又有了老陈的故事宣传,自然是火了一把。

这一次连带着省城分厂这边赶制出来的家具,都不够卖。

孙厂长看着这样的销售量,算是真的相信苏曼那句话了,全国这么大,做多少就不愁卖。只要让老百姓认可了,就不担心卖不出去。

孙厂长对于家具厂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忙完了元旦,厂里生产部还在忙着赶工客户预定的单子,苏曼这个厂长反而暂时闲了下来了。瞅着学校这边放了假了,就给学校那边打了电话。

果然没找到人。

过了几天,崔向北才来了电话。

“前几天一直在忙。苏曼,我过几天放假可以去南平看你了。”电话那头,崔向北笑着道。

苏曼道,“不回家了?“

“嗯,今年不回去了,”还没做出成绩来,回去了也只会闹的不愉快。

苏曼也没劝啥,“那过年你就在南平过吧,我爹娘念叨你呢。”

崔向北高兴极了,“好,我放假就过去,”

中午回家,苏曼就和李春花说了崔向北要来南平过年的事儿。

李春花果然很高兴,嚷嚷着要把书房里面搁一张床铺,让崔向北住家里。还母爱爆发道,“可怜的孩子,一个人离乡背井在外面,连个亲人都没。以后咱就是他的亲人。”

苏秋月道,“你对我嫂子她们都没这么好。”

李春花道,“这能比吗,人家小北是多好的孩子啊,长的那么俊……和你们爹年轻的时候一个样儿。”

苏铁山听到这话,点头道,“是挺俊的。”

苏秋月:“……”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

☆、第 238 章

首都军区大院。

李淑华接到寄回来的过年礼物, 还有一封信。信里说学业一切顺利, 在外面过的也好。今年寒假就不回家过年了。让家里别挂念。

李淑华看完信之后就特别难过。

她知道儿子这一年肯定过的不大好。她也和老顾那边联系过,让老顾帮忙忙看着点。老顾说她家小北念书特别认真。

每次去都找不到人, 人都在实验室里面去了。

他这个年纪能去实验室,那是很了不起的。说明老教授们看重她。

李淑华一方面觉得自豪,一方面又觉得难过。她知道儿子肯定是为了老崔说的那些话, 所以那么发狠的念书。

现在过年也不回来了,这是怕回来了老崔又闹。

李淑华心里越想越难过,想着儿子一个人在外面过年,孤苦伶仃的,可怜巴巴的, 心里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一伤心一生气,干脆就收拾包裹了。

崔卫国从军区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她在收拾东西。纳闷道, “你收拾东西干什么,单位有任务?”

李淑华道,“没任务,现在和平了,我们医院过年给我放假了。我要去湖江看我儿子, 陪着我儿子过年。”

“胡闹!”

崔卫国板着脸道,“好好的去什么湖江,咱家在这里,你让他回来。”

“崔卫国,他还敢回来吗?你都不瞅瞅你去年干的那些事儿。小北那都是因为你才不回来的!”

“我是他老子, 我还能吃了他?”

李淑华生气道,“你是恨不得吃了他!”

崔卫国:“……”

“反正我是要去湖江的,你去部队过年吧,配着你的人多的是,也不缺我一个,我儿子就我一个。”

崔卫国道,“人家有对象了,不止你一个了。”

“……”这下子轮到李淑华噎住了,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那正好,我正好过去看看我们家小北的对象。我可听老顾说了,那女同志特别不错。咱小北眼光好着呢,对,我必须去趟,都处这么久了,咱得和人家女同志见见面,要不然以为咱家不重视。”

李淑华抓紧了时间收拾东西,很快就将行李袋给塞满了。还掏出一些钱和军用票证,准备去买些礼物带过去。

崔卫国见她来真的,就着急了。

这娘儿两人这是真的要把他扔一边了。

崔卫国心里当然也想儿子。怎么可能不想呢,再生气,那不也是自己唯一的儿子吗,小时候手把手的教他扎马步,教他打枪。背着他漫山遍野的跑。不对转移的时候,那么小的一点就绑在他怀里。听到枪炮声也不怕。

那会儿他觉得自家儿子真出息,以后是个当兵的好材料。结果这小子……

看着李淑华收拾好了要出门了,崔卫国赶紧跑楼下去,给湖江那边打了个电话。

等李淑华要出门的时候,家里电话响了,见崔卫国没接电话的意思,她就去接了。

电话是顾城打过来的,说是孩子们过年也在单位不回家,家里冷冷清清的,邀请他们两口子来湖江过年。

李淑华看了眼崔卫国,崔卫国板着脸不说话。她就答应了,“正好我也要去湖江看我们家小北,至于老崔,他估计没时间过去。”

“谁说我没时间了。”崔卫国道,“我有时间!”

李淑华:“……”

……

崔向北这边课程结束,和教授们提前拜年之后,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南平了。

他可好就没看到苏曼了,惦记的不得了。那张怀表里的照片,他都不知道看了多少次 。

他这边坐上南平的车子的时候,李淑华也和崔卫国两人坐上了前往湖江的火车。

苏曼本来是要接崔向北的,可崔向北觉得这雪天开车不安全,就没告诉她具体时间,自己偷偷的跑回南平的。

等他跑苏曼办公室的时候,苏曼就看到他脑门上顶着雪花,冻的脸色通红的样子。

“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我开车去接你。反正我平时也要往省城跑的。”

崔向北走过来,任由着她给自己捂着手,反正他的手是热乎的。不怕冻着苏曼。

“这么冷的天,你怕冷,怎么能让你受罪呢,我自己过来也挺方便的。”

苏曼就道,“你就知道让我心疼你。”

789:“……”

崔向北笑眯眯的就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然后将行李包往茶几上放,拉开拉链往外面掏东西。

“对了,我让我同学帮我从外地寄过来一些特产,都是给叔和婶的,你帮我看看他们喜欢吗?”

苏曼一看,都是一些吃的。也对,这年头吃的可是最精贵的。而且都还是好东西。“你还是学生呢,不用这么浪费。”

崔向北道,“我可是拿工资的人。”他说着,又从里面掏出一盒香烟,“这可是外国烟。给叔尝尝。”

苏曼:“你连这个也弄得到?”

崔向北就笑道,“那可不,我们教授有外国同学来国内,给他送的。教授知道我过年来这边,就让我带过来给叔尝尝了。”

苏曼一听外国同学,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这个时代很多教授那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

不过这会儿,外国人似乎也不是能随便来国内的。可不像后来那么容易。来这边必定是经过国家同意,确认其身份正常的国外人员。否则都是要当成特务的。

想着现在都六/四年了,苏曼心里也有了急迫感。

将东西装好之后,苏曼也不在办公室待着了。这年底也就生产部门那边忙,她也不乐意忙工作。大冷的天,她浑身不舒服,懒得动。干脆提前带着崔向北回家。

对于崔向北的到来,李春花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看着崔向北带来的礼物,李春花更是笑眯了眼。

“我就说了,咱家小北就是比那三个强。”

晚上为了欢迎崔向北的到来,老苏家三个不受待见的儿子都来这边啦。

苏二柱是公社那边没啥事了,公社的猪都卖了,不猪崽子要等开春抓,所以就干脆来城里来过年了。

接到通知之后,就立马领着孩子媳妇过来吃完饭。

苏大柱和苏二柱都还没见过自家老娘对崔向北的疼爱。只听老三抱怨过。责这会儿饭桌上,看着自家老娘那笑容灿烂的脸,看着自家小妹笑盈盈的样子。就连自家娃都被崔向北准备的奶糖给收买了,跟着后面叫叔。

三兄弟真的酸了。

李春华压根不管他们三,就当背景板一样。问崔向北在学校过的咋样,问他学业咋样。

崔向北乖乖回答,“下学期我就能休完课程毕业了。”

李春花道,“那毕业之后到啥单位呢?”

三兄弟就支着耳朵听着,准备听崔向北说是哪个单位的,到时候挑挑刺。

崔向北笑道,“准备继续往上面念,到时候主要在实验室里面去了。”

“实验室是干啥的?”

崔向北还真不知道怎样解释才能让老太太明白点。

苏曼就说,“您老不是觉得那电话神奇吗?那电话就是在实验室里面做出来的。”

一听这话,李春花顿时看向崔向北,那眼睛都冒光了。

苏家三兄弟:“……”

崔向北不好意思,“我不是做电话的。”

苏曼道,“对,飞机您知道吗,他们就是学着给飞机做心脏的。”

李春花手里的筷子都要落了。

赶紧将好菜往崔向北面前继续推,“小北,多吃点。回头我去买点猪脑子回来,给你多补补脑。”

崔向北:“……”

苏家三兄弟也不酸了,都一脸敬佩的看着崔向北。

厉害啊,真厉害啊。找这样一个妹夫挺好的。以后妹夫的娃能有门好手艺了。不像他们,以后娃不是烧砖就是养猪,不是养猪就是做木匠。

吃完饭之后,三兄弟还想找崔向北聊聊天。既然接受了这么个人,那以后就是他们兄弟了,得培养感情。三人就问咋样才能学会他那门手艺,是要读多少书。

崔向北道,“也不用多少书,每次考试能考个满分或者差几分就行了。”

旁边每次都只能考及格的小石头和小草儿:“……”这叔口气真大。说的好像随随便便都能考满分一样。两人赶紧钻厨房里面去找自己娘了。

只有小米粒抱着崔向北的大腿,要糖吃。

“叔,你给我糖吃,我以后考一百分。”

崔向北笑着从兜里掏出糖来。

三兄弟还想围着崔向北说话,就被李春花毫不留情的给赶走了。“都留在这里干啥呢,饭都吃了。还准备过夜呢,都是有家的人,都回去。”

“……”这真是亲娘。

晚上,崔向北就被安排在了书房里面。书房是挨着苏曼的房间的。平时方便苏曼办公。苏曼的床头就挨着崔向北的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