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快速的洗了脸,然后穿上鞋子就往外走,“娘,我出去跑几圈。”

李春花:“……”

苏曼围着厂区跑了好几圈都不觉得累。连大气都没有喘一下,不像之前走的路多了,都觉得累。

这就是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的感觉。

苏曼抬头看看天,“谢谢你,789。”

……

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苏曼也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作用。所以一直都在南平工作,然后暗地里找机会打听湖江和首都的消息。

她想知道老崔同志和顾叔到底怎么样了。

不过一个星期之后,苏曼发现确实有些变化了。

比如从上面下发的一些文件,虽然还是很注重思想问题,但是却温和了很多。文件上面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教育。要求学校不能停课,学生们要照常上课。科研机构不能停工,积极搞研发工作。

除了学校这方面之外,还有关于一些知识分子的问题。强调要实事求是。

还强调不要破坏生产工作。要以建设祖国第一重任。

这些都是文件上面下发的内容。再多的就没有了。

不过光是这些,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说其他县城里面的活动平缓了一些。没有再影响工厂生产,学校也照常开课了。知识分子的老师们也不担心有人来招惹他们了。

学校和工厂一安定下来,就只猫狗三两只了,社会环境一下子就平缓下来。

连之前一向没啥影响的南平老百姓都觉得松了口气。

前阵子他们连出门走亲戚都有些担心遇到那些小年轻们盘问。

当然,鼎鼎有名的知青下乡活动还是出现了。不过有了年龄限制,满了十八岁,没有工作的。就下乡支援建设工作。工作满三年之后,可以回城。有了回城的希望之后,这些年轻人们都没有那样紧张害怕了。反而各个对于上山下乡的生活带着点儿期待。当做是人生中的一种特别的体验。

南平也接了不少的知识青年。

苏曼可没浪费他们这些有知识的劳动力,在县里搞了个知青培训班,让他们学养殖,学木匠。这些毕竟是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在苏曼眼里,那还真的都是宝贝疙瘩。

苏曼还准备为了他们,再开一家厂子,专门使用这些年轻知青当工人。他们有文化,学技术会学的更快呢。

下面的公社在进行思想工作之后,都准备好了接收大城市来的知青了,养殖场里面搞啥子科学养殖,养殖员都有学历要求的。公社符合要求的人不多,就指着这些知青同志了,结果给县里截胡了……

县里这些事儿安排好了之后,苏曼终于也从崔向北给的那个名单上面的一位老同志那边打听到了老崔同志的消息。

老崔同志是个暴脾气,像一个冲锋在前线的战士。本来都要安排去体验农场生活的。结果这家伙运气好,只是提前退休了。老崔同志一下子不能习惯这种退休生活,没能像一个战士一样的牺牲,而是这么灰溜溜的退下来了,觉得挺没面子的。天天关在家里不出门,还嚷嚷着要回老家去种地了。可谁都知道他老家压根没他的地。

苏曼听到这个消息就乐了,心里一阵的轻松。觉得特别开心。

她还打听到了顾城的消息。顾城同志倒是没退休,就是要调走了,要调去条件艰苦的地方继续奋斗。

苏曼开着车子就跑去省城顾家了。

孙琴看到她来了,高兴不已,“小苏,你怎么来了?你知道消息了?”

苏曼笑着道,“我一直偷偷打听消息。”又看到顾城比之前憔悴一些,但是好歹人还是好好的。

顾城看到她了,就道,“你这孩子,让你别来了。你还偷偷打听。”

苏曼笑道,“你们是勇士,我难道就是懦夫?我好歹也是你们身后的小兵。”

顾城闻言,仔细的看向她,打量一番之后,由衷道,“小苏,我感觉你不一样了。”

孙琴道,“我早就发现了,小苏好像精神了。”

“不止这个,我觉得小苏现在倒是有点儿女战士精神。不像以前,就是个小耗子一样,有事儿就钻耗子洞里躲着。”

“老顾,瞧你胡说的!”孙琴笑骂道。

苏曼倒是不生气,不客气的坐在顾城对面,“顾叔,那我现在像啥?”

“小狼狗,聪明又勇敢。”

孙琴生气了,“老顾,亏你还是个读书人,这都说的什么呀,不是耗子就是狗。小心小苏告状,老崔来找你算账了。”

顾城笑道,“我都要走了,他可找不到我了。”

苏曼道,“顾叔,你是要去西南那边吗,都准备好了吗?”

“没什么好准备的,两袖清风的走还比较轻松。关键是咱得带着自己的精神和信念走。放心吧,只要有精神和信念在。哪里都能干出一番成绩。”

“顾叔,我相信你。希望有一天你还能给我做领导。”

苏曼没有去送顾城。毕竟现在该避还是要避一避。

回到南平之后,苏曼就在县里找房子了。作为县长,找房子这事儿还是很简单的。很快就找到一户带小院子的青砖瓦房。一层楼的小平房。一间堂屋两间房。房子不大,但是环境还不错。因为南平这边单位都建楼房了,房主家里都是工人,住进了单位的大楼房里面,这房子也用不上了。

苏曼就买了,用的是崔向北给她寄回来的工资。证上写的是崔卫国的名字。

请了苏家三兄弟帮忙修缮房子和打扫卫生之后,苏曼就准备去首都接人了。

本来这种时候她是不该去的。可谁让老崔同志现在失业了呢,之前又登报和她和崔向北断绝关系了。这会儿估摸着也拉不下脸来投奔他们的。所以她还得去接人。

安排好了南平的工作之后,苏曼本来想提前给崔家那边打电话说一声的。可没想到电话打不通,再一想,人家老崔都已经失业了,电话费人家肯定不给供应了,电话那肯定也是要停机的。干脆也不打电话了,发了电报,就坐车出发了。

一路上,苏曼都在感受着这个让她觉得还算舒心的环境。心情不免有些愉快。

到了首都,苏曼就去了军区大院那边了。

李淑华他们已经提前收到苏曼的电报了。

还在家里给崔卫国做思想工作。

“老崔你再这样,我就扔下你不管了。真是的,不就是退休了吗,有什么丢人的。”

“可我是这种情况下退休的。总觉得抬不起头。”他这是被退休的!而且给的名义还是思想有错误。简而言之就是犯了错被撤职了。

李淑华道,“怎么,你还想去农场劳作?能有这个结果就不错了,你就当自己壮烈牺牲了吧,现在的你就是个糟老头子。咱就投奔儿子媳妇去了。这里是军区大院,虽然说退休也能住,可我觉得住着没意思。我想去南平了。”

其实也是想远离这些矛盾。虽然现在情况没想象中的那样艰难。但是一些争论还是存在的。这个不是一时半会的能解决的。现在老崔也退休了,干脆眼不见为净了。反正之前已经做了该做的,问心无愧了。

糟老头子崔卫国:“……”

两人还没说出一个结果来呢,苏曼已经在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了老崔家门口了。

李淑华听到动静赶紧出来,看到是苏曼了。高兴的拉着她的手,“你真的来啦。”

士兵看到是认识的,就走了。

苏曼则跟着李淑华进了屋里。

崔卫国看到儿媳妇来了,还挺不好意思的。他之前都登报和他们脱离关系了。当时搞的挺壮烈的。

结果现在……

“爸,听说你退休了,我特意来接你和妈去南平生活的。可终于盼着你们退休,一家人可以在一起生活了。南平气候好,特别适合养老生活。”

绝口不提登报的事儿。

崔卫国道,“咳咳,其实在这里生活挺好的。也习惯了,不是那么想走。再说了,你在南平工作也忙。”

苏曼道,“那以后我和崔向北的孩子谁带,我爹娘带?爸,你的责任心呢?”

李淑华和崔卫国一听,都看向她。苏曼赶紧摆手,“我是说假如。”

“……”

李淑华是真的想走了。之前崔卫国遇着这事儿,她心里其实挺难受的。但是作为崔卫国的妻子,她当然是只能选择和他站在一起。现在事情结束了,她就想和崔卫国去过安稳的生活了。

崔卫国自己虽然有些不甘心,可是现在他无事一身轻,也没有别的办法了。留在这里,除了自己心里不痛快,也没别的好处了。

苏曼道,“我给你们在南平看好了一处小院,虽然比不上这里的二层楼,但是青砖瓦房,前面院子还有葡萄架,夏天的时候正好乘凉。院子里还有一颗枣树。另外,我还准备给你们养一只猫,或者一只小狗。对了,院子隔壁就是酿酒的。躺在院子里就能闻着旁边的酒味。”

崔卫国咳了咳,“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是咱得给你们带孩子。”

李淑华听到他松口了,高兴道,“对,关键还是和你们一起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六点半见。

么么哒,有亲问我为啥会这么快结局呢,因为写太多,河蟹大神会把我镇压在五指山下啊。我还想继续开新文,写更多你们喜欢的小说呢。么么哒。

☆、第 275 章

李淑华和崔卫国离开的事儿也没和别人说。

毕竟现在还需要避险, 不能连累人。崔卫国自己也死要面子, 觉得自己没能如同勇士与一般壮烈,反而灰溜溜的离开了, 觉得有些丢人,也不准备和老朋友告别,

行李也不算多, 家里的东西都是公家的,连衣服都是部队的。倒是有些崔向北小时候玩的小玩意儿收拾了一包。警卫员小吴坚持扛着给他们送到火车站。

崔卫国感慨,“小吴啊,你不该送我的。”

小吴红着眼睛,“首长您别这么说, 我一直跟着您,您就是我的首长。”

崔卫国恨铁不成钢,“你说你怎么就这么没出息, 这么实诚呢。你这么老实,是没出息的。”

苏曼笑了,要说实诚,谁能比得上老崔同志。这叫做什么人带什么兵。

这边小吴还红着眼睛舍不得走呢,几个老同志也穿着便服来了。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崔卫国要走的事情的, 这会儿竟然还跑火车站来了。

“老崔,你不够意思啊,你就这么走了。也不和我们这些兄弟们打声招呼。”

崔卫国有些尴尬,“没办法,儿媳妇来首都接我去给他们带孙子。咱年纪大了, 不就只能干这些事儿了吗?”

有老同志就打趣,“就你还带孙子,可别又带个小霸王出来了。”

其他人也跟着笑,然后和崔卫国拥抱了一下,“老崔,你去吧。以后总有见面的时候。也许我们以后也要回去养老了。”

崔卫国这会儿也放开了,笑着道,“好,那你们到时候来南平找我。我住那戴尔隔壁就是酿酒的,到时候咱喝个够。”

几个老同志又笑了,“瞧你这嘚瑟样。”

一直到上了火车,崔卫国还在和他们招手。

苏曼道,“爸认识这么多朋友,人缘真好。”

李淑华道,“都和他一样,一群大老粗们,整天不干正事,找着机会就喝酒。以前我给他看病的时候,他那会儿受伤,因为没有酒精了,一个老首长就把自己藏着的烈酒贡献出来了,结果他拿去之后直接给喝了,还说一点伤口用不上酒精,用火烫烫就行了。”

崔卫国道,“以前的事儿了,和儿媳妇说什么呀?”

“怎么还知道不能说了,我就得说。你这么把年纪了,得改改了。”李淑华笑着看他,又和苏曼道,“反正以后看着他。他那一身旧伤,不能碰酒。”

苏曼点点头,“您放心吧,那院子隔壁就是专门泡药酒的,外敷,**跌打损伤。”

崔卫国:“……”

……

到了南平,苏曼也没带他们去苏家那边,而是直接带去了小院。

一家人到的时候,李春花两口子都在小院里面等着。

之前苏曼买的小院还有些乱糟糟的,这会儿规整之后,看起来特别整洁。屋顶上的瓦片也收拾过了,换上了新的瓦片。院子里还摆放了圆桌子小椅子,有点儿小资情调。还专门给崔卫国弄了一个可以前后摇晃的摇摇椅。

虽然还没住进来,但是里面已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李春花带着他们看了一圈房子,老两口满意极了。这比起他们想的回老家去盖个小院要好多了。环境要好,而且老家那边没熟人,这边至少还有亲家。

李淑华还要将买房子的钱给苏曼。苏曼没要,“崔向北的工资买的。”

李春花道,“给啥啊,儿子养老天经地义。”

两人也就不在这事儿上面纠结了。

有了老苏家的人帮助,李淑华两口子很快在南平安定下来了。别看苏铁山不是当干部的,可好歹是个老农民,而崔卫国也是喜欢种东西的,两人很快就能玩到一起了,每天都是琢磨着种点儿啥。知道苏铁山学会了做木匠,崔卫国也准备去那个什么木工学校去报名,学个手艺了。

至于李淑华也找到事儿干,她本身就是军区医院出来的,县城这边医疗人员少,苏曼就请她去医院里面帮忙了。闲暇的时候,也跟着李春花一起参加了表演队,平时也一起跳跳舞。

两人都觉得,这辈子也就这阵子过的最舒坦了。

解决好了心头大事儿,苏曼也静下心来搞工作。

如今的社会环境比之前要宽松一些。全国上下一心一意的搞发展。尽管在思想上面还是有些争论摩擦,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变动。但是对于底层人民的影响却没有那么深远了。下面的人依然安安稳稳的生活。

而南平养殖场如今也算是做出成绩来了。每个月都有牲畜出栏。

这些牲畜远销供应到外地,又从粮食产量丰富的地区换来粮食供养南平人民。大大的弥补了粮食上的缺陷。

以前南平老百姓只能吃个七八分饱,如今不止可以吃饱饭,还可以偶尔吃上一顿肉了。

苏曼又扩大了县里的食品厂,让食品厂这边生产肉罐头。

毕竟这会儿交通运输还是比不上未来,很多地区太远了,牲畜路上运输会很危险,所以做成这种可以保存的肉食,就能卖去更远的地方。

这种肉罐头做出来之后,崔卫国和苏铁山喜欢的不得了。两人买了一些回家里,然后约着一起去小公园里面吃罐头喝小酒。还别说,因为两人这么搞了几次之后,公园里那些退休老头也都养成了这么个习惯。喜欢拿着肉罐头去公园喝小酒,似乎不拿一罐肉罐头,就跟不上老伙计们的潮流一样的。

好在如今南平工人家庭多,家家户户都有工人。所以偶尔买一罐小罐头倒是买得起的。

崔卫国建议她把这肉罐头卖去部队里面。

“以前打仗的时候咱也吃过肉罐头,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太假了。香是香,可吃不出肉味。吃了你们这肉罐头,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肉罐头。”

苏曼觉得有道理。至于食材的问题也不担心。因为现在环境稳定了,其他县里也不搞事儿了,所以也开始按照之前的计划搞养殖工作了。

苏曼就准备和他们到时候提个协议,以后在他们养殖场那边购买肉食。

而部队这边的路子苏曼也是有的。之前南平家具厂可还找他们租车了呢,如今还有业务往来。苏曼拿着肉罐头去了部队里面走了一圈。那边周处长吃完之后,就特别喜欢,和食品厂这边签了协议,准备订一批,以后有战士出去搞训练的时候,可以带着方便路上吃。顺便还找苏曼这边定了一大批的牲畜。

周处长道,“离的这么近,干脆你们南平以后就专门给我们供应肉食了。”

苏曼都没想到这事儿这么快就谈好了,“你们之前供应的路线不用了?”

“以前都是上面管的,现在上面估计管不了了,我们自给自足把。”

苏曼明白了,这是上面还在争论呢,没时间顾及下面的人了。这才给了她机会。

苏曼觉得这确实也是个机会,现在是供应省城这边的部队,等以后还能有机会供应其他部队呢。以后没准他们县里还能搞几家军工企业。

于是南平县这边的食品厂也扩大了规模。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成为了工人。

苏曼事业顺心,家里人也过的都挺好,唯一让人惦记的就是崔向北了。

一点消息也没有,人还在首都研究所那边,也不知道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到了年底的时候,第一场雪下来了。

整个南平老百姓都在兴匆匆的准备着过年的物资。苏曼也请了假,准备带家里人去省城买东西,结果就接到了湖江省省委领导的同志,让她和赵书记赶紧去一趟省里。

苏曼听到这消息就觉得吃惊。她平时也算是苟着的。没啥出挑的地方啊。也就是把地方上治理的不错。但是很少在领导面前晃荡。

吃惊归吃惊,还是得去。

和家里人说了一声,苏曼就开车带着赵书记直接往省委去了。

结果苏曼和赵书记才到省委呢,就被几个穿制服的人给直接带省委会议室去了。苏曼进去一看,发现里面一些穿制服的人,另外还有海书记林专员,还有省委李书记,和新任的胡省长。看到她来了之后,会议室的们就被关上了,一个穿着军装的中年男人严肃的宣布了一个消息。

国家要成立几个研究基地,人其中一个就设置在南平县。

之所以考虑南平,是因为湖江属于内陆,而南平这边多山,研究基地建立在山里比较安全。加上南平很多地区都有林场,经常有车子进出拉东西,这样也能具备一定的掩饰效果。

苏曼一听,顿时觉得这馅饼从天而降的感觉。

虽然说这也代表着麻烦,以后各方面安保工作肯定是要很注意的。但是有了这个研究基地,以后领导的眼光那就要看着南平了。作为南平的主管人员,她当然也会受益。

老赵更别说了,惊喜的满面红光。

这一次会议,主要是对这个研究所选址,以及保密工作如何开展进行研讨。顺便都签一份保密协议。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眼睛疼,今天就两章。明天我上午九点更。

☆、第 276 章

这次的研究所规模还不小, 一群领导就子盯着放大版的南平地图在那边选址。

实际上在这场会议之前, 地址已经由特殊部门勘测好了。如今让苏曼他们过来,就是让他们对着其中几个地方进行规划, 要起到一定的掩饰作用。

在这个会议上,苏曼和老赵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湖江的大领导还能说上几句。而苏曼和老赵则负责将这些安排记在心里, 回南平之后要积极配合。

这件事情一直谈了一天一夜,把所有的分工和细节都商议清楚之后,会议才算结束。

也得亏苏曼如今身体好,熬个夜也无所谓。散场的时候还有些精神。

躺在招待所的是好,她心里就嘀咕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