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她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绝不让云飞花今后在皇宫的日子好过,新仇加旧恨,她决定一起报了。

自这一日开始,在皇宫之内,傅依然和云飞花便开始了正面的交锋。

一旦对上云飞花,傅依然才真实的体会到这家伙不仅属蛇,还属狐狸,有蛇的狠毒,还有狐狸的阴险、狡诈,跟他一比,自己的那点小聪明就实在不值一提了。

傅依然再对云飞花施展了几次聪明才智之后便决定放弃了。对于这种针扎不痛。搔之不痒地人。他唯一地弱点就是轩辕金了。只可惜轩辕金那家伙比起他来更难搞。

还好云飞花虽说要教导她成为传世女皇。但并没给她预备很多艰难地功课。或许云飞花本身就有些玩世不恭。对皇位、国家之事。根本也不上心。不然放着好好地大皇子不做。偏要跑到大运来瞎转悠。她就不相信在中叶国再也找不到一个比轩辕金更好地男人。所以傅依然对他行为地解释是。云飞花这人妖男。不见得比她多会做皇帝。

轩辕金也不知安地什么心思。放任云飞花在皇宫之内长驱直入。逛大运皇宫比逛中叶国地后花园还简单。

傅依然几次向轩辕金抗议。轩辕金都当做听不到一般。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最后实在无法。她也只得放弃了。干脆就把云飞花当成皇宫里地一只会说人话地狗。每天汪汪叫个不停。

云飞花每天地工作除了看住她。不让她到处乱跑之外。就是在她耳边不停地唠唠叨叨。教她如何学做一个女人。如何说话。如何走路。如何去讨男人地欢心。

天知道他一个男人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女人地事。逼得傅依然有好几次都想脱了他地裤子。看看他是不是真地比女人多了点东西。

赌场风云事件过去没半个月,朝中有人上书,要册封轩辕金为摄政王,正式管理朝政。当然傅依然看到他名字后面写的官职之时,好险没把圣旨给扔了。

摄政王,摄政王,他有了实权还嫌不够,居然还想要个好听的称号。

可是现在的状况,给不给他这个名号都没什么意义,反正现在轩辕金干的活跟摄政王也没什么两样。

朝中之事除了对外国的国书,以及通告全国的圣旨需要盖上她的玉玺之外,其余的事,她连知道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事都是轩辕金由自行处置了。

如果哪天处理完了还会知会她一声的话,估计她都会以为轩辕金的头被驴踢了,要不就是迷药吃多了。

不过朝中文臣对此事并不同意。大运国一向重文轻武,轩辕金权势熏天,对文臣的势力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阻碍。

这一天,杜丞相的府邸变成了众文官争相拜访的之地。有不少文臣想劝丞相出面阻止此事。但杜维山一直称病不见客,把所有的文臣都挡在门外面。

朝臣一时摸不清丞相的脉,不知他心中所思所想为何。于是轩辕金的摄政王封号之事,在没任何人挑头提出异议的情况下,就此而成了。

圣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轩辕金正式被册封为摄政王。

册封仪式定在十二月十六日上午。

早朝刚毕,众朝臣赶往册封台。轩辕金也在礼仪官的帮助下重新更换朝服。

青钟敲响,鼓乐齐鸣。轩辕金身穿紫色王服,腰系玉带,头戴紫金王冠,从汉白玉的石阶之上步了上来。

难得见轩辕金穿的这么隆重,傅依然站在高阶之上,看着他一步步的向自己走来,心中暗想,轩辕金其实长得还真是不错,这身王服穿在他身上甚显霸气,衬得他身姿更加英挺了。

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面上的表情也显得稍微柔和了一些。

“轩辕金叩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福。”轩辕金跪在玉阶之上,口中称颂。

轩辕金也有这一天。见轩辕金跪在自己面前等着接受册封的金册和金印,傅依然忽然感觉做女皇也不是全无好处。这恐怕是轩辕金第一次跪在她面前,甚至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她脸上忽然漾起一抹恶作剧的笑容,对轩辕金道:“啊,摄政王这身王服做的很不错嘛,不知是哪个裁缝给裁剪的?”

轩辕金的脸立时僵硬了几分。

“啊,王冠做的也不错,宝石也很大个儿。”

“脸上擦粉了吗?瞧这小脸蛋,怎么今天就这么白嫩呢?”傅依然盯着轩辕金的脸瞅了半天,就差用手摸一摸,试试手感了。

没见过有这么夸人的。轩辕金听得满脸抽搐,心想,合着她这是特意找他来报仇的吗?

傅依然对着他小声的嘀嘀咕咕,说着只有两个人才听得清的话,但就是不提让他起来的事。

轩辕金一双手都伸的麻了,还是不见依然把金册和金印交给他,不由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看今天这架势,估计他还得再多跪半个时辰。

又过了许久,眼看着吉时将过了,傅依然才慢条斯理的把金册和金印交在轩辕金手上,口中说道:“摄政王请起。”

第四十五章 科举风波之运筹帷幄

“谢圣女皇隆恩。”轩辕金咬着牙,站了起来,感觉自己的双腿都快不是他的了。

“圣母神皇,天命所向,圣明称誉,万岁万福。”众人跪地齐呼道。

“礼毕。”承礼官大喊了一句。他左手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脖子,等着喊这一句已经等得脖子都长了。

终于散了,朝臣们抖了抖站麻了的双腿,三三两两的离开了册封台。

就在轩辕金册封摄政王的同一天,晋国四皇子凌紫陌正式登基为帝。在此之前,晋国的通告国书就已经到达大运。

傅依然大笔一挥,写了份祝贺国书,盖上大印,算是表达了对他的祝贺之意。毕竟与紫陌相识一场,甚至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碰面了,要不要再多表示一点呢?

傅依然托着腮帮子想了半天,终于在盖的国书大印旁,加了个不明显的心形记号,以示自己对他的思念。后来又觉得还不够诚意,便又在旁边画了个大磨盘,代表紫陌,然后后边又加了个小磨盘,代表金陌。以表达她对他的一点点歉疚,毕竟他的儿子现在只归她一个人养着。

几日之后,晋国皇帝紫陌,收到这封加足了材料的国书之后,对里面的深意彻底研究了三日,都没明白大运女皇这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天底下从未有哪个皇帝像傅依然这样暗号传情的。或许紫陌根本也不会猜到当时曾与他春风一度的女子,会是大运现任的皇帝吧。

在这之后,满朝文武同加参详,最后认定大运女皇多半是想说,大运心愿晋国,像磨盘一样足实,多子多孙。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大运皇帝的诅咒,诅咒晋国没有子嗣,毕竟磨盘乃是一件死物。

不过在今后的五年,晋国皇帝果然一个儿子也没生出来,倒是事实。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转眼之间又是阳春三月。

三月份是京城挖地沟地日子。所有地地下水、地下井。都挖开了。把里面这些脏东西都掏空。

三月份在京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地日子。臭沟开。举子来。

天下地举子全都来到京城。一心想考取功名。能当个官。有地想当清官为民造福。有地想当赃官。为祸一方地。但不管是哪种。都只为了一个目地。做官。

自古科举考试中了地。都算是天子门生。大运地科考。一直都是由皇帝亲自负责、主持地。轩辕金不便插手。都交给了傅依然全权处理。

这次是傅依然自登基以来,第一次主持科考,米虫当惯了,也该爬出窝里活动活动筋骨了。

前几界筹备科考的都是七大氏族里的人,考中的举子也多是氏族公子,科举考试有明显的倾斜性。

近年来朝堂之上氏族和庶族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到了依然为帝之后,就更加的白热化了。

其主要纠结就在于轩辕金的册封。轩辕金本是庶族出身,自册封摄政王正式掌权以来,大大提拔了不少庶族中有本事的人担任朝廷要职。致使七大氏族对他意见极大。

傅依然的想法是不管氏族还是庶族,只要有本事都可以用。她也根本不想把界限划分的太过明显。

筹备科举的副手,傅依然从翰林院选了两个人:一个是杨松柏,据说是翰林院的首席大学士学术渊博,曾主持过一次科考。

另一个人耕渔樵,这家伙名字有意思,很有中下层劳动人民的朴实感,依然二话没说,就直接提过来。

在御书房见过杨松柏和耕渔樵之后,傅依然对他们的印象相当好。那是两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看起来一副很忠厚、正直的样子。

当傅依然问起他们对科考的意见时,两人侃侃而谈,大批时下科举的弊病,历数氏族门生的霸道。

科考之中,官官之间相互遮护的事,依然也知道,科场漏题也大多是漏到这些名门氏族的手中。而今唯一能平衡这一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这些氏族和庶族分开考试。但如何实行,就得费一番功夫了。

吃中饭的时候,轩辕金来了。

“忙了一上午,累了吗?”轩辕金难得声音柔的能滴出水。

依然听的直起鸡皮疙瘩,咽下嘴里的香酥无骨鸡,说道:“嗯,累了,所以提前吃饭了。”她一见他就觉浑身不自在,就连表情也变得僵硬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境,再多说一句都嫌多了,轩辕金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他跟依然的关系,似乎越处越僵。甚至很多时候,连他都不知该怎么面对依然了。

他知道依然怕累,不想过操心的日子,便把所有的朝事都背在了身上,本以为这是在心疼她,没想到这样也是错的。或许他该学着放些权给她,让她也亲身体会一下,做皇帝的艰难和辛苦。

依然望着轩辕金的背影,忽然有些食不下咽了。她也不知自己为什么和轩辕的关系搞得这么僵,他从一开始确实有利用自己之嫌,但是自己能有现在的地位,能像现在这样过着安稳的生活,他也是最大的功臣。

唉!真是的,越活越乱了。傅依然再也没有吃饭的心情,干脆扔了筷子,转身去了御书房。

傅依然在御书房想了一天,终于决定玩一手绝的,让这些氏族大家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出她要做什么,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她若这样做的话,算是间接的帮了轩辕金,让他的地位更加稳固。

权衡利弊,现在傅依然没有选择的只能站在轩辕金一边,大运有轩辕金一天,就有她傅依然的活路。若没有了轩辕金,凭她一个人的本事,根本玩不转整个王朝运作,到时候恐怕朝堂里这些豺狼、虎豹们瓜分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不知什么时候,她跟轩辕金已经像是一根绳上拴的两个蚂蚱,再也离不开彼此了。但是了解到这个事实,却让傅依然心中郁闷不已。

她一生的命运并不想跟任何人拴在一起。

第四十六章 科举风波之官宦子弟日

第二日上朝,重臣商议完国事,傅依然忽然对各官家子弟的学业表现的异常关心。频频问起幼时一起曾在文和殿一起读书的侍读。并提议要选一天作为‘官宦子弟日’,将在那一天对所有官宦子弟大加封赏。

皇上这意思莫不是要大捧氏族名门?

满朝文武中有嗅觉灵敏的,已经猜到其中的不正常因素。摄政王与女皇不和,这在大运也不是什么新闻,难道女皇竟是向借机提升氏族的势力,跟摄政王打对台吗?

氏族名门官员立刻对这个提案大家推崇,尤其一些家里有子嗣想做官为宦的,乐得嘴都歪了。齐声跪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傅依然见计谋得逞,掩袖偷笑了几声,递给杜佑成一个眼色。

杜佑成心领神会,上前启奏道:“启禀皇上,臣下有一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他说这话时,面露难色,仿若一副很难启齿的样子。

傅依然心中暗乐,杜佑成太厉害了,做戏也做的这么老道,连脸上的表情也演的这么逼真。

“杜爱卿,但说无妨。”傅依然大方言道。

“科举考试不日就要举行,臣下想不如科考前日,就作为对氏族弟子大加封赏之日吧。”杜佑成奏道。

“这…恐怕不妥吧。”傅依然故作迟疑道。

科举前日定为封赏之日,这莫不是在暗示群臣要借科举之机大封氏族了?立时就有一些氏族官员想要响应了。但还是有不少人,眼睛余稍瞧向轩辕金,等着看他的反应。

此时轩辕金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仿若他们谈论地根本不关他地事。

重臣见轩辕金没任何反应。吴尚书大着胆子上奏道:“启禀吾皇。选在科举之日为官宦子弟日。既弘扬了学法。又鼓励了年青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地美事啊。”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附和道:“吴尚书所言极是。”

所有氏族权臣都跟着附和:“应是如此。”

傅依然装模作样地叹息了一声。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此事便决定了。着礼部拟旨吧。”

于是一个颇为搞笑。而又稀奇地‘官宦子弟日’便就此定了下来。所有地朝臣都认为这一日必将成为氏族子弟飞登龙门之日。

至于傅依然和杜佑成在金殿上的一场表演,自是提前商议好的。无论有什么事傅依然都不会瞒着杜佑成,而这场戏若没了杜佑成这个标准的氏族,便无法唱的圆满了。

下朝之后,傅依然没直接回寝宫,转而去了御书房。科考的筹备工作在杨松柏和耕渔樵的努力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傅依然相信他们的能力,这事倒不用太操心。唯一让她忧心的是接下来的这道旨意该怎么发出去。

正想着的时候,轩辕金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云飞花,捧着一壶茶和几碟精致的点心。

“依然,这是云大皇子亲手做的,你尝尝吧。”轩辕金端过托盘,放在傅依然的案几前。

那是几盘做工极为精致的点心,依然根本叫不出名字,有红、有黄、有绿,颜色搭配的极其艳丽。那壶茶的味道也很香,像是花茶之类。

“真的是给我的?”傅依然有些疑惑的看了云飞花一眼道。

“当然。”云飞花笑得眼都眯起来了,头凑近依然的时候,又轻声补了一句:“最好吃死你。”

傅依然听后,心中大乐,很怡然的拿起一块点心塞进了嘴里,故意嚼的啧啧有声,边吃边赞道:“好吃,太好吃了,飞花的手艺真是好的没话说。”

看云飞花一脸憋闷的表情,她的心情越发的好了起来。据傅依然的猜测,这点心多半是云飞花拿去讨好轩辕金的,但轩辕金不吃甜食,便给她带了过来。不过说实话,云飞花没身为女人还真是糟蹋了,就他做的这手细点,比起宫中御膳房的大厨有过之而无不及。

嗯,还真是好吃,傅依然忍不住又从盘里拈起一块。她在这里大吃特吃,把云飞花这小子气得脸红脖子粗,敢怒不敢言。

连吃了两块点心,又喝了一口花茶,傅依然问道:“摄政王此来是要问朕早朝的事吗?”

轩辕金道:“我既然已经全权交托给你,便不会再过问。”

难不成他来就是为了送点点心给她的吗?傅依然有些难以置信,他的好心表现的太明显了。

轩辕金又道:“我只是来看看你,你初次接管这样的事,不要太多操劳。”

“多谢摄政王的关心了。”傅依然一怔道,她总觉得轩辕金不该是这样好心的人啊。或许最近觉睡的太少产生幻觉了。

轩辕金在御书房又呆了一会儿,然后嘱咐了杨松柏和耕渔樵几句话,就离开了。云飞花在后面紧紧跟上。自从跟了轩辕金之后,他连中叶大皇子也不做了,一天到晚被轩辕金支来支去,为大运的琐事,效犬马之劳,连俸禄也不用发。

真是好用又为大运节省开支。傅依然望着云飞花离去的的背影,眼微微眯了起来。

经过杜佑成的努力,京中有多少氏族子弟,参加科举的都有哪些人,基本全部统计出来了。

并且做成了一个名册,呈给傅依然看。

傅依然随手翻着,发现这些氏族子弟还真不在少数。

“你到底想做什么啊?”杜佑成问道。他接连忙了几天,到现在还不知道依然到底心里想什么。

“这是秘密。不过这个秘密可以告诉你。”傅依然故作神秘地说着,脸凑过去,叽叽咕咕的在他耳边说了一通。

杜佑成听完,愣怔了半响,说道:“你这样做是不是太损了?”

“你这叫什么话,像是对一个皇帝的用词吗?”傅依然佯怒道。

杜佑成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觉得把他们逼太急了,会不会狗急了跳墙,反咬你一口。”

傅依然笑道:“放心吧,后面有轩辕金撑着呢,他可是巴不得我弄的动静大点,他才好出来收拾残局。”

杜佑成点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反正那些氏族弟子在京里为所欲为,也确实该有人杀杀他们的锐气了。”

两人把计划敲定好,便开始实施了。

第四十七章 官宦子弟一条街

御水胡同,又名御胡同。距离皇城只有几百米的距离。

京中的高官氏族多聚集此地,天长日久,人事变幻,这里竟形成了一条有名的贵族街。

科考前一日,傅依然突然颁下旨意,封御水胡同为“官宦子弟一条街”,专供贵族子弟们居住。这对贵族世家来讲,等于在头顶上多加了一道美丽的光环。贵族街成为了真正名副其实的贵族聚集地。

对此事,众官宦世家都显得很高兴,家家披红挂彩,用各种美丽的饰物装饰门庭,以显示皇恩浩荡。

过了不久,傅依然又下了第二道旨意,令所有高官的子弟,排成两排站在街道的两边。等待迎接她的圣驾。

一听圣驾亲临,整个贵族街可是忙翻了。家家户户可着劲的给自己儿子打扮,有些被猪油迷了心的父母,甚至希望女皇能看上自家的小犬,就此带回宫去享用。

圣旨是申时出皇宫,所以申时未到,所有的高官子弟们都穿红挂绿打扮一新,喜洋洋的排列在街道两旁,静等着女皇御览。

等待是很难熬的,这些少年郎们,一个个伸的脖子都长了,还没见到御驾的踪影。

两个时辰过去了,太阳都晒到顶梁门了,街头街尾处依然毫无动静。

莫不是今天御驾不来了?众人虽心中暗自猜测,但却没一个人敢随意挪动。

午时刚过,忽然前街响起了一阵吵杂之声,似有许多人向这边涌来。

有人沉不住气地叫道:“来了。来了。八成御驾来了。大家赶紧站好。”

众高官子弟。立时正襟而立。一个个昂首挺胸。站地甚是笔直。

吵杂之声越来越近。等看到人影出现在视线以内。所有地高官子弟瞪地眼珠子都出来了。

走在最前面地是两个御前侍卫。手里举着一个很大地条幅。上书:奉旨参观。在他们身后是一群群地从京中各处涌来地普通百姓。一个个有说有笑地走着。眼神中闪出了无限地向往之色。他们边走边对着各处指指点点。那饶有兴味地眼光不断地在众多高官子弟身上逡巡着。仿佛他们在看地是一只只世上最稀罕地动物。

还有一些个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底细地人。拿着花名册在一旁。挨个向百姓介绍:“这是吴尚书家地公子。小名可儿。最喜欢调戏良家妇女。”

众百姓一片唏嘘。叫骂之声不绝。有缺德一点地。还扔了正吃一半地西红柿过去。摔了吴尚书公子一脸地红汁。

“这是金侍郎家的二少爷。”

“这是杨御史的小儿子。”

“这是马将军的少爷。”

有恶习的便把平日做的坏事讲述一遍,没恶习的一语带过。随着一声声的介绍,众多贵家公子的脸都变成山里红了,鲜鲜艳艳的,可以用来穿个几十串糖葫芦。

这叫什么事啊,真是祖宗十八代的脸都给丢尽了。众家贵公子们都低垂着头,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有些面皮薄,心理承受力差的,当场晕了过去。自此之后,后遗症算是彻底落下了,一去人多热闹的地方,就头晕目眩,双腿抽搐。

原来,傅依然下的最后一道旨意是:从早到晚一直开放这条街,寒门子弟和老百姓都可以来这里看风景。

瞧她多会用词,看风景哎,又没说看这些高官子弟,只是他们偏偏赶巧了站在这里,便顺便瞅几眼就算了。

傅依然这样的旨意,谁又能挑出半点错来。

旨意刚一下完,杜佑成就让提前找好的人拿着花名册,挨个去给他们揭老底了。历数众弟子平日里的恶行。

贵族街上乱成了一锅粥,老百姓是奉旨查看,高官们敢怒不敢言。但谁又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孩子出丑,便令家里的家奴、院工们出去,团团围在自家少爷的前面,牢牢遮住。借以躲避众人的异样眼光。

人越挤越多,顿时喧闹声一片,你踩我脚的,我撞你腰的,抱孩子的被撞了孩子,小孩子大哭的。真是越来越乱,越乱越出事,一言不合打起来的也不再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