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上一章:第 29 章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下一章:第 31 章

碧棠嗖一下缩回头:“现在皇宫里的所有人都这么想,可不止我一个。”

玉佑樘不理会她,只闷在毛巾里,格外平静道:“其实根本没什么。”

碧棠不太明晰她的意思,换上一张疑惑脸,玉佑樘却不想再理她,由宫娥套上便服后,便提步往外走,唤上她:

“今天难得休假,咱去御花园走走。”

玉佑樘今日未戴发冠,只将一头青丝高高束起,衣着也很随意,一身青色深衣。

她行走向来温吞,不急不缓,柔顺的发飘在风中,盈盈起伏,很是动人。

她穿越画廊,风流无涯的模样,恰似一年春好处的绝胜烟柳。

在御花园中忙碌的小宫娥们痴痴望着,又猛然想起他龙阳之好跟首辅大人有一腿,不禁悲喜交加,悲得是完美的男子都去断袖了,喜得是将他二人浮想联翩一番,似乎也挺有爱……

玉佑樘当然不知,她心无旁骛走着,暮夏的风灌进袖口,虽然依旧熏热,但她体内寒凉,所以还算适应,并且觉得不错。

闲逸的时光可不能用来浪费,她带了鱼食,便停在阑干边喂鱼。大约一刻后,将最后一把鱼食抛下,绿水残荷之中,几十尾锦鲤摆尾涌来,争抢了个干净。

她这才满意转身,方要走下游廊的阶梯,便见对面浩浩荡荡来了一拨人,定睛一瞧,是皇后娘娘与她的宫人。

每每见着这女人,她都会油然而生出许多生理加心理上的排斥。

所以此番碰见,游园的好兴致瞬间扫去一半。

不过玉佑樘并未表现出一丝尬色,她微微垂首,以示敬重。

身边的碧棠也忙跪拜行礼,给皇后请安。

皇后娘娘于她们跟前驻足,嗓音不像她这个年纪该有,柔嫩到撩人:“真是神了,我今日出门前还想着会不会在御花园碰见我的樘儿呢,结果还真应了我之所想。”

玉佑樘仰头,朝着她礼貌地轻轻一笑。

而后她眼尾一暼,察觉皇后娘娘身侧还站了一位素未蒙面的男子——

是位老人,发丝斑白,约莫有六十多岁的光景了。精神却很是矍铄,五官硬朗,年轻时的英俊姿容可窥一斑,他眼底神彩奕奕,也正打量着玉佑樘,似能洞悉。

随即就闻见皇后用掐得出水的声撵敢宫人道:“你们先走吧,本宫与父亲,樘儿有些家事要谈。”

几位交手跟在一旁的宫娥闻言,忙退到十里开外。

原来是国丈,玉佑樘移开同那老人对视的目光,明晰过来,这位老人是皇后的父亲,战功累硕,已被封爵位为辅国将军。

她正细思着,却不想皇后突然拉起她的手,她心底不由厌恶,但又防相由心生,便垂眼去瞥自己的手,女人细长的金指套正轻轻覆在她腕上,很是刺目。

而后,皇后娘娘一直拉着她进了湖中小亭,到亭心才止步,命令道:“来,陪本宫聊聊。”

其间那老人也一直沉静又严肃地跟在后头。

到了这里,四下也无一人,玉佑樘一把抽回自己的手,拢回袖中,憎恶之意溢于言表。

皇后见状,以袖掩唇笑了笑,勾唇问她:“你讨厌我?”

不等她回答,皇后娘娘又径自道:“你不该讨厌我,我好歹也算得上是你姨母;更何况,若不是本宫,你和你娘亲恐怕还在田地里嚼着野菜呢。”

玉佑樘背手走至亭边,望着静止的湖水,平静道:“我甘愿过以往平淡无争的日子。”

“那也没办法呀,”皇后娘娘娇媚的腔调自身后传来:“谁让你母亲毁容了呢?”

她血红的娇唇轻启,哀婉叹息,看起来楚楚可怜极了:“还得我来替她入这可怕的深宫。”

玉佑樘手肘架在栏杆,并不回首,眼光邈远:“我看你倒是适应的很。”

皇后走至她身侧,绯衣流动如霞:“适应的很?呵呵,你可知我得知自己无法生养后那段日子是如何过来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都不足以形容。”

“那又如何,”玉佑樘侧头,毫不畏惧地直视她:“我娘亲毁容之事的真相,你以为我不知晓?恶毒贪心的女人,这些皆是你所应得。”

“哈哈哈哈哈哈哈……”皇后娘娘似是听见了一个极为好笑的笑话,前俯后仰笑了许久,突一下收起笑容,抬起五指掐住玉佑樘下巴,瞳孔张大:“你以为自己有多高尚?还不是跟我一样是个顶替旁人的冒牌货,还不是和我一样是个生不出孩子的可怜虫!”

她指甲几乎掐进玉佑樘肉里,玉佑樘却似乎感受不到一点痛楚,面色平静,眼中未见波澜,依旧坦荡透彻地正视她。

这般僵持了许久,在一边沉默半晌的老人才上前几步,拿开皇后的手,边沉静训斥道:“献容,你明明知晓自己是姨母身份,还同小辈斗什么气。”

他又望向玉佑樘,挤出一丝慈爱的笑:“铃兰,这几年确实苦了你和你娘亲,是外公对不住你们。”

玉佑樘扬唇一笑,讲话音色却是极冷:“真是抱歉,我自打出生,就从未见过你,更不会承认你这外公,还请国丈爷切莫私自妄称。”

她又瞥向皇后娘娘,目光清澈透析,似深井之水:“我今日站在这里,只是为了我的娘亲,同你们没有任何关系。”

话毕,她退了几步,一揖道:“皇后娘娘,姜国丈,我先告退了。”

随后眼尾都不扫一下的撂两人在原地,径直走出湖亭。

姜国丈盯了许久玉佑樘的背影,她一袭青衫,高洁雅致,身姿明明瘦弱纤细,却有股淡漠无畏的倔劲。

直至她消散在视野,老人才垂下眼,也不知在想什么。

皇后斜睇他一眼,提醒道:“父亲,已到今日,你再起什么怜惜的念头也是为时晚矣,倒不如安下心,”她顿了顿,问:“您同谢诩那小子商讨好了么?”

姜国丈负手于背后,淡淡道:“已经商量好了。”

皇后道:“他还算信得过,粮仓那事倒是处理得掩人耳目又干净利落。”

姜国丈点了点头,又问:“皇帝那边可有异常?”

“没有,还心无旁骛地念着经清着心呢,半年都不见出一次谨身殿,殿内的宫人禀来的消息也无异样。”

“好啊……”老人拉长尾音轻叹道,捻了把苍白的胡须,又定定重复:“好。”

皇后又问:“定下时日了吗?”

“今夜。”

“今夜?会不会早了些。”

“已经准备了这么久,谢首辅也说不早了,”国丈微眯起眼:“不然老夫也不会特意回宫一趟告知与你了。”

作者有话要说:即将进入本卷高.潮,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ps:女主不会没有生育功能的,淡定

------------------------

第三十二幕

是夜,子时。

银白的月光灌满宫闱,一片片臃肿的云缓缓移过湖面,微弱的光给枝桠镶上一顶花边,似珊瑚般,而在卵石路上提灯行走的宫人与护卫,宛如海水中的鱼,穿梭来去。

这一晚,与平常并无差别。

安静而平和。

谢诩立于城墙边,一身玄色氅衣,微风荡漾,掀得披风如泼洒出去的墨汁,他腰间佩有长剑,一双眼被黑夜侵染得愈发深沉,面色也是惯常的寡淡薄情。

他身侧是一位同样提着长剑的老人,周身披满金甲,他五官原本已是苍老,但在月光渲刻下,却显得愈发神秘而英挺。

老人手中把玩着一只虎符,兴味盎然道:“老夫当初可从未料到,而今还能在垂暮之年再干一番大事业。”

谢诩不回他,也不看他,只直直注视着前方。

老人又笑道:“你那润州的两万兵马已守在建康四周,随时可以领一万入城。我也已借动两万骠骑,献容那头还有五千禁卫,再者你的门生遍布朝野,也算是万事俱备了,”他习惯性地捻了把白须:“首辅大人啊,此次逼宫,你我也算是隐忍多年。只望你顺利复国后,莫忘了当初答应老夫的事。”

谢诩沉声道:“自然不会忘记。”

语罢他又阖了阖眼皮,胸腔长长的起伏了一下,似排开的浪潮。

这一天,这一刻,他已等了三十多年。

三十多年来,他未尝有一天完全开心的日子,作为前朝皇族的最后一名遗孤,自打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背负着复国的重任,历经过最为残酷的历练和折磨,也承受过最为痛苦的考验与责难,终将他塑造完满,随即改名换姓,伪作假身世,中上状元郎,再后来入朝为官,谨言慎行,终于一步步权倾朝野只手遮天……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步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唯独一样,他未尝料到——

那就是喜欢上玉佑樘。

他这些年一心专注于复国,未有杂念,也根本不会料到自己此生还会再有情爱。

前朝的遗留势力微弱,仅凭他一人之力是断然不可成功的,十几年前,他意外抓见姜皇后假孕的把柄,从此勾结上姜家势力。欲将那一开始出生的皇子培养为自己今后用以笼络朝堂的傀儡,却不想那孩子先天哑疾,而且身体太过羸弱,八岁那年便夭折在宫外……

本以为在这个计划上已没有了任何希望,却不想姜爵爷又突然找上他,言那皇子其实还有一位藏匿在民间的龙凤胎姐姐,身体端健,相貌上更是和大皇子有九成相似。况,皇帝先前就对外宣称过大皇子会在山寺里调养许久,几年后再回宫露面,宫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记得那时还年幼的大皇子的清晰面貌。

姜爵爷念他那时官位还不高,又一身好才学,正巧掩人耳目,就将培养假太子的重任交托与他——

于是,浓秋某日,他在寺里接到了那女孩,触见到她的第一眼,便不由心惊,果真与已夭亡的玉佑樘分外相近。

他将她抱进厢房里,放下,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细长的眉眼生来自带一流雌雄莫辩的风骨,她面无表情答:“铃兰,”又顿了一顿,补上姓:“姜铃兰。”

他极少同小孩子打交道,但又觉得她跟别的小儿不一样,有些许老气横秋的可爱,想揉揉她的头毛,又不愿折了自己今后要塑造的严师形象,只好垂手作罢。

只平静的望进她眼里,告知她:

“从今起你便是玉佑樘,大梁朝的嫡皇子。”

思及此,谢诩双眸一瞬厉睁,同身侧的姜国丈道:“此次逼宫事成,我只有一个要求。”

“哈哈,”一身黄金甲的老人朗声笑道:“说吧,原来谢大人也有他欲他求啊。”

“不能伤太子一毫,”谢诩语调带着沉重感,坚定又压抑。

姜国丈“咦”了声,问他:“只是一颗棋子罢了,何必如此,难不成……你爱上她了?”

谢诩不作声,眉目笼在深深的夜暗里,似在无声地默许。

老人见状,又嘲讽一般笑了:“自古成大事者皆不会为情爱所阻,你该看看当今圣上,不一样是被儿女私情蒙蔽了双目,现下都到了怎样的境地。”

谢诩嗓音依旧端稳,似乎不为所动,又带着一丝告诫:“做好你分内事就行。”

“好吧,”国丈抚了一把手中宝剑:“铃兰这孩子,好歹算是我的外孙女,骨子里也流淌了一半我姜家的血,于情于理也不能伤她……”

他话未落,京城东南方向燃起一朵烟花,曜亮了半片夜色。

这是举事的信号弹。

谢诩也瞧见了那一方亮光,他薄唇微抿,面色愈发凝重,而后解下佩剑,侧身走处城门。

他要去同自己的万人兵队接应。

润州那边派来的大军,世人只羡艳着那里拥有前朝第一大仓,穰穰满家;殊不知它也是前朝的一方势力之地,数年间,暗地里为反梁复国的将士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军饷供给。

足食足兵,民之信矣。

这可是人人皆深暗的道理。

姜国丈也跟在他身后,走下城墙,踏出最后一道石阶时,月光泻入,满目齐整的银甲大军瞬间晃了他眼。

老人不由发自内心畅快一笑,他征战沙场纵横朝堂多年,直到此刻,心境却依然能够抑制不住地亢奋,亢奋到手心几乎冒汗。

谢诩倒是不见他色,不疾不徐走上前去,接过为首的一位将士递来的缰绳,而后翻身上马。

那起首的将军模样的人才又踩上鞍踏,勒着缰绳掉转马头,朝着后头数列兵士,振臂高呼:

“杀绝玉狗,复我河山——!”

“杀绝玉狗,复我河山!”

众人口号齐喊,惊人心魄的井然一致,兵士们高举火把,喧嚣的斗志几乎能染红天空。

那位将军又调回马身,恭敬地看向谢诩:“殿下,一切都准备妥当,攻城吧。”

几乎不假思索的,谢诩颔首。

即刻,姜国丈也翻身上马,鲜红的披风宛若火焰,他高亢地附应道:“谢大人,老夫可等不及了,率先带兵压城,为你开路了!”

片刻征得谢诩肯首后,足足两万人的骠骑部队似一条巨大的银龙,利落地流入建康城,恢弘异常。

有姜老开道,谢诩的军队也是一路顺利无阻,抵达宫门,往日的训练此刻得到惊人而高效的发挥。若此刻在天空俯瞰,定能见到一万人马就如同疾淌的星熠银河一般,不一刻,便将偌大的内皇城缠裹得密不透风,滴水不漏。

与此同时,还在谨身殿内的皇帝陛下接到一位宦官的紧急密报。

小太监满头冒汗,眼眶都急得红了一圈,道:“陛下,姜皇后已领着五千禁卫军压在殿外,要求陛下您即刻退位。”

明灭不定的烛火里,默诵经书的老人一动不动,唯独睫毛极轻地颤抖一下,却始终没有睁开眼睛。

皇帝陛下一袭青袍,怀中揽着一把玉柄拂尘,他五指扣入拂尘上头的鬃毛,将纠缠不清的白丝理了一理,才又继续焚香,诵经:

“身且不安,何情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要须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并□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自致亡败。静而思之,何迷之甚……”

面容是一如既往的虔诚。

此刻谢诩也带着另外一万兵马压入皇宫,他策马徐行,表情平和,身后跟着汩汩流动的无尽队伍,皆是他精心培育的骁勇善战,果决无惧之辈。

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无需慌乱。

与他并肩齐驱的一位将军唤他,拱手道:“殿下,还请下达指令。”

谢诩效率奇高,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一一发配好前往各殿的任务,兵士们闻言,又是一番斗志昂越,朝着目的地赶去。

那位将军也有接到授任,正打算驱马离去,似乎想起什么,问道:“殿下,您去哪边?”

谢诩将长剑重新扣回腰间,怔怔望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