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以为然的拧开一瓶水,看看四周没人注意自己,装成不小心把水倒在地上,后室看上去结构很规则,按道理水在地上应该静止不动才对,可被倒出的水竟然缓慢的向东南角流淌,在墙根处明显缓缓的渗进墙角里。

“我就说一进来就感觉奇怪,原来这后室高低不平,高度由西向东倾斜。”

“水能渗透进去,说明在东南角后面是空的,这地宫里面还有隐藏的地方,想必朱元璋在翻修地宫的时候,在这里面重新挖掘过!”我冷静的说。

“就算知道,可怎么能进去啊,刚才我听明远大师说过,当年为了防止渗水,后室四周墙面全用三米宽的花岗石交错堆砌而成,可见当时朱元璋为了防止有人发现秘密煞费苦心,这么厚的花岗岩就是放在现在,用炸药也未必能炸开啊,何况这地宫里谁敢用炸药?”

“朱元璋留下地宫里的密室,一定会留下开启的机关。”

“你倒是说机关在哪儿啊?”

我看了看空白的凹陷处苦笑着说。

“找到传国玉玺就打开地宫密室了。”

“其实这个也不难,现在的工艺要仿制一个传国玉玺也不是难事。”秋诺抱着一丝希望说。

我摇摇头很无奈的回答。

“我刚才看过凹陷的地方,下面是松动的,这个机关在防止盗墓里经常用到,这叫十斤坠!意思是说,这机关在设计的时候,放上去的东西必须达到设计的要求重量,机关才会被开启,轻一点不行,重一点也不行,虽然可以仿制大小一样的玉玺,但重量呢?所以必须找到原物!”

☆、第十章 千银顶

从大慈恩寺回来,每个人都愁眉不展,好不容易找到线索,又被三米多厚的花岗石给挡住,而且要开启机关非要一个失传已久的传国玉玺。

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看来明十四陵还真是咫尺天涯,明明就在眼前,可缺无能为力。

回到酒店看见在大堂坐着的刘豪,我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什么风把你都吹来了,是不是霆哥担心事情进展不顺利,派你这个钦差大臣来监督啊,呵呵。”

“瞧你说的,你就别挖苦我了,我就是劳苦命,这不霆哥担心你是斯文人,累活脏活干不了,还是得我来才行。”刘豪笑了笑搂着我胳臂说。

回到房间我把事情的进展告诉刘豪,谁知道刘豪轻轻松松的笑了笑。

“我还以为啥难事,瞧把你们几个急的,这大慈恩寺里能有多强的守卫,我明儿就连夜带人翻进去,不要说一个地宫,就是银行金库我也给你挖出来。”

“三米多厚的花岗岩,你能带人进去这个我相信,可在里面挖掘动静那么大,你当大慈恩寺的和尚都是聋子啊。”我摇头说。

“不要有声响这简单啊,里面挖不行,咱就从下面挖不就得了,三米厚的花岗岩挖不开,地下的土还挖不开了?”刘豪不以为然的说。

“你当是地道战呢,图纸也没有,地标也没有,你随随便便去挖,等你挖通了没准一露头,等着你的就是警察。”越千玲无力的说。

想法简单的人,想问题往往也简单,不过有时候简单的办法却是最实用的。

我眼睛一亮,在房间里来回走几圈,若有所思的说。

“这主意看似异想天开,不过还是有实施的可能性!”

“你……你该真不会想挖地道吧?!”越千玲没好气的说。

秋诺在旁边忽然笑了笑说。

“也不用挖地道,京兆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一直沿用唐代时候长安的排水系统雏形,大慈恩寺下面也有排水系统,只要我们找到地方,这个办法还真可行。”

我和其他人讨论刘豪提出来这个方案后,理论上还真可以操作,不过差了几样东西,一个是京兆如今的排水系统图纸和大慈恩寺的修建图纸。

前一个刘豪二话没说就包在身上,说明天中午一定拿到手。

至于第二个大慈恩寺的建筑图纸,这个就很棘手,不过秋诺说她可以想想办法。

第二天中午刘豪得意洋洋的把京兆排水系统图纸放在桌上时,我并不意外,这年头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当秋诺把一张泛黄的纸卷平铺在桌上时,我瞠目结舌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

“这……这该不会又是从你清扬姑姑那儿淘的吧。”

“我也是碰碰运气,没想到她那儿还真有。”

图纸泛黄说明年代久远,不过图纸上干干净净,除了绘制的建筑并没其他文字,一看就知道这是最终的图样,左下角的印章清晰醒目。

户部侍郎范仲监制!

这附图纸犹如千金,这应该是大慈恩寺修建时的原图,秋诺竟然能从清扬那儿找到,我对这个清扬越来越有兴趣,她总是给我无数惊喜,而且每一次都不一样。

在对比京兆地下排水工程图和大慈恩寺的建筑原图后,很快我就找到挖掘的最好地点。

刘豪负责安排人手,事关重大怕走漏风声,负责挖掘的都是刘豪从蓉城带来信得过的心腹。

为了以防万一,我安排秋诺和越千玲陪同顾安琪再次去大慈恩寺,顾安琪现在是大慈恩寺的贵客,出入无阻而且名正言顺没人怀疑,万一有什么事,也有一个照应。

真正挖掘安排在三天以后,我特意看过天气预报,这一天有大雨,这样一来可以隐蔽挖掘时候的声音。

事情的进展比想象的要顺利,原计划可能要挖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地宫下面,没想到挖到第三天,在挖出的土层里就找到了青石板。

这种青石板我在地宫里见到过,说明已经挖到地宫下面。

刘豪立刻叫人抬来切割机,青石板太大,如果整块挖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同时也要消耗极长的时间,用切割机直接切断最为方便。

当切割机把最下面一层青石板锯开后,突然里面负责切割的人关掉机器,压低声音说。

“豪哥,你来看看,从上面有东西留出来。”

“娘的,你管上面流出来,切你的就完了。”刘豪没有理会。

我在旁边想了想,这地宫里面的密室防水应该和地宫一样,不可能有水渗入,既然没有水,怎么会有东西流出来。

“都停下来,先别动。”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不对的地方。

猫着腰爬到地道最里面冷静的问负责切割的人。

“流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看不清楚,不过不太像是水。”

我伸出手在头上的青石板缝隙处摸了几下,的确有东西在渗漏,像是某种液体但又很光滑,慢慢移动到外面,刘豪打开手电,我一看惊讶万分。

“水银!”

“别大惊小怪的,我挖过的墓也不少,墓里有水银很正常,一般是为了防腐。”

“你说的是墓,水银用来防腐,可这是密室并不是陵墓,用水银……用水银干什么呢……”我深吸一口忽然抬起头大声喊。“都停下来,别挖了,把原来挖出来的土原封不动填回去!”

我的表情很严肃和急切,刘豪看都已经马上挖到密室,又突然叫不挖,而且还要填回去。

“雁回,这是干什么,都马到功成的事,现在填就前功尽弃了啊。”

“密室里有水银渗出,这是防盗的一种机关,这叫千银顶,在地基和密室之间用一层很厚的水银隔断,这样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从下面挖掘,朱元璋看来是想到怕有人另辟蹊径,所以用了这个防盗的办法,如果再挖,整个密室都会坍塌,我们也会被活埋在里面!”

刘豪一听知道事态严重,连忙按照我吩咐回填,我多少有些懊悔,眼看着要到手,可实在是低估了朱元璋,这个从来都生性多疑的帝王又怎么会如此大意不想到这一点。

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我只想出去透口气,刚走出下水道就看见一个人靠在车前漫不经心的抽着烟。

在这里见到魏雍多少有些让我意外,不过想想也不足为奇,魏雍既然把明十四陵交给我寻找,我的一举一动又怎么不会在他掌控之中。

“想不到魏秘书日理万机,也有时间来京兆,更巧的事这么快就找到我。”我拍拍身上的泥土淡淡的说。

“这几天听说京兆的稀奇事挺多,连佛主真身舍利都显世了,我也过来凑凑热闹。”魏雍吐了一口烟雾不以为然的说。“能再见到你真是太好了,不然我的事又得从长计议了。”

魏雍一语双关,我听的明白,抬起头诧异的问。

“魏秘书很担心再也见不到我?”

“那当然。”魏雍笑了笑,看看手腕上的表。“我就想着,你要是这个点再不出来,恐怕我以后就再见不到你了,呵呵。”

“你……你知道密室下面有水银?!”我有些吃惊的问。

“大雁塔在康熙年间就开始倾斜,历经三百年,到现在大雁塔的倾斜跨度肉眼都能分别,因此国家曾经组织抢救性维修,开始专家一直认为元凶是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塔基下沉所致,不过在挖掘修复过程中,发现土层里有水银渗出,因此工程立刻停止,经过勘探,以地宫为中心,周围五十米的地基都埋有大量水银,大雁塔刚好在其中!”

“你既然知道地基层有水银,也知道我在下面挖掘,你难道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我有些气愤的问。

“当然知道!”魏雍轻描淡写的笑了笑。“首先会引起大慈恩寺大面积塌方,很多重要的文物古迹被毁,当然……你会长埋于此!”

“既然你知道这么危险,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我?”

“我是需要一个能帮我找到明十四陵的聪明人,我为什么要通知一个愚笨和充满侥幸的人。”魏雍慢慢收起微笑冷冷的说。“你今天如果死在里面,对于我来说只不过这世上少了一个知道我秘密的人,同时也让我知道,你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那样可以找到明十四陵的人,怎么看似乎对我来说都没任何损失。”

我后背有些发凉,虽然魏雍说的直白和冷酷,不过事实上整件事我的确太大意,如果不是发现水银,后果不堪设想。

我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的问。

“既然我还活着出来,魏秘书大可再等等,下次给我收尸不迟。”

“呵呵,既然我还能见到你,说明你还是聪明人,所以我来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

“如何进地宫密室的事!”

☆、第十一章 鲜为人知的秘密

魏雍转身上车,大雨打湿了衣服心底的凉意远比身体要多,我擦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坐上车,魏雍的漫不经心的敲击着翘起的腿。

“大慈恩寺地宫我进去过,你既然想到从下面挖,说明你也发现在地宫里面还有密室,在后室的地板上有圣僧西行图,想必你也看到那块空白的凹槽。”

“我推测在凹槽里放入的应该是传国玉玺,不过这东西已经失传,看这个机关应该是十斤坠,必须重量刚好合适,现在虽然有技术,可没人知道传国玉玺有多重。”

“这是其一,机关的确是十斤坠,不过凹槽并非规整的四四方方型,在右下角有一处明显的残缺。”魏雍声音低沉的说。“就是因为这个残缺,你只是猜测,可我却可以很肯定,放在上面的东西的确应该是传过玉玺。”

“为什么魏秘书你能肯定?”我疑惑的问。

“这世上有几个人见过真正的传国玉玺?”魏雍意味深长的反问。“所有关于传国玉玺的消息,都是从文献上得知,只有耳闻,没人目染。”

“既然如此,魏秘书也不曾见过才对啊?”

“曾经沧海难为水……”

魏雍淡淡一笑,看了看窗外神情有些惆怅,不过很快在脸上消失,一本正经的问。

“对于传国玉玺你了解多少?”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我对答如流的说。“珍贵的宝玉,高超的书法艺术和出神入化的雕刻工艺使这方玉玺成为旷世奇珍,这方玺就是后来的传国玉玺。”

“那你知不知道当时一共雕刻了几方玉玺?”

“七方!”我毫不含糊的回答。“秦始皇在制定玉玺制度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治国的需要,确立了七玺制,一大六小,一大指传国玺,六小是指皇帝三玺和天子三玺,大者用于安邦镇国封禅礼神,小者用于处理内外事务。”

我说到这里恍然大悟,抬起头试探的问。

“这七方玉玺虽说是一大六小,不过这里的大小并不是指形状,而是身份高低,难道……魏秘书的意思是说,传国玉玺虽然失传,但这六方小玺还有流传于世的?”

魏雍漫不经心的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淡淡的说。

“其实……不是七方,一共有八方!”

“八方?!”

“关于传国玉玺的传承你有知道多少?”魏雍并没有回答我的疑惑。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率兵破秦军入武关,进军霸上,直逼咸阳,秦王子婴无力抵抗,只好出城投降,他跪在咸阳郊外的轵道旁,毕恭毕敬地向刘邦献上秦朝七玺及一些符节,刘邦建立汉朝后,这方玉玺就变成汉传国玺,被珍藏在长乐宫,成为国之重宝。”

“然后呢?”魏雍平静的问。

“西汉末年,王莽用椒酒毒死十四岁的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自己得传国玉玺权操天下。”

魏雍弹了弹烟灰,转过头意味深长的说。

“这些都是文献里有记载的,那我告诉你一点文献里没有的东西。”

我抬起头,不卑不亢的说。

“愿闻其详。”

“当时王莽急于变成真皇帝,很想得到传国玺,但这方玉玺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掌握着,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王莽不便亲自出面去逼她交出玉玺,便派堂弟王舜去劝说太后,太后知其来意后大怒,把传国玺掷于地上,结果玉玺被摔掉了一角,王舜忙捡起玉玺,跑回去交给王莽,王莽大喜,连夜找工匠用黄金补上去,从此,这方玉玺就变成了金镶玉玺。”

我想到凹槽右下角处的残缺,原来是这个原因,可这段历史文献上只字未提,难怪魏雍如此肯定放入凹槽之中的是传国玺,可始终不明白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事,魏雍是从何知道。

魏雍吐了一口烟心平气和的继续说。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后,传国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何进、袁绍欲尽诛诸常侍,结果何进被杀,何进部曲吴匡、张璋和袁术等人率兵入宫捕杀宦者,中常侍张让、段珪挟持少帝仓皇出逃,连传国玺和六玺都来不及带走,返宫后发觉传国玺已失踪。”

“这是传国玺第一次始终,不过,后来,长沙太守孙坚参与讨伐董卓,并第一个带兵进入洛阳,驻军城南,其部下在城南甄官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玺,孙坚将玉玺偷偷留下。”我接过魏雍的话说下去。“但这事被野心勃勃的袁术知道了,便向孙坚索要玉玺,孙坚坚决不给,袁术便扣押孙坚的妻子,孙坚无奈只好交出玉玺,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玺又回到汉献帝手中。”

“再后来……”魏雍说到这里神情有些奇怪,好像陷入很深的沉思之中,半天没说出话,直到烟头烫到他的手,慌乱的弹着衣服上的烟灰,在我对他的印象里,魏雍不应该是这样恍惚的说,到底是什么让他这样分心。

“再后来,曹丕称帝,传国玺在曹魏手里,三国一统后,传国玺归晋,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传国玺频频易手,后来北周灭北齐,隋代北周,传国玺又转到隋文帝手上。”

说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魏雍的语气明显和之前不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豪迈和威严,他好像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回忆过去。

“直到唐朝,传国玺才有了近三百年的安宁,自朱温篡唐开始,传国玺又遭厄运,先从后梁转归后唐,没过多久,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他走投无路,持玉玺登楼自焚,见证了多个王朝更迭的传国玺终于结束了它的千年旅程。”

等到魏雍说完,我若有所思的看看他。

“魏秘书,传国玺的始末很多人都了解,可我记得你刚才说,传国玺是八方而不是七方,可文献里直到后唐废帝李从珂持玉玺登楼自焚,也没提到过第八方玉玺,第八方玉玺从何而来?”

“传国玺是证明帝王身份的,没有传国玺当了皇帝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帝王对传国玺趋之若鹜的地方,朱元璋没有传国玺也能一统天下,但顶多也只是遗憾,毕竟他是一个强者,所谓时势造英雄。”魏雍冷静的说。“没有人追究他的出身、地位和过往,可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如果一个女人想当皇帝,没有传国玺恐怕就……”

“武则天!”我转过头惊讶的说。“你是说……武则天为了登帝位也做了一方传国玺?!”

“武则天要的是名正言顺,又怎么可能拿一方假传国玺证明身份,她即便堵住王公大臣的嘴,也未必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既然……既然武则天用的传国玺是真的?那大唐的传国玺……”

我说到这里目瞪口呆,慢慢抬起手指声音有些颤抖的说。

“传国玉玺自始至终都没有失传过!武则天用一方假的传国玺替换了大唐真的传国玺,所以后面一直传承的……都是一方假的传国玉玺!”

“呵呵,看来你已经知道为什么有八方玉玺了!”魏雍淡淡一笑不慌不忙的说。“你只需要找到武则天偷梁换柱的真传国玉玺,就能打开地宫密室。”

我刚高兴一下,很快脸上的表情又黯淡下去。

“武则天偷梁换柱是极其隐晦的事,任何文献上都不可能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一个千年前的人物,根本没有谁知道传国玺的下落,虽然有了新头绪,但和失传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尘归尘土归土,至少你知道武则天现在在什么地方,呵呵。”

我回味着魏雍突然意味深长的话,慢慢张开嘴。

“你是说……传国玉玺在武则天的陵墓里?!”

“在不在我不知道,不过你进去找找不就清楚了!”魏雍脸上的笑容很轻松。

我整个人一愣,目瞪口呆的看着魏雍。

“你……你要我盗乾陵!”

☆、第十二章 六道不归

魏雍和颜悦色的笑着,不住的摇头,指头开始有节律的在膝盖上敲击。

“你这话又说错了,不是我要你去盗乾陵,而是你自己必须去,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去。”

魏雍最后两声干笑落在我耳里很真切,言外之意我更是比谁都明白,不去的后果魏雍早就告诉过他,而且这一次我必须把所有的责任一肩承担。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可见这个女人对权力的向往有多强烈,唯一能证明她权力身份的传国玉玺一定会被她带入陵墓陪葬。”魏雍收起笑容冷静的说。“更重要的是,乾陵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完全没有被盗过,你要是进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深吸一口气,沉静的说。

“魏秘书,我知道你位高权重,乾陵是古迹没有游客数不胜数,即便到了晚上也戒备森严,不要说盗墓,就连接近都很困难,而且帝王陵墓规格庞大,即便盗墓,也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所以我有一个建议。”

“你是想由我出面,组织考古队对乾陵进行勘察挖掘,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你也能找机会进去,对吗?”魏雍已经猜到我的意图,笑了笑问。

我点点头。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魏雍很干脆的否决。“现在天下太平,盛世之年,谁会去挖别人的祖坟,这事就算我同意,相比我上面的人也会忌讳,这是有报应的,二来,考古队勘察挖掘都是照本宣科,等他们挖到乾陵里面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我什么都不缺,唯独时间我耗不起。”

“你什么都不帮,又要我进乾陵,这根本是不可能事。”

魏雍停顿了片刻,从公文包里拿出几张图纸递给我。

“其实并不是我不帮,你看看这图纸就明白了,国家曾经对乾陵进行过勘察,你手上拿着的正是乾陵红外线地下勘察图,你仔细看看,你能在图上找出一丝契合的地方吗?”

图纸上的红外线图可以清楚的看见,在梁山上的乾陵大致轮廓,可和魏雍说的一样,整个乾陵竟然没有一处契合的地方。

“任何大型墓葬,特别是帝王陵墓,结构都大同小异,主室、后室、耳室以及神道,最后是夯土层和封土层,可在图纸上完全看不到这些建筑结构的痕迹。”魏雍一本正经的对我说。“打乾陵主意的人大有其在,历朝历代都有,可为什么乾陵到现在还保存完好,不是没人不想进去,而是没人进的去。”

“这乾陵从图纸上看,根本没有入口!”我也点点头说。

“既然是陵墓就不可能没有入口,只不过武则天工于心计,隐藏的很巧妙而已,不过我想如果还有谁能找到入口,这个人恐怕非你莫属。”

“为什么这么肯定我能找到?”

“武则天深信风水之说,这乾陵的选址是由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一起所寻,武则天长眠于此一定有更深的意思。”魏雍瞟了我一样漫不经心的说。“你玄学之术炉火纯青,就连朱元璋埋葬父母骸骨的皇陵如此隐秘,你都能毫不费力找到,这乾陵恐怕也不在话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