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贵妃从景仁宫出来,气的浑身打颤,嘴里直道:“真是反了天了,一个小丫头片子,嘴巴那么利,咱们等着瞧,看本宫怎么收拾你。”

“娘娘”佟贵妃身后的老嬷嬷小声提醒她:“您且小声一点,这人来人往的,小心无大错。”

佟贵妃利眼扫来:“本宫受够了,本宫怎么说都掌管着宫务,又身为贵妃,本想着抬举了乌雅氏,好抱养她生的阿哥,结果呢,皇上竟然越过本宫,把四阿哥给了天瑞那个小丫头,她都是个小孩子,再给她一个孩子养着,皇上也不怕人笑掉大牙。”

老嬷嬷低头不语,心里想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心里稀奇的很,为什么皇上就能把四阿哥给天瑞公主养,天瑞公主是太子的亲姐,又身为固伦公主,有无尽的宠爱,她已经很够受用了,再养一个孩子对她来说只是麻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那个公主也不是傻子,不会做出这种事来的,那么,又是哪一个在皇上面前搅了事,把四阿哥给了景仁宫。

不由自主的,老嬷嬷就想到了荣嫔那张脸,荣嫔似乎一直和佟贵妃不对付,她所生的三阿哥现在皇上都不让她见,三阿哥都不认识她,倒是和天瑞公主极亲近,难保不会是荣嫔心里不舒服,就想给佟贵妃添堵,想了法子在皇上面前怎么捣古的,弄出这么一回子事来。

那啥,不管是佟贵妃还是老嬷嬷,都没想到这事情是德贵人亲自求的,都以为是别人的首尾,心里计算着要怎么收拾那人。

老嬷嬷扶着佟贵妃小心的回了长春宫,一坐定之后,就把心里的想法讲了出来,倒是很得佟贵妃认同,认为就是荣嫔那个jian货的主意,打定了心思,以后一定要好好收拾荣嫔。

荣嫔表示,其实她现在已经很老实了,实在没有想到躺着也能中枪,她真的很冤枉的。

正文 第九十章德贵人的小心思

佟贵妃走后,景仁宫又来了一批嫔妃,僖妃带队,宜嫔、惠嫔等人跟随,都来景仁宫瞧小阿哥,吵的天瑞脑仁疼,可是,人家都是一片好心来的,又不能赶人走,只好拿着肉麻当有趣,做出一副童真样子来跟这些人周璇。

好容易把这些人都打发走后,天瑞这才叫了两个小太监跟着,提了食盒往乾清宫走去,她不知道她若是再在景仁宫呆一会儿,会不会碰到满宫的嫔妃都来找磋,当务之急,还是赶紧跑到乾清宫躲会儿清静去,反正那些妃子们胆子再大,也不敢跑乾清宫讲酸话的。

天瑞到乾清宫的时候,就看到外边站了好多小太监,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的样子,闹的天瑞很不解,不知道到底怎么了?按理说这会儿康熙心情应该很好啊,打了胜仗,又得了儿子,怎么说都不该有气的。

走到耳房处,天瑞叫了个小太监询问:“皇阿玛怎么了?可是又有什么事情?”

小太监看看四周无人,先一个千扎了下去,起来后小声道:“奴才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不过,皇上是收了个折子之后就生气的,这会儿气也消的差不多了,不妨的,公主可是有事情要见皇上?要不要奴才禀报一声。”

小太监心里明白,天瑞公主的圣宠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皇上即使心里再气,也不会对天瑞公主怎么样的,所以,先就讨好这位小公主。

天瑞想了想道:“也好,你去禀报一声吧。”

小太监很快出去,没过一会儿笑着进来道:“公主,皇上请公主进去。”

天瑞站起来整了整衣服,从跟随的小太监手里拎过食盒来进了正殿,一进屋就见康熙正在拿着什么东西计算,天瑞笑笑:“皇阿玛,女儿今儿又得了些新鲜水果,特地送来给皇阿玛吃的,这大冬天整天不是鱼就是肉的吃着,这都吃腻了…”

说着话,天瑞把食盒放到案上,从里边端出一盘鲜红的樱桃,还有一盘粉嫩的桃子来,康熙停了笔转头一瞧,顿时就被勾起了食欲,指指桃子道:“好,还是丫头记着朕,丫头也吃,咱们一块吃。”

说着话,康熙也不等天瑞吃,自己就先拿起一个桃子来啃了一口,立马享受的闭上眼睛:“这味道真真的绝了,丫头,还有吗,有的话送几个给太后尝尝,太后这几天食欲不太好。”

天瑞笑着点头,拿起一串樱桃来吃了一口,来不及擦嘴上沾的鲜红的汁水就道:“还有,皇阿玛放心的吃吧,等一会儿我再拿出些来,皇阿玛派人给皇太太送过去。”

康熙一听还有得吃,顿时乐了,大口大口的吃着桃子,享受着新鲜水果的美味。

那啥,别看康熙贵为皇帝,拥有整个大清江山,可说实在话,他还真享受不到啥好玩意呢,那些进上的东西都是挑着中等的进贡,根本不会挑上好的来,而且,给皇帝的食物大多不敢用太过新鲜的,就怕皇帝哪时候想起来找人要,结果却没有那物件,到时候,还不定多少人跟着掉脑袋呢,所以,皇帝吃的东西都是大路货,各季节太掐尖的东西都不敢给皇上用的。

像天瑞拿出来的这么新鲜美味的水果,康熙以前哪里吃过,所以,很是喜欢,大有不饱就不罢休的劲头。

天瑞吃了几个樱桃就不再吃了,只是小声询问起来:“我刚来的时候,见伺侯人都在外边站着,一个个的大气都不敢喘,可是他们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气着了皇阿玛。”

康熙吃完一个桃子,摆摆手:“那些奴才哪有那个胆子,皇阿玛是气底下的官员,一个个拿着朝庭俸禄,却都阴奉阳违,不知忠君爱国,只想自己的私利,还不如一个商贾,真真的斯文败类。”

这话啥意思?天瑞愣了一下,没好意思再问,有些事情,不是她一个做闺女的能问的,该保持沉默的时候,还是得保持住才好。

天瑞不问,不代表康熙不说,在康熙心里天瑞是与众不同的,一是他最喜爱的女儿,二是神仙弟子,双重身份加起来让康熙对天瑞很信任,有些事情也不打算瞒着她。

“你也知道三藩之乱算是平了,朕也能腾出手来收拾郑家了,自先帝时就迁界禁海的事情朕也不打算再执行下去,朕就想着开海禁、行商贸,和万国交流,可这样一来,收复台湾就难了…”康熙拿着帕子一边擦手一边笑着说道。

天瑞听了,慢慢考虑起来,慈禧那记录的事情对康熙的打击是很大的,让康熙的想法也改变了好多,这两年康熙一边和吴三桂打仗,一边促进农业生产,鼓励工商业发展,好些地方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显的箫条,相反倒显出了几分生机来,康熙也看出了这工商业发展对于国家税收上面的好处,当然更乐的促进其发展速度了,先前因为三藩之乱,沿海地区还是禁的很严的,现如今三藩平了,康熙就打算开海禁,放眼看世界,多和西洋进行交流了。

可是,郑家占领着台湾,这也是康熙心头的一根刺,他这几年不断的吸收一些先进的观念,当然也明白台湾的重要性,所以,收复台湾是誓在必行的一件事情,可海也不能再禁下去了,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就有一点小冲突矛盾康熙的想法是发展海军,凭着船坚炮利打下台湾,可惜的是,大清的技术啥的跟不上,造不出大船,更造不出那么多利炮来,康熙派了人和西洋各国接触,想先花钱买西洋的船和炮。

结果,康熙派出去的大臣报上了一个价位单,看的康熙倒吸一口冷气,那船炮啥的真是忒贵了,就是掏空了大清国库也买不了多少的。

康熙这人吧,也是有点小心眼的,猜疑心也很重,他怕大臣弄虚作假,报的价位高了,所以就想到已经向他投诚的陈昂来,那人是个海商,自己有船队,和西洋人接触也多,也会西洋话,康熙就和陈昂通信,让陈昂也弄个报价单来。

之后,不想也知道了,陈昂弄的报价单比那位大臣呈上来的价钱便宜了快一半了,简直是把康熙给气死了,人家一个商人都很有诚信,给个实打实的价格,这大臣竟然弄虚作假,把价格给报的这么高,他到底想干什么,高出来的钱难道都想搬到他自己家吗?也不怕钱多了砸死他。

康熙越讲越气,讲到最后,都想砸桌子了,而天瑞听的倒是笑了,走到康熙身边安抚他:“皇阿玛先别气,我倒觉得,不是那大臣谎报,而是西洋人给两方面的价格不一样。”

“哦?”这倒是个新鲜的说法,康熙立马就听住了:“怎么不一样?做买卖的,难道还看人提价吗?”

天瑞点头:“可不是怎的?那大臣仗着自己是朝庭官员,一副臭屁样子,看不起西洋人来,当人家是蛮夷,再加上他也不懂西洋话,谈价钱的时候当然多有不便了,通译也不是吃素的,指不定在中间做了手脚,他吃了一头,这价格自然就虚高了,而陈昂多年和西洋人打交道,也买过船只,他明白这里边的道道,价钱肯定压的极低,这中间,可就差了好多呢。”

天瑞讲完了,康熙也听的明白,忍不住点头:“原来如此,那倒是朕错怪了他…”

伸手拍拍天瑞的头,康熙笑了起来:“算了,不气了,哪时候咱大清能自己造出船炮来,咱也不花那冤枉钱买西洋人的了。”

一听说造船炮,倒是让天瑞想起一个人来,立马凑到康熙耳边小声道:“皇阿玛说起造船炮,女儿倒是想起一个人才来,正是我大清才俊,于火器上面极有才能,皇阿玛不妨召见他,密令他…”

天瑞的话让康熙极重视,询问了一番那人的情况,这才点头应了下来,之后又和天瑞讲了一些话,要了一些水果,这才让天瑞告退。

等天瑞一离开,康熙就下了旨意,令戴梓进宫见驾,下完了旨,康熙定定的看着门口,又一次叹道:“若天瑞为男,则大清无忧矣可惜是个女儿身,也罢,但愿她以后能辅佐好保成,定国安邦,成就不世基业。”

康熙这里感叹天瑞,长春宫偏殿德贵人也在感叹天瑞。

德贵人抚着盖在身上的锦被,脸色有点白白的,皱着眉头问身边伺侯的人:“也不知道四阿哥去了景仁宫习不习惯,万一伺侯的人不尽心可怎么办?天瑞公主会不会好好照看四阿哥。”

德贵人身边伺侯的梅子是同她一起进宫的,两个人感情极好,她一转身端起一碗药来,送到德贵人嘴边,笑道:“您啊,也别想那么多,当务之急是先养好了身子,四阿哥是主子,是皇子阿哥,那些人怎么敢不尽心,天瑞公主是好的,定会把四阿哥照顾的妥妥当当。”

接过药碗来一口气把药喝了,德贵人把碗递给梅子,还是一脸的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四阿哥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怎能不惦记。”

梅子放下碗,回过头来给德贵人盖盖被子,忍不住埋怨了几句:“不是奴婢说您,好好的,干嘛不把孩子给佟贵妃养,您又住在长春宫,想瞧瞧多方便,以后,在佟贵妃面前也能得脸,四阿哥跟着她,身份也尊贵些不是?”

“你只知这些,内里的道道你又怎么知道。”德贵人叹了口气:“你当我愿意啊,我这一切还不都是为四阿哥着想,你看看天瑞公主,元后嫡女,身份多尊贵,又是太子的亲姐,这两朝荣宠已经奠定好了的,岂是佟贵妃可比的,再者,养在佟贵妃身边,四阿哥不定几时就记在佟贵妃名下呢,养在天瑞公主身边,到几时,他也是我德贵人的儿子。”

“就你心眼多。”梅子笑了笑。

“不是我心眼多,我要不多心,这会儿不定早去了哪呢。”德贵人拉了梅子的手:“我也不求别的,就求四阿哥平平安安的长大,将来在太子跟前得宠些,和太子还有天瑞公主感情好些,等天子登了基,他能做个风风光光的亲王,把我接出去荣养,我们母子高高兴兴在一处,比什么都强。”

“唉”梅子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也愿着你能好,四阿哥能好,将来你们母子团圆…”

“你放心”德贵人笑了笑:“将来我出宫荣养的话,我让四阿哥也接你出去,咱们还在一处。”

正文 第九十一章接二连三的包子出世

天瑞站在廊下,身上披着大红翻紫貂皮毛的斗篷,看着雪地里忙碌的宫人,一阵风吹来,带来刺骨的凉意,天瑞不由的把衣服紧了紧,看到那衣服的颜色,忍不住一阵苦笑。

眼瞧着到年根底下了,于嬷嬷硬是翻出这些大红大紫的衣服给天瑞穿,说是讨个好彩头,来年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天瑞虽然不太喜爱这些艳的过火的衣服,可这是于嬷嬷一番心意,她推不过,这几天只好不是穿红就着绿,整个人就像那年画里抱着金鱼扮年年有余的小童女,惹的人很是喜爱。

尤其是太后,老人家本身就喜欢喜庆多一点,这大年下的,大家伙都喜气洋洋的,老太太心里敞亮,恨不得宫里所有主子都穿红着绿的,富贵吉祥一点,见了天瑞这装扮,更是喜爱的不行,直嚷着让所有的阿哥格格都这么穿,搞的现在满宫孩子一个个都跟红孩儿似的。

看着雪片更加稠密,像鹅毛一样飞舞着,再加上冷风吹过,天瑞小脸冻的通红,抱着手里的暖炉才想要进屋去,就见几个小太监过来,一脸的喜气洋洋:“公主,皇上让奴才们给公主送福字来了。”

天瑞笑着点了点头:“倒是有劳了”

说着话,让人接了那福字准备在宫中贴上,又让春雨拿了银钱打赏几个小太监,她自己回屋去脱了斗篷暖和了一会儿,看看外间落地钟的时间,忍不住问秋枫:“四阿哥去永和宫怎么还没有回来?你让人备了轿子去路上接一接,眼瞅着这雪越发的大了,别再冻着他。”

秋枫蹲了蹲,笑道:“奴婢早知道了,才刚下雪那阵就让人送了衣服还有轿子去,永和宫那边德嫔娘娘好容易见四阿哥一回,正欢喜着呢,已经唤了人来,让告诉公主一声,说是中午留四阿哥在永和宫用过饭了再送回来。”

天瑞点头:“即是这样,你便告诉小厨房一声,中午不用备四阿哥的饭了,让他在永和宫多陪陪德嫔吧,德嫔也不容易…”

“公主心善”秋枫笑着赞扬了一声:“除了公主,哪个能对四阿哥和德嫔娘娘这么真心实意的,别人养了阿哥格格的,哪个不是可着劲的往自己这边拉,想梳拢过来,偏就公主,时不时的让六格格瞧兆佳贵人,又让人抱了四阿哥给德嫔娘娘看,要说吧,德嫔娘娘和兆佳贵人也是感激公主的。”

天瑞听秋枫这么夸赞她,忍不住笑出声来,摆了摆手:“什么心善不心善的,这宫里谁也不容易,只要不欺到咱们头上,能帮的就帮一把,我也不要她们感激,只要将来她们不忘恩负义跟我顶着干我就谢天谢地了。”

“公主这话怎么讲的?”秋枫嘴皮子利落,听天瑞讲的有点灰心丧气的,与年节的气氛不符,赶紧拿话岔开了:“德嫔娘娘早对公主感恩的不行了,前儿不是还专门做了过节的衣服送了给公主和太子爷吗?兆佳贵人特特的做了几双好鞋给公主穿,可见的都是有记性的人,还有,刚针线上的人把过节的几套衣服做得了,已经送上来了,公主要不要试试?”

天瑞百无聊赖,正不知道干什么呢,一听秋枫说有新衣服送了来,倒也精神了几分,站起来笑道:“即是这样,那我就试试。”

秋枫叫来几个宫女服侍着天瑞试穿了几套新衣,一套大红的,一套杏黄的,一套葱绿的,还有一套桃红的,都是鲜嫩的颜色,做工也好,那衣服上绣的花,简直就跟活了似的,让天瑞又不由感慨了一番古人的好手艺。

试完了衣服,天瑞让人下去,她自己一个人静静坐在屋里,端着一杯茶慢慢品着。

今儿一早天瑞就把六格格和四阿哥打发出去看各自的母妃,这景仁宫也一下子安静了,平时六格格和四阿哥在时,整天的围着天瑞转,天瑞嫌人家烦,现在倒好,人都走了,她又觉得冷清了。

隔着玻璃窗看看外边越发大的雪片子,天瑞捧了手炉来,心里暗自琢磨起来了,现如今已经是康熙十八年了,翻过了年就是康熙十九年,这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呢。

康熙十七年宫中热热闹闹的过了个喜庆年,因着三藩之乱平了,康熙十八的整个京城都热闹了几分,人心安定了,再加上康熙鼓励工商业,这北京城各地商户云集,倒是有了几分后世大都市的样子了。

再有就是,康熙十八年开了海禁,设了海关衙门,就这么一年收的税就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前几年因为战争而花出去那么许多的银钱,使的国库空虚,十八年风调雨顺,天瑞给的种子也起了作用,倒是弄了个丰收年,粮食产的多了,这税自然也收的足了些,商税,海关税还有农税加起来,国库充实了很多。

所以,今年这年过的越发的喜庆起来,康熙腰包鼓了,手里有钱了,这人也精神了,抬头挺胸的,很有几分财大气粗的土财主劲,一个劲的给自己喜欢的几个孩子赏东西,更加对天瑞好的不行,今天赏头面首饰,明天赏字画,后天赏衣料,差点没把整个内库都搬给天瑞,倒让许多人看的牙酸,不过也拿天瑞没法子。

另一件大事就是,这一年宫中又添了新人,又有皇子皇女出生,五月里七格格出世,前几天五阿哥也生了出来。

五阿哥一出生,康熙本着孝顺太后的意思,直接就把五阿哥抱了给太后养着,天瑞瞧着,知道是宜嫔前一段时间因着事情让康熙恼了,这是在敲打宜嫔的意思,让她以后不要掐尖好强,闹的宫中不宁。

宜嫔开始的时候很伤心,哭了几场,后来想着五阿哥抱到太后跟前,有太后宠爱着,见皇上的机会也多了,说不定能得圣宠,将来万一要是争那个位子的话,有太后依仗,比别的皇子多了几分胜算,也就喜气起来。

其实,宜嫔不知道的是,五阿哥即是给太后养了,康熙再怎么着也不会让五阿哥有机会摸那个位置的,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怎么可能给太后养,谁也不疯不傻,康熙若不是直接放弃了五阿哥,是绝对干不出这事来的。

天瑞自己瞧的清楚明白,不过也只是闷在心里,不会对人讲起的,说实在话,最近两年郭罗络氏一族的宠爱日显,看的人眼红,他们家也有点找不着北了,认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干出了些个丢人的事情,惹的康熙不待见了,不然,以宜嫔那个好颜色,康熙也不至于连着那么长时间给她没脸。

天瑞掐指算着,今年康熙一子一女都是出自郭罗络氏的肚子,只怕后边得有好几年都要冷落郭罗络氏了,那个宜嫔要坐几年冷板凳了,也不知道几年过去,宜嫔会是怎么一种情形。

想了好半天,不知不觉天近晌午了,天瑞自己吃了饭,到床上躺了一会儿,才睡的迷迷糊糊间,就感觉一双小手在自己脸上爬来爬去,天瑞笑笑,知道是四阿哥来了,猛的睁开眼睛,想要吓他一吓,却哪知道,这个四阿哥胆子大的很,非但没吓到,反而觉得高兴,呵呵笑了起来。

天瑞没办法,这个小家伙回来了,她这觉怕是睡不成了,只好翻身坐起,抱住小四笑着问:“小四什么时候回来的,见了德妃娘娘可高兴,在永和宫吃了什么?”

一连串的问话下来,小四更是欢喜,抱着天瑞的脖子,小嘴在天瑞脸上波的一声亲了一下,才侧头想了起来:“吃肉肉粥,不喜欢,喜欢姐姐…”

“你啊”天瑞点点小四的鼻子:“要多吃肉肉才能快点长大啊,还有啊,以后不许在德嫔娘娘面前说最喜欢姐姐了,德嫔娘娘会伤心的。”

小四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想了好久才回答:“小四知道”

然后,小四抱了天瑞,小脑袋在她怀里噌来噌去,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着:“喜欢姐姐,姐姐最爱小四,娘娘有弟弟,只喜欢弟弟…”

天瑞听了个半懂,想了一会儿才琢磨过味来,敢情这小家伙是吃醋了呢,小孩子的心思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小四,心思更细,心眼更小,德嫔以前对小四那叫一个好,每次去了那叫一个热情,可现在德嫔肚子里又怀了一个,现在月份也大了,她难免精力不继,对小四也就疏懒了几分,小四这家伙精的很,肯定是感觉出来了,小心眼记恨了,才会这样讲的。

琢磨明白了小四的心思,天瑞先愣了一下,然后就拉着小四开始教育起来,小孩子虽然说很忘事的,可真的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他会好久不忘,一直记在心里,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什么心事来,天瑞可不想看小四和德嫔失和。

说实在话,德嫔这人虽然也不是多纯良的人,也有一些小心思,可她现在对小四倒是好的很,也许是小四养在景仁宫而并没有养在佟贵妃身边的原因吧,德嫔对小四还真是一片慈母心肠,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不忘给小四送来,衣服鞋袜什么的也都亲自做。

天瑞明白一个母亲的爱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在德嫔晋为嫔,有了自己的单独宫殿之后,就经常性的让人带着小四去看德嫔,让母子俩培养感情,一年下来,效果是很明显的。

天瑞不想让自己做白工,教育小四是势在必行的,她抱着小四,小声又温柔的说道:“德嫔娘娘有了小dd,你看她的肚子那么大,得有十几斤重呢,小四想想啊,让你每天背着十几斤重的东西走来走去,你会不会很辛苦,所以呢,小四要体谅德嫔娘娘啊,她怀小dd辛苦的不行,也没有精神,不是不想对小四好,是没有体力和精力,等小dd生下来,德嫔娘娘一定会对小四还有小dd一样好的。”

说着这些话,天瑞却想着一定要找时间和德嫔谈谈,千万不要让她因为有了小儿子,而忽略了小四。

正文 第九十二章上元节

天瑞还没来得及和德嫔讲小四的事,这年就到了,古时过年和现代可不一样,事情多的要命,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都是忙忙碌碌的,天瑞怕过年的时候因为乱,再让景仁宫出什么事情,或者有人往景仁宫安插钉子收买人手,一直特别的注意。

再加上德嫔今年才搬到永和宫,那一宫的奴才也要管束,她也忙的没有多少时间,天瑞索性就等过了年再和德嫔讲。

除夕祭祖,康熙拜了太庙,下午又召了王公大臣们进宫,祭祀过后那祭拜用的猪肉啥的都给大臣还有宫中各人分食了。

天瑞也分到一小块猪肉,看着那白花花没一点盐的水煮肉,天瑞这胃里就直翻酸水,趁人不注意偷偷赏了小太监吃,她自己一口没吃,然后乐呵呵看着各大臣啥的一脸难受样的拼命吞肉,忍不住在心里吐糟,其实吧,这古代的公务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整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皇上让怎么着就得怎么着,一个不注意,就弄个欺君之罪,不但自己玩完,连家人都跟着倒霉。

就像现在吧,明明那肉难以下咽,可还得拼命的吃,天瑞因为年纪小,分的肉也少,而那些大臣们皇帝没啥印象的还好,分的肉少,可是,那些重臣,皇帝记得的就不一样了,就像索额图、明珠这类大臣,那分的肉都是好大一块,白开水煮的大肥肉,没一点作料,盐都不让放,那吃起来的滋味,真是有够受的。

那二位真是拼了老命的吃呢,皇帝赏的肉,吃不完是不行的,那是大不敬,是要杀头的咧。

吃完了肉,那些大臣们一个个脚步虚浮而又飞快的往外走,天瑞看的可乐,心里话,这指不定出去了就找哪个犄角旮旯的地儿去吐了呢。

除夕夜国宴家宴,整闹了半宿,又放了烟花,守了岁,大年初一天瑞连床都没起,搂着小四睡的那叫一个香甜,索性大过年的也没事,她下午才起床,早饭午饭都没吃,起来后大吃一顿,晚上找了保清、保成来,五个孩子围在一块玩。

除去小四年纪小不会玩之外,天瑞和保清、保成还有六格格正巧四个人,围在一起玩升级,天瑞和六格格赢少输多,被保清和保成贴了一脸的纸条,乐的小四在一旁直拍手笑。

初二至十五天瑞都很闲,不用学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也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她是公主,住在宫里,也不用拜年啥的,每天都是和几个兄弟姐妹一块玩,不然就是跑到宁寿宫逗太后,或者到乾清宫和康熙培养感情去,一晃神,正月十五就到了。

这过年,从除夕至十五,出了正月十五,这年才算过完,清时京城这正月十五元宵节可是比过年还要热闹,从正月十三起,一直到正月十七,整个京城都张灯结彩,各家各户门前挂花灯,更有专门的花灯会,各色漂亮形态各异的花灯集中在一起供人赏玩,这时节,做小买卖的也全集中在灯会上,从古玩玉器到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可以说,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时节了,天瑞早就有耳闻,不过,来清朝这么些年,她还真没出宫看过元宵灯会呢,今年天瑞早早的求了康熙,想要出去看灯,康熙面对自家宝贝闺女那眼巴巴,可怜兮兮,小狗一样的眼神,心一软,糊里糊涂的就答应了下来。

等康熙想清楚,想反悔的时候,天瑞已经连勾都和康熙拉了,让他想反悔都不成,为了闺女的安全起见,康熙只好舍命赔君子,他准备自己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玩。

那啥,等保清几个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真是兴奋到了极点,从正月初十就见天数着手指盼十五,好容易,盼到了元宵佳节,中午的时候,几个小家伙就聚在一起,等着康熙带他们出门。

到了晚间,连那正宗的八宝元宵几个孩子都吃不下,巴巴的等着康熙各色庆祝弄完了,换了衣服,带了几个侍卫和小太监,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一声令下,几个人一起出了宫门,直奔灯会。

要说吧,这皇城是整个京城的中心地带,各种热闹的地方离皇城都不远,康熙带着几个孩子出了宫门,走不多远就是一处灯会,各色花灯聚集,又有那大姑娘小媳妇的也出了门,和各自的家人看灯,那简直就是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的,走一小段路都艰难的很。

天瑞和六格格手拉着手紧跟在康熙身后,保清和保成则东张西望的,就跟土包子似的,看到什么都稀奇,康熙也是久没有出宫的,他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要是不让他折腾点什么,能把他憋死,所以,这会儿康熙也是满脸的兴致,走一会儿停一会儿,猜个灯谜,买个小玩艺,带着几个孩子吃些新鲜的小吃。

过了好一会儿,几个人才走了没有多少路,八过,因为太过拥挤了,天瑞几个也觉得很累,都出了一身的汗,天瑞拉着六格格,拽拽康熙的衣襟,大声的说道:“阿玛,我们累了,咱们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吧”

康熙也挤了一身的汗,也有休息的意思,听天瑞提出,很快就同意了,他身后的侍卫是个有眼力的,立马就找了个小吃摊,把那空闲的桌椅擦了个干净,请康熙几个坐下,又恭敬的站在一旁伺侯着。

这处小吃摊是个卖馄饨的,热腾腾的馄饨出锅,冒着一股子浓香味道,天瑞本就没有吃什么吃食,现在闻到,馋的不行,她一直在宫里呆着,那些温水菜吃的腻歪的很,久没有吃这些民间小吃,肚子里馋猫早就喵喵叫了,立马笑着和老板要了馄饨来吃。

保清几个看到,也各自要了自己喜欢的馄饨,没一会儿,馄饨熟了,天瑞往碗里放了辣椒,吃着冒着热气,辣的人舌头都麻的馄饨,天瑞觉得混身舒服,那毛孔被辣的都张开了,浑身都往外冒热气,痛快的不行,可不是在宫里吃那些精美食物能够比得上的。

“痛快啊”天瑞乐的赞叹了一声,紧赶慢赶的吃完了馄饨,又拉着六格格去猜灯谜。

可巧的是,馄饨摊旁边不远处就有几个书生制了花灯,并且写了灯谜来让人猜,天瑞瞧着人家那花灯扎的好看,尤其是那走马灯,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画工很是了得,让正沉迷于绘画中的天瑞很喜欢,拉着六格格过去,誓要把那走马灯弄到手。

六格格喜欢其中的一个莲花灯,也很有兴致的瞧着。

猜灯谜的人很多,天瑞和六格格仗着是小孩子,年纪小,身子矮,很快就钻到了前边,眼巴巴瞧着人家贴出来的灯谜。

有几个人正巧猜了字谜,得了灯笼,高兴的拿着去了,天瑞瞧着,这字谜倒不难猜,比如那丰收打一字,可不就是移字吗,丰收了可不得收割,收割完了换地方,就得移动,这就是移字,早上,打一字就是日字,诸如此类,挺简单的。

六格格看中的莲花灯的灯谜倒是有点难度,谜面是兔子请老虎,六格格想了一会儿没想出来,眼瞧着就有人要捷足先登了,天瑞一急,大声道:“这个我知道,这是寅吃卯粮。”

顿时,围着的人全乐了,看着这个漂亮小丫头那可爱的样子,虽然摆花灯的那书生感觉这孩子聪明的有点过火,八过,天瑞长的太好看了,萌的书生一阵心软还有欢喜,高高兴兴的摘了莲花灯交到她手上。

天瑞拿下莲花灯送给六格格,又去寻找她瞧中的走马灯的谜面,她个子小,找着不好找,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找着,一瞧,顿时有点傻眼,这谜倒是挺有难度啊那谜面是青梅竹马,打孙子兵法一句话,那啥,孙子兵法天瑞哪里读过,前世她就不是文科生,这一世虽然学的很多,可啥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类的古书她还真没看过呢,按照康熙的意思,一个女孩子学那个干嘛,难道还要打打杀杀不成。

天瑞觉得也是哦,反正她将来兄弟多的是,自有那能带兵打仗的,也不缺她一个女孩子学这个,当然也就没碰那些书了。

可现在呢,人家让打孙子兵法一句话,可算是把天瑞给难住了,心里直吐糟那书生,你说你一书生,不让猜论语,不让猜四书五经,干嘛弄个孙子兵法,人家真不知道唉。

天瑞这里正为那走马灯苦恼的要揪头发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挤进来一个小男孩,声音极大的道:“这走马灯做的不错,小爷看中了…”

天瑞一惊,抬头一看,瞧了半天乐了,喝,还真碰到熟人了呢,这小男孩说起来还救过她呢,就是那年她出宫的时候差点没被马撞到,是人家拉她躲了过去。

才要和小男孩打个招呼,说点啥子,人家已经找着谜面了,看了一会儿,侧头一想,指指走马灯道:“这灯是小爷的了,谜底便是少而往来者…”

那书生见先前一个小女孩猜着了,现在一个差不多大点的小男孩又猜了这个灯谜,心里叹着,现在孩子咋就这么精明,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了,八过,手下不停,把那精致完美的走马灯摘了下来,交到小男孩手里。

天瑞这会儿想起这小男孩是哪家的了,似乎好像是富察家的,就是不知道叫啥子。

眼瞧着人家小男孩拿了花灯转身要走,天瑞眼馋那走马灯,一下子就急了,想也不想的一把拽住人家的衣袖,嘴里直道:“唉,你等等…”

这要是个大姑娘拽着小伙子的衣袖,肯定就是一大八卦了,八过,天瑞虽然是姑娘,却是个小小姑娘,那小男孩年纪也小,两个人一拉扯,倒也没什么,男孩子可爱,女孩子漂亮,站在一起倒还真像一对金童yu女呢。

正文 第九十三章保成的上书房之行

“你?”

富察家男孩子回头,看天瑞眼熟,还以为是他家哪个亲戚或者朋友家的孩子呢,就问道:“有什么事吗?”

天瑞眼巴巴看着人家手里提的走马灯,眨眨眼,再眨眨眼,做好了思想工作,脸上绽出一个甜甜笑容,那个讨巧卖乖哟:“那个走马灯我很喜欢,不知道你能不能割爱,我可以拿别的东西换哟。”

小男孩看看天瑞,再看看手里的灯,在天瑞和走马灯之间做出抉择,最后,人家明显的选择了灯:“对不住,这个走马灯我也很喜欢,不想用它换别的东西。”

“噢”天瑞极度沮丧,难为她出卖色相老半天,竟然换来这么一结果。

那啥,天瑞你够了,还出卖色相,就你那小模样还色相…

看天瑞似乎很不高兴,很灰心丧气的样子,小男孩很为难,他也不知道为啥,反正不喜欢看天瑞这个样子,很没有精神,可是,那个灯他却是极喜欢的,也舍不得送给别人,这可怎么办才好?

天瑞是个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的人,不一会儿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不就是一走马灯吗,有啥了不起的,姐回家让造办处也给扎,扎十来种走马灯,样样都比这个漂亮精致,还有那画,大不了,姐到皇阿玛内库寻那些名画,糊到灯上,总比这个值钱多了吧。

天瑞乐呵呵的自己打了一场心理仗,然后拽出提着莲花灯躲在一角的六格格,朝小男孩点点头:“君子不夺人所爱,即是你心爱的,那就算了。”

说着话,天瑞拉着六格格走出人群,朝康熙那边走去,她还得磨着康熙让他下令给扎灯呢。

小男孩见人家漂亮小姑娘就这么走了,倒是挺后悔的,真不该犹豫那么长时间,早早的把灯给了小姑娘不就行了吗,或许还能换人家甜甜一笑呢。

然后,小男孩就那么站着,拎着灯,呆呆看着天瑞远去的方向,就觉得吧,那灯似乎变的不那么让人心喜了。

天瑞和六格格找到康熙的时候,康熙正带着保清和保成悠哉悠哉的在古董摊前转呢,康熙以他那独具的慧眼,玩赏古董多年而得来的常识,正品评人家古董摊上的古董优劣呢。

天瑞嘴角抽抽的看着康熙一会儿拿起一个白瓷花瓶,说人家这是假的,做工还不咋滴,一会儿又拿起一砚台,说一看就是本朝制的,哪是什么唐朝的旧物,另外,啥子青铜器,玉器,康熙一样一样的都指出了不足之处,弄的周围本来想买上一件的客人都打了退堂鼓,气的人老板直拿眼剜康熙。

天瑞心里腹诽,就康熙这样坏人买卖的,人家老板要不是瞧着他穿着打扮都贵气十足,指不定早就直拿大耳刮子抽他了。

看着老板被康熙说的实在不耐了,那眼里直冒凶光,怕再讲下去就要有杀人灭口的嫌疑了,天瑞赶紧过去拽走康熙,又让六格格拉走正一脸兴致的保清和保成。

等到了人稍微少点的地方,康熙才一瞪眼:“你这孩子,阿玛瞧的好好的,你干嘛拽走阿玛,那个老板也是,净拿假东西蒙人,瞧阿玛揭穿他。”

天瑞这个气哟,一插腰:“阿玛,你行了吧,你揭穿人家,你没看那老板都眼冒凶光了吗,你要再说下去坏人家生意,指不定一会儿就有几个打手出来和你算帐呢,阿玛虽然带着侍卫,不怕他们,可是,您也得想想呀,这么一闹腾,一阵混乱,难保今天晚上哪位大人出来游玩会碰到,到时候阿玛白龙鱼服出来游乐的事情让御史们知道了,您就等着折子一摞三尺高,等着心烦吧。”

说完了话,天瑞哼了一声,一抬小脑袋,直接往前走,康熙这才一拍脑袋想起来他这是微服,微服啊,要是让御史啥的看到,等几天,他就有的烦了,这才息了找那老板磋的心思,赶上自家闺女,和自家闺女说笑去了。

天瑞并没有说她看中走马灯的事情,八过,她不讲,不代表六格格不讲,六格格极有兴致的讲了天瑞怎么看中人家的走马灯,结果那灯谜她却猜不出来,让别人得了,天瑞想和人家换灯,人家还不理她。

六格格一番讲述,听的康熙几个直笑,尤其是保清,更是乐的直指着天瑞损着:“妹妹不是自负学富五车的吗,怎么一个小小灯谜就难住了?”

天瑞被说的有点恼羞成怒了,一撅小嘴:“还不是阿玛,不让我读兵法,人家那灯谜就是奔着兵法去的,我能猜得上来就有鬼了,哼”

瞪完了保清,天瑞又拽拽康熙的衣袖:“阿玛,您回去之后一定让人给我扎些走马灯,一定要比那个还好,行不行?”

康熙看儿女笑闹,也跟着高兴,听到天瑞求着要灯,赶紧点头应下:“行,等回宫之后,阿玛让人给你们扎灯,每个人都有。”

说着话,康熙倒是对那个小小年纪就能猜到灯谜的男孩子感起兴趣来,想着等回去之后一定让人查查,哪家的孩子这般有出息,让自家天瑞都吃了鳖。

康熙说话算话,果然回去之后让造办处扎了好些花灯赏给天瑞几个,尤其是天瑞,得了十几种的走马灯,弄的满屋子都是灯,多的没处放,天瑞没法子,只好让人挂到院子里去,六格格瞧了,也把她得的灯挂到院子中间,还有小四也得了些,都挂了起来。

到了夜间,所有灯一点,各色精美的花灯,走马灯不住的转着,莲花灯、鲤鱼灯、童子灯…灯光或红或黄或绿,五光十色,照的满院生辉,倒是引的景仁宫一宫的奴才们全放下手里的活出来观灯,天瑞觉得这些太监宫女挺可怜的,难得有个时间能休息一下,也不怪罪他们,索性就让他们瞧了个够。

那啥,天瑞只可怜那些宫女们了,倒忘了宫妃们也是挺可怜的,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就没了什么出宫的机会,连家人都常年不得见,这上元佳节,本来就是一家和乐的时节,康熙却带着天瑞几个孩子出宫玩,她们这些宫妃连面都见不着。

而且,等回宫之后,扎了灯送给孩子们,别的也就算了,反正是孩子,她们也不计较,可是,天瑞偏就把灯挂了满院子,天黑的时候点的那个亮堂,那个漂亮,引的好些离的近的宫中的奴才们不住张望,一脸的渴望,可算是把那些嫔妃们得罪下了。

人家心里酸啊,你说说,你天瑞得了灯咱也不说什么了,你难道就不知道啥是低调吗,你不知道自己藏起来看吗,偏偏就闹的满宫都知道,点的那个灯照亮了半个紫禁城,这不是明着显摆吗,这不是让人家扎眼吗,有这么气人的吗?

所以,天瑞不知不觉中,竟然得罪了一大批宫妃,当然,这些她都不知道,她正乐呵她的灯呢。

很快的,正月就要过去了,这年也算过完了,眼瞧着春也来了,柳也快绿了,保成去上书房读书这件事情就提上了议程。

康熙见保成马上就要真正的读书做学问了,想着这几个孩子一直叫着小名,也该起个大名了,便查了典籍啥的,给几个孩子换名的换名,起名的起名,照着历史上的,全都改成了以胤打头的名字。

保清改成了胤禔,保成改名胤礽,小三起了名叫胤祉,小四叫胤禛,抱在太后那里养的小五叫胤祺,全都和历史上的一个样子,倒是让天瑞呆了好半天,觉得没把这名字蝴蝶掉了还真不错。

另外,康熙竟然给六格格也起了名字,叫静兰,这么一来,又有人心里喝醋了,八过,六格格是很高兴的,连带兆佳贵人也挺乐呵,自家女儿有名字了,不用整天六儿六儿的叫了,并且,这个名字还是同阿哥们一处起的,她怎么不高兴。

保成得了新名字,又快要读书了,几日里也是忙忙碌碌,忙着温习功课,练习骑射啥的,另外,还要准备笔墨,打听师傅的性情,让保成很少再来景仁宫玩了。

天瑞也惦记着保成,专门画了图样,带着景仁宫做针线的宫女给保成赶制了书包,又见他这两天整个人都瘦了,心疼的不行,让人做了好吃的,给保成送去补身子。

不管天瑞怎么惦记,保成都要上学读书了,从今往后,怕是难得有时间玩闹了。

过了正月,二月初一保成一大早就收拾了东西,装进书包里面,让小太监背着,一路进了上书房,康熙早等在那里了,带了几个师傅进来,说是专门挑了出来教导保成的,顺便也教教保清。

保清和保成两个拜了师傅,兄弟俩分开房间读书,师傅们又询问了保成读过什么书,进度如何等等,这才准备开始授课。

天瑞这里,一大早起身,到小厨房看着人做了吃食,又放到食盒里边,食盒外边包裹了棉包袱,让人拎着给保成送过去。

结果,天瑞等了一会儿,那送吃食的小太监又跑了回来,吃食还在手里拎着,天瑞问起,得知保成早去了上书房,怕这会儿已经开始读书了,又问时,小太监说了,以后保成就是那个点上学的,直到傍晚时分才放学。

天瑞听了,心疼的不行啊,这才晃忽想起康熙那读书一百二十遍的啥子说法,立马就坐不住了,她家保成那么聪明,至于读一百二十遍吗,这不是浪费时间么,有那时间早晨多睡会儿觉多好啊,起码孩子睡觉多长的高,身体也健康啊。

不行,天瑞不淡定了,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圈,脑子里飞速转着,琢磨着得想个什么法子和康熙絮叨絮叨,让她别这么折腾保清和保成了。

那啥,想到保清,天瑞觉得很对不住人家,保清都去上书房两年了,每天都是这么过来的,天瑞竟然一点都没关心过,竟然不知道人家要起那么早,还要背那么多遍东西,还真是…天瑞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对保清好,补偿人家。

正文 第九十四章师傅请起

“春雨”

天瑞叫了一声,春雨应了,很快跑了过来:“公主有什么吩咐?”

“你带人去小厨房,让他们做些糕点还有热汤,做好了之后瞧着点时间,快到辰时时,就赶紧给大阿哥和太子爷送过去,就说我说的,让他们多吃一点,如果不合口味的话就讲出来,明天做合他们口味的。”

春雨仔细听了,领命下去,带着人去小厨房监督不提,就是天瑞自己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就见小四摇摇摆摆的进来,进门的时候那门槛高,小四差点被绊个跟头,他身后的奶妈想要扶他,结果被小四给喝退了。

“姐姐”小四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一把抱住天瑞:“小四也要吃糕点,也要喝甜汤…”

这小子,天瑞无奈的摇了摇头,很费力的把小四抱了起来,走了两步到床前,这才把小四放到床上,摸摸他那小手冰凉冰凉的,天瑞拉下脸来:“小四,怎么不听话了,出去玩也不知道多穿件衣服,瞧冻成什么样了?你要是再这样,姐姐就生气了。”

天瑞也不过是吓吓小四,并没有真的怎么样,她这样子做久了,次数多了,小四根本不害怕,一脸笑嘻嘻的样子:“小四听话,姐姐,不气。”

“那好”天瑞拉了小四的手,姐弟两个在床上对坐,中间让人摆了一个小炕桌,天瑞伸手从炕桌底下拿出一些东西来,全都摆在炕桌上面,对小四笑了笑:“那咱们开始学习罗,小四注意了,人,人在哪里?”

说着话,天瑞把一张张写着字的硬纸片铺在小炕桌上让小四找。

小四是个聪明孩子,再加上天瑞从他极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对于一些简单的字,小四基本上都已经认识清楚了,很快伸手把人字给找了出来,放到天瑞跟前,显摆的笑了笑:“姐姐,吃饭饭”

这家伙,就知道吃,天瑞又让小四找了几个字,这才撤掉炕桌让人摆饭。

保成那里去了上书房,认识了师傅们,康熙陪他熟悉了一下环境,就因为有事情先走了,保成看看保清,才要坐在保清旁边读书,就被人告之这是不可以的,保成是太子爷,自有房间供他读书,是不能和保清一块读书,弄的保成很是郁闷。

不过,这是康熙的旨意,保清和保成都没法子,只好尊从了,保成带着人进了里边的屋子,往摆放好的椅子上一坐,大声道:“好了,孤准备好了,开始吧”

今天教保成的师傅是熊赐履,老爷子一把年纪了,满脸都是皱纹,不过,走起路来还是很有气度的,瞧起来身子也很硬朗。

“请太子爷坐好”熊赐履做了个请的手势,之后就站在保成前边不远处,看保成坐正之后,他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保成开始还以为这是熊赐履要给他行礼呢,就赶紧道:“师傅起吧”

哪知道,人家熊赐履根本不理他,拿过书本翻了一页,嘴里直道:“请太子爷听好了,子曰,学而时习之…”

保成眨巴眨巴眼睛,然后猛的睁大了,就见人家熊赐履还好好的跪在那里,而且,已经又读了一页书了,这论语什么的保成知道,也学过,早熟的不能再熟了,也不需要多认真,八过,他就是搞不明白了,为啥子这个师傅这样呢?教书就教书呗,竟然还跪着教,这一念就得一个时辰,莫非这老头要跪一个时辰?

那啥子,保成认为他不是一个娇奢yin逸的人,也知道尊师重教,并没有要老师跪啊,为啥子这老头就偏要跪呢,莫非是皇阿玛的旨意?

保成眼瞅着熊赐履因为跪的时间长了一点,整个人都在打晃,赶紧醒过神来,从椅子上站起来,紧走几步到熊赐履跟前和气的说道:“师傅请起吧,你跪在这里读书,孤怎么忍心听?”

熊赐履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又嗑了一个头:“太子爷怜惜老臣,是太子爷的恩典,老臣却不能不知君臣之义,太子爷请坐好,把老臣刚读的复述一遍。”

这老头,忒倔了,保成没奈何,只好甩袖子坐到椅子上,板直了小身躯,把那几页论语复述了出来。

熊赐履倒是挺吃惊的,他明明见他读书的那会太子是魂不守舍,并没有认真听,可这会儿却是极麻溜的一字不差的复读了出来,看起来,这太子爷的脑瓜还真好使,记性也好,真不愧是皇上的儿子,龙种啊。

那啥,这不关龙种的事,这是人天瑞的功劳好不好?

保成很不高兴的看着熊赐履跪着教书,学的也很辛苦的说,正不知道该怎么样时,就听到外边小太监进来小声道:“回太子爷,该用早膳了,刚公主让人送了早点给太子爷和大阿哥用,还说是特特做了来让您二位享用的,让太子爷多吃一点,要是有什么不合口味的,记得说一声,明儿公主会让人改过来的。”

保成一听,乐的立马站了起来,过去让人小心的扶起熊赐履来笑道:“师傅,该用膳了,师傅是自己用,还是和孤一起用?”

熊赐履退后一步,本着君臣本份恭敬的回道:“老臣自己用吧,太子爷请。”

见熊赐履这般,保成也觉得没趣,就自己走了出去,见外边的桌子上已有小太监在摆饭,保清坐在桌子后面正等着他呢。

“大哥”保成叫了一声之后,在保清旁边坐下,闻着那饭菜的香味,心里道,还是姐姐知道心疼人,做出来的饭菜全都是我和大哥爱吃的,真是有姐的孩子是个宝啊。

保清也很喜欢那饭菜,吃了不少,等吃过之后,保成询问保清师傅在给他授课的时候是不是也跪着讲,问清楚了之后就觉得更是不痛快了,干嘛偏跪在他面前讲课啊,他又不是老虎,非得和别人不一样,从小就这样,吃的用的什么都得和别的兄弟不一样,现在读书也不能一块读,师傅也要跪着,真是让人心里难受啊。

保成不高兴,一天的时间都拉着一张小脸,看谁都是气呼呼的,搞的保成的几个哈哈珠子吓的心惊胆战,不知道又是哪个惹恼了这位爷。

等到傍晚时分一放学,保成飞似的跑了出去,跟着他的小太监背着书包在后边紧跟慢跟才没把人跟丢,保成先来了景仁宫,就见天瑞已经指挥着人在摆饭了,六格格,这会儿应该叫静兰了,静兰也跟在天瑞身边,姐妹俩不知道在说什么,笑成了一团。

小四小小的身子团在矮榻上,手里拿着一个布老虎在玩,看到保成的时候,丢下手里的布老虎,两只小手一伸:“二哥,抱抱”

保成过去抱了抱小四,却被天瑞拉开:“你瞧瞧你,哪跑的,一身的汗,也不知道自己紧着点,万一着了风…”

听着天瑞絮絮叨叨的讲话,保成就感觉挺温暖的,在上书房一天的憋屈也没了,拉着天瑞和静兰坐下,讲上书房的事情。

天瑞默默听保成讲那些事情,当听到保成说起熊赐履跪地教书时,整个人都呆了,那啥子,她可从来没听说过清朝教太子读书还要跪着教的,这太子的老师得多累啊,一跪那么长时间,教好了还好,若是一个不好,皇上怪罪下来,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敢情,这皇子的老师不好当啊,真是外边光鲜内里受罪,真真不是人干的活。

“姐姐,我一定得跟皇阿玛讲一声,别让师傅们跪着上课了,他们受罪,我也受罪,我坐着,他们跪着,我心内难安啊”保成说着说着站了起来,在屋里直转圈。

天瑞微笑倾听,不时的点点头,心里话,总算是把保成改造了一点,那个时空里的保成可是极孤傲的,哪个人都瞧不起,别说是师傅了,就是他的亲兄弟他都不亲近,现在瞧起来,保成并不那么高高在上了,也知道心疼别人,知道替人着想了,这个就很好。

“好”天瑞笑着说道:“你去和皇阿玛说,虽然君臣有别,可是自古就讲尊师重教,你虽然贵为太子,可也没有让老师跪着讲这一说道,你好好和皇阿玛说一说,让他下个旨,免了师傅们这一礼吧。”

见天瑞赞同,保成很是高兴,也就不走了,直接留在景仁宫用饭,饭后又逗小四玩了好一会儿,这才回他那毓庆宫去。

第二日,保成果然和康熙讲了,康熙听了想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下了旨,让熊赐履汤斌等人以后上课时不用再跪,更是赞扬了一番保成知道谦虚,有仁义之风啥的。

自那日起,保成上课时果然这些师傅不再跪着了,保成也仗着康熙高兴,有时因为一些书上的话和师傅们辩上那么几句,别看保成年纪小,可脑子聪明记忆力强悍之极,他不到三岁就由康熙亲自启萌,这几年读的书也多了去了,再加上天瑞时不时的灌输一些新观念啥的,说出来的话引经据典又理论新奇,讲的那些师傅们都说不出话来。

后来,太子爷聪明、知书、善辩之名就在众臣里边传开了,更在四九城传开,天瑞听了只是撇撇嘴,暗道不枉费她几年水土养育着,更每天都有那新鲜的空间食物供着,要再不聪明,她得一头撞死了。

倒是康熙听了,极高兴,乐呵了好几天,逢人就夸奖太子爷聪慧,有他当年的风范,不但私底下夸奖,更在朝上夸奖,边夸边乐,也亏了那几日朝中无大事,群臣也只能耐着性子听着,陪着这位万岁爷玩。

之后呢,因着太子爷小小年纪就有了这名声,又因为康熙的夸奖,京城兴起了一股子夸儿风,谁家的孩子但凡有一点出色的地方,人家当父母的就在聚会时拿出来使劲的夸奖,誓要赶上万岁爷那劲头,也正因为这个,那家里孩子傻头傻脑,没一点出色之处的可就倒了霉了,每天被父亲拎出来训练才艺啥的,又被当娘的数落,真真是泡进了苦水里了。

正文 第九十五章出宫做客

“皇上,这是您要奴才查的东西。”

乾清宫,一个影卫递上一张纸,又迅速的消失无踪。

康熙看着摆在御案上的纸张,才要去瞧,就见梁九功匆匆进来,在他身这小声道:“皇上,泉州那位进京了…”

康熙点头,摆手让梁九功退下,然后拿起那页纸来瞧了瞧,笑道:“倒是个聪明孩子,也知道上进,可惜身份不够,不然…”

听康熙自语,梁九功低了头,他心里明白皇上讲的是什么,不过,不该听的不该说的,他这个当奴才的一个字都不能讲,更不能记住,那啥,那个被皇上看中的孩子不知道将来有什么造化,身份啥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还有机缘,那孩子机缘也有,自已也够努力,将来成就肯定是差不了的。

康熙这里正在琢磨着刚查到的富察家的那个孩子,想着若是这孩子身份再高一点,或许能够召进宫来陪着太子读书啥的,或许将来能够尚主也不一定,然后又想到泉州那对父子已经进京了,肯定是他拜托的那些事情有了眉目,人家为他这般奔走,他也该见见人家,好好酬谢一番。

“皇上,天瑞公主求见”梁九功见门口的小太监打手势,赶紧小声的提醒已经想的入了神的康熙。

康熙回神,说了一声,便有小太监打帘子让天瑞进屋。

天瑞这里一进乾清宫的东暖阁,就见康熙才批了折子,坐在御案前不知道在想什么,她打着主意要和康熙讲保清和保成读书的事情,也不管康熙在干嘛,笑着上前把一个食盒放到御案上,拿出里边摆放的两盘水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