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写的。”立夏说着话就把信拆开,“被你说中了,他俩分别以全镇第一和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县一中。”

小寒:“小虎第一,小艾第二?”

立夏睁大眼,“你,你怎么猜出来的?”

“小艾肯定粗心大意失分了。”小寒又猜。

立夏笑了,“人家是知女莫若母,你是知妹莫若姐啊。小虎说一道很简单的题,答案是1,小艾写成-1。还有几道语文诗词填空,她写错字了,比小虎少了二十几分,分数出来哭好几天。”

“这次该长记性了。”小寒道,“放在高考,这么多分就是本科和大专。所以让小虎写信?”

立夏点头,“学校奖小虎五十块钱,奖她二十,气得把二十给你奶奶,你奶奶立刻找小虎要钱。”

“这个老,老太太,真是够了。”小寒道,“小虎给了?”

立夏:“小虎说他留着买书。你奶奶要走二十块钱。”

“上次你给他们寄的书,是我奶奶掏钱买的,她知道书的价格。”小寒说着,叹了一口气,“比以前好多了。”

立夏:“对,以前是一毛不拔。”话音刚落,屋里电话响了。把信递给小寒,立夏就跑去接电话。

“叔叔,我接电话。”囡囡从屋里跑出来。

今天是周四,家里只有夏明仁、田蓉、立夏、小寒和两个孩子。刚吃过早饭,立夏就让夏明仁教囡囡语文和算术。夏明仁想反驳,夏明义开口说,麻烦大哥了。五个字把夏明仁想说的话堵回去,老老实实给孩子辅导功课。

立夏看一眼手表,囡囡上一个多小时课,就停下来,“去吧。”

囡囡踮起脚拿起话筒,就冲立夏喊,“小姑姑生宝宝了。”

“男宝宝女宝宝?”小寒问。

大概电话那端听到了,囡囡把话筒放耳边就听到,“都不是。小姑父说是个大胖小子。”

“就是男宝宝。”小寒哭笑不得,“跟你小姑父说,我们知道了。”

囡囡:“小姑父说他也知道了。”

“挂上电话,给你二奶奶打电话。”立夏走过去说。

囡囡挂上电话,看向立夏,“我不知道号码啊,叔叔。”

“我知道。”立夏道,“去和妹妹踢毽子,我来打。”

囡囡摇摇头,“我现在不踢毽子了。”

“打乒乓球?”小寒问。

囡囡继续摇头,“我踢沙包,跳房子。”说完就往夏明仁屋里跑。

小寒:“给爸和二哥打个电话。”

“知道。”郑小兵的爸现在还是局长,此时应该也收到消息。他爸晌午不回来,万一下午有人问他爸知不知道郑局长得个孙子,夏民主说不知道就尴尬了。

立夏把该通知的人通知完,就问小寒,“咱们那份礼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小寒道,“我听大嫂说,孩子满月那天宾客多是准备鸡蛋、红糖,就跟二嫂和大嫂商量,给她家孩子做两套一周岁左右穿的衣服。”冲北边看一眼,“大嫂帮我做的。”

立夏:“难怪我没看见。爸的那份咱们来准备。”

“离满月还早,到时候再说。”小寒道,“十五号去接他俩?”

阳历八月十五并不会比现在凉快多少。立夏想一下,“十号过去。”

十一号傍晚,立夏遇到一个小韩村的人,搭坐人家的驴车到他老丈人家,天也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韩高氏从首都回来,村里人谁见到她谁说她吃胖了,小寒懂事之类的。韩高氏很得意,就跟人家说小寒带她去早年皇上住的地方,还去了长城,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没一个不羡慕她。

收获一堆羡慕的眼神,小寒给她准备的肉又吃到农历三月底,韩高氏一看立夏又来了,就吩咐刘素芬给立夏做白面疙瘩汤,再放俩鸡蛋。

立夏去年来接她,吃的是加了白菜的杂面疙瘩。如今听到韩高氏的话,立夏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干脆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吃过早饭就领着小舅子和小姨子走人。

坐上前往首都的火车,立夏拆开刘素芬给他准备的吃的,“你俩吃点东西就去睡觉。”低头一看,“鸭蛋?”

“咸鸭蛋。”小艾道,“娘要准备鸡蛋,奶奶说天气热,熟鸡蛋放半天就坏了,就让娘腌三十个咸鸭蛋,全拿来了。”

立夏:“难怪这个包这么沉。等等,拿这么多干什么?”

“给大伯吃。”小艾道,“我们走的时候,你得给奶奶买点好吃的。”

立夏瞥她一眼,“不用你说我也知道。”

十三号晚上到家,吃过饭洗漱后,小艾和小虎就回屋睡觉。

夏明敏和夏明佳房里有风扇,她俩出嫁后,风扇就留在娘家,而她俩都在婆家,小寒就把风扇拿起弟弟妹妹屋里。

小艾躺在床上,看着风扇,不禁搁心里感慨,还是城里好,她一定要考上大学。

翌日早上,看到冰箱,小艾直接对小寒说,“姐,我回去就好好学习,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继续考,直到考上首都的大学为止。”

“你有这个志气,第一年就能考上。”小寒把咸鸭蛋拿出来,“放餐桌上,一人一个。小虎,给叔和婶送俩。”

小虎伸手拿俩,不禁呲一声,“咋这么冰?”

“笨蛋,从冰箱里刚拿出来。”小艾道,“你这么笨——”

小虎:“你比笨蛋还笨。我是第一名。”飞快甩出一句,就往隔壁跑。

夏民主笑道,“小虎比上次过来开朗多了。”

“见得多了。”小寒转向立夏,“这次坐火车,上厕所不用你陪了吧?”

立夏点头,“我上次去接他,在火车上睡觉都拉着我的衣服。”话音落下,小虎回来了,脸微红,“怎么了?”

“没啥。”小虎摇摇头,就在小寒身边坐下。

小寒:“听到你姐夫说你了?”

“不是。”小虎摇摇头,结果夏明义递给他的馒头,小声嘀咕,“叔和婶夸我。”

小寒笑了,“夸你聪明,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明儿让你姐夫带你们去新华书店,但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觉得考帝都大学玄,咱就考师范大学,离家近,住家里,将来读研,留在大学当老师。”

“教大学生?”小虎猛然抬起头。

小寒点头,“不愿意?”

“愿意,愿意。”小虎连连点头。

小艾看看小寒,又看看立夏,弱弱道,“我不想当老师。”

“你想干什么?”立夏问。

小艾摇头,“不知道。”

“先考大学,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小寒道,“师范出来也可以去教育局,是不是?爸。”

夏民主:“你们有大学毕业证,我也好给你们安排工作。”

小艾高兴了,连忙把自己的鸭蛋递过去,“大伯,吃鸭蛋。”

“谢谢。”夏民主失笑,“你吃,我吃太多口渴。”

小艾连忙站起来,“我去给你倒水。”

“坐下!”立夏看不下去,“瞧瞧你那没出息的样,老太太在这里又得揍你。”

小艾老老实实坐好。

夏民主:“你是小寒的妹妹,不是外人,不用这样。先吃饭,吃了饭回屋歇歇。”

今天天气极好,立夏送小寒去张老师家,小艾和小虎得知她姐放暑假都不得闲,俩人也没回屋睡觉,而是坐在树下看书。

囡囡和小妞妞见他俩这么认真,也不好意思跳房子,搬着小马扎坐在俩人身边看小人书。立夏回来看到这一幕,无声地笑笑,就去供销社买一箱北冰洋和一个西瓜。

小艾和小虎看了半个月书,立夏把他俩送回去又回来,也开学了。开学后一周,夏明敏怀孕了。

杨忠军很紧张,就对他爸妈夏明佳险些流产的事。杨母正想说,我又不会让明敏出去,话到嘴边想到她四个闺女的嘴巴不饶人。怕把夏明敏气出个好歹,大孙子掉了,每次四个闺女过来,杨母就盯着她们,一看到四个闺女提到儿子和儿媳妇,杨父和杨母就岔开话题,胡扯一通,搞得四姐妹出了娘家门就说爹妈老糊涂了。

有一次杨大姐的围巾落下了,杨父拿着围巾追出去,正好听到几个闺女的话,可把杨父气得不轻,回屋就把围巾给她扔垃圾桶里。

杨母问他为什么,杨父把听到的话说一遍,杨忠军乐得哈哈笑,气得杨母要打他。夏明敏下意识拦住,杨母下意识挣扎,戳到她的肚子,顿时吓得脸色大白。而此时小寒在电视台,同行的还有表演系全体所有学生。

十二月十四日,表演系主任得知电视台要制作《杨家将》,当天就去找电视台主任,希望先紧着戏剧学院。

电影学院的学生每年都能接到电影,戏剧学院的大部分学生还没接触过电影和电视剧,主任考虑到这一点,又想到台里制作的《知青》和《临危受命》中的女主角是戏剧学院的人,演技十分不错,主任就让对系主任说,下周日把学生带过来。

十二月二十一日上午,表演系三十多个学生跟随系主任到电视台。这一天小寒穿着黑色呢子大衣,脚踩圆头皮鞋,身高腿长,又练半年武术,心理素质强大,气质出众,《杨家将》导演率先看到她,“小寒也来了?”

“您好!”小寒道。

导演连连点头,“您好,您好。不过,这次没有适合你的角色。”

第74章确定演员

偌大的屋里陷入寂静,小寒的同学纷纷看向她。

表演系系主任在,导演敢当着他的面这样说,小寒相信他认为真没有,笑着问,“您要拍的《杨家将》说的不是佘太君挂帅的故事?”

“是也不是。”导演见她听到自己的话,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不禁佩服她心理素质强大,换个年轻人哪怕知道他说的是实话,都不可能笑出来,“该片讲述的是杨家父子领兵出征,后遭潘仁美陷害,杨家儿郎死了大半,佘赛花为夫为儿报仇,主动请缨率领杨家女将出征,最终大获全胜的故事。”

此言一出,表演系的女生们面露喜色,也明白导演为何说小寒不合适,因为该片前半部分讲的是杨家男儿,后半部分突出的是佘太君,几个儿媳妇全是布景板,让她演哪个儿媳都不合适。

小寒也明白了,“杨家女将的戏份都差不多?”

导演:“除了佘太君。”

“让韩小寒同学演佘赛花。”系主任冷不丁开口。

三十多人齐刷刷看向他,包括小寒,皆一副“你说什么鬼话”的模样。导演反应慢半拍,回过神来,直接说,“您在开玩笑吗?”

“你们打算找谁演佘赛花?”经过那十年,影视圈断层格外严重。早年二十多岁的演员蹉跎成四十多岁,偏偏演技还停留在二十来岁,中年演员成了老年演员,演技过得去,可以一用,经过几年培养,青年演员也出来了。表演系系主任想了又想,也没想出谁能演佘赛花,“你们剧本里的佘赛花会不会功夫?”

编剧:“会,连烧火丫头杨排风也会。”

“演技过得去,会武术,四十来岁的演员,你们找到了?”系主任又问。

导演:“这个,我们打算去电影厂看看。”

系主任看向电视台主任,先紧着我们学校的学生?

“韩小寒同学太年轻。”电视台主任指着其他学生,“让他们喊韩小寒娘,他们也不愿意。”

表演系的学生确实不愿意,这样一来导演就会去电影厂找人。过两年拍穆桂英挂帅,如果那位还演佘太君,肯定会让导演去电影学院选女演员。佘太君换成小寒,下一部没他们什么事,演穆桂英、八娘、九妹、杨排风等人的肯定是他们的同学或师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大家都懂。

“化妆师在不在?给韩小寒上妆。”表演进修班的一个男同学开口。

小寒看向系主任,“可以吗?”

“可以。”系主任开口,“你们的化妆师来了吗?”看向导演。

导演转向电视台主任,二十一岁演四十二岁,不能让他这么乱来。

“我们电视台有化妆师。”主任道,“不妨试一下。”

“对,先试试。”系主任道,“有没有戏服?戏服也扮上。”

电视台主任点头,“让他带你去化妆室。”随即又喊个人去拿戏服,说完突然想到,“韩小寒会武术?”

表演系众人清醒了,纷纷看向小寒。他们只顾得争取角色,忘了最重要一点。

“不会可以学。”系主任道,“你们找个年龄大的,想学都没精力学。”

小寒见状,笑道:“我会的。”看到门边有个扫把,“要不我先来一段?”

“你会?”系主任眼中一亮,“来一段,来一段。”

小寒脱掉大衣,她同班同学连忙过来接过去。小寒为了试戏,里面只穿一件秋衣和白色紧身毛衣,看脸她有点胖,大衣去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羡慕她身材管理得好,腰上没有一丝赘肉。

小寒只想着怎么表演,也就没注意到同学们的表情,拿起扫把当长/枪,活动一下筋骨就武起来,下腰时脑袋贴地,劈叉时直接一字马,结束时还挽剑花。待她停下来,表演系众人还愣着,显然没料到身边的女同学还有这等功夫。

表演系主任与有荣焉,“怎么样?”

导演拍拍手,“不错,不错。”

系主任挥挥手让小寒去试装,就问,“男主角你们打算选谁?”

“杨业不是男主角。”导演道,“其实也没男主角,戏份最重的是杨六郎,但也没有佘赛花的戏份多。”怕系主任又干涉他选角,转向表演系的男同学,“杨六郎相貌最为出众。”潜在意思,这一点他绝不退让。

系主任:“那就让他们都去试戏,你看谁最好谁就演杨六郎。”

“我们没准备这么多戏服。”导演就知道他会这样说,“现在只有八套男装,十多套女装。”

系主任:“有多少去多少。”不给导演开口的机会,指着几位女同学,“你们都去。”随即挑几个男同学,“你们也去。”

导演脸色变了,看向主任,这人怎么这么霸道?然而,系主任又开口了,“我们学校还有不少漂亮的女学生,让她们过来试试八娘、九妹、杨排风。对了,没有穆桂英吧?”

“穆桂英还没出生。”导演没好气道。

系主任将近六十岁了,这一辈子什么都经历过,脸皮自然也比四十来岁的导演厚,装作没看出来,就找电视台主任借电话。

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是位老艺术家,电视台主任挺尊重他,对方又比他大十多岁,主任不想借,还是让别人领他去办公室是。

小寒化好妆出来,戏剧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来了。戏剧学院离电视台并不近,速度如此之快,电视台和摄制组的人吓一跳。

导演不禁问,“怎么来得这么快?”

“开车来的。”领队老师开口。

系主任不给导演说话的机会,指着十来个女同学,“快去化妆,导演等你们很久了。”

导演噎住了。电视台主任笑了,看到小寒变了个样,颇为满意,“从背影看你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这点好办。”系主任道,“开拍的时候让她穿上棉袄,肩膀加宽。”

导演:“开春拍!”

“《临危受命》是去年夏天拍的。”小寒道,“那时候穿军装和皮鞋,比开春穿棉袄还热。”

系主任对此很满意,“我们学校的学生这点苦还是受得了的。”

“那你演一段。”导演今天带着剧本来的,把剧本递给小寒,“演佘太君收到夫儿战死的消息这一段。”

电视台主任皱眉,冲导演微微摇头,过了。

系主任笑了,“韩小寒最拿手的就是哭戏。韩小寒,三秒痛哭!”

为了他们,系主任如此卖力,小寒低下头,三秒钟抬起头,笑中带泪。系主任很满意,导演没话了,羡慕小寒接到“佘太君”一角的女同学们再次想起小寒演技比她们好太多,也不嫉妒了。

拜系主任所赐,导演此行不但把佘太君和她的七个儿子儿媳,闺女以及府里丫鬟的扮演者定下来,还把皇帝、潘仁美以及八贤王的角色定下来,八贤王较为年轻,扮演者是学生,潘仁美是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这个也是系主任强烈要求的。

小寒一行出了广播电视台,导演就跟台领导抱怨,此后再也不跟戏剧学院合作。

电视台主任笑笑没吭声,心想合不合作是我说的算。因为电视台主任只关心收视率,戏剧学院的学生撑得起收视率,下次还是优先考虑熟人。不过,这话主任没说,只说让他好好拍,别想太多。

以此同时,小寒也在同系主任说,“导演带来的化妆老师不行。”

“不行?”她的声音不小,跟在主任身后的众人听到这话停下来。系主任道,“我看给你化的挺好,怎么不行?”

小寒指着同学们:“我的是电视台的化妆师化的,他们的不好。”顿了顿,“主任信我,您批给我一笔经费,我找老师设计几套戏服,再请人化妆,拍了照您给台领导送过去。”

“你说的这事得开会讨论。”系主任道。

小寒点头:“应该的。”

三天后,系主任给小寒两百块钱,让她找人制作四套戏服,请化妆老师。

多亏立夏提醒,电视台要拍《红楼梦》,小寒想到了《红楼梦》剧组道服化老师,便让她班主任帮她打听一下提议拍《红楼梦》导演的联系方式。

小寒并不知道此剧的道服化老师是哪些人,但有个导演提出要拍,心里肯定有人选,她这三天便是按照《红楼梦》导演给的地址去找人。

一九八一年一月四日,周日,天空飘起小雪,提议拍《红楼梦》的导演推荐的老师们带着自己制作的戏服来到戏剧学院,帮杨六郎、杨七郎,九妹和杨排风的扮演者上妆。

一个多小时候后,四人穿着戏服出来,系主任眼前一亮,“别拍照了,跟我去电视台。”

“外面还在下雪。”田老师提醒。

系主任:“我去找校长借车。”说话间就给校长打电话。十五分钟后,两辆车从戏剧学院驶向电视台。一个小时后,跟老师们一起等电话的小寒接到系主任打来的电话,《杨家将》的道服化老师换成小寒找来的人。

导演知道这个消息炸了,大约嫌戏剧学院系主任干涉太多,坚持要用他找的人。台领导想拍出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得知导演执意如此,把导演炒了。

小寒得知这个消息时学校都放假了,田老师打电话告诉她的。立夏问清田老师找她什么事,听小寒说完,搂着她的肩膀说,“别怕。不就是个导演,敢针对你,我让他没戏可拍。”

“你真厉害!”小寒并不怕,也不信立夏有这等本事。

立夏不高兴了,“回头我就跟爸说,我去电视台上班。”

第75章立夏看剧本

小寒忙问:“你要去哪儿?”

“电视台,不行?”立夏反问。

小寒后退两步,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番,“你认真的?你性子直,说话能噎死人,你去电视台不是帮我,而是给我树敌。”

“韩小寒!”立夏陡然拔高声音,“我是你丈夫。”

小寒:“所以我比任何人都了解你。”

立夏说不出话了。

小寒:“电视台有编导、记者、制片人、播音员,还要跟别的单位打交道,你能应付吗?”

立夏想象一下,不行!

可是小寒拍了两部电视剧,还得看导演脸色,若不是她学校系主任极力争取,“佘赛花”一角就是旁人的,立夏心疼她,“我忍。”

“忍?”

立夏:“不论别人说什么,我都笑笑,就算做不到八面玲珑,也不会得罪人,对吧?”

“应该吧。”小寒无法想象他明明想骂人,偏偏得忍下来的模样,也心疼他,“可是过程很难。”

立夏:“大丈夫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枉为人夫。”

小寒笑了,“还有一年就毕业了。”

“一年多,足够我慢慢学会虚伪。”立夏道,“不过我们比七八届多上一个学期,我估计再上一个学期,我们的课就会停。”

小寒:“想过考研吗?”

“不考了。”立夏道,“我又不当导师,学历够用。再说了,我都三十多岁了,再上就奔四了,总不能让媳妇儿养我。”

小寒笑道,“不想就不想。我感觉不用爸出面,跟你老师说一声就行了。”

立夏:“肯定的。只是不知道会分到哪个部门。”

“别管分到哪里,回头有人问你跟夏市长什么关系,你说是咱爸,台里的领导自然会把你当成接班人培养。”小寒道。

立夏想一下,点点头表示他记下了,“这次电视剧是几集?”

“跨度大,有十集。”小寒道,“你要去看看?”

立夏:“必须的。不对,田老师这次怎么同意了?”

“我快毕业了啊。”小寒道,“我们都开始准备毕业大戏了。”

立夏明白,“那你们提前准好,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干什么?”

“实习啊。”小寒道,“人艺的领导跟田老师打过招呼,让我去人艺,直接跳过实习阶段。”

立夏接道:“每月工资七十?允许你接戏吗?”

“不允许我才不去。”小寒说着,听到敲门声,“看看是谁。”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二,周二,立夏打开门看到杨忠军和夏明敏吓一跳,“你俩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回来住几天。”杨忠军把车把头上的东西递给他,“明敏快进去,门口风大。”

立夏皱了皱眉,“你姐又去你家了?”

“不是。”杨忠军停好车子,揉揉被风吹僵的脸,“我爸妈感冒了,去挂水的时候也不知道听谁说的,这波感冒来势汹汹,还会传染,到家就让我把明敏送过来住几天。”

立夏无语又想笑,“你爸妈中招,就没想过你岳父岳母也中招?”

“不,不会吧?”杨忠军结巴了。

立夏点头,“快好了。”

“会不会传染?”夏明敏问。

立夏:“看天意。”

“我,咱们还是回去吧。”杨忠军道。

立夏:“这么冷的天来回两趟,好好的人也会被你折腾病。先在家住一晚,明天再说。”

“哦,好。”杨忠军接过包裹,就和夏明敏回屋。

三人声音不低,小寒站在廊檐下听得一清二楚,思索一会儿就去厨房煮一锅姜汤,大人小孩一个人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