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冒领女主功劳的姐姐上一章:第 67 章
  • 我是冒领女主功劳的姐姐下一章:第 69 章

二长老会反对,卢湛也并不意外,让他意外的是大长老,以往他很少有这么力压二长老的时候。

大长老道,“结果出来了,五比二,少数服从多数。此方案推行的基调定下,我希望白银盟这次高速运转起来,尽快抽调精英来研究解读这次方案,然后铺设推陈开来。湛儿,这次你做得很好,长老会这边记你一功!还有,你也参与进这个大计划里来。”

卢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场的都很清楚,他就是二长老意志的坚定执行者。以他的性格,他必然不会与李家做这样的交易的。卢湛越过他二叔卢然做下这决定,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并且以他的权限还做不了这样大的一个主,但考虑到白银盟,他做了。肯为了大局而冒险并做了正确选择的人,都应该奖励!

“这一功我受之有愧,毕竟这事超过了我的权限,纵然我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要力压我二叔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总的来说,二叔不是我一个人说服的,当日李家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

卢湛提起当日周蓁蓁说服他们的前半段时,大家即使有所触动,也只是略微的,顶多感叹李家推到台面的女娃眼光独到,并拥有极强的说服人的本事。直到他话峰一转,所提及的内容就让他们觉得毛骨悚然了。

“当时周蓁蓁提起这些,并不足以说服二叔。相反,倒将二叔惹怒了。直到她,一语道出了咱们白银盟目前所潜在的深层次危机……”

大长老突然坐正了身体,严肃地问卢湛,“她是怎么说的?”

“她说我们白银盟先前就如同窝在锅里的青蛙,自以为偏安一隅,实则却不知周围的水温在渐渐升高,如果等到水深火热之后再察觉,就晚了。”

所有人听完都静默不语,太形象了!

“她还有没有说别的?”大长老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艰涩。

“有,她说……”

“这李家身后有高人指点啊。”他们都很难相信,这番话出自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之口。

卢湛动了动嘴,和他们看法不同,他是绝对相信那番论调是出自周蓁蓁本人的。

“湛总觉得她对二叔一直担忧的事应该有应对之法。”这是一种直觉,当时她给他的就是那种感觉,只不过她没有说出来而已。

这话,又叫众人失语。他们很想不信,但有了前面的铺垫,好像也并没有觉得太不可思议。

大长老叹道,“草莽之间起龙蛇,在处理与李家的关系时,一定要慎重!以交好为主。”

卢湛连忙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卢湛说这些,其实就是想让长老们重视李家重视周蓁蓁与白银盟的关系。还有就是,他想为周蓁蓁争取一些东西。

这次与李氏的合作也好,交易也罢,白银盟都是占便宜的那方,还是占大便宜的那种。

就如同花了五百钢板买了价值五千两的东西一样的道理。关键是卖方本人也很清楚她所卖出的东西的价值。想想就知道

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想继续合作,他们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来。

不是他穷讲究大方,而是他觉得,如果还想继续与周蓁蓁合作下去,有些便宜还是不要占为好。

换个角度,这么重要的战略方案,李家、周蓁蓁眼睛眨也不眨,说送就送了,她手上肯定还有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大长老沉思片刻说道,“这样,再拟一份白契,将白银盟年度盈利的千分之三送到她手上。”

不管说出这番话的是她本人还是另有高人,李家,绝对值得他们白银盟重新评估实力以及双方将来的关系。

“大哥!”

“大长老!”

所有人都吃惊地看向他,他这个决定太疯狂,哪有白白给人送钱的!

卢湛吃惊地张大了嘴,他最开始说起这些,只是想替李氏争取一下,免掉那两百四十万两银子的借贷而已,没想到他大爷比他还疯狂!白银盟年度盈利的千分之三,是很大一笔银子了!

大长老抬手制止了他们的争论,“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说。如果你们实在不乐意,可以从我这一房的份额里拿出千分之一。”

他们白银盟这些年的不如意,不就是缺乏一个战略大师替他们谋划吗?现在发现一个,还不赶紧用利益将之与白银盟捆绑起来,这些眼皮子浅的,在想什么呢。况且先前无难大师说过,他们白银盟的转机在东南,现在果然应验了么。

大长老这决定一出,大家哑然了。他一力承担了千分之一的费用,他们有什么可反对的呢,说白了他们都是为了白银盟好,罢了罢了,就相信他一次,赌他娘的这一回!

白银盟的速度很快,不过三日,两百四十万两银子,按周蓁蓁的要求给付,交易以黄金为主,甚至有一部分是矿金和沙金,甚至还有生金。

这些黄金被白银盟混在李家庄子送来的粮食以及送药材的马车里,分批次送到李家的宅子以及指定的仓库里。

正好周蓁蓁要的是现金,换句话说,他们白银盟要银票没有,金子银子多得是。

要是她要银票还难办一些,他们白银盟怎么可能在死对头那里存银子?那是资敌。如果他们这么做了,汇通钱庄会捏着这一点嘲笑他们一百年!

前来接洽的人是卢湛,交接完银子之后,他将那份白契拿出来递给周蓁蓁。

她看了一眼,没有接,“这是什么?”

“正如你那一日说服我们时说的,这次与李家的交易,是我们白银盟占便宜了。那份方案的价值甚至超过了你们李家借贷的款项的价值。”

所以?周蓁蓁侧着头看他。

“我汇报了我们那一日谈判内容,我们大长老非常欣赏你。这是他力排众议给你争取的。拿着吧,这是一张白银盟年度盈利的千分之三的白契!”

周蓁蓁自动转换,这相当一份不记名的股份转让协议书?白银盟年度盈利的千分之三,手笔很大了。

见她还是不接,卢湛直接将它放在她跟前的桌面上。他的心在抽痛,因为他名下只有千分之一。转眼,她是他的三倍!

这纸白契她是收还是不收?说实话,她现在不缺钱,以三秦制药的发展势头,将来也不会缺钱,钱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只剩下数字了。况且那份金融投资体系的方案出自她和她表哥之手,她很想看看,由白银盟来运作,在这个时代能走到哪一步。白银盟送来这份白契的用意她也能猜得到,如果她不收,恐怕对方是无法安心的。

还有啊,这份劳动成果里,还有她大表哥的一份呢。

“白银盟将来有卢公子这样身负大局观的主事,我很看好。这样吧,这份白契我收下,但我也不白占你们的便宜。作为交换,我们李氏药材年度收益的百分之二做为交换。当然,李氏药材年度收益的百分之二大概比不上你送来的千分之三的,但咱们都往长远了看。李氏度过这一劫,应该能迎来更好的发展了。”

周蓁蓁这番话里,其实已经包含了转换股份的概念在里面了。

周蓁蓁的话让卢湛先是一愣,紧接着,脑中仿佛有灵光闪烁,但太快了,他没有抓住。不过没关系,他这灵感就来源于周蓁蓁说的这一番话,他回去之后,将她记下来,好好琢磨琢磨,或者就能想起来也不一定。

卢湛说道,“这个我不能做主。”送钱变成交换,性质变了,他做不了主,得回去请示。

周蓁蓁点了点头,“那你回去请示吧,这份白契你也拿回去。”

卢湛无奈,只能接受她的建议。

完了,他告诉周蓁蓁,白银盟核心高层经过商量之后一致决定以江阴作为试点,开展贷款投资的业务。在这里,此时此刻,有李家帮忙牵制汇通钱庄的注意力,相信会顺利很多。

“从现在开始,白银盟江阴分号由我来负责,周六姑娘,以后请多多指教。”

这话让周蓁蓁侧目,“你二叔——”

“他已经被征调回家族中,负责别的工作去了。”

她点了点头,没再追问下去。她是不喜欢和总挑毛病的人打交道,但也不是说非要他过得不好自己才会开心。

她问袁溯溟借的人抵达江阴之后,周蓁蓁亲自去见一见,并将她的想法拿出来和他们商议,最后将白银盟交易过来的矿金、沙金、生金都秘密交给了他们。

然后她转头告诉大舅他的人可以开拔进山了。

于是大冬天的,李家召集了名下的药农,开拔蒙山。

蒙山开始热闹起来了,尽管李家很低调,没有张扬,但这动静还是落入有心人眼中。

这不,江阴府台朱元臣和汇通钱庄的主事人邱阅庭又匆匆碰面了。

“蒙山上那么多大的动静,李家在搞什么?”朱元臣问。

邱阅庭是得了消息来的,李家这事还挺保密的,但还是被他安插进去的人知晓了。

“你是说李家要在蒙山上种植贵重药材?”朱元臣拧着眉问。

邱阅庭点头答道,“嗯,听说是种植西域而来的药材。”

朱元臣不住地踱步,“这事有点古怪。”

邱阅庭想了想说道,“李晋的外孙女不是来了江阴吗?听说她在制药方面颇有造诣,在蒙山上种植药材是她的主意。听说她在蒙山上游玩过一次之后,觉得那里非常适合种植一种来自西域的贵重药材。”

朱元臣想了想,叹道,“大冬天的也不消停。”

邱阅庭笑道,“消停啥,这大冬天的能种植一季冬药呢。眼见着一下子就要失去八九成的产业,李家想寻一条活路,有错吗?”

“来不及了!”

邱阅庭继续调侃,“反正他们最初也是靠种植药材起家的,现在不过是回归老本行而已,没错。而且西域贵着呢,要是能种出来,一年也能挣不少银子。”

朱元臣又开始踱步了,“在这节骨眼上,李家还那么积极地寻找出路,我总感觉不那么妥当。之前三皇子来信,也叫我们小心李家使计脱困。”

“不然,我安排人去蒙山上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异常?”邱阅庭提议。

朱元臣微微颔首,“可!”

李家

李致从书院回来,饭后提起了一件事。

“今天我书院的同窗和我说,想去山上赏冬景。”

李致是李家第三代年纪最小的男孩,虽然读不进书,但还是花大价钱将他送去了江阴城最好的书院读书了,总不能让他在外头无所事事闲晃荡吧?

能进青鹿书院的学子大多非富即贵,要么就是读书非常厉害,有望能考取功名的读书种子。

去蒙山上游玩?周蓁蓁和她大舅对视了一眼,一致对他说道,“去!”

“可是你们不是说蒙山上咱们的人都在努力地种植新药材,需要保密吗?”李致不解。

李致还太年轻了,有些事不知道的话还好,知道的话怕他不小心露出马脚,一些关键的东西他们还是瞒着他的。

大舅罢罢手,“这个不用你操心,你去问问有多少人同去,然后告诉你娘,咱们李家好准备足够的鹿肉孢子兔子之类的野物方便你们取用。”

李致应声去打听同去的成员名单了。

李致走后,周蓁蓁和大舅说道,“他们应该是不放心了。”

“嗯,他们是想探探蒙山的虚实。”

没多久,李致便将报名同去的同窗名单交到他娘手中。

这份名单很快就转手到了李松和周蓁蓁手中,李致口中的同窗,应该还包含了邱阅庭的侄子邱晔,以及一位铁匠出身的柴华。

两人对视一眼,成了!

 

第104章

这一日, 十来位书生浩浩荡荡,从山脚出发, 沿着近日被李家令人拓宽的道路进发。

李致走在前头带路, 谈兴颇为高昂, 一路给同窗们普及山上好吃好玩的地方。

“蒙山上有一座湖, 就在我们庄子不远处。现在湖面上结了冰, 不过不妨碍我们钓鱼,只需要拿石头在冰面上砸出一个洞,再放钓竿,上钩的鱼可不老少。而且那湖里的水是山泉水而蓄,里面的鱼味道可美了。”

“我已经让留守蒙山的管事在湖边的亭子里放了一头收拾好的梅花鹿和孢子等野物,还准备了炭火等物。我们到了之后, 可以在冰湖垂钓,可以炙鹿烤肉,可以用红泥小炉煮酒烹茶……”

邱晔看着侃侃而谈的李致, 眼中若有所思。

站在他旁边的柴华等他说完之后, 才略带好奇地问道,“李小致,听邱兄说,你们李家在冬至之前, 需要赔付王家两百四十万两银子。你怎么还有心情和我们上山游玩?”

如今大雪已过, 离冬至日到来可不久了。

邱晔是汇通钱庄江阴分号主事者邱阅庭的儿子,李家找汇通钱庄借贷的事,并不是秘密。而柴华一直与邱晔交好, 得知这个消息也不奇怪。一切都合情合理。

李致胀红了脸,有些委屈地道,“不是你们非要约我来的吗?还说不来就不是朋友……”他想撂挑子不干了!

柴华道了个歉,“抱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呢是见你兴致颇为高昂,以为你们李家已经找到办法解决那笔债务问题了呢,然后就为你感到高兴!”

李致低头,踢了一下脚边的石子,声音有些沉闷,“事情并没有解决,而且我家的事我又做不了主。不过我爹说了,即使我们李家比不上从前了,该给我花用的,还是不会少的。”

一旁的邱晔轻嗤,天真!

到了半山腰,黄文就已经等候在那相迎了。

人到了之后,略作休整,那群书生就嚷着要去看冰湖和垂钓,黄文好脾气地将人领了过去。

果然如李致所言,那里已经备好了他们一应所需。

黄文还告诉他们,他就在一旁伺候着,他们如若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找他。

一切都那么体贴而周到。

其他人都觉得李家挺照顾他们的。

唯独邱晔架着鱼杆在那,目露沉思。黄文是李家的二总管,此时将他派来蒙山,可见李家还是很看重在蒙山种植西域药材一事的。

可他今儿不去忙和正事,却专门侯在一旁伺候他们,这有点大材小用了吧?

他这样的做法,邱晔感觉更像是防备和监视,难道李氏于这蒙山之中,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垂钓了一阵,邱晔站了起来,跺了跺脚,柴华也跟着起来了。

邱晔对柴华说道,“一直一动不动地钓鱼,实在是太冷了。咱们不如四处走走,活动活动,好让身体热乎起来?”说话的时候邱晔朝柴华使了一个眼色。

柴华收到之后,朝李致走了过去,“李小致,一直钓鱼也挺无趣的,而且一直不敢动弹,在这样的天里,人都快被动僵了。这蒙山还是我们第一次来,你就领我们四处转转呗。”

李致有些为难,蒙山上正在开荒种植药材,他爹没有交待让不让看啊。

李致朝黄文看了过去,来之前他爹交待了,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可以问黄总管。

黄文走了过来,“怎么了这是?可是几位秀才公有什么需要?”

李致连忙将柴华他们的要求说了。

黄文听完后,连忙说道,“这冬天的山头,真没什么好逛的。”这是委婉地拒绝了。

“怎么,转转都不行?”邱晔在笑,但笑却不达眼底。

“邱公子多虑了,只是这山上还是挺危险的。”

“这破山头有甚危险的?”柴华不信。

“前段时间,我们开挖山地,还挖出过冬眠的毒蛇,现在蒙山有些乱糟糟的,还是以安全为主小心为上。”黄文仍旧是这样的话。

碰了软钉子,邱晔笑了笑,“这样吧,李家不是打算在冬季种植西域药材吗?我们都没见过呢,你们就带我们去地里看看,如何啊?那里应该不危险了吧?”

黄文犹豫了一下,才一脸无奈地道,“好吧。”然后他又立即补充,“但你们去了,看过了就回来,不要到处乱跑,好吗?”

“放心吧。”邱晔垂下眼睑。

蒙山上的野草都干枯了,也不会划伤人,但路确实不好走,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干野草所掩盖,还有石头,对这群养尊处优的学生而言,一路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地走着。

走了大概有一刻多钟,他们就到了。

他们远远地看见李家雇佣的药农们都在卖力地干着活。

他们或在清理地面或在平整土地或在挖地畦,那些翻出来的泥,棕黑色的,看着就挺肥沃。

“大家种药材种子的时候可得仔细了啊,种子和种子之间的间隔一定要留足了。种完了的,一定要铺上一层稻草知道吗……”

监头的吆喝声传来。

这番忙碌的样子,还真的就像准备大规模种植药材的样子。

邱晔注意到此时蒙山上已经清理出来了一大片地,这片被清理出来的地,树木并未全部砍伐怠尽,而是疏疏朗朗错落有致地留着一些。

邱晔不知道一大片要种植药材的地为何要留着这些树木。

如果周蓁蓁在的话,一定会告诉他,这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啊。况且她要种植的药材并非喜阳性药材,有些稀疏的大树,比较有利于药材的生长。

柴华的耳朵动了动,然后他靠近邱晔低低耳语,“远处似乎有动静。”

邱晔看了黄文一眼,突然问,“你们是不是在别处也安排了人干活?”

黄文脸色微微一变,“邱公子听差了。”然后他开始转移话题,“刚才说过了这种植药材其实也没啥看头,这山风还大得很,不若咱们回去了吧?”

邱晔意识到黄文态度很坚决,看来是不会带他们去看的了。

而这些同窗都附和着黄文的话,想回去山庄湖边了。这里真没什么看头,种植药材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无趣,甭管它是春天种还是冬天种。

邱晔于是提议道,“回去也好,不过原路返回没意思,咱们走另一条道回去吧?正好领略不同的景致。你们说呢?”

“邱公子所言极是。”

“走另一条路吧!”

此时这些学生想的是:来时的路太难走了,走别一条路,或许会比来时的那条更好走呢?

黄文头疼,他拧着眉,似乎很不乐意。

邱晔淡淡地与他对视着,整个态度就是不妥协。

黄文黑着脸,整个人忍耐得很,“那行,我带你们走另一条路回去。”

另一条路,比来时那条更难走。众学生有些无精打采地走着。

回去的道上,邱晔和柴华两人一路地张望着,自以为不着痕迹,实则全落入有心人眼中。

突然,有个人像是踩着什么,脚一歪,一屁股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