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教授道:“别说了,直接带人走”

北大学生们刚闹完,北大老师这边又快打起来了

张烨却一把拉住那大三女生,护在了自己身边,“怎么个意思我听听?我说不是她就不是她,你们是在质疑我的判断了?”

白毅跟他较上劲了,“你记性好?你还能什么都记住啊”

张烨看着他道:“不敢这么说,但还真差不多。”

一个女老师打圆场,“算了吧,领导也没说非得处分,刚开学,学生们也不容易,咱们老师就别打了。”这女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本来起因就是不大点的事,双方都存在一些处理上的不妥当,这些日-本也有很大问题啊,所以才造成了这个局面,不能全怪他们北大的学生,况且日-本-代表团那边还都没说什么呢,他们北大也没必要死抓着学生不放非得处分几个,没有这个必要啊,也不值当的,弄成这样老师们再打起来,这反倒是让日-本代表团的人看了笑话,让他们看戏呢

可白毅不知道是怎么考虑的,非抓住不放了,好像不开除几个学生就不罢休一般,非得给日-本一个交代。他不搭理那女老师,就盯着张烨,“行啊,你记忆力好?京城晨报你早上看了吧?”

“自然看了。”张烨是跟家里看的,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白毅点头,“好,那你说说,晨报第三版说什么了”

哦,原来是问这个啊?张烨笑了,右手摸在左手小拇指上,好像在鼓捣着什么。

“说不出来了?”白毅冷冷道:“那还说你记忆力好?人总有看错记错的时候,你非要说你的记性比我们这么多老师都要好,我们说了都不算就你说了算?那行,你拿出证据来,不然光凭你一面之词,那可不行”现在好多人已经看出来了,张烨可能是在护着学生呢。

大三女生心中咯噔了一下,完了

她的几个同学也在旁边焦急不已,这可怎么办啊?

白毅见张烨闭上眼不动了,哼了一声,走上去就要把那大三女生带走,闫教授和其他两个老师也过来帮忙了。

可就在这时,张烨轻轻睁开眼,“去年一年,共和国的报纸出版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方针政策,中-央-级全国性大报无论是印数、印张还是定价总金额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阅读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报纸在手机市场上的开发与应用,对都市报、晚报等市场类报纸和省-级、地市级的报纸的冲击进一步显现,多项指标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报纸的数字出版在全行业所占的比重继续提升,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收入增长迅速。”

白毅:“…”

苏娜:“…”

大三女生:“…”

整个现场似乎都一瞬间静了

这是什么啊?晨报?晨报第三版??

一个学生惊叫道:“我草张老师真记得啊?”

姚蜜瞪着眼珠子道:“怎么可能啊,早上的报纸啊,顶多看过一遍扫过一遍吧?这你妈都能记得啊?”

第556章【张烨老师真够意思啊!】

这一幕真惊呆了不少人

白毅旁边的一个北大老师也傻眼了,马上翻开皮包,从里面抽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今天的京城晨报,飞快摊开到第三版

不可能记得住

我还真就不信了

登时,好多老师也都围了上来,包括不信邪的白毅等人

白毅说出让张烨告诉他晨报第三版的内容,其实真的就是随口一说啊,他自己都不记得了,只是想用一个佐证说明他的观点,告诉张烨你作为一个直播主持人就算记忆力再好,那也有记不住的时候,结果谁想变成了这么一个局面,看着那报纸上跟张烨嘴里说的一模一样的文字,白毅彻底无语了

张烨还在说,而且语速很快,一点磕巴都不打,就好像真的是个新闻工作者在播报新闻一样,“…报纸出版总印数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全国报纸出版总印数4824亿份,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中-央-级报纸8。b亿份,地方报纸406亿份。全国报纸总印数较大的省市区为广东4362l万份、浙江3468万份、山东-6-15万份、江苏28573b万份、山西2197万份、河南21426万份、湖北198万份、四川6992万份、河北644万份、辽宁1633万份。”

张烨刚说第一段的时候,大家已经听傻了,等他说到后面的一系列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信息的时候,傻眼这个词都已经不能来形容在场这些人的震惊了赶紧拿着手上的报纸去一个个地比对

4362l万份?

数字对了

3468万份?

这个数字也对了

这种毫无规律的统计数字你也能记住啊你?

一个北大老师倒抽一口冷气,“全对了一个数字都没错”

苏娜也在心里叫了声我靠,早知道张烨有一手脱稿的本领,但却没想会这么牛-逼啊这是过目不忘吗??

这篇报道其实还有一大段,不过看着大家的表情,张烨也就没再说了,对白毅道:“白老师,这么多够了吗?”

白毅被噎住了一下,不吭声了。

张烨笑道:“我的记忆力还是可以的吧?”

众人一听,都心说这何止是可以啊,这是逆天啊

方才还赞成要带走那个大三女生的几个老师面面相觑了好几眼,也都不说话了,还说什么啊说就算明知道张烨可能有想包庇一下学生的嫌疑,他们这会儿也开不了口了,人家已经实打实的证明了他惊为天人的记忆力,早上看过一次的报纸,一字不差地全都能背下来,而他们几个呢?刚看过的报纸可能连标题也记不得了,张烨这一手功夫,在场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行啊就这么一个人,现在拍着胸脯说了不是这个女学生吐的吐沫,谁还能说什么?谁能说比张烨记忆力好?

事情不了了之了。

张烨侧头拍了拍那大三女生的肩膀,“没事儿了,回去吧。”

那大三女生感动坏了,“谢谢张老师谢谢张老师”

张烨微笑道:“又不是你吐的口水,我就是说了我该说的,不用谢我,赶紧回宿舍压压惊吧。”

大三女生用力点头,这才走了,本来还有的那点“张老师是不是真看错不是我了”的疑虑,这下也云散了,一个连扫过的报纸上那毫无逻辑的数字都可以过目不忘的人,怎么会看错啊,张烨老师肯定知道吐口水的人就是自己的,他肯定没有记错,却不惜说谎保护自己,这…

大巴车上,事情似乎也谈妥了,透过玻璃能看到北大的一个校领导正和日-本代表团的人说着话,双方都露出了笑容,没有什么急赤白脸的火药味了,应该是处理好了,而后就见到校领导挥挥手,示意前面的人让开。人散。大巴车重新启动,校领导和那几个去交涉的北大老师也没下车,大巴朝着大礼堂驶去了。

白毅看看都已经走远的学生,一个人都没抓到,也是有些不甘心,自然是把张烨给恨上了,知道都是张烨在里面捣的乱

欢迎会马上开始了,老师们也都陆续往礼堂快步走去了。

曾教授上来,“小张,走吧。”

“你是不是帮孩子呢?”曾教授低低问道。

张烨嘴风很紧,“没有啊,我帮他们于嘛?本来就不是他们于的事儿。”

曾教授嗯了一声,也没追着多问。

苏娜从后面上来了,偷偷竖个大拇指给张烨,“厉害,你这记忆力简直神了”

“嗨,一般一般。”张烨心里话讲,这哪儿是什么记忆力啊,是他第一时间从游戏戒指的商城里买下了一枚记忆搜索胶囊吃掉了,胶囊的作用时间是五分钟,但要注意,这个五分钟是最多搜索记忆的时间,因为是张烨自己意识在控制,所以他也可以随时解除胶囊的作用,不用已经搜索完了却还要非傻等着五分钟,这么一份早上的报纸的一个小小的版面,当然花不了太多时间了,搜索早上的记忆,也就几秒钟的事儿,对他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了。

校园各处。

张烨的传说四处流传。

“真猛啊,张老师这记忆力真变-态”

“这是次要的,咱们心里都明白吧?张老师是护着咱们呢”

“明白,那学姐吐吐沫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呢,就是那学姐于的,还有之前那篮球脱手的大一新生,也是白老师指认的那个人,结果张老师都说不是他们,说真的啊,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老师”

“是啊,听张烨老师说不是他们的时候,我鼻子都酸了,麻痹,张老师太你妈仗义了啊”

“这才是好老师”

“这次的事真窝火,就张烨真心向着咱们啊”

“老话说患难见真情,今天我算是明白了,谁真心对咱们好,谁虚情假意,一看就看出来了”

“嘘,以后聊这个话题的时候都小点声,张老师这么仗义,咱们也不能出卖他啊,都别说漏了,嘴巴严点”

“对对对,都转告一下,让大家一定保密”

“放心”

“这还用你说?”

“那肯定的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不说”

“以后我就认张烨老师真够意思”

第557章【改稿子?】

北大百年礼堂。

“大家走快点。”

“代表团的人已经到了。”

“别挤,都排好队。”

门口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学生们排队从正门入场,老师和其他北大工作人员则从侧门进去。

张烨跟着排队进了里面后,就跟曾教授苏娜等中文系的老师分开了,因为他要去前排坐,一来,一会儿有他的演讲,随时要上台的,不可能坐的太远,二来,那些世界各国来的数学家们,张烨也得多少陪一下,人家都是各个国家数学领域的精英,其中还有一两个世界级的数学家在,大老远为了自己破解的数学猜想而来,张烨没去帮忙验算本来就不太合适了,这见了面要是再不陪几下,那也实在不像话,不符合共和国的待客之道啊。

中间,第一排。

张烨看到有人叫他。

辛雅招了下手,“这边。”

“咱们坐第一排?”张烨问道。

潘院长在旁边给张烨留着位子呢,道:“就坐这儿,都安排好了,日-本-代表团那波人是坐楼上。”

张烨一哦,坐稳。

旁边三个位置的韩何年道:“刚才外面出事了?怎么这么重要的日子,学生还把代表团的车给拦了?”

张烨道:“小误会,没大事。”

韩何年说道:“这要还不是大事,那就没大事了。”

潘院长道:“应该都已经处理好了。”

虽然他们一直在礼堂坐着陪那些各国数学家,但外面的事多少还是知道的,肯定有人已经告诉他们了。

甚至,一个法国数学家都有所耳闻了,问张烨道:“听说张教授看过的东西,一个字都不会忘?”

有个外国翻译用生硬的中文翻译了一下。

张烨笑着摇手,“可没有,我可没那么大本事。”

后面第四排,有个刚坐过来的美术系的女老师之前也跟他们一起在现场呢,闻声不禁好奇道:“张老师,那你怎么记住那报纸的?”

张烨回头一看,跟那女老师道:“因为那篇新闻啊,数字比较多。”

美术系女老师奇怪,“数字越多不是应该越难记吗?”

辛雅替张烨说了,道:“呵呵,我们是搞数学工作的,对数字肯定要比对其他东西敏-感一些。”

“原来是这样。”美术系的老师笑了,“还是你们搞数学的厉害。”

一个北大数学系的青年老师笑道:“孔老师,我觉得跟搞不搞数学没关系,主要还是张烨老师厉害,那篇新闻我刚才也上网搜了一下,别说是就看一眼了,就是现在让我背那些数字,我也得背一两个小时,还不一定都说的对。”那边的事他们都知道了,刚才张烨没来的时候,他们还讨论过呢。

他们好多老师聊起来。

张烨也有一搭没一搭地插着话,不时还得说几句英文跟老外数学家沟通。

礼堂的人越来越多,环境也嘈杂了许多,说话要是声音太小了,离得近的人都不一定能听清楚。

这时,一个北大工作人员找了过来。

“叫我?”

“您来一下,有点事。”

张烨跟着那个小年轻走了,余光看到,右边区域前排的闫教授和另一个北大老师也被叫过去了,几个人走到后台一个安静的地方。闫教授虽然跟张烨都是中文系的老师,不过俩人仇怨已深,基本见了面也不会说话的那种。

闫教授问道:“什么事?”

那青年工作人员马上道:“校领导刚下了指示,一会儿您各位的演讲内容要适当加一些,主要强调一下中-日-友-谊,还有,刚才发生的拦车事件,影响也很不好,日-方代表团的几个领队和负责人都表示了强烈不满,上面的意思是,各位的讲话的时候适当可以批评一下今天学生们的这种愤青行为,以及类似影响和破坏两国关系的行为,但是不要提今天具体的事和细节。”

闫教授和另一个老师都听懂了,日-首相访华,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他们中日大学交流合作当日却发生了这么不愉快的事,总是有点尴尬的,嗯,或者说得严重点,甚至可能是个比较危险的事件,太敏-感了,北大作为国内第一的学府,肯定是不想传达出类似的错误信号,所以要表达一下态度,对类似的“无理由反-日”行为坚决予以批判,要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和客观,也是响应现如今“中-日友好”的大背景。至于不要提今天的拦车事件,也很好理解,在场记者那么多,这种事自然不能多说,不能宣扬,要用最平稳的方式处理好。

那老师道:“现在改来得及吗?”

工作人员说道:“不用大改,加几句提一下就可以,分寸什么的您自己把握,这方面我也不懂,我就是传达校领导的意思。”

那老师嗯道:“我看看吧。”

张烨却不太乐意了,加什么啊加,有病吧,“我的可改不了,我是学术类演讲,这些跟我没关系。”说完就要走

那工作人员呃道:“张老师,您最好加一点,就结尾的时候适当提一提也行,比如做完学术演讲后,对日-本数学界赞许几句,表示期待跟日-本各大学的长期合作之类的,这也行啊。”

张烨说话一点也不拐弯道:“可我不期待啊。”

期待跟他们合作?那日-本数学家刚才跟我一见面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质疑我这个质疑我那个,就是不相信戴尔猜想能被共和国的人解开,就他们这个态度,让我跟他们合作?还期待?期待你妹

工作人员:“…”汗,您这也太直接了啊

闫教授瞥瞥他,回去改稿子了。

那今天也有演讲任务的北大社会学的老师也被张烨的话逗乐了,“张老师,我先回去了啊,你就随便加一句吧,毕竟是政-治-任-务。”他倒是无所谓,上面布置什么,他就说什么呗。

今天的中-日大学交流,可是历史少见的,也是近些年来的第一次两国最高学府的沟通合作,意义重大,稍微一个弄不好,那都是要担责任的。就这次交流活动,日-本国内估计也都十分关注,没看日-本记者都随队来了好多个么,这么重要的日子,这么重要的活动,演讲者的稿子肯定需要严谨和全面的,不能像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那么随意,错了就错了?疏忽了就疏忽了?那可绝对不行这种沾上政-治色彩的演讲,除了打磕巴允许,其他的是一点错都不能有的否则一出问题就影响大了

所以校领导才会对演讲稿子要求这么严格,一些该有的信号必须明确要出现在稿子里

“张老师,拜托了啊。”工作人员重复道。

张烨摇头,“再说吧,现在改也来不及了。”

工作人员也有点不耐烦了,道:“你可是中文系的老师,随便加个句子,这对您还有什么难的?反正这是校领导的要求,我话给您带到了。”该说的都说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还有其他一堆事情等着呢,就去忙别的了。

张烨扫他一眼,回了礼堂。

做个学术演讲我都懒得说呢,还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滚蛋吧

第558章【众怒!】

回去座位,张烨就找到了坐在他旁边的北大数学科学院潘院长,把之前的演讲稿子还给他,“您再找人吧,这活儿我可来不了。”

潘院长疑惑,“怎么了?”

张烨道:“上面又要求加东西。”

听了几句,潘院长才明白,“这时候换人也赶不上了啊,那可不行,必须得你上,小张老师,你可不能掉链子啊,这样,稿子的事你要是不想自己写,我给你找人,把校领导要求的东西加上,然后你照着念就行了。”潘杨本身也不太喜欢这一套,对他而言,学术就是学术,非要加上政-治-色-彩弄出一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东西,总是有点变味的,可身在教育圈,身为北大的一员,又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所以在这个大染缸里,只能找一个相对的平衡。

经过十分钟的劝说,张烨也不置可否,按说潘院长刚给他破格提拔的副教授,他应该给这个面子,可是本心来讲,张烨真对这帮日-本没有好印象,他不想做的事,别人很难逼他做。

潘院长道:“就这么定了啊,别说了,马上开始了。”

张烨无奈道:“潘院长。”

潘院长指指那边的老外们,笑道:“各国的数学家们也都等着听你的报告和演讲呢,大家都很期待。”

台上,主持人已经就绪了。礼堂也基本上坐满了百分之八十的人,该来的都来了,就差日-本代表团的人了。

“怎么还不来?”

“都中午了啊,这不是到时间了吗?”

“那些代表团的车队,一个小时之前不就进学校了么,按说早来了啊,怎么现在还看不见人?都于什么去了?”

“都饿了,赶紧开完会还等着吃饭呢。”

“是啊,我都过来一个多小时了,早饭都没吃。”

学生们都有点无精打采,没什么精神,见到主持人上场的时候会场还安静了半天,结果正主迟迟不来后,偌大的礼堂内也噪音成群,议论正不断响起,就算是北大的老师们也都有点坐不住了,频频回头望向楼上空空如也的代表团座位席,有人奇怪,有人蹙眉,不明白什么状况。

半小时

主持人可能接到了消息,拿着话筒对大家说道:“大家稍安勿躁,请安静一些,代表团马上就到了。”

来现场早都架起摄像机镜头的媒体人员们已经有打哈欠的了。

那一些国外的数学家都不太高兴。

法国数学家低头看表。

英国数学家微微轻摇头。

那个日-本数学家则不在这里,估计是去跟代表团的人会和了。

潘院长和数学系的一些老师赶紧跟外国数学家们赔礼道歉,让他们再稍等一下。对北大的学生老师们,他们可以不用说什么,因为这是他们北大自己的活动,但是这些国外数学家来说,这些人都是嘉宾,是客人,已经让嘉宾们等了两个小时了,这实在不太像话,肯定要陪个礼。

那边的苏娜很烦,“这些日-本怎么这么不守时?不但让我们等,还让各个国家的数学家们等着?”

另一个中文系年轻的老师道:“这么大架子啊”

常凯歌看看他们,“行了,都少说两句。”

闫教授也皱眉道:“这么多媒体都在,小苏,小王,注意你们的态度,乱说什么,代表团那边肯定是在准备。”

苏娜和好几个年轻教师却都不这么认为,准备?准备什么啊,从他们进入学校到现在,都已经两个多小时了,就算是睡个小觉再起来化妆再洗脸甚至洗个澡吹个头发,时间也绰绰有余啊,就让我们北大上千人跟这里傻坐着傻等着?连一句原因都没有?苏娜他们认为,这帮日-本代表团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之前被北大学生们拦了车,所以这是在故意把他们晾在一边,是成心看不起他们

忽然,一个德国数学家很不愉快地说了句谁也听不懂的德语,而后站了起来,自行离场了。

翻译忙道:“沃纳教授说他下午还有急事,要先走了。”

辛雅也是面上无光,她虽然不是北大的人,却是共和国数学界的一员啊,作为东道主却让贵宾等了这么久,她面子上也不好看,顿时和潘院长一起起身送着那德国数学家出了礼堂,很抱歉。

德国人走后。

辛雅抱怨道:“潘院长,怎么回事?北大说要召开这次交流会,需要些重量级的嘉宾,我这才牵线搭桥联系来的人,陈教授他们也在里面说了话,可现在等了这么久还不开始,我怎么和这些外国数学家解释?”

潘院长立即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问问。”他压着火打了一个电话,“喂,人现在在哪儿…你说谁啊,代表团的人…什么叫不知道,你们不是负责接待的么…你马上给我问清楚”

约莫几分钟,那边回了线。

等来的答复还是那句话,代表团的人快进场了,刚刚好像一直在接受一个封闭采访,而且期间,代表团的一些人提出肚子饿了,刚下飞机什么也没吃,于是居然还集体吃了一顿饭,是北大第一食堂做的,五六十个人的菜,直接送到了给代表团单独预留的休息厅,末了还有咖啡水果。

可是当辛雅和潘院长回去以后,还是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日-本代表团的人,连陪同他们的北大校领导和白毅等人也迟迟不来

礼堂越来越噪杂。

各种消息漫天飞舞。

“到底来不来了啊?”

“我刚听说的,他们接受采访呢。”

“什么?这个时候接受采访?我们这么多学生老师都在等着他们,他们会后再录采访不行吗?为什么偏偏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

“何止采访啊,他们还吃饭呢。”

“怎么不会啊,我刚听食堂的人说的。”

“我也听说了,第一食堂刚才本来开门了,不过临时接到代表团要用餐的消息,立即不对外开放了,把门关上,好几个北大老师想进去吃个饭,都没吃上,听说是专门给代表团做饭呢,还给专门送了过去,这个待遇连校领导都没有啊,谱儿太大了,这简直是目中无人了”

“我们饿着,他们吃着?”

“草,这次来的小-日-本都什么人啊”

“白毅老师他们不是陪同着呢么,他们也能答应?为什么不先让代表团的人过来礼堂啊吃饭什么时候不行?就你们饿?我们还饿呢”

“白毅?呵呵,白老师之前那件事上的态度,你们还没看见吗?他就在日-本待过,老婆还是日-本是东京大学的,一直是对日亲善理论的拥护者,还发表过相关论文呢,你指望他?”

“那也太不公平了啊,外宾是人,我们学生就不是人了?况且这里还有其他外宾呢啊,那些外国数学家,也让人家傻等着?”

“看,又走了一个”

一个韩-国数学家也等不了了,跟其他人告了个辞,自己出去吃饭了。潘院长和几个北大数学系的老师又是亲自送着他出去,还给叫了车子,叫了一个会韩-语的老师随行,算是补救吧。

那英国数学家看向张烨,“张。”

张烨回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