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待着习惯了,倒是把这民风淳朴的青城县当了自己的家了。在京都过多了那种阴谋诡计的日子,还是觉得青城过着最为舒坦。

他坐直了身子,将马车的车窗帘子掀了起来,看到了外面的景色。

看着外面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何宵忍不住感叹,这就是自己治理下的青城,看着这长势,这收成肯定好,等到冬天的时候,百姓们就不用忍受极寒之苦了。

想着百姓富足,他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奇了。”外面的马夫突然惊呼一声。

“怎么了?”

马夫见自己一句话便惊动了县令大人,有些惶恐。听何宵问话,他忙道:“大人,这水田往日里这个时候可是不能种东西的,只是不知如今怎么了,竟然都种上了稻子。这咱们庄稼人都知道,这稻子只能等着六月才能开始种植的,是以见着如今田地里皆是庄稼,忍不住惊奇了。”

何宵本就是生在大家,虽未庶出,却也未曾接触过平民生活。自然也对着农桑之事不甚了解。如今听着这马夫之言,心里也生了好奇之心。

“停车!”

随着这一声吩咐,行驶的马车也慢慢的停了下来。何宵未待车子停稳,就从马车里钻了出来。站在高处的大道上,他往四周一看,果见一片水田里皆是绿油油的。但是稍远一些的地方,却仍然是光秃秃的。

他忙问着身后的马夫,“这水田农桑,你与本官讲讲。”

马夫闻言,忙道:“回大人。这庄稼农户皆是以水田旱地为生。旱地种的东西虽多,可是到底比不得米粮精贵。只是这水田种植稻子,每年也便只能种植那么几个月,收成也极低。”

“你刚刚说那水田只能在六月种植,那这如今是什么原因?”

“回大人,奴才,奴才也不甚了解。只是种了这么多年的田地,这春季种稻,还是闻所未闻,只是若是能种,这六月再种一次,农户们这一年就能收成两次了。”马夫说着,他自己也忍不住激动起来。想着家里还有两亩水田,如今还养着呢。若是日后能种两茬稻子,家里可就不缺大米吃了。

何宵听着这些话,心里也涌出了一股激动豪情。

他初时不知这农桑之事,如今听来,早已知道这其中的好处来了。百姓民生自来便是天下大事,若是果真如这马夫所说的,这稻子一年一年长两次,日后青城百姓饭桌之上必定能添了粮食了,再往大些想,若是整个天下都能种两次,那全天下的百姓…

他睁着眼睛紧紧的看着远处生机勃勃的水田,强忍着心里的激荡之心。

等站了片刻,他立马转身便往车子里钻。

“快点赶车,本官要尽快赶回衙门!”

那马夫见他如此匆忙,自是一刻也不敢停,赶紧着跳上马车,挥着鞭子将马车驶动起来。

马儿挨了一鞭子,撒着蹄子就往青城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奉上。

第四十五章

何宵回了衙门,连衣服都没有换,就赶紧着命人去调查这件事情了。

等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看,出去调查的人终于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这让稻子一年长两茬的,竟然就是王池的媳妇。

他之前想着,这必定是个久经农桑的老者,在如何也是个颇有良田的地主人家弄出来了,却万万没有想到是王池的媳妇谢氏给弄出来的。

按着王池之前说的,谢氏之前可是从来没有做过农事的。难不成还真有天众奇才?亦或是巧合而已?

旁边的县丞见何霄听了消息之后就默不作声,他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莫不是要寻那谢氏来问话?”

何霄闻言摇了摇头,“不必,她一妇人,到底多有不便,等王池回来了,让他传话即可。况且,本官也想看看到底结果如何。”

如今虽然长势不错,他到底是要看看那收成的,若是收成极不好,岂不是白费一场?他现在只盼着这庄家大丰收,日后这天下百姓便在不受饥寒交迫之苦了。

王池实在何霄后面第二天就回到青城的。

他坐在马车里,一堆礼物和两个孩子,一路从江州直接到了青城路 。

一路上他心里有喜悦也有忐忑,毕竟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是他之前从未经历过的。如今这两孩子带回去,也不知道家人是如何反应,宛娘那边会不会喜欢。

等车子到了人间百味的店子门口的时候,他也还是有些担心。

虎嫂子是最先看见王池下车子的,她一看见就吆喝起来了,“东家,王二郎回来了。”

她声音洪亮,一下子就传到了院子里,正在查看松花蛋的谢宛一下子就听到了,心里一阵兴奋,立马就往外面跑了。

这些日子可真是惦记了。

她跑到外面的时候,店子里的人正在帮忙从马车里面往里面搬东西,王池正站在门口,手上抱着一个木箱子,身边站着两孩子。

她微微一愣。“二郎,这是…”

王池领着两孩子走了过来,到了谢宛面前,赶紧着道:“宛娘,事出有因,咱们回房间再说。”

看着王池脸上的严肃,谢宛也知道事情不简单,所以赶紧着跟着王池往院子里的房间去了。

等到了房间,王池就将箱子放到了桌子上,反手把门给关上了。

谢宛看着两个孩子,有些不知道怎么对待。

“这两个孩子是?”

“宛娘,我正是想与你商量此事。”他叹了口气,接着就将之前围剿叛贼,结果反被人家所救的事情给说了一遍。

谢宛听完后,心里一阵的后怕,若是遇着个穷凶极恶的,王池这真是有去无回了。这么一想,她心里对那人倒是生了感激之心。

王池叹道:“可惜那人伤重不治,只在临走前将这两孩子交予我照顾,不求富贵,只盼着能吃上一口热饭足以。”

谢宛看着旁边安静坐着的孩子,“这是那人的子女?”

“嗯。”

“哎,这些高位之人干的事情连累了妻儿老小,也真是作孽。只不过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找她们,咱们这毕竟也都认识,若是日后给人寻着了怎么办?”

王池动了动嘴唇,看着两孩子,心里也担心。“宛娘,莫不如咱们收养了了这孩子,你看如何?只对外宣称,这是咱们买来的孩子。”

“这便收养了?”这养孩子可和养宠物不同,谢宛有些不确定。

王池见谢宛并未答应,心里有些紧张起来,只是想着恩公临终所托,心里却实在放不下,“宛娘,他们都是极乖巧的孩子。”

“娘,我和弟弟都会听你的话的,我们会给你干活,敏儿不贪吃,吃的很少的。”刚刚改了姓氏的王敏脸上露出了祈求的表情。

这一下子就被人喊了一声娘,谢宛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看着这两孩子极其无辜的模样,她心里一软,伸着手去抹了抹两孩子的发顶,柔声道:“我不是想养你们,只是你们虽没了家人,我却不能擅自做主让你做我们的孩子,若是日后你有幸存的家人来寻你们了,到时候如何是好?莫不如就跟着我们一起过活,日后有人来寻你们了,我也不拘着你们。”毕竟人家也只是让王池帮着养着,也没说就认了自家做爹娘。

“没人了,都死了…”王敏突然眼睛就湿润了,小脸上片刻便挂满了泪水。她哽咽的哭着,“爹爹死了,娘生弟弟的时候也死了。祖父祖母也死了…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娘你收了我们吧,以后我和弟弟肯定给你们养老。好好的孝顺你们。”

“不哭了,不哭了,我养你们,以后我和二郎就是你们的爹娘,以后就跟着我们过。”谢宛紧紧的抱着王敏弱小的身子,轻轻的拍着“不要记着了,都忘了吧,以后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家里姑姑,有舅舅,还有外祖母。咱们都会疼你们的。”

旁边的王垣看着姐姐被人抱着哄着,他也伸出了两只小胳膊,“抱抱。”

王池见状,也伸手将他抱在了怀里,“爹来抱你。”

“呵呵呵呵呵。”王垣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等安抚着两孩子睡着了,谢宛才正式都会饿王池提起了这件事情了。她拉着王池直接去了谢刘氏的屋子里面。又让如意和谢安都过来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了这两孩子的事情。

对于这两孩子的身世,谢宛和王池都决定不再让其他人知道了,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只说是路上遇着了卖孩子的,本来准备买来做家仆,结果看着聪明伶俐的,便当做养子养女了。

大伙一听要收留这两孩子,不禁有些吃惊。虽然之前看着王池领了两孩子回来了,可是这收养孩子也是大事,毕竟这除非是绝户,否者谁家会养人家大伙孩子。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他们也没有作出反对意见,只是谢刘氏有些担心,“这孩子果真没了亲人吗,我听着有些人家的孩子被拐子拐走了,才会卖了人家。你们买这两孩子的时候,可曾确认清楚了,要不然被人诬告咱们拐了孩子就不好了。”

谢宛笑道:“娘,二郎办事你还不放心啊,他都是去查清楚了的。虽然是个游方的人牙子,可是也是有了卖身契 。”

听姑娘这么说了,谢刘氏才放心了,面上也露出了同情,“这么小就没了亲人,这要不是遇着你们,不知道要吃多少苦楚呢。既然你们决定养着了,日后也不要当做下人了,合该当做子女一般教养。”

“娘,你这说的极是。”

对于这两孩子的安排,一家人算是统一意见了。

晚上的时候,家里的谢宛一家子为了庆祝,就让厨房去买了好些菜回来,准备着好好的庆祝一番,也算是欢迎这两孩子的到来。

吃饭的时候,工人们看着这两个孩子也上了桌子,又听谢宛说认了养子和养女了,心里都有些惊讶。

这一下子帮别人家养两个孩子,得浪费多少钱啊。

不过这是东家家里的事情,他们自然也跟着道贺。

有些人甚至喊起了小少爷和小姐了。谢宛一听觉得怪别扭的,只是这孩子未成人,只能喊乳名,便让问了两孩子乳名。

王敏摇头,“未曾有乳名。”

她这么说了,谢宛也不敢继续追问,只怕让她想着之前的事情难过,便想着给两孩子娶个乳名了。

其他人听了,也跟着凑热闹,什么狗蛋、铁蛋、猫尿…

谢宛听着这些名字,只觉得天雷阵阵,狗血淋头,一锤定音,姑娘就是福姐儿,儿子就是康哥儿,取自福气安康的意头。大伙一听都说好。“这秀才家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取名字都好听。”

王敏和王垣都没有异议,大伙也就从今天开始,称呼他们福姐儿和康哥儿了

孩子们小,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了,王池只好把孩子放在自己和谢宛的房间了,虽然他心里有些猫爪子抓着痒痒,可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只得忍着心里那点想法了。

两孩子倒是适应能力很强,等谢宛给他们洗漱干净了,放在床上哄了哄,就直接睡着了。这样的性子,只怕也是受了不少苦头才养出来的。

谢宛心疼他们,想着明日便去街上扯些好的布料回来,给姐弟两人添置点新衣裳。

王池洗漱好了进门的时候,就见到谢宛正满脸温柔的坐在床边看着睡着的两孩子。他走了过去,轻轻的搂住她的肩膀。

“给你添麻烦了,你可怪我?”

谢宛笑着往他身上一靠,“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咱们可是夫妻。再说他们两这么乖巧懂事,我很喜欢。”她抹了抹自己的肚子,叹气道:“我自己也不能…有了他们倒是也正好,日后好好养着,也算是全了我们的愿望。”

“你说的什么傻话?!”王池手臂收紧了,“我收养们并不是因为你的原因,宛娘,便是没有他们,咱们亦是这样过下去的。”

“我知晓。”谢宛笑了起来,“只是觉得上天对咱们不薄,我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虽有些遗憾,但是既然下了决心当自己的孩子养着, 必定是一心一意的。”

王池心里一酸,将人紧紧的楼在怀里。

两人紧紧的搂着,看着床上的孩子,脸上也慢慢的带了笑容。

过了一会儿,王池才放开了谢宛,拉着她站了起来,“宛娘,我差点便忘了和你说了,你过来看看。”

说着便将人拉倒了桌子旁边。伸手打开了桌上的红木盒子,之间里面躺着十个大大的银元宝。

白花花的银子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也闪着白光的,晃花了谢宛的眼睛。

谢宛揉了揉眼睛,“这是哪来的?”

“三王爷赏赐的。”王池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接着便把之前在江州城遇到的事情和谢宛说了。

“这人倒是个好人模样,你没答应去,反而还赏赐了这些银子。”谢宛对那三王爷也生了好感。

“你不怪我没有跟着三王爷去吗?”他之前还有担心这件事情会让谢宛不高兴的, 毕竟她之前说过让自己努力,成为她的靠山的。

谢宛笑道:“你不去才是对的,这刀光血影的,还是咱们青城舒坦。咱们一家人在这好好过日子,比什么荣华富贵都好。”

她看着箱子里的银子心里一片舒坦,果然是缺什么来什么。“二郎,咱们拿着这银子盖个庄子吧,咱们都搬回去住在庄子里宽敞,正好家里的庄稼也好了,还有养殖场,住在那边方便。这边到时候让人给看着就行了。”

王池本就对这些事情不甚放在心上,这事自然也是谢宛做主便好了。“这些都是你的,你做主便是。”

“二郎,你太好了。”这工资奖金都上交的,放在以前那个时候,简直就是模范老公了。她忍不住在王池的脸上重重的亲了一口。

王池见谢宛高兴,心里也满是喜悦,脸微微的红了,他有些不好意思道:“宛娘,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大人说提拔我做捕头了。”

“做捕头?!”谢宛眼里满是惊喜。

“二郎,你真是太棒了!”出去一趟,就带了个庄子回来了,儿子闺女也搞定了,还升职了。谢宛觉得自己这男人真是潜力无极限。

她忍不住激动的抱着王池又是一阵猛亲。

王池第一次见自己媳妇这么主动,心里痒痒难耐,正准备伸手行事,便瞄到了床上的两孩子了,心里一闷,那些春色无边的想*是给憋住了。

心里只想着,还是赶紧着把庄子给建起来就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奉上

第四十六章

家里多了一对孩子,自然就比家里热闹多了。

谢刘氏见两孩子没有衣服欢喜,就让谢宛去给扯了些布回来,领着如意一起花了一天的时间给做了一套衣服。

穿上了新作的衣服,福姐儿高兴的不得了,“谢谢外婆和姑姑。这衣裳是我和弟弟穿着最好看的衣裳了。”她嘴儿甜,哄着谢刘氏和如意高高兴兴的。

等看着谢宛从外面回来了,她赶紧牵着孩子去谢宛面前献宝,“娘,你看我和弟弟的衣服好看吧,是外婆和姑姑给我们做的。这料子还软和,你摸摸看。”

这料子是谢宛亲自去扯的,她自然知道这料子是好的,但是看着孩子这么兴致高的样子,她也配合的伸手去摸了一下,笑着道:“是好,福姐儿和康哥儿穿着舒服就好,等娘给你们再多扯些料子。咱们每天穿着漂漂亮亮的。”

福姐儿却摇了摇小脑袋,“娘,我听爹爹说咱们家要盖房子了,我和弟弟衣服够穿,把钱省着盖房子吧。”

听着孩子这么懂事的话,谢宛心里只泛酸,蹲着身子就将两孩子搂在了怀里。

“傻孩子,虽然节约是美德,可是咱们家可不缺你和康哥儿的吃穿用度。以后可别有这种想法,你和康哥儿要像其他孩子那样,每天无忧无虑的无玩耍,等回来了,娘给你们做好吃的。”

她抹了抹孩子们的小脑袋,“这些天家里要忙着盖宅子,娘不能顾着你们了,你们平日里就和外婆和姑姑一道玩,等咱们家的宅子给盖起来了,给你们请先生回来,你和康哥儿可都得入学了。”

福姐儿一听要给自己和弟弟入学,她心里一喜,面上露出欢喜的样子,“娘,我和弟弟一定好好学,以后好好孝顺您和爹。”

旁边的谢刘氏听着了,笑着打趣道:“福姐儿光想着孝顺爹娘,我这老婆子就不管了啊。”

如意也笑着道:“还有我呢。以后你和康哥儿的衣服,我都给做。”

福姐儿嘴一弯儿,“都要孝顺。”

谢宛站起身子拍了拍两人的小脑袋,“好啦,带着弟弟去玩会吧,待会早些回来吃午饭。”

“嗯。”福姐儿笑着就拉着弟弟出去玩了。

等孩子出去了,谢刘氏才笑着道:“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连安儿那样懂事的,小时候都皮实过呢。”

谢宛叹了口气,“是懂事,懂事的都不像个孩子了。”

如果能选择,她倒是希望这孩子不要有这么多的想法,好好的做个无忧无虑没有心机的孩子。这孩子这样做,显然心里还是对他们防备着,才这么百般讨好。

罢了,也只期望日后能慢慢的转变吧。

这些日子谢宛就忙起了家里的庄子的事情了。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开始收稻子和麦子了。这庄子得赶在这之前盖起来,早早的搬进去了好准备收割的事情,也不用担心粮食没地方放了。

修庄子的人都是请的老手,帮着地主家里盖过庄子,也帮过富人家修过院子,手艺都很不错。谢宛给画了地方,他们就开始去买材料动工了。对于这次庄子,谢宛倒是没有准备加入多少现代元素。她本身也不懂建筑,万一给弄的不好,房子后面出什么问题就不好了。再说她向来也喜欢这种古代的庄子,也就老老实实的请人盖个普通的庄子。

当然,唯一不同的是谢宛家的后花园还是好好的给做了。她之前留下的山派上了用场,把一些好的地界儿都给围住了,把里面稍作收拾和修建之后,就成了宅子里的天然后花园。

一千两银子,三进三出的庄子可真是绰绰有余了。谢宛琢磨着再在庄子旁边盖一排房子,以后请了长工,可以给长工们住,省的让人家住茅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