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乐起身道:“走吧,我领你到我这院子看看,虽然比不上燕王府,但是我也是花了些心思的。”对于吃穿住行,能够不亏待自己,李昕乐从来不会亏待的,且这些年她实在也是赚了很多银子。

谢昭眉眼弯弯,温柔如水:“求之不得。”

公主府的假山美轮美奂,丝毫不比都城的差,李昕乐解释道:“乐安就是石头多,看这些形状,可都是纯天然的,可不费什么力气。”

“嗯,很漂亮,乐安的石头很是有名头的,连我那王府都有好几个从这里运过去的。”谢昭赞叹道。乐安郡靠着石头都得了不少收入。

两人慢慢的走着,说这话就好像又回到了当初的时光,三年有些生疏的感觉渐渐消失了。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两人就到八角亭处歇歇。喝了一杯茶后,谢昭才道:“阿姐,可愿意听我说说燕州的事情?”

李昕乐点点头,道:“你愿意说我自是愿意听的。”

谢昭浑厚而沁人心肺的声音在亭子里响起,娓娓道来让李昕乐听得有些入迷了,到了最后甚至只能看到他俊美绝伦的脸和迷人的声音。

李昕乐承认自己看人最先看脸,然后听声音,满足了这两样,才能让她有交往谈话的*,所以乐安郡的官员们基本上都算是符合她的条件,可却没有一人有谢昭这样样貌和声音都如此符合她的心意,简直让她通体舒畅啊。

第142章 燕州的秘密

谢昭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对面的人竟然在神游,无奈的敲敲桌子,道:“阿姐,我说的可有不妥?”

李昕乐毫不在意自己神游被抓包,笑眯眯的说:“你说谢媚流产了,和你没有关系吗?”

谢昭不满的嘟囔着:“阿姐,和我有什么关系,她本来就是居心不良。”他只是顺便回敬了她的算计罢了,想挟子号令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么?再说她肚子的孩子还不清不楚的,老皇帝都病得不能动了,还能生孩子?他可不信。

李昕乐早知道燕州迟早会是谢昭的,但是过程只怕也是惊心动魄。谢家的人不会心甘情愿的。

她想想道:“你要是准备在我这里呆这么久的话,燕州那边可安排好了?”要是被谢家人反扑了,后果不堪设想。

“放心,阿姐,谢家人不会有机会再来左右我了。”想起谢家人的道貌岸然,他就觉得胃里一阵翻腾,不过看在小姨的份上,他还是让他们安心的养老了,希望他们能够识趣,谢昭眯着眼睛想。

李昕乐也就不再说话了,她总觉得谢昭有些托大了,当初她摄政大魏的时候,吃过好几次亏,才知道对付谢弗霆这样的人,必须将他所有的爪子全部切掉才能安心,看谢昭这样,只怕也是留有余地的。算了,这样的事情总得让他自己去感受才能长记性。

第二日一大早,李昕乐刚睡醒就听萧嬷嬷说李锐祥带了两千人要进乐安郡,僵持了两个时辰之后,但到底还是按照要求做了,再过两个时辰就能到郡府了。这次李锐祥一行把李涵清,宋菲芸都带了过来。

李昕乐张开臂膀,让若荷和若霞给她整理仪容,道:“嬷嬷和若荷留下来和宋大人,李大人一起接待吧。”李锐祥既想拉拢她,又防备着她呢,不过这次能直接到郡府,看来谢昭的作用比想象中还大,或者说丞相大人着急了?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发生吗?

萧嬷嬷和若荷福福身应道之后道:“是,多事之秋,公主还是多带些人吧。”

李昕乐眼神淡漠,微微一笑:“怕什么?如果在乐安郡我都保证不了自己的安全,还不如直接投靠一个王爷呢。”赵王估计也是得到了朝廷的消息,但他选择却是试探的攻击乐安郡,乐安郡现在是香饽饽呢。

萧嬷嬷和若荷立即噤如寒蝉,公主殿下的威严日盛,一个眼神都能让她们感到威压。到如今又有谁记得十年小可怜一样的相府千金了呢?人啊,际遇果真是神奇,但这一切却是这样一个女子一步一步艰辛的走过来的,实现了她所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话,想起来都觉得一阵颤栗,这就是她们一生追随的主子,再看看乐安郡女子命运的改变,她们就觉得他们这一生过得是值得的。

和谢昭用过早饭,两人就骑着马闲逛起来了。谢昭看着街道两边的繁华,笑道:“阿姐,来到乐安才知岁月静好,真想就这样一辈子。”

李昕乐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我倒是想,可是你瞧瞧,你这一来,瑞王和赵王都盯着我这里了。”

谢昭俊美的凤目微闪,随即坚定道:“阿姐,且忍耐几日,很快这些都会过去了。不如晚上回府,我说给阿姐听。”他受够等待了,也不想再看到她被人掣肘得行事不爽快,尤其背后那些动机不纯的人。

几日?几年她都等了,哪里还在乎这几日?谢昭的话她也懒得听,多半是野心勃勃的计划,只要乐安郡的百姓安康,她顺心,她才懒得管呢,且看这天下,谢昭的年纪、实力都在哪里摆着呢,三个异姓王的年纪比他父亲的年纪大,下一代的王府世子,赵王还没有世子,三个儿子斗得厉害,到如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更加不要说和谢昭相比了,所以赵王才想着拉拢谢昭呢。

想到这里,李昕乐嘴角翘起,道:“赵王说让你随便挑选他的十个郡主,多挑几个也没有关系,赵王这可是情深意重啊!”当然还有李锐祥,也是一样的,这次进入乐安郡,他可是将李家的及笄的姑娘们都带来呢。

谢昭无奈道:“阿姐,你就笑我吧,能让阿姐多笑笑,我就算是彩衣娱亲吧。”

两人一直逛到晚上才回到公主府,而此时李锐祥也已经到了,除了李涵清夫妇,李昕竹,李涵平还有李家老二的两个姑娘,老三的刚及笄的大姑娘也跟着来了。

看着这阵容,李昕乐笑了,先前她还和谢昭说赵王用女儿来拉拢他,结果这前丞相大人也不伦多让啊。各自行礼之后分做两排,谢昭自然是在她这边。

李锐祥率先道:“王爷一行舟车劳顿,乐乐招待得可还好?”一点也看不出父女俩早已经翻脸了。

谢昭也不点破,笑着道:“阿姐和本王又不是外人,不需客气,倒是瑞王爷还没有来过乐安郡吧,好不容易过来一趟,趁着这机会好好看看。”

谢昭的反客为主,话中藏话让李锐祥气得差点内伤,不过总算还是有理智在的,他这次的目的即便是达不到,也不能得罪他。倒是自己这个大女儿,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想到这里,他转向李昕乐,严肃道:“乐乐,你可好久没有回瑞县,你二叔和三叔总经常念叨着你呢,当初你回瑞县几年,你三叔可对你不差啊。”

李昕乐不由得嗤笑了一声,却并没有回应,低下头慢慢的看着翻滚的茶叶,好似里面有无穷的吸引力。好?差点命都没有了,要是她真是娇弱没有经过风雨的千金,只怕早就尸骨无存了。更何况原主早就被他们这些最亲的亲人磋磨死了。

李锐祥见他这样,不由得气得脸都铁青了。

第143章 绝对不会做

李家这边的人看着李锐祥李昕乐父女俩斗法,吓得都缩紧了身子,极力掩盖自己的存在感。李昕竹嘴角动了一下,最终还是低下头了。

李涵清冷哼了一声,不满的说:“这就是你的教养?还不向父亲赔罪,要不是父亲,你以为你能够得到公主的封号?”

李昕乐被气笑了,这李涵清自小就和她不对付,后来两人都意识的避免见面,她还以为他心中至少是明白了,可今日看来,压根是她想多了。也不知道李锐祥到底想怎么样养着李涵清了,还没有得天下呢,就一副金口御言的样子,是想喧声夺势,还是觉得她只为一个李姓就任由他们摆布吗?难怪这次李锐祥冒死前来乐安,却还是留下了李涵平呢。

她冷笑道:“反正和你没有关系。”然后偏过头,无视还想说话的李涵清,对着李锐祥道:“瑞王爷,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说吧,现在乐安这边边境危急,本宫只怕没有多少时间在府中了,毕竟还要保护各位的安全吧。”

李锐祥一噎,自从父女俩决裂之后,他们就互相防备,真是和仇人差不多了。还是他小看了这个大女儿,原本以为是手中可控的棋子,谁知却大大出了他的意料,竟然成了难啃的骨头,让他不上不下,别提多难受了。到如今他心中不免有些后悔,早知道这个女儿是几个孩子中最有出息和手段的一个,他就好好笼络了,多加重视了。可惜现在太晚了,瑞郡和乐安郡都打过好几场了,今日这幅模样,看来也没有办法和解了。

既然如此,那他也懒得在费心思了。昨日和幕僚们商量时大部分都认为李昕乐之所以有恃无恐,一来是乐安郡的兵马的确被训得彪悍,二来是因为有燕王撑腰。燕王谢昭从他小时就能够看出非池中之物,渐渐长大,越发出色,行事稳健,手段多变,再加上彪悍的燕州军,他私心认为他已经是新一代的最出色的人物,这样的一个人只要给他时间,还有谁能是他的对手呢?

为了李家,他必须在他还没有成长之时遏制住他,要是这次再谈不拢,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至于李昕乐,等他和燕州达成一致,再集中精力收拾她,前两次他进攻乐安郡,一直半途而废,大半的原因就是因为谢昭在旁虎视眈眈,让他不敢放开手脚。

想到这里,他对着李昕乐道:“你有事就去忙吧,本王和世子说说话就好了。”

李昕乐也不客气,就要起身,谢昭却拉着她的手,面对着李锐祥道:“瑞王爷,我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对阿姐言的,瑞王爷有事尽管说,我是要和阿姐一起去抗击敌人的。”

李昕乐用另一只手拂去他的手,嗤笑了一声:“我自己去就好,你和瑞王爷好好谈。”李锐祥这次的目的尽快完成比较好,她也懒得看李家那些人的嘴脸。起身之后,看着谢昭皱起的眉头,又笑着补了一句:“等我回来,你告诉我就行了。”

听到这话,谢昭才笑着点头:“那阿姐带着小西和小北一起去。”

李昕乐点点头就离开。谢昭已经告诉她了他的计划,他这次真是要玩大了。小西是负责明面上的,小北负责暗地的,只要她出去,基本上他都会将他们二人给她用,这样也算是他对她没有秘密了。乐安郡人口并不多,士兵和几大势力是不能比的,但总算是士气高涨,全民皆兵。有了谢昭的支持,也就表示能少死一些人,所以她也没有拒绝他的好意。

在李昕乐走后,谢昭看着杯子的茶叶,嘴角翘起,却也没有做声。

看这他这个做派,李锐祥也是不满,但瑞县目前的兵力和粮草都不占据优势,虽然有淮阳郡在后面支持,但近两年不是旱灾便是涝灾,淮阳的收成锐减,以往瑞郡兵丁们吃食都大手大脚惯了,突然减少了,军队中就有些不同的声音了,而最近这些建议都提到了他这里了,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原本以为三皇子在瑞郡至少能够让他有些底气,但元帝齐渊钦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再皇上驾崩之后,立即宣布三皇子在战乱中夭折,最后哪怕他祭出了三皇子这张牌,却也被大多数人认为其是假了,弄得现在三皇子在瑞郡成了鸡肋一样的存在。普通民众也不会管谁当天子,只管能不能吃不饱饭。

这些事情也是促使他不顾危险来到乐安郡的原因,这次务必要和谢昭谈妥,不行的话,他就要考虑另外的退路了。

进退两难,这就是他目前的处境,命都快没有了,还要什么面子呢想到此处,他立即抬起头,道:“燕王爷,我们开门见山吧,我和燕州合作,事成之后,我们以漓江为界,你北我南,如何”

漓江是大齐最大的一条江,将大齐分成了南北的两部分。不过北边因为气候偏冷的缘故,粮食和粮草方面并不如南边,但土地却又比南边大一些,这样算下来,双方基本上可以持平。李锐祥这么说,已经算是诚意满满了。

谢昭嗤笑了一声,慢慢的说:“漓江以北还有谁敢和我作对吗?”江北虽说是燕州、赵王和元帝三股势力交错,但实际上这几年下来,是燕州一家独大。元帝龙椅还没有坐稳,根本抽不出精力和兵力来管江北这块,赵王是被他刻意挤压了。所以看起来李锐祥这条件很是诱人,但实际上半分也没有用,还真是把他当孩子了。

被谢昭毫不客气的戳穿,李锐祥脸上有些挂不住,嘴上就有些不饶人了:“燕王这话就不对了,江北虽是燕王独大,但却是因为我们牵扯了大部分的朝廷军力,且还供给了燕州足够的口粮和军粮,否则光靠燕州一家很难支撑吧?到时候划江而治,我们也可以提供足够的农户到江北种植粮食如何?”

李锐祥这话是摸到了燕州的命门了,谢昭垂下头并没有说话,李锐祥心中一喜,继续趁热打铁:“燕王爷,虽说是乐乐救的你,但是往年你可是在我们李家,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嘛,共同享受这花花江山,且不是美哉?对了,燕王爷,你还记得竹儿?如今已经及笄了,还有玲儿,马上也要及笄了。竹儿,玲儿,过来见见燕王爷。”

李昕竹和李昕凌低着头上前见礼,李锐祥笑眯眯的摸着胡须,意味不明的看着谢昭,说:“我这三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姐妹三虽然很是想像,但是却各有特点,也是很容易分辨开来。说句托大的话,就是放眼大齐,那也是受人称赞的贤良淑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燕王年少有才,不知我的女儿你可瞧得上?”

谢昭缓缓抬起头看向李昕竹和李昕玲,李家四个姐妹长得的确有些相像,但赝品和真品怎么能比?李锐祥还想拉拢他,连他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可见他是老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得涌出一股豪情,他绝对能够让阿姐未来事事顺心的。

谢昭自小到大都是美人,小时候是雌雄难辨,长大了却英气得根本不用看就知道是堂堂男儿,五官毫无瑕疵,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更不要说春心萌动的少女了。

李昕竹和李昕玲在来乐安郡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此行的目的。李昕竹原本心中很是耻辱,她是瑞王嫡女,可是还是如同货物一样被人挑选,尤其还要和大姐姐争夺夫君,更是毫无胜算,所以就很是抵触,可是如今她想要活下去,命根本就不在自己的手中。要是她像大姐姐那样厉害就好了,如今连父亲都不敢对大姐姐下命令了。但她最终还是妥协跟着过来了,一见到谢昭的模样,再听父亲的话语,他竟然没有反驳。死气沉沉的心竟然剧烈的跳动起来,小心的抬起头就看到了一双冷漠至极的眼睛,顿时身子冷得僵硬起来,缓缓的低下头,不由得苦笑,心道:果然心里还是有幻想的。

李昕玲见李昕竹缩成一团,心中撇撇嘴,还是嫡女呢,瞧着胆小的样子,不过听姨娘说她的母亲是犯错而死的,父亲到现在提都不提一下,难怪李昕竹和李涵明到了瑞郡之后就缩着了呢,她是瞧不起的。至于大姐姐,也就见过一两面,说实在的话她原本是有些怕的,但娘说得对,她要是不拼,谁知道日后凉薄的父亲会因为利益把她卖到哪里去,和别人相比,谢昭自然是上上之选。尤其是见到真人之后,少女的心早就开始砰砰跳。李昕竹退缩了正好便宜她。

李锐祥在赵氏死了之后回到瑞县很快又续娶了一个瑞郡大户的女儿,有钱有影响力,对他的大业很有帮助,人又有些懦弱,正是他现在需要的。可也有不好的,那就是后宅镇不住,这其中以李昕玲的姨娘柳姨娘最为受宠,以至于李昕玲比嫡女的李昕竹更像嫡女。在瑞郡除了李家有限的几个人无人敢惹,自然也就造成了李昕玲如今任性自我感觉良好的性格。

此时也是如此。在她心中,李昕乐只不过运气好点,长得好点,才能有现在的地位,可是就和姨娘所说的,女子总是要嫁人的,像大姐姐这样的,根本就不会有好男人会喜欢的好吧,即便有人想娶,也和姨娘说的一样,只不过的眼馋乐安郡如今的兵力罢了。燕王也是有野心的男人,哪里能看到上大姐姐那样有野心的女人呢?所以她的机会多得很,哪怕暂时做了不了正妃,她也是愿意的。瞧着燕王看向她们的眼神,想必他也是想要一个温柔如水温顺的知己女子红袖添香吧?姨娘不也是因为这样才能得到父亲的宠爱,不是正妻胜似正妻吗?她也能做到的!

想到这里,心中更是激荡,起身拿起茶壶红着脸,羞涩的到谢昭身前,道:“玲儿给燕王哥哥斟茶。”

谢昭眼看这茶杯满了之后,才似笑非笑的说:“原来李四姑娘喜欢当侍婢啊,只是燕王府和公主府侍婢人数已经够多了。”

这话够毒!李昕玲脸色瞬间就白了,顿时就想把手中的水壶扔到他的脸上去,但总算记得了谢昭的身份,低下头泫然若泣,露出了修长白皙的脖颈,更显得楚楚可怜。

可惜谢昭压根不再看她,起身道:“既然瑞王爷已经说完了,那该我说了,我只有一句话,我想要的我会自己去拿,绝对不会做让阿姐不高兴的事情。就这样吧,我要去看阿姐了,瑞王爷你们就在府中好好休息吧。”说完一使眼色,一对士兵就围了上来。

第144章 以山为聘

李锐祥看着他们瞬间成了砧板上的鱼,沉下脸道:“燕王,你这是做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本王是带着极大的诚意过来,你如此行事,岂非君子所为?传扬出去,不是要为天下人耻笑?日后如何治理百姓?”

大齐建国以来都是推崇君道、孝道、儒道,即便是私底下行事再龌龊,只要没有被揭穿,在台面上还是要装模作样的,像谢昭这样直接翻脸扣押的,恐怕是大齐第一人了。

李锐祥原本以为翻脸的会是李昕乐,她是女人,又从不按规矩出牌,所以以往他是绝对不敢到乐安郡府的,这次是因为有谢昭来,他才下定决心过来,心中以为即便是双方谈不拢,性命是无忧的。哪知竟然阴沟里翻了船!

到此时他就知道他还是小看了谢昭,也许这次他来到乐安郡就是一个错误,命都没有了,再多的野心规划也是白费。他必须活着回去!

想到这里,他刚想起身就被身后的侍卫压制住了,一下子被按了回去。李锐祥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李涵清大叫道:“叫李昕乐过来,她是这样对待她的亲人的吗?这是不忠不义不孝!她……..”然后被身后的侍卫一个手刀,直接歪倒在地上。

众人:……..好歹接一下啊,听着倒地的声音就觉得疼。

谢昭看着李家的人,微微一笑,风光霁月,可此时谁也不敢欣赏了。他低沉的嗓音响起:“各位远道而来,先休息一下吧,敬告各位,客人要有客人的自觉。”然后转身就走了,长长的披风划过一道冷漠的曲线。

李锐祥看着他的背影,才缓缓的说:“准备怎么安排我们?”这时若荷才过来,行完礼,道:“各位大人请跟奴婢来。”

若荷领着李家人到了永乐苑,对着一个嬷嬷交接之后,道:“各位大人,如果有事可吩咐李嬷嬷。”

李锐祥面无表情找了一个椅子坐下来就闭目养神了,李涵清则被抬着进了内室找来大夫请脉。两个最主要的人不管事了,大家都不愿意说话了,齐齐看向宋欢菲。

宋欢菲无奈,只好对着若荷道:“好,多谢若荷姑娘。等公主回来之后,能否请姑娘转告公主,我们想去给她请安!”

“是,奴婢定会转告。”若荷应道:“各位大人,要是无事吩咐,奴婢就告退了。”

李昕竹看若荷走到院子门口了,咬咬嘴唇,直接跑了过去,李锐祥终于睁开眼睛,眼中滑过一丝笑意,再次闭上了眼睛。

李昕玲此时却想哭但还是忍住了,这一切都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她会死吗?

与此同时,李昕乐正在乐安郡城门处,看着远处的赵字,她听着身边的将领们的汇报,等了一会,才眯着眼睛道:“恐怕赵王和皇上都等不及了,今天晚上都惊醒点!”

后来史书上单独一篇以《乐安》为题,详细记载了元帝五年九月初三这天在乐安郡的战况,这场战争直接改写了历史,史称乐安之变。

史书上竭尽辞藻来描写这夜,但实际情况却不能描述其万分之一的凶险。这夜成为大齐的转折,却也注定了新的盛世开端。

而身在其中的人们伴随着夜幕的降临,准备缓缓入睡,最先发现哗变的是乐安郊县一户很普通的张姓人家。张家是女户,闺女因为考入了府中学堂,张氏很是高兴,今日刚送玩女儿回家,女儿吃住都在学堂,她就有了空闲可以做些衣物捐入军中,还要准备去庙里还愿,求菩萨保佑自家平平安安,也保佑乐安公主殿下平平安安,心想事成。要不是乐安公主,自己母女两人还要受族老磋磨,说不定还要被卖呢。这还愿要讲究心诚,所以她三更就起床收拾,准备一步一步都到庙中让后上山中去。

三更正是人熟睡的时候,张氏出来左右看看都没有人,她还有些奇怪,平常的时候偶尔还是能够听到巡夜人的梆子声,可今日却是静悄悄的。想不出来,索性就不想了,于是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她觉得不对劲,看向四周,前面是一个迷宫一样的弄巷,不是乐安郡本地人,只怕容易迷路,她闪身进入了巷子,偷偷的向外看,不一会,就听到轻微的响声,印在墙上就是一个个的人影。吓的张氏都哆嗦起来,莫不是她的死鬼丈夫回来了?闭上眼睛练了一会经,想起里长说最近不太平,她大着胆子又向外看了一眼,哇,哪是什么鬼?明明是一队队穿着铠甲的兵丁,且还不是乐安郡的盔甲样式。里长特地将乐安郡兵丁的盔甲人员都说给她们听了,就是为了防止有间着到乐安郡。不过,她怎么没有听到敲警钟的声音呢?难道这是偷偷进来的,不好,乐安郡有难!

张氏背着包袱拔腿就向弄巷里面跑。她记得有条小道可以直到警钟处。当初公主殿下来到乐安郡之后,就特地在乐安郡中心稍高的地方竖起了大钟,并说发现不是乐安郡的兵丁进入就敲响警钟,尤其是最近一个月,里长通知说随时都可能打仗,要打架小心,没有想到今日就让她碰到了,不行,她都快点,殿下知道吗?

赵王先头潜进来的是准备开城门,这一路小心的避开了乐安郡的守卫和线人联系上了,线人带着他们直奔北门去,只要打开了城门,赵王的军队就能长驱直入,占领乐安了。呵呵,听说乐安公主去南门督战了,赵王在南门派遣的只不过是佯攻,嘻嘻,女子就是女子,怎么能和赵王想必?且听说燕王竟然只带了二十几个人就过来了,正好一网打尽!等赵王登基,他们可就是功臣了。

眼看着城门就在眼前了,就听到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钟声,声声不竭,领头的一声,大叫:“不好,快去开城门!”

话音刚落,四周的门都打开了,一个个的壮年男女拿着镰刀、砍刀还有菜刀,各式各样的武器向他们冲来!

乌鸦鸦的人群还有城门口突然冒出来的精神饱满的士兵都让偷袭者绝望,只是听说乐安郡全名皆兵,他们还以为是乐安公主吓唬他们的手段呢。他们……回不去了!

是夜,乐安城一片打斗声,天亮的时候血腥味都掩盖不住了。可是天亮又是一场恶战。而这场战争远远没有结束,朝廷、赵王、燕王、瑞王、乐安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交错交战。在这其中燕王和乐安郡联合,缓缓推进了大家的地盘,皇帝也有斩获。而赵王和瑞王则相对缩小了。

长久的战争带来了家破人亡、人口锐减,天灾*让大齐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了。几个势力都在等待时机,等待着改朝换代,亦或是大齐起死回生。

元帝十二年,赵王崩,赵地很快被瓜分。元帝十三年元月,元帝齐渊钦突然重病不起,几日后在病床上废皇后慕氏,并册封慕氏之子为太子。可这一系列并没有阻止慕家的突然叛起,慕家的当家人慕恭铭向天下发缴文讨伐昏君元帝陷害忠良,无故废后,毒害先帝,不顾手足,将安王骗入京城后使其病逝,令人齿寒等等。

听说元帝见到缴文,直接就吐血了。这封缴文几乎成了元帝的催命符,他的身世本就有些不清不楚,皇位也不名正言顺,天下人心中还在嘀咕呢,结果元帝的小舅子最贴身的慕家直接写成了文章,全天下传阅,还有人能不信吗?

不几日,元帝病逝,正式宣告了大齐的灭亡。李昕乐和谢昭带领军队直接从赵郡杀回了都城。如今大半的国土都在谢昭和李昕乐的手中,统一也指日可待,臣子们开始操心登基国号的问题了。他们拿这个问题去问燕王和乐安公主,结果两人已经穿上铠甲,准备再次出征了。

又两年,瑞王李锐祥俯首称臣,李昕乐特地大赦,让其在瑞郡养老,但负隅顽抗的李涵清被当场击杀。剩余的李家人她并没有追究,尤其是自元帝五年一直跟随她的李昕竹,进入都城主动开城门的李昕薇,都被她一一封赏。其他的人能活着就不错了,可不敢再开口,如今李昕乐是今非昔比,她可是大权在握,且燕王谢昭对她是言听计从。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谢昭一直都是一人,或者和乐安公主一起,通房侍妾更是不见踪影。也许李昕乐会成为历史上真正掌权的皇后了。他们可不敢得罪,且先前李锐祥从乐安郡逃回去之后,首先是直接酱她从李家族谱中除名,他们可没有人反对,现在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她呢?当然也不敢!

天下初定,百姓总算可以修生养息了。这日,阳光普照,宫中大臣都再列,再次要求谢昭登基,定国号,选年号。

自从战争伊始,谢昭和李昕乐就是并坐在上头,一起听政,共同做决策。此时也不例外,只是谢昭登基了之后,只怕要变。

李昕乐看着面容并没有什么变化的谢昭,岁月还真是优待他,年岁涨了,他除了增添了些许风霜,气势日涨外,还和七年前差不多。只是当了皇帝,总会不一样吧。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势力,即便是皇帝也奈何不了她了,她总算可以歇歇了。唔,不如去江南走走?

正想着,就见谢昭起身,走下台阶,面向大臣,道:“我提议公主殿下登基为帝。”然后拱手低头,对李昕乐道:“臣谢昭恭请皇上尽快登基,臣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惊呆了。谢昭再次请求道:“臣请皇上登基!”

现在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跟随谢昭和李昕乐的,其中一般人是属于李昕乐的,自然更希望李昕乐登基,于是不等另外一般人反应过来,立即跟着拱手道:“臣附议。”

谢昭看向他的那一部分人,眼中坚决,他们只好低下头拱手:“臣附议。”好吧,历史上再次出现女帝了,他们主子都愿意了,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剩下的部分面面相觑,看向慕恭铭,这些是大齐的老臣,追随慕恭铭的。慕恭铭看向上首的女子,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她语笑嫣然,那时候他只想着要是能娶她为妻就好了,谁知她能成长到这个地步?这几年,他冷眼旁观,无论是民生政事还是战争决策,她都不比谢昭逊色,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被拘束在后宅呢?而燕王谢昭,果真是情根深种,要是他,只怕还要犹豫片刻,而他只怕是早就打定主意了。难怪他有意无意的以李昕乐的意见为主,否则只怕今日没有这么顺利。也罢,谢昭能够做到,他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于是拱手道:“臣附议。”

李昕乐看向谢昭,谢昭抬眼,无声的说:“我以江山为聘,愿你安心!”

她想想,抬起手道:“平身,众卿且与我共享这江山!”皇帝,真好,上辈子被约束没有当成,这辈子反而实现了!谢昭,她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男人,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只为她的男人,她有什么不愿意遵从他的意愿呢?她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史书记载:开国女帝登基,国号唐,年号开元,帝以谢昭为皇夫并摄政王,共同打造了大唐开元盛世,帝一生只有皇夫一人,皇夫辅佐帝业,是为佳话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