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薛寒云在家才歇息了两个时辰,城楼上号角声再起。

西戎人最近不知道是不是疯了,不惜牺牲惨重,也要夺下白瓦关。

薛寒云及一众师兄弟们在城楼上观战,都若有所感:“难道是西戎王庭有什么强硬的命令?”

潞舒代替了潞明来大启,又攻了这么久,除了杀了一个顾立,再无别的功绩,假如是西戎王施加压力,才逼的潞舒这般疯狂,这倒也有可能。

城楼上抬下去的伤兵逐渐多了起来,这次薛寒云没有客气,直接让亲兵去学堂,急召孩子们去营中帮忙。

这些事情孩子们算是已经做的熟练了,柳明月叮嘱一番,才让他们在亲兵带领下去了营里。

这次攻城打到第十天的时候,城里的百姓几乎都对城楼上的战鼓与号角声都麻木了。忽然之间,第十一天上,风清云淡,城楼之上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城中百姓愕然的望着城楼的方向,不明白怎么忽然之间就平静了下来。

城楼上的众将士也很是愕然。

楼下敌营燃尽的火把早已熄灭,靠近白瓦关的帐篷们还留着,但离白瓦关远一些的帐篷,都不见了踪影。就算留下来的帐篷,从城楼上往下瞧,也是空无人烟的。

——这种情况太奇怪了!

难道是西戎兵折损太多,这才退兵的?

两日之后,大启军派出去的前锋顺着西戎军的撤退路线揪住了一队受了伤的西戎兵,从其中的一个副将嘴里掏出了真相。

原来西戎王病重,王叔潞明及好几名王子争权夺利,有心腹给潞舒传了消息来,他原想着加紧攻城,若是攻破了抢掠一番再走,哪知道如今白瓦关守将不肯出城迎战,守城却无问题,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先行撤兵。

若是晚了,不知道西戎王庭会是什么情况。

西戎既撤退,薛寒云少不得要写奏折向承宗帝禀报边关战况,以等他未下。

这折子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两月,他索性将营中事务摊派给众人,好生在家休息,有时间便去营里转转。

薛寒云闲了下来,原本想着借休假来陪陪柳明月。

她自来边关,他还未曾好生陪过她,想起来就心里歉疚,如今正好有时间,他这才发现,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找了许多事情来做,且做的不亦乐乎。

除了三不五时妇人们之间的聚会,家中琐事,还有那帮城南的大人孩子。

小孩子是最操心的,她大部分时间都分到了那群孩子身上。上午的操练只除了孩子们在军营帮忙的时间,之后便风雨不改。

下午在学堂上课,她也有好几个班要教。

薛寒云本来是跟着她凑热闹的,结果看了孩子们有模有样的操练,一时兴起,又教了孩子们几招战场上的格斗术,都是从实践之中得来的经验,并无花俏,但重在实用。

孩子们亲近柳明月,原来还想着他这样冷淡的面孔,也不知道心里是不是厌恶着他们,俱都十分的乖巧,等到他几招教下来,便兴奋了起来,与之前怯怯观望之态全然不同。

这帮孩子们都意外的心思敏感,从小看着别人的眼色长大,习惯了白眼,柳明月却带着他们昂首挺胸的活下来,帮助营中伤兵,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而且她身边的人,无论薛宅的丫环小厮还是男主子,都待他们没有厌恶异样避之如瘟疫的眼神,不过才短短两三个月,这帮孩子们的身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在这里偷懒,被罗善之出营逮住,万般不愤,“薛师弟好生逍遥。”

柳明月生怕人再被罗善之拖走,立时分辩:“他本来要在家歇息的,是我死拖活拖要他来教孩子们同招的。都是罗师兄在教,这些日子你又忙了起来,孩子们都巴望着有人教呢。”

罗善之对这位小师妹向来客气,本着不跟小师妹一见识的心态,这才放过了他。

下午到了学堂,薛寒云也被抓了壮丁。

他是林清嘉高徒,给这帮孩子开蒙绰绰有余,柳明月便塞了本教材,将他推进了一间课堂,自己去了另外一章。

——话说有人分担教学任务就是容易,她今日可以早些散学归家了。

孙蒙两位秀才见这位军中武官也来教书,先时还存疑,只当他这样的武夫,哪里是教书的料,哪知道在窗外听了一会,顿时自愧不如。

白英恰在薛寒云教的这间课室里,他是个灵慧孩子,柳明月与之接触的久了就会发现,举凡识字训练,他几乎一点就透,学起来格外轻松。慢慢的她便有意识的将些小事情交给白英去做。

照顾体弱的女孩儿,或者教识字慢,迟钝的孩子复习功课,他都做的很好。

今日薛寒云一进课室,他便极为兴奋。这位薛小将军乃是白瓦关军营里的最高武官,上午他已经见识了薛寒云在训练时的英姿,下午又听得他教书,信手拈来的典故也是趣味盎然,这样人物,在他狭小的世界里是从来不曾出现过的,晚上归家,便忍不住向秦氏讲起来。

秦氏最近身体好了很多,可做些轻体力活儿。便是一日三餐也已经接受,不必白英再去做。

白英回家之时,她已在和面烙饼,他是个勤快孩子,往低矮的茅草搭的厨房探头一瞧,见得地下尚有一把青菜,便快快乐乐拿了青菜去摘,仰头瞧一回秦氏,再低头傻乐。

最近秦氏母子关系很是和缓,也不知道是这孩子天天回来自信开朗的笑脸,还是他所讲起来的,无论是学堂,还是训练场上,还是军营里发生的趣事,都仿佛一缕清新的风,给这个沉闷的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

“你这小子在傻笑什么?”秦氏身上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她虽说是女子,哪怕从前受了欺辱,白英却从来不曾在她面上瞧见过眼泪。哪怕此刻口气是和缓的,可是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有点**的,也不知道是生来如此,还是这些年的经历造成的。

白英就等着她这句话,顿时高兴的仰起头来乐道:“阿娘,今日我见到了薛将军。”

秦氏揉面的手顿时停了一下。

“他是你家先生的丈夫,你能见到也不奇怪。”在白英的影响之下,不止秦氏,所有母亲提起柳明月,已不再称为夫人,而是称先生,以示敬意。

“才不是呢。阿娘你不知道,今儿先生在营门口看我们训练进度,然后薛将军也跟着来了,他还教我们格斗术呢。”孩子快乐的声音在这破旧的茅草棚里响起。

这棚子在卧房旁边一块空地上搭着,里面用土坯砌了灶房,只有一口大锅,一个破水缸,还有两个小小的半空的瓮,里面放着些米面,还是最近秦氏有了收入,生活好些了,白英又时不时得柳明月接济,以及这次去营里拿回来的米面。

秦氏的声音有点哑,在这茅草棚里低低盘旋:“这位薛将军…武艺如何?”说完她面上又忍不住浮上一个自嘲的笑。

白英小小孩童,又没什么见识,哪里知道好坏?

可是不,小小的孩子兴奋的站了起来,目中绽出神奇的光芒来,就好像整个人会点亮了一样,顾自讲了下去。

“阿娘你不知道,薛将军的功夫可好了。我偷偷私下问先生,她说薛将军武从罗老将军…罗老将军就是…听说很有名很有名的大将…阿娘你知道的吧?”孩子说到一半卡了壳,迫切的需要别人认同他说的话,又希望秦氏能接下去。

秦氏眸中柔光溢了出来,那种温柔,是白英从来不曾在她面上瞧见过的,神情却有几分怔忡,“知道的,这位罗老将军一生没有败绩,三个儿子也是将军,世代将门。”

白英受到了鼓励,只觉阿娘这样温柔的注视着他,令他的一颗心都要雀跃的跳起来了,又快乐的讲了下去:“对的对的,就是这位罗老将军。而且薛将军不光武艺好,连学问都好,比我们孙先生蒙先生好太多了,我总觉得——”他颇有几分不好意思出口的模样:“我总觉得薛将军的学问比我家先生的学问都要好!”说完又紧张了,赶紧辩解:“阿娘,我没有对先生不敬!”

这话在他心里憋了一下午,只觉得对不起先生,却又觉得不讲出来实在憋的慌,现下找到了倾诉对象,见阿娘眼里一点生气的兆头都没有,就更开心了。

秦氏神情似有几分恍惚,她完全忘了自己在揉面,抬起满是面粉的手,在白英的小脑袋上揉了一揉,温柔一笑:“薛将军是你家先生的夫君,如果比你家先生还弱,怎么保护她呢?”

白英被揉了一脑袋的面粉,可是他一动也不敢动,目光亮晶晶的注视着秦氏,就好像得到了什么梦寐以求的东西,那种弥足珍贵的神情里还含着一分不能确信。

秦氏却是真的完全忘记了自己还要做晚饭的事情,恍恍惚惚的从茅草棚里走了出去,抬头去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西天晚霞红的异常灿烂,将周围的一切都铺上了浅浅一层金色,就好像她面前铺开的是金光大道一般。

她晕晕乎乎走出去,沿着小巷子走出去,一直走一直走,出了西城门,脚下好似踩在云端一样,一直爬到了西山半山腰。

那里,有几个浅浅的坟包,连墓碑也无,周围的松柏别样的青翠,她亲手植下来的松柏,经过十年边关风霜雨雪的灌溉,也并未长成参天大树。

可是,有一个人,他长大了。

她慢慢跪了下来,额头抵着土地,嚎啕大哭起来…

城里面,万家灯火,白英还傻乎乎的烙了菜饼,站在院子里傻傻等着,不知道阿娘去了哪里…

95

第九十三章

有了薛寒云相助,柳明月顿时轻松了许多。

上午的训练她完全不用再管,薛寒云便全程包陪。下午的学堂所授课程,薛寒云也接了一半。

战争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军营里的实践课,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及将士们为了守城而付出的血泪代价,以及因为真心付出,帮助这些受伤的将士而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孩子们身上那种漠视仇恨的情绪已经荡然无存。

如今便是连城南那些从前任意欺辱他们,看不起他们的大人小孩,对这些孩子也已经不再如从前般蔑视。

而因为有人悉心教导,每个孩子每月还有五百大钱的伙食补贴,身上衣服也是薛宅统一购卖的布匹,规定了式样,交由小孩带回家去,由其母所做,虽是寻常天蓝色布匹,但这样统一的服装样式及颜色,竟意外的让这帮孩子们生出了一种难得的集体荣誉感。

小偷小摸的事情在这帮孩子中间已经绝迹,本城人再看到这样衣着整齐,面色干净,又开朗自信的孩子们,也不知道是因着他们背后的薛夫人,还是因着这些孩子的改变,如今哪怕走在街上,当初那种厌憎的情绪也融化了许多。

这样的结果,柳明月始料未及。

她开初只是想为这些孩子们解决困境,帮助他们好好生活下去。但看到这么好的结果,心中那种满足,简直无以言表,在房里揪着薛寒云的耳朵:“快夸我快夸我!”

薛寒云将她往背上一背,在房里转了好十几圈,直转的她头晕,才将她放下地来,在她鼻尖上狠狠亲了一口:“我家月了最厉害了!”

柳明月笑的像个傻孩子。

任何时候,在薛寒云面前,她都不吝于表达自己的喜悦,并且非常愿意听到他的夸奖。

总觉得被薛寒云夸奖,比饮了蜜浆还甜。

——也许是她潜意识觉得,自己是需要他不断的肯定,在他的眼里,自己是最好的女子!

待到军营里的战后休整期过了,许多事情都忙完了,众师兄弟也闲了下来。

罗善之在本地有宅子,便带了罗行之归家,到了宅子没住到两日,便直接从宅子里又回到了营里,连带着罗行之也抱怨他:“本想着能好生吃几顿家中的饭菜,哪知道阿兄后宅鸡飞狗跳,压根不是过日子的地方。”

他十分不明白,怎的罗善之后宅就能乱成一团?

其实这也怨不得罗善之。

罗二夫人送来的两名丫环看不起卢姨娘,认为凭自己在罗二夫人面前的体面,只要圆了房,早晚会与卢青芸平起平坐。

奈何就算圆了房,罗善之也久不在家,偶尔回来,也会去卢青芸房里。他是个十分稳重的人,雨露均沾,倒瞧不出明面上到底偏颇了谁。

就因为这样,卢青芸自觉自己身份高于丫头,认为他不该将通房丫头与自己相比,但两名丫头又当这是罗善之更为宠爱她们的缘故,三个人常为了小事争风吃醋别苗头,最后闹将起来,又因为没有正室压制,闹的便更为难看,谁也不服谁!

“她也不过是丫头出身,难道竟比我们姐妹们高了?”

罗二夫人送给儿子的通房丫头青玉在青梅面前如是说。

这两个丫头不但生的窈窕美丽,性子又泼辣,与卢姨娘争论起来,寸步不让。

“况且,太太连咱们的名字都改成了青字,与姓卢的一听便是不分大小,她别想着这会自己是姨娘,便是这院里的头一份…”青梅道。

当初她们原不叫这名字,只是罗二太太想到樊璃亲自替罗善之纳的陪嫁丫头,名字里都带了个青字,索性将这两丫头都改了名字。

卢姨娘只有饮恨含声,只待罗善之从营中回来再请他主持公道。

但男人不同于只专注琐细之事的女人,罗善之又是自小被罗老爷子胡打海摔惯了的,不在罗二太太身边,对后宅之事从不曾放在心上,如今一回到后宅,通房与妾室互相指责,只觉烦不胜烦,索性久不回家,由得她们闹去。

就算如今营中并无战事,休息了下来,也是带着一帮兄弟们来薛宅打牙祭。

卢姨娘偶尔来一次薛宅求见柳明月,哪知道却听得罗善之在此,心中五味杂陈,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才好。

柳明月却也不容他们师兄弟整日蹭吃蹭喝,但凡这些人来,吃饱喝足,便揪了他们去学堂兼职。一时之间,孙蒙两位先生眼都直了。

——再想不到如今白瓦关军营之内也是藏龙卧虎。

不过这等逍遥日子,只将将过了不到两月,四月末上,承宗帝一道旨意,令温国舅嫡长子温福成为监军,薛寒云为帅,带领帐下众将士直取西戎王庭。

此事自薛寒云的奏折抵达京中,承宗帝有意西进之后,朝中便激烈争执了起来。

主战派主张趁着西戎王庭之乱,直取西戎,主和派却认为如今国库不丰,能不战则不战。

承宗帝被众大臣吵的头晕,争执了数日,最后一拍龙案,下旨讨伐西戎,朝中这才消停了。

温世友对嫡长子寄予厚望,上次遭人弹赅闲置在家,如今正好趁着讨伐西戎建功立业,便向承宗帝求情,“福成上次犯了错,如今在家闲置了快一年,自愧从前行事有偏差,想求了圣上准他去讨伐西戎。”

这点面子,承宗帝还是愿意给亲舅舅的。

温世友只当这次温福成一个征西元帅是跑不掉的,哪知道圣旨下来,却傻了眼——温福成只是监军,征西元帅却是柳厚女婿。

监军没有指挥调度之职,只要薛寒云规行步距,不侵吞饷银或者有别的事情,哪怕立了军功,也实在与监军没什么干系。

温世友气的好些日子都在朝中闭口不言。

他现如今总觉得自己被皇帝外甥耍了。当年全心全意护了他上位,如今他才坐稳了位子,便置亲娘及表兄于不顾,处处有防备之意。

司马策如今却不再是那个举步维艰的太子,大权在握,想起温福永当街说过的那句话:“…这天下都是我阿爹替圣上抢回来的,便是圣上分我阿爹一半天下,又有什么关系?”只觉这句话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直长在肉里,年深日久,便溃烂成伤。

历朝历代,外戚独大的不是没有。

便是温青蓉的珠镜殿他也鲜少踏足,有时候被温青蓉堵在宫里,至多去珠镜殿用膳,再不曾留宿。

为此温青蓉暗地里不知道哭过多少次,每次温太太进宫探望,提起国舅之意,要她早早怀个皇儿,温青蓉都气的口不择言:“表哥都不在我殿里留宿,我一个人生得出皇儿吗?”

这等闺房秘事,原本不必宣之于口,只是温青蓉实在气恨难消,对着温太太哪里还能顾忌?

倒是小谷氏却生了个大胖儿子,承宗帝虽未开口,韦家也未大摆宴席,这种事情终究瞒不住,引的宫里好些娘娘们都有重礼赐下,温青蓉下赐之礼尤其重。

连宫里娘娘们都有重赏,朝中各官家夫人们都不落人后,不得不送。

此事已在韦廉掌控之外,他索性往家中接二连三的纳了许多美貌妾室,沉溺于温柔乡,醉生梦死。

中宫皇后失势,温青蓉虽娘家势大,但承宗帝却不甚在她身上用心,后宫之事牵扯到前朝,便是国家大事。承宗帝思虑周全,只想着不容外戚独大,只将温福成派往白瓦关任监军,却不知温福成在京郊大营之时,嚣张跋扈,与营中将士多有不合,其中包括薛寒云及他的一帮师兄弟。

众人听得派了温福成当监军,心中暗恨,迎接他之时,面上却极客气。

薛寒云私下叮嘱众兄弟:“温家势大,近几年恐怕都不会有什么事儿。只要太后还在,国舅便不会失势,况温福成此人,城府并不深,仗着家世,从不将人放在眼里,只要我们好生供着他便好。”

温福成还不知道薛寒云私下与众将商议,只拿他当菩萨供着,平日上上香便好。他暗中盘算,只当白瓦关除了两名副将,其余将士皆是在他手下任过职的,如今到了营中,哪怕是监军,恐怕此次战事也要听他调令。

自接到旨意,柳明月便心中不安。

可惜她心中明白,承宗帝这道旨意真是暗合了薛寒云的心思,他毕生的梦想便是大破西戎,为家人报仇。

接到旨意的那日,他回到宅子里抱着柳明月没头没脑的亲,末了将下巴搁在她肩上,语声沉凝:“月儿,你不知道,我做梦都想为阿爹阿娘,阿兄阿姐报仇!回到白瓦关这么久,我甚直连他们葬在哪里都不知道…唯有大破西戎王庭,为他们报仇血恨,心能了我心愿!”

柳明月心道:也许比起报仇血恨来,他们更愿意看着你平安健康的活着!

但这种话,出征在即,她说不出口。

爱一个人,就是成全他的梦想。

96

第九十四章

五月初,白瓦关大军集结完毕,柳明月送了薛寒云出征。白瓦关只留了白增白起两名副将守关。

薛寒云这一去,柳明月牵肠挂肚,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他平安归来。她内心总有一种隐隐约约不好的预感,但又说不出这感觉从何而来。

前世薛寒云在边关的战事如何,她分毫不知,如今要再循着前世的零星记忆去想,委实困难。

好在,薛寒云挂念她独身一人在白瓦关,每隔了两三个月,总有家书抵达。

这种日子忽忽过了两年,薛寒云始凯旋而归,斩杀了原西戎王胞弟潞明及一干西戎王族,大破西戎王庭,只有王子潞舒带兵一路西溃,逃往了大泽山脉深处。

承宗帝得报,欣喜异常。

另有个消息却不甚美妙:温福成战死边疆。

本来温福成不必死,他只是监军,在后方军营里呆着即可。可是自大军开拔之日,他便想要与薛寒云夺权,数次三番意欲指挥大军作战,都被薛寒云阻止。眼看着西戎王庭城破之日,薛寒云带着众将士进城,营中还有三千士兵驻守,他听得斥候来报,有一支队伍慌慌张张溃逃,领兵的人疑似潞舒。想到薛寒云此战立了大功,而他至今还无功绩,便只留了五百人驻守在营里,自己带了两千五百人去追。

薛寒云等人捉了俘虏,占领了王宫,清点财物打扫战场等事做完,派人去营里接温监军入城,看着留守的三千人成了五百人,温监军带军进了大泽山追击溃逃的潞舒,都傻了眼。

潞舒熟知大泽山脉深处的地形,温福成求胜心切,贸然追进去,却被他利用地形东咬一口,西咬一口,薛寒云带着容庆单奕鸣在大泽山脉深处寻了三天两夜,只寻到了温福成与一众士兵的尸体。

柳明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便是,这梁子结的有点大…

温世友对嫡长子寄予厚望,后面的嫡次子及一众庶子都不及温福成,如今折在了百度搜索“六夜言情”看最新章节西戎,国舅爷恐要把这仇算在薛寒云头上。

薛寒云是五月份抵达白瓦关的,与他离开的月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