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宣传上花了不少力气,铺货和宣传很到位。已经成功跨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去买一本记载着高中生学习方法的书,但是封面上有漂亮女生,还是一对漂亮女生的书总会让人点开网页时视线多停留几秒钟,就这几秒钟,足以让有心人认出姐妹俩的身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许多同学都来问肖萌是否有一位双胞胎姐姐。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众人纷纷表示了羡慕嫉妒恨。

甚至有人还指着书里的内容问她俩诸如“你和你姐姐小的时候穿着打扮都一样,现在还现在怎么一样了”,最让她啼笑皆非的她的辅导员都买了本书,然后跟她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关于教育理念的讨论——是的,辅导员是一位正在攻读教育学博士的研究生,姐妹俩的案例让他觉得相当有趣。末了,他还笑眯眯地对她说下次学院里搞活动你完全可以把你姐姐带来呀!

在京大的肖薇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她交友广人缘好,还有个对外公开的微博,对她居然有个双胞胎妹妹这件事好奇的人更多,连带着对肖萌好奇的人也多。

姐妹俩每天入睡前都会互发信息汇报这一天的经历,互相交流因为这本书而获得的奇怪搭讪,然后哈哈大笑。

正文卷 第13章

一本书要畅销,仅仅靠“卖脸”还是不行的——除非姐妹俩是什么大明星。

据编辑姐姐徐天雪的分析,“卖脸”可以吸引广大人群的好奇心,让他们关注这本书;然后再用丰富、翔实、有趣的内容留住读者的视线。

根据编辑的规划,本书共有十二万字,学习经验谈和生活日常内的内容对半开。日常生活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肖薇执笔的,她文笔相当好且懂得如何包装自己,她很清楚,姐妹俩的十八年来的贫乏经历不足以写成传记文学,于是在书中她用了剧情感十足简直堪比小说创作的手法来叙述双胞胎的成长过程,比如姐妹俩有一度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在历经了种种心境上的变化后,某一天忽然打开了任督二脉,如果找到了学习方法,如果努力和拼搏,获得了现在的成功,简言之就是用独特的仿佛给读者灌了一瓢又一瓢的心灵鸡汤。

肖萌对此觉得有点无奈,她跟肖薇吐槽:“姐,我觉得你写得有点过头。”

“怎么了?”肖薇完全不觉得做错了什么。

肖萌指出:“接下来就是期中考试,如果考得不好,那你在书里的牛皮被吹破啦,会有些丢人的。”

接下来的十一月上旬,姐妹俩都要面对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肖薇在书里把姐妹俩写得英明神武,总不能考一个烂分数吧,这样的话,打脸的声音也未免太响了——诚然,高中时代姐妹俩在学校里可以称王称霸可以横行无忌,但进入了大学这扇门,高中时代的优越感所剩无几,大学里藏龙卧虎,各路大神都摩拳擦掌应对考试,想要在大学里保持彪悍的成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怎么,上了大学就这么没信心了?”肖薇笑问。

“确实有点没信心啊,班上的同学都太厉害了。”肖萌唉声叹息,“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是个普通人这种感觉有点微妙呢。”

“你自甘普通人当然没问题,我可不这么觉得,”肖薇捏她的脸,“我可是很有信心,不要输给我啊。”

“我不会输给你的!”肖萌鼓起脸颊。

肖薇笑得直不起腰:“好了,按照惯例来吧,半个月生活费?”

“没问题!”

肖萌伸出手,和姐姐击掌为誓。

根据家庭关系理论,在多子女家庭中,每个孩子出于天性,都会努力争取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双胞胎之间的竞争还要更显著一些。他们年龄相同、性别相同,从出生开始分享所有的资源,因此,双胞胎比起独生子女,感情会更好,竞争意识也会更浓,因为两人没有任何借口和余地。

双胞胎的父母也深知这一点,他们采用了很好的引导方式,让姐妹俩之间维持了一种极佳的良性竞争关系。姐妹俩从小到大都玩着这种“比比谁更强”游戏,小时候的赌注是零花钱,零食,漂亮的衣服,随着年纪增加,两人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赌注也越来越大,直接以半个月的生活费为赌注。

肖薇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对了,我把书寄给清宁一份,走的海运,再过个把月他应该就能收到了吧。”

肖萌瞪大眼睛:“啊?你给他寄书?”

“毕竟书里也有提到他。”

“那才多少内容啊?有一千字吗?”

“还是有的,”肖薇一句话说得掷地有声,“何况蚊子再小也是肉。”

“你在书中提到的人……”肖萌掰指头算了算,“从小到大的各种老师,叔叔伯伯小姨堂哥表弟表妹……三四十个总有吧?你每个人都要送一本书?”

“那当然不会,给他个意外的惊喜吧。再说,不在他面前找点存在感,也许他都要把我们忘了吧,上次跟他联系还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

这句话说得肖萌一愣,她迟疑了一下:“不会的,清宁又不是那种人。他现在很忙,在柯蒂斯音乐学院读书很累,上次他发邮件说每天只能睡六个小时。”

肖薇点了点头,“忘了”这种说法自然只是夸张之词,就三人的关系,除非遇到什么离奇的“失忆”事件,否则想要彻底忘掉对方,还是挺难的。

“就算他不会忘记我们,但如果长时间不联系,我们的关系也一样会疏远。毕竟我们都上大学了,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仅仅踏进大学校门两个月,就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同学和前辈,每天生活这么有趣,人的注意力是会被分散的,”姐妹俩正在湖边散步,金黄的银杏树落到肖萌肩头,肖薇拿起树叶的叶柄转了转,“但是,从叼奶瓶就认识,一起长大,这么多年青梅竹马的关系,我就是不想这样跟他疏远了。他太忙没办法没我们常常联系,如果我们也因为‘太忙’不跟他联系的话,再好的感情一样会淡漠下来吧。”

梁清宁和双胞胎姐妹俩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梅竹马。梁清宁的父亲和双胞胎的父亲是大学同学,读书的时候就是上下铺的感情,毕业后两人进了同一个研究所,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同年结婚,同年生孩子。两个家庭走得近,孩子间的关系好得不用多言——小时候三个小屁孩一起骑着小自行车在整个大院冲来撞去,一起上学放学。略微懂事后三个发小有了自己的爱好,但只要可能还是会聚在一起写作业。梁清宁当时已经是很标准的“小琴童”,常常出去参加比赛,这时姐妹俩会把上课的笔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工工整整抄好,回家后转告给他。

上初中后,三人分开了,姐妹俩进入了榕城外国语学校就读,梁清宁去了音乐学院的附属中学,两所中学相离六七公里,三人一起放学上学可能性的不存在了;好在楼上楼下住得近,一有时间三个小伙伴还是会聚在一起,因为大院里常常出现双胞胎一边头碰头写作业一边听梁清宁拉琴的一幕。

再后来,梁清宁在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后就漂洋过海,在美国一边继续学习小提琴一边学英语,学习压力巨大;双胞胎在国内也面临着高考这座大山,一分钟也不敢松懈。大家都那么忙,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联系频率逐渐减少。

肖萌想,和梁清宁上一次联系还是九月姐妹俩进入大学的时候了。今年八月,梁清宁在美国也升入了大学,真正意义上站在了国际舞台上和全世界最有音乐天赋的一群天才PK,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每天不是在练琴就是在抢琴房的路上。从他偶尔发来的演奏视频上判断,他的音乐技巧已经到达了相当水平。

而姐妹俩对他现在接触的世界,已经不太了解了。

肖萌如梦初醒,半晌后才重重点了头。在人际交往上,她一直没有肖薇想得多。

“姐姐,我知道了。”

……

因为和姐姐的约定,肖萌卯足了劲复习,甚至减少了例行的刷ACM的时间,404队的其他三人也赞成这个决定,事有有轻重缓急,期中考试成绩比ACM更重要。

大一的主要课程是英语数学这些基础学科,肖萌学习认真,底子厚,期中考试的成绩不错,顺利进入了全系前百分之十五,也是全系女生获得的最好的成绩,为她未来的GPA很有帮助——更关键的是,她以微弱的优势赢了肖薇。

肖薇在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比肖萌略差了点,进入全系前百分之二十。姐妹俩现在不在同一个专业也不在同一所学校,两人采取的比较方式是系里的排名。

她喜滋滋去京大找肖薇讨账,肖薇撅着嘴着把钱转账给她:“只赢了一点……算了,赢了就是赢了,我也认赌服输了。”

肖萌得意洋洋地拍姐姐的肩膀:“这可真是一种取之有道的生财方式!”

“下次你就会输给我的!”肖薇可不会这么轻易的认输。

“那我就等着了!”

正文卷 第14章

拿过肖薇缴纳的“赔款”,肖萌心情舒畅,离开京大后就骑车去学校旁的图书大厦。图书大厦共有五层,其中上面三层都是外文书店且都是国外最新的书——在网络购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家书店以外文图书的优势在大学旁边占据了独特的一片领地,肖萌也是经人指点才知道这家颇有特色的书城。

这段时间,除了应付期中考试,她一有时间都在攻读路之航推荐给她的那些书,深深地认识到了外文原著的优越性,但更认识到了自己和大神之间的差距——路之航推荐的那些书是很好很赞,有深度有内涵,她能看懂的部分算法讲解很到位,很巧妙,可这部分只占全书内容的10%……显然,这些书对她来说难度太大,就好像游戏里的关底BOSS一样,明明知道杀掉BOSS可以获得一大堆稀有道具,但是你一个刚进新手村的新手怎么可能对付得了大BOSS呢?所以她决定再买一些难度低一些的英文书。

在书城转悠了选购了一个小时,她选到了找到了几本适合她目前水平的编程图书,她满足地结了账抱着图书下楼准备回学校,却在一楼大厅看到一道熟悉身影。

书店的一楼窗明几净,高大的落地书柜依墙而立,中间区域则是各种类型的畅销书展台,此时,路之航正站在社科类的畅销书展台处,戴着耳机看着墙上贴着的若干图书宣传海报。

近一米九的身高就在北方男生中也不多见,加上路之航的外形实在出挑,走在任何地方都非常醒目,书店里的店员和购书群众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就会扫到他的身上。

这世界上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闪闪发光一些,作为目标也实在好认。

怀着这样的感慨,肖萌顺着他的视线看出去,下一瞬心脏猛的一跳——她之前一来书城就直奔外文书店,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和肖薇的合照居然就贴在一楼相当醒目的位置——路之航目不转睛看着的那张海报正是姐妹俩的《双胞胎的学霸之路》书的宣传海报,照片上的姐妹俩身着长裙笑容灿烂长发飘飘。

看来这本书的宣传真是铁了心要走“卖脸”的道路啊!

——摔,现在根本不是吐槽这个的时候吧!

在海报上看到自己的大脸比在在图书封面上看着自己的脸更加让人羞耻,肖萌几乎要掩面遁走。

长达半分钟的注视后,路之航终于收回了停在海报上的目光。肖萌刚要松一口气,却看到他伸出手去,就要从图书的展示台上拿起《双胞胎的学霸之路》。

——再摔,这什么坑爹的标题!

比起“卖脸”更糟糕的,就是在真正的大神面前卖弄自己是“学霸”了。

不能让他拿到书!

肖萌一个加速疾跑冲到他身边,边跑还边叫:“师兄……”

因为担心他戴着耳机听不到自己的话,她还伸出手去扯了扯他的衣角。路之航今天穿着一件藏青色双排扣长大衣,搭配了一件烟灰色针织毛衣。大衣不算厚,手感松软柔和。

她跑得急,拉扯他的动静也很大。

路之航拿书的动作微微一顿,而后面无表情转过身来,目光在肖萌身上扫过,然后停住了。他注视着肖萌,取下了耳机挂在脖子上。

肖萌稍微松一口气,既然取下了耳机,大概是想跟她谈一谈?

她紧张地说:“这本书,让你见笑了。”

路之航瞧了瞧她,又再次看了看海报,发表了第一句感想——实际上肖萌根本没想到他还会有自己这本破书有感想。

“你和海报上的人不太像。”

肖萌连忙道:“这个是艺术照,摄影师做了一些PS的。”

照片上的双胞胎的风格更偏向肖薇的着装风格的,肖萌的日常状态比较接近传说中的程序员气质,外表不是很精细;肖薇要更少女一些,她练了很长时间舞蹈,深知如何穿着打扮,外表要精致多了,连头上的发卡都要比肖萌多别两个。这次拍摄时,摄影师要求姐妹俩展现少女气质,于是穿着打扮就往肖薇身上靠了靠。

路之航问:“海报上哪个是你?”

肖萌说:“嗯……你让我想想!”

路之航很奇妙地看了眼她,但宽容的表示:“你想。”

大概是因为穿着打扮实在太一致兼两人还化了妆,肖萌确实被路之航的问题给问倒了。她记得看到过新闻说,有时候双胞胎无法分辨出哪张照片是自己的,当时她觉得是个笑话,看来生活中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的。

肖萌默默回忆着当时拍照时自己的位置,然后才指了指了指海报上左侧的自己。

“嗯,这个。”

路之航点头,似乎对她的回答很满意。

随后他如同被摁下了个某个好奇开关,和肖萌开启了问答模式。

“你姐姐比你大了多少?”

“十二分钟。”

“你们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因为有出版社来约稿,给的稿费也比较高,姐姐就答应了。”

“这本书你写了多少内容?”

“主要是我姐姐执笔,她的文笔比我好很多。我写的部分很少,只有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和第四章,占全书的百分之三十。”

路之航伸手遥指墙上的那张全开大海报,又指了指图书的封面:“你不会不舒服吗?”

“师兄,你指的是什么?”

“看到自己的照片贴得满世界都是,你不会不舒服吗?”

“会,当然有,”肖萌加重语气,“但勉强还可以忍受。可能因为我是双胞胎,有一个人和自己一模一样……那种不舒服和尴尬就可以分成两份,一人承担了一半,你会想‘啊,反正不是我一个人丢脸’,所以,还能接受。”

相当的有理有据,路之航情不自禁地在内心点了个头。

“身为双胞胎有什么感觉?”

真是一个有趣而又复杂的问题,复杂得根本不可能用一言半语就描述清楚。肖萌心中有若干版本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她不知道路之航希望听到哪一个。

想了想,她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不会孤独吧。”

这句话明显让路之航有所触动,他反问:“不会孤独?”

“我和我姐姐就像是磁铁的N极和S级,互相吸引,互相竞争,吵吵闹闹,但永远没办法离开对方而存在。”

路之航思索着听到的内容,微微簇起眉心,满脸深思。

肖萌想起那些阿斯伯格的描述——他们希望独处,渴望孤独,但也不是没有社交需求,只不过能理解他们的人非常少,基本上每个阿斯伯格都是在孤独中长大的。

双胞胎这样的永远不会孤独、永远有人陪伴的特例,对阿斯伯格来说,大概是非常奇妙非常特别也能值得探究的现象,也难怪他居然能有如此的闲心和自己聊天。

肖萌详细的解释:“双胞胎都会感觉自己永远都缺了一部分,就算我和我姐姐这样相对独立的个体,有时候都觉得‘没了对方不行’,每次只有和姐姐在一起,才觉得人生更完整。我和姐姐从小到大,分享了所拥有的一切。我们不用说任何话就可以理解对方,我们知道对方的每一个秘密,连生病通常都是一起的。”

路之航的嘴角很轻的弯了弯,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最后没有开口。

“我们之间当然也有竞争,在学习上互相帮忙,互相较劲,不论再怎么竞争,每次觉得很累的时候能看到身边有一个同行人,都觉得太好了。”

肖萌说着快乐地笑起来:“身为双胞胎也享有先认识朋友的好处。比如在陌生的场合,如果周遭的人知道我们是双胞胎,常常主动过来和我们攀谈聊天,作为话题的开始。而且老是有人认错我们,我每次看到不认识的人来跟我打招呼,我就知道他们认错人了。”

路之航一直安静地听她说话,此刻听到这句却定定看她一眼。他绝对是重度面瘫症患者,但肖萌居然破天荒的发现自己从他的视线里看出了一些欲言又止的味道。

肖萌一愣,想起这位师兄也有认错自己和姐姐的时候,不觉有些莞尔。

“不论怎么说,双胞胎的生活很有趣,我们会遇到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有趣体验。”

路之航想了想,道:“这种感情,我没办法理解。”

“一般人难以理解,”肖萌说,“同卵双胞胎的关系的确有些复杂,就算是普通的姐妹之间也没有我们那种独一无二但实际上又并非独一无二的感觉,更不要说独生子女了。”

路之航闻言,再次用一种很奇特的眼神一眼。

肖萌发现了话中的漏洞,她的智商还是很够用的,机灵地补上:“师兄,你是独生子女吗?”

路之航一顿:“……也许是。”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许是”指的什么?

这个说法挺含糊,不过肖萌忍住了八卦路家人的欲望。毕竟他是混血儿,父亲貌似外国人,家庭环境照说比一般家庭更复杂一些?——对这个论点她没什么自信。

正文卷 第15章

两人闲聊到现在,肖萌这才想起问路之航来书店的理由。

“我来买小提琴演奏的书。”

“小提琴演奏?”

肖萌一愣,才注意到路之航脚畔的购物篮里放着四五本书,全都是提琴相关的,比如《实用小提琴演奏法》《小提琴指法概论》等。

肖萌问:“师兄你在学小提琴吗?”

“我正在参与的实验需要用到小提琴演奏的知识。”

“是智能技术实验室?”肖萌吃惊,连忙反问。

路之航略一点头。

记得社团活动的时候,王聪曾经说过路之航是在智能技术实验室跟着沈泓教授做实验,华大信息学院有三个个国家级实验室,智能技术实验室就是其一。

“你们是用人工智能拉小提琴?”

路之航看她一点,没有否认。

肖萌现在的生活圈和学术圈太远,不由得深深感慨:“你们在挑战这么难的课题啊。”

“如果课题简单,那就太无聊了。”路之航简短的回答。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展现了让肖萌高山仰止的境界。

“我记得,好像有国外的团体队也做出过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

“是有。但演奏水平不合格。”

路之航说得一点都没错。在棋类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战胜了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也不甘示弱,不少团队都在致力于让人工智能来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进行艺术表演,比如写曲谱、演奏钢琴等等。

借助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在钢琴演奏领域,人工智能的演奏能力已经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不算奇怪,钢琴属于键盘乐器,手指下去就是一个标准音,人和机器弹下去没有差别。去年国外某个著名的团队就做了一双机械臂来演奏钢琴,为了扩大知名度,团队以重金邀请了著名的年轻钢琴演奏家陆以则和机械臂比赛,在这场双盲测试中,两千多观众(包括音乐评论家)的数据证明,至少在钢琴领域,机械臂已经可以做得不比人差。

但操纵机械臂演奏钢琴和演奏小提琴不同。

小提琴演奏的每个音都要去找音准,不像吉他那样有定音的档子可供手指顺弦摸音,至少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演奏小提琴和当今世界上的一流小提琴演奏家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打个比方,在人工智能的领域,你让一个机器人拉小提琴和弹钢琴的差别就相当于让人工智能下围棋和五子棋的差别。

然而,正因为难,所以更需要科学家的挑战。

肖萌不由得有些热血沸腾,没想到华大的智能技术实验室有如此大的雄心壮志。

肖萌兴致勃勃地问:“师兄,那你们团队准备怎么实现小提琴演奏?用机械臂?”

要让人工智能演奏音乐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用电脑直接模拟出乐器的音色,编排出精确、完整的音准和节奏,这个技术倒是比较成熟,技术储备也比较多,比如现在很多的软件都可以直接让电脑模拟出钢琴的声音,只要输入乐谱就可以演奏;另一个方向就是用机器设备来演奏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等。后者明显要难得多,因为会涉及到大量的机械、自动化、电子传动方面的许多知识。

路之航点点头:“对。”

“那有太多问题需要克服了。小提琴大概是所有乐器里最难演奏的乐器了,”肖萌深有同感,“影响小提琴演奏的因素太多了。比如手指的起落,运弓的速度,应该用多大力量把弓压在弦上,手在指板上颤动的速度与幅度,还有左手揉弦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