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注册成功,他开始浏览微博。根据时间,微博注册于一个月前,虽然是个新微博,但粉丝有27559人,证明了这本书的宣发和姐妹俩的颜值,确实相当的过硬。微博的帖子数只有32条,看来肖薇以每天一条的频率发帖。

路之航翻看着这为数不多的微博,连评论都没漏过。

“只有我注册了微博,我妹妹没有。和我这个不务正业的人相比,我妹妹更学霸一些。她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学习对她来说比微博有意思多了。”

这条微博配的图是姐妹俩正伏案作业的模样,肖薇在照片上PS还配了一句话,“学习使我快乐”。

32条微博几乎每条都有配图,其中大部分是肖薇一个人的照片;姐妹的合影有六张,都很生活化,比如手牵手走在林荫道下,比如一起对着镜头做鬼脸等等。

至于评论那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让人见到了生物的多样性。有人是纯粹来膜拜的,张口闭口都是“女神”“仙女姐姐”;有人询问学习方法,问“怎么考上好大学”;有人称赞姐妹二人的容貌;还有人想知道父母的教子经验;还有些人叫肖薇多发照片……

不需要很长时间,路之航看完了不多的微博信息,聊天软件跳了出来。

肖萌发来了三名小提琴老师的联系方式,还附带上了这些老师的介绍资料。路之航当即把肖萌的信息转发给了邱伟涛,又对她表示了感谢。

——不客气。师兄你还没睡吗?

——我十一点睡觉。

——没有打扰到你就好。

——这些小提琴老师你是从哪里问到的?

——我说过的,我有个朋友很擅长拉小提琴,我跟他打听的。他的朋友很多的,推荐的老师应该很可靠的。

——你这个朋友是梁清宁?

——啊,师兄,你怎知道他?

——你们的书里有提到这个人。

肖萌完全没想到路之航这么快就看完了自己的书。在书里,肖薇交代了双胞胎的家世出身环境,父母亲戚朋友几乎被兜了个底朝天,梁清宁作为双胞胎的青梅竹马,又身披“小提琴少年”的灿烂光环,在书中有当然也一点内容。

——你都看完了啊……师兄,让你见笑了。

——不难看。

对路之航来说,这句话已经是褒义吧,肖萌捧着手机想,然后回复。

——我姐姐文笔很好,高考作文几乎拿了满分呢。

——书里看不到你的经历。

肖萌在书中的写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学好数学如何学好物理如何冲刺应对高考”等等实用性足的文章,路之航对这部分内容没任何兴趣,扫过两眼后就忽略了。

——我对写这种书丝毫没有兴趣,如果是我自己,我甚至连后面学习方法的内容都不会写,因为我的学习办法未必适合其他人……不过姐姐想出书,我就硬着头皮写了一些。

——既然不喜欢,那你应该拒绝你姐姐。每个人应该做更合适自己的事情。

——或许你说得对……但她是我的双胞胎姐姐呀。她做什么我都支持她。

——嗯,我知道了。

想知道的问题得到了回答,路之航看到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顺手关闭了电脑。

……

在那句含义不明的“我知道了”之后,路之航的信息再也没有传来。十一点后宿舍熄灯,肖萌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把注意力回到了手机屏幕上。

她正在网上和梁清宁聊着Violin-β系统——因为保密协议的限制,她没有说很多,只提到有团队准备做这样的一个项目。既然请求梁清宁打听小提琴老师的联系方式,肖萌当然不可能完全隐瞒原因。

——拉小提琴的手部动作非常多,人工智能真的能控制到这个程度?

作为一名理科生,肖萌坚信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只不过解决时间有长有短,她在对话框里敲了很长一段话。

——肯定有难度,但不是完全不可能。40年前,人们不相信电脑下象棋能战胜人类;20年前,人们不相信电脑下围棋也能战胜人类;直到前几年,人们都不认为电脑弹钢琴也能超过人类……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了。

梁清宁安静了一会,发过来一条消息。

——小萌,你觉得还有多久,那套系统会超过我们?

——应该不会超过三年时间。

——只有三年?你很有信心啊。

——人的智力是无极限的。至少在华大,进行这项研究的是全校最聪明的那伙人,他们会有收获的。

梁清宁发了个无奈的表情过来。

——想起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这些拉小提琴的就好像那种乌龟,慢吞吞地爬啊爬啊,我们知道后面有一直兔子加速跑来,但是毫无办法。我们用了若干年苦练才能掌握的技巧、经验,在人工智能前可能毫无意义。我能理解那些成名的小提琴家为什么不支持这样的科研项目。

——很多人面对人工智能会觉得恐惧。虽然实际上没有那么夸张,人工智能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

——绝大多数小提琴家的科学素养大概仅停留在初中阶段。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威胁,实际上并不明白,科学家研究这样的项目不是为了砸音乐家的饭碗。

看到他的这句话,肖萌不觉莞尔。梁清宁还是那个和自己头碰头看科普图书科幻小说的少年啊。

梁清宁绝对是天资聪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小学时候的他除了小提琴外,爱好广泛,他喜欢看书,足球踢得很好,扔飞镖打水漂冠绝一群小朋友,他和肖薇一起去少年宫学音乐舞蹈,也跟肖萌一起钻实验室,但文化课的成绩从来没拉下过。肖萌想过,如果梁清宁不当小提琴家,也很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没错,用机械手臂来演奏小提琴是一件没多大意义的事情,就算机器演奏得再好,也不可能取代音乐家的存在,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搞Violin-β这样的项目,其意义和登月相仿,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才是计算机科学家们真正追求的——试想,如果机械手臂可以完美地进行小提琴演奏,那么更可以做其他需要灵活双手的工作,比如做手术,做精密仪器实验,取代人类去危险的地方开采矿物等等。

和肖萌聊天时,梁清宁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询问,请人推荐在京的“有耐心、水平高”的小提琴老师。一直以来,因为参赛多、获奖多且等级最高的缘故,梁清宁认识了不少和他年龄接近的小提琴手和富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人脉关系是很丰富,二十分钟内,他就得到了一份名单发给了肖萌。

肖萌由衷感激。

——没什么,举手之劳。对了,我圣诞节前后要回国休假,大概三个星期。

——啊,好!

——我都两年多没回国了呢,再不回来,你和肖薇都不记得我的长相了吧。笑脸.JPG

肖萌看着屏幕上的聊天记录,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笑容,

——哪有的事情!我和姐姐一直很想见你。

——到时候我会在首都呆上几天,如果我来学校看你们们,你们会欢迎吗?

——当然!!!

肖萌连打若干个感叹号表示了自己的欢迎。梁清宁当然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青梅竹马这么多年,一起经历十几年风雨阳光,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到时候我和姐姐来机场接你!

——不用了,你们的学习也很紧张的。我周五晚上到京,周六上午直接来大学找你们。

——我怕你不认识路……还是我们去接你吧?

——我来首都的次数可比你多,在说我也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有同学一起。

肖萌想了想,敲下一行字。

——好,到时候联系。

正文卷 第21章

姐妹俩之间没有秘密,第二天中午,肖萌接收到姐姐的召唤去京大,姐妹俩一起在食堂吃午饭,肖萌将昨晚和梁清宁的交流转告给了肖薇。

果然是双胞胎姐妹,两人在得知青梅竹马回国后的第一个反应是相同的:“真是好消息,到时候我们去机场接他吧。”

“但是清宁说不用去接他。”

“他是怕麻烦我们而已,其实我们都不会觉得麻烦!到时候还可以给她一个意外惊喜!”

肖萌笑了。她也觉得,能给梁清宁同学一个意外之喜也很有趣。毕竟三人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见过了。

姐妹俩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肖萌问肖薇。

“姐,你叫我来京大是为了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肖薇递给肖萌一本宣传册,“编辑帮我们联系了一个电视节目,你看看要不要参加?”

肖薇说的电视节目是一款名叫“智力大挑战”的节目,是一个电视问答挑战节目,收视率还算不错。编辑觉得这个节目很适合姐妹俩发挥学霸特长,也可以宣传图书。

“编辑说可以让我们两人组队参赛,”肖薇问:“你怎么考虑的?”

肖萌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大一的学生,唯一可以拿来自傲的也就是高考的分数,除此外什么成绩都没有,就连校内的ACM比赛都连续遭遇了一次失败,去参加这种比拼知识量的节目,根本没任何优势,也没意义。

“能不去吗?”

“你不想去的话,那我就回绝了。”

“咦?你不想去吗?”肖萌也没想到姐姐这么干脆,之前在写书这件事上,她可是热心无比。

“我有点犹豫,但又觉得不划算,这种比赛能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但投入的时间也很多,还没钱拿。我之前愿意写书,是因为有实际的成果,文以立身,而且我也喜欢写作。但是这种电视节目要获得好成绩绝对没有那么容易。我这边可能还好一点,你没时间吧?”

肖萌点头:“是啊,我是真的没时间。”

这种电视问答竞赛里涉及的题目多是社科类的,肖萌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一般,如果真的要参加,大约又是一轮堪比高考的背题行动。而她还打算参加ACM竞赛,这才是关系到她大学阶段成就的重要因素。当然,倘若肖薇坚持参赛,她也会努力配合姐姐。

好在肖薇毕竟是姐姐,明白她的处境,不会做让她觉得太为难的事情。

“节目这件事就算了,编辑姐姐还说我们可以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肖薇在编辑的的建议下,开学后不久就开通了微博并且格外认真的打理着自己的平台——双胞胎的书宣传到位,销量不错,加上还有颜值。在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的时代,双胞胎拼着脸和成绩迅速成为新兴的“网红”,不到两周时间粉丝过万,且粉丝数每天都进行着华丽的线性增长——受欢迎的程度连肖薇也都没想到。

意外归意外,肖薇坦然接受了来自人民群众的这份喜欢,挺认真的发微博。她在考虑单独再申请一个属于姐妹俩的公众号。

“我们可以在微信号上发一些考试诀窍,学习技巧之类的。”肖薇跟妹妹谈起自己的设想。

肖萌没建过公众号,不过对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这事儿并不费劲。不过,她觉得问题在于另一方面:“我觉得没必要,有一个微博就足够用了。姐姐,你也没那么多时间啊。”

除了学业外,肖薇还有舞蹈团的训练。京大的高水平艺术团可不是浪得虚名,是真的要每天训练、定期参加汇演的那种。

“我算过,每天用二十分钟来打理微博和公众号就可以。其实不复杂,把我们高中时代的笔记本利用起来,”肖薇支着下巴构思,“顺利的话,就可以攒集大量的知名度。”

“知名度这种东西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了,有知名度后做什么应该都会方便一些,赚钱的可能性也大一点。毕竟我们都想着出国深造,出国是要花钱的。”

“……”

肖萌哑口无言。

双胞胎中的姐姐往往更成熟更稳重,考虑事情更周全,肖家双胞胎也不例外。

数年来,双胞胎姐妹身边的不少人都去了国外读书,比如堂兄肖跃、青梅竹马的梁清宁都在国外深造;在姐妹俩就读的外国语学校里,本科阶段就出国留学的同学也相当多,一年几十万的花销对国内的许多家庭来说已经不算多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姐妹俩也确立了出国留学的梦想。然而,留学是要花钱的。双胞胎的家庭情况很普通,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公务员,都是拿死工资过活的。为了培养这一双女儿,这些年肖家的开销实在不少,真没太多的积蓄。

唯一能省钱的出国留学的办法,就是在国内读完本科后拿着奖学金出国念Ph.D。

但是不论国内国外,奖学金哪里是那么好拿的?

入学教育的时候,肖萌曾经跟系里的师兄师姐打听过,想要拿到奖学金去美国著名的高校念计算机博士,一定要满足几个硬性条件。比如绩点要足够高,接近满分最好,GRE的成绩也要够格,还要有科研经历,能跟着导师做做论文那是再好不过。

这么多条件怎么可能轻易满足?如果拿不到怎么办?

肖萌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天才,记忆力普通,一篇课文背个三五次才能记住,理解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也不算特别出众,虽然至今为止自己在学习上还算不错,那是因为自己足够努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她觉得,要真正理解透彻一门学科很难,但应付考试就没那么难了。她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刷ACM,就是觉得自己本科阶段能进入科研团队的几率不大,还不如试试ACM竞赛,找找别的路子。

进入大学后,她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我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情况——而是一个概率问题。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那么多,但名校的名额有限,总有一定比例的人无法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好比高考,绝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进入名校。不论高考人数多寡,名校的入学比例就是不到百分之五,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要落榜。也就是说,你要保证自己的努力要超过那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才可以进入名校。

实际上,期中考试之后,这种来自现实的压力随之出现,肖薇身边的同学也逐渐拉开差距。

张雨晴在期中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她无奈地跟肖萌和王璇提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再参与ACM竞赛了。

“我还是一步一步来,先学好基础课,再考虑竞赛这种课程之外的事情吧,”张雨晴叹了口气,“一口气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华大没有专门针对ACM的竞赛班,在进入校队之前,每个人都得靠自学。想要有效率的自学,必须有一套规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的,刷题就好比打基础,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心法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勤学苦练。肖萌为404女队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比如每周必须要有多少个小时的刷题时间,比如必须要解决多少道题目等等。但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张雨晴的基础不够好,实在无法协调时间,只能放弃了竞赛。张雨晴的退出也宣告了这支尚未成熟的“404”女队没成熟就胎死腹中。

肖萌和王璇也不可能勉强她,纷纷表示理解。肖萌想起路之航的那句“我没见过ACM竞赛很厉害的女队”,简直就是悲惨的预言了。

王璇还挺感慨:“我还以为我是最先坚持不住的那个呢,原来是张雨晴先放弃呢。”

肖萌也有点意外。

实际上,张雨晴原本是404宿舍里除了肖萌外对ACM最起劲的人。在404宿舍全员到齐的第一夜卧谈时,肖萌就抛出了“我要参加ACM竞赛”“目标是出国深造”的豪言壮语,并且得到了张雨晴的大力赞赏——张雨晴一直因为自己的中学不够重视信息竞赛耿耿于怀,很希望在大学做出一番成绩,于是和肖萌一拍即合。到是王璇,她来自于教育不太发达的省份,计算机基础也比较,一开始对“刷ACM副本”很犹豫,经过半个月的利弊权衡后才答应组队。

现在看来,最有热情的最先退出,反而是王璇这样的历经了深思熟虑后下决定的可以坚持的更久一些。

正文卷 第22章

少了一个人的团队不是完整的团队,再找一个人加入“404队”是当务之急。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届的女生一共十六个,四个女生宿舍追问过去,没有人愿意和404宿舍的她们组队——就算有人有一点兴趣,但看到肖萌的时间表后也纷纷打了退堂鼓。

思索之后肖萌提出建议:“要不试试找大二大三的学姐加入我们?”

王璇无语地看着她,示意她好好反省:“你想得太简单了吧?大二大三的,会看上我们?”

肖萌握拳,下定了决心先试试看——反正在信息社会里寻觅一位志同道合的队友,又不花一毛钱。

当晚肖萌在学校的论坛上发了一张帖子,寻觅能够一起参加ACM竞赛的女生。发帖效果不错,短短一天内就收到了上百个回帖——有鼓励的,有佩服的,有纯灌水的,甚至还有男生也想参加遗憾自己不能变性的。简言之水贴太多,有用的回帖很少,实际上,大一的学生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王璇的话没错,高年级的学姐愿意自降身价和大一组队的还真不多。

但凡事也有例外,在帖子发出去的第三天,肖萌联系上了一位姓汤的师姐。

约定好了见面时间,三人就在学校的咖啡厅外碰了面。

看到她的一瞬间,王璇死命拿胳膊肘抵向肖萌的腰,小声惊呼:“喂,你联系的是个女生吧!?这位是男是女?我看是男生吧?”

肖萌完全没法说话,她的震惊半点不逊色于王璇。

汤方圆有着让人极度惊讶的外表——她身量很高,五官英气得有些锋利,她穿着一件修身的男式短大衣,长靴踩着残雪,单肩背着书包,顶着一头和男生相差无几的短发,从容走到两名目瞪口呆的学妹面前,开了口。

“你就是发帖子的肖萌?”

“是我……你……就是汤学姐?”

这位学姐外表中性,声音也偏低沉。肖萌一下子想起高中时的背诵的诗词——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要不怎么说古人厉害呢?一千五百年前的古诗词依然可以完美描述此刻肖萌遇到的状况。

“是我。”汤学姐随意地点了点头,“行了,外面冷,进去谈。”

前两天,首都飘下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气温降得厉害,肖萌和王璇都是南方人,并不太适应北方的干燥和寒冷,这位性别莫测的学姐提议也正符合两人的心意。

三人坐在咖啡厅里,肖萌和王璇各自端着热乎乎的咖啡,从震惊里回过神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汤方圆,是信息学院大二实验班的。”她随口道。

“实验班”三个字让肖萌和王璇肃然起敬。

王璇瞪大眼睛:“我听说实验班里的女生很少……”

“的确不多。我这一届三十人中只有三个女生。”汤方圆简单道。

“也就是十分之一。”肖萌说,“比我们普通计算机科学专业还要少得多。”

开学至今,王璇也知道实验班的人都跟开了挂一样,她问出自己最大的疑惑:“师姐,你们实验班的都那么厉害,三个女生恰好可以组成一支参赛队,你完全没必要找我们俩啊?”

汤方圆看了王璇一眼,她不讨厌这么直接的问话,解答了她的疑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论是为了攒简历还是为了提升专业能力,亦或者是为了兴趣爱好,做论文都比参加ACM竞赛更有用一些,其他两名女生并不缺少进实验室的机会。”

“是的,能进实验室真好,”肖萌深有感触,“有论文比不上不下的ACM竞赛成绩有帮助多了。”

王璇问:“学姐,那你为什么不进实验室做项目呢?你们实验班的机会应该很多。”

汤方圆露出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笑容。

王璇心里一跳,直觉可能问错话了,小心翼翼问:“怎么?”

“机会不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总有那么几个不被老师喜欢的倒霉蛋得不到机会,”汤方圆摊手一笑,“我不幸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