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巡抚瞧着楚天笑,哈哈大笑起来,“楚天笑,你不如你大哥!楚老弟,像楚天乐的儿子,不像你,你说的分府,两个楚家,这事情,永和城的人也都瞧着呢,日后,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地上那些装着麻袋的石头,就摊开在那,还带着河泥。

而江知府说的那席话,很多年过去,依旧被人记诵。

“这麻袋之中的是石头,那么,楚家真正的粮食,去哪里了呢?你们不知道?不!你们知道,丙寅年那场灾荒,你们还记得吗?你们以为,缘何官府能在那个时候放粮?没错,你们吃下的,都是楚家的粮食,你们的活命粮,就是楚家的,而做这个决定的楚扬,当年他才多大?为此,他背了多少年的骂名?就是刚才,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还朝他扔石头,朝你们的救命恩人,扔石头!”

这番话,让许多人的脑子,都不够用了。

什么?当年楚家没有跟谷家一样放粮,反而把粮食运出去卖。

粮食翻船了,多少人拍手称快,但江巡抚的话,这些粮食,官府赈灾的粮食,都是楚家的。

那么,官府的粮食呢?

江巡抚说着,眼睛含泪,“你们一定要问,官府没有粮食吗?兵部从永和,调了军粮,但这却不能被外人知晓,这才在内有灾荒,外有外地犯边之时,保住了咱们,但是,这所有的骂名,都让楚老弟一个人背了,他有什么错吗?”

“他错在哪里?即便他真的没有送粮,顶多也就是心硬一些罢了,为何大家不觉得那些开着金店的人可恶,为何不觉得那些大户关着门过日子可恶,他又做了什么,让时隔多年,你们还恨他,还要这样待他?他可是欠了你们的命?”

“他没有!他一边救了永和的百姓,一边默默忍住了,你们瞧见了吗?因为这事,不仅仅是你们,就是他的家人,是如何对待他的,你们看见了吗?!在这样的关头,都要置他于不顾,只因为他不是那心善的,真是笑话!”

愤慨说完这些,江巡抚朝楚苗氏楚扬这头,啪嗒一声,跪了下来。

“伯母,天乐兄走了,你还有楚老弟在,今日,江某代当年永和城众多百姓,谢谢你们了!”

有江巡抚带头,身后的人,还有那些心怀愧疚的百姓,全部都跪了下来。

乌压压的一整片,却又寂静无声。

很多人眼里,流着眼泪。

楚天笑跟王氏几个跟蜡烛一般站在当中,脸色都火辣辣的。

若华瞧着这个人,这个能屈能伸的男子,这个一旦认定就何事不惧的人,是她的夫君呢,她又靠近了些,“楚扬,我真自豪。”

楚苗氏老泪纵横,“我就说我的孙儿,我的孙儿,呜呜——”

这寂静之中,她的哭泣,分外刺耳。

等江巡抚站起身来的时候,也扶着她,对楚天笑道:“你不配有这样的儿子,你是不是以为,方才你站出来,愿意承担,就已经对得起他了?不,不是,何况你还半途舍弃了,你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相信过他,相信你看着长大的孩子。”

“我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放弃了。”

这番话,似乎是压在楚天笑心口的最后一根稻草,直直倒在地上,王氏等人扑上去大哭。

却已经没有人,理会他们了。

外头的百姓,议论纷纷,“没想到,这孩子当年是咱看着长大的,就知道不是那心狠的。”

“有后娘就有后爹哟。”

“也难怪善人谷家,能够把闺女嫁给他,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哪。”

不管如何,积善之家的牌匾,挂在了楚扬跟若华的大门前。

这一次,私巷是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楚天笑被抬回家之后,便开始咳血,分府之事,那些东西细软,在柳绍丰等人的主持下,进行得十分顺利。

楚苗氏,也神色轻松地跟着搬到了这边。L

 

☆、第118章 大结局

 

日子平静了下来。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般飞快。

一眨眼,两年光阴,一晃而过。

时光似乎改变了很多事情,也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边境有些不太平,楚扬而今是任命的粮料使,时常都在外头奔忙。

楚苗氏也愿意出门了,时不时出门晃悠一趟。

至于隔壁府上的楚家,楚天笑等人,几乎没有人再见过他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他们究竟如何,只悄无声息地过日子。

“祖母呢?”若华问道。

青苗赶紧过来扶着她,“我的奶奶,你这样的身子,被瞧见可是又要说的。”

若华如今已五月身孕,挺着大肚子有些不方便,呵呵笑道:“祖母怕是又去门口守着了?”

她说这话不是没有来头的,想当初,楚扬的事情永和城里百姓知道之后,一时间沸沸扬扬。

茶馆说书的,都把他快要说成神仙了。

而那些心怀愧疚的百姓,也没有什么表达自己的愧疚,便时不时放些菜蔬鸡蛋一类在门口,人影都不见,一开始云嬷嬷还有些担心被人钻了空子,后来便见怪不怪了。

“爷呢?”若华此时是拿一根针,都被看得死死的。

当初千百次想过的日子,那些一团乱麻的时候,她想着如果有一天不用费脑子,吃了睡睡了吃该多好,此时真的过上了。她反而不自在起来。

青苗就粲然一笑,“爷大早上就出去奔忙了,等会青禾姐姐过来,她可是做好了好多小衣裳,咱们都比不过的,就连临波家的……”

正说着,已经梳了妇人发髻的碧环就进了门来,听青苗的话,也不恼,“我说青苗妹子。如今我也能进来陪着奶奶了。你再不点头,临渊那头可是等不及了,他娘还说让他娶隔壁……”

“他敢!”青苗嘴里这般说,人却跑了出去。

见到一脸紧张的临渊。这才发觉自己上当了。却也没有立马就走。脸色红红地点点头,“我……我应下了!”

扭头就跑。

若华跟碧环,在屋子里已经笑疯了。

“姑娘。当初,我何尝想过会有今日这样的日子,就连青苗,怕也没有想到,咱们都是有福气的呢。”

可不就是。

此时要操心的事情并不多,谷中跟楚扬一起,在外头历练多了,人跟以往,又全然不同,在永和这一带,原就有名头,如今加上为衙门做事,出门的时候,谁都要给两分薄面。

心结都解开,方氏的身子骨在田云泽的调理之下,一日比一日好,如今要做外祖母的人了,反而比早几年年轻红润起来,时常管束着姚氏,倒是也没闹出什么笑话。

平静的日子却并不能一直持续下去。

听闻南边闹蝗灾,大食国受灾特别严重。

于是,安定了好多年的边境,又开始不时受大食国的抢掠。

楚扬跟谷中等人,虽有了早些年的囤积,而今,却是忙得脚不沾地。

在这当中,若华的肚子,站着已经看不见脚面了。

家里人来人往,愣是没有人敢打扰她。

为了安大家的心,她也就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心却是提着的。

只看楚扬他们好些时日没有来信,她就知道不妙了,只不过此时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只不捣乱就是了。

不过几日,若华在半夜发动,诞下一女。

楚扬不在身边。

一直等若华准备出月子,也只是不是接到楚扬的来信,信中浓浓的思念之情似乎要溢出来,人却依旧不能回来。

还差两日就要出月子的时候,周遭的人越发慌张。

青苗终于忍不住,“奶奶,听说,流民就要进城了。”

若华这才知晓,这其中的严重性。

而此时,秀水县,几乎已经是空城。

受了蝗灾的人们,没有那么快等到灾粮,逃难的人一多起来,也如那蝗虫过境一般,过城抢掠,很快洗劫一空,被抢之后一无所有的人们,又变成新的流民,滚雪团一般,人数越来越多。

而今,听闻流民,已经逼近永和城了。

一时间,人人自危。

楚苗氏,也不再出门了,天天守着若华,楚扬不在,一时间没有主心骨。

若华看着还等楚扬回来取名的闺女,心里软成一团,抱了抱她,“祖母,咱们不能等了。”

谷家家底很薄,如今也没有人去他们那边闹。

楚家这边,却已经有人上门要粮食了。

在若华看不到的地方,永和城外,还有人挥臂呐喊,“大家都往永和去哇,楚家是最大的粮商了,只要把他们家拿下,咱们就不愁吃喝了!”

在活命面前,很多人已经什么都不顾及了。

流民离永和越来越近,八十里,五十五里。

要不是地势跟天气,估摸马上就要进城了。

城门紧闭,但又能够抵挡多久?

大家都束手无策。

当夜,楚苗氏下定决心,派人去那边府上请人过来商议的时候,这才发现,王氏、楚远星、楚瑾儿等人,已经人去楼空了。

齐氏带着哥儿,还要照顾有些发愣的楚天笑,见这边来人,也只是惨然笑了笑。

楚苗氏无法,只命人把他们都接过来,一家人住一处,也好安顿,要真的出了什么祸事……她不想想下去。

只做最坏的打算,“孙媳妇,在我那边,要真的没有办法,我已经让人备好了一月的吃食,要真不行了。咱们就躲进去,这月过后,怕是什么都能够清楚了,一切从头再来。”

若华听闻这话,心安了不少。

一边觉得人手不足,处处受掣肘。

齐氏过来之后,把孩子送到楚苗氏身边,来给若华帮忙。

顾频儿等人也聚到这边,心下却都是慌的,“若华。你说这该如何?那么多的人。定然比咱们当年逃难的时候,还要艰难,我都不敢想了,比土匪还要厉害!”

若华心里也没有把握。却不能坐以待毙。楚家太过显眼。必然是那些流民的目标。

顾频儿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她就让齐氏,顾频儿,联合了这些人家的女眷。准备好了粮食跟银子,人手。

而今,他们都准备好了,灾民却离城已经只有三十里地了。

顾频儿等人,此时心慌慌的。“这样施粥,能好吗?那些人会不会也抢东西?”

“在什么地方施粥?”

若华道:“城外。”

“城外?!你不要命了!”

若华只坚定地分派道:“咱们准备的人手,竹屋,还有那边那么多的地方,都要派上用场,不能在城里。你瞧,趁今夜,就要出发了。”

她展开手里的图,永和城只是一个小圆圈罢了,她在两头画了弧线,“在二十里外,搭粥棚,这十八里外,在这处,这样两边都是,把人分而化之,如此,就把人引开,然后在这边,再次搭建粥棚,让他们一直有活下去的决心,在吃食面前,即便有人煽动,也不那么要紧了,人不聚集那么多,就好办事。”

顾频儿等人,却依旧不放心,“那万一又回来呢?”

“不会,楚扬跟我哥哥那头已经做好准备了,只要他们愿意入伍,青壮都可报名,而后称为军户,外头还有许多荒岭,足够安顿他们,说来不过是过了这一季,还有许多人,愿意回故土的,这样有活下去的希望,大部分能走的又走了,剩下的老弱,就靠表哥那头。”

顾频儿眼睛都亮了,“就是你之前说的,老弱那些人,都在岭外,搭建很多竹屋安顿,一开始一个地方住一二十人,这样分散开来,定时供应米粥,这样他们也不会抢,而咱们这些东西,怕是也真的能够熬过去了!”

“你这脑子是怎么想的!”

若华叹息,不过是被逼的罢了,粥棚引开一批人,入伍分解一批人,老弱一类都救助又是一批,怕是真的能够熬过去。

她此时反而有些担心楚扬那头起来。

一切安排好,官府这头的人,跟大户人家的人手,就分手出去准备了。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只要有可能,大家都愿意出力的。

而在她要回去的途中,她再也没有想到,居然会遇到一个从来没有想过的人。

“若华,你跟我走吧,如今只有我,能够带你走了。”

若华下了车,瞧简玉安一脸救世主的神色。

突然觉得一切都有些可笑起来。

这个人,已经是陌生人了。

但她装作不认识,简玉安却不肯走,“你不就是会趋利避害吗?当初你因为简家没有权势,进了楚家,你瞧如今楚家,怕是就要被抢光了,到时候你就要倒霉,趁着现在跟我走,你家那楚扬怕是也跑了,他那些弟弟早就走了,你爹娘也护不住你……”

若华步子加快。

简玉安的话语越发刺耳。

她停下,“稻儿——,等流民进了,给他身上装些食物,丢他出去!”

然后再不停留,心里居然也没有掀起任何涟漪,看疯子一样看着这个人。

简玉安说的那种场景,注定出现不了了。

外头的灾民,见有粥棚开始,就已经不受控制地涌过去。

这个粥棚吃完了,又被下一个,控制着流向。

在永和城外转悠的流民,已经很少很少了。

剩下的大部分,都被引开,越分越散,绕城几十里开外。

等反应过来之时,就又有人征召入伍……

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着。

流民,就被牢牢吸引在永和城外,再也没有往别的地方流窜。

走的走,剩下的老弱,也都住在屋子里,只要走了,过几日,就明白这是为了他们好,反而帮着维持。

一月过后,朝廷的救济粮下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哄抢一空的景象,井井有条得,让他们不敢置信。

多少年以后,说起这一年的蝗灾,说起永和城,跟永和城中的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都还是传奇一样的存在。

局势稍稍安稳,楚扬就归来了,守着自个儿闺女,再不想出去。

不懂简玉安被扔走之后,是何遭遇。

也不知王氏跟楚远星那等有眼色逃走现今如何,永和城之中的人却都知晓,因救灾混乱,王氏等人因护着家里的一些东西要出去藏,被哄抢的时候起了争斗,人已经离世了。

与此同时,在离永和几十里开外的一个小县城,一个蓬头垢面的妇人疯疯癫癫见人就说:“我是楚家的人,永和城楚家的人。”

“疯子,又装疯卖傻了!”

在一切稳定之后,齐氏带着哥儿,默默又搬了回去,谁也劝不住,只说那头,是她们生活的地方,景华堂,是族里的亲戚了。

她自动地拉开距离,楚苗氏发了话,便这般定了下来。 尘埃落定。 楚扬抱着自个闺女,摇晃着睡下。 这才迫不及待地过来,抱着若华。 “阿华,我好想你。”说着,呼吸就加重了些。 若华笑笑,一把把他的手拍下,“你离我远一些。” 见她护着肚子的手,楚扬眼神亮了亮,“咱们儿子来了!” 欢声笑语,从这景华堂中传了出来。 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