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到来给两家带来一些波折。

这日正好方太太派了家里的管事带着几个小厮丫头去汪家丈量新房,准备做家具什么的,这些人正在丈量房子,就听到前院有响动。

管事赶紧让小丫头去打听,过了好长时间,小丫头才匆匆的回来给管事悄悄的回话。

管事听了直接记在心里,让大家该干嘛干嘛,等丈量完房子,回去就跟方太太回报了。

据管事所讲,汪家有亲戚上门,说是亲戚,也不过是同村的远亲,是个做买卖的,正好来京城卖些货物,也知道汪墨在京城做着官就带了东西上门拜访。

这也就算了,哪知道,那个亲戚给汪家讲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关于汪墨前妻楚秀兰的,那位亲戚把楚秀兰好一顿夸奖,说什么楚秀兰有了奇遇,整个人都变了,一点都不像村姑,倒是比那些大家千金看着还要好,不单人长的漂亮了,更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最要紧的是医术高超,连快死的人都能救回来,让人不得不佩服。

那亲戚还说了,要早知道楚秀兰变成这样,汪家当初就不该和她和离。

就凭楚秀兰的那手医术,到了京城这满地权贵的地方,不说挣钱有多快,就是拉关系走门路也是一把好手,哪户人家不生病,要真是有权贵生了重病她给治好了,不得欠下天大的人情,这人情欠多了,汪墨的仕途那得多好走,这么一份助力竟没了,真是可惜。

方太太听了管事的话,整个不平静起来。

她完全没想到楚秀兰没死,还活的越来越有滋有味,一下子气的咬牙切齿。

想想前世她受的苦,而楚秀兰那个贱人活的那么好,方太太就满心不甘,心道懂医术算什么,不过就是个小郎中,她方家难道还怕了。

咬了咬牙,方太太决定等到自家女儿完婚之后,她一定要想办法让楚秀兰不得好死。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冬去春来,楚秀兰靠着给人治病赚了不少钱。

虽然村子里的人还有穷人她向来只收成本价,或者白给看病,可她名声出去这后,就有许多富贵人家找她看病,更有那些大宅院里的奶奶太太们,因为她是女大夫,有好多不可企齿的病就算找着人了,争着抢着的请楚秀兰过去瞧病。

楚秀兰在现代见多识广了,再加上读的书多,眼界自然比这些太太们开阔,去看病的时候难免和那些奶奶太太们聊聊天,这一说话,她开阔的心怀,还有广博的知识,许多新奇的想法,另外一些好听的小故事就勾的那些人心痒,恨不得把她留在家里长长久久的陪着说话。

再加上楚秀兰的医术确实好,给那些人治好了许多难言之瘾,一下子在当地的富贵人家有了很高的声望,自然,拿的钱也就多了。

也因为这个,楚家现在的日子可是好着呢,以前吃不上的白面干米饭现在都吃上了不说,还天天有肉吃,这日子让许多人家羡慕不已。

到了春天,楚秀兰除去每天看病外,时不时的到自家的田里溜达一下,看到越长越高的青青麦苗,那长势好的让楚秀兰满心的高兴,计算着夏天的时候能打多少粮食,又能存下多少良种。

除此之外,楚秀兰还让大哥楚秀海把家里的菜园子平整出来,开始种起新鲜蔬菜,她从现代弄来的菜种子种了好多,就如现在这个时空还没有的蕃茄、辣椒、黄瓜等等,另外,还种了一片春玉米。

楚秀海脑子不好使,不过去是真心爱伺弄庄稼,看着自家田里那长势良好的麦子,还有园子里的菜,每天都像有使不完的劲一样,整天呆在田里叫都叫不出来。

楚家老二楚秀湖照着李如云给的书上练武,练了一冬天还真给他练出了名堂,那架势,村子里的壮汉十个八个的加起来都打不过他一个人。

他把书上的招式还有口决也都记下了,正好楚秀兰治了一个武将的家眷,求了人,让楚秀湖跟着参军去了,这次,楚秀湖有人关照,自然不用从小兵当起,去了直接就是伍长,管着十好几个兵呢。

楚秀兰想着自家二哥起点高了点,再加上那身武艺还有蛮力,说不定真立下战功封妻荫子呢。

送走了楚秀湖,楚秀海的婚事就提上日程,以前家里穷,再加上楚秀海脑子不好使,谁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可现在眼瞧着楚家要发了,十里八乡来提亲的人就多了。

楚母挑了好长时间终于挑了离楚家十里外的一个村子里的女孩,那户人家虽不富裕,不过那女孩是真的好,一把好活计,性子也好,又是个顾家重情的,楚家看中了她,叫人提亲,女方很痛快的答应了,两边订了亲,只等着收了夏就成亲呢。

从春到夏,楚秀兰瞧病的范围更广了,不只县里边,邻县的人都慕名而来,就是县太爷也因为楚秀兰治好了他的顽疾而对楚家颇多照顾。

夏收的时候,楚家雇人抢收麦子,结果,收成一出来,吓傻了一众人。

009

彼时就是最好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两石到三石,次一些的田亩产大约都是一石半左右。

这么说吧,也就是说,最高产出也不过三四百来斤,差不多的亩产都是二百多斤,可以想见粮食产量有多低了。

可是,楚家这麦子那产量叫一个高,田和别人家的差不多,只是肥料施的多了点,可也不至于比别人家高那么多啊。

一亩地产八百斤粮食,好家伙,产量一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这要了亲命了。

楚家几个叔伯当时就跑秀兰家叫住楚父问其中的奥妙。

楚父没法子,原先也和楚秀兰商量过,当时就把楚秀兰弄来良种的事情说了,并且还说家里产的粮食也不是很多,还要留下第二年的种子,所以不能分出多少,不过,村子里每家都可以来换一点,他们家也不占便宜,就对等换,一斤普通麦子换一斤良种。

当时可把楚家叔伯都乐坏了,先就跑回家称粮食要换。

楚秀兰又出来偷偷告诉她那些叔伯,叫先悄悄的换了,先紧着自家人换,换完了再告诉村里人这些事情,并且,以后都是要限量的,不能谁想换多少就换多少。

没用多长时间,两千斤的良种就换了出去,剩下的种子楚秀兰让留出来一些,之后就找到村长家里,把她的打算讲了出来,村长如今村民开了一次会,会议开完了,楚家可就热闹了,见天的有人背着麦子去她家换种子。

十天之后,村里人都换好了良种,楚秀兰就开始雇人把地翻了,开始沤肥。又和父母商量着养殖蚯蚓增加肥力,养鸡养鸭的事情。

楚秀海听了干劲之足简直叫人目瞪口呆,问了楚秀兰法子。第二天就开始到处找人抓蚯蚓。

村里人看楚家平地,也跟着平。见沤肥也跟着沤,总之一切跟着楚家来。

地歇了一夏,到秋季的时候开始种麦子,这时候,楚秀海的养殖业也做了起来,蚯蚓养了不少,鸡鸭也都养了起来。因为用蚯蚓做饲料,鸡鸭都长的飞快,只养了几个月就跟别人家养了快一年的差不了多少,楚父楚母看了都乐呵呵的。总算是给大儿子寻了一份产业,以后他们就是两腿一蹬,那也是绝对放心了。

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几个壮汉抬了一个老头到楚家门前骂骂咧咧的。直吵着楚秀兰治死了人,要拉她去见官。

楚父吓坏了,赶紧叫秀兰躲起来。

楚秀兰想了一下还是出来了,看到几个壮汉,楚秀兰眯了眯眼睛。之后蹲下来看那老头,这老者她有点印象,前几天老者腹痛难耐过来瞧病,楚秀兰瞧了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就给他开了些药方,让他回去抓药吃。

现在楚秀兰因为怕麻烦,家里已经不弄草药了,她只开方子叫人回去抓药,一是省心,二是省却许多功夫。

她瞧着,老头应该是昨天死的,现在身体都僵直了,有好几处地方都出现了尸斑。

“你们是不是照方抓药的?”楚秀兰问了一句。

其中一个壮汉一脸蛮横:“就是,你个小贱人,开药吃死我爹…”

楚秀兰站起来一笑:“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开的方子向来稳妥,这么长时间还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这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再说,我只开方子不拿药,这中间有许多环节就照顾不到,老人家出了事,有责任的可不只有我,你们从谁家买的药也应该去查一查,说不得他们以次充好误人性命呢。”

“对啊。”村子里的人都受了楚秀兰的大恩,自然向着她:“楚大夫向来心善,怎么可观把人治死,我看你们就是来讹诈的。”

楚秀兰回头看向楚父:“爹,你去房里把我的银针拿出来。”

楚父答应了一声,回屋提了药箱子出来,楚秀兰蹲下,从药箱里拿出一包针,用一个棉球仔细的擦了,看了一下死去的老者,猛的把针扎进他的喉咙处。

之后,楚秀兰又捏起老者的手,用针刺进他的指尖中。

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楚秀兰收集了老者一块皮肤,在药箱子里拿出一个别人都没看过的物件,她把皮肤放进去,观察了一会儿,又拿出一个物件透明的管子来,里边放了点药水,把皮肤切成米粒大的小块放进去,没有多长时间,管子里的药水就变了颜色。

楚秀兰把老者身上扎的针拔出来,举着给大家看,那针尖都是黑的。

她一双妙目紧盯着几个壮汉:“你们的父亲是中毒死亡的,而且这毒也并不是什么烈性的毒药,中毒之后不会立刻死亡,需要痛苦挣扎大约有一个多时辰才会没命,你们谁来说说,你们老父中毒哭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送去医治,而是让他在家里等死?”

一句话,村里人一下子就炸了营,都开始议论纷纷。

楚秀兰气势一变,看到村长的儿子楚威过来,大声道:“楚威哥,立刻叫人把他们抓起来,老爷子说不定就是他这几个儿子给害的,赶紧报官,儿子谋害父亲又陷害别人,这事不能善了。”

楚威一听赶紧带着村子里的几个壮汉上前围过去,又有村子里的人帮忙,没多长时间就把那几个人给捆了,楚秀兰看着捆着的那几个汉子,咬牙切齿的问:“谁指使你们的,你们良心都被狗吃了,竟然下毒弑父,你们可知那毒药的性质,人吃了在毒发到身亡的一段时间里简直是生不如死,其间的痛哭再好的诗人都描写不出来…”

楚秀兰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好多人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那几个人。

其时社会风气就是以孝为先,万事都要为一个孝字让路,哪里见过这种丧心病狂的人,对待父亲就像是对待仇人似的这么狠劲的折磨。

那几个人听了也是面如死灰,其中一个高壮的低了头。脸上多了几分愧色。

楚秀兰冷笑:“不说是吧,楚威哥,送去见官吧。”

“我说。我说。”其中个子最矮的那个先撑不住了:“我也不认识那人,前几天跑到我家里来给了我们银子。就让我们…”

等他说完了,村子里的人更是气愤,还当父子有多大仇呢,却原来就为了钱竟把老父置于死地,这种不孝子就该千刀万剐了才对。

楚威是个孝子,根本看不下去,满眼通红的拽着那几个人就走。村子里一些年轻人也都跟了去。

楚秀兰倒也放心,本地的知县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再加上她也曾替他解决过麻烦,审理案件的时候应该不会循私舞弊。

等这些人走了。楚秀兰收拾东西回家,楚父楚母早吓坏了,哆哆嗦嗦的拽着楚秀兰上下打量,就怕她有个差池。

楚秀兰想了好半天,想着她也没得罪什么人啊。为什么就有人出钱想要她的命还要让她名声扫地呢?

想了半天,楚秀兰觉得说不定是汪家弄出来的事情。

指不定是汪家人看她现在活的好,心里不忿就买了人要陷害她。

这么一想,楚秀兰对汪家恨的咬牙切齿,她为汪家做牛做马那么多年。结果却落得一个被无情抛弃的下场,这也就算了,单是这些事情,她现在也瞧开了,不会把汪家怎么样,最多活的自在些让汪家人看看,她楚秀兰不用依靠什么人就能自己过的很好,气气那些人。

可是,汪家弄了这么一出,楚秀兰心里就有了恨意,同时,更加向往权势。

若是她家有权有势的,汪家敢这么欺负她?

楚秀兰在生气的时候,楚家老三楚秀河听到家里出事从书院里跑了回来,听楚父楚母把事情一讲,也气的额上青筋暴起:“一定是汪家干的,他们简直欺人太甚。”

“老三。”楚母拉着楚秀河直抹泪:“咱们能怎么着,就这么算了吧,人家是官家,咱们就是一老百姓。”

听了这话,楚秀河更加不甘心:“娘,你别哭,我心里都有数呢,他不就是看咱家好欺负才不要小妹的吗,爹,娘,我楚秀河在这里发誓,一定要用功读书,考取功名,再也不能让人这么踩咱们了。”

这件事情激发了楚秀河的进取心,他比往日更加用功读书,恨不得头悬梁锥刺骨,把时间掰成八瓣用。

楚秀兰劝了几次没办法,只能想法子给他补身子,想关法的做药膳给他吃,以欺他别熬坏了身子骨。

而那家几个兄弟被送到县衙,撑不住棍棒全招了,供出怎么毒害父亲,怎么陷害楚秀兰的事情,县太爷也听的义愤填膺,直接把兄弟几个打入大牢。

楚秀兰觉得那死者挺可怜的,而这件事情又是因她而起,便出钱安葬了死者。

她这一行为立时得到十里八乡村民的夸奖,都夸她医者仁心,县太医知道这事,还送了牌匾给楚家,上面就书写着医者仁心四个大字。

就在楚秀兰想着要不要再多结交些权贵人家时,秋冬之时,异族叩关,战争又起。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来年开春,开春之时,忽一日,有几个兵士来到楚家,捎来楚秀湖的亲笔信。

楚家人激动的读了信,信中写道楚秀湖立了战功,生擒了异族的一个首领,等弄清楚那个首领的身份后,更是大吃一惊,原来,他擒住的是那个国家的一位亲王。

异国的国主为了换回这位亲王可是让出了一大块领地,还送上许多牛马,这让物资紧缺的军伍中的生活一下子好了不少。

除此之外,楚秀湖也不知道走了哪门子狗屎运,竟是救了一位来巡边的大人,那位大人虽然官职不高,可身份却也了得,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太子的亲舅。

10

楚家得了信,楚母和楚秀海的媳妇刘氏赶紧整了酒菜叫送信的兵士用饭。

楚秀兰拿着二哥的信不由的热泪盈眶,经了这么多事,总算二哥出息了,不说立了多大的功劳,就是救了国舅这件事情,也已经给楚家寻得了一个很大的靠山了。

随后,楚秀兰又发起愁来。

她记得在现代的时候,她好像是看过这么一本书,书上那个女主的经历总让她觉得万分熟悉,出身农家,丈夫考中探花,然后被放了外任,带女主上任,后来诸皇子夺谪,太子被废,女主的丈夫因为支持三皇子,最后三皇子赢得最后的胜利而得了好多的好处。

想到那本书,楚秀兰就想着要是太子也像那本收里描写的一样最终被废了,那他们楚家可就危险了。

又想了好久,楚秀兰想到程蝶所说的自己的命运要把握在自己手里,就下定决心先瞧瞧皇后的娘家都是什么人,太子值不值得自家帮忙,若都是值得投资的,不管怎么样,她都要想办法帮太子上位。

楚秀兰这么想着,就给楚秀湖写了信,叫他好好的瞧瞧那位国舅爷是怎么一个脾气禀性,写好了之后叫兵士给二哥带去。

又隔了些时日,楚秀湖来信,说是他已经被授了官职,因为他力气大武艺高,被提拔到了近卫军中,楚家看了信,更加高兴。

要知道,近卫军可不好进,那可都是近身保护皇上安全的,除非是皇上信任的人,否则,绝对进不了。

楚秀兰想,说不定是皇后帮的忙。叫她二哥进去的。

楚二哥信里还说他在京城有了宅子,要接家人过去什么的。

另有一封信是给楚秀兰的,里面写道国舅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而且据他观察,太子为人也很好。很有仁君之风。

楚秀兰琢磨着,照二哥的说法,太子应该是值得投靠的,到底,现在国泰民安很需要仁者风范的君主,二来,一个仁厚的主子对底下的官员或者心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楚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去京城。只是楚秀海不愿意,他一门心思都放在田地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田产,楚秀海犯起倔来。楚家人也没法子,只得叫楚秀兰和楚秀海商议。

最终的结果就是楚秀海两口子留在家乡种田,当然,种的并不是普通的田地,楚秀兰从现代回来的时候买了许多关于种植养殖类的书。这两年她时不时的教楚秀海一些,楚秀海这人吧,看着憨好像不伶俐,可人家种田真的是一把好手,凡是地里的东西那是一学就会。

现在楚秀海已经可以自己培育良种。还能自己想法子提高粮食产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田能手。

楚秀兰就教他不要傻种田,叫他把家里的田地全弄成良种田,自己培育良种或卖或换出去,一来得了名声,二来,利润也比只种田高上不少。

楚秀海别人的话或者不听,可对妹妹那简直言听计从,很认真的听取了楚秀兰的意见,表示一定要按妹妹说的做,让妹妹放心。

如此,楚家人北上去了京城,楚秀海把所有的良田全部变成良种田,等到楚家人到达京城的时候,楚秀湖已经开始在近卫军中当值,他特意请了一天假迎接家人。

楚秀湖在京城的宅子不大,要是他一个人住还行,可一家老小都住进来,再加上还要买些下人就显的有点小了。

楚秀兰进京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积蓄在好地段买了个大宅子,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搬了进去,又买了些仆妇下人,总算是把小日子过了起来。

楚家人才安顿好,国舅爷就来拜访,楚秀兰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发现这位国舅爷很有君子谦谦如玉之风,说话更是和气,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一点都没有大家子弟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心里哀叹,恐怕自家二哥已经被这位极有手段的国舅爷拢住了吧。

如此看来,自家已经绑上了太子这辆战车,她恐怕不帮也得帮了。

楚秀兰对于国舅很好奇,而国舅上门拜访,一来是拜见楚家的长辈,二来也是很想见见楚秀兰这位传奇式的女子。

他本来想着楚秀兰只是一介村妇,就是医术高明了些,不过到底泥腿子出身,容貌气度应该不会好到哪里去,结果看到楚秀兰他却大吃一惊。

楚秀兰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一点村姑的样子,反而气度高华,长相秀美,尤其是让国舅惊讶的是,楚秀兰是被夫家抛弃的女子,可浑身上下没有一丁点的自卑感,反而看她的双眼中带着极度的自信,浑身上下更是洋溢着坚毅果敢之气,叫人一见忘俗。

他有心试探一番,只说自己最近身体一直不好,想叫楚秀兰帮他看看。

楚秀兰看了他两眼,又把了脉,笑了起来:“国舅爷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

这一个只是让国舅愣住了,追问:“只是什么?”

楚秀兰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语气道:“只是国舅爷子嗣上恐怕艰难。”

一句话,让国舅彻底的对楚秀兰刮目相看,就这么一下下就能瞧出他子嗣艰难,他想,楚家这位姑太太还真是名不虚传呢。

“可有医治的法子?”

楚秀兰一笑:“自然是有的,不过却也不好办。”

国舅没有再问,只是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常来楚家走动。

楚秀兰来了京城,没过多少日子就开了一个医馆,并招了两名学生,才开始的时候,来找她瞧病的人不多,可过了一段日子,她的名声就出去了,来找她看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楚秀兰没办法,实施起了挂号制,这一实施就常有患者因为挂不上号而争抢打骂的,尤其是那些贵族人家,更是出高价买号,这一下子,黄牛党竟然诞生了。

在楚秀兰的医馆生意渐渐红火起来的时候,楚秀海的良种竟然卖出了省,二换一的价格,叫楚秀海一年就挣了不少的钱,再加上家中的养殖业,楚秀海单靠一双手一年里又赚了几百亩良田。

并且,楚秀河这年里也考中秀才,又经过国舅的介绍,拜一位大儒为师,楚家的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在楚秀兰给国舅治病的一段时间里,两个人时不时的聊天,国舅和楚秀兰越聊越是惊讶,他没想到楚秀兰这个村妇竟是如此的博学,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医相占卜,农工商业几乎无一不知,这就是活了几十年的宿老恐怕也及不上楚秀兰的。

他哪里知道楚秀兰在现代的见识多了,虽然学的最多的是医术,可别的东西也多少知道一些,回来的时候又带了那么些个书籍,有时间了她就钻研书籍,再加上她记忆力超绝,人又聪明,时间久了,懂的自然也多了。

国舅是真心佩服楚秀兰,认为她的才学不下于帝师,待到楚家在京城呆了约有一年的时候,一天,国舅带着一个少年拜访。

少年长相俊秀,举止端庄,说话也是彬彬有礼,很得楚秀兰的喜爱,亲自下厨给少年弄了许多的美食,在少年询问了她一些医学知识的时候,她也知无不言。

之后,隔几日少年就会来访,和楚秀兰熟悉之后,少年提出要跟楚秀兰学习。

楚秀兰因着喜爱他,就痛快的答应下来,教了他许多现代的知识,比如算学,比如物理化学等等,又拿出她在现代买的一些试验用品,时常和少年躲在屋里做实验。

除此之外,楚秀兰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还教了少年许多心理学,厚黑学方面的知识,并且,把她从现代学来的许多历史知识,还有对于各种帝王的评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都教给了少年。

这天,少年又照常来访,在听了楚秀兰讲的九龙夺嫡的故事之后,一脸的沉思。

也是这天,少年没有多呆,从楚家出来直接去了秦国公府,老秦国公看少年沉着一张脸进来,赶紧招待他坐下,问道:“太子这是怎么了?”

原来,楚秀兰并不知道的是,整天来找她讨教的少年竟是她一直在猜测的太子。

“今天听了一个故事,心情不好。”少年一直很沉闷。

老秦国公有些担心:“什么故事。”

少年就把楚秀兰给他讲的故事讲了出来,老秦国公听了一脸的沉思,过了许久才又问:“你跟那位楚家姑太太都学了些什么?”

老秦国公并不曾太过关心,原以为太子好容易找到一个不怕他,不理会他身份,能够以平常心待之的人,所以才去楚家,为的是一份自在,现在想来,楚家的这位姑太太可不简单,因此就关切起来。

太子就把这段时间从楚秀兰那里学来的东西讲出来,秦国公越听越是惊奇,越听越是满心的震憾,过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才叹道:“若她是男子,天下可安矣,可惜了。”

太子想了想:“虽是女子,可她确实有才学,孤打算继续跟她学习,说不得时间久了,孤能找到自己的治国之道。”

秦国公一脸赞同的点头:“太子愿意去就去吧,看来,我们以后要对楚家更加关心,楚家的几个子女都是人才,不管是老大的种植之术,还是勇武的老二,或是机变的老三都是治国良才,如今再加上这位楚秀兰,只不知楚家二老是如何教导出如此出色的子女的?”

11

太子回宫就去拜见了皇后,母子二人商议了一番,决定以后皇后加大对于后宫的管制,而太子要做出兄友弟恭的样子,要和皇上大打亲情牌,还要学会隐忍,绝对不能给其他皇子机会。

自此之后,太子努力收缩势力,除了皇上给他的一些政务,他几乎什么都不插手,东宫中更是整治的一片安然。

除此之外,太子每天早晚给皇上请安,说一些暖心的话,并且表现出对皇上的十足忠诚和孺慕之情,一来二去,皇上对太子更加疼爱,又觉得太子太过纯善,在别的皇子想要挑衅太子的时候,不用太子动手,皇上就会先镇压住他们。

这么一来,更让太子找到了和皇上相处的法子,父子感情日渐加深。

太子本来就是当今第一个儿子,太子出生的时候,皇上和皇后感情很不错,自然,他对于太子是疼爱的,这种感情不是后面的那些皇子能比的,说起来,这么些儿子当中,皇上还是最疼太子的。

等到太子让皇上对他很放心时,他就利用从楚秀兰那里学来的东西开始展露他的政治才华。

他不但谈论一些治国之道,在得知皇上因为国库空虚而头疼的时候,更是把从楚秀兰那里换来的玻璃制作的方法献了出来,并亲自监管造了作坊,开始生产各种精美的玻璃制品,没用多长时间,这些玻璃器皿都卖到了邻国,赚了许多钱财,一时,皇上高兴的每每在人前大力夸赞太子。

在一次太子遇刺时,正好楚秀湖在旁边,奋力保护了太子,皇上便让楚秀湖负责太子的安全问题。楚家,彻底的和太子绑在了一处。

楚秀兰继续做着自己大夫的职业,在治病的同时。联络那些贵门豪族,弄了不小的人脉。

而楚秀河也考中举人。眼看着就可以参加会试了。

后,楚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京城站住了脚跟,楚秀海培育的良种卖遍整个国家,百姓提起他都恨不得供起来,就是皇家提起来也是大家赞赏,楚秀海仗着良种培育和先进的养殖经验成了一方富豪。

楚秀湖在军中发展的也很好。如今已经因立战功而官拜三品,当然,这其中自然也有太子的提拔,可和楚秀湖的勤奋还有谨慎都是分不开的。

另。楚秀河在会试中也一举高中,虽然没有夺得前三甲,可到底也在二榜榜单中,并且名次还不低,又经殿试。也许有皇上要提拔他的意思,楚秀河被点为二甲传胪,后又有楚秀兰给他打点,让他外放做了一地的知县。

楚秀河带着家眷上任,上任之后清正廉洁。又给当地的百姓找了不少致富的路子,联同当地富户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在上任期满后,考核优良,太子又使了力让他连升几级,成了一地知府。

楚秀河临走时,当地百姓送了万民书万民伞等物件,哭着送他,连着送出二十里地,场面着实感人,就连皇上都听说了,大赞一声若全国都是这样的官员,国家又何愁不兴盛。

在这几年里,方太太不止一次的想要找楚家的麻烦,都被楚秀兰躲了过去,楚秀兰原来打算还击,可当她知道方家和三皇子搅和在一起之后就不再还击了。

这几年楚秀兰也看清楚了,太子的位子已经稳固的很,就是皇上都不会容忍有人动摇太子之位的,三皇子根本就没有上位的可能,而且,三皇子背后陷害太子的事情太子也知道,两个人表面上兄友弟恭,可背地里已经水火不容了。

楚秀兰想要看太子上位之后三皇子一系的下场,她想着到时候她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把方家往泥里踩了,就像是当年方家高高在上用权势诱使汪墨休弃她一样。

当然,这几年也有许多人家向楚家求亲,提出求娶楚秀兰,不过楚秀兰思想观念和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而且她也对男人和婚姻死了心,说什么都不再嫁人。

楚父楚母原担心她老了之后无人养老,不过楚秀兰说她有三个兄长,现在兄长家都有孩子,难道她的侄儿能够不管她,再说,她也积攒了许多的银钱,就算没人管,她也不会冻着饿着。

另外,楚秀兰也收养了一些孤儿专心教导,那些孩子对她也很孝顺尊敬,楚父楚母瞧了知道楚秀兰后事无忧,便也不再管她。

这么又过了几年,忽然一日皇帝夜间得了急病而去,太子登基,大赦天下。

太子登基之后稳定朝政,慢慢的把跟着几个皇子派的官员替换成他的心腹,楚家兄弟便又高升,楚秀湖成了兵部尚书,而楚秀河则成了吏部尚书,并且,新帝还把一直在乡下的楚秀海弄到户部,专营一司管着天下的良种培育和改良工作。

等到朝政稳定,新帝位子坐稳之后,就开始大力改革,先前和他做对的几个皇子新帝虽然没有贬斥,不过,却把他们都荣养起来,不再让他们插手国政,另外,他们那些心腹也都视情形而定或抄家或去官或贬出京城。

方家就在去官之列,方老爷丢了官职,汪墨也跟着遭了殃,原来春风得意,眼瞅着就要升官发财,现在啥都没有了,只能窝在家里怀念以前的风光。

方家以前也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谁都知道他们家和新帝不是一路的,新帝其实恨不得他们都死光,只是新帝向来以仁厚为名,不愿意造杀孽才放过他们一条性命。

因此,就有许多人用各种借口开始把方家踩下去,尤其是有的新贵人家,以前因为汪墨清高孤傲而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现在逮着机会就对他冷嘲热讽。

还有人诱着汪墨去赌钱,带着他上青楼,没有多长时间就让汪墨把家里的钱财败光了。

而方秀兰没有法子只能去娘家要钱,因为钱上的事情和方太太大吵了好几回,母女情分一下子淡薄起来,就连方老爷看到方秀兰也是恨的不行。

慢慢,方家存下来的钱财被好些个新贵或者世家用各种借口或抢或骗弄走,家里的田产铺子也被豪门抢去,方家彻底的败落了。

而汪家败的更快,没有几年就赤贫如洗,汪家老两口不说汪墨的不是,竟然指着方秀兰的鼻子骂她扫把星,说什么没有她的话,汪家就不会和楚秀兰和离,不会把楚秀兰那么一个财神爷推出去,说不定,汪墨现在已经官拜尚书了。

没看到楚家三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吗,就楚家三个儿子那孬样还能做官?换成汪墨那指不定就位极人臣呢。

方秀兰有苦说不出,只能每天以泪洗面,同时也暗悔自己当初怎么就那么死心眼,偏偏看上汪墨这个没担当的男人。

之后又隔两年,这日,楚秀兰正好有空,就带着弟子们出去逛街,逛累了就找地方吃饭,在一家酒楼前停下脚步,闻着酒楼中传出的饭香觉得味道还不错,才要带弟子们进去,就听到一阵骂声,之后,店小二推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出来。

男子跌倒在地上,没人可怜他,店小二还指着他的鼻子骂:“滚出去,也不看看你是谁,就敢跑到这里吃霸王餐,我呸,还说什么当年得中探花,探花个屁,探花就你这个模样?哈,这里谁不知道你赌钱赌的输光了家财,连老婆孩子都守不住,吵着闹着跟你和离,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你啥都没落着,没出息的东西…”

楚秀兰听了回头瞧瞧那个男子,很显老,头发杂乱,脸上皱纹交错,衣服也都破烂不堪,不过,依稀还能看出当年清秀模样,那样子…楚秀兰终是认出来了,这是汪墨。

看了一眼,楚秀兰拉着两个女弟子就往酒楼走去。

她这么些年容貌上几乎没怎么变化,不过,却经由岁月沉浸,整个人显的更加的成熟美艳,汪墨倒在地上瞧过去,瞧了好几眼才从眉眼间认出来这是他的前妻。

汪墨纵身扑过去想要拦住楚秀兰,楚秀兰一个跟楚二哥学过武艺的弟子上前一步把汪墨踢出去老远:“臭乞丐,还想拦我师傅的路,小爷没要你的命就该感念了。”

“好了。”楚秀兰淡淡一笑:“咱们进去吃饭吧,师傅我可是饿坏了。”

至于方家,楚秀兰回去了解了一番,彻底打消了要报复的心理,方家现在日子也不好过,钱财尽去,方老爷子和方家子弟又没有一官半职,家里人口不少,个个张着嘴要钱,等家里的钱花光了,又都不乐意出去赚钱,只能靠着女眷没日没夜的做针线换钱买米下锅。

看看自家现在的日子,再比较一下方汪两家的日子,楚秀兰不止一次的感念李仙子还有程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