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换成李元婴,他才不管什么文学馆、不管什么规不规矩,一定天天守在母亲身边不离开。就是不能天天守着,每天去见一见也是好的。

李元婴起初是想不明白原因,现在李元婴明白了,原来是为了李二陛下现在坐的那个位置。想想他皇兄也真惨,才四十出头,娘没了,爹没了,老婆也没了,难得疼个儿子还疼出这么个坏胖子,还没到弱冠之年已经惦记着继承他的位置。可见,当皇帝真辛苦!

李元婴在心里怜悯着李二陛下,回去后兴致勃勃地给他娘写了封特别肉麻的信,主旨是“世上只有阿娘好,有娘的孩子像块宝”。他还把印书的事和柳宝林说了,在信里告诉柳宝林,再过几个月他就带书回京给他看!

这封信随着兕子她们的信一同跑往太极宫,先送到了东宫那边。

李承乾处理完各项事务,便听有人说弟弟妹妹又来信了。

李承乾这几个月早习惯了收九成宫那边的信,他先把塞在最底下的那封信抽出来看了眼,果然又是李元婴托他转交给柳宝林的信。

这小子特别滑头,怕人弄丢了他的信,总拉着兕子她们一起写,直接叫人把信往东宫送!

李承乾笑着看了看信封上写的字,和左右夸道:“幺叔这字倒是大有长进,看来九成宫水土不一般,幺叔去了那边竟都开始练字了!”他也没去拆李元婴的家书,直接命人送到柳宝林那边去。

自李元婴去九成宫后,柳宝林每日都会念一段经,祈祷李元婴在外面平平安安,不要遇到什么意外。后来李元婴开始写信回来,柳宝林念完经后便取出李元婴的信重读一遍。

这日李承乾派来的人把信送到,柳宝林给对方塞了几颗银豆子,欢欢喜喜拆开信来看。

柳宝林出身寒微,原本是不识字的,结果李元婴小时候无心向学,连字都不想认!于是柳宝林想了个法子,她佯作不经意地在李元婴会注意到的地方抹眼泪,和身边伺候的人说自己因为不识字被欺负了。李元婴一听,生气极了,当即表示他去学,学了回来教阿娘!

李元婴真要想干什么,那是肯定会一门心思去做到的,他还真去认了字回来一个个地教柳宝林。

柳宝林如今虽然称不上熟读诗书,看看家书却不成问题。想到儿子的贴心和好动,柳宝林又是思念又是忧心,拿到信便小心拆开、一字一字地读过去。

看李元婴在信里写他向魏征、萧德言等人求教,过些日子还要把自己画的书印出来,柳宝林心中欢喜得很,起身命人去开库藏替李元婴清点一下太上皇留下的银钱和宝贝们。

这些要是不够儿子花,将来到封地上应该会有不错的进项。柳宝林已经和人打听过了,滕州临湖近海,算是物产丰饶之地,他们去了滕州日子不会太难过。

柳宝林数数点点,清来算去,不知不觉又忙到午后。她拿出针线活坐到榻上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悉心做起了儿子冬天能穿的新衣裳。

转眼到了八月底,九成宫逐渐能看见几分秋色。金灿灿的向日葵早已过了花期,只留在了李元婴等人涂抹出来的“巨作”上,到入秋之后,十株向日葵陆陆续续开始结实,那挨挨挤挤长满花盘的向日葵籽越来越丰盈!

李元婴最近没触发奖励葵瓜子的任务,挺久没嗑瓜子了,有点心痒,寻了个清早跑去摘了个最大最好的花盘,带回去准备叫人下锅抄了。

虽说他身边没人炒过瓜子,但弄个锅扔下去抄一抄应该不难才对。唔,要炒奶油味的话,可以去弄点羊乳!

李元婴想得挺美,结果他才刚抱着花盘转身,后头就跪了一地的人,央求他不要把向日葵带走,否则李二陛下是要治他们罪的。

真是岂有此理!这明明是他的向日葵,凭什么不能吃?要是李二陛下治他们的罪,那是李二陛下没理,和他有什么关系!

李元婴一点都不在意董小乙等人的哀求,直接抱着花盘走人。

董小乙面色惨白,跪在原地没敢上前拦人。

离开暖房走出挺长一段路,一直沉默的戴亭忽然开口喊:“殿下。”

李元婴转头看他。

戴亭犹豫片刻,还是跪到地上乞求道:“那董小乙与小人是同乡,小人想请殿下帮他一把。”董小乙被李元婴点去负责照看那十株向日葵,又靠着向日葵在李二陛下面前露了脸,平日里早让旁人忌恨不已。李元婴不由分说摘走一个花盘,恐怕会有人借机要让董小乙遭罪。

李元婴见戴亭说完话便安安静静地跪在那,皱着眉说:“那不是还有好些个花盘吗?我摘一个怎么不行了?”

戴亭道:“少了一个便是失职。”

李元婴道:“你刚才怎么不说?”

戴亭伏跪在地,不再吭声。

他身份低微,贸然开口已经是逾矩。再说,他与那董小乙也只是同乡而已,这些年来没怎么说过话,算起来并没有多少情分,他不可能当着外人的面提出李元婴不一定会答应的请求。一边是李元婴,一边是没什么交情的同乡,谁轻谁重谁都能看出来,若不是知道李元婴可以轻松改变董小乙的命运他绝对不会多说半句话。身在宫中,自保都不容易了,谈什么保别人?

李元婴早习惯了戴亭这少年老成、思前顾后的德性,稍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对戴亭说:“起来吧,我去找皇兄说一声便是。多大点事啊,犹犹豫豫做什么!”

戴亭依言起身,与往常一样跟随在李元婴身后。

李元婴抱着花盘去寻李二陛下,告诉李二陛下葵瓜子可以采收了!

李元婴自觉在这十株向日葵的去处上还是很有发言权的,既然有十株那么多,那他自己种的两株肯定要留着,余下的八株,李元婴让李二陛下自己和兕子她们讨去!

李二陛下摆明要强抢:“这东西种在朕的暖房里,自然是属于朕的。”

李元婴很有想法:“你这么不讲道理的话,我要写大大的布告,贴到城门上骂你!”

李二陛下还是头一回听到这种威胁,饶有兴趣地挑挑眉:“长进了啊,还会写布告了?”

李元婴骄傲地说:“那是自然,我可是能印书的人了!”

李二陛下知晓李元婴这混账小子真的敢做那种事,便道:“你的两株朕不能要,兕子她们是朕的女儿,朕怎么不能要了?”

李元婴道:“兕子她们也很喜欢啊,都说君子不夺人所好,您可是兕子她们的亲爹,怎么能抢女儿喜欢的东西!”他又指出李二陛下话里的错处,“而且剩下八株里还有两株是姝妹妹的,姝妹妹不是你女儿!”

李二陛下被李元婴气乐了,还真和他较起劲来:“行啊,我让人去把她们叫来问问她们愿不愿意给。”

兕子三人很快被人带了过来。

一听李二陛下说要,三个小萝莉都直接把自己的向日葵给了出去。

李二陛下横了李元婴一眼,意思是“你看看你,再看看别人”。

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太不要脸了,坚持不给自己那两株。他还顺嘴跟李二陛下把董小乙讨到身边,说明年要让董小乙到自己庄子上种一大片,想留多少种就留多少种,将来他带到封地上种!

一个在暖房侍弄时蔬的人而已,李二陛下也没在意,吩咐左右把董小乙拨到李元婴身边。好歹是正儿八经的滕王了,身边确实应该添几个人才行。

这时魏姝也被人带了过来。

这回是被李二陛下召见,魏姝被裴氏勒令换回了女孩儿的装扮,看着多了几分清丽可爱。

李元婴头一次见魏姝这么穿,先是两眼一亮,而后等魏姝行完礼便溜过去戳了戳她,压低声音说:“不要给他!”

李二陛下瞪了李元婴一眼。离得这么近,真当放低嗓儿别人就听不见了吗?

李元婴乖乖闭嘴。

反正他已经说完了!

李二陛下把要征用那两株向日葵的事告诉魏姝。

魏姝自然也听到了李元婴刚才的话。出于对小伙伴的无条件信任,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既已知道魏姝是魏征的孙女,得到这样的答复也不太意外。暖房已经有兕子她们献上来的六株,让李元婴和魏姝另外种一批也算是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李二陛下觉得自己和李元婴计较这种事儿完全是被李元婴气的,摆摆手让李元婴快滚,别留着碍他的眼。

李元婴拉着兕子她们跑了。

跑到外头,李元婴严肃地批评了兕子三人,认为她们直接送出去的做法太笨了。就算要给,也该要点好处啊!

城阳道:“既然父皇想要,自然应该给父皇,怎么可以和父皇讨价还价?”

兕子和衡山也点点头,认同姐姐的话。

李元婴看着三个老实的小萝莉,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给她们讲点别的故事,比如“自己的东西一定要积极争取”什么的。这么听话,万一以后被人骗了可怎么办才好!

李元婴庆幸地和魏姝说:“还好你没给出去,要不然皇兄肯定更得意!兕子她们太好说话了,如果是高阳的话,一定能和我一起贴布告去!”

魏姝好奇地问:“贴什么布告?”

李元婴便得意地把自己威胁李二陛下的话说了出来。他认为李二陛下要不是怕了,一准把他手上的花盘也给抢走,简直无耻至极!

魏姝几人听得瞠目结舌。

这真是除了李元婴,没人想得出来的奇招!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你无耻至极!

李二陛下:你才无耻至极!

*

更新!

今天依然勤奋如斯!

我屈指一算,19号是个好日子,我们19号入V吧!到时可以更新一万字!!!

第 18 章

《闲唐》/春溪笛晓

第十八章

这一天对于董小乙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天。

大清早,董小乙负责看护的向日葵被李元婴采了去,他本已有些绝望,无奈地承受着其他人有意无意的奚落。虽说向日葵种子是李元婴拿来种的,但东西已经被李二陛下点名要保护起来,自然连李元婴也不能随意采走。

董小乙以为自己要完了。

不想只过了一个时辰,便有人过来吩咐说以后他可以去滕王那边当值。

滕王,便是李元婴了。

董小乙依稀记得李元婴身边的戴亭是他同乡,与他同一年入宫,只是不太爱理人,又长得有点像女孩儿,一开始总被人欺负。后来戴亭被李元婴讨到身边,从此就和他们不一样了!

李元婴虽然出了名的任性,实际上却极其护短,谁敢欺负他身边的人一准没好果子吃。当初,有内侍因为太上皇驾崩、李二陛下不甚在意他这个弟弟而轻慢他母亲柳宝林,李元婴直接叫人把那内侍埋进了雪里。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招惹李元婴的原因,李元婴天不怕地不怕,你敢惹他和他身边的人,他就敢干别人不敢干、不愿沾的事!

董小乙心中一阵欢喜,忙去收拾东西。

他抱着一只手都能拎完的家当去拜见李元婴。

李元婴正陪兕子她们玩呢,叫人把董小乙领进来后仔细打量董小乙几眼,发现这董小乙虽然有一颗往上爬的心,瞧着却还算纯善,倒也算是个能用的人。

李元婴不太在意这些事,满不在乎地把他交给了戴亭:“既是你同乡,往后你带着他吧。”

董小乙一怔,看向戴亭。

戴亭面上没什么变化,仍是一如既往的沉静,领着董小乙去安排他的临时落脚处。安顿下来后,戴亭便将李元婴对那几株向日葵的打算告诉董小乙,仍让董小乙去看护其中四株不属于李二陛下的向日葵。

既然十株向日葵已经分好了,几天后便全部采收完毕,各自带回去留种。李元婴挺想炒掉一个花盘,后来想着自己吃也吃过了,不如留着回京给柳宝林尝尝,便也不再冒着被李二陛下骂死的危险炒葵瓜子吃。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向日葵采收完毕后李元婴又接到一个新任务:扫描九成宫的立体图像留档万界图书馆里。

这也是李元婴只需要用眼睛看便可以完成的,只是要多跑几个地方而已。李元婴本来就到处跑,倒也不介意顺便完成这个任务。

接下来几天他和往常一样带着兕子几人在九成宫各个好玩的地方晃荡,渐渐地,整个九成宫在万界图书馆里成型了。他试着在个人图书馆里进入“九成宫扫描件”,发现里面居然和真正的九成宫一样大,他伸出手可以摸到里面的梁柱,甚至还可以爬到李二陛下的宝座上躺一躺。

李元婴觉得很稀奇,忍不住好奇地问系统:“既然能做到这种地步,为什么还要我来扫描啊!”这只要扫描一下就能在万界图书馆里复原全貌的技术,着实太厉害了!而且,他们还会造能在天上飞的飞机!

系统沉默了一会儿,答道:“历史非常漫长。历史的每一次更替,都会毁灭许多东西。所以,有许多当前时代的人看来非常常见甚至重愈生命的东西,以后可能会消失不见。”

李元婴听不太懂。

系统没再多说。

李元婴琢磨了一会儿,才再一次发问:“所以,你们没有九成宫了吗?”

“是的。”

“没有《九成宫醴泉铭》?”

“是的。”

“没有《十渐不克终疏》?”

“是的。”

“没有《礼记》《论语》《韩子》?”

“是的。”

“没有大唐了?”

系统终于反应过来,拒绝回答:“您的权限不足,不能查询该问题。”

系统选择避而不答,李元婴却已经知道的答案。

看来,大唐确实没有了。

李元婴有点难过,大唐才刚建起来没多久、他还没去封地作威作福,怎么就没有了呢?李元婴不信:“你骗人,这么大的九成宫,这么多的书,怎么可能说没就没!”

系统没有再吭声。

李元婴将九成宫扫描件选择对外开放。本来他对对外开放后的情况一向没什么兴趣,这一次他却站在原处看着上面逐渐多出一个个光点。系统说过,一个光点表示有一个人花钱进去浏览,几乎是在开放后的下一秒,光点就挤满了整个虚拟九成宫。这说明,有许多人翘首以盼等着九成宫的出现。

李元婴更难过了,他离开万界图书馆,鼻子酸酸的,左想右想想不出找谁说这件事,便跑去寻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正在批奏章,听人说李元婴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哭着跑来了,颇觉稀奇,让人赶紧把李元婴放进来。

李元婴一见到李二陛下,眼泪立刻憋不住了,扑上去抱着李二陛下哇地哭了出来:“皇兄,我难过。”虽然他总和李二陛下对着干,但是他认识的人里面,最厉害的还要数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还真不知道谁能让这小子这么委屈了。难得见到李元婴这么哭,李二陛下心都被他哭软了,无奈地用少有的软和语气问:“谁还敢欺负你了?”

李元婴摇摇头。

没有人欺负他,但他就是难过。

李元婴问李二陛下:“皇兄,我们大唐会消失吗?”

李二陛下一顿。没有人敢在他面前问这种话,大唐才刚建国二十余年,谁会在这个时候问“大唐会不会消失”?李二陛下对上李元婴泪汪汪的眼睛,想了想,正色回道:“不管商周秦汉,开始时总都想着千秋万代,父皇建立大唐自然也这样想。但,打天下难,守天下也难,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做好眼前的事,上不愧天,下不愧黎民百姓。至于能不能传承万代,只能看后人如何。”

千秋万代之类的,也就酒兴上头时会想想。

李元婴认真记着李二陛下的话。

李二陛下问:“你怎么会想到这个?”

李元婴把系统那段“历史是漫长的”照搬出来,说是有人这样告诉他的。

李二陛下听完一阵沉默,而后抬手揉揉李元婴的脑袋,好言宽勉:“既然你能把这些话听进去,往后就不要再胡闹了。大唐疆域横跨大江南北,幅员辽阔,难以管辖,光靠我一个人可不成,还需要你们这些弟弟帮忙分担。你早点变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等将来你把滕州管好了,我再给你个更大的地方让你管!”

李元婴一听李二陛下要给自己更大的地方,顿时高兴了,一口答应下来。

李元婴欢欢喜喜地跑了,李二陛下却还在沉思着李元婴说的话。他独坐片刻,命人把房玄龄他们叫到议事堂。

君臣相对而坐,李二陛下把李元婴哭着来找自己的事告诉房玄龄几人。

房玄龄感慨:“九岁孩子尚且知道为此伤心,我等更不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

长孙无忌与魏征亦赞同房玄龄的话。

君臣便顺势商量起政务来。

至于李元婴,那是难过一下就可以“改过自新”的吗?

进入深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这天李元婴一夜好眠,第二日睡到日上三竿都没能起来。

李治早就知道李元婴这尿性,一大早过来催促李元婴起床,今天是孔颖达来讲课,再迟到或者旷课孔颖达又要发飙了!

李元婴把被子拉得更高,把自己蒙在被子里闷声闷气地说:“不起,就不起,这么冷的天,才不要去上课!”

李治:“…”

亏父皇昨晚还拿李元婴来教育他们,就李元婴这懒成狗的臭德性,哪有半点顶天立地的样子!!!

李元婴没理会李治的叫唤,一觉睡到自然醒。到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上课时间了。这对李元婴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儿,要是换成冬天的话,他可以一整天都窝在床上。

想到孔颖达那张凶凶的老脸,李元婴唉声叹气片刻,爬起床在小宫女的伺候下穿好衣裳,溜达去寻刚刚下课的孔颖达。

李元婴昨天想了很多,想着想着便想到孔颖达。孔颖达对《韩子》特别不喜欢,李二陛下也是,所以大唐学《韩子》的人少,甚至连知道《韩子》的人都不多。所以,李元婴想找孔颖达聊聊天。

孔颖达见李元婴下课了才跑来,脸色黑得很。听李元婴说有事情要和自己请教,孔颖达神色稍霁,领着李元婴去当值的地方坐下细谈。

李元婴难得坐得端端正正,正儿八经地对孔颖达说:“孔祭酒,我有一件事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孔颖达问:“何事?”

李元婴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里的话,没错吧?”

孔颖达点头道:“那是自然,这三岁小儿都会背。”

李元婴道:“那为什么您不喜欢别人看《韩子》?难道您觉得《韩子》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

孔颖达道:“商韩恶法,虽有可取之处,却失之仁厚,用之必然会让人心向背,岂能宣扬?观秦三代而亡,便知其不可行。”

李元婴还是不理解:“一朝败亡,和一本书有什么关系?”他胆大包天地和孔颖达举了个例子,“若是将来有人将亡国之罪归于儒家,罢黜儒家,焚毁经典,又当如何?”

若是从前听到李元婴说这种话,孔颖达肯定会指着他鼻子大骂“竖子安敢妄言”。可对上李元婴带着疑惑的双眼,孔颖达却突然骂不出口。他摇摇头,毫不犹豫地否定了李元婴的猜测:“绝不会如此。”

这是儒家子弟、孔氏后人对儒家的信任与信心,孔颖达不相信有任何学说能够取代儒家。自汉代以来,哪朝哪代治国不是用儒家子弟?虽说他研究汉代典籍时发现其中混杂着一些不属于孔圣的观点,但大体上还是承续着孔圣思想的,甚至还变得更适合用来治理国家。

孔颖达为此骄傲且充满自信。

李元婴听孔颖达回得斩钉截铁,便知道孔颖达不会考虑那样一天的到来。他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答案,也不再多问,跑去找兕子她们玩儿了。

晌午有人送来李二陛下赐下的贡梨,又大又甜,可惜李元婴不爱吃,便让人拿下去用冰糖炖了许多盅,遣人送去给魏征他们喝,毕竟魏征他们老给他讲课。魏征还好,其他夫子都觉得李元婴是不是往里头放了什么东西要祸害他们,见魏征喝了才放心地喝下。

李元婴还让戴亭端上一盅跟自己去找萧德言。

这是李二陛下赐下的梨子,许多人都没机会吃。听李元婴全炖了拿去给别人喝,萧德言道:“你就不怕陛下生气?”

李元婴觉得这事自己在理,李二陛下不在理,理所当然地说:“皇兄连我不爱吃梨都不知道,凭什么生我气!”

萧德言觉得李元婴运气着实不错,若不是生在李二陛下继位之后,李二陛下对兄弟怕是没有这么好。也就是出生的时机好,李元婴才能无忧无虑地被养成外界传言中的混世小魔王。

李元婴哄着萧德言把冰糖炖雪梨喝了,才把和孔颖达的对话告诉萧德言。他还评价起孔颖达来:“我觉着老孔不如他先祖,三岁小儿会背的话,他都不肯照做。人又不是傻子,孔子都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不是看了就全部照做,怎么就不能看别的书了?”

萧德言道:“可不是人人都像殿下这么聪明。”

李元婴觉得这话很中听,一点都不知道谦虚为何物,高兴地应和:“说得也是!”

萧德言莞尔。

李元婴把自己的新构想告诉萧德言:“等我去了封地,我就建个大书院,什么书都给看,什么家的学说都给教,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让他们有机会学!”他拉着萧德言皱巴巴的手,积极挖李泰墙角,“老师,以后你要不要来给我的书院当山长啊?”

萧德言笑着摇摇头:“这不成,我老了,年轻人不喜欢听我的。”

李元婴虽然有点失望,但也没气馁,仍拉着萧德言的手道:“那您把您的学生借给我吧,您的学生一定很多!”

萧德言见李元婴眼睛里满满都是期盼,不忍让他失望,温言道:“好,等你要去封地了,我帮你问问有没有人愿意随你去。”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会撒娇的孩子有糖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