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觉得这事可行。他说道:“那你就走这一趟,好好给你舅舅他们说说。”

李承乾应了下来,回去叫人准备帖子去。怕这些人不到,李承乾还特意让人在帖子里加上一句大意为“这也是陛下的意思”的话。

到了百官休沐日这天,这段时间关门整改的丰泰楼重新开张了,派人在外敲锣打鼓地庆贺,等有人上前说要进去吃饭,守在门外的机灵小二却笑眯眯地说暂时不接待外客。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都开门了,不接待外客是什么意思?因为都好奇丰泰楼搞什么名堂,外面围着的人一圈接一圈地增多。

房玄龄他们得了李承乾的帖子,又事关自己的操蛋儿子,自然都按照帖子上所说的那样带上家眷一起来品尝“国子监专供饭菜”。

外头围着的人里头有不少是京中闲汉,别的不晓得,对京中的高门大户最是了解。来一个人,这些闲汉便远远地惊叹一声:“这是魏侍中!”“这是房仆射!”“这是某某国公!”

惊叹完了,他们还要给左右那些认不出人来的人解说一番,说来的这人有多了不得,是多大的官儿,干过什么大事。

很快地,所有人都晓得丰泰楼重新开张了,而且满京城的达官贵人都去给它捧场!

听说丰泰楼换了新东家,这新东家到底什么来头,居然能请动这么多人?!

等太子李承乾到了,众人更是惊叹不已,连太子殿下都请来了,这丰泰楼也太了不起了吧?

新换的厨子做菜该好吃到什么程度啊?

众人议论纷纷,都决定回头一定要尝尝丰泰楼的饭菜。哪怕不是顶好的,能坐一下贵人坐过的位置也值了!

房玄龄等人不知道自己当了次活招牌,他们与李承乾相互见过礼,女眷入雅间坐,男人则按照位次在外头坐下,等着小二把菜一样样端上来。国子监开学已有数日,监生们票选出来的每日好菜有好几样了,如今一一送到众人面前,所有人都觉得胃口大开。

这些菜不仅味道香,看着卖相也不错,虽则说不上多精细,但是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这样的食物能每天供应给监生们,他们确实没必要让仆人送饭给自家儿子了,一来麻烦,二来不像样!

李承乾笑着招呼所有人动筷子,好好尝尝这些做起来不繁琐、吃着却极为美味的饭菜。结果自然是不管是面食还是粥饭都让人满意!

连李承乾也觉得挺好吃。

李承乾耐心地等所有人都吃饱喝足,才问他们是不是愿意让自己儿子往后跟其他监生一起在国子监里用膳。

房玄龄等人把儿子送进去,自然是想让儿子学好的。以前是觉得那些东西着实入不了口才让人送饭,如今味道大大改善了,谁还愿意那么麻烦?所有人自然都一口应下,表示往后不会再让人给儿子送饭,保证教育儿子好好遵守监规。

董小乙这才代表李元婴出来说话。

董小乙先是说明现在丰泰楼给国子监供应一日两餐都是有定数的,每天按着名册备食分食。

接着董小乙图穷匕见,说起今天的正题:要往名册上加人,可以,但是希望各家可以自费添名,毕竟先前是你们儿子自己不来吃,现在又要来,厨子和帮工们每天的工作量得增加,食材成本也要增加!

寒门子弟是没钱,东家不和他们计较,你们堂堂朝廷命官,难道没钱吗?难道不该为自己儿子的分例掏钱吗?具体给多少,你们看着办吧,你们平时在儿子的吃饭大计上花费多少,意思意思给多少就好。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敢情这是场鸿门宴,先让你吃吃喝喝,再跟你讲道理,讲完了,就要你掏钱了!很多时候明码标价不可怕,“看着办”才可怕,这丰泰楼请出了太子,明显背后的人和太子关系非常铁,你好意思不给吗?你好意思少给吗?

可刚才话都说出口了,反悔也来不及了。长孙无忌也有子侄在国子监里头,他是李承乾的舅舅,当然不会拂李承乾面子,他很是爽快地上前给自家子侄添了名,大方地填写个大数目,填完还要状似无意地把数目喊出口,说是回头会让人送过来!

这完全是非常敬业的托儿了!

众人听长孙无忌这么一吆喝,都在心里暗骂:长孙老贼!!!

这无耻老贼自己要支持太子也就算了,还要喊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给了多少。这下好了,后头的人都得比照着给,不给面子上根本过不去!只有那些品阶低、家底薄的,才好意思减一些。

董小乙看着名册上记录的“添名钱”越来越多,心里乐开了花。

虽说用这些钱供应两千人的吃喝还是有点吃力,但是比起全部由他们殿下自己掏钱已经强多了。

接下来丰泰楼这边把“国子监特供饭菜”的名头打出去,将丰泰楼打造成“长安第一楼”根本不成问题,葵园和另外两个庄子的产出也能充分利用起来!

往后像高昌酒、千金茶这些东西,也不用整天去占千金堂的地方卖了,李元婴对孙思邈是很看重的,不愿意让太多俗事去影响孙思邈搞医学研究工作!

本来李元婴要揽下国子监的饭食供应,董小乙还觉得亏大了,现在董小乙觉得这笔买卖简直太划算了。

看看吧,现在成本有这些“家长”们兜底,亏不了太多,国子监两千号人的嘴巴又可以充当活广告,每天都能评出个“上千监生觉得好吃”的招牌菜!

等今年科举之后,若是国子监之中有人考中了,这些菜便能摆一桌“进士席”;要是侥幸有人中了头名,那名头就更响亮了,可以叫什么“状头席”“折桂席”,反正都是丰泰楼专供给国子监的,状头肯定吃过,算不得作假!

董小乙越想越激动,恨不得春闱马上开始,国子监那边早早考几个进士出来,好叫他能按着李元婴的指示拿去做文章!

至于会不会被说与民争利,那肯定是不会的!这都是为了给国子监的监生们供应饭食啊!真要“争利”,谁家能白出这么多人供两千监生好吃好喝?你行你上!

这场专请国子监刺头学生家长的“鸿门宴”圆满落幕,李承乾回去时脸上还有些臊,觉得自己这事干得不太地道,居然设宴逼这些“家长”掏钱。不过臊完了,李承乾又觉得挺乐。

平时李承乾没少被这些人教训,能看到他们明明吃了瘪却只能乖乖给钱的憋屈模样,怎么看都赚到了!

回到东宫,李承乾又亲自去看儿子读书,他小时候李二陛下为他请了李纲为师,李纲年事已高,路都走不动,每回到东宫他总要出门亲迎,没过几年,李纲就去世了。这段回忆怎么都称不上美好,毕竟他那时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哪里能静下心来读书?

因着这事,李承乾对于请萧德言当李象老师这件事还是挺犹豫的,但他还没决定要不要开口,李元婴已经帮他向李二陛下把人要来了。李元婴一片热心,李承乾不好辜负,还是诚挚地帮李象准备了拜师礼。

见着被李元婴夸不绝口的萧德言,李承乾便放心了不少:萧德言看起来不显老态,精神非常好,身子骨也英朗,说起话来不疾不徐,却又不会给人气弱之感,确实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人选。

李承乾走到弘文馆时,正好萧德言给李象讲完课了。

李承乾入内问了李象几句功课上的问题,李象如今口齿越发伶俐,对于李承乾的考校自是应答如流。

李承乾夸了儿子几句,打发他玩耍去,自己留下与萧德言说话。

李承乾主要和萧德言说起李元婴去国子监后所做的事。李元婴课听得怎么样还不晓得,反正他这一去,算是让国子监的监生们都能吃上肉了。

萧德言笑道:“民以食为天,滕王殿下先关心吃的也很正常。”

有李元婴当枢纽,李承乾与萧德言聊了许久,并请萧德言多举荐门生旧故入弘文馆,想修书也好,想做些差使也行,朝廷永远都缺真正的人才。

萧德言觉得李承乾越来越有太子应有的胸怀,比起他被安排去魏王府修书前大有进益,自是欣然答应。

李承乾这边与萧德言说着话,李二陛下那边也听说了丰泰楼发生的事。他稍一思索,便把事情捋清楚了:李元婴这小子不是单纯的托李承乾下帖子请人试菜的,而是要和长孙无忌这些监生家长伸手要钱!

这种事显然只有李元婴干得出来。

亏李承乾还是太子,知晓李元婴的打算后竟还愿意帮他出面!

李二陛下觉得房玄龄他们一定会在背后说他纵容儿子和弟弟合伙坑人!不过,监生包衣食住行确实是替寒门子弟考虑的,房玄龄他们要把儿子送进去,让他们出点钱不算坑他们。谁叫他们那么溺爱儿子?他们要是不给儿子送饭,也用不着给这笔“添名钱”。

李二陛下越想越觉得这事他儿子和弟弟一点不理亏。

好些天没见着那糟心弟弟,李二陛下还真有点记挂,第二日处理完政务,他便和房玄龄他们提议:“天气不错,不如我们去国子监走一走。”

第99章 第 99 章

李二陛下想念起他的糟心弟弟, 他糟心弟弟可一点都不想他, 甚至还有点乐不思蜀。

“添名钱”交上去的当天傍晚, 房俊等人都得到家里递来的消息说往后他们都得和其他监生一起吃饭。菜色都这么好了, 你还让家里送,不是折腾自己折腾家里是什么?

吃饭这项管了起来, 其他自然也要跟上。

李元婴跑去找博士们出主意,说夫子们每天白天要给他们讲课,晚上还要巡夜, 多辛苦啊!不如挑选一批学生轮流当值,有动静就上报,没动静直接睡觉。这样不仅可以让夫子们多歇歇, 也能锻炼一下学生们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批选出来的监生最好给个名目, 比如弄个监生会,白纸黑字列出每个职务能管什么,所有人都得服管。

当然,也不能太专横,让监生间出现对立情况, 最好是提名一批人出来先让他们试着管管,一段时间后再让监生选出他们认为管得好的当监生会的正副会长,选上的人干个一年再提名新人选接着干。

李元婴还挺有自知之明地阐述自己的看法:“选对人是最重要的, 比方说我这样的一看就不是管人的料, 要选就选唐师兄那样的, 就是唐观师兄!唐师兄这人一看就认真又负责,不管让他做什么事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的。”

李元婴最近表现良好, 马博士等人也愿意听他说话。

等李元婴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把自己的设想说完,所有人都觉得这小孩脑子太活了。

国子监记录在册的监生有两千多人,单凭他们这点人来管着确实挺难。过去他们也会挑选些学生负责各斋堂、学舍的管理,不过那都是口头上选的人,没有正儿八经地立下名目。

要是能把李元婴说得有板有眼的“监生会”搞起来,往后他们组织各种活动可就轻松多了,集队啊纪律啊都有人负责管束,不用他们板起脸去训人。要是有什么意外或者冲突,分散在监生之中的干事们也可以及时处理。

马博士等人越想越觉得可行,没等下衙便找上孔颖达,和孔颖达商量着尽快把设立监生会的事落实下去。

李元婴正好把送饭的问题解决了,他们都觉得可以趁机把国子监的乱象抄个底,一次性把规矩立起来!

孔颖达也听说了白天李承乾设个鸿门宴把那群纨绔子弟的家长请去丰泰楼的事儿。

这可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那群纨绔子弟碰上李元婴这个行事天马行空的,怕是很快要被李元婴捏在手里揉圆搓扁了。

孔颖达痛快应允马博士等人的提议,又细问起李元婴几人在国子监里的表现。

众人接触最多的是李元婴,都觉得这孩子如今大不相同了,连以前去给皇子们讲过课的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提到李治等人也都是夸的,说他们天资很不错,别的方面还没看出特别的来。倒是有人颇为惋惜地提起武媚,说这武媚可惜生为女子,要不然今科直接去考都能中。

沈博士也接了一嘴:“她的文章开阔大气。”

李元婴写起文章来堪称天马行空,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想。这武媚也一样,偏偏写出来却又是另一种感觉,读来少了几分天真稚气,很叫人遗憾她没有生为男儿。

讲到这里,大伙都想起那“莽国王一言失美”的故事,都住了嘴。

也不知李二陛下怎么想的,外头的传言才刚停歇,居然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由李元婴把这武媚捎带进国子监!

好在李元婴虽然爱玩爱闹,交朋友本领却堪称一流,主要是他交朋友既不看地位高低、也没有男女之别,无论和谁交游都坦荡又欢畅。所以他带着魏姝她们入国子监不仅没有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反而还无声无息地改变着整个国子监的风气。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让孔颖达头疼的纨绔子弟猛地变得孤立无援。

世家子弟之中不乏长孙诠和虞植这些知进退、有抱负的,这些人平日里便不爱和那群纨绔子弟凑一起。纨绔子弟们本来就和他们玩不到一块,国子监中有许多听说了他们家世便主动和他们结交的寒门子弟,他们身边永远热闹得很,哪用得着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可现在不同了,现在连寒门子弟都不愿再听他们使唤!毕竟,被当成平等友人对待过的人,哪里还愿意对同辈忍气吞声、卑躬屈膝?读书人都是有傲气的,即便不敢言,心里也得怒。你出身是挺不错,可你出身能比人家滕王、晋王高吗?人家都能把他们当朋友,你还一天到晚趾高气扬,谁要上赶着和你结交?

这些事国子博士们都看在眼里,所以李元婴提议要搞个监生会他们自然乐于促成。

孔颖达提出自己的建议:“别让这出主意的人闲着,把他也添进名单里。”

马博士等人相视一笑,说道:“放心,我们早把他写上了。”

第二日,马博士便向监生们宣布下午大家去校场那边大集合,到时会宣布监生会的成立和提名监生会干事,今科不应试的斋堂先提名几个人选出来试行一段时间,随后由监生们票选出第一届会长、副会长等等人选。

李元婴一听自己的提议被接受了,积极举手发言:“我推荐唐师兄!唐师兄这么凶,一看就会管人的!”

唐观:“…”

唐观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说服自己不要和李元婴计较,千万不要和李元婴计较。

真要计较的话,他迟早会被李元婴气死!

马博士朝李元婴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让他别再埋汰同窗。人家不要面子的吗?虽然唐观性情是老成了些,也不太爱给人笑脸,但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没必要人人都活成一个样,就兴你活泼外向,不许人严肃点吗?

早课期间所有人都知晓国子监要弄个监生会的事,集体吃上午一顿时都三三两两地坐一起讨论起来,纷纷猜测这马博士他们会提名哪些人,到处都是“你肯定会被提名”“你才是你才是”的虚伪客套对话。

唐观这个被李元婴当众点名的,默不作声坐在杜荷等人旁边吃饭。他们都是家里交了“添名钱”的,如今国子监大门紧闭,不许他们再去大门口取食盒,他们自然只能乖乖过来领饭菜。

不仅杜荷这边一场沉默,房俊那边也都觉得事情不太妙。这什么监生会,不会是冲着他们来的吧?想想往后要处处被约束,所有人都觉得前途无亮,心情沮丧得很。

他们虽不能继承爵位,却也能靠荫官谋到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好差使,凭什么受这份罪?!

李元婴可不在乎房俊等人的心情,他摩拳擦掌准备把自己的想法在国子监一一尝试个遍,好用的将来他就照搬到他的大书院去,不好用的往后便不提了!

反正进了国子监,李元婴简直没有一天是不快活的。他发现天底下的能人太多啦,个个的见识都很好,眼界不同,监生们连讲述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都比他们从前听说的更丰富、更有趣。他想好好和这些年纪比他长上几岁的监生做朋友,每日便卯足劲跟着他们一起读书,半天都没落下。

这天下午孔颖达准备去国子监走一趟,看看马博士他们怎么把监生会的班子搭起来,没想到突然有人过来传话说李二陛下想去国子监走一趟。

弟弟和儿子女儿都在国子监里,李二陛下想去看看也很正常,只是今天这情况有点特别啊!

孔颖达怕到时会出现混乱,便把李元婴出的主意提前和李二陛下说了。

囫囵着把筹办“监生会”的事讲完,孔颖达道:“马博士他们都认为此事可行,我便允了。”

李二陛下道:“这小子别的不行,主意倒是多,这才去国子监几天?各种想法就一个一个往外冒!”

别看李二陛下这语气挺嫌弃,实际上他心里很是骄傲,国子监这地方聚集了不少经学大家,其中不乏不想为朝廷效力,只勉强答应出山教教学生的。这些清高孤傲的名宿大儒,现在可都觉得他这幺弟聪明机敏主意正!

孔颖达从□□时期就跟着李二陛下了,哪会看不出李二陛下嘴里在骂心里在得意?他识趣地没多说,引着李二陛下和魏征他们微服巡幸国子监去。

李二陛下一行人行至国子监,发现到处都没见着人,找人一问,原来赶巧碰上马博士他们宣布监生会班底人选,监生们都去校场那边集合了。

孔颖达让人不要声张,亲自带着李二陛下一行人前往校场。

这时马博士他们已经讲完设立监生会的章程,正好到宣读提名名单的关键环节。

负责念名单的是那日食堂里想要多要点饭的大胃监生,名叫郑石。

郑石胃口大,嗓门也大,但他声音洪亮方正,很有气势。平时大家都嫌他嗓门太大,不爱和他说话,嫌他吵得耳朵疼。

李元婴认识郑石之后觉得这是个巨大的优点,跑去和马博士推举了他,说往后有什么大事正好可以让郑石来宣读。

郑石以前挺自卑的,吃得多被人嘲笑是饭桶,控制不住的大嗓门也总被人嫌弃。这次揽下这么个大任务,他腰杆挺得笔直,头一次觉得自己这把大嗓门真的很不错。

换成别人,他们能把名字念得让几千个人轻松听清吗?不能!

他就可以!

元婴师弟说得没错,他娘给他生的嗓门是顶好顶好的嗓门!

站在校场边上的李二陛下也把郑石的大嗓门听得清清楚楚。再定睛一看,这监生身量高大,五官端正,背脊挺得笔直,精神头着实不错。

李二陛下朝孔颖达夸道:“国子监当真人才济济,这孩子瞧着就很不错。”

孔颖达虽没认出郑石是谁,还是捋须应和道:“野无遗才不正是陛下的心愿?”

李二陛下最爱听这样的话,心情颇好地继续听郑石念名单。

郑石念到了李元婴所在斋堂的人选。

马博士他们提名的人选首先是唐观和郑石。

李元婴听到唐观的名字,立即高兴地跟唐观道贺,说什么“就知道一定会有唐师兄”“唐师兄这么厉害肯定会选上”。不等他把话说完,郑石又念出他和唐璿的名字。他们四个人就是他们这个斋堂提名的人选了!

李元婴吃了一惊。

怎么把他给选上了?

唐观看李元婴一脸震惊,心里总算平衡了。

他也扯出笑脸向李元婴道贺,把李元婴刚才的话扔了回去。

李元婴很快从惊讶中回神。

虽然他只想出个主意就躲在后面看看效果,可要是马博士他们愿意提名他,他也很高兴。这代表马博士他们觉得他能做好这件事!

见唐观皮笑肉不笑地祝贺自己入选,李元婴真诚又友好地建议:“唐师兄啊,你以后要是有心仪的女孩子可别这样对她笑。我跟你说,本来你看起来就挺凶,再这样扯着脸皮笑出来挺可怕的,还不如和平时一样绷着一张脸。虽然也很吓人,不过看久了也就习惯了!”

唐观:“…”

唐观脸黑黑地转回去,给李元婴留个后脑勺。

他再理李元婴他是狗!

第100章 第 100 章

李二陛下找着李元婴所在的位置, 往李元婴那边看了一会。

见李元婴和前头的人说起话来, 李二陛下便问孔颖达前头那监生是谁。

孔颖达当然不可能认得所有监生, 但唐观他还真认识, 回道:“那是唐尚书之子唐观。”

一提唐尚书,李二陛下就知道了, 他们算起来还是亲家来着。李元婴也不知和人家说了什么,弄得对方黑着脸转了回去。想想李元婴平时说话有多气人,李二陛下能猜出肯定是李元婴又讨人嫌了。

李二陛下没再看下去, 留了个人叫他等会去把李元婴领到直舍那边去,自己和孔颖达一起去看监生们写的文章,瞧瞧有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人才。

去年已经下了诏令, 让各地人才来京参加春闱, 国子监之中应考的监生自也不少。孔颖达心里都有数,取了自己觉得好的文章呈给李二陛下看,君臣一行人都分了几卷,读到精妙之处便挑出来讨论。

等文章都看完了,留在校场的人却没把李元婴领回来, 只带话回来说李元婴跑去用晚膳了,要他们转告一声,他吃完再过来找皇兄!毕竟, 皇兄随时都能见, 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李二陛下绷着一张脸, 看看左右,魏征等人都正襟危坐, 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李二陛下把手里的文章一搁,起身说:“走,我们也去尝尝国子监的晚膳。”

孔颖达看了眼魏征,见魏征没有劝说的意思,只好起身引着李二陛下一行人去食堂。因为李二陛下是微服过来的,许多监生虽远远看过李二陛下主持释奠,却也没敢仔细打量过李二陛下的长相,是以李二陛下走进食堂时也没太多人认出他来。

反倒是认得孔颖达的人更多,见孔颖达来了,都拘谨地起身向他见礼。孔颖达摆摆手,示意众监生接着吃自己的饭去,都不用起身了,麻烦,动静还大!

李二陛下扫见李元婴一圈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挺欢,径直走了过去。

李治最先看到李二陛下,忙拉拉李元婴,示意他起来相迎。

李元婴一看,李二陛下脸色有点臭,马上起来腾了个位置给李二陛下,积极欢迎李二陛下的到来:“皇兄您怎么来这里了?您也饿了吗?我去给您取些吃的来!”说完他没给李二陛下反应的时间,一溜烟跑了,留下其他人紧张不已地待在原位,都在犹豫着要不要起来行礼。

李二陛下在李元婴给他腾出的位置上,摆摆手让其他人不必拘束,周围人多眼杂,闹出太大的动静容易引来太多人的注意。

其他人纷纷挪出位置让孔颖达等人落座。

李元婴溜得快,回来得也快。他溜走后悄悄数了人头,叫李二陛下身边的人按人数端对应份数的饭菜过去一一分到魏征等人面前。

知道李二陛下分明是特意来看李元婴几人的,随行的人都默不作声地听李元婴差遣。

李元婴忙活完回来,乖乖巧巧地坐回李二陛下身边,给李二陛下介绍今天的菜色,今天还是两荤两素,虽不是什么大菜,胜在肉煮得入味,菜又鲜嫩,着实很不错。

李二陛下不是挑食的人,一一尝过了,觉得每天能有这样的饭菜也算能入口。

一行人都把饭菜解决完了,李二陛下见周围很多监生都不太自在,领着李元婴几人起身离开食堂。

李元婴和李治一左一右地跟在李二陛下身边,后面还缀着个城阳。

李元婴不觉得自己决定先吃饭有什么不对,亦步亦趋地追着李二陛下问:“皇兄,您觉得好不好吃?还不错对吧?”

李二陛下横他一眼,淡淡说道:“朕怕朕这头说好吃,那头那丰泰楼就会打出横幅说‘皇帝吃了都说好’。”

李元婴冷不丁被人戳穿了小心思,一点都不觉得害臊。他还没脸没皮地顺着李二陛下的话吹捧起来:“皇兄您脑子怎么这么好使,我就没想到!回头我就和董小乙说一声,让他出个横幅!”

李二陛下没忍住,抬手往他额上敲了一记。

李元婴捂着被敲得发疼的脑门,决定不理他了。

李二陛下也不理会他,转头问李治和城阳在国子监待得如何。

李治很老实,说自己在国子监吃得好学得也好,进度虽然和在宫中不太一样,但是人多,有问题能随时探讨,感觉很不错。

城阳点头应和。

李二陛下问他们都读了什么书,挑了些问题考校他们,结果自然非常满意。眼看已是傍晚,李二陛下让他们不用再跟着,好好在国子监读书,他该回宫去了。

李元婴一路上都等着李二陛下提问他呢,他读了那么多书,一点都不怕考校,一准让皇兄大吃一惊!

结果李二陛下都没再和他说过话,这就要走了。

李元婴气鼓鼓地去扯李二陛下的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