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若是寻常回宫, 李元婴是不会闲着没事往李二陛下跟前凑的,毕竟李二陛下乃是一国之君, 日理万机, 每天都忙得不得了, 哪有空天天见他。

这次不同, 这次高阳跑去鄠县找他,他又多留了高阳几日且答应高阳帮她挡了婚事,李元婴当然得护着高阳她们去见李二陛下。

结果到门口,守在门前的人说李二陛下不许他进门。

李元婴纳闷地问:“那高阳和城阳呢?”

对方答:“可以进。”

李元婴眼巴巴地看着高阳和城阳入内,再看看左右有些奇怪的脸色, 一琢磨,明白了, 李二陛下这是生他的气。虽然不知道这次生的是什么气, 反正就是气!李元婴眼珠子转了转, 乖乖立在门外扯着嗓子和李二陛下打商量:“皇兄,不许进门, 我翻窗可以吗?”

李二陛下正虎着脸看着高阳,要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高阳好好反省反省,结果听李元婴冷不丁地扯这么一嗓子,他脸差点没绷着。

李二陛下骂道:“你翻!”

李元婴一听,放心了,这生的是假气。他朝挡在门前的禁卫得意地笑了笑, 真不进门了,跑一旁麻利地翻窗进屋, 堂而皇之地潜入李二陛下的议事堂。

李二陛下远远见他动作利索地爬窗,脸更黑了,一瞧这动作就知道这小子从小顽劣,爬树翻墙都很熟练。

李元婴翻完窗,见李二陛下黑着脸坐在那,城阳和高阳则跪坐在李二陛下跟前不敢说话。他跑过去,跟高阳她们跪在一起,抬头看了看脸色不怎么好的李二陛下,很是关切地说:“皇兄你怎么瘦了,是不是最近没吃好?还是旧疾又发作了?夏天这宫里还是不好住人,等明年皇兄就可以去太和宫避暑了!其实,等过两个月,皇兄也是可以去的,今天鄠县百姓给我送行时说了,□□月的时候那边的苌楚能吃了,酸酸甜甜很好吃!”

李二陛下听李元婴一通嘘寒问暖,又提及重修好的太和宫,脸色稍霁。他淡淡地说道:“朕要不去,你这一套往后就行不通了。”

李元婴道:“行不通就行不通,反正我又不会再使第二遍,皇兄你是那么好请的吗?我就请这么一次,让那些不肯出钱的小气鬼后悔去!”他又给李二陛下讲了一通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发誓绝不轻易动用皇兄这个重量级武器,要让已经出钱的人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没出钱的人哭着喊着求他们给机会让他们花钱!

李二陛下不知道李元婴哪来那么多歪理,但是听李元婴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心情总算好了不少,寻了个空档让他们都在自己身边坐下。

李二陛下看向高阳。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显然要谈高阳的事了,抢先说:“皇兄,我觉得高阳和房俊的婚事不太妥当。”

李二陛下转过头横他一眼。

李元婴迎难而上:“我觉得有四大不妥。”

李二陛下被他气乐,骂道:“行,你说说有哪四大不妥!”

李元婴还真给李二陛下数了起来:“第一,对高阳不好,高阳与那房俊想看两厌,即便成亲了也不会开心。”

李二陛下神色淡淡。

李元婴再接再厉:“第二,对房俊不好,您看房俊那喜好,一个欢场女子说自己病了,他都巴巴地去看,显然是个悯弱恶强的,你给他塞个高阳这样的女孩儿,他心里难道不会有怨言?”

李二陛下冷着脸:“他敢?”

李元婴道:“天下之人都有七情六欲,即便不敢言,谁不敢怒?高阳已经叫人去提醒他,他不仅不听,还变本加厉,难道不是有怒在心?”

李二陛下冷哼。

李元婴道:“第三,对房家不好。还没成亲就闹成这样,房家上下能安宁吗?我听说,老房家里那一位性格很是悍辣,您当初要给老房赐美女她都不许老房收。到时候一家子三个要强的,都拧着没人愿意服软,老房的日子该怎么过?您这样做,怕是结亲不成反结仇。”

李二陛下想到房玄龄家里的悍妇,也有点头疼。

那卢氏性格确实悍厉,当初他给房玄龄赐美人,她不许房玄龄收,恼得他叫人取了杯醋当做毒酒送过去,说既然抗命就喝了这杯毒酒吧!结果卢氏还真仰头喝了!于是美人没送成,房玄龄倒是越发地夫纲不振,看看他们那儿子都惯成啥样了!

李二陛下道:“你接着说。”

李元婴道:“第四,对皇兄您不好。”

李二陛下注视着李元婴。

李元婴说:“您为高阳挑了房家当归宿,一边是您疼爱的女儿,一边是您倚重的心腹重臣,不管哪边受了屈,您心里肯定都不好受。但是,高阳从小就是这性子,房俊眼看一时半会也改不了,真要成了亲,她们起矛盾的时候还多着呢!到那时,皇兄您就得一直夹在中间,和老房的处境也差不离。解除婚约固然有损颜面,但高阳不愁嫁,房俊不愁娶,回头各自觅得佳偶,指不定能成就两桩好姻缘。相反,要是非把他们绑在一起,到时三天一大闹、两天一小闹,满长安天天看您和老房的笑话,到那时,即便老房心里本来没怨言的,被笑话多了也会和您心生隔阂。”李元婴积极游说,“皇兄,反正你当初说赐美人给老房不也反悔了,不差这一次!”

李二陛下怒道:“闭嘴,那能一样吗?”

他还真有胆子把赏赐美人和公主下嫁联系在一起说!

李元婴乖乖闭嘴,心里却觉得这两件事对李二陛下来说瞧着没什么不同,都是闭着眼睛乱指一气。

李二陛下看了眼高阳,这女儿明明也出落得水灵可爱,怎地房俊反被那些个欢场女子迷了眼,不晓得哄哄她?婚前就闹成这样,真要成婚怕是真的会像李元婴说的那样三天两头叫人看笑话。

李元婴见李二陛下态度有些松动了,抓紧机会把让高阳先当个女冠的事说了出来:“既然不能无故悔婚,那就叫高阳装个病,让孙师说她得当几年女冠才能好,把婚事拖一拖。至于房家那边,且说不好耽搁他们,趁机将婚约解除便是。反正您也没下明旨立婚书,哪里算反悔!”

李二陛下冷笑道:“你这么有办法,怎么不连我也一起糊弄了?”

李元婴道:“您可是我皇兄,高阳的亲耶耶,我糊弄谁也不能糊弄您啊!”

李二陛下未置可否。

李元婴拉着李二陛下的手和他说起婚育之事来:“我听孙师说,女子太早成亲不好,身子骨没长开就要生儿育女,危险着呢。您看长乐她们早早嫁了,得伺奉公婆、伺候丈夫,管理一府事务,身体虚得很,上回我去看她替她把过脉,真是太让人担心了。”他说出自己的意见,“我觉得高阳和城阳她们还是晚一点再嫁好,她们自己还是孩子呢,怎么就要生孩子了?”

李二陛下听完他这番论调,气结。他说道:“那行,你等个十年八年再娶你姝妹妹进门。”

李元婴得意地道:“反正我上哪都带着姝妹妹,等个十年八年再娶又有什么关系。”

李二陛下想把他撵出去!

李元婴挪到李二陛下身边坐,跟李二陛下说他堂堂一国之君,不该为这点儿女小事操心,只管全交给他这个幺叔来办,他会办得妥妥帖帖,不叫任何人挑出毛病来。说完他还感慨了一番,说皇兄你如果不当这破皇帝,嫁个女儿哪用人指手画脚,想嫁就嫁,不想嫁就不嫁,哪有那么多人对着我们的家务事一顿乱喷!

高阳和城阳听得冷汗直冒。

李二陛下瞥李元婴一眼,说道:“你让高阳当女冠,怕不只是为了解除这桩婚约吧?”

李元婴道:“有这一重身份,高阳也好随我到外面走走,长长见识,也多让她接触些出色的青年才俊,随她挑喜欢的嫁!”李元婴满眼期待地望着李二陛下,“要是你直接许高阳自由行走,那就不用孙师来扯出家的谎了!”

李二陛下断然拒绝:“这个头不能开。”高阳生性活泼,他平日里偏爱一点,才有耐心听李元婴来和自己商量这种荒唐事。可其他公主许的也都是朝中重臣之子,房俊确实让他不满意了,其他人选他还是满意的,哪能让高阳起这个坏头?万一其他公主都想学她,全要自己挑夫婿,岂不是乱了套?高阳的事只能是特例,不能是常例!

李元婴早料到李二陛下会拒绝,也不失望,便央着李二陛下让他帮高阳解决这桩明显会结为怨偶的婚约。

李二陛下左思右想,终是松口让李元婴去试试。

李元婴一听李二陛下答应,不再多留,麻溜地拉着高阳两人跑了。

被李元婴拉着跑出一段路,高阳还有些不敢置信:“成了吗?我不用嫁那房二了吗?”

李元婴给她打包票:“准成的,剩下的交给我。”

第二日,李元婴便大张旗鼓地带着人去千金堂寻孙思邈,张口便喊:“孙师,你可要救救我侄女!高阳她要不好了!”

周围的人听了一耳朵,都好奇地往千金堂张望。李元婴像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围观,一脸急切地把孙思邈接了上车,只留给人无数猜想,什么高阳被房俊气死啦,什么小两口八字不合还没成亲就开始相克,什么据说房俊在吐蕃也曾奄奄一息好悬才捡回一条命——反正,都说得有板有眼,这两位贵人不合适哪!

李元婴一路上和孙思邈说明原委,孙思邈原不想扯谎,可看李元婴一脸的期盼,最终还是应了下来。但他还是告诫李元婴:“姻缘本天定,你拆了这桩,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

李元婴道:“即便没有更好的,那也好过天天闹得家宅不宁好。”

孙思邈不再多劝。

隔天李元婴就去房家做客。

卢氏虽一直对李元婴有点不喜,但李元婴到底是李二陛下的亲弟弟,李元婴登门她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李元婴没在意房家上下对自己的观感,开门见山地和卢氏说了自己的来意:他代表李二陛下过来退了高阳和房俊的婚事,从此两家各自嫁娶,两不干涉!

卢氏正为这个和房玄龄怄气,两个人吵也吵了,打也打了,房玄龄还是说不能去提,眼下听李元婴是来说这个事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热情地问是不是真的。

两边坐下一商量,一拍即合,决定明日房玄龄这边上书表示自己儿子德行不佳配不上公主请求解除婚约,李二陛下那边同时下诏表示高阳身体不佳需要当几年女冠不好拖累房俊,双方都给对方做个脸,和和美美地解决这桩婚事!

第 142 章

房玄龄下衙后才晓得李元婴来过一趟的事。关于房俊和高阳的婚约这段时间来来回回地折腾, 房玄龄家里家外都遭到逼问,早已身心俱疲。

房玄龄这人本来就不是擅长拿主意的人, 既然李元婴转达了李二陛下的意思, 家里的妻子又步步相逼, 房玄龄终是答应明日上书替儿子请个罪, 表示自家儿子配不上公主。

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基本都按照李元婴的想法推进,没出什么意外。只是散朝时房玄龄的身影有些伛偻,养子容易教子难,房俊闹出这么一出, 着实让他这个当父亲的面上无光,背地里更是不知会有多少人说他教子无方!

虽然他有女儿嫁给韩王李元嘉当王妃, 长子房遗直在太子面前也很得力, 但是他这个二儿子是个不开窍的, 文不成武不就,若能尚主, 只要不造反自可保一世荣华并荫及儿女。可现在来了这么一出,往后他有什么出头之路?自己没点出息,谁家肯让女儿嫁进来?若是往低里娶,他往后更抬不起头!

房玄龄气得肝疼,偏这儿子一打就狼哭鬼嚎,直往他娘那边扑, 年纪也不小了,还被他娘惯得没边!房玄龄是没办法了, 人家李二陛下都退了一步,给他面子说是高阳暂时不宜婚嫁,和和气气地让两家解除婚约各自嫁娶。

房玄龄这边一下子愁白了头,李元婴那边却欢快得很,既然是要做女冠,自是要有个修行地。李元婴跟李二陛下讨了个离宫门近的地方,叫李淳风帮忙拾掇拾掇,变成高阳“修行”的观子。

地方不算大,就是有一处高楼可以越过宫墙去,看到宫外的好景致。

根据李淳风介绍,这地方其实是用来观星的,李淳风既是道士出身,由他来布置这地方自是处处妥帖。李元婴压根没操什么心,只在落成之日带着小伙伴来庆祝高阳回归单身!

高阳也很高兴,搬出自己叫人窖藏的果酒,和小伙伴们喝了个尽兴,还推挤着上了观星楼。他们并不看星,只辨认着从这个方向看去能看到的地方,虽是有宵禁,但夜里的长安城依然灯火通明,各家灯火都亮亮堂堂的,宫墙外的坊市有的他们去过、有的他们没去过,但不妨碍他们快快活活地讨论。

李元婴一个人带着一串小伙伴从观星楼上往下跑,脚步欢快得不得了,不想一抬头却看到李二陛下站在月色之中看着他们,也不知来了多久。

李元婴脚步一个停顿,后头的人没来得刹车,都往他背上撞去。李元婴回头叫喝:“停停停,再撞上来要摔了!”他带着一串长大了不少的小萝卜头去向李二陛下问好,力邀李二陛下留下来跟他们一起烤肉。

李二陛下瞅了眼高阳,说道:“不是要当女冠吗?不用守戒?”

李元婴替高阳回答:“自是不用的,孙师他们不也喝酒吃肉。民食刍豢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我读遍老庄,发现不管老子、庄子都不会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天上的神仙自然更不会在意,自古以来祭拜不都要用牲畜、献美酒吗?断没有神仙吃得,修道之人反而吃不得的道理!”

李元婴自觉很有道理,又给李二陛下继续掰扯:专人饲养的禽畜本就是养来吃的,主家不吃,别人也不敢吃,养老了多浪费粮食,所以得趁着它们鲜嫩可口时赶紧吃掉;外头跑的飞禽走兽,他们吃它也是为了它们好,他们把跑得慢的、不会躲的给猎完了,剩下的就都是跑得快的、警觉性高的,往后它们在山林间生活也不至于被天敌捕杀。

所以,不管是自家养的还是外头猎的,他们吃掉这些肉都是一种怜悯和仁慈啊!

李二陛下懒得理会他的满嘴歪理,但也没有转身就走,由着几个女儿围在自己身边玩烤肉,还吃了点由兕子亲手烤的。直至炭火渐渐烧没了,李二陛下才命人把一群小的撵回住处,不许他们再闹腾。

李元婴解决完高阳的事,很快又忙碌起来,拉着小伙伴们写实习报告,主要是总结一下鄠县经验。

对鄠县这种已经相当成熟的富县,他们能做的改变其实不多,李元婴叫武媚她们分头总结的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本册记录方面,比起现在一卷卷的文书,武媚等人都觉得做成本册更方便。

记得汉时各地搞上计,都得用车拉着一车车的集簿往上送。李元婴这段时间把县里会算数的、会写字的全征集过来了,直接叫人把户籍、田籍、屋籍以及账目等等都用本册重新梳理了一遍,都按照他叫人印刷的模板来做,效率很不错,原来繁复又含糊的记录全被他当废品锁起来了,等户部认可了他的本册模板就可以把它们全送给买不起纸的人练字去!

至于模板是怎么来的,那自然是系统帮忙搞的,系统着实是记录好手,他只要扫描一遍就可以轻松把各项数据整理好,并且给李元婴圈出有问题的地方。

李元婴把这些地方和上次户部的审查结果一比对,发现户部找出来的系统全找出来了,户部没找出来的系统也找出来了!李元婴不动声色地把几种记录挑出来都录入了一份,系统的分析模板就全弄到手了!

事实证明,先进的记录方式果然清晰又高效。

李元婴这次回来,就带了几份模板和几份范例,准备连着自己的实习报告交上去。

实习报告的另一方面,自然是李元婴那些天马行空的发展手法,这些方法可借鉴的地方比较少,主要是一般人没李元婴这样的财力和号召力!但是武媚和狄仁杰都认为这些是需要记录的,不记录下来,谁知道他付出过什么呢?做了事,就该让人知道!

要不,外面的人老觉得李元婴逼人捐钱翻修行宫。实际上李元婴自己掏钱完全没问题,西瓜这买卖他自己赚钱也没人敢来抢,真算起来,李元婴才是出钱最多、吃亏最多的人!

带你赚钱让你先拿出点诚意来,很过分吗?一点都不过分!

六个人分工合作,很快把旁征博引、佐证一堆的实习报告写了出来。李元婴带着厚厚一摞文稿回国子监报到,把自己一行人的实习成果上送到孔颖达案前。

孔颖达这人搞了半辈子文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于内政一道其实不甚精通,但是他看完李元婴带回来的几本模板和副本,也觉得眼前一亮!

李元婴在实习报告上说,这些模板他已经叫人做出雕版,只需要极低廉的成本就能迅速印刷、装订成册。这几本样册看着就清晰明了,便是连不怎么精擅此道的人都能看出有没有问题来!

这是好东西!

孔颖达以前也看过李元婴叫人印出来的《韩子寓言》和《括地志》,那会儿他只觉得那样的书翻起来挺方便,但也仅此而已,没觉得有多特别,甚至还看不太习惯。

此时看着本册上井然有序的各项记录,孔颖达却突然察觉这种本册的好处来:若是天下的户籍、田籍、账目都做成这样,当县官的就不容易底下的人糊弄了!

孔颖达再往下看,便看到武媚和狄仁杰执笔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在写“滕王于鄠县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件事”,把李元婴做的事分点列出来逐点逐点地夸,什么亲民爱民、什么深入乡里、什么慷慨无私,一点都不含蓄!

孔颖达看得脸皮直抽抽。

这玩意是李元婴自己写的,还是李元婴叫人写来吹捧他的?

孔颖达捏着鼻子看完,很想打回去让李元婴把后半截扔了,但是仔细想想,这里头写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儿都不是作假,这位大家都觉得他天天在胡闹的混世小魔王,似乎真的做得比很多人都好。

至少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跑到各乡各里和百姓面对面交流的。

李元婴到鄠县之后,丰泰楼开过去了,图书馆带过去了,还带了两批养殖专家、种植专家过去实地考察,看看县里的土地都适合种什么,除却地里的收成能不能再给百姓添些进项。

这些事落实之后,百姓要是不爱戴他,那绝对是白眼狼没跑了!

孔颖达发现,李元婴还真是个好官苗子!偏李元婴也不知是怎么做到的,明明该是众**赞的事,愣是给他办得人人都说他不着调!

孔颖达对着李元婴那份厚厚的实习报告琢磨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把他呈到房玄龄那边去。关于内政的事基本都是房玄龄在管的,而且最近房玄龄有点不顺,孔颖达觉得该给房玄龄找点事做,让他别整天惦记着自己那被人笑话的儿子!

房玄龄很快看到孔颖达送上来的“实习报告”,这也是李元婴捣腾出来的新鲜玩意。

一想到李元婴,房玄龄就浑身难受,等看完李元婴做出来的本册,房玄龄更难受了:同样是在外名声不太好的纨绔,怎地李元婴这几年突然开了窍,进步飞快,越发地上进,他儿子却那么不长进?!

难受归难受,房玄龄还是把李元婴做的本册翻来覆去地研究了半天,仔细研究透了,他才揣着李元婴这伙人的实习报告去找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最近心情很不错,主要是李元婴见他喜欢吃西瓜便给他移栽了许多在暖房里,他想吃就能吃到。见房玄龄来了,李二陛下和往常一样叫他坐下说话,没因为没当成儿女亲家就冷待他。

房玄龄见李二陛下态度如常,心中更觉惭愧,是他没约束好儿子才让他闹出那样的笑话!好在是带着正事来的,房玄龄忍着没有再次请罪,挑拣出李元婴实习报告里的要紧部分给李二陛下讲。

第 143 章

李元婴交完实习报告, 没闲着,拉着出去实习过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畅谈实习心得。

能进国子监的谁不是同辈中的佼佼者?这次看似儿戏的“实习”却给他们一个警醒, 不是他们能力不够, 而是他们想做事也没机会去做。他们到了县衙里, 县衙上下不管是对他们笑脸相迎还是冷淡以对, 实则都是一个态度:随便他们怎么玩,就是不给他们接触正经县务的机会。

怎么找事情做,成为了他们这些实习生的头一道难题。有点门路的、有点背景的还好,说不上话又不擅长见缝插针的监生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忙来忙去,自己枯坐冷板凳!

饶是如此, 他们还是见识了不少欺上瞒下、滥用职权之事,也接触了不少百姓, 从他们口里听说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基层纠纷。回国子监后, 每个人看起来都沉稳了不少, 出身寒门的人还好,像唐观这样出身官宦之家的人简直像是头一回认识这个世界!

这还是京畿的富县, 到了外头更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听李元婴他们说起鄠县那边的种种意外与举措,众人不由都有些羡慕。李元婴到底是李二陛下的亲弟弟,弄走一个县令后居然可以自己暂代县令之职!

张柬之来国子监的日子还短,李元婴一行人出去实习时他还没资格掺和,倒是到监生会混了个职位。他给李元婴几人提了句监生会的消息:监生会现在顺利换届,他们这些“老资格”可以功成身退了。不过新生们都在盼着他们回来, 一睹师兄们的风采!

李元婴和唐观、唐璿合计了一番,开了个小型的宣讲会, 给新生们强调实习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极力鼓励他们积极报名参加实习。

事实上不必李元婴费心宣讲,很多监生也慢慢发现参与实习和不参与实习的老生逐渐分化成两拨人,前一拨活跃无比,走到哪都能看到他们在欢畅地交谈,其他人想加入他们的谈话时却发现自己根本插不上嘴!

国子监的月考成绩一出来,原以为他们会因为花几个月去实习而拖累学习的人傻眼了,因为这些人即便离开国子监几个月,考起试来依然名列前茅!他们的文章还总被夫子挑出来当范文,说是写得详实有据!

更要紧的是,夫子们每次有什么事都会先想到这些出去历练过的人,甚至连朝廷那边需要征调点人手过去帮忙都是喊这些人过去,没别人的份!

现在大伙都发现参加实习的好处了,却没处后悔,因为李元婴提出带人去太原实习的要求被驳回了,理由是一年只能实习一次,多了会影响国子监的管理。

不知不觉到了七夕这日,这天晚上夜里不宵禁,本来李元婴早早和魏姝约好一起出去玩,结果李二陛下表示今天是悬挂二十四功臣画像的好日子,他要在凌烟阁大宴群臣,大家一起上凌烟阁欣赏功臣图。

难得夫子们说要大伙好好解决单身问题,放大家一天假,还不宵禁的那种,偏又碰上这事儿!李元婴不由跟魏姝嘀咕:“关我什么事啊!”

魏姝道:“你不是给卫国公画了画像吗?”

李元婴点点头,但还是觉得李二陛下请自己去很没道理,朝廷的事跟他根本没关系嘛。他很是认真地分析:“我觉得他就是妒忌我,觉得我可以和你出去玩,他没得玩!”

魏姝一脸不信。

李元婴跟她咬耳朵:“小时候父皇和我说,皇兄他当初也顽劣得紧,好好的路不爱走,就爱翻窗越墙寻刺激,好好的菜不爱吃,就爱上山下海找野味。所以,皇兄他一定是妒忌我活得自在,又有你这么好的王妃,非搅了我的好事他才舒坦!”

魏姝给李二陛下说了句公道话:“我们的婚事不是圣人指的吗?”

李元婴一想,也是,看在这个份上他就不说他皇兄坏话了。当然,他还是嘴硬:“他肯定是看你聪明,觉得让你嫁给别家的亏大了,这才把你指给我。”

李元婴和魏姝吐槽完李二陛下便和她分别,回宫去换上出席宫宴该穿的衣裳。

柳宝林最近心里挺忐忑,因为她看不明白李二陛下对李元婴的态度,她打听遍李元婴所有兄弟的待遇,也没听说过像李元婴这样的。

柳宝林替李元婴理好衣裳,说道:“到了宴会上可别乱说话,那么多人看着呢。你也不小了,不可再任性了。”

李元婴乖乖点头,保证自己只吃吃喝喝,坚决不搞事情。

凌烟阁本来是栋不太起眼的楼,经李二陛下叫人一翻修,瞧起来倒是挺像样。只是李元婴喜欢宽敞些的,这楼里坐这么多大臣感觉有点挤了。

这样的宫宴位次往往会提前安排好,李元婴跟着引路的宫人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往旁边一看,是太子李承乾。

一看是自己大侄子,李元婴来了兴致,转头问:“承乾最近你在做什么?忙不忙?”

听李元婴这么问,李承乾就一脸复杂。最近李承乾忙不忙?那肯定是忙的,只是忙的事和李元婴那么一点关系,李二陛下觉得李元婴那几个模板挺不错,叫他和户部商量着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李二陛下还很轻描淡写地吩咐,要是觉得不用改了,那就印一批到底下的州县去让他们今年准备考课资料时按着这个模板来上送,顺便再把户部现有的各种记录拿出来练练手。

李二陛下只费了一句话的功夫,就让李承乾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繁琐事务之中。虽然不用他自己干,但是遇到问题总是要他来拿主意的,谁叫李二陛下点了他来负责这件事?

面对李元婴关心的问话,李承乾只能说:“有点忙。”

李元婴发表自己的意见:“忙点挺好的,一闲下来我就浑身不自在!”

听李元婴这么说,李承乾觉得很在理。最近他忙个不停,心情反而比闲着没事干时要舒畅许多,哪怕有些事务对他来说偏难了,他还是很乐意跟身边的人一起想办法解决。

李二陛下过来时便看到他们叔侄俩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他瞥了李元婴一眼,没说什么,只按着惯常习惯对前来参加宫宴的臣子发表了一番领导讲话。

李元婴不是头一回参加宫宴了,听着李二陛下那些激励人心的话觉得有些老套,只有关于二十四功臣的夸赞有点新意。他偷偷把位置往李承乾那边挪了挪,继续和李承乾说悄悄话:“我还是觉得凌烟阁太小了些,往后再有功臣岂不是塞不下了?”

李承乾虽目不斜视,注意力还是免不了被李元婴的小声嘀咕吸引过去。他正襟危坐,压低声音回应李元婴的话:“这是嘉许二十四功臣的立国之功,往后再有立功的,也不能入凌烟阁了。”

李元婴一听,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皇兄也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要是往后还能进,这些功臣们就不觉得稀罕了!

李元婴感慨道:“还是皇兄老奸巨猾!”

李承乾:“…”

李承乾没有再接话,因为他发现李二陛下的目光往他们这边扫过来了。

李元婴显然对此无知无觉,还伸手拉拉李承乾说:“你说皇兄还要讲多久,我想吃东西了,我下午什么都没吃,好饿。”

李二陛下发现自己没办法用眼神制止李元婴无法无天的挪位置讲小话行为,终于忍无可忍地骂道:“李元婴,给我把你的位置挪回去!”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李元婴。

李元婴乖乖挪回原位,心里觉得他皇兄真是喜怒无常,好端端地突然点名骂人!本来大伙都没发现他在和大侄子说悄悄话的,被他一骂所有人都知道了!真是一点都不给弟弟和儿子面子!

李二陛下骂完他操蛋弟弟,领导讲话也算是告一段落,他示意大家可以开始动筷子,早已备好的歌舞也正式上场。

别人在一轮一轮地敬酒,李元婴仗着自己年纪小,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填饱肚子。

吃饱喝足后,李元婴又凑到李承乾那边和他一起讨论起歌舞来。他表示这歌舞看着有点过时了,不如他们丰泰楼的歌舞来得热闹,又和李承乾夸起了称心,说称心于音律上着实有天赋,整个音乐班子都对他服气得很。

李承乾对称心已没什么印象了,听李元婴提起才想起那是他叫太常那边分拨给李元婴的。李承乾道:“你用得上便好。”

李元婴觉得他大侄子真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