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渐渐发现,扭秧歌实在是最适合大众的一项活动,长得俊的大姑娘小媳妇固然吸引眼球,就是那些磕碜的也不怕。稍稍化化妆,再化丑一些,也同样出彩。

比如说往脸上粘点褶子,用棉花团粘两团白胡子,在腮帮子上贴个大黑痦子,而且还要中间带长毛的那种,都特吸引眼球。

胖子看得正来劲,就见车老板子在一群半大小子的簇拥下,一手领着奇奇,一手领着个小孙悟空,向这边走来。

胖子一瞧,毛毛站起来也有二尺高,头上戴着一个小花帽,上身一件小褂,腰上围着虎皮裙,手里拿着个迷你型金箍棒,走起来左一拐右一拐,猴头猴脑,看着就想笑。

小褂是大辫子给缝的,金箍棒是用柳条棍在外面粘得红纸金纸。那件虎皮裙最了不得,堪称货真价实。

是用小老虎――它师傅,花狸猫皮缝制,后面还留个洞,把毛毛的尾巴好能露到外面。

走到胖子前面,奇奇小手一样,毛毛蹦起来给胖子一棍儿:“嘻嘻,叫你偷懒,让大师兄教训教训你。”

棍子是毛毛打的,话是奇奇替它说的,顿时把周围的人笑翻天。

胖子摸摸后脑勺:“俺老猪的九齿钉耙呢?”

车老板子嘻嘻一笑:“都给你预备好了,你也赶紧?饬?饬,然后好上西天取经。”

身后的半大小子立刻拿出来一个猪头,两只大耳朵直扇呼,嘴巴子足有半尺,上下拱嘴还是活动的。

胖子愁眉苦脸地把猪头戴到头上,还好是纸壳子糊的,比较轻便。咬住最前面的一根横杆,长嘴立刻一开一合,跟大猪吃食似的。

车老板看了一圈,微微摇头,抓下头上的狗皮帽子,塞进胖子的秋衣里面,立刻就鼓起一个大肚子,只不过七高八低。

“回去绑个棉花套子就成了,带着还不累。”车老板那个一件黑乎乎的大衫,给胖子披上,旁边的二肥子递过来一个九齿钉耙,基本上就齐了。

胖子把耙子在手里转了两圈,然后扛在肩膀上,甩着大袖子走两步,终于找到点感觉。话说猪八戒也不错,起码活得简单洒脱,一点不累。

拉起毛毛的的小猴爪,在场院上走了半圈,场上基本就没有再练习的人了,都围着瞧热闹,嘻嘻哈哈的笑声不绝于耳。

李队长对这一伙搭档十分满意,扭秧歌就图个新鲜热闹。不过,有他们在场太伤人,把眼球都吸引过去了。

“胖子,你们师兄弟就回家练去吧。”李队长很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胖子等得就是这句话,把毛毛扔到肩膀,然后领着奇奇回家。以后的练习,也基本上不用到场,还真得个清闲。

十多天之后,秧歌队就彻底成型,看看也快要过年,叶莺恋恋不舍地离开靠山屯,同样恋恋不舍的还有黄小伙,只不过二人的对象不同罢了。

胖子也送走大辫子,虽然很想留她在这过年,可是这话实在说不出口,人家还有爹娘呢。

约好正月去拜年,胖子把一行人送到公社,闹闹哄哄了半个月,这突然间都走了,胖子心里还真有点空的慌。

虽然教练班子撤退,但是村民们练兵的热情丝毫不减,继续天天在场院操练。那个热乎劲,甚至压住了嗖嗖的西北风。

胖子在家也没闲着,跟毛毛也练了几个小节目,毕竟不能只靠耍活宝,有几手真功夫才行。

毛毛大师兄也挺争气,和胖子的关系越来越亲近,这一方面得益于胖子的鲜桃,另外一方面,也与奇奇有关。

话说有了小老虎和阿紫之后,奇奇的爱心被分散,对毛毛自然不能向以前那样形影不离。而且,小虎霸道,经常对毛毛动嘴动爪的,毛毛打不过它,总吃亏,还有阿紫也助纣为虐,时不时对毛毛使用点小暴力。

可怜的毛毛自然就把胖子当成亲人,这也正验证了那句话: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时间就在锣鼓声中迫近年关,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二十三俗称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大年倒计时,也正式开始忙活着过年。

一大早,外面就响起野小子们念叨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胖子咂咂嘴:好像句句离不开吃啊,看来都是饿怕了,穷极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点好东西,所以大人小孩才这么盼着过年。

回想起他所处的时代,年味已经极淡,胖子的心里也忽然充满了一股期待:欢欢喜喜过大年。

奇奇趴在窗台上听外面念叨完了,伸出小手:“胖叔叔给糖吃。”

嗬――还真以为自己是灶王爷咋的!

(呵呵――伸出胖乎乎的大手要票)

正文 第六十二章 上天言好事

更新时间:2009-8-24 13:15:24 本章字数:2673

“胶皮糖,大块糖,一抻抻出那老长――”

悠远的吆喝声在靠山屯响起,立刻把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召集过去,其中还有胖子领着奇奇。

卖大块糖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老汉,车子支在道边,托货架上绑个纸箱子,一帮半大小子围成半圈,你两块,他三块。

奇奇个小力气也小,挤不上去,就有点急了,扯着小嗓子叫了一声“威威”。

唰,人群四散,就剩下奇奇自己,美滋滋地走到自行车前面,翘起脚尖,也看不到箱子里面的情况。

老汉看着直愣神:威威是谁,这么厉害?瞟了一眼胖子,顿时明白过来:这胖子是够威风的。他哪里知道,威威是奇奇给小老虎起的绰号,对这帮半大小子绝对有震撼力。

胖子拿出一块钱递过去,老汉用黄纸包大块糖。胖子还是头一次看到这种糖果,一块差不多有冰棍那么大,乳白色,透着一股甜香。

他就毫无风度地捏起一块,嘎嘣咬了一口,嘎嘎脆,甜味很纯正,还透着一股清新的米香。

这糖不错,比糖球奶糖啥的要强。胖子赞了一句,然后跟奇奇一起回家。俩人手里都拿着一块糖,一边走一边嘎嘣。

“这灶王爷还没尝呢,你们倒先给吃了。”老汉嘀咕一声,然后继续吆喝。

吃完早饭,二丫跑过来:“胖叔叔,我爷爷叫你们晚上去吃饭。”然后就跟奇奇一起看小老虎。不过威威有点凶,总朝她呲牙,吓得胖子连忙把她们俩赶到大门外去玩。

对于这只小老虎,胖子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先这么养着,尽量少接触外人,保留它的野性。

溜溜达达来到鹿场,过年了,手下那仨老头也得提前开支,五块钱虽然不多,但是办置年货基本够了。

话说这仨老头还真敬业,鹿场鸡场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胖子挺省心。这心里一高兴,决定每人多发两块钱,算作年终奖金。

乐呵呵地来到鸡场,三老头拿着钱更乐呵,连说胖子厚道。

到了下午,早早去了队长家,只见李大婶正忙活着祭灶。胖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早就不供灶王爷,所以觉得挺新鲜。

靠山屯因为是山旮旯子,所以前些年破除四旧之风没刮过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供灶王爷,只有胖子家是个例外,但是这家伙吃的比谁都好。

灶王爷的牌位就在锅台后面,平时用一块小板挡着,做好饭把板一拿开,活人吃饭,灶王爷看,就算顺便祭祀了。

最大的祭祀活动就是二十三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家户户的工作,为了叫灶王爷多说点好话,所以祭品里面一定要有糖,吃完了嘴甜,最好能把嘴粘住。

胖子看了一眼灶王爷的画像,十分简陋,一看就不是正规印刷品,肯定是民间土作坊印制。上面的灶王爷方面大耳,身材比胖子还肥,估计是天天在锅台后熏的,比较胖。

灶王爷旁边还坐着灶王奶奶,神仙里面娶媳妇的不多,灶王爷还算幸运。

在他们旁边有一对童男童女,每人手里捧着一个小罐,胖子就有点不明白了,向李大婶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俩罐子的作用老大了,这家人做一件好事,灶王爷就给你写个“善”,扔到罐里;做一件坏事,就写一个“恶”,扔到另一个罐里。年终到玉皇大帝那算总账,坏事太多,就要受罚。

奇奇在一边听着也新鲜,小眼睛眨巴半天:“李奶奶,一家一个灶王爷,都拎着俩罐子,估计天宫里都放不下,再说这么多,谁能查过来啊?”

“小孩不许多嘴,神仙本事大。”李大婶把奇奇和二丫撵进屋。

胖子也看的嘿嘿直乐:小孩说实话,一下子就揭老底。不过供灶王爷也就是个寄托,民以食为天,老百姓都希望能吃饱饭啊。

李大婶用盘子装了两个大块糖,放在画像前面,嘴里念叨:“灶王爷,灶王奶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旁边又有儿媳妇儿端过来俩酒盅,瞧那意思是想把灶君公母俩灌醉了,省得到天上胡说八道。这招儿不错,很有人文色彩。

祭拜完了,李大婶把画像揭下来,又叫儿媳妇:“把我昨天晚上扎的小马拿来,送灶王爷升天。”

儿媳妇答应一声,转身进屋,胖子就听屋子里面啪啪两声,随后传来二丫的哭声。只见儿媳妇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高粱秸秆扎的小马,不过只剩下两条腿,显然是两个小丫头在炕上玩,给弄坏了。

“打孩子干啥,修修就得了。”李大婶从灶坑旁边拽出一根高粱秆,把外皮扒下去,露出里面雪白的瓤子,用菜刀切下来两端,然后连到小马身上:“就是糊弄人的玩意。”

说完,连忙又拜了几拜,把小马连同灶王画像一起塞进灶坑,灶王爷就上天言好事去了。

又往灶坑里扔了一小把黄豆,算给马加料,整个祭祀活动就算完成,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再买一张灶王爷像,往锅台后一贴,就算又请回来了。

胖子看了一场简朴而原始的祭灶活动,觉得蛮有意思,溜达到屋里,只见二丫和奇奇在炕上弄了一堆高粱秆,嗤嗤嗤正在那扒皮呢。

看到胖子,奇奇连忙叫他帮忙,胖子大排二排地坐到炕上,把兜子放到腿前,拿起一截,嘶啦扯下一条。

只觉得手上一疼,胖子连忙甩手。把手指放到眼前一看,拉开一条小口,血都甩到兜子上了。

胖子也不在意,在兜子里翻了一下,拿出一张白纸,把手上的血擦净,摁了两分钟,也就好了。

饭菜也陆续上桌,二十三是小年,自然不能太简陋,胖子小酒盅一端,啥事都放到脑后。队长喝了几盅酒,又告诉胖子:“明天出去打渔,早点起来,四点出发。”

“大冬天的上哪打渔?”要不是刚开始喝,胖子还以为队长多了呢。

“你就去得了,保证你没见过那场面。”队长还打个小埋伏,胖子也就不再问,专心致志喝酒。

带着七八分醉意,胖子往家走,到外面小风一吹,头脑有点清醒,胖子就觉出有点不对劲,手里的兜子太轻,用手一拍,里面的木盒没了。

胖子立马吓醒酒,跑回队长家一找也没有,胖子不由慌了神:里面还不少好东西呢,再说,盒子一没,算是彻底回不去了。

(汗,又跑网吧了)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冰天雪地捕鱼忙

更新时间:2009-8-25 11:31:43 本章字数:2615

胖子坐在炕沿上,手里捏着个小木片,一寸长、半寸宽,瞪着眼睛仔细端详。

他已经验证,这个小木片就是原来的月光宝盒,功能一点不差,照样能装能取,可是竟然一下子缩小这么多,胖子有点弄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想不明白就不想,这是胖子的一贯主张,再说变小好啊,装兜里就成,省得天天夹着个兜子装国家干部。

研究了一会,胖子把盒子用麻绳绑好,然后挂到脖子上,还是挂项链比较保险。

心情安稳,睡觉也香。忽然就听咣咣有人砸窗户,随后,趴在炕下的威威就哼哼起来,炕上的毛毛扑棱就跳下地。

“胖子,走啦!”外面传来李队长的声音,胖子这才想起来,今天还打渔呢。

霹雳扑通爬起来,打开门一看,外面黑咕隆咚,漫天星星眨眼。

“才几点啊?”胖子打个哈欠,稍微有点没睡醒。

“三点,先上我家吃饭,马上就走。”李队长显得精神头挺足。

早饭竟然出奇地丰盛,桌上摆着好几盘饺子,车老板子也在这,手里还捏着酒盅。

“胖子,快上炕整点。”

胖子虽然酒量不错,但一般时候早上不喝,刚要推辞,就听李队长说:“冰天雪地的,不喝酒挺不住,一整天呢。”

原来是为了御寒,那这个饺子也肯定是为了抗饿。胖子想通了,也就不再客气,呼噜呼噜吃了一大盘饺子,外加半斤多烧酒,这才撂筷。

出了屋,外面陆陆续续开始上人,清一色狗皮帽子棉大衣,手上戴着手闷子,全副武装。

坐上爬犁,一阵铜铃声打破黑夜的宁静,一行五个爬犁,二十多人正式出发。

现在正是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俗话说“三九四九,打骂不走”,外面都是零下三十多度,撒泡尿立马就变成冰碴子。

而天亮前这一段,又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俗称“鬼呲牙”,意思是说,小鬼也冻得直哆嗦。

好在大家肚子里有底,小酒再一蒸发,还能挺住。

黑灯瞎火,胖子也不知道往哪走,只是大致清楚东南方向。走了一个多点,车老板子招呼大伙下车,跟在爬犁后面小跑一阵,然后再上车。

冬天昼短夜长,将近七点才亮天。四点出发,一直走到天蒙蒙亮,这才到达目的地。在路上胖子也总算弄明白,每年靠山屯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冬捕,一般都放到年前半个月。今年因为大练秧歌,所以稍晚一些。

胖子放眼一望,远处还是山林子,看来也是在大青山下。不过比较奇特的是大前面雾气昭昭,跟下雾似的。

这大冬天的,哪来雾啊,胖子心里纳闷。向车老板子一问,才知道那边有不少热泡子,冬天也不上冰。

热泡子,那不就是温泉吗,想不到还有这个。胖子心里越发痒痒:这大青山真是个宝啊,有山有水,将来开发旅游资源,大有可为。不过,必须把这些先守住才成,过几十年都没了,谁还来?

车老板子先领着大家选地方,胖子一边走一边往树上看,只见树枝上挂着一嘟噜一串的冰雪,银装素裹,真跟用冰雪雕砌一样。

千树万树梨花开,说得大概就是这种景象吧。

“看啥,树挂也没看过咋的。”旁边王三炮的二儿子蹦过去,照着树干就一脚,然后撒丫子跑。胖子正愣神的工夫,只听头顶哗啦一下子,整个人就被漫天冰雪遮挡在里面。

等到上面的霜雪落没了,胖子差不多变成雪人,他也明白了,这就是原来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雾凇,是东北奇景之一,想不到也有亲身体验的时候。

走了几百米,树木消失,雪窝子里不时露出几根苇子什么的,看来下面已经是冰面。

车老板逛了一会,终于选了处地方,是一个冰雪相接的大泡子。胖子也终于看到冰,是从上头趟过来的,那边肯定也有温泉。

“开工。”车老板子一声令下,他祖上是参把头,另外也传了一项渔把头的手艺。这也是技术活,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冰冻三尺,下面哪有鱼,哪没鱼,全凭一双眼。

主要是对这一片水域必须得熟悉,水里哪深哪浅,哪有沟坎,都得心里有数。

在车老板子的指挥下,大家各就各位,一半人负责铲雪,木锨铁锨起上阵,一会冰面上就光溜溜,胖子初学乍练,也得交点学费,摔了好几个大腚蹲。

然后就开始在冰上打眼,车老板选好眼口,五六米一个。凿眼的工具是一米多高的铁签子,前面打造得十分锋利,分量也重,落到冰上,咔嚓就炸开一块,晶莹的冰块乱飞。

这活最消耗体力,就算棒小伙也就能一连气鼓捣几十下。不过胖子是个例外,他两只手掐着冰镩子,噗咚噗咚,一点不累。凿了将近一米,才听到哗啦一声,到水面了。

“胖子真行啊,把四圈开大点,这个就当出鱼口。”车老板子赞了一声,然后就领几个人把渔网倒腾下来。

渔网足有好几十米长,上面帮着木头块,下面缀着一些铁链子,比较原始。另外网眼也不小,看起来专门奔大家伙去的。

冰眼陆陆续续凿好,以胖子的大冰眼为中心,围成个大圆,一个个跟一口口小井似的,排列冰面。接着就开始下网,都是车老板儿一个人指挥,就连李队长也只有听喝的份。

胖子一直很纳闷:这么大的网,怎么往里下啊,上面厚厚一层冰?

却见车老板叫人抬过来一根松木杆,足有十多米,两个棒小伙一起用劲,这才把它压到水里。撒手之后,就伏在水面上。

胖子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水挺深哪!”

别人早就习以为常,也没人理他。车老板在杆子后面系上细绳,细绳后面才是粗绳子,最后带着渔网,一点一点进入冰层下面的水里。

胖子终于看明白了,这杆子就相当于缝衣针,在水下缝出一张大网。

“上手。”车老板一声吆喝,二十多人全都开始收网,几十米长的大网,像个包围圈,缓缓向胖子凿的出鱼口游动。

胖子的心里也充满期待:不知道这一网能有什么收获?

正文 第六十四章 烤鱼没有生鱼香

更新时间:2009-8-25 11:31:43 本章字数:2588

“收网喽――”

车老板一声吆喝,飘荡在河面。两排棒小伙一起嘿吆嘿吆使劲,渔网渐渐露出水面,胖子看到,网兜里噼里啪啦,鱼还真不少。而且个头都不小,半斤以下的都漏网。

李队长拿个铁丝编的大笊篱,一下一下从网兜里舀鱼。舀出来之后手臂一甩,动作极为潇洒。里面的鱼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落到冰面,翻了两个身,就直挺挺躺在冰面。

“这条个大!”胖子一边拽网,一边发出惊叹,只见一条黑乎乎的大家伙在网兜里折腾,看样子足有十多斤。

“这么大的胖头鱼,好兆头!”车老板子手里的二齿叉子一闪,牢牢把那条胖头鱼插住,李队长一只手拿笊篱兜住鱼头,另一只手揪住尾巴,好歹算把胖头鱼弄上来。

似乎也知道噩运降临,胖头鱼垂死挣扎,身子使劲向上一拱,弯成弓形。李队长就觉得一股大力从两臂传来,噗通就摔个大腚蹲,不过大鱼始终在怀里抱着,有点像年画里面抱着大鱼的娃娃――那啥,是大鱼挺像。

随着收获的增加,大伙也越拉越有劲,几十米的大网都拉上来之后,身上都出汗了,热气散发出来,遇到冷气,迅速凝结,看着就像每个人雾气腾腾的。

胖子回头一看,只见冰面上横七竖八全是鱼,少说几百斤。一网下去就打这么多,要是天天打不就发了吗?

随即心里又暗暗鄙视一下自己:真要那样,也早就打没了,跟山上的野牲口都是一个意思。

不过他的心里也越发痒痒:这要是能开发出旅游资源,坐在岸边钓钓鱼,山青水绿,贴近自然,该有多美。

“不错啊,这一网肯定超五百斤,休息一下阵,整点干粮垫垫,喝口酒暖暖,一会再打一网就回家。”车老板子看看腕子上的老上海,才用了俩点,时间赶趟。

大伙一听高兴了,纷纷跑向马爬犁,然后一人拎着一个酒瓶子跑回来,嘴里嚷嚷着吃鱼。

“吃鱼?又没锅,又没灶的,怎么吃?”胖子心里纳闷。

就见这些人都忙活开了,从爬犁上卸下不少松木?子,底下用豆秸点着,上面架起?子,就在镜子一般的冰面上,竟然升起一大堆火,透着新鲜。

胖子看了半天也明白了,冰上生火也不难,只要把?子都架好,上边的不接触冰面,火苗往上窜,冰火两重天,照样很旺。

另一边早有人收拾鱼,用刀子挂掉鱼鳞,把鱼劈成两半,内脏也不扔,专门放到一个小盆里。

哇呀呀,烤鱼!胖子总算是明白了,不由兴奋地直搓手,以前在烧烤店倒也吃过,不过对他来说价钱有点贵,眼下冰面上全是鱼,那还不管够。

车老板扔出一堆木把铁签子,大伙把鱼往签子上面一串,围着火堆慢慢烘烤。作料也简单,就是盐面。

胖子找了上风头,蹲在那烤鱼,这是个慢活,千万不能着急,直接放火苗子上肯定烤糊。

香气开始在河面飘散,很特别,那是一种原始的香气,绝对不是用各种调料加工出来的香味可以比拟。

“早些年,咱们的老祖宗在这就是狩猎打渔,今天咱们也算体验一下老祖宗们的生活。”车老板的鱼已经烤好,两面金黄,撕了一条放到嘴里,然后仰脖喝一口酒,透出几分粗豪。

胖子的鱼还没烤好,不免有点嘴急,凑乎过去抢了半截,放在嘴边咬了一口,外酥里嫩,里面的鱼肉滑嫩得跟豆腐一样,而且满口清香,腥气全无。

清新淡雅,回味无穷。这就是胖子的感受,和山村生活一样,胖子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调调。

把半条鱼吃完了,这才问道:“啥鱼啊,这么香?”胖子现在的辨别能力不高,只认识鲤子、鲫瓜子等少数几种鱼类。

车老板子已经又开始烤:“看这大嘴没有,身上还有黑斑,所以叫鳌花,肉质最鲜嫩,在城里想吃都买不到。”

胖子点点头,起码他是第一次听说。借着烤鱼的当儿,胖子决定增加点知识,不时拽过来几条鱼,问这问那。

敢情这水里的鱼还真杂,竟然有十几样之多,除了常见的鲤子、鲫瓜子之外,还有四五斤的鲢子、肉滚滚一样的大草根,跟鲶鱼模样差不多但是长着六根须子的大怀头,嘴大无鳞的嘎牙子,这鱼虽然不大,但是肉芝最白嫩…

在轻描淡写地吃了两条一斤多的大鱼之后,胖子这才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拍了两下肚皮,然后在冰面上溜达,看到没见过的鱼,就用脚踢下来,抱给车老板子瞧,跟个小孩似的。

眼前这条鱼就透着新鲜,颜色灰绿,身体细长,足有二尺多,前面的鱼嘴扁平,跟铲子差不多,两嘴还张着,露出锋利的牙齿,看着就挺凶。

“这是狗鱼,也叫鸭鱼,你看那嘴跟鸭子差不离吗。这家伙性子最凶,专吃小鱼,就连野鸭子都能吃,你瞧瞧这大嘴。”车老板子给胖子解惑,然后就取出一把小刀,开始垮饬鱼鳞。

“饱了,吃不进去。”胖子摆摆手,还打了个饱嗝做证明。

车老板也不搭话,小刀子上下翻飞,鱼鳞全部去净,然后把刀子倾斜,一片一片雪白的鱼肉被他削出来。

“吃生鱼,我怕闹肚子。再说,怎么跟日本人学啊?”胖子虽然好吃好喝,但是很讲究饮食卫生。

“这话咋说的,早些年咱们老祖宗就传下吃生鱼的传统。告诉你,就这温度,啥玩意都冻死了,你就吃吧,管保没事,狗鱼黑鱼身上刺少,最适合生吃。”车老板子拿起一片鱼肉,在装盐面的小盒里轻轻蘸了一下,然后放到嘴里,嘎登嘎登嚼个不停。

又喝了一口烧酒,然后咂咂嘴:“生鱼送烧酒,撑死不住口。”

胖子听他说的邪乎,忍不住也拿起一片,只见鱼肉白嫩,而且没刺,撒上点盐面,放进嘴里,淡淡的鱼腥气散发出来,叫胖子忍不住想吐出来。

“别吐,使劲嚼。”车老板子看胖子愁眉苦脸,连忙发出警告。

胖子皱着眉头嚼了几下,眉头渐渐舒展。腥气消除,剩下的只有清香,最原生态的清香,而且极有嚼头,叫人忍不住想嘎达牙使劲嚼,越嚼越香,越香越嚼,难怪说是撑死不住口啊。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大手笔

更新时间:2009-8-26 19:18:13 本章字数:2865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啊啦赫拉赫呢哪嘞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一溜马爬犁穿行在冰雪覆盖的大地,冬捕大军胜利返程,车老板子悠扬苍凉的歌声一路飘荡,似乎又把人带到另外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