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柳姨娘为何有如此多的私房钱寻人办事,在阳西路是否有借着侯爷的名头收受贿赂,裴氏只摆出查到的账册,并未深究。

明亭远初闻此事,自是震怒!

然柳姨娘被拘来后,半分狡辩也无,只梨花带雨地哭,将所有的错都揽到自己身上,又道自己诸般种种,都不过是爱女心切,侯爷和夫人如何对她都行,但明楚怎么说都是侯府血脉,年纪又小,望侯爷与夫人可以从轻处罚。

明楚也是全盘认下,只不过她是另作了一番倔强不肯流泪的姿态。站着诛心控诉了番,说什么自回京后父亲待她便不如从前,又回忆起从前在阳西路时,父亲带她骑马,带她去山林间摘果子,还带她去军营看士兵演武……言语间颇有几分物是人非之伤感。

两人上来是这么一通,明亭远倒有些拿不准了。

到底朝夕相处过五载,他对两人确实是有些感情的,且她们娘俩儿不过是为寻门更好的婚事,本意也不是要伤害明檀,如今种种,也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他思忖半晌,想着将两人罚去庵堂静思己过一段时间,也就行了。

就在明亭远与裴氏商议之时,明檀半只脚已踏进了兰馨院,且巧,沈画也正好从风荷院赶了过来。

明檀正要和沈画说话,忽然想起什么,她下意识脱口轻声道:“坏了!”

绿萼懵了懵:“小姐,怎么了?”

沈画了然,朝身后婢女示意了眼。

婢女忙往前,递上一方素帕。

“想来四妹妹出门匆忙,是忘带帕子了。”沈画掩唇轻声道,“蒜汁味道略重,椒水味道轻些。”

“……”

明檀拿着帕子凑近闻了闻。

很好,不愧是她昔日的对手。

第二十七章

裴氏这边正和明亭远说着, 仅是去庵堂思过怕有不妥。明檀和沈画又恰好赶着时辰, 一道进了屋。

两人先是不约而同地望向跪着的柳姨娘还有红了眼眶的明楚,眼中满是疑惑,随即又暂且压住疑惑,周全见了礼。

明檀:“给父亲、母亲请安。”

沈画:“给侯爷、夫人请安。”

待见完礼,明檀又忍不住问:“三姐姐和姨娘这是……”

花厅内静了瞬, 裴氏轻咳一声,将事情原委细细分说了番。

听完, 沈画以帕掩唇,惊惧不已, 明檀面上也满是不可置信。两人不停追问着事由细节,越听就越是摇摇欲坠。

过了半晌, 明檀似是消化了这一事实,眼中忽有泪珠直直滚落下来, 声音也不由自主发着颤:“三姐姐, 姨娘,我是有哪点对不住你们,你们竟要这般害我!”

沈画亦是边落泪,边轻声接道:“阿画自知与侯府只是远亲, 三妹妹说得没错,寄人篱下, 本该老实安分些。可三妹妹对我不满, 合该直言才是, 为何想要毁了阿画的清白?”

明檀:“当日在平国公府, 三姐姐便想当众道出上元夜我被设计落水一事,三姐姐不喜欢我便罢,几次三番于名节一道动手,我看三姐姐不止是想毁了我与表姐的清白,这是想要一并毁了靖安侯府!”

那时明檀因着突被赐婚,难以接受,都没工夫拿这事儿去找裴氏与明亭远说理,裴氏与明亭远自不知晓。此刻知晓了,两人俱是震惊:“还有过这种事?”

明檀点点头:“当时幸好有表姐帮着阿檀,没让三姐姐把话说完。”

沈画也心有余悸:“那会儿三妹妹之言着实惊人,落水之事都不知三妹妹是从何听说的。”

从何听说的,那还用想,必然是柳姨娘。明亭远第一时间凌厉望向柳姨娘!

他一直视柳氏为贴心人,在她处歇息时也不设防。明檀落水一事,他确实和柳氏说过,令国公府的行径太过下作,他气不过,那日白天没骂够,夜里又在柳氏处畅快骂了一通。

当时柳氏一脸担忧地让他别气坏了身子,还给他出谋划策,说此事有损明檀名节,万不可外传。

结果她所谓的不可外传,就是回过头便说与了明楚!明楚是她女儿,什么性子她最清楚。说了也罢,竟还不加约束,任由明楚在大庭广众之下毁明檀的名节!

他虽不是内宅妇人,但也极为清楚名节于女子如何重要。若说今日之事本意是在沈画不在明檀,那当众想揭落水一事又怎么说?这显然不是一时想差了,而是晓得有多厉害,才几次三番地拿名节作筏子!

明檀的眼泪滴落鼻尖,停留半瞬又吧嗒吧嗒往下掉:“其实爹爹去阳西路的这五年,阿檀时常想,若是能像三姐姐那样,时刻陪伴在爹爹身边,该有多好。

“爹爹不在京城,大哥也去了庞山上任,京中只留母亲与阿檀二人,阿檀努力学规矩,不敢言行有失,不敢行将踏错半步,就是怕给爹爹抹黑,给靖安侯府抹黑……”

明亭远闻言,都有些不敢再对上明檀的目光。

他心中本就对明檀有愧,现下想想,明楚觉得回京之后与从前在阳西路的日子大为不同,故而心中委屈,那明檀呢?

明檀这五年在上京孤零零的,裴氏再贤再慈,也终究不是她的生身母亲。她却从未有过怨尤,更未因嫉因恨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还时时刻刻为侯府的名声着想。

可对明楚而言,侯府的名声是什么?怕是根本就不值一提!

裴氏见状,又轻声补了句:“阿玉那孩子,前两日去了城外办事,想来也该要回了。最要紧的是,定北王殿下那边……”

对,还有沈玉和定北王殿下。

沈玉若知晓柳姨娘和明楚想换了他妹妹的亲事,而事情败露的结果不过是去庵堂思过,想来他必定不肯罢休。沈玉这孩子前途可期,留他们兄妹寄居本是结善缘,可不是给自己结上一门仇家的。更别提,定北王那边还等着交代了。方才确实是他思虑不周。

明楚快气疯了,她爹明显都已经打算轻拿轻放,明檀和沈画这两个小贱人进来哭诉一通,竟哭得她爹又要改主意了!她想都不想便抽出腰间软鞭,朝着明檀脸上打去,心想着打烂这贱人的脸才好!

明檀早就留意着明楚,怕她突然发疯,起有抽鞭之势时她便往旁侧躲了躲,还不忘向明亭远求救:“爹爹!”

明亭远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来护着明檀,挨了火辣辣的一鞭不说,心中怒火也被这一鞭子抽得更旺。

他一把缴了明楚那根鞭子,又狠狠扇了她一耳光:“啪!”

“平日你骄纵任性,我都不说你什么,可小小年纪就对姐姐妹妹如此狠毒,我明亭远怎么会养出你这种女儿!”

明楚被吼懵了。明亭远平日极好说话,便是责问也多不过摆出个严肃模样。她捂着脸,委屈又震惊。

明亭远这会儿见她这死不悔改的样子就火冒三丈,柳姨娘见他动真格也慌了神,忙跪直抱住他的大腿苦苦哀求:“都是妾身的错,都是妾身的错,楚楚她——”

“当然是你的错!你以为自己清清白白吗?!”明亭远怒火中烧,一脚踢开柳姨娘,“枉我以为你是个老实安分不争不抢的!暗地里一桩桩一件件,哪是老实本分之人做得出来的,还把你女儿教成了这副德行!”

他本就火大,又被哭得心烦,拂袖背手,粗声发话道:“来人,将三小姐和柳氏拖下去,各打二十大板!打完将三小姐关进祠堂,只许送饭送水,没本侯命令,谁也不许放她出来!柳氏也拖下去,关进柴房!”

二十大板要不了命也落不着残,但至少得疼上十天半个月起不来身,何况打完也不叫好生歇着。

明楚喊叫不服,柳姨娘也哭着挣扎。裴氏坐在上首,只淡淡扫了个眼风,便有婆子上前用帕子堵住两人的嘴,将人带了下去。

待屋子里清净了,明亭远才坐回上首,道:“明楚这性子已经被柳氏给教坏了,两人必不能再呆在一处!”

裴氏点头:“侯爷说的是。”

明亭远重新思忖了片刻:“还得托夫人给明楚寻户人家,先前那些不作数,往低了找,不要在京里,不然还不知道她这嫁过去得惹出什么事端!总之,嫁人之前,就让她呆在祠堂里好好反省反省,不要再放出来了!”

“是。”裴氏又顺从应了一声。

“至于柳氏,”明亭远顿了顿,想来便觉心烦,他一挥手,“内宅之事本该由夫人来管,夫人说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便是,不要让这毒妇再出现在本侯面前了!”

这话裴氏倒是不应,她温声问:“柳氏毕竟与其他姨娘不同,妾身若按府里规矩发落了她,过些年侯爷若想起她,又责怪妾身发落得过重,可如何是好?”

“此等毒妇本侯还想起她做什么?你发落便是!”

裴氏垂眸:“柳姨娘乃家生子,后成通房,再抬姨娘,是奴籍。按府中规矩,该是拿着卖身契找人牙子捆了往外发卖才是。”

明亭远闻言,不吭声了。

裴氏又道:“柳氏之错,实难容恕。不过她为侯府生有一女,又服侍侯爷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她顿了顿:“想来在柴房关上数日,柳氏必当有反省之意,且明楚婚事,又有妾身帮着相看,柳氏也实在是没什么可操心的了,依妾身的意思,不若将其送入庵堂,往后吃斋念佛,也好赎己之过。

“二哥二嫂在眉安上任,眉安乃钟灵毓秀极有佛性之地,佛寺庵堂众多,妾身瞧着送去那边便是极好,若有个什么事儿,二哥二嫂也能照应几分。”

虽然都是送去庵堂,但这意思可完全不同。明亭远先前是想让两人去思过,思完了便回来,裴氏却是要让柳氏直接出家,长伴青灯古佛。

明亭远稍想了片刻,便应声说好,想着虽是远远打发了,却也不比发卖为奴后果凄惨,且他二哥二嫂亦是和善之人,不说对一个因罪入庵的妾室能有多照拂,但也不至于让她呆没几天就丢了性命。

下首明檀和沈画却明白,这庵堂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柳氏平日呼仆唤婢,不需自己操劳半分。落发入庵,什么事情都需自个儿来做,又是眉安那般山高水远之地,她也卖不上可怜求不了怜惜,日子一久,她父亲自是再难想起,即便想起,也再难将人接回。

处置了明楚与柳姨娘,明亭远这才腾出话头,宽慰起明檀与沈画二人。

明檀和沈画当然善解人意,叙话半晌,都是劝他别气坏了身子云云,明亭远心中大感熨帖,近至晚膳时分,他着人就在兰馨院摆了膳。

从兰馨院出来时,天色已重。

明檀与沈画一道往东花园的方向走着,闲叙了几句,忽有晚风至,明檀停了扇,话锋一转,轻声问道:“有件事,我有些不明白,昨夜表姐告知我定北王殿下也会去大相国寺,当真只是为我通风报信吗?”

沈画倒坦然:“当然不是,我本是防着三妹妹后招,想着四妹妹与我一道前往,说不准能帮上我些什么。至于后头我与三妹妹说话,确实未想会被王爷听到,回程车马一事更是不知。我虽有私心,但并想过要害四妹妹,四妹妹可信?”

明檀望着她,点了点头:“表姐这般说,我便信。”

从前两人别苗头,也都是闺阁女子手段,从未真正伤到什么,如今沈画更是没有故意拉她下水的理由。两人打着扇,走进了花香深处。

-

这几日明楚与柳姨娘事毕,府中清净了不少。明檀思春之心复萌,成日盯着定北王殿下的那根束带瞎琢磨。

她本是想着洗净熨烫,送还王府,并附上谢信。可又觉得这般主动,怕是不免让定北王殿下想起明楚那日所言之事。

而且就送回根束带,哪能显出她的贴心呢……再送些别的,不好不好,哪有姑娘家随随便便往外送东西的,忒不矜持了,若被人得知,她可真是不要活了。

这么琢磨了几日,明檀都没想出什么既不多送东西,又能让她未来夫君感受到她极为贴心的好法子。

直到某日翻杂书时,她发现上头记载了个新奇的制香方子,说是这香味道清冽,有驱虫辟邪之效。

时序入夏,蚊虫渐多,驱虫辟邪倒是有用。

且物归原主的同时染个香,既落不着私相授受的把柄,又能显出她的贤惠妥帖,好极了!

明檀来了精神,当下便在照水院里头和小丫头们一道忙活起来。

其实明檀做事还是思虑得极为周全的,她先是将方子拿给大夫看了,大夫说,这几位香料药材配在一起,确有驱虫之效。

待香制出来后,她又拿给大夫看了一遭,大夫说应是确有效用,她才给自己的衣裳浸了此香。

此香味道的确清冽特别,她接连两日穿着浸了香料的衣裳去园中蚊虫多的地方,蚊虫都不近她身。

她安心了,亲自将束带也浸了此香,又挑了半晌锦盒,将束带熨烫好,规整叠入盒中,遣人送去了定北王府。

她遣人送去定北王府时,风也正吹动窗边杂书,一直往后吹了数页,才见上头写着:“前载七味香方,皆有同一难症,入香数日后,馨香消,异味渐盛。”

-

江绪并非铺张之人,明檀将束带送回,下头人验了,并无问题,他就收下了。至于福叔带话的什么驱虫辟邪之效,他并未当一回事。

江绪平日多着黑衣,用黑色束带。过了数日,他难得换上一身浅色长衣,去京畿大营与将领们相谈要事。

谈着谈着,他便隐隐闻到一股异味,离他近的将领也感觉自己好像闻到了些香中带臭的味道,但他想着,不上战场时,王爷素来洁净。与他一室,连军中汉子们最常有的汗臭味都没闻见过,想来应是自己嗅错了,便也忍着没出声。

可不多时,那股异味渐重。

江绪稍稍一停,望了眼臂上束带,随即又慢条斯理地一圈圈地将其解开。

不解开还好,一解开,那股子香中带臭的味道便愈发浓烈,解到最后,营中将领皆是下意识地掩鼻避开半丈。

江绪:“……”

辟邪。

所以他是那个要让人避开的邪?

第二十八章

当明檀意识到自己送的束带可能有问题时, 江绪绑着那根香中带臭的束带在京畿大营臭开一片将领的事情, 已经过去好几日了。

明檀在夏日穿衣裳, 几乎没重过样,浸了香料的那几件衣裳,她穿过发现确然可以驱虫后,便也没有再穿。放着过了好些时日, 待某日绿萼打开箱笼整理才突然发现,整箱衣物都已香中带臭!

明檀懵了, 查了好半天才知晓,该驱虫香料中某两味香起冲, 会在香味散尽后产生异味。

她心有惴惴,暗自祈祷起她的未来夫君可千万别用, 若当日送去时,他觉得旧了的东西无需再收, 直接扔了便是最好!

可沈画却将她这一祈祷彻底打碎——

两人在院子里一道绣香囊时, 沈画一边绣着, 一边不时看她,颇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

明檀见了便问:“表姐, 可是有事要说?”

沈画迟疑片刻,斟酌道:“昨儿傍晚, 我去给我哥送晚膳,我哥说, 这几日军中在传定北王殿下……”

明檀一听“定北王殿下”, 耳朵就竖起来了。

“传定北王殿下不喜沐浴, 身上发臭……还有的传,定北王殿下对气味的喜好,甚是独特。”沈画说得十分委婉。

“……?”

明檀懵了半瞬,忽然明白了什么。

完了。

完了!

她未来夫君该不会以为自己对他不满故意整他吧?!

前有不甚矜持地潜入军营偷偷相看,后有归还束带浸香辟邪弄巧成拙,明明暑热难挡,明檀心底却像是卷过一阵冷风,凉飕飕的。

-

明檀倒是想要好生解释,向她未来夫君传达一声歉意,可她一个姑娘家,也没有平白无故上门找人分说的道理,且没过几日,沈画便告之,定北王殿下去北面巡兵了,这趟巡兵,怕是要到年关才会回京。

得知这一消息,明檀郁闷了好些日子。本来她还想着,端阳节显江的龙舟赛上,达官贵人多会到场,许能远远得见一眼她那未来夫君,到时若能创造机会,短短与他说上几句解释一番也是好的。现在可好,彻底没机会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的未来夫君并没有因此而要与她退婚,反而礼部遣人来府,说婚期已经择定,待礼程走完,约是明年开春便可成婚。

蔫了数日,明檀总算是精神了!

婚期定下后,礼程便有条不紊地走了起来。

宫里给她这未来定北王妃的赏赐一拨接着一拨,上门来量体裁衣,为其准备吉服的都来了整整五趟,章皇后也遣下了教习嬷嬷来教她皇室规矩。

学规矩这件事,明檀向来拿手,都费不上什么神,不过她也没因拿手,自以为是地懈怠,反而处处虚心,给教习嬷嬷留足了体面尊重。

章皇后得知此事,甚为满意。想当初在雍园途中的暖阁,她一眼便相中了明檀,如今她更是觉着自己眼光极好。

一边同嬷嬷学着规矩礼仪,明檀还一边开始了为期半载的精心捯饬。

保持窈窕体态一日用膳只能进食多少,保持浑身上下的肌肤细腻润泽需如何养护……

这些事情往日她也做着,只不过如今她对自己更为严苛了些。毕竟她现下这般,是为了成为最美的新嫁娘,一举扭转未来夫君对自个儿的看法,不容有失!

-

明檀日日忙活,其他人也没闲着。

她身边都是些待字闺中近嫁之龄的姑娘,家中都在忙着张罗定亲事宜,这段时日,上京城里结亲之喜接连不断。

沈画对先前相看的李司业家二公子很是满意,这位李二公子家世好,又没好到她完全攀不上。且其父官声不错,升迁指日可待。最为要紧的是,先前于大相国寺相看之时,沈画窥其人品颇为端正,有上进之心。

于是这桩亲事沈画点了头,又由着裴氏张罗,算是顺利定了下来。

因着并非皇婚,两家礼程走得要快上许多。李家也很看重沈画,不省半分娶妇之仪,聘礼颇丰。

除了沈画这桩亲事,裴氏还低调定下了明楚的亲事。

裴氏给明楚定下的人家是宣威将军府冯家行三的郎君,宣威将军乃从五品武散官,官阶不高,其府邸也不在京中,完全符合明亭远当初所提要求。

明亭远和冯将军打过交道,他对这位冯将军的印象很好,而且他打听了一下,冯家几位郎君都很不错。

意欲定亲的这位冯三郎更是颇有其父风范,年纪轻轻便在禾州兵营中当上了把总,所以裴氏拿着这桩婚给他看时,他没多加思量,便满意拍板,一口定下。

明亭远是男人,能关注到对方家中父兄的品行已是极为不易,哪还能关注到别的。然明檀沈画稍加打听便知,明楚在冯家呆着,怕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冯家老太太治家极严,还极泼。冯家上一辈恩怨里头就闹过分家之事,寻常人家都是家丑不可外扬,使劲遮着瞒着,可冯老太太不一样,家中有丑事,她不遮掩便罢,愣是击鼓鸣冤闹到了衙门,非要讨个说法,在禾州极是出名。

且明楚这嫁过去,便平白多出两位出自武将之家的嫂嫂,这两位嫂嫂可是正儿八经的将门虎女,于武一道,怕是比明楚只会甩软鞭的花架子要强上不少。

如此一来,明楚就断没有仗着出身靖安侯府,气焰嚣张,在婆家动手使粗的本事了。

明楚在祠堂初初得知婚事之时,也是狠闹过一阵的,哭闹摔打,绝食相胁,可这些在裴氏跟前都不够看。

裴氏从前是懒得管她,如今要管,自然能将她收拾得服服帖帖。

明楚刚闹绝食,裴氏便以“三小姐醉心于道辟谷不食”为由断了她的饭食。待明楚撑不下去服了软,她又拿捏着祖宗家法、孝悌道义使了不少磨人手段。没过多少时日,祠堂那边便安生下来了,府中也没再听明楚嚷嚷什么死也不嫁。

靖安侯府的这两桩亲事总的来说还算顺遂,然昌国公府的亲事却不大顺。

昌国公府夫妇早先便为白敏敏预选了人家,虽未明面过礼定下,但两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哪里晓得,人家在这议亲的节骨眼上,竟一声不吭地搭上了肃郡王府,与肃郡王府上的清瑶县主定了亲!

白敬元气得不轻,在府里头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白敏敏这回倒安生得很,不哭不闹也不生气,反正嘛,她也没有很想嫁人,那户人家是她父母中意,她自个儿并没有多大感觉。好在先前没过礼,她这边要再相看其他人家,随时都可操持。

周静婉也已至适婚之龄,然周氏一族以诗书传家,名士宰辅辈出,周家的姑娘名声也是一等一的好,根本就不愁嫁。

媒婆把周家门槛都踏破了,她父亲母亲也没给谁一个准话,说还不急,他们家静婉年纪小,慢慢相看便是。

只周静婉自个儿无意中得知,提亲之人里,竟有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殿前副都指挥使陆停,一时吓得不轻,好几日都没能安枕,就盼着她父亲母亲赶紧将这位陆殿帅遣来的冰人给回了。

“陆殿帅?”明檀讶然,“陆殿帅为何向你提亲?你们相识?”

周静婉摇头,轻声道:“不识,我也不知为何提亲。”

白敏敏想了想,支着下巴揶揄:“我瞧着啊,陆殿帅定是那日在大相国寺,对你一见倾心!”

“胡吣什么!”周静婉经不得亏,满脸羞恼。

“我哪里胡吣了,可不就见了那么一面,不是一见倾心还能是什么。”白敏敏不饶她,“陆殿帅哪里不好,人家可是殿前副都指挥使,如今都指挥使乃挂职虚设,殿前司就是陆殿帅说了算,殿前司啊,年纪轻轻便如此位高权重,将来还得了!”

白敏敏越说越是来劲:“陆殿帅虽说恶名在外,但那日在大相国寺瞧着,也没传闻中那般吓人,说起手段狠戾杀人如麻,定北王殿下不是更甚?

“可咱们也都亲眼见了定北王殿下,还听他说了话。冷是冷了些,但俊美如斯,也很是有礼,所以啊,这些个传闻都是偏见!”

明檀捧脸,极为认同地点了点头。

白敏敏:“再说了,陆殿帅同定北王殿下还有舒二公子交好,定北王殿下你信不过,舒二公子人品之贵重可是京中闻名,你总该信得过吧?”

“……?”方才还一脸认同的明檀驳道,“我未来夫君怎么就信不过了?”

第二十九章

明檀这还未过门就胳膊肘往外拐的毛病, 白敏敏觉着是无论如何也改不了了。婚期愈近, 明檀隐约流露出的恨嫁之意就愈发掩藏不住。

平日在外倒还矜矜持持,私下叙话时, 她却常将“待成婚后”如何如何这种羞人的话挂在嘴边,偶尔还捧脸叹气,碎碎念上一声:“竟还未至年关!”

白敏敏和周静婉都觉着没眼看。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 明檀原先盼着能与未来夫君叙面的端阳节早已热热闹闹过去,转眼又至七月七夕。

七夕乞巧之节,女儿家们向来都很看重。勋贵人家年年都会在自个儿家里的庭院之中搭起彩楼,以供自家姑娘呈巧焚香,虔诚祈愿。

外头也热闹得紧,近七夕之日,上京城里车马喧阗,街上铺子琳琅, 比寻常多出不少奇巧之物。

因着备嫁甚少出门的明檀, 亦是在这一日踏出了靖安侯府。

大显朝的习俗, 姑娘家们多会在七夕这日互赠些小玩意儿, 明檀呆在家中备嫁, 泰半时间都无所事事, 便早早给白敏敏、周静婉、沈画, 还有其余一些平日交好的京中贵女准备了自个儿绣的香囊手帕等物。

其实明檀于女红一道不甚热衷, 穿针引线的, 颇费功夫不说, 还颇伤眼睛。不过虽不热衷, 但为着成为京中贵女翘楚,她的女红针线早已练到了十分拿得出手的境地。

出自她手的物件用料讲究,绣样新奇,便是绣工不如一些精于此道的姑娘家出挑,拿在手里头也是颇为精致可爱的,且香囊之中,她还放了小巧首饰、胭脂水粉、精细木雕等各种小玩意儿。

白敏敏收到了香囊和一把造得十分精巧的孔明锁,是明檀那位在庞山上任的大哥托人带回来的。

庞山是小地方,但地近往来要塞,商客极多,新奇东西也多,每隔一段时日,她大哥都不忘往京里头捎些好物件。

周静婉则是除了香囊之外,另收到柄小团扇。扇面用的上等绫绢,上头绣有与她十分合衬的含苞山茶,还仿着她的字迹,绣了两行她自个儿做过的山茶诗,柄端穿孔,绕有极通透的流苏玉坠。

周静婉爱不释手,当即便换了扇。

明檀这回闲得准备了如此用心的物件,白敏敏同周静婉难得地不好意思起来,她俩准备的,拿出来委实就有些不够看了。

白敏敏玩着手里头的孔明锁,也不知道在瞎琢磨什么。听明檀又在碎碎念着近日容色是否有莹润几分、待嫁过去后,她未来夫君可会喜欢她的模样——

白敏敏忽然放下孔明锁,神秘兮兮地朝明檀招了招手,又略带兴奋地压低声音道:“今儿夜里,别玉楼可热闹,想不想去看看热闹?”

一听别玉楼,明檀与周静婉都不约而同瞪直了眼。

明檀:“你莫不是失心疯了,好好的去那儿做什么?”

周静婉也以扇掩唇:“你素来玩心重,可别玉楼的热闹哪是姑娘家该去凑的,快别说了。”

“阿檀,我这可是为你着想,我二哥同别玉楼的水盈姑娘有几分交情。水盈姑娘的大名想来你定然听过,你不就是想让你未来夫君喜欢你嘛,我瞧着你这张小脸蛋也不必再折腾了,非要折腾,不如在别的地方下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