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 定北王府的膳房内时不时便有人问“王妃可起”, 偏辰时问到巳正, 都是未起, 下人们心里头好一阵嘀咕。

有好事者双手交叠在身前,下巴微抬, 故作高深道:“我瞧你们午膳也不必备了,擎等着备晚膳便是了。”

“为何?王妃出府了?”

好事者还想卖卖关子,可刚好有晓得内情的仆妇提了一篓子水灵菜尖儿进了厨房,迫不及待地长舌道:“你们还不知道?昨儿夜里启安堂叫了四五回水呢,啧啧, 都折腾到快早上了, 王妃哪起得来!”

“啊?”

“还有这种事?”

众人都不自觉地聚拢到一块儿, 竖起了耳朵。

厨房里头生养过的粗妇多,惯爱说嘴, 泼皮不害臊,论起这些个房里头的长短, 脸不红心不跳, 还很有几分来劲儿。

“福贵家的, 你闺女不是在启安堂当差来着, 启安堂真那么闹腾?”

“可不是。别看咱们家王爷成天冷着张脸, 那上头可耗着功夫呢。这王妃才过门几天哪, 见天儿的夜里头折腾, 满院子都能听着,我闺女前儿个在茶水房值夜,说是一晚上都没睡好,就听王妃娇滴滴地哭啊喊了。”

“我也听说了,尤其昨儿个晚上,可真是叫了足足有四五回水!后边听说是王妃狠哭了会儿,闹了番脾气,不然还有得折腾。”

“王妃长得和天仙儿似的,又娇得很,男人见了哪能不爱,我瞧着眼睛都发直呢。还有那皮子和嫩豆腐似的,又白又细,怕是一掐就能出水儿,前儿在园子里那么一逛,日头那么一照,真真儿是白得晃眼。”

“我也瞧着王妃招人爱得紧,可不就连咱们王爷那样平日在外头说得有多神勇的人,都下不来美人榻么。”

……

厨房里头的仆妇说论得有些臊人,小丫头片子傍着听了几声,都红着脸躲开了来,可这些个仆妇说的,其实也不算夸大。

昨儿夜里启安堂的水就没停过,饶是素心绿萼这般没经过人事的姑娘也都隐隐觉着,殿下……似乎折腾得太狠了些。

她们家小姐起先还好,可中途有阵子哭喊得厉害,到后头也嘤着,可约莫是哑得没力了,声音低下去不少。

最后那趟素心往里送水,匆匆一瞥,只见她家小姐发髻凌乱,裹着被子窝在殿下怀里头,就和兔子急了眼似的,眼睛红红,声音低低哑哑,不知囫囵着说了什么,说完忽然往人脖颈间狠咬了一口。

素心吓得双腿一软,差点儿就要跪下为她家小姐求情了。

可殿下眉头都没皱一下,低低地应了声:“好,安置。”

听着虽然没什么情绪,但应着屋内的旖旎气氛,好像有那么几分哄人的意思。

后头用完水,殿下还要了回药。

屋里头红烛静了有一刻才见灭。

待到四下全然寂静,天边已露出蒙着昏昧灰白的浅淡亮光。

江绪倒是好精神,一大早半点没耽搁,起身练剑,回屋还用了早膳,随后又照常出门。只明檀沉沉睡着,从辰时到巳正,半点儿没有要醒的意思。

足足睡到晌午,明檀才悠悠转醒,醒了也有好一会子双目无神脑袋空空的,半倚在榻上,倦懒得很,不怎么想要起身。

刚巧绿萼捧了一盒子小玩意儿进来,福身欢喜道:“小姐,您醒啦。敏小姐遣人送东西来了,说是这两日新得的奇巧物件儿,西域那头来的,您可要现在看看?”

不提还好,一提白敏敏,明檀就火冒三丈。

罪魁祸首!

“不看!” ?

绿萼懵了下,手足无措,以为是自个儿做错了什么。

明檀气不过,又道:“把上回白敏敏送我的那块丑花帕子找出来,再给我拿把剪子。”

绿萼一头雾水,应了声是,又小心翼翼放下那盒子玩意儿,忙去翻找了白敏敏先前绣的丑帕子,并着剪子一道送至了床边。

明檀想都没想便抄起剪子往那丑帕子上狠剪了两下,然后气咻咻地吩咐道:“把它给我塞到那盒子里头送回昌国公府,就说我今儿就和她白敏敏断了这手帕交!”

绿萼:“……?”

“阿嚏!”

在昌国公府被逼着学女红、正在绣鸳鸯的白敏敏忽地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她揉了揉鼻子,还在想:莫非是近几回的相看之中有哪家公子看上她了?

-

有没有哪家公子看上白敏敏犹未可知,但近些日子,殿前副都指挥使陆停陆殿帅,是明摆着看上了周家小姐周静婉。

周静婉正值适婚之龄,温婉貌美,极富才情,到周家提亲的青年才俊原本极多,可自从陆殿帅也去周家提了回亲过后,先前那些个青年才俊都莫名沉寂了下来。

先是有翰林编修逛花楼,被御史参了一本,说是有辱翰林清贵,遭了贬斥。

后又有侍郎之子当街纵马伤了摊贩,被告到衙门,赔了笔银子,自个儿也伤了腿需卧床半年……

这些个事情说小不小说大不大 ,唯一的关联便是都曾登周门求亲。

大家似乎是明悟了其中关节,慢慢地,上周家求亲的就越来越少了。

周静婉的婚事从明檀被赐婚那会儿就开始挑拣,如今明檀都已成婚,女儿再娇,也得提上日程。

可如今这档子情形,本来挑花了眼都不急的周母不由得急了起来,周静婉更是怕得很,日日担忧着自个儿没人求娶,最后只能嫁给那位陆殿帅。

四月里春光正盛。明檀邀周静婉过府赏花。

她翻修王府,重建花圃,奇花异草方到,便请了周大才女过来,为花圃题字。

至于白敏敏,置的闲气还没消,她的帖子也没往昌国公府下,倒是白敏敏蹭着周家马车不请自来了。

周静婉本就身子弱,近日郁郁,更显消瘦。

明檀与白敏敏逼问起,她才难以启齿般,说起自个儿似被暗下绊子的婚事。

“你就那般看不上陆殿帅?”白敏敏不解,“我瞧着陆殿帅挺好的。”

周静婉:“他挺好,你如何不嫁?”

白敏敏被哽了哽:“那他不是向你求亲呢吗?与我何干。”

她转头又问明檀:“你家定北王殿下不是同陆殿帅相熟?不如你去问问殿下,这陆殿帅究竟是怎么个意思。”

明檀稍顿。

自从上回在床榻间被闹得狠了,发了脾气,她和她夫君也没再正经说上几句。

一来她夫君军务繁忙,本就没几日着家。着了家也是个闷葫芦,若不主动挑些话题,他能枯坐桌前看一宿的兵书;

二来她及至信期,不能行房,一个只能在床榻间见着点情绪的男人,几日不行房,瞧着便有些生冷;

三来,她也被折腾得有些怕了,不是很愿意近他的身。

“想什么呢你。”白敏敏用手晃了晃。

“没什么。”明檀若无其事地抿了口茶,“待夫君回来,我问问他。”

白敏敏没多想,还接着话头宽慰周静婉:“陆殿帅这般作为,很是有几分势在必得的意思,想来也不是一时兴起。依我看,你对他也不必如此抗拒。等阿檀问了王爷,你了解了解再作定论也不迟。”

周静婉意动。

可明檀接了这桩差事,心下稍稍有些苦恼。她月信方过,今儿去问,怎么觉着就有点羊入虎口自找苦吃的感觉呢?

踌躇至江绪回府,听闻他径直去了书房,明檀咬了咬牙,还是决定为周静婉豁出去一回。

她特地换了套严实点的衣裳,领口都遮到了脖颈,又端了盏晌午便煨在火上的燕窝粥和一碟子玉带糕去了书房。

“殿下,王妃来了。”门口有侍卫通传。

江绪抬眼:“进。”

江绪的书房宽敞简朴,入目数列博古架,上头多是兵书、短兵器。另有沙盘、棋桌、以供休息的窄榻。

明檀只扫了一眼便收回目光,走至桌边,乖巧轻声道:“听闻夫君公务繁忙,都没用晚膳,阿檀便亲自做了燕窝粥和玉带糕,夫君快尝尝,公务要紧,身体更要紧。”

江绪:“……”

前些时日尽兴一回,他这位小王妃便对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好几日都爱答不理。一会儿说身上不舒服,一会儿说来了癸水,安置时不小心碰到都要踹他两脚,他索性在书房睡了几晚。

今日这是,他顿了顿,看向那碗燕窝粥和那叠玉带糕。

“你做的?”

明檀点头,将其做法娓娓道来:“这燕窝粥煨得极细腻,从晌午便用温火炖着了,煨的时候必须有人守着,隔半个时辰便拿汤匙顺着同一方向搅动半刻,如此煨出来的燕窝粥才能入口即化。

“还有玉带糕,是用糯米碾粉,过筛了三回,细筛过后以水和之,猪油白糖调和,一层叠一层,再上火蒸,叠的层数和蒸的火候都极有讲究,不然不会如此晶莹剔透,口感绵密……”

江绪尝了口,确实和他平时随意将就的粥和点心大为不同。

他下意识便瞥了眼明檀的手,她那双手整洁干净,还染着丹蔻,十足的不沾阳春水模样。

他确认道:“你亲自做的?”

“是啊,”明檀理所当然。

江绪顿了瞬,忽而撂下瓷勺:“出去吧,本王还有要事。”

明檀不明所以:“夫君不再用些吗?阿檀亲自……”

“本王不喜欢听人撒谎,你先出去。”

“……?”

“阿檀如何就撒谎了?”

明檀懵了。

“你说这是你亲自做的。”江绪抬眼望她,眸光笔直且静。

明檀对上他的视线,并无丝毫闪躲:“本就是我亲自做的,夫君不信尽可提厨房的人过来问。我亲自吩咐厨房,用多少料,用多少火都吩咐得仔仔细细,还亲自跑了两趟厨房,人证物证俱在!”

江绪默了默,发现两人对“亲自”的理解有了极大偏差:“你说的亲自做,是亲口做?”

“不然呢,难不成让我自己挽袖子和面吗?!”

理直气壮。

江绪:“……”

明檀快要委屈死了,这可是她自个儿琢磨出来的独家秘方,虽然瞧着与普通的没什么两样,可尝起来口感却大为不同。臭男人喝了她的粥尝了她的点心还要污蔑她撒谎!他不配!

想到这,她就收拾了碗勺,提着食盒就要走人。

“等等。”江绪拉住了她的手腕。

明檀一甩手便挣脱开来,走至门口径直推门。

而江绪也跟着起了身,在她身后再次拉住了她的手腕,这回稍稍用了些力,明檀被拉得往后退了两步,不由得回转撞入他的怀中。

书房明间的大门也正好被明檀推开,春夜的风温温凉凉,往里吹送。

舒景然站在外面,正欲通禀的侍卫也是张着口,不知该说些什么。

打扰了。

第三十九章

门开的那瞬, 明檀撞在江绪胸膛间, 并未瞧见屋外之人。只江绪与站在门口的舒景然对视了一息, 又移开视线, 轰然关上了门。

舒景然怔了半晌, 前几日与江启之碰面时, 江启之似乎还评价过“爱妻心切”这一传闻无聊至极,可今夜看来……他识趣地转身离开, 不知想到什么,还忽然轻笑了声,步子也轻快了些许。

书房内。

江绪松手,接过食盒:“是本王误会了。”

明檀不理,负气走至博古架前, 拿起本看不懂的兵书, 装模作样翻阅, 边翻她还边用眼角余光偷瞥——

算他识相,虽未真心实意道歉, 但还是沉默着将她辛苦做的燕窝粥和玉带糕都用完了。

见碗碟干净,明檀想起此行目的, 又放下兵书, 走回桌前, 磨磨蹭蹭收拾起了食盒。

她正在心底酝酿说辞, 江绪忽地问了声:“你不热?”

四月天里, 已能窥见些微暑意, 平日常见她穿轻盈薄衫, 今日却层层叠叠裹得严实,连惯常露在外头的白皙脖颈也遮了大半。

明檀:“……”

不提也就算了,一提起来,她还真有些闷得慌,背上似乎都起了层薄汗。可她还是硬着头皮胡扯了句:“小日子本就比平时要冷些。”

“小日子还没过?”

明檀警觉,下意识捂住领口,岔开话题道:“墨干了,阿檀替夫君研墨吧。”

江绪本也只是顺着话头随口一问,没多想什么,倒是明檀莫名紧张,惹得他多瞥了两眼。

磨墨这事儿瞧着轻松,可真做起来极为费神,没一会儿,明檀就感觉手心发麻,额角出汗。她小脸红扑扑的,趁江绪不注意,还腾出只手给自个儿扇了扇风。

待磨开小半截墨锭,她才捡起话头,斟酌问了句:“夫君,你和陆殿帅是不是甚为熟悉?”

江绪笔尖稍顿:“何事?”

“不知夫君可有听闻,陆殿帅向翰林学士周家求亲一事?”

“听说了。”

“那夫君知不知道,陆殿帅为何要向周家求亲?”

“与本王何干。”

明檀被哽了哽:“那…那静婉是我的手帕交,陆殿帅求亲,惹得其他人都不敢再登周家门了,静婉这几日好生伤神。”她顿了顿,硬补了句,“阿檀挂心好友,也十分伤神。”

江绪这才抬眼:“其他人不登门,与陆停有何干系。自己懦弱无胆,也要怪到别人身上?”

明檀语凝。虽然感觉有哪儿不对,但夫君看起来也很有道理的样子。

她迟疑片刻,又小心翼翼问道:“可陆殿帅凶名在外,也不知他是否真心求娶……过两日便是浴佛节,许多人家都会去大相国寺观礼,夫君不如安排一二,让静婉亲自见见陆殿帅可好?”

江绪:“……”

他看起来就如此聊聊无事么。

见他不应声,明檀拉了拉他的衣袖,极小声地补了句:“阿檀小日子过了呢,夫君今日不回屋歇息吗?”

书房静了一瞬,江绪搁笔:“本王会告知陆停。”

当夜,消停数日的启安堂又闹腾了半宿,红烛摇曳,香帐半掩,明檀坐在江绪身上眼泪巴巴哼哼唧唧时,还不忘为她那身被撕坏又被随意扔在地上的新衣裳感到心疼。

早知如此,就不穿这身了,这可是苏州那边新制出来的瑶花缎呢,整个京城统共也就这么几匹。

皇后娘娘将自个儿那两匹给了她,她做了新衣裳才穿一回,不过就是严实难解了些,至于撕坏吗?莽夫!

见她不甚专心,江绪忽地狠撞了下。

明檀呜咽了声,忙环住他的脖颈求饶,然心里头还在想着:不行,这匹缎子必须算在静婉身上!

-

四月初八,浴佛节,京中各禅寺都早敞寺门,行浴佛斋会,其中大相国寺最为热闹,迎来送往的也多是达官贵客。

明檀自嫁入定北王府后,这还是第一次正式在众人面前亮相。平日呆在府中不觉得,可一出门,便能极为真切地感受到,明家四小姐和定北王妃到底有何不同。

落轿于大相国寺,住持亲迎,一众夫人小姐皆是福身行礼,齐声道:“给定北王妃请安。”

本朝未立太子,皇子皆年幼,这便意味着,许多年内,都不会有太子妃与皇子妃。

亲王之中,又唯有定北王殿下重权在握、地位超然,可以说,除了不能随意出宫的太后与皇后,明檀已是大显顶顶尊贵的女子。

明檀显然也知晓这点,不然夹在人群中久不见人的奉昭郡主还有那位永乐县主,也不会行礼行得这般不甘不愿了。

往日在京中闺秀里头,明檀便极受欢迎,如今成了王妃,攀附逢迎者更是多不胜数。

奉昭看着众人说着奉承话,摆着如出一辙的笑脸,只觉谄媚刺眼,心气儿愈发不顺。

平国公府那场暮春诗会至今已近一年,奉昭成了京里头出名的笑柄,又被宜王夫妇扣在府中闭门思过,若非近些时日宜王夫妇为她相看了一户人家,想来还不愿放她出门丢人现眼。

说起宜王夫妇相看的人家,奉昭就更是意难平了,她父亲母亲竟要将她嫁至蜀中的江阳侯府。

那江阳侯年逾三十,都已立世子,她堂堂郡主,竟要委身区区侯爵作继室,这是何等折辱?且那江阳侯此番入京述职,不过短短十日就已收了两名美婢,可想而知在蜀中府邸是如何荒淫!

最令人心寒的便是,此人人品如此不堪,她父亲母亲也全然不顾,只想着将她嫁过去为兄长铺路!

奉昭难受得心里纠成一团,看着曾经在她面前低眉顺眼的明檀如今容光焕发,穿着绣有牡丹纹样还以玄银丝线勾边的锦缎华服,发间也簪着牡丹春睡流苏凤钗,更觉得明檀这是时隔一年,还在故意打她的脸。

……

“早就听闻定北王殿下爱重王妃,今日见王妃这般好气色,此言果然不虚。”

“那是当然,陛下金口玉言的‘爱妻心切’,怎会有虚?”

说到此处,众人心照不宣地咯咯笑了起来。

奉昭听得气闷,转身便往外走。她这一走,又碰巧在门外遇上也听得气闷先她一步离开的翟念慈。

“站住,你是何人?见到本郡主也不行礼。”

奉昭这会儿极想找个出气筒教训一通,却不想运气极差,撞上个硬茬儿。

翟念慈回身,从上至下挑剔地打量了她好一会儿,十分看不上地翻了个白眼:“原来是宜王府的奉昭郡主,我当什么尊贵人呢,也配让本县主行礼。”

县主品级确然低于郡主,可奉昭品级如何尊贵,也抵不过她有太后这尊大佛,她就是不行礼,奉昭又能奈她何如?

奉昭闻言,气急败坏:“你!”

旁边婢女忙提醒:“郡主,这是温惠长公主之女,永乐县主,‘永乐’是太后亲赐的封号。”

永乐县主?

奉昭知道有这么个人,可从前并未见过,也对太后甚为宠爱并无任何感知,一心只想着宠爱又如何,还能大得过尊卑礼法不成?且现如今她还没嫁至蜀中,什么阿猫阿狗就敢当着她的面踩她一脚,以后那还了得?

思及此,她憋着的火便成了一记利落巴掌——

“啪!”

“你区区一个外姓县主,太后给你一个封号是太后仁德,宗室都算不上还敢在本郡主面前嚣张,来人,给我按住她,让她给本郡主跪下!”

翟念慈被打懵了,捂着脸,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你竟敢打我?”她仍处在震惊之中,脑子嗡嗡作响,“你疯了不成?我定要禀告太后!”

“目无尊卑以下犯上竟还敢打着太后名号招摇,本郡主看是你疯了,跪下!”

翟念慈与明楚一样,说得好听点,是英姿飒爽,说得实际点,不过是会几招花样,并不精于此道,真上来两个会武的,没两下就给她扣住了。

她被人从腿窝后头踢了一脚,跪在奉昭面前,突然就清醒了,脑子也炸开了来:“放开我!你们都是死的吗!”

翟念慈也带了人来,可方才那番变故太过突然,她带来的人都蒙住了,这才让奉昭抢占先机。这会儿回过神,双方带来的随扈扭打在一起,很快便在外头闹将开来。

众人被惊动,明檀领着一行人出来,见是奉昭郡主与那位永乐县主,惊得不知说什么好,蒙了一瞬才忙喊道:“住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永乐县主目无尊卑,见到本郡主不行礼,还出言犯上,本郡主便是教训她又如何?”奉昭没翟念慈那般狼狈,理了理发髻便言之凿凿道。

翟念慈气昏了,从小到大都未受过这般折辱:“你算哪门子的尊,凭你也配让本县主下跪,凭你也敢对本县主动手!”

奉昭又要还嘴,明檀见状,忙示意拉住两人。

她算是搞明白了,这两个没脑子的碰在一块,都特把自个儿当根葱,以为自个儿天下第一尊贵,然后一言不合就动起了手,还当着众人的面闹出这么场前所未见的天大笑话。

这两人还有多少惊喜是她不知道的?她真是要笑出声来了。

当然,不能笑,憋住。

明檀定了定,端出王妃的派头沉静道:“大相国寺乃佛家清净之地,今日又是浴佛重日,你们在此动手,置皇家颜面于何地?

“囫囵算起来,二位也可称我一声婶婶、舅母,既如此,我便少不得要替宜王与长公主管教管教二位。来人,奉昭郡主与永乐县主不顾场合厮闹,有失皇家体统,先带去小佛堂跪上两个时辰,静思己过。”

奉昭郡主:“……?”

永乐县主:“……?”

第四十章

其实细算起来, 奉昭郡主和永乐县主还虚长明檀一岁半岁, 且明檀虽嫁了人, 挽了髻,瞧着却还是少女模样,两人都没想到她会突然拿长辈身份来压。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 先帝与敏琮太子同父异母, 宜王与成康帝也非一母同胞, 太后更是先帝后头的继后, 到她们这辈再与定北王府计较血亲,那是勉强得不能更勉强了,这婶婶舅母的,也真真儿是囫囵得紧。

两人许是没回神, 还没来得及分辩就被带了下去。

众人稍静片刻, 有人忙上赶着拍明檀的马屁,夸赞她处置得当,稳妥端方,极有王妃风仪, 还顺势提及去岁奉昭郡主在平国公府闹过的笑话。

那场笑话京中官眷无人不晓, 只稍稍一提, 便有的是人心照不宣掩唇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