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

再看看房间的摆设,床的位置是屋子的正北方向,靠左手的方向是一个老式的二开门衣柜和一人高的矮柜组成的高低柜,高的一端上面放着一个有些年头的红色皮箱,靠右手的方向是张小方桌,上面放着书和写字本,还有一截一寸来长的2B铅笔和一个花式红托盘,托盘里放着瓜子和糖果…

乔小麦觉得那红皮箱有点面熟,好像她家地下室的储物间里也有个一模一样的,据说是她家郑幺妹的嫁妆。

她这是怎么了,被绑架了?

这时,外面的房间里有声音传来。

“麦麦还没醒?都这会了,别出啥事吧,要不要叫刘老三过来看看,老大老二这会子都不知野哪儿去了,”

乔小麦听出来了,这是她家乔大款的声音,只是似乎年轻了许多,不过却少了几许硬气和豪气。

“不用!麦麦娇气,哪能跟那两皮实比,估计还得睡会,我给她熬了醒酒汤,一会我喂她喝点,米酒后劲儿大,她贪嘴喝了那么多,醒来得闹会,呆会你可不许像昨天似的冲她吼。”

女人的声音很脆,有点像她家皇后的,只是温柔了许多。

“平日里我哪舍得吼她,昨晚要不是她难缠粘着你不撒手,我能发火吼她?”

“她难缠还不是因为你,谁叫你让她喝酒来着,”女人似乎生气了,声音高了几分。

“媳妇,你别恼啊,我错了还不行!我就是觉得大喜庆的日子,让孩子们也尝尝你亲手做的米酒,再说那酒度数也不高,放了自酿的杏子蜜,又香又甜,喝两口也没啥,哪成想这三崽子喝上了瘾,居然背着我偷喝,一罐子米酿都被这三崽子浪费了,我这会还心疼着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叫你米酒做的那么好喝呢?”

“行了,你也不用在这心疼,我以后不做了,还不成,”

“别,媳妇,你不能因为孩子的错就记挂在我身上,回头我藏严实点还不行啊,”男人死皮赖脸地黏糊上去,被女人推开,“一边去,懒得理你,我去看看麦麦,”

推门进来的女人,鹅蛋脸,大丹凤眼,眼尾微微上挑,恬静温柔却又难掩那一丝许许的魅惑!长发挽起用一根竹篾固定,手里端着一个白瓷碗,嘴角微微上扬,虽然身上穿着的大红袄有些旧了,但仍觉得她很美,很美。

乔小麦坐在床上楞了半晌,大脑一片空白,郑幺妹,年轻时的郑幺妹?

不能啊,她不记得郑幺妹除了她以外还有别的女儿。

“麦麦,醒啦,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女人矮下身子温柔的问道。

“头痛,浑身都疼,”乔小麦无意识地回答着,她还没从震惊和疑惑中醒来。

“乖乖,把这解酒汤喝了就不这么难受了,”漂亮女人抱她入怀,将一碗淡黄色的汤药递到她嘴边,乔小麦条件反射地低头咕咚咕咚喝着。

这个味很熟悉,郑幺妹家的祖传解酒汤,她家三男人嗜酒,家里常备这个,老实说这秘制解酒汤很难喝,但对治疗宿醉却很有疗效,不过,她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碗药喝完,再次被送回床上时,乔小麦终于知道哪里不对劲了,床不是她二米宽两米二长的粉红色席梦思大床,而是一张老式的手工木板床,被子不是轻薄的羽绒被,而是厚重的棉褥被,她一米六六发育成熟的身子居然被郑幺妹抱在怀中喝药。

看看自己的手,依旧白白嫩嫩的,只是小了还几号,再看看其他地方,也都缩水了,而且还很严重。

愕然发现门上挂了一个超大的日历,上面写着:1988年2月17日!

即便她再迟钝,也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事。

重生——oh,my lady gaga····

懵懵懂懂好一会儿才回过味儿来,也就是说她现在才四岁。

再一次,oh,my lady gaga!

乔小麦伸手揉了揉自己发胀的太阳穴,虽然她比别人多了次眼一闭一睁重头来过的机会,但,说实话,她真不想要!

她也曾无聊在网上看过几篇重生文,里面的女主多是因为生活不如意或者生活太艰辛,才回到过去重新来过的。

可她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撇去她零零散散的几段有缘无份的恋情、两个背叛她的好友,她的生活堪称美满,家境富裕、父母疼爱、兄长呵护、亲朋友爱,只需要找个爱自己的男人走完下半辈子即可。

她想以她老娘的雷霆手段、自己尚算出众的容貌和金钱学识堆积出来的气质,这个应该不难。

现在重新来过,就代表她要重新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考研读博…还有这危房、这硬板床、这散发着霉味的旧棉絮…上帝,救命啊!

郑幺妹看着自家丫头一脸苦大仇深的小摸样,联想起昨晚三个孩子醉酒后的丑态,不禁笑了起来,两个大的倒是沾枕即睡,只是这小丫却很是闹腾,抱着自己不撒手不说,还像个小酒鬼似地叫嚷着:好喝好喝,哥哥,还要喝。

晚上哭着闹着缠着自己要抱抱睡觉,闹腾到半夜才睡去,恨的他爸差点没给扔雪堆里呆着,到了还是被她拦下,睡在了西屋的大床上。

“现在知道难受了,看以后还贪嘴乱吃东西不,”点了点她的小鼻头,郑幺妹帮她掖着被角,“难受就再睡会,午饭好了我过来叫你,”

这样郑幺妹让乔小麦想起了她家太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娘当年也是十里八村的一枝花。

乔小麦上世对小时候的记忆很模糊,对她家皇后娘娘的话曾抱有怀疑,此时此刻,深信不疑。

“妈妈,你真美,”乔小麦也曾被迫夸过她家老太太,不过,这次却是发自内心不带半点半星的恭维。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郑幺妹这时候脸皮还很薄,听了乔小麦的话,脸色绯红,灿若桃花,让原本就绝色的容颜娇艳万分。

“我没说胡话,妈妈,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小姨说我长的最随你,爸爸,你说是吧,”乔小麦横过郑幺妹看向倚靠在门上的乔建国,眨巴着眼睛,故作天真无暇地问。

“是!”乔建国点头附和,嘿嘿傻乐地望向自己媳妇,红红的大棉袄衬着她粉粉的脸颊,怎么看也看不够。

“你们爷俩,今个是拿我逗趣的吧!”郑幺妹被两人夸的有些挂不住,转身拿起桌上的碗出去了。

乔小麦哀呼,我冤枉啊!

她这次是真心实意夸她老娘,不过,也是存了些私心,上一世,因为嫁人的事,她老娘没少埋怨她爹,说他基因太差,导致她在复制乔小麦时托了后腿,以至于乔小麦没有完全继承她的优良基因,若不然哪能等到三十岁还找不到婆家,她可是在十九岁就生下了老大乔栋。

乔小麦烦死了她老娘明里怨怼她老爹暗里埋汰她是残次品的论调,所以,这世,她打算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现在开始将两人挂在一起,我像你,我要是残次品,你也不能是上等品。

乔建国收了眼对乔小麦说:“你妈脸皮薄,今天的话你别当外人面讲!”

说完就追了出去,留乔小麦一人在床上嘿嘿直乐。

郑幺妹居然会脸红,还真纯情。

乔大款的脸皮倒是跟上世的一样厚。

那边乔建国跟着她媳妇出了西屋进了厨房,又跟着她出了厨房进了东屋,见她打开柜子将给娘家买的年货拿出来打成包裹,目光又痴痴迷迷起来。

就觉得他媳妇是真美,他没啥文化,也想不起用啥优美语言去形容,就觉得她真的好看,眉毛好看,眼睛好看,鼻子好看,嘴巴好看,牙齿好看,和在一起就是两字:好看!

身上的红棉袄还是结婚时的,因为平日里比较珍惜,所以还不算旧,穿在她身上,依然非常好看,出尘脱俗,就像,就像画里的仙子,怎么看都看不够。

都是三个孩子的妈了,可身材一点都没变,胸是胸、腰是腰,衣服里的皮肤更是白嫩嫩、滑溜溜,柔软如丝、滑腻粘手----

想着想着,就起了反应。

郑幺妹一回头就看见乔建国正痴痴傻傻地看着自己,顺着他的视线看向自己的胸,便知他打的什么主意,红脸淬骂道:“流氓,看什么看?要不过来帮忙,要不滚出去!”

“媳妇,你真好看,”乔建国嘴里说着恭维话,反手将门关上,脚也没闲着,三两步人就窜了过去,搂着他媳妇的腰,就要亲。

“大白天地你发什么疯,”郑幺妹的脸更红了,这个不要脸的东西,昨晚就闹腾了半宿,也不怕把孩子惊醒。

“谁规定亲自个媳妇只能在晚上,”乔建国环着郑幺妹的腰就往床上压,手也没停着,解扣子,扯腰带,忙的不亦乐乎。

“乔建国,你快放手,麦麦还在家呢?”郑幺妹被这土霸王弄的又气又恼,整个人从脸颊到脖子都绯红起来,水润的红唇半张着…

这个样子看的乔建国心跳如擂鼓,精/虫上脑,哪顾得上别的,只是加快了脱衣服的速度。

孩子什么的,都是浮云…

乔小麦上着红色碎花棉袄、下穿蓝色碎花背带棉裤,脚踏红点点的棉鞋站在门外,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是初来咋到不知道穿在棉裤棉袄外的衣裤在哪,想请郑幺妹帮忙而已…

哪里想她这对上世不着调的父母这世依旧这般不着调。

乔小麦转身默默地离开,要是换做别人,她还能听听墙角,然后当笑话讲给孟小溪听,可现在…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满肚子的八卦却无法诉说。

作者有话要说:连载继续,希望亲们多多支持,手头上还有些事,所以无法保证日更,但绝不弃坑!

拜年

这时的冬衣是买棉花用针线一针针缝出来的,只求保暖,不讲样式,又因为要穿上个几年,所以多是肥肥大大的那种,里面穿上内衬、毛衣、绒衣还能加件小薄棉坎肩。

棉裤也一样,很厚实,很分量,很乡土!

棉衣不能洗,洗了之后里面的棉花会凝成一团,暖和度也会减少,所以棉衣棉裤外面还是要穿套褂、套裤的。

乔小麦寻思着要不要扮无知去打搅东屋那间男女的好事,想想,还是没胆量,乔大款之所以能成为大款,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心,自己初来咋到的还是不要轻易挑刺头,得罪金主。

于是,秉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原则,她翻箱倒柜地从大衣柜里拎出一件粉红色绣黄色小鸭子的套挂和一条黑色的呢绒裤穿上。

对着镜子,梳理着自己半长的头发,因为穿的太厚,使不上力气,试了几个发型都没成功,最后烦了,将头发理顺,用了一条粉色手帕绕过头顶回到耳下扎成单翅蝴蝶。

看着镜中的小美女,乔小麦非常满意,从她粉红色的成长相册里可以看出她打小就是个美人坯子,现在能亲眼见证自己从小美女蜕变成大美女的成长过程,她还是很开心的。

反正这会她那双不着调的父母也顾不上她,于是便想着自个出去逛逛,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那未经开发质朴的美丽小山村。

出了西屋隔着一个大堂屋还能听见对面东屋里低低浅浅的说话声。

隔音设施不行啊,乔小麦坏坏地笑着,没做多留,轻手轻脚地出门了。

里屋,郑幺妹细细地喘着气儿,推搡着身上正在忙活的男人,“建国,我好像听见了开门声,是不是麦麦起来了,”

“有吗?我没听见,是你听错了!米酒后劲儿大,刚才我见她喝了醒酒汤睡着后才出来的,这会怕是做小梦呢?”乔大款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也算是风度翩翩、气宇不凡,加之忠诚仁义,憨厚重义在商场上的口碑很好,一向是说话算话、言而有信、以诚待人、有着商场豪侠之称。

可你别以为侠者不欺人,侠者欺负起人来不是一般人。

连说谎都不带打草稿的。

“真的?”郑幺妹有点怀疑。

“真的,你别瞎操心了,麦麦要是醒来会叫你的,那个专心点,”以防郑幺妹再提出啥子疑问,乔建国的动作又猛烈又热情,手继续揉搓着内衬里那柔软滑腻的山峰,听到身下媳妇隐忍的娇喘声,他发誓一定要赚大钱,盖个大房子,孩子们一人一间,离他们的房间远远的。

走出房门,乔小麦被扑面而来的冷气打个正着,冷不丁地打了个大大的寒颤,缩着脖子,打量着眼前的大院子。

春节前下了几场大雪,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雪底下,用四个字可以形容——银装素裹,说不出来的清冷,院子被一大早起来的乔建国扫出几条一米宽的小路,横七竖八地将白色的雪地划分为几小块,露出青砖石铺成的走道。

农村的房子很破,但院子很大,房间也多,有点像老北京的四合院,但因为地方够大,一点都不觉得拥挤。

这时候乔家还没分家,乔家几兄弟还都住在这个大院里。

院子是两进门的,最里面正北方向一排起六间房,乔小麦大伯家住靠东的三间,乔小麦家住靠西的三间,正西方起了三间房,是小叔和奶奶住的。东面的空地围成了菜地,种了白菜、萝卜等冬天生长的菜蔬,上面罩着白色的塑料矮棚。

菜地头上有口人力压水井,旁边不远处还有口手摇式压力井,院子里种了一棵枣树,至少有二十年的树龄。

往外走,是一个大走廊,廊子左右各起了两间房,左面两间都是做米仓用的,右面一间是厨房,另外一间是放杂物和木材的。

过了走廊,又是一个院子,院子南面堆着稻草和玉米桔梗,西墙角也是围起的菜园子,里面一样种着白菜、萝卜塑料矮棚。

再过来就是大门了,门朝东开,农村人讲究门面,所以即使房子很破,大门还是很壮观的,朱漆的木门,很厚重,有种古代大宅门的感觉。

乔小麦精神抖擞地打量起老房子来,跟做梦似的,恍恍惚惚,不太真实!

老房子的照片家里也是有的,但都是黑白照,没有此刻来的真切和震撼。

青砖灰瓦,木梁燕尾,宁静、祥和、惬意、安然----有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走出大门,门口的路还是水泥地,水一和,路就泥泞的水泥地。

夏天下大雨要穿胶鞋,冬天下大雪要换上用苇子编成的高帮子,鞋底是类似于满族人穿的盆底鞋,不过,人盆底鞋是中间高两头洼,而这个则是两头高中间洼,当地人称毛窝子。

毛窝子里垫上棉垫子比棉鞋还暖和,但样式太笨拙,穿在脚上也显沉,跑不动,走不快,除了雪天,其余时候也没人穿。

乔小麦看着自己的棉鞋,又看看踏不出脚的路面,只能站在家门口宏观瞭望一下小村子的景象。

虽然房子矮了些,但格局都没变。

正对王大娘、赵小嫂、右邻李大娘、杜大婶,左邻村大路,正对大路的是项大嫂和吴婶婶,再过去就是村小学。

小学门口有个小卖部,如果她没记错的话。

“小麦麦,怎么一个人站门口?”

“我看看雪景啊,真美,”

乔小麦认出来了,这是对面因肝癌去世的王大娘,身后陪着的是她如花似玉的二女儿王清。

“这孩子,这段时间都下雪,你还没看腻啊,”刘桂荣被乔小麦的话逗乐了。

“麦麦,过来,清姐给你拿糖吃,”王清冲乔小麦摆摆手,从兜里掏出几个花花绿绿的硬糖。

“清姐,我没穿毛窝子,过不去,吃过中饭,我换了毛窝子再去找你玩,”

“小清,帮我舀点水来,”刘桂荣正在和面包饺子,面硬了,王清应了声,“来了,”冲乔小麦说,“麦麦,我忙去了,糖我给你留着,别忘了下午来拿哦,”

“知道了,清姐,“

乔小麦对这个清姐的印象蛮好,人长得漂亮不说,脾气也好,大眼睛、白皮肤,见谁都一个笑脸,邻居们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欢她,上一世,她没少帮乔小麦指导过英语和语文。

只可惜人好命贱,高考时发挥失常,家里人不愿意拿钱让她复读,而是将她嫁给了王村开砖窑的杜老虎。

杜老虎早年就是个流氓,吃喝膘赌抽、坑蒙拐骗偷,无一不沾,无一不干,后来依仗着他当大队书记的舅舅得了开砖厂的批条建了个砖窑厂子,那些年盖房子的人多,砖窑的生意红的跟门廊上的辣椒串一样,他也一夜间从人人喊打的臭流氓变成了人人眼红的土大款。

王清嫁过去当了少奶奶,衣食倒是无忧了,但因为性子软弱可欺,被彪悍的婆婆和小姑子压迫的当不了半毛钱的家。

杜老虎是个喜新厌旧的主,未等她人老珠黄就在外面包了二奶、养了小妾。

王家将王清嫁过去图的就是杜家的钱,现在见杜老虎宁愿拿钱给外面的女人,也不给自己的正经老丈人,气不过,跑上门以帮女儿出头的名义闹了几回,结果反被杜老虎请来的哥们胖揍了顿,之后便不了了之。

这些事乔小麦都是听别人那道听途说听来的。

在那之后,她也见过王清几次,当事人表现的很淡定,随你们怎么吵、怎么闹、怎么说、怎么骂,那是你们的事,她只管安安静静地当她的幼儿园老师。

乔小麦歪头,她有点不明白这个清姐了,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时的王清15岁,上初三,离她嫁人还有四年,她希望自己的到来能阻止悲剧重演。

“麦麦,站在这傻愣什么呢?不冷啊,”

拉乔小麦的是个穿蓝色大毛挂的妇人,乔小麦怔了一下,认出这是她的大伯母张桂华,“大伯母,你这是刚从外面回来,还是打算出去啊,”

“去了趟你二奶奶家,她让我端了些酸汤汁回来,”张桂华扬了扬手中的盆,“一会大伯母给你做酸菜豆腐吃,”

张桂华是个心眼实在的农村妇女,没啥文化,除了有些啰嗦外,为人敦厚、善良、热情,是个很好很称职的长辈。

乔小麦在上一世里就最亲这个大伯母,每次回乡下看望奶奶,张桂华总会给她弄上一桌子好吃的,这会儿听她说话也觉得格外亲切,嘴皮子也倍儿甜腻。

“大伯母,新年好,麦麦在这儿祝您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双手抱拳学古人作了三个九十度的揖,起身时,手顺势伸出摊开,要钱。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小的给长辈拜年索取压岁钱的日子,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孩子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结伴挨家挨户地给长辈拜年。

农村还有个顺口溜: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她因为醉酒没赶上跟大部队一起去讨钱,这会子兜里半毛钱都没有,想着兜里有钱腰杆子也硬朗,便腆着嫩颜装稚嫩,要起了钱。

农村习俗,只要是未许人出阁的闺女都得要给老辈儿拜年拿压岁钱,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这样的风俗也没被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