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听了,忙道:“那感情好,二嫂可得跟我说说。”农村人家,养猪是大事儿,原来没分家之前的两头猪是不用想了,老爷子说了,等养大了,到时候杀了分肉吃,不过谁也不想占这个便宜,因为要真是答应了,那肯定还要负责给这两头猪打猪草,何必呢?到时候能分几斤都不错了,有那个功夫,还不如自己家买了养呢,那时候可都是自己家的。

二嫂可真是给郝氏带来了好消息。

上房郭氏透过窗户,也看到了吴氏和娃子们带回来的东西,心里心疼的不行,这吴家太刁滑了,明明日子过的好,没分家的时候,愣是不拿东西过来,这一分家了,就米啊,面的给拿回来了。

郭氏对叶老头道:“看看,你那个好亲家,就那么不待见我们这些人?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叶老头也看见了,不过对郭氏的话,他说道:“行了,咱这分家分的就有些不厚道,他们没有找上门就是好的,你这事儿也要管,到时候老大老二老三岳父家的都来人了,我们能应付的过来?”

郭氏听了,这才不甘心的没有再说什么。

没想到小米这丫头人小,竟然听到了这话,就悄悄的告诉了她小桥姐,“小巧姐,我不是故意听到的,谁家爷爷和奶奶说话的时候,我正要去看小姑她在偷偷吃啥呢。”

小桥忙道:“这事儿不怪你,不过以后可别偷听了,不然被爷他们发现,对你不好。等我家的鸡下蛋了,我给你煮一个,咱偷偷的吃。”小丫头是有些嘴馋了,所以才想看看小姑吃啥好东西吧。

小米立刻笑的跟朵花一样,“好!”

小米蹦蹦跳跳的走了,小桥想着,这还真的尽快的搬走,在这边就是是非多,看看,姥娘给的东西,人看了就不舒服了。

31选地方

因为吴氏从娘家借到了钱,所以叶柱第二天就去找里正找地儿去了,立夏和小桥也跟着去了,吴氏觉得立夏是家里的长子,这盖房子的大事儿应该都跟着。

而小桥呢,分家了,不像以前那样还要天天干活儿,时间也多了起来。所以也缠着要跟爹和大哥一起来里正家里。

里正也是见识过叶老二家分家的事儿的,听见叶柱说要找个地儿盖房子,他就说道:“出来盖房子也好。你自己有没有看中的地方?”

叶柱道:“村尾那一片荒地,不知道有没有人已经开荒了?”

里正叶五爷说道:“那地儿有些偏了吧,还有一个泥水潭子,到了夏天蚊子不得了。”

立夏听了说道:“五爷爷,到时候我们挖开放了水就好了。”那地方看起来是很大,而且因为有那个泥水潭子,价格就肯定便宜,他们要是买下了,这种菜的地儿也有了,只是人辛苦一些,这些倒是不怕的。

而叶小桥则想着,水潭?那是不是可以就这样挖一个荷塘啊,里面种藕养鱼,不是比重新挖好多

了?

“爹,咱们买了吧,买了吧。”小桥忙说道。里正五爷爷笑着说道:“你看你小闺女都有些着急了,罢了,既然你们想好了,那就买下来吧,那片地儿只要你们下功夫,也是好大一片儿,到时候我去县里把文书签了就成了。”

叶柱谢了里正,当然也给了一些钱,那片荒地虽然不值钱,但是这办文书还是需要给衙门里的人花钱的,所谓有钱好办事儿。

地的事儿确定下来以后,叶柱和吴氏商量了,以为手头上的钱也不多,所以那些青砖瓦房是不指望了,等以后有钱了,再重新盖好了,正房的五间房可都是青砖瓦房。好的很啊。

他们决定概土砖房。这土砖房就是事先用泥加稻草,要是有条件,混上米汤,用模子做成长方形的砖,虽然比不上烧过的青砖,但是也是够牢固的,乡下没有钱的人家盖房子,都是用这种,盖上了这种土砖,然后面上再用泥给刷一遍,看起来也齐整。

只是这做土砖也需要费功夫,不过现在是为自己家里做,也不怕辛苦。

那村尾的一片荒地过了几天就弄下来了,叶柱和吴氏带着娃子们去除草,原来冬天枯萎的草也一把火给烧了,剩下的就好办了,叶小桥还弄了好几筐子马齿苋,一部分现吃了,还有一部分过了水,然后晒干,到时候用这干马齿苋包包子,那味道可是好吃。

乡下人没有好的东西,只能在这上面想办法。

而叶家院子里的其他人都知道老二家要另外起地儿盖房子了。郭氏就对叶老头说道:“看看,老二说起来老实,现在好了吧,他第一个盖房子,可见平时交的工钱都偷藏的最多。说不定上次去两个丫头那边,还私底下给了他了的呢,要不然能这么兴头头的该房子?每次说我不公平,我看我不那样做,还不定咋的呢。”这分家了,郭氏现在也不得不亲自做饭了,家里的儿子和闺女,她舍不得让他们动手,让老爷子做饭?那更是不可能,所以只有她了,这也是她不乐意分家的另一个原因,不分家就有儿媳妇做饭。这分家了,还不就轮着她了?

这可不成啊,看来是得给老四娶房媳妇了!以前有媒人说亲,她觉得儿子这次能考上秀才,那娶得怎么着也是城里的姑娘,到时候带着厚厚的嫁妆,他儿子就是靠着媳妇的嫁妆也能过的很好。

现在老四出了这个事儿,秀才今年是不指望了,但是要等到明年,那她岂不是要做整整一年的饭?

其实在乡下,这女人做饭,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只是郭氏已经被养刁了,所以才会这样。他们四个人的饭好做的很,几个儿媳妇不比她做的要多?

郭氏还想到了家里的两头猪,天天也要吃的,潲水根本就不够,她这把年纪,还得出去打猪草啊,好在那几房现在都还没有养猪子,倒是能用到他们的。现在老二眼看着就要搬出去了,这猪子难道还真要自己养?

叶惠儿听了娘说的话,就道:“娘,你干啥要养猪子啊,把那两头猪子卖给他们哪一个不成啊,到时候就不信他们能不给咱猪肉吃!”

“我要是卖给他们了,你哥读书的钱从哪里出?这一年到头都靠这两头猪了。”

叶惠儿道:“娘,以前咱八亩水田,那么多人吃饭,所以卖的不多,现在咱们四个人就八亩水田,就多卖些不就够了?还有啊,您和爹不会找他们要养老钱啊,难道不应该?谁说分家了就不应该养老了?”

“哎哟,我的闺女,你可真是聪明,娘都没有想到,是该给咱钱,就是,分家了,难道就不是你爹的儿子了?就是我不是亲娘,你爹可是他们亲爹,这逢年过节也得孝敬呢,更不用说,要养活我们的钱。”

叶惠儿见娘夸自己,更是得意,这主意也是四哥跟自己说的,她觉得很有道理,就是,爹可是那几个人的亲爹,不给钱养活,就不像话。

所以郭氏就说动了叶老头,叶老头又再一次把前面的三个儿子叫到了正房,而几个妯娌也聚在一起,因为知道只要叫过去就没有好事儿,他们也担心着,郝氏道:“这都分家了,怎么还事儿不停啊,二嫂,我也准备开始做土砖了,把这院子给圈起来了,太气人了!”

刘氏道:“你就是圈起来了,老爷子叫人,你去不去?也不知道又是什么幺蛾子。我估摸着和钱有关心,这几天二弟妹你们在外面不知道,我老是听见她喂猪的时候说自己命苦啥的。我家那位是个孝顺的这次不定要答应啥。”

郝氏道:“分家不分的好好的吗?咋又说话不算话了?四亩水田不是已经够他们吃的了吗?还想咋样?我们这么多人才三亩旱地呢,哪里有钱给他们?要真是这样,我是不会答应的。这也说的出口?”

吴氏道:“大嫂,你说是不是老四读书的事儿?”

“这还真说不定!读书要钱,肯定是这回事儿!你说他要是读的进去,我也不说啥了,你们看看他现在这样,能有啥出息?咱出钱都到水漂里去了。”刘氏真是恨的牙痒痒的。

32兄妹齐上阵

老四那么大的一个人了,村里像他那么大的谁不在田里干活儿了?偏偏他娇生惯养的。

郝氏恨声说道:“要是真这样,我家的那位敢答应,我这日子就不过了,没的供了十五岁了还要接着供的,这都分家了,分家只给咱们一点儿旱地咱就不说了,他那八亩水田难道就不能养活他们了?我还就去咱村里评评理去,去咱祠堂哭祖宗去了!”

果然,小桥的大伯几个回来的时候,脸色都不好。

小桥看爹和娘是去屋子里单独说话去了。

小凤和小桥还有立夏,立秋都在偷偷的听,只听里面吴氏很生气的声音:“这事儿绝对不行!没得商量!”

“他娘,四弟”

“四弟,四弟!你就想到你四弟!你咋就不想想,你几个娃子?他们比你四弟是缺啥了?你儿子都还到现在大字不识呢,这事儿说不行就不行!以前没有分家,我也不说啥了,现在都分家了,还想要我们供着,没有这样的道理!八亩水田还不够?我们一家子六口人,才三亩啥都出不来的旱地,现在还要我们每个月给钱!我跟你说,我不同意!”

半响没有听到小桥的爹说话,小凤对大家说道:“上房的人太坏了,咱家都这样了,还要找我们要钱,咱们还要盖房子呢,给了钱拿啥盖房子?”

小桥知道上房的人肯定是又用孝道说话了,当孩子的孝敬父母,那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逼着让人孝敬,何况分家的时候,上房得到的东西绝对比他们家好,就是现在,上房的也吃穿都比大家好多了。

只是人不知足,非要得寸进尺!

“咱们不是有分家文书吗?现在就不管用了?当时不是说好了吗?”立秋不解的问道。

立夏却知道,这事儿关键得看自己爹的态度,爹是儿子,他要是想给上房钱,这文书啥的都不管用。

小桥道:“四叔还要读书啊。”几个人都对四叔读书不报希望,小桥就是不能理解自己爹到底是个啥意思,明明知道四叔干了那么不体面的事儿,咋现在老爷子一说,他就朝那边倒了呢?难道他们就不是他的儿女了?孝敬爹娘也不是这么个孝敬法。

小桥觉得他们兄妹四个应该在爹面前跪着,然后哭着问他,自己是不是他的孩子,不然咋看着他们几个都苦成这样了,还只管着四叔和老爷子他们。

这要是在现代根本就不可能啊,大部分都是有了自己的娃了,就一心奔着自己的小家庭了。

要小桥说,这当父母的一心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孩子的死活,这样的父母也不值得尊重。但是这是在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你要是不孝,那就被戳脊梁骨。

虽然在叶家村没有那么的死板,但是爹他们可是从小就被灌输了这种观念,觉得老人的话就是天,根本不去考虑他们的话是不是合理,本着自己家苦一点儿也要满足老人们的意思的原则,所以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是为啥自己家一直要这样被人掐着走啊,如果家里有富裕的,那自家主动拿出来给一些,也好说,但是现在明显的是自己家里比上房要穷多了,这上房还要收刮大家,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桥直接把爹娘的门给推开了,立夏几个人都跟了进来,吴氏正在抹眼泪,小桥就说道:“爹,娘,咱家是不是要给上房钱?”

吴氏道:“你们好好问问你爹,看到底是咋回事儿?”

叶柱脸色尴尬,小桥就问叶柱,“爹,我和哥哥姐姐也想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