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息的!让他躲,看能躲到啥时候!在家里憋时间长了,就给我去学堂里,好歹给我读出个名堂过来。等亲家那边请客了,你准备好东西,也亲自过去一趟,态度放好一点儿,咱们这关系近,别给弄远了。”亲戚家里出了个秀才,这说出来都是张脸面的事儿。

吴氏这几天出去后,都是碰到人跟她道喜的,她也笑呵呵的接受了,就连叶小桥,也有人问她她小山表哥的事儿,什么长的怎么样啊,多大了啊,估计觉得小桥人小好问话一些。

小桥觉得能回答的都回答了,不过小山哥现在成了秀才了,还没有成亲,估计打她主意的人就多了去了,只不过这是吴家的事儿,就是吴氏也做不得主,所以一切都没用。

古代这功名真的是力量巨大啊,成了秀才,就和一般人不一样了!

这边的人对读书人特别尊重,小桥想着,咋说,也得让两个哥哥认字了,不是说让他们也考什么秀才,那不是每个人都能成的,像四叔,还不就是反面的例子?而是让大哥二哥成为一个识字的人,叶家村里,能识字的人,明显的比那不识字的人受人尊重一些。

34吃酒席去!

只是,钱啊,钱,钱你在哪里啊,不可能自己长腿跑过来。家里现在盖房子都要借钱,一切谈何容易啊。

叶小桥也打听过,学堂的束修,是半年一交,也有三百个钱呢,两个哥哥就是六百个钱,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那是想当的贵,好多人认字的时候,都不敢在纸上写,就怕浪费了纸张,据说一叠好纸比一身衣服还要贵,真是要命啊。

这叶家村的人好多都是上个一两年然后认识字了,就不会继续读了,真的像叶根那样,读了这么多年,以考功名为目的的,那是少之又少。

所以对吴山能考上秀才,这真是羡慕加敬佩啊,实在是不容易啊。

看看人家,读书读出来了,还能给家里增加收入了!

而且成了秀才,以后见官也不必下跪,还能免了个人的赋税。真是不知道有几多好处了。

叶小桥家的房子已经在起地基了,他们家准备先盖四间正房,然后把院子圈起来,等以后手头上有钱了,把东西厢房都盖起来。

因为院子够大,所以这猪圈啥的都能盖得来,不过目前猪圈只能是盖木栏的,后山上有的是树,要盖在下风向,不然这猪圈的味道真的是很难闻。

因为吴山考上了秀才,小桥姥娘那边要请客,这十里八乡有亲戚关系的,都会去。吴氏自然不用说,娘家侄儿的好事儿,她这个当姑的是一定要去的。

而刘氏和郝氏也是事先说好了的,这次也是全家出动。好事儿要大家一起享受,才能更好不是?

郭氏就是再不乐意,也在叶老头的催促下,准备了一份礼,让刘氏他们带了过去,她是长辈,就不用去了,不过,郭氏想的好,叶根是不想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然很丢人,但是叶惠儿可以去啊,这吴山考上了秀才,那去的人说不定有大户人家呢,自己的闺女这么好,去了见到城里人的机会就多一些,被人看上了,这也是她的一个好机会。

所以那天让叶惠儿打扮的跟朵花一样,也跟着嫂子们一起过去了。

刘氏等人自然是腻歪叶惠儿,但是这样的要求却不好拒绝,不然就是更大的麻烦。

这么多人到了叶小桥的姥娘家,小桥的大舅母和小舅母都很高兴,让吴氏也帮着招呼人,吴氏带着人去看自己的娘,刘氏和郝氏都忙着恭喜小桥姥娘,说她有个好孙子,以后可是享不尽的福了。说的小桥姥娘乐得不行。

小桥,小蝶,小凤和小米被荷花带到了他们家菜园子旁边,找草甸子里面的一种红果子,这红果子能吃,还很甜,不过有说是蛇爬过的,不能吃,但是荷花胆子大,一点儿也不怕,擦了擦就吃了。

小米惊讶的看着荷花,“这东西,我娘说有毒,不能吃!”

荷花边吃边说:“我现在吃了啊,也没有吐白沫,那都是瞎话。骗人的!”

好吧,这个表姐一向是很彪悍。小桥忙问道:“荷花姐,你养的蚕现在多大了?”

荷花道:“都褪了几次皮了,现在又白又胖,今天人多,我就不带你们看了。以后你们要是过来看,给我带些桑叶过来,不过不能过夜的,那样不新鲜。”

不怎么说话的小蝶问道:“你会养蚕?”

荷花点头,“嗯,你想养?”

小蝶点点头,没有说啥,看来,小蝶姐也想着为家里分担了,荷花道:“你们村没有桑树,不好养。”

小桥忙说道:“荷花姐,你上次都没有提醒我!”

“我知道一个山头上有!”小蝶立刻说道。

小凤看这几个人说话太没意思了,就说道:“你们养蚕吧,我就不养,我以后做点别的!”

几个小女孩正说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张家湾的有两个女孩子过来了,看见荷花,就问道:“荷花,刚才那个女的是谁啊,眼睛和鼻孔都朝上,咋就没有把她给摔趴下啊。”

这女孩子估计是荷花玩的好的,所以说话很是直接,另一个女孩子说道:“你也没说清长啥样,那么多人,荷花哪里知道是哪个?”

“就是穿着一身大红的,这还有谁和她一样穿大红啊。”

小桥他们几个都吐了吐舌头,知道这两个女孩子说的是谁了,因为他们的小姑就是穿着一身大红,没别人!真不知道是咋想的。而且她确实是瞧不起乡下人,可笑她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

荷花也想到了,就说道:“你们管她是谁,不搭理她就成了!”

幸亏荷花没有说出来是小桥他们的小姑,不然小桥他们就尴尬了。虽然是不喜欢小姑,但是这一家子怎么也撇不开关系,郭氏怎么就这么样的脑回路呢,人家别人有喜事,摆酒席,让自己的闺女穿的跟新娘子一样。

这两个小伙伴加入后,大家决定去给荷花的蚕采桑叶去。

姥娘家办酒席,都是有专门做酒席的厨子包场子,出了钱,买了菜,然后人家就给你按照多少规格做饭,一般做这个事儿的人家,都是自己带成套成套的盘子和碗的,根本就不需要你操心,你需要请人给打下手,洗碗啥的,特别的方便,主人家很轻松。

不过有些很穷的人家,觉得这样的也太花钱了,宁愿自己动手,请多点人,自己做,也能省一笔工钱。

但是这次姥娘家是出了秀才了,自然是不吝啬这点儿钱,于是大家都方便。

于是荷花他们几个就不用动手,给亲戚们烧水倒茶啥的哦,就一个劲儿的疯玩,只等饿了过来吃饭。

叶惠儿来了这边,本来以为会遇到很多从城里来的人,结果都是些乡下土包子,她越看越不顺眼,几个嫂子也说不到一块儿去。

本来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大姐和二姐,但是这两个姐姐和郭氏有恩怨,她也不愿意搭理她们,于是就在这椅子上直挺挺的坐着,半天都没啃声,还板着个脸。

小桥的大表姐梅花带了几个和她差不多大的人过来陪她,只不过别人和她说话,她就有些爱理不理的,人家也不想热脸贴冷屁股,所以说了没有几句,都找了借口离开了。

梅花听了那几个人的抱怨,只是笑了笑,也没有说啥,只是后来跟她娘张氏说:“小姑妈的那个小姑子,以后嫁谁家,谁家就倒霉,这真是土鸡偏要装成凤凰,咱家的喜事,她板着个脸,像是谁欠了她多少钱一样。”

张氏道:“你小姑妈也没有让她过来,是她那个婆婆非要让她过来的。咱们这还是只看一会儿呢,你小姑妈以前可是看了十几年,就这样过来了。不过以后好了,等她们搬到新家了,就不用看人脸色了。”

35采蘑菇的姑娘和少年

“所以你现在的婆家比较起来,就不错的很了,自己好好过日子才是要紧。”张氏就着这个事情教育了自己的大女儿一回。

梅花点头,说道:“我知道。娘,这次小山考上了秀才,咱大姑还是没有来啊。”

张氏道:“这事儿别在你奶奶面前提,不然她该伤心了。”

就是不提,奶奶也伤心啊,今天该来的都来了,大姑妈却没有来,就有这么大的怨气啊。

“大姑妈和小姑妈关系还好,就是跟咱们关系不好。”梅花道。

当年因为家里穷,所以把身为老大的大姑姐被嫁到穷人家里去了,收了聘礼才熬过了那段时间。大姑姐心里觉得公公和婆婆是不顾自己的死活,然后就使气不来往了。

不过后来大姑姐家竟然慢慢的富了起来,真是想不到,但是公公和婆婆也说了不要去打扰她。小姑要去借钱,婆婆都不让。

这些事儿也是张氏后来听自己的丈夫说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恩恩怨怨还真是说不清。

妯娌几个从张家湾走人家回来,丝毫没有被叶惠儿板着的脸所影响。反正这样的人越是无视就越没有事儿,你要是说她几句,她还来劲了呢。

吴山以后就会在保平县的县学里读书,还包食宿呢,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每个月还有进项。

这边借给吴氏的钱就不用急着还。吴氏和叶柱请了村里的一些壮劳力帮着一起盖房子。乡下人盖

房子,也是很快,尤其是这土砖垒起来的,更快了。过了十来天,这房子就盖好了,剩下的小东西比如鸡舍啥的,叶柱一个人都能搞定。

叶小桥兄妹几个,这几天是天天都要去新房子一趟,看着心里就舒服。

就在他们决定要搬进新家的前几天,叶小桥的大姨母过来了,是大姨夫赶着马车带她过来的,大姨夫长得其貌不扬,但是叶小桥觉得他对大姨母很好,这是种感觉。

大姨母让大姨夫把带过来的东西从马车上拿下来,对吴氏说道:“要盖房子也不和我说,是不是不把我当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