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笑道:“大舅,我才当了这一段时间的家,就觉得这当家什么都不容易,以后大舅多教教我。”

“呵呵,大舅也没有啥要教你的,这都是要靠过日子过起来的,平时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对人也呀热情,当然,最要紧的是要护着自己家的人,不让别人欺负上门了。”吴大舅说道,立夏认真的听着。

而立秋则是找到吴山,向他请教学问上的事儿,到了过年的时候,县学也放假了,吴山也回来了,不过他放假回来,一直都没有闲着,大家都知道他是秀才,就买了红纸请他给写对联,这也是村里人对他的尊重,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秀才的,吴山对这些请求都不拒绝,不因为当了秀才就摆起谱来,所以吴山在张家湾这一代的名声很好。

小凤和小桥都看他们两个在写写画画,小凤看了一阵觉得没意思,她也是和小桥一起认字的,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实在是觉得没意思,就勉勉强强的认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就不跟着一起了,她还是觉得在外面做事儿好,于是就剩小桥还跟着认字了。

如今看小桥正看着这两人又在说学问,小凤觉得头疼,直接就出去自己去玩儿了。吴山笑着对小桥说道:“小桥,听立秋说,你也在认字?现在都认识多少字了?”

小桥笑着说道:“认识了有好几百个字了。表哥,你给我大哥拿的养鱼的书很管用呢,我大哥就是看那本书,就把鱼养起来了。”

吴山也笑了,说道:“那等我在县城里书坊再找一找,有了那方面的书,再让人送过来。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果然不假。”

“那表哥能不能多找一些农书?”

吴山道:“行,立夏是应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

立秋道:“表哥,以后我有不懂的地方能不能找你问问?”

“怎么不能?尽管问,你先把不懂的地方都记下来,我每个月都能回来一次,到时候咱们见面,我能解决哦都告诉你,不知道的,回去问问县学里的先生。”

“呵呵,”立秋不好意思的笑了:“表哥,我问的东西,你肯定都懂。”

“那也不一定,你别小看自己,有时候还真有我不懂的地方,你能想到呢。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这问题就不一样。”

小桥在一边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小山表哥可不是那种一旦觉得比你强,就处处高人一等,这样的人就是不能中举,也会有不错的人生。

呸呸呸,大过年的,想啥不中举?也太晦气了,小桥心里呸了好几口。

等中午饭的时候,吴氏也带着孩子们去张家湾各亲戚那边都去拜年了一遍,几个孩子都被夸奖了,说是懂礼,说话也嘴甜,哪个当大人的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己的娃子,吴氏也不例外,回来后,嘴角一直是翘的,而等他们回来,看见叶柱正在给岳父家劈柴,小桥姥爷和姥娘都觉得这女婿虽然以前有些小毛病,盲目的听自己爹的话,但是也真的是肯干的人,对岳父家也肯出力。

现在分家了,而且又是立夏在当家了,这样也挺好的。好日子就在前头啊。

54又见齐公子

“娘,我不去那边!”叶惠儿不高兴的说道。

郭氏忙劝自己的闺女:“为啥不去,那是你亲姐姐!我就不信她们还能把你赶出来!”

原来是一大家子商量着去康县叶大姑家,叶惠儿不想去,郭氏正哄着他去呢。郭氏想的好,她和那边有些矛盾,但是惠儿这丫头怎么说也是那大丫头的亲妹妹,怎么着也不会对她不好的,去了也有机会多认识认识城里的人。

“那要是给我甩脸子呢?”叶惠儿问道。

“不会!他们那几个,我是清楚的,和我不亲,但是对兄弟姊妹都还可以。你和她又没有啥矛盾的,大过年的,她不会找不痛快的,去了那边嘴巴放甜一些,别不和人说话。”

于是在郭氏的劝导下,叶惠儿跟着大家伙儿一起去康县叶大姑家了。

等叶大姑见到众人里面还有好久不见的叶惠儿的时候,都吃了一惊。叶根不用说,每年都来了的,就是大家不待见他,他也会来的,来了就有好吃好喝的,又是大过年的,谁也不会说他,而叶惠儿,因为和郭氏有仇,她几乎是不来的,这天竟然来了,叶大姑想了想,心里有些冷笑,不过还是笑呵呵的让大家进来了。

叶小桥和几个人都给大姑拜年,大姑和姑父都笑呵呵的给了孩子们红包,把他们给乐得,这一般去了别处,都没有红包可拿,大家都没有多余的钱给小娃子,叶小桥就是去了姥娘家里才得了红包的,而小蝶他们几个都没有过,所以这红包真的是深得大家的心啊。

连最小的冬至都嚷着要用红包里的钱买鞭炮玩儿。

康县好多铺子现在都已经开了,有了几分热闹了。

没一会儿,得到消息的叶二姑也带着一家子人过来了,这下子人更多了,好在叶二姑的两个小子年纪都已经大了,不想小娃子这样叽叽喳喳。大的丁喜翻过年都十四了,小的丁福今年十一了,与小凤他们是同年呢。

所以立秋和丁福很是玩的到一起来,加上大姑家的叁定,半大的小子商量着要去外面干些啥。

叶大姑和叶二姑和嫂子弟妹们说了会儿话,就去厨房安排饭菜了,叶大姑家有个帮工的厨娘,只是这么多人,她也忙不过来,所以需要她们也打下手。刘氏和吴氏等人也要去厨房帮忙,被叶大姑给拦住了,“哪有你们来做客,还让你们来干活儿的道理,都道屋里烤火去,这饭啊,你们就不用操心了。”

今年他们两个还是没有会叶家村,是商量过的,这兄弟才分家,过的还不如意,要是他们过去了,直到兄弟家,不去那上房,那肯定又给他们惹来麻烦,他们倒是不怕麻烦,但是兄弟们以后可是要被上房说的,那就是还不去的了,尤其是老三一家子还在上房住着呢。年礼他们都送了,不过对老爷子他们,还是不见面的好。

叶二姑在厨房里问叶大姑:“那大小姐今天怎么过来了?”叶二姑说的大小姐是叶惠儿。

叶大姑道:“过来了就过来了呗,我还少一碗饭啊。”

“姐,明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些年都不过来,今年就过来了?不奇怪?”

“奇怪个啥?原来还是小姑娘,现在是大姑娘了,总得和亲戚朋友们多见一见吧。”叶大姑说道。

叶二姑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原来那老婆子还打着这个主意啊,真是不知道她说啥好了,就那千金大小姐,就是我们看着姐妹一场的面子上,也不能说给别**害了别家吧,我可不干这样的事儿。”

“你管她呢,咱就当没看见好了,这事儿她也没有脸和咱们一起提。”叶大姑说道。

“就怕那老婆子又让老头子让老二过来说!”叶二姑担心。

“这姑娘家的事儿,老二一个大男人说了有啥用?他说的出口吗?老二媳妇我是放心的,肯定不能,再说现在老二家是立夏在当家了,别看年纪小,我看比老二强多了。老二也就是这事儿做的对了,我听一凡说,立夏一当家,那边就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了。立夏这娃懂得拒绝人,上次不是那谭家的想把自己的儿子介绍过来给他做短工吗?还把老二都叫过去了,立夏赶过去就说不同意,你说这要是老二,还不是挨着面子就答应下来了?所以说呢,咱们这个侄儿是个好样的。”

“可不是!可惜咱们两家都没有闺女,不然我真的想把闺女许给立夏呢。”叶二姑笑嘻嘻的说

道,她和大姐都是生的小子,可稀罕闺女了。

叶大姑道:“说起来立夏这也翻年都十四了啊,真快啊,以前还是个小娃子呢。大哥家的立春都十五了呢。眼瞅着就要娶媳妇了。”

“姐,还有一凡呢,今年不也是十五了?你就没有想过给他说个媳妇?”叶二姑问道。

“咋没想过呢?不过一凡和他爹都说了,不这么早成亲,还想过几年再说呢,反正男娃子不着急,就是二十岁成亲,也不算晚了。”

这么一说来,也就是叶惠儿年纪越来越大,这婆家要赶紧找了!难怪现在想要和他们缓和关系,只是这关系哪里能说缓和就缓和的?她们不迁怒到她身上就是大度了。

“他大娘,在忙着呢。”叶大姑的堂弟妹王氏过来说道,说起来封姑父家就他一个男丁,原来还有一个妹子,不过后来夭折了,直系亲属就没有,但是这堂兄弟倒是挺多,大家住的也不远。

“三弟妹,你过来了!”叶大姑大了招呼,叶二姑也笑道:“嫂子好。”他们都是熟悉的。

王氏笑道:“来客人了,咋不叫我过来帮把手呢?你们两个人咋忙得过来?这不,我就自己过来了。”

“怕你家里还有客人呢,三弟妹,既然来了,就一起吃顿饭,让三弟他们都过来。”叶大姑说道。

“不用,不用!既然你这里人手够,那我就不打扰了。我想起来,今天还真是有客人过来呢。”王氏说完就笑着走了。

叶二姑问道:“她这是过来干啥来了?就说一句话?”

叶大姑说道:“看有没有来她想见到的人呢,这不过来了,总得打声招呼吧。”

叶二姑有些奇怪,叶大姑道:“咱们一凡不是认识一个齐公子嘛,这不,[奇`书`网`整.理'提.供]想看看大过年的齐公子过不过来呢。她家的迎春不是岁数到了?”

叶二姑恍然大悟,不过随即小声的说道:“姐,你不是想把迎春说给立夏吗?这咋?”

叶大姑冷哼:“我也就是有那个心思,不过是看迎春这丫头还不错,我们立夏也是个有出息的,现在人家看不上,也幸亏她看不上,不然我还真的是害了我立夏呢。”这当丈母娘的是势利眼,到时候拖累一大家子。以前也没有觉得这个三弟妹是那样的人啊,怎么就这样呢?不过以前没有齐公子那样人才的人上门,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了,她不赶紧的看上?

原来不是人家不势力,而是能让她势力的人还没有出现。

叶二姑也见过那齐公子,确实是一表人才,看穿戴也不是小门小户的,“那齐公子家里是咋样的啊,一凡怎么和他认识的?”

叶大姑道:“一凡现在不是在弄咱家的米铺,然后就认识这个齐公子了,具体是哪家的,我也没有打听,毕竟是生意上的事儿,我也不管的,不过我看那,三弟妹的心事儿肯定不成,人肯定看不上迎春那丫头的。得了,说这个干啥,咱快点儿做饭吧。”

她们说的齐公子这天也刚好过来给封家拜个年,小厮去通报了,封姑父和封一凡都赶紧的跑了出来,见齐公子正在马车边上站着,封姑父忙做了个揖,笑道:“齐公子!”

齐公子道:“给叔父拜年了!”

“齐公子太客气了!还请齐公子进屋说话。”

屋里有人看封姑父和封一凡都出去了,就跟着也出去了,结果也看到了齐公子,而叶小桥先前带着小米,立冬和冬至去店铺里买了鞭炮和糖,现在回来看院子外面有个马车,旁边站着以前见过的那位齐公子,而立冬这个调皮鬼也不知道咋回事儿,点燃了一个鞭炮就扔,结果刚好在齐公子站的那个地儿炸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