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转眼就过去了,天气一天天的凉快起来,小桥也从庄子上回到了榆钱胡同。肚子也有小小的凸起,原来的孕吐,现在已经变成胃口大开了,吃什么都香。

“这是什么东西?”看齐琰让人从外面搬了将近一人高的箱子,不由的好奇了,难道是家具?可是看着也不像啊。

不够等拆开了一看,小桥就乐上了,这不是那种玻璃镜子吗,这就是那种穿衣镜,有大半个人高呢。

“这个是有人出海从海外带回来的,叫西洋镜,比咱们这边的铜镜要看的清楚一些,喜欢不喜欢!”

小桥忙点头,能不喜欢吗?这边用的镜子虽然很有历史沉重感,但是看人都有些模糊,还必须到了一段时间就要去打磨,否则就看不清楚了。

这西洋镜如今恐怕也没有几家有吧,其实如果真的知道玻璃是怎么来的,那肯定比这铜镜要便宜不知道多少,但是这个时代没有那个技术,只能从海外运过来,且玻璃是易碎品,更得小心的保管,这一来二去的,价格就更高了。

齐琰见小桥高兴,觉得自己的这片心意没有白费,这西洋镜是比普通的镜子要看得清楚多了,小桥问道:“这个西洋镜花了不少钱吧。”

齐琰笑道:“没有花钱,是朋友出海帮着带回来的。”那肯定也是欠了人家好大的人情了。

好吧,小桥和齐琰之间不必说什么感谢的话,那样也太生疏了,他买的东西,自己喜欢那就是对他功劳的肯定啊。

而且齐琰说了,赚了钱,就是要花的开心的,为自己的家人花钱是最值得的事儿。

是啊,以前他很多时候就是为了齐二老爷花钱,虽然也从中获得了不少自身的利益,但是却并不开心,且被齐老太爷强逼着,那感觉哪里有给妻子买东西,让她开心而高兴?

“今天有没有闹你?”齐琰低下头贴在小桥的腹部,小桥笑道:“没有,现在可乖呢,我吃什么都香,但是这样吃下去,我是不是要变成一个胖子啊。”女人到了什么时候都爱美,这也不是以胖为美的唐朝,唐朝的胖人家那是丰满,如果自己真的长成了个大胖子,那该是多悲哀啊。

“哪里是胖了?我看你过去就有些瘦了,现在正好,一点儿也不胖!”齐琰说道。

好吧,好听的话都爱听,小桥也不纠结自己长胖的事情了。

“大哥到了京城,就先把二娘的婚事定下来了。”齐琰收到了齐大老爷写过来的信,就告诉妻子,这些事情妻子也有权利知道。

“那咱们是不是应该给京城送东西?”好歹自己也是二娘的三婶,这添妆什么的,是必要的,当初齐大娘嫁人不也是这样吗?

齐琰道:“你不要操心,我都办好了,大哥那边也说不必麻烦。”

小桥问道:“二娘我倒是觉得她性子温和,不知道嫁的是什么人家。”

相比较起来,大房的姑娘应该比二房的姑娘好嫁一些,这个时候可不就是拼爹的时代,大房的大老爷是吏部尚书,位高权重,而二房的二老爷已经白逐出族去,还是个白丁,虽然二房的姑娘们现在依附在大房,但是这伯父和亲爹还是不同的,人家打听也打听的出来。

“大哥给她说的是工部侍郎的侄孙,已经分家单过了,二娘过去就能当家。”

工部侍郎的侄孙,那也就是沾了工部侍郎的一点儿光,而且工部真的是没有大工程就没有油水,平时就是清水衙门了,说不定他那侄孙家里是什么官职也没有,而且早早的分家了,看来这情况是一般般,不过二娘本来就是庶出,能嫁到这样的人家也是不错的,大老爷这个爹当的也称职,没有说拿自己的女儿巩固自己的地位,到处去搞关系网。

“这样也挺好的,早早的分家了,这利益纠纷以后就少一些。去了就当家,别人也不敢小看二娘了。定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如果是明年,那说不定自己还能到场,但是如果是今年,是去不了了。

“今年十月份,我们送一份礼金就成,不必亲自过去。”对齐琰来说,二娘虽然是自己的侄女儿,但是毕竟是庶出,还不用他们亲自到场,而且到时候这婚事就是自己的大侄儿媳妇小裴氏去办理的,大嫂根本就不去的,所以他也没有去的必要。

小桥吃好喝好了,就能经常去吴氏那边串门子,这点儿上,齐琰是不反对的,但是进出要带够人才成,且榆钱胡同和叶家隔的也不算远,都在一个县城,平时他外出办事儿,让小桥一个人在家里也是无聊,能去叶家她高兴就成。

吴氏一下子看到了小桥脖子上有红色,心道,这两孩子也太不知道分寸了,趁着屋里没人,就责怪小桥,“怎么这么不知道轻重?都怀孕了,女婿胡闹,你也跟着胡闹啊。”

小桥不解,问道:“娘,你说啥啊。”

吴氏自己拿了一个靶镜,让小桥看自己的脖子,小桥一看,连腾的就红了,觉得真是尴尬啊,怎么就让自家的娘看见了?明明她都遮掩的很好的。这下子糗大了!

吴氏看小桥红着脸低着头,知道不能说的太过,人都是打年轻过来的,“你现在不是一个人呢,还有肚子里的娃子,怎么着也该注意注意。”她是当娘的,正是有资格说这个的。

小桥低下头小声说道:“娘,我知道了,以后会注意的!”

“你可别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以前还觉得女婿稳重呢,现在看女婿还是个毛头小子,看看,把脖子都咬的红了,吴氏想着也觉得不好意思,对小桥说道:“女婿呢是大户人家出身,能在你有了身子的时候不去碰什么丫头之类的,这都是很不错了,你适当的给他点甜头吃就行,别弄成你这样的,到时候出了事儿,你们后悔都晚了。”

小桥道:“娘,问过大夫了,大夫说三个月后就可以,”唉,说这个话题,真的是很不好意思啊,可是娘发现了,也是为自己好。

“我当然知道三个月后可以,但是我说的是要注意分寸,知道不?”吴氏语重心长,又把小桥给教育了好一番,小桥呢,只好乖乖的听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等晚上齐琰又开始要动作的时候,小桥突然不干了,对齐琰说道:“今天回娘那边,被好一顿教训,你是男的,娘不好说你,都说我了,到现在我都觉得没脸!”

齐琰忙问是怎么回事儿,小桥把吴氏说自己的事儿告诉了齐琰,“你不知道我当时都恨不得立刻消失呢,为什么是你干的事儿,我要被娘说?太不公平了。”

齐琰听了笑道:“娘是说让咱们注意分寸,可没有不准,放心,以后我不在脖子上留痕迹了,这样娘她就看不出来了。”

看不出来?怎么没有觉得自己的丈夫这么无赖呢?可是这个无赖真的是温柔的动作起来,小桥也是顾不得想东想西了,心里说道,要注意分寸,注意分寸,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而在省城,齐大太太知道小桥现在一切安好,也吃的香了,这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她是很早就知道齐琰有那个事情的事儿,也是担心,这万一到时候真的是没有子嗣可怎么办?都想着忍痛把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老三了,没想到后来竟然治好了,治好了也不算数,总得是能传出个消息吧,可是老三是一直没有成亲的打算,这可把她给急坏了,好不容易成亲了,如今又快后孩子了,齐大太太真的是高兴啊。先都送了两个有经验的婆子送去,等时间差不多了,她还要送产婆过去呢,小地方的产婆她不放心。

“大太太,薛姨娘快不行了。”有下人跟她说。

齐大太太道:“这事儿就按照规矩办。”不过是一个姨娘,自然有办姨娘丧事的规矩,她不过是知道一声就好了,要按照这薛姨娘做的事儿,是祖坟都进不了的,不过如今她现在这样,活着的时候,也知道自己的亲儿子被赶出去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折磨更好的?

她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哪一个把她当成人看了?就说这养病吧,是到了二房那边,可是没有一个人是真心待她的,都恨不得她立刻死了,不然就是碍着他们的眼了。

就是齐三娘还经常去把她辱骂一顿呢,觉得都是这个薛姨娘,自己一家子才这么悲惨,她堂堂的齐府嫡女,如果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过的是比谁都不如。

183人不见了

薛姨娘自从被接到二房养病以来,洪氏也只是最开始看过她一次,其他的都是下人在照顾她,这都还是其次的,齐天宏这个孙子竟然一次都没有看过她,甚至是那庶出的齐天民也没有来过,这孙女中间倒是有人来过,不过却是那齐三娘,齐三娘到来,薛姨娘还是很高兴的,不过却被齐三娘冷刀子一样的言语把她的病给弄得更重了。

“都是你,都是你这个女人,把我们家害得这样惨的,要不是你,我爹和娘也不会离开,我们和大伯还有大伯母都处的好好的,你怎么不去死?还在这里碍地方!”一句句如冷刀子一样,直插薛姨娘的心口,这就是自己努力了一辈子,得来的后果?

薛姨娘听齐三娘骂完,冷笑道:“三娘,你无非就是因为我把你的婚事给耽误了,怕自己得不了好姻缘是不是?何必说的那么难听?不是我说,谁让你姨娘我只是个姨娘,谁让你爹只是个庶出?这出身是没办法的事儿,没有我就没有你,你现在骂我,怎么不想一想,当初我为你们从老爷子那里得到好处的时候?你不是还亲亲热热的叫了我祖母?”薛姨娘冷笑的看着齐三娘。

齐三娘

听了薛姨娘的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骂道:“谁喊你祖母了?你算个什么?不过是个小老婆,还想让我喊你祖母,你做梦去吧,我的祖母早就不在人世了!”

薛姨娘呵呵的笑了,指着齐三娘道:“果然和你娘一个德行,说不过人家,只能是谩骂,没用的东西!活该成这样!太太啊,太太,不得不承认,还是你赢了,不过我也比你多活了这么多年,老太爷一直以来心里的人都是我!我一点儿也不吃亏!”

齐三娘在薛姨娘骂她的时候,已经气红了眼,朝前直接掐着薛姨娘的脖子,薛姨娘一直在笑,直到最后没有了呼吸。

齐三娘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闯了大祸了,她难道把薛姨娘给掐死了?她成了杀人犯了?齐三娘惊叫一声,洪氏听到动静赶了过来,看齐三娘正跌坐在地上,而对面的薛姨娘是等着一双大眼睛,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了!

“三娘,起来,发生什么事儿了?”洪氏看这情况,也知道薛姨娘是不好了,但是她并没有立刻去请大夫,要知道,在洪氏的心里,这薛姨娘是越早走越好,免得让自己二房更不好在府里相处,他们现在吃的喝的可不都是全部都靠大房?她的嫁妆全被自己那无良的公婆给弄没有了,就是自己娘家,也觉得自己活该,哪里能给自己出头?要不是看在自己闺女的份上,她真的是想一拍两散呢。

“她,她死了!”齐三娘本来想说自己杀人了,但是话到嘴里就改了口。

洪氏淡淡的道:“多大的事儿,本来姨娘就重病,咱们伺候了这么长时间,也是该做的就做了,好了,别慌张,不过是死了个人,让下人们办就好了,你跟我回去吧。”

齐三娘是无知无觉的跟着洪氏走了,洪氏对这个齐三娘也没有好感,本来这小姑子就刁钻,仗着是婆婆的亲闺女,从来没有把自己这个大嫂放在眼里,且时不时的给自己使绊子,现在好了,这婆婆和公公,都不在了,她也没有依仗了,以后还不是要靠他们哥嫂过日子?虽然他们也是靠大房才能生活的,但是七大太他说了,这二房几个姑娘的婚事,以她和二爷的意见为主。

不是人家大房推卸责任,就是给这几个小姑子找不好的人家,那外面谁也不会说什么的,毕竟二房的名声很臭,有人要都不错了。谁还会帮着二房说好话?

不过洪氏想的是,这齐三娘既然以前给自己使过绊子,且她娘还把自己一生的依靠嫁妆给骗没有了,到最后事发的时候,任何暗示都不给自己,自己两口子偷跑了,让自己被人堵着要债,那时候受的屈辱,怎么着也要给找补回来,自己的丈夫是以后要过一辈子的,这个不能报复,那么最为二太太最疼爱的女儿,不报复她报复谁?

洪氏亲自给齐三娘换了衣服,洗了脸面,对齐三娘说:“现在这薛姨娘也死了,咱们这二房就更没有人了。”

齐三娘立刻道:“她在又能怎么样?要不是她,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个下场,一切都是她的错,是她自己没有本事,得罪了大伯和三叔,不然我们现在处境也不会这么艰难。”

洪氏道:“说的也是,不过人死如灯灭,苦着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了。我和你哥哥还好,这一辈子就这样了,等你哥哥到时候能自立门户了,大伯和大伯母给我们安排好生活,也就把我们放出去自立门户了,但是你可怎么办啊,如花的年纪,家里出了这事儿,到时候可该如何是好?”

齐三娘性子高傲,觉得自己是嫡女,又是齐府的人,肯定以后嫁的比这些姐妹都好,但是如今这情况,能上门提亲的人,真的是二房的姑娘一个都不想,人家宁可给四娘,五娘提亲,也不会给三娘,六娘和七娘提亲的。六娘七娘还小,过几年等事情淡了,找一个一般的人家嫁过去,那就是可以的,而三娘呢,年纪也到了,且心性高着呢,一般人家她还看不上,且不认清现实,真的是想要祸害谁家,就把她嫁过去好了。

齐三娘抬头说道:“我大伯是吏部尚书,我是吏部尚书的亲侄女儿,怎么就找不着好人家了?”

现在也不怕说这嫁人不嫁人的话了,反正如今爹娘不在,她不为自己打算就太亏了,何况,齐三娘没有说的是,她长得貌美,别人怎么可能看不上?

洪氏心里冷笑,都这个时候了,还是不看清现实,真的以为自己还是以前那飞扬跋扈的齐三娘?她现在都不想出门呢,就怕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说真的要不是大伯他们庇佑,这省城真的是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这三娘还真是太蠢了,哼,不用自己报复,她下场就很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