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屹的哪位妃子做了太后?”荣恪追问。

“三年前进宫的宜妃,宜妃是最后进宫的,年龄也最小,才十九。”冯茂比了个手势。

荣恪讶然:“汉惠帝皇后张嫣十五为太后,是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太后,咱们这位十九岁的太后,只怕是年纪次小的太后。三年前十六岁,那会儿元屹已有痨症,明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还将人带进宫,害人不浅。”

“先帝喜欢啊,极其宠爱,进宫为贵人,三个月封嫔,半年就晋了妃位,跟其他有子女的三妃平起平坐,这还不算,宠爱到让她随心所欲的地步,宜妃喜读书,就让她跟太子一起进荣华殿,方贻直方太师亲自授教。”冯茂说道。

“喜爱读书?跟太子一起进荣华殿?”荣恪一双凤眼微咪,饶有兴趣问道,“她是怎么进宫的?”

“三年前先帝巡幸江宁视察水防,临行前江宁总督设了家宴,为先帝饯行。宴席上先帝看着花亭外荷花满塘,夜空中明月高悬,突然来了兴致,说是温府大公子虽是武职,可在坊间才名远播,不妨以荷塘明月为题赋诗一首,大公子脸都憋红了,一个字没憋出来,温大人在一旁看不下去,只得跪下说道,儿子是个不通诗文的粗人,坊间流传的那些诗稿文集,都是他的女儿温雅调皮所作。就这样,先帝命宜妃出来相见,与她谈论诗文十分投机,夸赞她为女中君子,颖慧绝俗,先帝风度翩翩博古论今,宜妃自然是爱慕欢喜,后来,二人就一起回京了。”冯茂看酒不多了,换了小杯浅斟慢饮,“这可是轰动南北的一段佳话,你没听说过?”

荣恪没说话,一大口酒含在嘴里拧眉思索,良久咽下去笑了起来,摇头说道:“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冯茂此时已是半醉,细白的脸微红,凝成粉色。

“不说也罢。”荣恪脸色如常,给他斟满酒,嘴角噙一丝嘲讽的笑:“十年前丽妃进宫,不也是一段佳话?”

“丽妃既是佳人又是先帝的福星,先帝登基六年,后宫几位妃嫔肚子都没动静。有太医说是打仗那年伤了龙体,先帝呢,也有些灰心,就在那年,丽妃进宫了,扬州知府的千金,美丽温柔心思灵巧,先帝有了这朵解语花后雄风大振,先是惠妃有了永安长公主,后来静妃有孕,虽生下来就夭折,先帝还是晋封为妃,静妃受了刺激,怨妇一样恨天恨地,先帝却一直优待,静妃有孕后三个月,丽妃有了身孕,就差皇后了,皇后千盼万盼没盼来,她身旁一位宫女有了,先帝担忧她戕害那位宫女,得知消息就给藏到行宫去了,这一藏,藏出了一位龙子,就是当今皇上。这些啊,都是延平跟我说的,我也就知道这几年的事,后宫这些人,我跟太后最熟。”冯茂大着舌头,谈兴高涨。

荣恪手指敲着桌面:“小皇帝元昕,小太后温雅。元屹苦心经营,留下的竟是这样的局面,不知道九泉之下闭眼了没有。”

“你因为兄长之故恨着先帝,我理解。不过说句良心话,我觉得先帝不错,当政期间社会中兴朝堂安稳,外邦臣服,百姓安居乐业,后宫和谐儿女双全,每一方都顾及到,每一样都做得好,可惜天不假年……”冯茂叹了口气,揉一下眼角。

荣恪哼了一声,颇为不屑:“天不假年?若不是我大哥舍命相救,他十八年前就会葬身疆场,后面的十八年,应当是我大哥的。”

“你不会要报仇吧?”冯茂觑着他沉郁的脸,“你要造反?要夺元家的江山,是不是?”

“你醉了。”荣恪笑笑。

冯茂指指他:“我可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你要乱来的话,我只能舍弃朋友之谊。再说了,冤有头债有主,你要报仇就该早些年找先帝才是,欺负孤儿寡母算什么英雄好汉。”

荣恪转动着修长的手指,掌心中酒盏滴溜溜转着圈,急转中他的手顿住向上一抛,低头接住酒盏咬住,仰脖子一口喝干,冲着冯茂笑道:““我从来就不是什么英雄好汉。”

冯茂悚然而惊,酒醒了大半,一双俊美的眼狠狠瞪着他,咬牙说道:“荣二,你是聪明人,可别干糊涂事。你要这样的话,我就跟太后进谗言,让你这辈子都不能光明正大回京城。”

荣恪嗤一声笑了:“冯小七,你在京城呆太长了,满脑子宫廷斗争。造反是件苦差事,兵戈铁马流血流汗,我荣二爷,是那种肯吃苦的人吗?”

“那倒是。”冯茂哈哈笑了起来,拿起酒坛子晃了晃,站起身一脚踏在桌面上,两手将酒坛高举,豪迈说道,“酒不多了,我都给喝干,你随意。”

荣恪一手举一根筷子架在他双臂下:“你醉倒前我有句话嘱咐。”

“不用嘱咐了,你们家的事,太夫人和夫人身体不好,我一定跟太后说。”冯茂手臂挣动着,他动到那儿,筷子就跟到那儿,不让他放下。

“你别说,让延平公主去说,拉家常的时候说就行。”荣恪突然撤了筷子。

冯茂忙收回手臂,一手紧抱着酒坛,一手用力拍一下胸脯,脚在小几上狠狠一跺:“你放心,包在兄弟身上。”

话音刚落,仰脖子喝干坛子里剩下的酒,大叫一声好酒,身子一晃,一头向地下栽去。

荣恪眼疾手快,捞住快要落地的酒坛子,轻轻搁在小几上,就听旁边咚一声巨响,冯茂栽倒在榻上,又滚了几滚,滚落到地上,再滚了几滚,滚到一根柱子旁,伸臂抱住了,喊了声延平,凑上去叭叭叭连亲几口,笑眯眯睡了过去。

第8章 姑嫂

温雅一早来到垂拱殿,去西暖阁问过皇帝课业,进了东暖阁批阅奏折,她仿的是先帝的字体,端方隽永,内阁六位大学士见之心惊,忆起先帝表面温和实则严峻的处事手段,在政务上更添小心。

高高摞起的奏折矮下去一大截,温雅伸个懒腰转几下手腕,指尖碰一下茶壶,不冷不热正好,斟一盏茶刚喝两口,就听柳真在外面小声禀道:“大长公主来了。”

“快请。”温雅笑道。

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大长公主延平姗姗走进。

她是她父皇膝下唯一的公主,又是先帝的同胞妹妹,金尊玉贵,从出生起便受尽了宠爱,性情简单率真,对投脾气的人掏心掏肺,不投缘的都懒得多看一眼。从及笄那年起,每一年的上巳节,先帝都会广招天下青年才俊来到金明池畔临水饮宴,为的是让延平长公主相看驸马,一年一年过去,谁都瞧不入眼,直到三年前在垂拱殿丹樨之上偶遇冯茂。

延平是杏眼桃腮明媚艳丽的相貌,又加心无挂碍万事顺遂,虽年过三旬,瞧着倒像二十出头,宫里这些个嫂子,她能瞧得上眼的也就温雅和丽贵太妃,又加刚刚踏上垂拱殿触及与驸马一见钟情的过往,心里更加轻快,笑着朝温雅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延平拜见太后。”

“行了。”温雅笑着亲自扶她起来,“你跟我用不着行礼。”

“礼不可废。”延平笑着站直身子,拉着温雅的手端详着她,“瘦了。”

温雅拉着她坐在窗下榻上,指指案上的奏折:“这么多折子,累人,能不瘦吗?”

“你绝顶聪明,哥哥手把手教了你三年多,折子再多能难倒你吗?你分明是思念哥哥……”延平喉间哽了一下,眼泪扑簌簌落了下来,哭着说道:“我一睡着就会梦到哥哥,梦见他小时候带着我玩耍,梦见他出征归来,梦见他大婚时哀伤的脸,梦见他登基,梦见他看着我笑……”

温雅压下伤怀劝慰她道:“你进宫来就是为了招我哭惹我伤心?”

延平好不容易止住了,拭去满脸泪痕,抽着气说道:“我是进宫来探望太后,陪太后说话的。”

温雅唤人进来给她洗了脸整了妆面重新挽好发髻,笑看着她说道:“再别哭了,哭花了脸,驸马看见了,该心疼了。”

延平笑了:“要不是他陪着,我会伤心死的,伤心死了,就陪着哥哥去。”

二人吃些点心喝半盏茶,温雅笑道:“后苑蔷薇花开得正好,我们瞧瞧去。”

“我喜爱蔷薇花,父皇和哥哥就在后苑中遍植蔷薇,如今我们家后花园中也是半园子蔷薇,太后最爱芙蓉花,可以把蔷薇拔去,换上芙蓉。”延平笑道。

“只要是花,我都爱看。花开锦绣,烂漫成花海才是最妙。”温雅嘴角噙着笑,

她与延平绕道去了趟文华殿,看到书房外那棵大柳树抽出绿条,暗地里松一口气,数日里一直想着树冠上的枯枝,不敢问更不敢来看,今日有延平陪着,才壮了胆气。在她心中,似乎只有这棵大柳树回春,一切才会好起来。

延平倒也不问那么多,只陪着她闲逛,走到那儿算那儿。

后苑花开如海,二人心情大好,说笑着信步闲逛,逛到几株紫藤花旁,延平拍一下额头哎呀一声自语道,“瞧瞧我这记性。”自语着回头冲着侍女招手,“快,带来的紫萝饼呢?”

侍女迈着小碎步飞快而来,两手捧着一个红漆雕花的食盒,延平揭开盖子给温雅看,温雅吸一下鼻子笑道:“真香啊。”

延平就摁她坐在秋千架上,手扶着秋千绳,有一下没一下缓慢摇着,温雅帕子包了紫萝饼细嚼慢咽:“甜而不腻,留着花的清香,好吃。”

说着话仰脸儿看向延平,满脸都是笑意。延平笑道:“这个呀,可是上百年的紫藤树上摘下来的鲜嫩紫藤花做的。”

“上百年的紫藤树?”温雅瞧着对面几株细细的紫藤,“从花架上垂下来,跟紫色的云霞似的,该多好看。这百年紫藤,在哪儿呢?”

延平呃了一声,进宫前冯茂嘱托了她,她决定说实话:“就在城西堆云坊燕子巷镇国公府,那儿啊,荒废几十年,成了一座荒宅,有人说啊,里面闹鬼,夜里能看到忽有忽无的灯光,隐隐约约有人说话……”

“荒诞不经。”温雅笑着打断了她,“既是荒宅,驸马去那儿做什么了?”

延平愣了一下,加了几分小心,再不小心就露馅儿了,她手指摁一下鼻尖:“冯茂刚来京城的时候,听说荣恪他们家祖宅在那儿,专程去了一趟,那会儿也是三四月之交,那棵紫藤啊,开得正艳,他是个吃货,就兜了很多回去做紫萝饼,后来又去好几趟,以后啊,每年都去,昨日里,他又去了。”

延平说着话咯咯笑了起来:“我还跟着去过呢,我倒不觉得那紫藤有多好看,我觉得好吃,看着就流口水。”

温雅又拈一块紫萝饼,嚼几口问道:“那镇国公府,竟然没有人看守打扫,就任由荒芜?”

“听哥哥说起过,我朝开国元勋中镇国公功劳最大,太/祖皇帝,就是我高祖父,做了皇帝后猜忌他,卫国公又屡上谗言中伤,镇国公厌弃这些纷争,自请前往幽州戍边,走的时候就没想着回来。所以就由着府邸荒芜,家庙的屋檐上都长了草。”

“就是说,你今天进宫,是冯茂托你为镇国公荣恪求情来的?”温雅看着她。

“就算是吧。”延平痛快承认,“冯茂呢,也没明说,就是昨天喝多了些,说是收到了荣恪的书信,感慨镇国公一门不易,雅雅你不知道,幽云之地苦寒,极寒的天气会诱发心肺疾病,上四代镇国公都是过五旬而亡,女眷好几个肺痨,也都短命。就荣恪的祖母长寿,老人家七十四了,心肺都不好,一年四季除去伏天最热的时候敢出门走走,其他时候都关在屋里避风,因为前镇国公骤然离世,镇国公夫人因哀伤犯了咳疾,痰中带血,再耗下去也是痨症,哥哥不也是这样?”

提到先帝,延平又红了眼圈:“我也没见过荣恪,犯不着为他求情,可是镇国公一门这样的忠烈,荣恪的兄长荣麟又是因为哥哥战死,哥哥每提起总是伤怀不已。人家只是想回京祭祖安奉牌位,怎么就不准呢?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

“确实不近人情,可边防事大,疆臣离开戍地更是大事。”温雅叹口气,“这样,让冯茂告诉荣恪,隔三差五上个奏折,只要不准,就不停得上,直到准了为止。”

“死缠烂打吗?”延平扑闪着眼。

“对。”温雅点头,“死缠烂打,不达目的不罢休。”

又过几日,在例行听政完毕之后,温雅对四位辅臣说道:“镇国公近来几乎每日都上折子,言语间越来越愤慨激烈,我也派人去镇国公府看过,偌大的府邸荒芜,百姓称之为鬼宅,荣氏家庙屋檐上也长满了草,我们这样对待功臣,难免让功臣寒心,让官员百姓笑话我们,我想来想去,让荣恪回来祭祖安奉牌位,顺便将宅子和家庙修葺一下。”

徐泰站了起来:“他回来了,边关防务怎么办?”

“上次孙相国曾说,镇国公统帅的军队等级森严纪律严明,乌孙又因内乱无暇他顾,既然局势稳定,镇国公离开几个月应该可以。”温雅看向愤愤然的方太师,“太师说荣恪不肖,可他能想到回来祭祖安奉牌位,就是有孝心的。还有啊,真如太师所说,他无心统兵的话,幽云十六州军队统帅就得换人,也不是非镇国公不可。”

镇国公四代镇守边关,全天下都认定了就该是他们家,谁也没想到太后会出此言,四位辅臣一时沉默无言。

“这样好了。”温雅说道,“孙相过问一下幽云十六州的政务,卫国公过问军务,都要详细,问清楚了上折子,同时让荣恪奏报,他如果回京,边关各项事务如何安排,也要详细具体。”

孙智周和徐泰都答一声是,孙智周心想,既然太后有心撤掉镇国公之权,幽云十六州没了土皇帝,各级官员少不得投靠相府寻求庇护,岂不快哉?徐泰心想,若是没了镇国公,可在边关军营安插自己人,过个几年,边关兵马也归自己掌握,做梦都没梦到这样的好事。

温雅看一眼徐泰,想起延平说的事,徐泰好色,手下官兵为投其所好,常常敬献美人给他,去年腊月进府的那位小妾,本是定了亲的,被抢进了徐府,徐泰指示心腹给了小妾未婚夫重金,那家人表示不再追究。

延平气愤说道:“哥哥病重后,徐泰越来越大胆霸道,竟然强抢民女。”

“可他违情不违法。”温雅对延平说道,“那小妾的未婚夫既收了钱,就是认了退亲,这件事也就只能如此了。”

此时看徐泰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微笑问道:“内禁卫统领张诚,这个人怎么样?”

“张诚是三代武将出身,先帝曾多次赞赏他忠勇无匹。”徐泰收了得意之色,小心回道。

冯茂笑笑:“张统领家中娇妻美妾,温柔乡里小日子过得舒坦,最近白胖了不少。”

孙相国在一旁皮笑肉不笑:“卫国公夫人娘家也是姓张,难不成是本家?”

“是内侄,臣是为国举贤不避亲。”徐泰大义凛然。

温雅想笑,忍住了问道:“张诚多大岁数了?”

“我瞧着,快四十了吧。”冯茂笑看向徐泰。

按照定例,内禁卫统领满四十必须换职,徐泰忙说道,“刚过三十五,四十还差着好几年呢。”

他有些紧张,太后为什么突然问起张诚?难道太后想要撤了张诚,进一步夺去自己统辖内禁卫的职权?

可太后只说句知道了,就没了下文。

第9章 初见

五月初一,镇国公荣恪奉旨回到京城。

五月初二一大早,经宣德楼进大内,到垂拱殿东暖阁觐见。

正面居中坐榻上端坐着一个孩子一个姑娘,听到通传,看到有内禁卫打起帘子,都凝神朝他看了过来。

荣恪跨过门槛停住脚步,坦然看了过去。

孩子和文德帝元屹一样,是瘦高的身形,虽坐着,能看出比同龄人要高些,五官与文德帝不像,文德帝相貌清隽,这孩子则十分俊美,看来肖其母。

又看向孩子身旁的姑娘,素衣素裳,长身细腰,肤色细白,入鬓的长眉下一双乌亮的眼,顾盼间神采飞扬,美丽的脸略略紧绷,做出一副沉稳严肃的模样。

他不由翘了唇,嘴角噙出一丝笑意。

他迈动脚步,脚下若行云流水,身穿一等紫衣公服,长袍广袖更显其高大魁伟,肩头沐着初升的朝阳,脸色如玉浓眉单眼,菱角样的唇微抿,衔着若有若无的笑容。

他径直走到近前,高大的身形笼罩而来,温雅刚想要说赐座,身旁皇帝声音清朗说道:“镇国公怎么不行礼?”

荣恪不慌不忙后退几步,矮身下去行了大礼:“臣荣恪叩见太后,叩见皇上。刚刚臣看到太后皇上素衣素冠,不禁想起先帝,由先帝思及家父,内心沉恸不已,恍惚之下一时失仪,请太后皇上赐罪。”

“免礼,坐着说话。”温雅声音和煦,半敛了眼眸观察着他。

依然是没有客套话,不问路途风霜,也不问行来所见民生,径直拿过三份奏折对荣恪说道:“一份是你上的,一份来自孙相国一份是卫国公,所言大致相符,镇国公一门在幽云边境经营几十载,百姓安居乐业军营兵强马壮,官场风气也好,文官武将各司其职。老国公殚精竭虑,一定有用心栽培的接班人吧?”

太后话外之意就是,你荣恪不爱带兵不爱做官贪图享受,就你这个德行,老国公肯定不能让你做继承人,那他安排了谁?

荣恪微笑回道:“臣确实无能,文也不能武也不能,幽云十六州因有镇国公在,没有设立总督府,镇国公其实代行的是总督之责,朝廷选贤能任职就是,军营中父亲手下十三将个个英武悍勇,其中又以三品威烈将军常远最为出色,臣以为,他可做边关统帅。”

“很好。”温雅点头,“镇国公对幽云事务了然于心思虑周详,外界传言似乎言过其实?”

荣恪心中一惊,连忙起身拱手道:“先父去世那日,从夜半到凌晨曾有两个时辰清醒,这些都是先父交待过的,臣是庸碌无能之辈,只想仗着祖荫平淡度日,照顾好荣氏一门数位寡妇……”

“数位寡妇?都谁啊?”温雅惊问道。

“臣的祖母,臣的母亲,臣的婶娘,臣的嫂子,臣的长姐。”荣恪平静说道。

“你坐下,坐下说话。”温雅心中翻腾着,“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荣恪没坐,长身跪了下去,磕头说道:“臣想带着全家回京,求太后皇上恩准。”

“起来坐下说话。”温雅语气中带着些怪责,“镇国公磕头哀求,莫非觉得我不近情理,好好说便不会准吗?”

荣恪起身坐下,低低叹一口气,声音很轻很短促,短暂的沉默之后,温雅问道:“幽州那边,如今天气怎么样?”

怎么又问上天气了?转移话题?荣恪警惕说道:“已经入夏,热起来了。”

“什么时候转冷?”温雅又问。

“八月。”荣恪回答得很短。

温雅嗯了一声:“这样,先让太夫人和夫人回京养病,其余女眷随后回来,最晚七月份离开,你觉得怎样?”

荣恪没想到她这么痛快,忙说多谢太后。温雅又道:“不过呢,女眷可以离开,镇国公府不能离开,至于留多久,得看边境形势。”

荣恪心想,那就是说,都让回来,就不让我回来?

温雅看向他,幽云十六州山高皇帝远,一山之隔的乌孙国多年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会挑衅发兵,就算荣恪无能,可/荣氏一门四代积威,只要镇国公府在,文武官员心头就存着忌惮,至于什么时候让镇国公府回来,就等到设立总督府派任总督,一切顺遂之后,镇国公府在与不在都一样了,再说。

荣恪知道太后在观察他,等着他答话,苦笑说道:“臣有些懊悔了,懊悔向太后皇上求情,一想到日后,阖府空空,留臣一个,心里就觉得十分凄凉。”

“那就尽快娶亲生儿育女。”太后轻描淡写,“那样的话,太夫人和夫人心里一高兴,病好得也快。”

荣恪挑眉看了过去,垂帘听政的小太后,还兼管保媒拉纤?

温雅心想,徐泰上次说,镇国公荣氏一门到你这一代就要绝了,我听着都不舒服,你听了能不生气?你既然只想安坐享乐,闲着也是闲着,那就给荣氏一族多生孩子,一门忠烈,别因为你不思进取给断送了。

这时候小皇帝突然发话了:“荣恪,你多大了?”

“臣二十有六。”荣恪垂下眼帘恭敬回答。

“二十六了怎么还不成亲?”小皇帝又问。

“没有中意的。”荣恪挤出一个微笑,心想,二十六就一定要成亲吗?谁定的?皇帝定的?

“你身体有疾吗?”小皇帝问。

“臣身体很好。”荣恪又挤出一个微笑,“多谢皇上关心。”

“那你,是龙阳之好吗?”小皇帝声音低了些,身子微微前倾,一双乌溜溜的眼眸直盯着他,十足好奇。

温雅心里呀了一声,没想到这机灵鬼还记着这个,竟然按捺不住当面发问。她拍一下皇帝手背,看向荣恪,目光中含着安抚。

荣恪不以为意,一本正经回道:“臣没有龙阳之好,臣喜欢女人,尤其是美女。”

小皇帝哦了一声收回目光,明显对他不再有兴趣。在榻上扭了扭身子小声说道:“母后,我想读书去了。”

温雅说一声去吧,小皇帝从榻上跳下,对起身恭送圣驾的荣恪摆手说声免礼,有模有样走出殿门,咚咚咚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说:“憋死我了。”

荣恪忍不住笑,一抬头,太后也在笑,二人目光相触,太后垂了眼眸,呷一小口茶和气问道:“镇国公准备什么时候离京?”

“本想着拜见过皇上太后,安奉了祖宗牌位就走,没想到祖宅破败祖庙荒芜,太后既恩准臣家中女眷回京,臣今日回去就打发人到幽州传信,让常将军派人护送祖母和母亲回来,臣在京中看着修缮,待祖母和母亲回来,安顿好她们,臣就返回幽州。”

“很好。”温雅点点头看向他,“刚刚你提到的嫂子,难道荣麟的遗孀?”

“嫂子和我哥哥一起长大,从小定的亲,十八年前二人说好,打了胜仗就成亲,哥哥战死后,她不肯再嫁,抱着哥哥的牌位成了亲,这些年独住在哥哥的院子里,以未亡人身份自居。”荣恪说着话,抿紧双唇低下了头。

“你嫂子的事,先帝知道吗?”温雅问着话思忖,从先帝的话来看,并不知道此事。

“他知道又能怎样?”荣恪大声反问,握紧了双拳。

温雅看出他对先帝的不满,忽略那个不恭敬的“他”字,和煦说道:“先帝去世前跟我交待后事,曾说过,荣麟是朕的至交好友,他去后,朕再无友人,也好,朕很快就能见到他了,与他把酒言欢,好好叙叙旧。这是先帝的原话,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荣恪沉默,温雅又道:“我知道什么话也抵不上一条年轻鲜活的性命,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好友战死非先帝所愿,先帝也因那场战役,肺部受到重创留下了咳疾,后来成了痨症不治而亡。我希望镇国公不要记恨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