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感冒也会生病,说到恼恨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带出一两个脏字。

  摄影的确是玩票的,但卖咖啡也不能说是正职,事实上他长久以来的,印在名片上的,还是法律顾问,不过这个职业也挣不了多少钱。

  “你不是学的是计算机吗?”当路宁第一次知道这件事的,真的以为这是个笑话,天天子曰、子曰的家伙学计算机,这不是说让一个古代的秀才来玩魔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马孩儿,真的学的是计算机应用的。

  “怪不得你当时能那么顺当的帮我解决电脑上的问题呢。”

  “你那些问题,我不是学这个的也能解决。”

  “喂喂喂喂,做人不要这么自傲好不好。”

  “你不觉得是你在电脑方面太小白了吗?”

  “……皇帝的新装没看过是吧?!”

  “好吧,明白了。为什么会当法律顾问,也不是十分想做,只是当时正好通过了司法考试,有了律师资格证。”

  “大哥,你不要这么强大好不好!”

  “怎么了?”

  “就算是我,也知道这个证非常非常非常难考的,你说你一个学计算机应用的,没事考这个证干什么?你让那些真正学法律的人情何以堪啊!”

  “其实也不是很难考的。”

  “我代表那些人愤怒的瞪着你!”

  “真的,你要知道,我从小就习惯了背东西。你想啊,那些学法律的也就是准备个四五年,我可是准备了二十年,真这么来说,是我更笨好不好。”

  “就算是这样你也很逆天了好不好。”

  “没有,其实人的资质差不多都是一样。我还只是个普通人,既没有上过什么少年大学,也没有加入门萨俱乐部,所以从智商这个角度,起点都是一样的。只是当你们都玩游戏的时候,我在背古诗词;当你们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在背名人名言;当你们谈恋爱的时候……”

  “喂喂喂喂,谁谈恋爱了?”

  “好吧,我的意思就是,大多数人收获了当时的快乐以及对于快乐的记忆,而我,收获了书袋。”

  “听起来怎么很惨?”

  “如果是从小在那个环境里还好,半途加入的……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惨。”

  马孩儿一副不堪回首的样子,让路宁在微笑的同时也有点凛然。任何强大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她觉得自己够努力了,但和那些真正努力的人相比,也许,她还欠缺很多。

  和马孩儿相处是愉快的,马孩儿知道的太多了,每一次相处都是一次有趣的学习。虽然在最初有些紧张,但是在慢慢的相处中,很多东西也放松了,她不用担心自己穿的衣服到底配不配,马孩儿总是夸奖,而且,会抓住一切机会给她送礼物。

  “走吧,今天你过节,给你买身衣服。”

  “我过什么节?”

  “六一儿童节嘛,那不是你的节日?”

  “去你的!”

  虽然嘴里这么说着,心中还是高兴的。对于接收礼物,她是陌生,她的父母没有送过她礼物,王锐也没有,对于这次收礼她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反应,虽然她很高兴马孩儿那么说,但她也不觉得自己真能收礼物,难道还真能过儿童节吗?不过马孩儿坚持。

  一件白色的小裙子,也实在不贵,二百多,路宁穿着,的确平添了几分纯真。看着镜子中仿佛年轻了几岁的自己,她也不舍得不要。

  “我自己买吧。”

  “别让来让去的,真没意思。要不这样,你请我吃甜筒吧。”

  “什么甜筒?”

  “让我也过过儿童节啊。”

  一个甜筒最多五块,一件衣服可以买五十个甜筒了,实在不能算等量。但在大庭广众之下来回推让,也真的不好看。最后,路宁抱着衣服对马孩儿道:“那下个月给你过节吧。”

  “给我过什么节?”

  “建党节啊。”

  “我又没有入党。”

  “你起码是少先队员吧。”

  马孩儿哈哈大笑,然后俯身,亲了她一下。

  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亲吻,如果这也能算接吻的话。虽然早就拉了手,但也只局限于拉手。路宁不知道这对不对,只知道和马孩儿相处很愉快,她时刻的,都能有一种被照顾的感觉。

  但好像,也只是愉快了。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自己和马孩儿之间有一种隔膜,那是一种很难说清的感觉。虽然马孩儿对她很好,虽然也是她的男朋友,虽然他们是在以结婚为目的而恋爱,可是,她真的弄不清马孩儿到底是不是真喜欢她。

  这不是她对自我的否定,而是,她总觉得马孩儿无论和谁恋爱都会对对方这么好,这更像是一种素质一种本能,而不是,某种情感。在和王锐在一起的时候,她能始终感觉到王锐是不是真的喜欢她,就算她当时一再的欺骗自己,可那种感觉也是有的,而对马孩儿,则没有。

  不过就算是这样,路宁也没有去纠结。马孩儿对她很好,她也很喜欢这种感觉,那么,就这么下去吧。

  就在她这么想的时候,收到了王锐的信息:

  “宁宁……”

  “你最近还好吗?”

  这两条信息都是从企鹅上发过来的,前后错了十多分钟,路宁开始并没有看到,因为去和马孩儿看电影,手机调成了静音,一直到回家才发现这两条消息。看着这两条消息,她愣了愣,有点失笑,本不想理会的,但又觉得自己有点小家子气,就打上了两句:“谢谢,很好。”

  她没有问对方状况如何,因为,真的是不想再有联系了。王锐是她的初恋,她付出了自己最纯美的情感,收到的却是龌龊。这不是王锐的错,而是她喜欢错了人。她现在经常会想,如果自己的初恋是马孩儿,那该有多好?就算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但马孩儿一定不会留下让她恶心的事。

  

  第43章

  

  日子开始变得踏实而迅速。

  路宁每天开始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有关咖啡的知识,当然,这两个小时不是说光听马孩儿的讲座——那是他们约会时的内容,而是自己去看有关的书籍,甚至去冲泡一杯。她学着慢慢的分别每种咖啡之间不同,品味同种咖啡不同花式之间的差别。

  越了解她越觉得自己卖咖啡是多吗的冲动,虽然马孩儿说卖某种东西并不见得就一定要特别的了解,比如售楼小姐不见知道怎么盖房,推销保险的也不见得就能把他推销的那种险种说的非常清楚,卖计算机的也不见得就是计算机高手一样。

  “其实销售就两点,第一,引起他的购买欲,让他觉得自己真需要这种产品;第二,让他觉得购买这种产品他不会吃亏。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忽悠。”

  这是在网上,花满楼发给小鹿的,小鹿回了个黑线。

  虽然马孩儿这么说了,但路宁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更多的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因为咖啡的特殊性,这个时间被她放在了早上,她过去毕竟不怎么喝咖啡,这么天天喝,也实在有些受不了。

  好在她现在的男朋友是做这个的,经济上倒没增添太多的负担。

  除了这个,她也在努力的继续自己的种田文。隔了这么久再看自己的文,又有不同的感觉。有的地方连她自己也会赞叹,觉得自己写的真好,而有的地方,则让她觉得别扭,明明可以换一种表达方法,明明可以换一种感觉的,特别是最后那一期写的,真的很影响后面的发展。

  只是那些已经发出来了,她也不可能再修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去写,而且要想办法把感觉给改过来。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成,但她觉得要试试。已经有很多读者问她后续了,不管这后面的能不能登,起码,她要在自己这里,把它给写完。

  在写的过程中,她是很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的,因为即使她自己的感觉不错,可到底能写成什么样,她也不知道。不过这一次再写,她发现当时之所以会变成那样,除了王锐,还有她当时的心态也太焦急了些。

  家变、母亲的唠叨、社会上的现状,包括秦菲菲每次的感叹,都令她有一种失措感。她对目前的生活满意,起码是对物质上的一些待遇比较满足,她不想为了几十块钱的饭而斤斤计较,不想买一个百十多块的包包就思来想去,不想让付小惠的生活水准降低,所以她努力的去写,努力的去卖弄桥段,反而失去了原本的顺其自然。

  归根到底,还是她太心慌了。其实认真想想,就算她一时没有收入,只是这几年存下来的,也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过去路宁一直没有明确的算过自己有多少存款,因为她也没有什么大笔的存入,都是零零碎碎的,最多的也就是五千块。

  这是她在网上看过的理财方法,原话她已经忘了,大意就是,你一下存十万,利息是百分之三点三,你把这十万分成十份,利息依然是百分之三点三,丝毫没有因为你存的越多,利息就越多。但是如果万一你有急用,这差别就出来了。

  假设你急用是两万,那如果你破开一个十万的存折,所有的定期利息都会变成活期,等于那八万的定期你白存了,但如果你是分开存的呢,那你只需要破开两个一万的,剩下的八万你可以继续存着定期。

  对此路宁深以为然,所以哪怕有大笔的进账,她也会分开,存成五千三千这样的。

  因为钱一直存的很零碎,她也就只是大约摸自己有个六七万,到底是七万几或者六万几却是没有算过的。

  这一次她拿着计算机一笔笔加了,稍稍有点惊喜,竟然是七万八!

  现在她每月固定的房贷是一千一,水费煤气费不多,加在一起,一百块也够了;电话费也不多,她和付小惠两人每月一百块也用不完。网费是包年的,平均到每个月八十左右——主要看是不是碰上了什么活动。关键的还是电费,每个月都要一百五左右。

  除此之外,就是吃饭了。

  付小惠做饭要说是比外面省的,但她买的东西并不少。核桃、蜂蜜、水果,熬粥是要用几种米和豆的,菜也是费了功夫,必定要炸花椒、麻椒、葱姜蒜各种东西。

  她的理论是吃上一定不能亏,特别是路宁天天用脑,更要补好。对这一点,路宁不知道说什么,她不能说现在她挣不到钱了,她们要节省了,她不想让自己的母亲有这样的压力,而且,对于付小惠这样的做法,她也很感动,因为害怕那种别人剥好壳的核桃不好,她吃的核桃都是付小惠亲手砸的。害怕楼下的人有意见,付小惠都是在厨房,垫上东西,一点点的用刀背去敲,她曾说过买个锤子,付小惠却说没必要花这个钱。

  虽然很多东西在路宁看来是没必要的,比如付小惠习惯一次买一大堆的水果,经常是吃不完就会有几个烂掉。为此路宁没少说过,但付小惠总有理由,什么这个苹果便宜啦,这个梨很多人都买啦,什么这个香蕉这点坏了,其他的还能吃啦。

  说的次数多了,路宁也有点无可奈何了。

  过去她一个人住的时候,总喜欢把厨房和卫生间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她觉得别的地方乱一点脏一点没什么,这两个地方却是一定要规整干净的。付小惠也不能说脏,但和她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擦灶台的抹布也有可能来擦碗,洗衣服的盆也有可能涮拖把。厨房的碗里一个个都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前两天炸的豆酱,昨天晚上的剩菜,甚至还有可能是昨天的菜皮,总之路宁那充满了小资情调的厨房,现在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对此路宁的应对,只能是每次自己要用碗的时候再去刷刷,用自己专门的抹布,至于其他的……

  她也只能用付小惠那句话来安慰自己了:这不知道要比食堂的干净多少呢,这再怎么样也是自己家里做的。

  不管怎么样,路宁知道付小惠是疼惜她的,虽然她们的生活理念习惯不一样,虽然付小惠给的也许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但她再以自己的方式给她关怀。

  付小惠过来几个月,没有添过一双新衣服,就算她常常说要买,付小惠也不让她花钱,总说自己的衣服够。

  怎么能够呢?她们走的匆忙,虽然回开城捎带过来几次衣服,但还有一些衣服没有带回来,有的是因为当时没想到,有的则是已经不知道被柳叶弄到什么地方去了。

  其实路宁也不想让付小惠要那些衣服,她想起来恶心。她也不怎么想回开城,就算她是想念那个城市的,想念那里的湖波,那里的小吃,那里悠闲的生活态度。不过每当想到那里还有路家人,她就有一种生理上的厌恶。

  付小惠缺衣服,但是她不买,后来添了个风衣,竟然是从二手市场上淘来的。

  “才五块钱,真是便宜死了!”

  说这话的时候,付小惠很是喜滋滋的,仿佛中了彩票,路宁却不知道说什么了。她想到付小惠当初做生意的时候,身上总是带着一卷钱,那时候还没有一百的,都是十块的,一从怀里掏出来,就是厚厚的一叠。

  那时候付小惠做一件呢子大衣都二百多,买一件骆驼毛的毛衣也要一百多,周围的人看着她花钱,都有一种羡慕感。

  而现在,她在买五块钱的二手风衣!

  她的眼睛没有红,心中却有一种难言的酸涩。

  付小惠真的不浪费,对自己,甚至是苛刻的。

  她已经不能给母亲更好的生活,怎么也不能让她连在吃上都感觉局促,所以这每个月一千五左右的伙食费是怎么也不能省的。

  而这也代表着,就算她们一件衣服不添,一件意外不发生,不做任何多余的开销,每个月也是要用掉三千的。

  而这七万八,大概是够两年的。

  不过好在她这个网店终于稍稍的有点起色,算下来每个月也能有个两三百,虽然不多,总是见到收益的。而且,她现在和马孩儿出来,基本没有开销。

  关于这一点,路宁很有点不好意思,也有点莫名其妙。

  她和王锐在一起的时候开销真不少,虽然饭食上大多不是她掏钱,但她不时的会团购。虽然王锐有一辆摩托,但碰到下雨下雪刮风的时候并不方便,所以他们就会坐出租,这笔钱有时候也是她出,因为王锐的家比她这里更靠近那些像电影院之类的场所,所以,也不能说是王锐抠门,但如果先送王锐的话,那自然是由她来结账了。

  对于这一点,路宁过去没有太多的感觉,当然也会有点不舒服,也会觉得没有太受重视,可如果先送她再送王锐也的确是绕路了。可是现在马孩儿却是会把她给送到单元下的。

  她曾说过送到小区外就可以了,她那个小区实在不小,车要进去再绕出来也实在不方便,马孩儿却一直坚持:“天黑了,你一个女孩,万一有个什么怎么办?我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

  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安全故事,比如某女孩和男朋友吵架,一怒之下自己回家,终于被劫财又劫色;比如某女孩晚上坐出租,被出租车司机见色起意,差点连命都丢了;还有什么小区也不安全,保安也不见得就有职业道德之类的故事。听的路宁每每大汗:“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这世界就成了到处都是危险的了?”

  

  

  第44章

  

  因为这个世界很危险,所以马孩儿每次都会送,如果超过十点,还会送到家门口。

  “已经到家门口,你不用下车的,省的谁给你不小心刮了。”

  “车重要还是人重要?”

  听到这样的话,路宁心中总是满足的。以前她和王锐在一起的时候,王锐曾说过,虽然是先送她,但每次他都会记下车牌号。

  当时王锐这么说的时候,是以一种认真的,有些讨功的口气再说,就仿佛是要表明他对路宁的在乎。路宁当时只是默默的看了他一眼,心中不舒服,却也没有多想。

  而现在她再对比,则不由得有了这样的感慨——他妈的我要真有了事,你记下一百个号码也没用了啊!

  每当这个时候她都非常庆幸自己和王锐没能成,庆幸王锐后来的表现越发不堪,甚至庆幸赵思思的出现。

  如果没有这些事,如果她和王锐纠缠的久了,是不是有可能就真的要那么过一辈子了?

  当时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可现在再想,那简直就是恐怖!

  马孩儿有车,所以省了打的的钱;马孩儿有各种贵宾卡,所以也不用她团购了。最初路宁不知道,团了个火锅,马孩儿当时也没说什么,就是打了个电话,于是那火锅店的大堂经理就过来送了扎鲜榨的果汁。

  “你和这经理认识?”

  “我和他们的老板认识,我们办的杂志他们老板一直想加入。”

  “杂志?”

  “不对外发售的,一般是放在一些企业那里,然后五星级酒店,咖啡馆这样的地方了。”

  “那这算是什么?”

  “宣传产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