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卢智将茶饮尽,扭头看了一眼窗外天色,道:“当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早上祖父交待中午一同用饭,咱们且去前院饭厅吧。”

遗玉没有察觉到被转移了话题,肚子有些饿的她,点点头,便回房去净手,准备到前院吃饭去。

一大家子坐在饭厅里面,遗玉自顾埋头吃饭,听赵氏同窦氏的斗嘴,卢智在一脸浅笑地端着碗,银箸多是夹着赵窦二人之间的菜肴,没人看出他是认真地看热闹。

“行了!吃饭时候还那么多话。”卢老爷子照旧在两人争的差不多的时候,开口打断,俩儿媳妇当然不敢顶嘴,互看二眼,便老实低头去吃饭。

“太老爷,大老爷!扬州来信了!”一嗓子喊得满屋人扭头去看,便见府上一名管事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

“啪!”卢中植对下人很是严厉,见这没规矩的,当即板起脸色,那管事今儿也是没眼色,浑然不知地挥着手里的信跑到饭桌前面,喘着粗气儿道:

“是、是急信,有章子!”

听到这里,卢中植脸色仍沉,却暂不同他计较,伸手接过信来,见着那上面的急信章子,疑惑地撕开来看,薄薄的一张信纸上,没几个字,却让他看后,眉头一皱。

一桌子的儿孙都注意着老爷子脸色,见此,胆子大些的卢荣远开口问道:“爹,怎么了?”

遗玉咽下刚才喝下的一口汤,侧目正看见卢老爷子从信中抬头,目光从她的脸上移到她身旁的卢智脸上,最后看向老二卢荣和。

“你的一房妾室,有了身孕。”

(加更到)

第360章逝

因扬州传来的急信,饭桌上的气氛当即变得复杂起来,遗玉手指拨弄着碗上的银头箸,打眼一扫,便觉有趣。

这一桌上,要说最高兴的,当数正一脸红光地捏着信笺反复确认的卢家老二卢荣和,也难怪,就算是妾生,那总归是年过已四旬的他的第一个孩子,怎么能不高兴。

而其他的人虽脸上也带着笑,却各不相同了。卢荣远和卢景姗在卢荣和审对了那信上的孕期,确认之后,方才恭喜出声,赵氏干笑了两声,卢书晴是自顾吃着饭,卢智则要了那信过来看了几眼,同样道了贺。

“大嫂,前儿吃饭时候你还提起这事,没想真叫你说中,当真是呈你吉言了。”窦氏脸上挂着三分假笑,冲赵氏道。

“是二弟有那福气。”赵氏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却周到。

“既然人怀上了,那便接回来往吧。”向来话少的卢老夫人一脸慈态地开口道。

“是,娘。”卢荣和喜气地应下,余光瞄到卢老爷子的脸色,微一怔,不知是想到了什么,瞄了一眼卢智,脸上过分的笑容瞬间收敛了许多。

卢智将信递还给卢荣和,顺手夹了一箸菜放进遗玉跟前的碟子里面,两兄妹对视,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一桌儿孙,皆未发现,从刚才起便沉默不语的卢老爷子,每在他们低头之后,望过去的目光,却是带着几分难懂之色。

午饭后,没多久,这偌大的府里,有关卢荣和妾室怀孕的消息便是人尽皆知了,有想讨喜的管事跑到卢中植那里,提议是不是该去宗祠烧上几柱香拜谢祖先,却被训斥了一顿。

因此,十几年没有遇上这种喜事的怀国公府,在躁动了一个午间后,却没有该有的喜庆和热闹。

宅西院中,暖厅里,只有卢荣和夫妇两人在摆酒小酌,窦氏看着捏了那封信一个中午的卢荣和,边给他斟酒,边笑声道:

“熬了这么久,总算是盼来个孩子,若是个儿子,那夫君便是后继有人了。”

卢荣和略一皱眉,道:“你是打算养在你名下?”

窦氏奇怪地着着他,“你说什么呢,这是咱们头一个孩子,不养在我的名下,还能叫个妾占了去?”

“这——”卢荣和犹豫道,“当是要同爹商量过才行。”

窦氏脸色上顿时没了笑,“要是爹不允呢?”

卢老爷子不允,卢家上下哪个敢违,她这也算明知故问,见卢荣和沉默不答,本就因这个妾怀了身子压着火气的窦氏,当下不管不顾地尖声开口道:

“爹自然不会允,他心心都是那一家子,哪里会管咱们这些年忍了多少苦楚!”

“够了,别说了。”是人都有私心,窦氏的话,卢荣和就是先前没想过,眼下有了子嗣之望,怎会不多想,可在他心里,还是更重那份兄弟之情的。

“不说?我现在不说,你且糊涂着,等到时候再说也晚了,你又不是不知道,爹的身体前阵子便差起来,眼瞅着年纪大了,还不知有个几天活头,你若再不争,哪日他归西,这家业爵位,半点儿都轮不到你头上!”

“啪!”卢荣和脸色铁青,一巴掌拍在了茶案上,冷眼看这妇人,“今天的话,我只当你喝多了,若再乱说话,你就回扬州去养着吧。”

说完,他便起身离了屋,留下一脸呆愣的窦氏。

宅东院中,卢书晴回了闺房午睡,卢荣远夫妇两人坐在正厅喝茶,赵氏打量了自家夫君,不经意地开口道:

“二弟有了后,你就这么高兴?”

卢荣远一脸当然,道:“这么些年,咱们家好歹是有书晴在,可老二他却是膝下半个儿女都没的,如今好不容易怀上个,我怎么能不高兴?”

“说的也是,”赵氏笑了笑,“这胎若是个男的,那就更好了,弟妹只需养在她名下,却比咱们家强了。”

卢荣远闲闲品了口茶,道:“搞不懂你们妇人,这有什么好比的,八字仅画了一撇,说不定生个小闺女呢。”

“不是比不比的,你想,若二弟家有了子嗣,那咱们家岂不是显得冷清了,”赵氏语气顿了顿,道:“不如、不如咱们在族里,再抱个小子回来,上次祭祖时候,我同六叔公打听了,正有合适的。”

听她说完,卢荣远便两眼一瞪,道:“瞎闹腾什么?你忘了爹说过,不让咱们再抱孩子回来了。”

“那不是以前么,眼下、眼下人都找回来了,”赵氏含糊地暗指了卢氏一家,“爹应当不会再同咱们计较这个。”

卢荣远想了想,还是摇头,“还是算了,要不要儿子,也没差什么。”

赵氏听了他这句,差点暗咬破牙,忍着冒上来的气儿,道:哪里没差了,谁家都有儿子,就咱们家没有,这家业爵位,不需个儿子继么,外人终究是外人,别到了最后,连个送终的都没!”

卢荣远就是脑子直,也大概听出她的意思,再瞪了她一眼,道:“昨日是不是你嫂子来过了?我不是告诉过你,少跟她来往!你若再听她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以后就别出门,也别见人了!”

“你、你一一”赵氏气没憋住,两眼当即下泪,一扭头便奔屋里哭去了。

卢荣远将手里的茶标重重放在桌上,叹了口长气。

***************

“……然后二老爷便怒气冲冲地走了……然后大夫人便回屋去哭了。”卢智等卢耀讲完最后一句,便挥手让他退下,看着一脸复杂的遗玉,笑道:

“我早说过,安生不了几日。”

“你还笑得出来。”

“我不让你听,你偏要听,听了不高兴,还要我跟着你不高兴不成?”卢智道。

家业大了,是非便多,怀国公府从一开始,便不是铁抱的一团,若在扬州还好,偏现在回了京城,卢中植是年纪大了,总有一天这真刀实枪、真金白银拼回来的世袭国公爵位是要下传,按道理,只能传给嫡子,可卢家眼下的情况,却着实是有意思。

卢荣远膝下无子,若是世袭了爵位,没儿子,他又要传给谁去,而卢荣和眼下,这妾室若平安顺产,生了个儿子,却不认在窦氏名下,以庶子的身份,对袭爵来说,卢家这二老爷,也相当于是没有子继。

如此,卢中植这爵位传给谁,倒是个问题了,想要解决,也不难。这不,赵氏和窦氏已经想到,要么卢老大去族里抱养个儿子回来,要么卢老二把那庶子划拉给窦氏当嫡养。

至于卢智,牵扯上爵位,那就更微妙了,虽名义上他是卢家的嫡孙,可不论是那亲外孙的身份还是眼下这假孙子的身份,都比不过一个现实一一他没爹。

于是,卢家的家业和爵位,便是由这两兄弟取舍了,端看谁先住前走那么一步,谁先去争那一口。赵氏和窦氏,都是有心的,在这两人的有心鼓捣下,就不知卢家还能安宁上几日了。

想了这么一大圈,遗玉最担心的,却只有一件事,“祖父的身体,到底是如何了?”她还记得在呈远楼有次就遇上卢老爷子喝汤药,说是风寒,后来见好了,便没再问。

卢智笑容收起,目光闪了闪,道:“年纪大了,难免有些毛病,好好养着便是。”

“嗯。”遗玉抿着唇,望着窗外的枯枝,胸口突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发闷起来。

朝阳院内室

炉子里添了新炭,伴着火光,发出些“滋滋拉啦”的响声,落地的铜镜前,是一对相依的人影。

卢中植手里拿着一只样式朴素的木梳,一下下地顺着眼前如瀑的银发,苍老的脸上,竟是在外不曾有的苍白病态,只那一双虎目,此刻却柔和至极。

“青瑜,你说这世事,为何总是这般无常,我明明只想安稳地陪你度过这余下不多的日子,可这烦心的事,却总一件接着一件的来。”

“青瑜,看着咱们的儿女一日日长大,成家立业,走的是,留的留,到了如今,眼见他们就要相争,我竟有些怕了。呵呵,有时回首,便像是场梦一样,若非是遇上了你,起了执念,谁会想到当年那纨绔的劣性少年,会风光半生。”

“作为一个男人,此生足矣,若说还有什么遗憾,那便是这天下的人,都道我是忠于李家,忠于李世民,可谁又知道,我只是为你。”

“青瑜,不管是当年丢下了岚娘那孩子,还是如今推了玉儿出去,我做了太多错事,我知道你是怪我的,虽然你仍然可怜我,留在我身边,可这么些年,你却都不愿意着我一眼……不过,你不看也好,你若不看,我在你心里便依然是那个为你跳湖寻簪的痴人,而不是这老态龙钟的瘸子。”

“唉,青瑜,你怎么哭了。是我不好,提起伤心事,莫要哭,我帮你绾髻可好,呵,瞧我这记性,当真是老了,你那簪子都不见了……”

卢中植低低叙了许久,声音渐小,低头靠在那银发披落的肩上,一梳缓缓到那银发尾端,便不再听得声响,须臾,这有些幽静的室内,才闻一声近乎飘渺的嗓音。

“痴人,我如何能怪你……”

铜镜之中,两人相依,那正面朝镜的,是一张陌生的妇人容颜,唯有眉梢翘起的部分依稀可辨模样,那缓缓睁开的星眸之中,滚落的不知是泪水,还是垂怜。

第361章卢家将变

皇宫

傍晚,借着一路石灯,可见一名体态微肥的宦官,正匆匆忙忙地沿着宫墙疾奔,穿廊走巷,直到了太极殿前时候,才缓了下脚步,擦了两把汗,他喘着粗气儿进到殿中,快步进了三道门,方屈膝跪在一间内室门口,冲着那道赭黄的人影,禀报道:“启、启禀皇上,怀、怀国公病危。”

正站在书架下面找折子的李世民闻言,猛地转过身去,“什么?”

那宦官伏在地上,又将刚才的话重叙了一遍,且补充道:“是下午的事,太医署已经去了人,说是眼下正昏迷着,情况不妙,似是…似是时日不多了。”

李世民面色一紧,当即张口遂:“来人,更衣,朕要出一一”

“出宫”二字未能说完,他语调一顿,稍作沉思.在宫人小跑进来后,改口道:“传朕口渝,怀国公因国事,过度操劳病重,命太医署众尽心救治,另,特命吴王李恪代朕前去抚问。”

“遵旨。”

入夜,当整座长安城陷入歌舞酒醉之时,怀国公府却是阴霾笼罩。

朝阳院正房

一脸睡颜的老人静静躺在床上,床侧一站一立着两名身穿常服的太医,卢家两对夫妇围在床前,个个都是忧心忡仲的模样,却没人说上半句话。

卢老夫人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不肯回房,卢景珊便和卢书晴一左一方立在她身边,分别握着这老妇人的一只手安慰。

遗玉揪着卢智的衣袖,站在荣远荣和两夫妇身后,望着床上面容枯萎的老人,眼中不经惫间,流过一丝丝地慌乱。明明中午吃饭的时候,人还是好好的,可下午她从文学馆一回府,听到的竟然是卢老爷子病倒昏迷的恶讯。就仿佛是中午的担忧得了应验一般,前面来的几个大夫,诊断之后,都说是时日无多了。

下人端着东西从内室出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因此,虽人多,屋里却安静的很。直到那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医从床侧的椅子上起身,一大家子才一拥而上,急声问道。

“刘太医,我爹怎么样了?”

那太医脸上带着歉意,道:“怀国公心神损耗,身体至极,大限将至,老夫也是无能为力,卢大人,你们还是尽早准备后事吧。”

若说太医署来人之前,一大家子心中还有些期盼,可听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医诊断,却是打心眼里升起一股子凉意来。

“不、不可能,我爹上午还好好的,刘太医,您再给看看、再给看看!”老二卢荣和率先惊慌出声,竟是不管不顾地上前拉扯那老太医再去到床前。

卢景珊同时惊慌出声:“娘、娘?太医快来看看,娘晕倒了!”

“祖母!”

“娘!”

一时间,伴着哭声和低吼,还有杯盏落地声,屋里面乱作一片,遗玉死死揪住卢智的衣袖,泪水却忍不住从眼眶中滑落。

“都乱什么!”老大卢荣远总算找回些理智,一嗓子镇住了屋里众人,而后红着眼睛,道:“珊娘、素仪,你们先扶娘回屋,张太医,烦劳你跟着去看看。刘太医,还请同找到外面说话,二弟你也过来,智儿玉儿就在这里,守、守着你们祖父。”

一番安排过后,众人心中虽哀急,却都听了话各自行动起来,半盏茶后,刚才还满是人的屋里,便只剩下床上不省人事的老人,和床边的一对兄妹相伴,许久,方听哽咽声:“大、大哥……”

卢智看着握住老人的大手,扭头一脸无措地望向他的遗玉,张张嘴,却道不出什么安慰,只是伸手落在她肩头,轻拍了两下。

十一月初三,怀国公府传出卢中植病危昏迷的消息,初四的朝会过后,这消息更传开来,当天早上,吴王李恪奉圣谕前去抚问。下午,国公府门前车马攒动,皆是携礼前来探望者,不过,气氛沉重的国公府,无心待客,在门前便谢绝了多数往来,只有几位关系特殊的人家,得进门一望。

国公府的后继关系复杂,为今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怀国公时日无多的消息一经传出,不少人想要拉拢国公府的势力,闻此讯就仿佛是看见了破皮的铁鸡蛋一般,都在开始在心里琢磨着承爵的人选,卢老爷子铁打不动,可他的两个儿子就未必那般铁实了。

如此一来,皇命吴王李恪前去探望一举,着实耐人寻味。太子那边听到动静,便消了亲自上门的心思,当即使暗传了几通书信,让亲信的官吏前去国公府探望,而魏王那边,许是因为忙着准备初九的生辰大宴,竟是不露声色,仅派人送了礼过去。

外面热闹,怀国公府里,也不安生,窦氏和赵氏的娘家都来了人,这两妇人忙里偷闲,各自单独见了来人,且不论这些心思重的女人趁着自家男人事忙做些什么小动作。因荣远荣和两兄弟亲厚,一忙着应对外客,一侍奉床前,一言堂的卢家,失了卢中植这主心骨,却没透出太多慌乱来,除了人心生悲,一切事宜还算有条不紊。

卢中植床前很静,只闻勺碗相碰的瓷声,遗玉捧着温水杯子,立在床边,看卢荣远这五大三粗的男人小心翼翼地喂给昏迷中的老人汤药。

昨晚同刘太医谈过,卢荣远也没瞒着众人,将卢中植的余日多则半月,少则七八日的情况,很是明白地告诉了一家老少,只有昏迷一夜今早才醒的卢老夫人,被瞒着并不知情。

一家人悲恸了一晚,奈何卢老爷子这病是老症非疾症,且昏迷不醒,只可拖延不能救治,知天命不可违,冷静下来后,卢家人多是接受了这个现实。

“水。”卢荣远将空药碗给了下人,道。

遗玉递上温水,待他喂了小半给卢未爷子,才轻声道:“大伯父,您去休息会儿吧,我在这守着。”

一夜未眠的卢荣远摇头,胡子拉碴的他,冲她露出一抹强笑,“我不困,昨晚没睡好吧?你年纪还小,哪比我们这些大人,这里也没你什么事了,回屋去歇着吧。”

卢家本就人口单薄,卢氏不知去向,卢俊游历在外,出了这岔子事,家里上朝的停了,上学的止了,人口也就将就够应对。卢智在前厅同卢荣和待客,卢景姗和卢书晴守着卢老夫人,女人们处理杂事,遗玉昨晚胡乱睡了一宿,一大早便起床到朝阳院来侍候。

“我也不困,”遗玉涩声道,她想在这里多陪陪这老人。

比起跟在卢中植身边几十年的儿女,她同这老人,算来才相认了几个月,相处也不过是十几日的光景,感情不比他们深厚,但重视亲情的她,心里的难过,却不见得少。。

卢荣远轻叹一声,两人便沉默下来,看着面容枯槁的老人,不再交谈。

晚上,送走了往来的宾客,侍侯过卢中植汤药,安抚卢老夫人睡下,卢荣远让下人过去传话,把一大家子叫到了书房。

屋子里气氛沉闷,最后一个进来的,是眼眶泛红的卢景姗,挨着遗玉坐下后,见人都到齐,卢荣远方才低声开口道:

“方才刘太医又来过一趟…这看着,是错不了了,”他声音哽了下,“爹昏迷着,娘不知事,我叫你们过来,便是商量下……这后事。”

听到这“后事”二字,一家人面色皆变,屋内一静,只有卢景姗的轻声啜泣响起,赵氏和窦氏也都拿帕子掩了面。

沉默许久,卢荣和哑声开口道:“大哥且说,我们听着便是。”

遗玉被卢景姗搂着胳膊,听着卢荣远将这后事大概讲了一遍,对这朝代的婚丧,她起先前不了解,可在国子监这些时日学礼,对这士族大家的丧礼,略知一二。

像卢中植这样的身份,墓室是早就开始准备的,一旦亡故,法事之后,入棺停放时日,在这期间,安客接物,族中整修墓室,填充葬品,时日一到,才可出殡。

但卢家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丧葬这么简单,还有他死后留下的爵位和一身家业,按照规矩,就算是由长子承爵,也需得卢中植亲口留言,可眼下他昏迷在来,若是死前未留言语,那便全由皇上做主了。

至于家产,遗玉并未打听,可凭着日赏府内吃穿,也知道数目匪夷,若是卢荣远承爵,那这偌大的怀国公府便是换了个主人,身为次子的卢荣和,是需得开府另过的,这家,是不想分,也难。

“就照大哥说的办吧。”

卢荣远分配了这期间的府务,卢景姗身为外嫁的女儿,没资格插口,卢荣和没看见冲他暗使眼色的窦氏,毫无异议地应下。

“那便这样,各忙各的去吧。”没心思聊别的话,卢荣远正要起身,这屋子里却突兀地想起一声问。

“大哥,大嫂一人负责这随葬事宜,难免遭累,不如,这府里的账务,我先帮着管一阵吧?”

新唐遗玉第362章他不行

窦氏一句话变着弯儿的打算插手府内账务,脸色先变的不是赵氏,而是卢荣和,不等卢荣远应答,他便毫不留情地冷声斥道:

“胡闹!你懂得管账么,这个时候,添什么乱!”

窦氏脸色难看,刚要辩驳,却听赵氏开口:“二弟,弟妹说的也是,这眼瞅着就要忙起来,咱们府中人口本就不多,可事务却不少,能有人搭把手,我是乐意的,不过这账务明细过于繁杂,不如,弟妹就代我管理府上库房进出,可好?”

卢家的账务,眼下是分为两部分的,一是遗留在江南十几年经营的产业,一是现个国公府内装有真金白银的库房事宜,在窦氏看来,两相比较,当然是这府内的大库房为重,因此,没想到赵氏会这般放手的她,心喜之余,忙点头应道:

“能帮嫂子分担些事就行。”

这分明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向喜同她斗嘴的赵氏却没在这会儿挑她什么毛病,反倒是卢荣和又不答应了:

“大嫂,这库房怎能交给她管,她——”

一直没开口的卢荣远,出声打断了他的话,“二弟,就这么着吧,库房的账务先交给弟妹,若是她有什么不明白的,就让你嫂子在旁边指点一二。”

卢中植不在,卢家老大说的话,还是很有权威的,卢荣和黑着脸,暗瞪了一眼不敢着他的窦氏,闷声应了。

在旁观着这段短争的遗玉,虽知道卢中植命不久矣,可眼看着亲人在他尚在泄之时,便打起了这家业的算盘,怎不让她心生凉意。

“都散了,回去用晚饭吧,明日早起。”卢荣远环扫了一眼屋内众人,道。

向黎院

夜里,卢智方从卢老爷子院中回来,一进到屋内,便见一室昏黄中,坐在屋角的茶案边的遗玉,正捧着一卷竹简在看。

“怎么还没睡?”

“睡不着。”她在朝阳院待了一天,晚上商量完卢老爷子的后事之后,卢荣远说什么也不让他过去了,吃了饭,她本想早早上床休息,可翻来覆去睡不着,便又穿了衣裳到卢智房里等人。

“那咱们聊聊?”卢智解下披风,随手丢在地毯上,在她身旁坐下。

“嗯,”遗玉将竹简搁在茶案上,却不知说些什么开头,烛光下的脸庞,带着忧虑。

卢智看她一眼,略一沉吟,道:“大哥知道你不好受,可是有些话,还是觉得先同你讲比较好,”待遗玉抬头着他,便继续道:“祖父一走,不论是谁承爵,都要分家,大伯方才同我谈过,有意让咱们跟着他过,我的意思是,到了那时候,咱们先住到归义坊去,明年开春科举罢,大哥便能在这京城开府,这国公府的将要变浑的水,我们一家不去淌,你觉得如何?”

听了他的话,遗玉并不觉得意外,从一开始她便知道,卢智是不在乎这国公府里的半点家业的,当初他之所以认祖归宗回了卢家,不过是适当时机的一种手段而已。卢荣远让卢智同他单过,意图几乎是明摆着,便是要拿卢智当亲生儿子待,如此,这国公府的家业,卢智日后至少能承得一半,这诱惑,可谓是不小。

而卢智说要带她出去单过,等到明年科举谋得官职再开府,便是等于放弃了卢家的家产和爵位相干,在外人着来,是愚蠢至极的做法,可遗玉不但没有异议,反而因为卢智的决定,心里好受了些,并非是她视金钱如粪土,而是无心沾染罢了。

“我听大哥的。”本来她还有一肚子的话,有关病危在床的卢老爷子,有关杳无音信的卢氏,有关不知去向的乒俊,这会儿却尽数化在腹中。

卢智见她神情缓和,又同她讲了些丧葬事宜,便劝她回屋去早睡了,自己则换了身衣裳,在这深夜里,悄悄地从后门出了府。

品红楼

吴王李恪白日奉旨去怀国公府抚问,一入夜便在这品红楼内和下摆了酒宴,这二楼的雅间里面,坐的全是他的亲信,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之后,李恪才悄然离席,上了三楼去。

在这品红楼的三楼角处,有一香闺,是这楼中的花魁沈曼云独有,但这幕中之宾,却独有吴王一人。

带些醉意的李恪背靠着软垫,一手搂着那水蛇腰肢,一手在那裸出的雪肌上游走,盯着那张艳丽的脸庞,笑道:“云儿,三日不见,你似又美了些。”

沈曼云浅笑,柔声道:“主子是心情好,这学士宴一开,您的声势又胜一分,陛下命您去抚问国公府,分明是更看重您,而前有魏王的《坤元录》挡着,又不显过分,当真是有得无失。”

李恪眼中闪着得意,道:“这失么,也是有的,你要知道,房乔和国公府仍是两立之势,我哪能明面上收拢双方,终是要择一去一,太子本意拉拢房乔,若我不先就着卢家,单凭昨日那学士宴上房乔出现,他便已经恼了我,正愁着怎么化解,父皇便帮我解决,这怀国公府,不过是一幌子,待时机成熟,房乔才是本王成大事的真正助力。”

这学士宴,便是李恪应对李泰《坤元录》发出的挑衅信号,说来也巧,房乔在宴展的出现,本是会多少惹到太子,可卢中植的病危,却恰到好处地给了他一个打圆场的机会,谁不知道房卢两家不和,在外人看来,这好事也变成了麻烦,太子一方自然会放松了警惕之心。

讲到得意处,李恪忍不住了起来,片刻后,方话题一转,道:“不说这些,与你讲个有趣的,再过几日,便是李泰的生辰,到时候,一定是热闹非常,哈哈!”

沈曼云又贴近了他一些,不解道:“这对魏王来说,不是件好事么,您前些日子才说过,皇上准备为他选妃,这生辰宴实则是巧立名目的甄选宴,听说请的都是些名门闺秀,他若择上一二有势力的,岂不多了帮手,主子怎么还高兴起来了?”

此言惹得李恪意味深长的一眼,带着醉意,有些神秘兮兮地贴到耳后,低笑道:“傻云儿,你当堂堂的魏王殿下,为何至今府中没有半个女人?”沈曼云目中好奇更甚,声音也连带着放轻,“幺儿不知。”话语方落,便觉耳上一湿,紧接着便是带着些许麻意的低语入耳,却让她闻后双目圆瞪。

“那是因为啊——他、不、行。”

半晌后,沈曼云才回过神,惊愣地道:“怎么会!听说魏王可是在别院里面养有一群姬妾的。”

“你亲眼见过?”

“我——”她接不上话,只能又问了一句,“为什么?”

李恪醉眼中闪过一丝讽笑,“这个中原因只有本王一个人知道,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不提也罢,总而言之,他不娶妻妾还好,一旦娶了,没有子嗣,久而久之,便会暴露他这毛病。”

“主子,”沈曼云看着是信了他的话,迟疑出声,“这、这事若是真的,您为何不早将此事抖落出去,那魏王他就不足为患了。”

“你不懂,”李恪贴在她耳上的嘴唇一点点下移,含糊不清道:“对李泰那样的人,需得留上最后一手,才可……”

沈曼云没有再问,转而随着他的亲吻断断续续地呻吟起来,很快,这两人便沉醉在情欲当中,不知等到天亮之后,李恪酒醒,记起他泄露了这个压在他心头多年的秘密,会当如何。

初五的早上,天未亮,怀国公府的上下便都起床忙碌开来,遗玉换上了身素面的裙子,叫平卉为她梳了个简单的头,吃了些早点,便去到朝阳院。

卢中植依旧静静地躺在床上,已是将近一天一夜未进食,为了帮他吊着命,给他灌下太医院开的汤药之后,每隔三个时辰,便需进补一次参汤,虽喝多了是虚不受补,可也别无他法。

卢老夫人有一睡难醒的怪症,昨晚宿的不知时候,这会儿还没起床,遗玉本意是在卢中植床前待上一整日,可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卢荣远撵人。

“你大婶她们正在库房收拾东西,你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遗玉稍作迟疑,便应下,出了朝阳院,却是不知该住哪走,说来可笑,这偌大的怀国公府,除了东边几间院落,就是那大花园,她也只去过一回,至今为止,连干系全府上下生计库房重地,都不知在哪。

不过好在身边还有知事儿的,陪同她一起的平彤,早就将这府里上下摸了个遍儿。

怀国公府的库房,是修在整座宅子的东北方向,恰好是在老大卢荣远的院子附近,是座单立的院落,主仆两人走进这院子里时,正是热闹着,今日这库房交接给了窦氏,赵氏正同她交待,顺道为了日后丧葬,把重要的东西清点一遍。

遗玉远远看着那座修的严密的浅灰建筑,便是稀奇,比起住宿的房屋,它俨然大上许多,且只在离地丈高的地方才开有几扇通风的小窗,正中唯有一道两扇的门,此刻大开着,看那门扇,亦是厚实的让人咂舌。

新唐遗玉第363章出去

遗玉正站在不远处打量那库房,跟在赵氏身边的侍女依云着见,凑到她跟前低语了几句,得了吩咐,才过去把人请了过来。

库房外面摆了张长桌,上面放着四五本账簿和一摞礼单,窦氏坐在桌子后面翻看,赵氏则站在一旁轻点不断从库房里面抬出来的东西。

遗玉跟在依云身后,绕过摆在外面的箱子等物,走到那桌边,向两人问了好,说明来意。窦氏正全神贯注地查着账册,仅对她敷衍地笑笑,便继续“埋头苦读”。

赵氏听说是自家夫君让遗玉过来“帮忙”,便扭头吩咐了依云两句,让她留在外面轻点,自己则起身,对遗玉道:

“走,你还没见过咱们家的底子吧,婶子带你进去瞧瞧。”

好奇心人人都有,遗玉也不例外,存着见见世面的心思,便没拒绝,带着平彤,跟在她身后,进了那道厚实的库房大门。

遗玉只当是进门便能见着珠光宝气,可事实却同她所想有差,进门右拐是一条长廊,朝前走了几步,身后明亮退去,便像是进到黑夜,不是这里面黑,而是走廊的墙壁上,内嵌着的石灯都被点着的缘故。

极目望去,这里面是比外头着着还要大上几分,走廊一边是临着院子的墙面,另一边,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道实打的木门,为首的一间屋子正大开着,遗玉走过时候,朝里面瞄了一眼,都是些桌椅板凳的。

赵氏边朝前走,边同她介绍,“这里放的是家具,有是到了节气才换的,有是宴客酬宾才用上的,还有些备着,若你屋里有什么物件儿坏了,只管叫人来领便是,知道了么?”

遗玉和卢智已有离意,但听她说些以后的事,嘴里答着“是”。

再往前十几步,方见第二间屋门,也是开着的,比起头间的杂乱,井井有条,架子柜子上,摆的都是些宇画和花瓶器具,无需上前,也知道是精贵玩意儿。

赵氏在那门边站了站,对她道:“这里面的东西,都是你大伯在南方时候淘换的,进到京城,便都带了过来,用来待客和装点门面是使得,你可进去瞧瞧,若有喜欢的,挑上几件,我让人送你屋里去。”

遗玉想也没想便摇头道,“不用了。”

赵氏借着壁灯着她一眼,心中有些意外,嘴上没再强求,顺口叮嘱了进到屋里搬东西的下人仔细些,又让平彤待在这里等,便带着遗玉朝最里面最后的一间而去。

又拐了一个弯儿,来到一扇门前,已经只有她们俩人,那门紧掩着,遗玉看着赵氏从脖子上取下一小串子贴身揣着的钥匙,对象门上那只拳头大小的巨锁,便知道里面的东西贵重,方阻道:

“伯母,不用麻烦了,我就随便看看。”

说着话,赵氏手上动作一顿,还是把钥匙插进锁眼儿里面,边开门边道:“无妨,既然来了,便都看看吧,呵呵,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你是咱们府上的小姐,心里清楚些,总归是好的。”

“咔嚓”一声脆响,锁头开启,赵氏却没急着进去,而是在这门上边角地方摸了几把,才双手将这厚重的门板缓缓推开。

遗玉不免有些屏气凝神的,赵氏率先走了进去,遗玉站在门口,不眨眼地瞧着黑洞洞的屋内,但听细微的声响,室内的壁灯被赵氏点亮,瞬间映入眼帘的东西,却让人有些失望,宽敞的屋里,没什么金银财宝,只是一只只大口的箱子,整齐有序地挨边儿放着,一眼望去,大概有十几只。

赵氏点灯之后,便注意着遗玉的神情,没错过她那点儿失望,目光闪了闪,便走到一口箱子前面,在钥匙串子上找了找,捏着一枚塞进外锁里,打开之后,便叫她过来帮忙:

“小玉,你来同我把这箱子打开。”

遗玉听话地走过去,同她一起扣着这高及她大腿的箱子边缘,别说,还真够沉的,这么想着的她,正有些跑神儿,可伴着“吱呀”的响声,那箱子打开之后,入目的一片银光璀璨,却让她险些闪瞎了眼睛——整整齐齐码着的银条儿,个个都有两指粗细,只这么一箱子,少说也有万两白银!

饶是对卢家的财富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见到这十几口箱子之一,遗玉还是忍不住心跳剧烈了些,往后退了两步,避开这片银光。

“弄错了,本是想给你找两件稀罕玩意儿,倒是开了这最不稀罕的,来,咱们看看这口箱子。”

赵氏似是没发觉到遗玉的失态,走到另一口箱子前面,如是道。

遗玉深吸了一口气,扭过头,轻声道:“我有些胸闷,许是这里不通气,大伯母.咱们出去吧。”

赵氏的目光在她身上逗留了一瞬,才道:“好。”

将箱子重新阖上后,两人退到门外,遗玉眼见着赵氏在门角摸了几把后,将门锁上,听那“咔嚓”一声脆响,她的心方才缓缓静下来。

那一箱银子,代表着什么,万两白银?不,若说是这样,并不足以让她的心都有了些微微动摇,对这京中的权贵来说,多半都是有着万贯家产的,可重点在那剩下的十几口箱子上!

从赵氏的话里,不难判断出,这剩下的箱子中,也都是真金白银的东西,要知道,这天下货币通行,铜钱还是占据主位,虽一两银子一贯钱,可银子的价值,却远远高于铜钱。而官宦人家,多是靠着地产和奴下商人的店铺赚取,钱财多是换成了地契和房契,因此,就是在这长安城里,又能有几个人家中有本事放着这么多现银!

难怪……在见过了这真金白银之后,遗玉突然对窦氏和赵氏的相争,有了些理解的心情,面对这份偌大的家产,想不动心,想不伸手,难!

想到这里,她不免心生疑惑,偷偷奇怪地看了眼走在前面的赵氏,对她昨晚爽快地将库房交给窦氏管理的举动,大为不解。

看这情况,若是日后分家,就是大伯二伯不争,这妯娌两人,也不会轻易放手的,没了卢中植这泰山压顶,会闹成什么样子,还真够瞧的。

心中暗自嘲讽,走出这仿若黑夜的库房大门,迈进冷飕飕够院子,昨晚被卢智勾起的离意,又盛了许多。

魏王府

下午,阿生站在书房门外,听着屋里的动静,眉头时紧时松,脸色一会儿一变,直到门内脚步声近了,方才眼观鼻地站好,等人从屋里走出来,低头相送:

“杜大人慢走。”

哪知这么一句话,又招惹了杜楚客回头,这位脸色不大好看的杜大人,低声对阿生道:“李管事,可否就近一步说话?”

于是,两人便朝院中偏僻的一角走去,过了一刻钟,脸色稍霁的杜楚客才离去,苦着脸的阿生在原地站了会儿,方回到书房门前,敲了门,进到屋里面。

“主子。”

李泰正在拆信看,头也不抬,道:“说。”

“杜大人方才同我说了,属下不知,这侧妃一事不是说好了么,主乎为何又变了主意?”阿生踌躇问道。

本来事情好好的,李泰也亲口答应,这侧妃的人选他都同杜楚客商量过了,只等着李泰答应,再上报到皇上那里,求个旨意,到生辰宴上一并宣了,算个双喜。

而那天学士宴回来,定下了初九过后便离京一事,苏勋的巡游人选名单,昨天就递了上来,只等着生辰宴罢,就可以走人。

哪知怀国公突然病倒,昨天还收到确信儿,道是活不到腊月了,这看着同他们魏王府无关的事,却使得李泰一早改了主意一一初九过后,先不走了文学馆那边儿接到不走的指令,对李泰这折腾劲儿没敢说什么,他阿生也没敢说什么,毕竟自家主子是打算带着那卢小姐离京的,可若怀国公亡故,这就走不成了,哪有亲祖丧葬,嫡孙远游的道理?

不是就先不是吧,可刚才阿生在门口听着,他怎么连侧妃也不要了?这又是想到了哪出?李泰不说,没人知道,只是杜楚客早朝一下,便兴冲冲地跑回府里找他确认这求指婚一事,竟被李泰反口推了,刚才在屋里,杜楚客是据理力争了一番,偏从头到尾听他讲了半个时辰有余,最后只一句“出去”便将人打发了。

杜楚客知道他脾气,不能强求,刚才便把阿生叫到一旁说到,分析了利弊,让他来劝。

李泰把信看完,才抬头瞧了阿生一眼,道:“本王没改主意,是你们挑的人选不妥。”

阿生一愣,随即喜道:“那这侧妃还选么?”

只要他愿意选,这人是谁,就不重要了。

李泰面无表情道:“父皇给的那份名单,是不是在你这里。”

“是、是。”阿生连忙从袖子里面掏出备份的名单来,递了上去。

李泰接过,打开之后,在上面扫了一圈,目光闪动,执笔蘸了些将要干掉的墨汁,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圈了一笔,便丢了过去。

阿生稳稳将那名单接在手中,好奇地打开一看,待寻到那处标记,却是两眼一愣。

“……主子?”

“出去。”

(加更到,祝亲们情人节快乐!)

新唐遗玉第364章御宴宫

自卢中植昏迷后,遗玉就没再出过门,在这期间,程家兄妹和杜家兄弟都专程上门来探望,杜荷将国子监里的事同她交待了个大概,程小凤则把文学馆这几天的课程讲了些大概给她听。

负责撰书事宜的谢学士上门探病,特意找了遗玉过去说话,给了她两本书叫看,别的倒没说什么。

就这么一直到了初八那天下午,遗玉才早就收到请柬却迟迟想起的卢荣远叫去,知会她明日和卢书晴一道,到芙蓉园去赴魏王的生辰宴。

明知那是场变相的选妃宴,在卢中植卧病在床时不久矣的情况下,她哪里有心思去参加这烦心的宴会,当下便直言道:

“大伯,我不想去。”

卢书晴也在边上站着,听了她的话,并未吱声,卢荣远劝道:

“这请柬发了下来,白纸黑字提到你们,我和你二伯都脱不开身,你祖父这样子,照俗礼,我们是不当去的,但你们两个小辈不去,那怎么能行,贺礼已经提前送到了魏王府,你们只需晚上去吃顿酒席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