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多想,随口应了声,跟着邓禹往门外走。

“丽华!”冷不防身后传来刘秀一声呼唤。

我转过身,打了个询问的眼神。

他站在门里,愣愣的看了一会儿,嘴角勾起一道弧线,笑容里有种疲惫。他笑着冲我挥挥手:“没什么事,你先去忙吧。”

“诺。”我跟着邓禹出了门。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心里不停的盘算着该怎么跟他道歉,那一天……我不仅伤了他的手,还伤了他的心。

“马鞍……做出来了。”

“真的?”我又惊又喜。

“我何时骗过你?”他回过头来,眼中深情表露无遗。

“你不生我气了?”

“哈!这样就生你气,那我早该在五年前就被你气死了,哪能安然活到今日?”

我哧的一笑:“那你还一本正经的吓我,你知不知道你刚才的脸色有多臭?”

“是么?”他摸了摸自己的脸,“我一直以为自己这张脸长得还不错呢。”

我翻起白眼:“你啊,自恋成狂……”

“若你也能这般恋我成狂该多好。”

我愣住。一别一年,说他完全没改变那是不可能的,至少以前的邓禹不会这么露骨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虽与他嬉戏玩闹多年,他却总能谨慎的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含蓄与分寸,但是现在……我成了有夫之妇,他却反而一点收敛都没有了。

“这个给你!”他摊开手掌,重新结痂的掌心平躺着一支古拙的白玉钗。

“这是……”

“本想在你及笄礼之时替你绾上,现在……”他语气一转,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现在你身穿武袍,威风凛凛,这个自然也用不上了。”

及笄,我的成人礼……

虽然女子有十五及笄一说,却也并非满了十五岁便得行成人礼,至少阴识就一直任我披头散发的混到十九岁,直到出嫁前夕。

当时朱祜受刘秀之托前来纳采,按照六礼步骤,我的成人礼便选在请期之后匆忙举行,绾发用的发钗正是刘家纳征时送来的聘礼。我当时想的尽是如何保全刘秀,婚后该如何应付众人,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自己的及笄礼够不够气派。反正都是过过场的仪式而已,婚礼都是如此了,更何况及笄礼?

邓禹其实真正想说的只怕不是这句玩笑话,我从不知道原来他对我的用心竟是如此之诚,当初他毫无留恋的走了,我虽然心有不舍,但在阴识严厉的修行课程安排下,没多久便将他离去的伤感之心丢开。

“我……能替你绾上么?”他小心翼翼的打量着我的脸色,眼中流露出哀恳的神色,“我只是想瞧上一眼……”

我低叹一声,在他期盼恳求的眼神中心软如棉,终于缴械妥协。

默默的背过身去,我抬手摸索着将头顶的帻巾解下,满头青丝泻下,沉甸甸的压在我的心上。我闭上眼,任由邓禹用颤抖的双手挽起我的长发。

松松挽髻,冰冷的玉钗滑过我的发丝,颤抖的不只是他的手,还有我的心。

邓禹笨拙的将玉钗绾住我的发髻,虽然他扯得我的头皮一阵阵的刺痛,我却咬着唇强忍着什么都没说。

终于,他长长的松了口气:“好了!”

我转过头,头皮紧绷的感觉猛地一松,我暗叫一声糟糕,伸手摸向脑后,却终是迟了一步。发髻散开,玉钗“啪”的声脆响摔在地上。

笑容还没来得及从邓禹脸上完全褪去,我喘了一口气,震骇的低头去看脚下的玉钗,却已是一分为二,从两股簪衔接处生生的摔裂。

“我真是……笨手笨脚……”邓禹轻笑一声,蹲下腰将两股摔裂的玉钗捧起,手指微颤。

“仲华!”我拉他起来。

他依然在笑,嘴角颤抖的咧着,眼里却是一抹凄厉的绝望。

我心里一惊,看到他这般受伤的表情,突然感觉自己毁了他,就像这断裂的玉钗一样,我毁了他……

“分钗破镜……果然……无法挽回么?”

“仲华!”

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有那种错觉,自己仿佛正在一点点的扼杀他?

“仲华!你看!你看……”我勉强挤出笑容,从他手心里拿起一股钗笄,草草的将自己的头发按男子发髻的样式盘于头顶,然后将那支一半儿的单股玉钗插于发髻中,牢牢固定住。“我现在可是阴戟呢,护军阴戟!你看我这样盘髻,是不是更有男儿气概?我明年二十啦,你说这算不算是行及冠礼呢?仲华,去年你及冠的样子可真帅,我瞧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啦!我……”

我拼命想活跃气氛,他却是一言不发,只顾直愣愣的盯着我的发顶。倏地,他伸手将自己头上的发冠摘下,摸索着将另半支钗笄插入发髻。

我呆呆的仰着头望着他的头顶发呆,一时之间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他忽然将我揽入怀里,在我耳边轻声允诺:“我现在不勉强你——但是假如哪天你想离开了,只需给我捎句话,哪怕一个眼神,一个暗示,我便会立即带你走!”

我身子一颤:“仲华……”

“倾禹所有,允你今日分钗之约,一生无悔!”他放开我,眼底透着无比的决绝,帅气的脸上没有半分玩世不恭的表情。

他是认真的,并非随随便便的说笑……这样的神情,神圣无欺,我曾见过,与他及冠成人那日在庙堂之上如出一辙。

须臾,他恢复了常态,惫懒的笑容重新回到脸上,他笑着退后几步,边退边用手指着我笑:“别忘了,这世上并非只有刘文叔能给你最好的!”

说完这句话,他洒脱的一转身,留下我一个人站在无人的角落发呆。

我知道世上并非只有刘秀能给我最好的,我自然知道……泪水无声的蓄满眼眶,我仰起头来,望着凛冽瓦蓝,不带一丝云彩的天空,眼角笑着流下泪。

何况……刘秀给我的,从来都不是最好的!

我们两个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知己?还是……爱人?

又或者,其实什么都不是!

我擦干眼泪。最近情绪太过纤细敏感,动不动就流泪,这实在不符合我的性子。我得赶快把注意力收回来,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我还有一堆的事要做,我要建立骑兵营,要做好护军工作,要联络上阴识的情报网,要继续写我的《寻汉记》,还要……寻找二十八宿!

我很忙,现在忙,以后会更忙!我没有时间让自己停留在这里胡思乱想。

“啪啪!”我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丢开那些奢侈的乱七八糟的念头,我转身往马厩走去。

邓禹说,马鞍已经做出来了,我得去验收成果!

一曲悠扬的调子骤然飘起,篴声却不曾由低音转高,竟是突兀的将音律拔高,再拔高,犹如乳燕冲霄。尖锐、凄厉、脆弱……一如我刚才纤细感伤的心境。

是他!

篴声近在咫尺,我加快脚步,穿过中閤,果然在廊庑屋檐旁的那株大树下找到了那抹白色的影子。

就在我想靠近的时候,篴声刹住,冯异收了竖篴,突然转身而走。

这下子我反而愣住了,我进门的时候他分明看到我了,为什么避而不见?他去各郡县整顿风气也有好一阵了,好容易回到邯郸,怎么见到我反倒如同路人般漠视。

我踯躅的来到那棵树下,轻抚树干,积雪压住了松叶,层层叠叠,白色与绿色交相辉映。我转身,学冯异的习惯将后背懒洋洋的靠在树干上,缓缓闭上眼。

淡淡的松脂香气混杂着冰雪的寒意,一点点的包裹住我,我心神放松的睁开眼。

蓦地,我浑身一颤,双目圆睁。

原来……竟是如此!

从这个视角,竟是将方才我与邓禹所处的角落,透过镂空的中閤窗洞,半遮半掩的尽收眼底。

亡命

刘秀北上的下一站是真定所辖射犬城。

临近年关,元日将至,即便困苦如我们,也或多或少的沾了点新年的节气,大家在射犬奔忙之余不自觉的脸上带起了笑容。

我训练的五十名骑兵也开始似模似样,我心有所慰,只是时机未到,仍是不便拿出来与人炫耀。

然而事情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一帆风顺,大年将至之际,一个措手不及的变故惊雷般砸向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前脚刚离开邯郸,后脚那个奸险歹毒的小人——赵缪王之子刘林便率百骑兵卒驰入邯郸城,进驻原赵王宫殿,拥立了一个叫“刘子舆”的家伙为天子。

刘子舆封刘林为丞相,拉拢了赵国大姓豪族,封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杜威为谏议大夫,李立为少傅。

这一切的变故,我们这批更始汉朝的使者一概不知,直到更始二年正月初一,刘子舆命少傅李立起草檄文,分遣使者,徇下幽、冀各州,移檄郡国,我们才慢半拍的惊醒。

“制诏部刺史、郡太守:朕,孝成皇帝子子舆者也。昔遭赵氏之祸,因以王莽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解形河滨,削迹赵、魏。王莽窃位,获罪于天,天命佑汉,故使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拥兵征讨,出入胡、汉。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岳诸刘,为其先驱。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休气熏蒸,应时获雨。盖闻为国,子之袭父,古今不易。刘圣公未知朕,故且持帝号。诸兴义兵,咸以助朕,皆当裂土享祚子孙。已诏圣公及翟太守,亟与功臣诣行在所。疑刺史、二千石皆圣公所置,未睹朕之沉滞,或不识去就,强者负力,弱者惶惑。今元元创痍,已过半矣,朕甚悼焉,故遣使者班下诏书。”

这份诏书通过层层传看,最后递到我手里,我瞪着它看得满头大汗,却半天也没瞧出个所以然来。再抬头看刘秀剑眉紧锁,一言不发,邓禹、冯异等一干人等皆是面色铁青,如丧考妣。

“这个刘子舆又是什么来头?”我明知不该问,却还是小心翼翼的问出了口。

如今不比看阴识给的密函谍报,这道檄文诏书上通篇官话,且用的字体还是篆书,我就算能看懂几个字,也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没人理会,堂上的气氛静得吓人。

过了一会儿,马成跳了起来,居然附和着我的话嚷道:“就是!这道帛书上到底写的是什么?你们识文断字的看懂了也不加解释,坐在那哭丧个脸,真是让人干着急!”

一席话自暴其短却丝毫不觉愧疚,要不是现在的气氛实在不宜打趣,我早笑倒了。

傅俊、王霸、臧宫等人面上皆是一红,想来他们也是识字不多,武功是有的,只是文墨却和我一样不太通,勉强认得几个字的,平时还能糊弄过去,可真碰上长篇大论的文章,却都是半瓶子醋,空晃荡。

“诏书上说,刘子舆乃是汉成帝遗留在民间的子嗣!”终于,冯异艰涩的开口,他身为主簿,即使刘秀不开口解释,他也有本份得把话交代清楚。“当年成帝时期飞燕、合德□宫闱,残害宫中子嗣,即使侥幸孕胎的宫女也无一幸免……”

我眼眸一亮,这个典故我知道,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把这个故事都给拍烂了。后世所谓的“环肥燕瘦”的成语正是打这儿起的,汉成帝刘骜最后死在了赵合德的身上,精尽人亡,也算是开创了一代帝王史篇。因为他被赵家姐妹折腾得无子,最后只能立弟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为帝。这个刘欣也不简单,正是玻璃的鼻祖,始创“断袖”美誉的汉哀帝。

“汉成帝何来的子嗣?若有子嗣,当年皇室早翻找出来立做天子了。成帝薨了已近三十年,如今死无对证,信口雌黄,岂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跳出来说自己是帝王之后?”刘隆不满道,“我刘姓宗室的血统岂容他人胡乱玷污?”

“就是,之前也曾有人说自己乃是刘子舆,结果被王莽杀了。怎么如今又冒出个刘子舆,谁知真假?”

众人七嘴八舌,邓禹犀利的切中要害:“河北豪强拥兵自立,本就只是需要一个名目罢了。这个刘子舆是真是假对他们而言并无多大区别……倒是我们,晚了一步!”

众人一凛。刘林举着刘子舆的名头传檄天下,动作之快的确是我们这群人无法想象的,刘秀之所以到河北来,为的就是招揽这些拥兵自立的豪强,让他们归顺大汉,如今才走了没几站路,居然跑出个刘子舆,抢先把人都拉了过去。

这是河北,是人家的地盘,等刘子舆势力坐大,又岂容我们在他地盘上抢人?

刘隆道:“邯郸本是赵国都城,汉初高祖宠幸戚夫人,封子刘如意为赵王,重在邯郸建造王宫。大司马原是帝室后裔,入住王宫本无可厚非,但大司马尊礼,以‘非王者不能居王宫,居王宫乃僭越’为由反住馆舍,那刘子舆是什么东西,竟敢鸩占鹊巢,实在让人着恼!”

这种话题多说无意,再抱怨愤慨又如何?现在人家占也占了,天子也做了,还怕你在这里气得跳脚吗?

我冷冷睃了在场众人一眼,一群人都闭口不语,脸色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这次真是吃了信息闭塞的哑巴亏,太大意了。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阴家情报网的重要,长期的收到最新情报,让我早有了依赖性,这会儿阴识说撒手就撒手,果然刹那间我成了瞎子。而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河之北,刘秀他们这群人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料事如神。

我长叹一声,从席上站了起来:“那还等什么?天上不会掉馅饼,趁着人家还没追过来,赶紧收拾包袱跑吧!”

“你说什么!”马成拍案而起,额上青筋跳动。

“说什么?说的大实话!就凭我们这么点人马,是够人家打,还是够人家杀?”

“竖子大放阙词,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你拿过刀没?杀过人没?打过仗没?”

我秀眉一挑,在场熟知我来历的人全都紧闭着嘴巴不吭声,一些不清楚的却跟马成一样打心眼里瞧不起我,冷冷的斜眼轻视。

我正要发作,刘秀突然站了起来,他这一起身,身侧冯异、邓禹、坚镡等人也纷纷起身。

“回去收拾行礼,整队连夜出发!”刘秀声音虽低,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仪。越到紧要关头,他内在的那股狠劲才会爆发出来,一改平时温柔软弱的模样。

马成显然还不太适应刘秀另类的说话方式,愣了半天,嘴巴动了两下,终于垂下头:“遵命。”

风云难测,前一刻还风光无限、前途光明的大汉使节顷刻间变成落荒而逃的狼狈之身。刘子舆不仅控制了邯郸以及周围许多地盘,甚至悬赏十万户要取刘秀项上人头。

这个刘子舆还真是看得起刘秀,当年王莽恨极刘縯之时,开出的天价悬赏也不过五万户食邑,他倒好,为了杀一个小小的汉朝使节,居然开出翻倍的天价之中的天价。

这里头肯定少不了刘林那痞子使坏的份。

正月初三,我们赶到了卢奴城。

自刘子舆称帝的诏书传檄各郡之后,得到讯息,且投靠归附邯郸政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已经不敢随意跑哪个城池乱钻了,万一不小心钻进敌方的套子,那可就真钻进了老鼠笼子,死路一条。

面对此情此景,大家开始商议要不要考虑往南撤,河北看样子很难再待下去了,而且仅凭我们这点人根本不是刘子舆的对手,除非洛阳肯出兵打邯郸。

不过刘玄这会儿大概正忙着迁都长安,根本顾不来河北这边的动向。等他把政权搬到长安,那么对于邯郸而言,真可谓鞭长莫及,白白把大好屏障让与他人。

虽然大家都闭口不说,但彼此却心照不宣,目前形势下我们其实已相当被动,狼狈得犹如丧家之犬——我们的确是更始帝放到河北的一只忠犬,只是现在河北不好混,刘子舆开始打狗,我们的主人却对我们不闻不问,任凭我们一路东躲西藏。

这一路上不断有士兵吃不了苦,或者眼见前途未卜而逃跑,我们好不容易在邺县招募到的一千多人,到达蓟县的时候只剩下三成不到。

一切又给打回原状,仿如渡河之初,只是那时候的情势即使艰难,至少安全还是无虞的,现在呢,刘秀从一支绩优股骤然变成一支连连跌停板的崩盘股,前景堪忧。

不过也有例外,在众人纷纷逃离的时候居然有人孤身前来投效,这是件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所以当那青年风尘仆仆的冲进馆舍谒见刘秀时,一大帮人惊弓之余把他当作邯郸的细作,结果起了冲突。

等我出大堂,马成、祭遵、傅俊、坚镡……一干人等皆躺在了地上,我再一扫眼,居然在地上还发现了王霸。

这会儿还好好的直立站着的就只有远处躲大树底下瞧热闹的冯异,铫期正跟那青年在动手,不过看那青年的身手灵活,武艺绝对在铫期之上,铫期所仗的不过是膂力和蛮劲,勉强还能支撑片刻。

“住手!”我厉喝一声。

铫期打红了眼,对我的喝阻根本没听得进去。这几日大家都跑得累了,不只是身体累,更主要还觉得特别憋屈。对于他们这些热血男儿来说,谁愿意跟个丧家之犬似的东奔西跑呢?

那青年倒显退意,只是铫期不依不饶,我恼了,冲上去对准铫期右腿腿弯就是一脚。铫期猝不及防,膝盖一软,扑通栽地上了。正巧那青年一拳砸过来,我想救铫期却又不敢大意硬接,于是飞起一脚直踹对方面门。

汉代的男子崇尚武力,虽自汉武帝起儒学盛行,但男子成年后仍是喜欢腰悬佩剑,奉为时尚。这一点连纯粹的太学文生也不例外。

所谓“剑者,君子武备,所以防身”就是这个道理。击剑武斗渐成风俗,以前还算是项强身健体的竞技类项目,一搁到乱世,就真变成武侠小说里头描写的那样,成了生死之搏——刘縯当年与李通的同母弟弟公孙臣就是为了给樊娴都医病给不给面子的这点小事,拔剑相向,结果公孙臣死在了刘縯剑下。

如果早年久居深闺的我还不太懂得他们男人之间那点好勇斗狠的恶习,那么现在的我早已耳濡目染,深知其害。

汉代的男人会使剑,使刀,会十八般武器也统统不算稀奇,但是拳脚相加时很少像我这样以腿功见长。

那青年唬愣了一下,急速后退,我腾身一记侧踢,仍是直踹他的面门。我抢的就是速度,拼的是快、狠、准,哪容他有思考反击的余地,连连将他逼退三四丈。

铫期在身后叫了声:“好!”

青年面上一冷,目露精芒,我顿时明白这家伙是个不好相与的高手,不敢大意直追,占了这几分便宜后撒腿就撤。身后怒吼一声,他果然追了上来,我想也不想,心随身动,腾身一记后踢。

木屐踹上他的胸口,他怎么也想不到我跑着跑着还能来这么一下回马枪偷袭,顿时仰天摔倒。

众人大叫一声,喝彩声不断。

青年动作灵活,落地后一个弹跳便已稳稳站直,丝毫没有半点受挫的痕迹。我即刻醒悟,若单比武技,此人身手或许远在我之上,只是他从来没见识过跆拳道的招式,所以才会被我打了个措手不及,可时间一长,我终要落败。

心念一转,我索性不再做攻击状,双手合拢,作揖道:“小人阴戟,多有得罪!”

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才没那么白痴去硬碰硬,更何况我也绝非好汉。

青年收住脚,回我一礼:“我乃上谷郡太守之子耿弇,父亲命我前往洛阳,进贡以献归附大汉诚意。”我尽量保持客气的冲他微笑,他继续说道,“途经宋子县,听闻刘子舆称帝,我的两名随从不听我劝,逃去投奔邯郸……”

他说得诚恳,我却品出一丝的傲气。这个人不过二十岁出头,搞不好在家里就是一名二世祖,身手不错,长相也不错,五官刚毅,不苟言笑,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孤傲。

然而孤傲却并不偏激!只是更加恰如其分的烘托出他独有的气质。不管他是不是二世祖,至少他来了,敢在人人都投奔大好前景的刘子舆时,反而找上了落难的刘秀。

看帅哥正看得起劲的我,心口突然一震,耿弇的影子在我眼前瞬间一分为三,我的心脏麻痹,腿脚发软,竟是站立不住的扑通摔在地上。

“阴戟!”一时间众人乱作一团。

摔倒也只是刹那间突发的事情,连我自己都说不上来为什么身体会突然虚脱,不受控制。铫期离得我最近,可他不敢抱我,马成想抱却被祭遵等人挤到一旁。

他们眼看着我躺在地上却只是大眼瞪小眼,连扶都不扶我一下,这种场景真让我哭笑不得。好在眩晕一会儿就过去了,我缓了口气,用手撑地慢慢坐起。

“咣当!”有什么东西砸碎了,接着密集的打斗声透过围堵的人墙传了过来。

我从地上爬起来,顾不得掸去身上的尘土,分开人群一看,呆了。

一直在树底下摆弄竖篴的冯异不知道怎么跑了过来,居然还跟耿弇交上了手。

“你们不要欺人太甚!”耿弇动了真怒,拔剑相向,下手再不容情。

冯异用篴架住他的剑:“你伤了她,自然就得付出代价!”

两人针锋相对,我急忙冲过去大叫道:“住手!住手!误会!误会……公孙!”我上去抱住冯异的胳膊将他往后拉,“人家是好心来投奔的啦!”

冯异松了松劲,有点意外的上下打量我,满脸困惑:“你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