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越说越顺溜,以讹传讹,变成“太子妃亲口说秦云路谋害了他前妻”,就没意思了。

“是”,两人嘴里答应着,脸上的表情却不以为然。

虚掩的门外有人影闪过,细听还有对话声,俞宛秋便猜,是薛凝碧那边有消息了。

想早点打发走屋内访客,便出言道:“如果你们能劝孔四姑娘主动提出和离,或义绝,我可以答应帮她。”

同是女人,她愿意伸出援手,帮一个遇人不淑的女子摆脱不幸婚姻,如果她想的话。

钱太太马上说:“问题是,她不肯呀。”

俞宛秋语气变冷:“事主自己都不肯,本宫凭什么插手?那不成了利用权势,强行拆散恩爱夫妻?”

钱太太嗤笑:“什么‘恩爱夫妻’,姓秦的还不是看孔家豪富,指望能得一份丰厚嫁妆,可惜孔家根本不上当,姓秦的白忙乎一场,还要自己赚钱养活一个十指不沾春阳水的娇小姐。如意算盘落空,四姑娘变成了累赘,能讨到什么好。”

钱二姑娘在这点上跟乃母有分歧:“也不见得就是为了嫁妆,孔家不过是苏城的首富,商户之家,跟南都那些高官显贵比起来算什么。”

钱太太一摊手:“所以啦,姓秦的更得抓紧谋死她了,解决掉了这个累赘,才好另娶一个真正有背景的千金小姐。”

俞宛秋不想再听她们无根据地臆测下去,打断道:“你们把孔四姑娘在南都的住址给我,这封信也留下,我回宫后会派人去探望她,至于其他的,等查明了情况再说。”

钱家母女走后,俞宛秋拿出那封信细看,信上的笔迹有七八分像,稍微疏忽点就可能鱼目混珠。

她不禁思忖:信真是秦云路模仿的?还是另有操刀人?

孔四姑娘的故事,钱太太讲得声情并茂,噱头和逻辑性都不缺,可有个巨大的漏洞:秦云路,也就是曾经的魏无涯,并不知道这封信是出自太子手笔。

俞宛秋记得很清楚,这件事,她只在程绮玉面前提过一次,而且是告诉她,信是自己写的,程绮玉不信,因为她见过那封信,并不是俞宛秋的笔迹。

也就是说,程绮玉只知道信不是俞宛秋所写,难道她光凭这点,就猜出信是赵佑熙重新抄写的?

不可能

赵佑熙这种小鼻子小眼的可乐举止,和强烈到变态的独占欲,不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根本体会不到,俞宛秋起初听到时,也错愕不已。堂堂世子,找个代笔人轻而易举,何必亲自动手?他从小最讨厌抄书,却为了不让人看到她的亲笔信,勉为其难抄了一回,这样的私密行为,外人如何得知。

一番推理下来,情况更复杂了,连不请自来的钱家母女都有了嫌疑。

如果秦云路事先并不知道那信出自赵佑熙的手笔,后来却又是谁告诉他的?是谁让他模仿太子笔迹,或拿着别人模仿的太子笔迹给太子妃?

最后的最后,这件事,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难道,梁国的谍报体系系已完善到这种地步,纵向深入到她身边最亲近的人,横向渗透到了她周围的路人甲乙丙丁,程绮玉之事,薛凝碧之事,孔四姑娘之事,都不是偶然,不是独立事件,而是有人特意针对她而设计,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又或者,对她而言,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敌国,而是她所入住的那座深深宫殿?

俞宛秋眼前闪过一团团疑云,看来,她还是被赵佑熙保护得太好了,竟让她以为,太子妃也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出行,以为周围的人和事,都像它本来表现的那样单纯。

羞愧从心底涌出,俞宛秋陷坐进太师椅里,攥紧光滑的扶手,等着戚长生过来汇报新消息。

这时,院墙外突然传来刀剑声,窗边树影摇曳,惊得飞鸟四散。

————————说明的分隔线

苏城何宅的隔壁姓钱,不是胡,上一章写错了,已改过来。

同人卷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刺客风波

戚长生前去迎敌,三个丫头冲进来,拥着太子妃往内室走,素琴慌得连称谓都忘了换:“戚大哥要我们避到卧室,关紧门窗。”

“你的‘戚大哥’还说了什么?”俞宛秋笑颜相问,想缓解一下紧张气氛。

素琴脸红了,一声不响地和知墨抬起黄花梨圆角矮柜抵在门后,茗香奔去放下一整排万字支摘窗,扣紧销子。回头提起圆桌上的小紫砂壶,里面的养身茶是太子妃午睡前泡的,早已凉透。

茗香放下壶,想着不如倒杯凉开水给太子妃润润嗓,却在下一瞬僵住了。

因为,另一只比较靠里的大直角柜,透雕描漆的柜门居然簌簌颤动起来,紧接着,整个柜身开始往外移。

几个丫头唬得魂不附体,呆愣半晌,方醒悟过来,素琴护着太子妃往门口退,茗香推开刚关上的窗子,对着外面大喊:“快来人啊,刺客在这里,在这里”

“蠢货,快把窗户关上”

衣柜很快被推开,然后传来一声厉喝,一位青衣蒙面人走了出来,朝俞宛秋举起手里的令牌,黑底白字,上面写着:白虎令。

俞宛秋瞄向衣柜后头的秘道,恍然道:“你是住在隔壁的穆先生?”

来人点头,拱手为礼:“属下是影宗白虎堂堂主,太子殿下想必跟太子妃提起过,现在事情紧急,请太子妃跟属下离开这里。”

那令牌俞宛秋见过类似的,也知道赵氏的确有个游离于一切部门之外的秘密组织:影宗。

隐宗与赵国各级官僚机构,军队,乃至同类别支的暗部,均毫无关系,是个完全独立的部门,由宗主赵延昌直接领导,手下有两长老四护法六堂主,部众过千。

这样的秘密组织,等于是赵延昌最后的底牌,不到生死关头不会放出。他肯拿出一个堂主来长期守护她,已经很够意思了。

算起来,隔壁穆家已搬来快两年,跟邻里老死不相往来,跟她也一样,迄今为止,她还没见过一个穆家的人。

如此神秘冷漠,可她去靖兰,她进宫,她随军,何宅长期闲置,穆宅始终有人。

这才是真正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白虎堂主又催了一遍,俞宛秋仍有些犹疑,令牌是见过,可跟一个蒙面人下秘道?她朝那个黑乎乎的洞口看了一眼,心里突突乱跳,根本挪不动脚步。为拖延时间,没话找话:“这秘道,我搬进来的时候肯定没有吧。”平凡住户,要这干什么?

白虎堂主道:“这是我们后来专门挖的,就为了以防万一。”

俞宛秋提出疑问:“如果刺客一直注意我的行踪,为何没在常家动手?”

白虎堂主的答案很简单:“那里人太多了。”

俞宛秋一面说话一面努力倾听着门外的动静,她在等戚长生或周长龄,有他们跟着,心里有底些。

可坐等右等不见人,外面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眼看就从外院追到了二门,白虎堂主不由分手拽住她的袖子就走,同时朝几个丫头喝令:“赶紧跟上,谁不跟上,后果自负”

丫头们跌跌撞撞地赶上来,把太子妃围在中间,对蒙面人始终充满警戒之色。

可能离河道较近的缘故,地道潮湿异常,洞壁似乎渗着水,想起在通城跳河时水里那刺骨冰凉的感觉,俞宛秋手脚都有些发软,怀疑自己逃过了刺客,却要被汹涌的河水淹死。

大概走了一刻钟之久,他们面前出现了十几级台阶和一扇门,门外是一间柴房。白虎堂主告诉俞宛秋,这里并非穆宅,而是青石街后面的一条街道。

走在秋日晴空下的院子里,俞宛秋深深呼吸了一口带着芙蓉花香的空气,竟有种绝地重生之感。

地下土拨鼠的干活实在要命,潮湿阴森得叫人窒息——对她而言,甚至比遭遇刺客更令人恐惧。

找了一间干净的卧室安顿好太子妃主仆,白虎堂主交代说:“您暂时在这儿歇着,属下去青石街那边看看。”

几个丫头不乐意了。他在,她们怕;他走,她们更怕,茗香冲着他喊:“你走了,万一刺客追到这里来,怎么办?我们几个都不会武。”

“你们本来就该学”白虎堂主不客气地指责:“光会绣几块帕子,会泡几杯茶有什么用?一点防身功夫都没有,简直就是废物,关键时刻不仅救不了主子,还要人来救你们。”

茗香被他噎得眼翻白,急喘如风箱。她跟着俞宛秋十几年,尤其当了东宫女官后,走到哪里不是奉承声?身份比一般官家小姐还矜贵,几曾听过这种刺心话。

当下眼圈都红了,嚷着:“我本来就是侍候太子妃饮食茶点的婢子,把茶泡好是我的本等,你才是该学武,该保护太子妃安全的人,不要把你的责任推给别人现在太子妃身边只有你一个隐卫,你不好好守着,反而到处乱跑,指望我们几个丫头替你守。我们没学武是废物,你学了照样是因为你根本搞不清轻重缓急,脑子里装的是一团废渣,武功再高有什么用?”

“好一张利嘴你可以再嚷大声点,正好把刺客引过来,他们出于感激,说不定会饶你不死。”

白虎堂主面具下的眼睛死死盯住茗香,茗香咽回一口唾沫,压低嗓音继续“咆哮”:“少说风凉话,你既为皇家隐卫,见了储妃,为何不以真面目见驾?遮遮掩掩,藏头露尾,谁知是不是心里有鬼。”

俞宛秋只得出声阻止:“茗香,少说两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知收敛。”

赵佑熙曾告诉过她隐宗的规矩:凡隐宗成员,除非宗主本人要求,否则不在任何人面前露出真面目。

按她的理解,隐宗就像现代的特务组织,平时是化整为零的,成员分散在各行各业,有另一个合法身份,可能为官,可能经商,甚至可能是宫里的太监,总之,可以是任何人任何身份。

如果没接到行动指令,他们可能终身潜伏,只有接到宗主令后,才戴上面目出来活动,即使成员之间,也不以真面目相见。

所以,别说她没资格让白虎堂主取下面具,便是赵佑熙亲自来了也一样。

茗香捂住嘴不吭声了,白虎堂主站在门边说:“太子妃别担心,这里很安全。如果您实在不放心,属下不走就是了。”

俞宛秋问他:“你给我的侍卫留下标识没有?”

白虎堂主摇头:“没有,即使留,他们也不认得,隐宗的标识系统是独有的。”

俞宛秋笑叹:“那他们准以为我被刺客掳走了,现在那边还不知乱成怎样呢。”

白虎堂主颔首:“所以属下才要出去给他们递消息,免得他们着急。”

茗香忽然开口道:“你留在这里保护太子妃,递消息我去”

白虎堂主一惯冷峻的声嗓中难得地带上了一点戏谑:“你不怕被刺客抓?”

茗香反唇相讥:“反正我是废物嘛,抓了我这个废物,好留下你那个有用的,我们还是赚了。”

说完,不等白虎堂主回话,打开院门跑了出去。

素琴和知墨担心地看着院门的方向:“太子妃,茗香这样出去不会出事吧?”

白虎堂主冷哼:“能出什么事?刺客要行刺的是太子妃,杀个丫头顶什么用,他们还嫌费事呢。”

知墨怒瞪着他:“如果不是杀,而是活捉呢,捉住她,再严刑拷打,逼她说出太子妃的下落。”

白虎堂主嘀咕了两句什么,几步走到墙边,移开妆台,打开另一条秘道,请太子妃转移。

俞宛秋不肯:“茗香很机灵的,再说她只是我身边一个丫头,刺客未必认得她。”

白虎堂主提醒道:“面目是不认得,可她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宫里人。”

俞宛秋心里动摇起来,可,再转移一次,还是要派人回去通消息的,到时候照样有危险。

再者,转移得越远,也就离自己的侍卫越远,她对眼前的蒙面人始终没完全信服。刺客不一定就是拿着刀的,也可能装成自己人出现,骗得她的信任,让她落入更大的圈套。

好在茗香很快就带着戚长生回来了,知墨扯着茗香身上洗得褪色的淡蓝碎花短袄问:“你这衣服是哪儿来的?”

“偷的”茗香回答得嘎崩脆。

俞宛秋看着她一身朴素不过的贫家少女装,忍不住赞道:“果然是个聪明丫头,情况如此紧急,还晓得先换身衣服掩藏身份。”

茗香朝她眨动着灵活的圆眼:“当然要换呀,穿那样一身,等于对刺客说,‘抓我啊,来抓我啊,我是太子妃身边的女官哦’。”

连白虎堂主都低笑出声,素琴打量着茗香说:“这户人家家境贫寒,但凡稍微好点,都不会让适龄女儿穿得这么陈旧。”

茗香给她解释:“我特意挑的旧衣服,她家隔壁晒的一套女装就比这新。”又补充道:“我没白拿,知道她家日子艰难,在晒刀豆的圆箕里放了一块碎银,够买两套这样的衣服了。”

白虎堂主望向茗香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暖色。

同人卷 第一百八十四章一堆乱事

在太子妃的坚持下,他们又回了青石街的何宅,那里连地板都冲洗过,但空气中仍飘散着隐约可闻的血腥味儿。

伫立在苍青色方砖墁成的走道上,望着院墙拐角处一抹来不及擦去的红痕,俞宛秋沉声问:“我们一共折了多少人?”

戚长生跪下道:“属下防护不利,让太子妃受惊了,属下…”

“我问你折了多少人?”太子妃声音稍厉,其中夹带着难抑的悲怆。

戚长生亦很沉痛:“死了一个,重伤三个,轻伤七八个。”

“对方呢?”

“也死了几个,伤了不少。”

“看来还是你们占了上风,那为什么不仅没留下一个活口,还死尸都未留下一具?”

如果有尸体的话,多少可以查探出一点线索,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毫无头绪。

周长龄跪在一旁禀告:“他们有专门跟着收尸的,每倒下一个,不管是生是死,只要不能继续参战,就会有人上来拖走。当时我们忙着对阵,顾不上别的,等打完再追,已经迟了。”

俞宛秋怒极而笑:“这功夫下的多深啊,连行刺都如此严谨,不留一丝破绽,让我们查无可查。”

若刺客来自敌方阵营,何须这般小心,难道梁帝还怕赵国知道他行刺赵太子妃不成?他连赵延昌和赵佑熙都多番追杀了。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根本不需掩藏行径,何况,赵佑熙曾说过,梁帝历来只行刺赵家的男人,不会动家眷,因为没什么意义,杀死一个,人家再娶一个就是。

想到这里,俞宛秋开口问:“你们看,这些杀手,到底是来杀我的,还是抓我的?”

一干侍卫相顾无言,场面那么混乱,太子妃本人又未现身,实在搞不清楚对方到底是来杀人还是掳人的。

虽然没有准确答案,俞宛秋还是凭着人类察觉危险的本能,偏向于前者。

不管是理性分析还是感性直觉,她都有理由认定,这是一场旨在谋杀她的,有规模有组织的行刺,杀手多半不是出自敌方,而是来自本国。

把所有的恐慌和愤怒深埋心底,她打起精神问:“没有殃及左右邻居吧?”

“没有”,小黄出列回道:“属下按戚统领的交代,先封住了街口,然后小乔在街上喊话,要邻居都关好门窗别出来。”

俞宛秋点点头:“还好没连累他们,长生,你让人准备十几份礼物,凡青石街居民每家一份,代我好好安抚一下,告诉他们,我以后不会来这里住了。”

何必让左邻右舍担惊受怕呢,既然做了招祸的太子妃,就老老实实待在东宫吧,出来不仅劳命伤财,还带累得邻里跟着遭殃。他们都是普通百姓,今天这个阵仗,不知多久才缓得过劲来。她决定,以后最多去济慈医馆走走,至于其他铺子,都交给手下打理吧。

“遵命”,戚长生刚转身要走,俞宛秋又喊住道:“这事让周长龄去办,你进来说一下薛凝碧的事情。”一番打斗下来,让她差点忘了还有这档子事没处理。

“是”,周长龄领命而去,戚长生跟着她走进里间,边走边提议:“这里被刺客盯上了,已经不安全,您看,我们是不是这就回宫去,薛凝碧的事,等以后再说?”

俞宛秋不肯答应,理由是:“刺客刚从这里撤走,难道又杀个回马枪?一般不会的,我暂时也不想动,你把薛凝碧的事说一下,如果能就地解决最好,免得带回宫去劳神。”

既然太子妃坚持,戚长生便去繁就简地说了一遍。

俞宛秋越听眉头皱得越紧,这都是什么事啊,不管吧,不忍见她如此;管吧,又怕落人话柄。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人家的亲哥哥尚作壁上观,她一个外人,更没有立场。

话说薛凝碧会被夫家关禁闭,起因还是和小牛的那点暧昧。张宝珍为此挑衅小牛父子,常伯为保护儿子断了腿,随后不久,张宝珍自己也断了腿。

不是打断,而是摔断的。

他有一日醉后掉进了路边的深沟,当时刚下过一场春雪,天气很冷,要不是张府的仆人出来找寻,张宝珍不只断腿,人都冻死在沟里了。

事后,张宝珍说有人推了他一把,可他醉成那样,到底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人根本记不清。张家的仆人找去时,周围也没别的人,那个地方本就是市郊,雪天的晚上,少有行人。

张宝珍的娘认为这祸都是薛凝碧惹出来的,若不是薛凝碧不守妇道,跟小牛不清不楚,张宝珍不会对付小牛父子,也就不会招来报复——他们是没证据,但天底下哪有那么巧的事?张宝珍刚打断别人的腿,自己就被人推下深沟跌断了腿,这分明就是“以牙还牙”的经典范本。

婆母迁怒,媳妇日子难过。薛凝碧被张宝珍哄回去后,就被关在张家绣坊里,每天没日没夜的劳作。除了被逼着教双面绣外,还有繁重的刺绣任务,若完不成定量,连饭都没得吃的。

张宝珍起初假装怜惜,时常偷偷给她带些吃食,偶尔在她那里过夜。只要听她诉苦,便劝她暂且忍耐,承诺一定会在她和自己母亲之间斡旋,只等母亲消了气,就接她回大宅团聚。

时日既久,婆媳关系毫无改善,薛凝碧怨气愈深,张宝珍索性避不见人,由着自己的老娘和后妻出面,把薛凝碧当免费长工使用,同时奉上的,还有冷脸和冷饭。

薛凝碧找人请来娘家哥哥,本想让他为自己做主,谁知那酒鬼哥哥得了张宝珍几坛好酒和一番无中生有的言辞,竟默认了张家的做法。见到妹妹时还劝她,既然决定回家,就该从此收心,不要再惦念外面的野男人,等张家疑心去了,自会放她出门,着个什么急言下之意,你这么不安于室,急着往外跑,莫不是真跟外面的野男人有什么首尾?

薛凝碧气得倒仰,从此对娘家人死了心,于是才有了今日这番动作。对她而言,太子妃已经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听完戚长生的汇报,俞宛秋很快做出了决定:“还是按你们的老办法处置吧。”

人要救,把柄也不能留,即便张家心里清楚是太子妃插手,没凭没据,他们敢乱说一句?

听到戚长生点头应“是”,俞宛秋叹了一口气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管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