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夺如今在朝中官职也不小,长女的满月酒,即使他不想大操大办,朝中臣子和一些连安城的权势之家都不会不遣家中女眷过来。

殷二夫人刚出月子,身子却仍旧有些虚弱。魏佳茗就帮着招待。虽然如今殷争没有官职在身,可他未辞官之前也是高官。这样的场面,魏佳茗也能应付自如。

殷络青和殷觅棠也都不再是小孩子,都可以忙前忙后帮忙照看接待,又迎来了许多夸奖。

虽然如今民间都传立后之事许是还有波澜,但是他们认为不管殷觅棠最终能不能坐上皇后之位,她都一定会嫁给皇帝。所以这些来宾妇人们在对殷觅棠毕恭毕敬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适婚年纪的殷络青身上。

殷络青从善如流地应对。

到了中午开了正宴,殷觅棠和殷络青对视一眼,相视而笑。她们知道今天的应酬算是完成了大半。

到了午宴用完,一些离家稍微远些的客人纷纷告辞离去。殷络青和殷觅棠就谁得了空谁去相送。

魏佳茗见两个女儿实在辛苦,随便找了个借口,让她们两个去陪同龄的客人在后院随便转转,说说话。

殷觅棠和殷络青带着五六个同龄的女孩子在庭院中闲逛,一路有说有笑。一群娇滴滴的女姑娘走了没多久,就有些倦。殷觅棠便提议,带着大家到假山上的凉亭小坐,吩咐了跟随的丫鬟去短些瓜果零食过来。

女孩子们聊天聊了半晌,去端瓜果零食的丫鬟还没有回来。

“也不晓得是不是迷路了。我这丫鬟也是头一回随我来。我去瞧瞧。”殷觅棠说着站起来。

其他几个女孩子说再等一等,殷觅棠觉得坐着也是无聊,索性还是亲自去看一眼。她提着裙角坐下假山,沿着青石砖路往回走。经过一片矮墙,忽见一妇人跌坐在地上,她似乎想要扶着墙站起来,试了几次都没能站起来。

殷觅棠小跑了两步,急忙跑过去,将她扶起来,关切地问:“这位嬷嬷,你可还好?”

老妇人抬起头,殷觅棠看见她的脸,愣住了:“祖、祖母……”

殷觅棠扶着老太太的手忽然轻轻颤了一下,不过到底是没有收回来。

老太太浑浊的目光盯着眼前的殷觅棠很久,殷觅棠被她盯得有些浑身不自在,她轻轻咬了下唇,开口:“您一个人出来了?我扶您回去吧。还记得住在哪里吗?”

老太太不说话,紧紧抿着唇,一直望着她。

·

假山上的殷络青左等右等,没等到殷觅棠回来。幸好过了一会儿去取瓜果零食的丫鬟回来先回来了。殷络青给丫鬟使了个眼色,跟这些客人假意说殷觅棠是忽然有事要去前院帮忙,托丫鬟来跟客人道个歉。

殷络青又给几个丫鬟使眼色,让她们悄悄派人去找殷觅棠。按照殷络青对妹妹的了解,她知道妹妹不是个没有分寸会乱跑的人。今日来二叔家中,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说不定是遇见什么难缠的来客,所以她才吩咐丫鬟去找一找,顺便帮忙解围。

过了半个时辰,女孩子们也要纷纷回家。殷络青亲自将她们送走,而后匆匆去询问了丫鬟,才知道还是没有把殷觅棠找到。

殷络青心里怔了怔,这才隐约觉得不对劲。她急忙小跑着去找母亲,把殷觅棠下午在后院不见了的事情说了。

“什么?棠棠这一下午都没见到人影?”殷争和殷夺刚刚应酬完客人,从前院回来。

“是。”殷络青应了一声,把今天下午的事情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

魏佳茗急忙说:“棠棠不是没有分寸的孩子,还是快些去找。虽说在二弟家里跟自己家中一样不会有什么危险,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

“嫂子说的是。”殷夺立刻派人按照殷络青所说的殷觅棠离开的路线寻找。

派出去的人还没离开多久,一个十来岁的小丫鬟匆匆跑过来,说是殷觅棠喊她过来报信的。

大家赶去太太院中时,便看见殷觅棠和太太坐在院子里的树下闲聊。

不恨

第84章

石桌上放着一壶刚烧好的茶水。殷觅棠一手提袖, 一手端着茶壶, 将沸腾的茶水倒进茶碗中。然后将其中一碗茶水推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双手捧着茶,目光怔怔落在茶碗中。

魏佳茗心头一紧,她可记得自己的小女儿当初因为困在雪地一事造成了多大心里负担。她没想到殷觅棠会再与她祖母相见, 还是单独相见。魏佳茗心里不踏实, 担心老太太再惹了殷觅棠想起不好的事儿来。此时此刻, 她也不想追究殷觅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只想立刻带着女儿离开。然而她刚迈出一步, 殷争拉了她一把。她不解地转头询问似地看向殷争。殷争望着远处坐在凉亭旁的两个人, 摇摇头。

魏佳茗顺着殷争的目光望过去,落在殷觅棠的脸上。殷觅棠脸色寻常,并没有流露出情绪波动的样子来。魏佳茗略放心了一瞬。不过她看向老太太的时, 目光仍旧是警惕的。

殷觅棠低着头, 吹了吹茶盏里的茶水,待不是那么烫了,她才端起茶碗尝试着小口抿了一口。温度合适,入口香甜。她小口小口喝着茶水,让温热的茶水慢慢流入体内,整个身子似乎也跟着温暖起来。

老太太看了看自己面前这碗茶,又抬头看了看殷觅棠。她年纪大了, 眼神越发不好,瞧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孙女,眼前不由浮现一些她幼时的画面。

那么大点的小姑娘总是奶声奶气地说话。明明是不大懂事的年纪,却懵懂地知道对别人好。那时候啊……老太太特别喜欢这孩子水灵灵的眼睛, 尤其是她用那双干净澄澈的眼睛望着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心里就像卧了一汪温水一样暖呼呼的。

殷觅棠小口小口地将碗里的茶水喝光了,她规规矩矩地放下茶碗,正视老太太。

老太太忽然心里一紧。她目光犹疑,傻呵呵地笑了起来,嘴里唔噜唔噜地说着些什么别人听不懂的话。就像这些年那样。

“您不必再故意装成疯癫的样子。”殷觅棠抿唇,“能原谅您的只有您自己,演给别人看是没用处的。”

老太太一僵,讷讷看着殷觅棠的眼睛。她捧着茶碗的手慢慢垂下来,双肩也无力地耷拉下去。本就是个年纪不小的老人,一瞬间又苍老了许多。

那个她养在身边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啊。老太太涣散的眸光重新凝聚,只是她低着头,不敢去看坐在对面的孩子。

是,她的确宠着这个孩子。可是这份宠爱里,夹杂着她对那个被她掐死的孙子的愧疚。她拼命对殷觅棠好,用这种好来弥补那个小男孩的死,弥补自己杀死亲孙子的罪恶感。

殷觅棠转过头,看向站在远处来寻她的人。她起身,不打算再留在这里。

“棠棠……”老太太声音带着哽咽。

殷觅棠停下脚步,转过身去望着她,说:“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您可要好好珍重。”

“你能原谅祖母吗?”老太太泪流满面地望着殷觅棠,终于将这句压在心口几年的话问出来。原谅她一时的鬼迷心窍,原谅她这个恶毒的祖母居然想活活饿死她冻死她。

唯有装疯卖傻,她才有勇气活下去。

这些年,她一直在后悔。后悔当年将殷觅棠遗弃在雪山之中。那个时候啊,她憋着那个小男孩的秘密太久,一朝被揭穿,受了刺激,日日眼前都是那个怪胎小男孩来索命。偏偏那个小男孩和殷觅棠长得一模一样……她以为把殷觅棠扔开,那个小男孩也会在她眼前消失。

这是其一。

其二是她生气。她那时钻了牛角尖,心想自己对殷觅棠那么好,已经做了弥补了,那个死掉的小男孩怎么还不知足。钻了牛角尖儿,觉得自己这些年对殷觅棠的宠爱不值得,一时气上头,就把殷觅棠给扔了。

说来说去,都是因为一时糊涂。

老太太双手捂住脸,呜咽着哭出来。

殷觅棠瞧着不忍心,拿出帕子来,仔细给老太太擦眼泪。她温声细语:“在我很小的时候,您曾教过我不能在外面哭,眼泪浸了脸,风一吹,会很疼的。”

老太太止了哭,泪眼婆娑地望着面前的殷觅棠。

殷觅棠仔仔细细将老太太眼角的泪痕擦干净,她将帕子工整叠好,放在石桌上。她看向老太太弯起眼睛,笑了笑,温声说:“困在雪山的那几天我一直在想我究竟哪里没做好,惹您不开心,我一定要改了才好。”

只殷觅棠这一句,老太太又落下泪来。她的棠棠永远那么懂事,懂事得让她心疼。

殷觅棠将眼底的湿意逼了回去,睁着眼睛,笑着说:“我早就原谅您了。也希望您能原谅自己。我已经从雪山里走了出来,希望您也能。”

殷觅棠向前走了一步,将老太太被风吹开了一些的衣领拢了拢,转身款步离开。

老太太望着放在石桌上的帕子,无声落泪。

殷觅棠说原谅她了,她该高兴。她该如她的棠棠说的那样从过去的愧疚里走出来。

可是……她的棠棠没有喊她祖母,一声也没有。

老太太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是另一种绞痛。

“母亲,是该回家了吗?”殷觅棠立在魏佳茗面前。

魏佳茗慢慢露出笑容来,应着:“对,咱们等下就回家。”

魏佳茗侧首,给殷争使了个眼色。殷争了然,他大步朝老太太走过去。立在老太太面前,殷争像有千言万语堵在喉间,不知从何说起。

恨吗?

说不上。毕竟是生养他的母亲,除了那一桩事,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恨”这个词太重了。

可是责怪总是有的。

怪她的善做主张。那毕竟是一条生命,是他的儿子。即使身残,亦是他的儿子。她怎能悄悄扼杀了一条生命……

殷争重重叹了口气,他在老太太面前蹲下来,开口:“母亲,儿子想问您,棠棠到底是不是您抱了奶娘的孩子顶替的?”

老太太一怔,茫然地看向殷争,问:“什么奶娘的孩子?”

她装疯卖傻哭嚎太久,造成了她的嗓子干涩得很,虽然声音不大,听上去亦有些刺耳。

魏佳茗已经走了过来,她紧紧牵着殷觅棠,紧张地看着老太太。

魏佳茗牵殷觅棠的手太用力,让殷觅棠觉得有些疼了。殷觅棠看了看母亲的脸色,再回忆了父亲和老太太刚刚的对话,她微怔过后,心里忽然五味杂陈。

本来就是强压的眼泪忽就卷了上来,心酸得红了眼睛。

和亲

第58章

回去的马车上, 殷觅棠靠在魏佳茗的肩头。她闭着眼睛, 来压下心里复杂的情愫。原本以为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已是她今生最大的遗憾。她早已经认定了的事情,竟又这般被推翻了。

那横在心口的遗憾原来是假的。

原来她的父母一直都在她身边。

她不由自主翘起了嘴角,眼角逐渐有些湿润。

魏佳茗紧紧握住她的手。魏佳茗心情同样复杂, 心头有千言万语, 可又没有说出来的必要了。唯有更用力地握紧小女儿的手。恨不得再也不松开。

坐在另一侧的殷络青眼睛稍微有些湿, 她向来是冷静自持的, 她也伸出手来, 和母亲、妹妹的手牢牢握在一起。

回家之后, 谁也没有再格外多说这件事情。因为他们原本就把殷觅棠当成亲生女儿。可到底还是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就像,那一个小小的缺口慢慢被补好,变得完整无缺了。

虽然家里没有再说这件事。殷觅棠的举止也和之前无异。可她心里到底是开心的, 欢喜地入了宫。

戚无别瞧着殷觅棠弯着的眉眼, 放下笔墨,朝她伸出手,问:“看来是有事情与我说。”

殷觅棠将手递给他,任由戚无别拉到身边,挨着他坐下。殷觅棠手肘搭在桌子上,将脸贴在小臂上,偏着头望着戚无别, 将事情欢喜地讲给戚无别听。

将事情说完之后,殷觅棠笑了笑,弯着眼睛说:“我很欢喜。可是表现得太明显似乎不太好,又很想说出来。”

戚无别将她垂下来的一绺儿掖到她而后, 笑着说:“我与你一样欢喜。”

只要你欢喜,我亦欢喜。

殷觅棠捧起戚无别的手,将他的手贴在脸颊蹭了蹭。

她开心地想——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愿戚无别一切顺利,勿要再起波折才好。

“皇帝哥哥!皇帝哥哥……”小红豆小跑着进来。

殷觅棠一惊,慌忙推开戚无别的手,端端正正地坐好。

戚无别瞥了小红豆一眼,略不悦地开口:“红豆,都是大姑娘了,怎么还像小时候那样冒冒失失的?”

小红豆抿了抿唇,知道自己莽撞了,也不给自己辩解。她弯着眼睛,笑嘻嘻地走上前来,挽住殷觅棠的胳膊,说:“听说糖豆儿进宫来,我一时开心嘛。”

殷觅棠就势起身,说:“我到红豆宫里去,我们不吵你忙政务啦。”

戚无别点头。他看着殷觅棠和小红豆手挽着手亲昵地往外走,唇畔不由带着几分笑。

转眼又过了三个月,朝中开始陆续递上立后的折子。戚无别自幼登基,如今虽年纪不大,可毕竟是帝王,这皇后之位亦被满朝文武盯着。

右相不表态,却有其他臣子频频赞扬韩韶华,明示暗示,就差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应当立韩韶华为后。

朝堂上,听得殷夺频频皱眉。下了朝,他将朝中关于臣子举荐韩韶华为后的事情转达给了殷争。

殷争与弟弟的急迫不同,他倒是没什么意外,更是不急。

“哥,你怎么一点都不急?不为觅棠想一想?她自小就和陛下在一块,若是这婚事有了波折,小姑娘恐怕要哭鼻子。”

“二弟,我知道你为了棠棠好。我头两年也为这事犯过愁,可如今倒也想通了。这个事儿不是我们这些人急了就有用的。何况陛下也不是个寡情糊涂人。我瞧着棠棠自己也从容着,想来孩子们有数。”

殷争顿了顿,又道:“不过婚姻大事,还是应当由父母帮衬着。若是太上皇和太后在宫中,倒是方便许多。可惜他们如今不在宫中,我与你嫂子总不好亲自去问陛下。”

听殷争这般说,殷夺反倒是笑了笑,劝道:“哎,大概是咱们杞人忧天了。陛下对棠棠有多好,咱们也都看在眼里。不该对陛下没信心才是。如今陛下一心为国,且陛下和棠棠年纪也未到婚配时,也不急于一时。依我看,待咱们棠棠及笄日,便是立后时!”

兄弟两个正为两个孩子的婚事操心着,朝中不仅右相觊觎皇后之位,其他家中有适龄女儿的臣子也惦记着如何送自己的女儿入宫。

在所有人认为韩韶华极有可能被封后时,戚无别忽然下了一道圣旨,立韩韶华远嫁和亲。

得了消息的韩韶华脸色煞白。明明是暖阳午后,她却觉得浑身冰冷。她立在檐下,一动不动,望着檐下生出的青苔发呆。

“韶华!”韩晋大步跑进来。他仔细看了看妹妹的神色,问:“你都知道了?”

韩韶华艰难地点了点头。

韩晋张了张嘴,想劝,又不知道从何劝起。好半天,他才犹犹豫豫地开口:“要不然咱们去问问祖父?或者咱们去求求小公主?总会有办法的……怎么会这样呢?宫中伴读的女儿里,陛下只封了你郡主,分明是觉得你比那几个姑娘好上许多,怎么就……”

韩韶华忽然冷笑了一声,自嘲道:“郡主?哥哥,你难道还没看懂吗?陛下之所以封我为郡主,就是为了今日!”

韩晋不敢置信地望着妹妹,他半张着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心疼妹妹远嫁番邦,可是他眼前浮现戚无别面无表情的面孔,心下不由一凉,既然是戚无别早就决定的事情,恐怕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

韩韶华原本还抱着一丝幻想,期望祖父能阻挠这件事。却不想戚无别下旨之后,右相立刻代她谢恩。

韩韶华不由苦笑。被下旨远嫁不算什么,被家里人当成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才让人心凉。

和亲之事十分顺利,不过一个月,韩韶华便穿上了红衣,怀着一颗绝望的心远嫁。后来,她远嫁和亲后日子过得倒也不错,夫妻间虽因地域差异有着种种不便,两个人却慢慢磨合至恩爱。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至少离京时的她,并不知这趟远嫁并不算差,更不会知道千里之外那个不曾蒙面的丈夫会真心相待。

作者有话要说:存稿箱6点定时发.

战事

第86章

戚无别封韩韶华为郡主令她远嫁和亲, 韩相虽然满口答应, 毫不留念的舍弃孙女远嫁,可到底是如意算盘落空,心中愤懑。更何况, 他又听到朝中敌对党派以此事挖苦嘲讽, 更是让他心中对戚无别的不满更甚。

若此时有别的皇子有了异心, 他定然全新辅佐。只是可惜戚如归与戚无别的感情很好, 这些年从未有过矛盾, 戚如归又是闲适玩乐的性子, 从未表露出对权势的一丁点贪念。这让右相不由打消了向戚如归是好的念头。

没过多久起了战事,戚无别以旧京为饵,可被不知情的人看在眼中, 只当他无能使得大戚国土受损。

右相冷眼看着这一切, 也纵着流言四起,甚至偶尔添一把火,恨不得民间起义除掉戚无别。

“祖父……”韩晋欲言又止。

右相逗着笼子里的鸟儿,慢悠悠地开口:“晋儿有什么事情?”

“孙儿不懂您为何……如此不满陛下。孙儿觉得应当不仅是因为韶华。陛下年幼继位,这些年也颇有建树……”

“晋儿。”右相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他将鸟笼子打开,把里面的鸟儿捉出来捧在手心里把玩, 阴阳怪气道:“陛下登基时不过是个孩童。始帝转世?哼,不过是太上皇为了给他树威风造势罢了。不过一个孩童,却将满朝文武骗得团团转。这皇位,他何德何能久坐?别说是他, 即使是太上皇的龙椅也来路不正!”

韩晋大惊:“祖父......”

右相皱眉,多看了韩晋一眼,一时间有些后悔,似不该与韩晋说这些。

“可是如今……”韩晋心里乱成一团麻。

“好了。”右相拍了拍韩晋的肩膀,道,“祖父知道你自小在宫中伴读,与陛下自小便相识。如今战事起,是武将的天下,祖父一介文臣,如今也无用武之地,这朝中之事还是能者居之。至于祖父,还是逗逗鸟就好。”

说着,他拍了拍捧在手心里的鸟儿的身子。

韩晋心中微沉,最初的震惊之后他已经冷静下来。他自然是懂得了祖父对戚无别的不满,若是这个时候有人造反,祖父恐怕会立刻举旗支持。不过他自小在宫中做戚如归的伴读,自然知道戚如归定然不会有反意。

也是因为他自小进宫做伴读,虽然也有很多私欲,可仍然有着一颗报国之心。更何况如今正是战时,他该如何抉择?

善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世间也并非非黑即白。如今的韩晋也不过是个少年,此时不由在黑与白之间有了摇摆。他想了三日,最后一咬牙请旨出战,远离了京城,穿起盔甲拿起刀剑远赴边疆。

战事一起便极难止歇,一眨眼两年过去。

“啊——”小红豆从噩梦中惊醒,一头的冷汗。

“红豆!”殷觅棠被吵醒,揉着眼睛坐起来,关切地拉住小红豆冰凉的手,“你怎么啦?做噩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