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煜转了转手中的茶盏,淡淡道:“身为奴才,理当替主子解忧。”

不等徐昭开口,韩子煜又接着道:“这事你去找江妈妈,她会安排。”

徐昭的嘴角抽了抽,抬起头来看了坐在那里的某人一眼。

这事情,他早就背地里安排好了是吧?

韩子煜坐了一会儿,就回了书房处理公务去了。

连翘进来的时候,却是脸色有几分难看,在徐昭的追问下,才支支吾吾将事情给说了出来。

原来,她听下头的小丫头嚼舌根,说是前些日子见着竹墨姑娘去了王爷的书房,这便罢了,王爷最后还赏了一根碧玉簪子给她。

徐昭深得王爷恩宠,所以这事情她们也不敢说出来。

只是今个儿私下里议论,被连翘听了个正着。

连翘说完,抬起头来偷偷看了看自家王妃的脸色,犹豫了一下,才又开口道:“王妃如今有孕,再生气也该想想肚子里的小世子才是。”

徐昭心里暗暗佩服韩子煜的这些手段,想了想又对着徐昭问道:“那两个嚼舌根的丫鬟是在哪里当差的?”

没想到她会问这个,连翘愣了愣才回道:“回王妃的话,那小桃原先就是在王爷那里当粗使丫头的,倒是那彩兰,是两个月前江妈妈买进来的,她家里遭了洪水,一家子都死了,只留了她一个,一路要饭到了京城。也凑巧那日她饿昏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出去办事的江妈妈,江妈妈瞧她可怜,就将她带会了府里。如今,也跟着留香在王爷那里当差。不过身份低些,只是个粗使的丫头。”

“王妃问这个做什么?”连翘开口道,脸上露出一丝不解来。

“没什么,江妈妈真是个好心肠。”

连翘听着自家王妃的话,总觉着含着别的意思,可王妃不说她又不好再问,只默不作声站在那里。

过了片刻,才听徐昭开口道:“等会儿你将那小桃带过来,就说我有事找她。”

“是,奴婢这就去,只是王妃......”连翘说着,眉宇间有着掩饰不住的担忧。

“只是什么,我只是问她几句话,还能将她给吃了不成?”徐昭拿起手中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开口道。

连翘只觉着自家王妃因着竹墨的事情心里头不大痛快,想叫了小桃来问个明白罢了。

只是,这种事情王妃便是不信,等问过后也总该相信了。

到时候,怕是还有的伤心。

她伺候了王妃多年,哪里不知道王妃的性子。

连翘也无心多想,只福了福身子,就转身退了下去,一路去了书房。

才到了书房不远处,就见着在那里扫着落叶的小桃。

那小桃只是王府里一个粗使丫鬟,论身份地位哪里比得上连翘这个王妃跟前的红人。

所以见着连翘过来,忙福了福身子,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连翘朝她这边走过来,早有路过的宫女太监瞧见了,眼中自然露出几分不解来,心想这小桃不知是遭了什么好运,竟然能叫连翘姑娘专门过来找她,不知道能得什么造化呢。

连翘自然将这一幕落入眼中,自然也不会解释,只开口道:“王妃叫你过去一趟,说是有话要问

那个叫小桃的丫鬟一听,顿时就愣在了那里,不知道王妃为何叫她过去,是不是她做错了什么,或是无意间做了什么叫王妃不满了。

没等她来得及想,又听连翘道:“你去屋里收拾收拾,别耽搁了叫王妃生气。”

小桃听了,见着自己沾了泥土的手,忙应了一声,福了福身子下去了。

王府里给下人安排的房子还算不错,只是小桃是个粗使的丫鬟,所以屋子里并没有什么贵重的摆设。

只两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一个梳妆台,一些零星用得到的东西。

她和彩兰是住在一间屋子的,彩兰算是新进王府的,人不错,只是话有些少,难得的是做起事情来认真的多。

所以,小桃平日里也乐意和她说上几句。

见着小桃进来,彩兰眼中闪过一抹诧异来,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忙站起身来,开口问道:“这个时候姐姐怎么回来了?”

小桃脸色变了变,开口道:“是王妃叫我过去,说是有话要问,我得赶紧换身衣裳去,总不好这样过去,冲撞了王妃。”

彩兰一听,眼底就露出一抹笑意来,只是很快就掩饰下去,换成了担心的目光。

“王妃突然叫姐姐过去,也不知是什么事情,真叫人担心。”

“不过听说王妃性子温和,待下人也极好,想来应该不会难为姐姐的。”

小桃才洗了手,在屏风后换衣裳,听到这话也没多想,只随口道:“可不是,自打王妃进门后,都没叫人责打过府里的奴才,王妃性子好,这是王府上上下下人人都知道的。”

说到此处,小桃话音顿了顿,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只是我这样的身份地位,也不知王妃为何要见我。”

对于小桃心中的担心,彩兰却是最清楚不过的。

她低着头轻轻抿了一口茶,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来。

果然娘娘说的没错,这徐氏是个容不得人的,起了那善妒之心,还不定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娘娘可是盼着她大闹一场,叫满京城的人都知道呢。

再不济,她这王妃装一回大度贤惠,给了那竹墨姑娘侍妾的身份,心里还不定怎么堵得慌呢。

等了这些日子,娘娘终于能出口恶气了。

彩兰想着,心底忍不住期待起来。

徐昭叫了王爷跟前伺候的粗使丫鬟过去,也不知问了什么,小桃出来的时候,脸色都白了,只是别人问她王妃到底问了什么,她一个字都不说,只说是王妃听说她花样子画得好,叫她画了几张罢了。

这话谁也不相信,只是她不说,其余的人也不好细问罢了。

只过了一日,王府上上下下就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王妃将那竹墨姑娘叫了去,竟然给她开了脸,叫王爷收了房,从此以后便是王爷的侍妾了。

这事情很快就传了开来,只一会儿工夫,府里上上下下就都知道了。

自然,周氏也听到了这事儿,便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见着徐昭,只拉着她的手叹了口气道:“早就知道有这一天,这男人的承诺,哪里能信,尤其是这纳妾的事情。肃王是天之贵胄,不纳妾这辈子只你一个,说出去谁都不信。”

“不过,你也别生气,听娘一句劝,好好的养好这一胎的,等生下了小世子,那起子侍妾还不是由着你随便拿捏。”

徐昭还来不及解释,就听自家娘亲一下子说了这么多,一时倒愣住了。

等回过神来,才解释给自家娘亲听。

“.......所以王爷才想了这样的主意。”

周氏听了,脸色才微微缓和了些,也有几分尴尬。

这样说来,倒是她冤枉王爷了。

“我也是一时心急,怕你心里头难受,你可别将这话说给王爷听。”

听着周氏的话,徐昭忍不住笑了:“女儿又不笨,才不会傻到将这些话说出来。”

“不过,女儿知道,娘这是关心则乱,便是王爷知道了,也不会有什么想法的。”

周氏听了,点了点头,轻轻叹了口气:“娘还要提醒你一句,虽然用了这招,那个竹墨你往后也叫人盯着些。这人啊心思最容易变,她这会儿觉着自己是个奴才,保不准什么时候就生了不该有的心思,到时候只会打你个措手不及。”

听着这话,徐昭点了点头:“女儿知道了,娘不必担心。”

因着府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周氏也不大好再继续住着,怕徐昭分了心,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就乘马车回了徐府。

这事情,传到俞氏的耳朵里,自然有了别的意思。

俞氏听着宫女的回禀,竟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本宫还以为她能有多厉害,如今看来,倒是本宫高估了她。”

“她既然想装大度贤惠,这府里添一个人怎么够,本宫也该叫她知道知道,什么叫堵心。”

俞氏说完,对着一旁的阮嬷嬷道:“徐氏什么时候进宫?”

“回娘娘的话,昨个儿下午递的牌子,说是今早就会进宫给娘娘请安。”

第 142 章 侧妃

这天晚上,皇上摆驾凤鸾宫。

俞氏听到太监的通传,一下子就愣住了,片刻才对着站在一旁的阮嬷嬷道:“你说,皇上这会儿来做什么?”

听到她的话,阮嬷嬷抬了抬眼,迟疑了一下才开口道:“奴婢想着,皇上怕是为了大皇子的事情。”

她们买通了御前的人,才知道消息说是皇上近日有意要给大皇子封王。

只是,叫皇上作此决定的,偏偏是肃王殿下。

也难怪娘娘心里头不痛快,皇上这样,难免也太偏心了些。

娘娘之前数次请求,都被皇上训斥了,如今,却是要承了肃王殿下的情。

这事情若是传开来,无论是娘娘还是大皇子面儿上,都会觉着抹不开。

好在,皇上的心思是实打实的,只要圣旨一下,大皇子亲王的身份也是作数的。

听着阮嬷嬷的话,俞氏点了点头,才开口道:“是啊,这宫里头谁都算计,皇上若不是为了给本宫施恩,又何必到本宫这里一趟。”

阮嬷嬷站在那里,正不知该怎么开口,就听到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听到内侍高声喊道:“皇上驾到!”

阮嬷嬷这才扶着俞氏迎了出去。

“臣妾见过皇上。”俞氏面带笑意,福身请安。

皇上看了她一眼,才道:“起来吧,外头风大,皇后穿的单薄,小心着凉了。”

俞氏笑了笑,开口道:“叫皇上担心了。”

帝后之间,真真是生分极了。

待皇上进去,俞氏才跟着走进了殿内。

有宫女上了茶来,放在软榻上的小方桌上。

“听说这几日你常去母后那里。”皇上抿了一口茶,随口问道。

“回皇上的话,这些日子太后有薛氏陪着,慈安宫里也热闹些。如今薛氏一走,太后难免觉着孤单,听伺候的人说太后胃口也不大好了,臣妾就想着过去陪太后说说话,叫太后开心了才最要紧。”

皇上听了,点了点头,开口道:“嗯,你替朕在母后跟前尽孝,倒是难为你了。”

这满宫里谁都知道太后不待见俞氏,便是当着众妃嫔的面都能给俞氏没脸,皇上这话,未尝没有安慰之心。

俞氏愣了愣,才开口道:“皇上言重了,服侍太后本就是臣妾的本分。”

几句话过后,皇上就说起了册封大皇子为亲王的事情。

“朕有意封灏儿为安王,皇后觉着如何?”皇上拿着手中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随意问道。

话音刚落,俞氏嘴角的笑意就微微僵了僵,下一刻,却是恭敬地道:“臣妾觉着,这封号是极好的,臣妾替灏儿谢皇上恩典。”

俞氏说完,从软榻上下来,谢恩。

“起来吧。”

“谢皇上。”

俞氏站起身来,微微笑了笑,开口道:“臣妾听说肃王妃有孕了,心里真替煜儿高兴,盼着这些年,徐氏若能诞下嫡子,也能堵住那些人的嘴。”

这些年,楚煜泽不迎妃,不纳妾,府里连个通房丫鬟都没,外头便有了流言蜚语,说是这二皇子要不是有龙阳之好,要不就是有些隐疾,所以才不和女子亲近。

这流言蜚语几年前就传遍了京城,便是在宫里,也有宫女太监私下里议论。只是有一次正好被皇上听到了,皇上下令将那两个太监凌迟处死,才震慑了众人。

只是,即便如此,哪个心里头不等着看二皇子的笑话。

这些,皇上心里头也都是知道的。

皇上坐在那里,听到俞氏的话,只看了她一眼,没有开口。

“臣妾有一事和煜儿有关,不知该不该开口。”俞氏迟疑了一下,才开口道。

皇上看了她一眼,沉声道:“说吧。”

“如今徐氏有孕,臣妾觉着煜儿跟前也该有个能伺候的人了。煜儿乃是天之贵胄,亲王侧妃本该有四人,可如今肃王府却只徐氏一个,连个通房和侍妾都没有。这传出去,知道的说煜儿看重正妻,不知道的,还以为那徐氏善妒,也叫煜儿落了惧内的名声。”

“煜儿虽不是臣妾亲生,可臣妾却是他的嫡母,这些事情本该臣妾替煜儿做主的。只是......只是上一回提出来,太后说是他和徐氏才刚成婚,不好往府里添人。”

俞氏说完,看了坐在那里的皇上一眼,默不作声站在那里。

皇上若有所思看了她一眼,才开口道:“你是皇后,此事你拿主意便是。”

听着这话,俞氏哪里不知皇上是何意思,立即开口道:“臣妾听闻,镇国公府的二姑娘温良贤淑,性子也是不错的。”

俞氏的话音刚落,皇上就抬起头来,淡淡道:“可朕听说,镇国公府二姑娘如今还在庙里呢。”

俞氏听了,脸色却是不变,福了福身子开口道:“臣妾不敢欺瞒皇上,确有此事,只这事情也有几分缘由。那镇国公府二姑娘,心里头怕是对煜儿有那心思,才落下了话柄,差点儿就坏了名声。”

“只是,臣妾倒是有些可怜她,也有些可怜镇国公了,他家的大姑娘当年被煜儿......”俞氏的话音顿了顿,才又接着说道:“如今这二姑娘又落到如今这个地步,想来也叫人揪心。”

“臣妾倒想成全了她,也可安抚镇国公府,自然也能堵住那些人的嘴,别让外头的人都说振国公府的人将煜儿恨到了骨子里,这对煜儿的名声也不好。”

俞氏几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重点不是那二姑娘,而是叫镇国公府和肃王府结亲,好解了这段恩怨。

俞氏当皇后这些年,到底还是能琢磨出几分皇上的心思的。

所以,这回她是想了又想,才想到了这镇国公府的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