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些补品,说是极为难得的。”听着韩子煜的话,徐昭笑着道。

“太后对这孩子,倒比任何人都要看重呢。”

韩子煜正喝着茶,听到徐昭这话,突然就出声道:“父皇今日传召,还问起了你来。”

“皇上可是说我善妒,欺负了穆氏?”

听着徐昭的话,韩子煜伸出手来敲了敲徐昭的脑袋:“父皇会过问这事儿?”

韩子煜看了徐昭一眼,才出声道:“前些日子安王上折子请封世子,被父皇驳回了。”

徐昭愣了愣,想起安王府近日发生的事情,便明白了几分。

怪不得安王如今对薛氏多有恩宠,原来是因着皇上。

皇家最重嫡庶,那个养在薛氏名下的孩子,到底还是入不了皇上的眼。

换句话说,安王府至今都是没有嫡子的。

像是看出了她心中所想,韩子煜笑了笑,握着徐昭的手道:“这样说来,还是本王更有福气些。”

正说着,外头就传来几声敲门声,江嬷嬷端着一盘点心从外头进来。

“王妃今个儿进宫,想来也没吃多少,老奴亲手做了些点心,王妃尝尝味道可好?”

自打徐昭怀孕,江嬷嬷便越来越尽心,经常在小厨房做点心给她送过来。

“嬷嬷的手艺连王爷都夸赞的,哪里会不好吃?”徐昭笑了笑,拿起碟子里的一块儿点心,轻轻咬了一口。

听着徐昭的话,江嬷嬷抿嘴一笑:“王妃谬赞了,王爷不过是给老奴几分薄面,也不见得是真喜欢。”

江嬷嬷在府中多年,又是宁贵妃跟前的老人,说话自然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韩子煜听了,也只笑了笑:“嬷嬷这是责怪本王呢,就冲这句话,本王也不敢不吃。”

韩子煜说着,伸手从碟子里拿了一块儿栗子糕放进了嘴里。

江嬷嬷笑了笑,才对着徐昭开口道:“今个儿穆氏一回来就身子不适晕了过去,老奴叫了大夫进来,说是要好生将养着。”

不等徐昭开口,韩子煜就吩咐道:“既是病了,往后就不必过来请安了,王妃有孕,别过了病气。”

“是。”江嬷嬷听了,忙应了一声,福了福身子退了下去。

很快,穆侧妃被王爷禁足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王府,众人心里头更是瞧明白了王爷对王妃有多在乎。

这不,流言蜚语传了这些日子,王爷不仅一句怪罪的话都没有,反倒是怕穆侧妃过了病气给王妃,将她禁足在惊鸿院。

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迎来了太后的寿辰。

第 166 章 太后寿辰

转眼就到了太后寿辰。

这天早上,徐昭早早就起来收拾了一番,在用过早膳后,就与韩子煜一块儿出了院子。

才行至王府门口,就见着等在那里,身穿淡蓝色折枝牡丹圆领褙子的穆芷徽。

穆芷徽身为侧妃,也是记在皇家玉蝶上的,依着宫中规矩自是要去宫里给太后贺寿。

多日不见,她的病虽好了,脸色却依旧有些苍白,虽敷了薄粉遮掩了几分,却依旧能看出几分孱弱之态。

见着韩子煜和徐昭,穆芷徽的视线下意识朝韩子煜看去。

视线落到韩子煜挽着徐昭的胳膊时,眼底不由得露出几分嫉妒来。

“妾身给王爷、王妃请安。”

穆芷徽上前一步,福了福身子,恭敬地行礼。

韩子煜看了她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开口道:“太后寿辰,你便是身子不好也撑着些,别叫人以为本王后院的人一个个都病怏怏的,瞧着晦气。”

韩子煜的话音刚落,穆芷徽顿时愣在那里,眼中含了泪光,却是强忍着不敢落下来。

她原本就生的娇弱,在加上大病初愈,眸中含泪,看上去颇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味道。

只可惜,韩子煜这个王爷却是毫无怜惜之意,说完这话,连看都不看穆芷徽一眼,就扶着徐昭走到马车前,亲手将她扶上了马车。

“主子,快上车吧,别耽搁了时辰,惹得王爷生气。”丫鬟青柠见着自家主子愣在那里,怕她惹怒了王爷,忙开口提醒道。

这些日子主子被禁足在惊鸿院,因着太后寿辰才解了禁足。

倘若再惹得王爷不喜,往后的日子该如何过。

青柠说着,就扶着自家主子上了后面的一辆马车。

马车很快就到了宫门口,因着太后寿宴,慈安宫处处透着喜庆,红绸高挂,窗户上贴着大大的“福”字。

徐昭和韩子煜刚一进去,门口站着的宫女便堆着笑迎了过来。

“奴婢见过王爷、王妃,太后一早就等着了,王爷快些进去吧。”那宫女福了福身子,见着韩子煜点头,才站起身来上前几步掀起了帘子。

才踏入殿内,就闻到一股怡人的百合香气,百合安神,味道又格外清甜,好闻的很。

太后坐在铺着明黄色褥子的软榻上,穿着一件枣红色额大袖锦服,拿金线镶边,绣着金丝柳叶湖蓝紫葳大团花,这身装扮既透着喜气,又衬得太后愈发的端庄威严。

“孙儿携王妃给祖母拜寿,愿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韩子煜携着徐昭跪在了一早就准备好的蒲团上,而后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赶紧起来吧,徐氏身子重,你扶着她些。”太后面上带着喜色,见着二人行礼完,忙对着跪在那里的韩子煜道。

见着二人起来,卢嬷嬷亲手搬了个绣墩过来,抿嘴一笑道:“太后一早就念着了,说是王爷最是孝顺,定是早早就进宫,来给太后磕头了。”

卢嬷嬷是太后跟前儿的老人,说起话来自然也没那么多的忌讳。

徐昭谢过,这才坐了下来,韩子煜则是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很快就有宫女上了茶来,给徐昭的是一杯煮好的百合红枣茶,韩子煜则是一盏太平猴魁。

徐昭掀开茶盖,心中不是没有感激。

太后对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向来是格外的用心。

今个儿寿宴,竟然也能注意到这起子小事。

“这些日子胎像可还好?”太后的视线落在徐昭高高隆起的小腹上,开口问道。

听着太后问话,徐昭才想起身,就被太后拦住了。

“你身子重,就别讲究那些规矩了,坐着回话吧。”

徐昭点了点头,才笑着说道:“劳烦太后关心,孙媳一切都好,只是口味又比前些日子挑剔了些,连带着膳房的人都跟着受折腾。”

徐昭这话,未尝没有逗太后一笑的意思。太后年纪大了,不爱听那些规规矩矩的话,回话带着些家常的事情更能叫太后觉着贴心。

果然,听徐昭这么一说,太后也忍不住笑了。

“王府里养着奴才就是要伺候主子的,再挑剔也是为了皇家的子嗣,便是折腾些也是他们的福气。”

“是这个理,太后看重王妃这一胎,王妃只要好好养胎,给太后生个重孙儿,太后就只有高兴的了。”太后的话音刚落,卢嬷嬷就笑一下,跟着开口道。

徐昭羞涩一笑,刚想说话,却听到了外头一阵脚步声。

有宫女进来回禀:“太后,安王和安王妃到了。”

听着那宫女的话,太后便笑了笑,开口叫人领二人进来。

只片刻的功夫,安王和安王妃薛氏就一前一后走进了殿内。

因着太后寿辰,薛氏一改素日的淡雅,穿了一袭淡紫色的宫装,梳着飞仙髻,头上插着五尾凤簪,并两朵珍珠珠花,当真是格外的光彩照人。

太后见着她这番打扮,先是诧异了一下,随即就露出笑意来。

太后上了岁数,自然是喜欢晚辈们穿的鲜艳些,瞧着喜庆。

“孙儿祝祖母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孙媳祝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看着跪在地上磕头的安王,太后不免想起上一回安王和薛氏特意去庙里求来的平安符,再加上这些日子有关安王世子的那些事儿,太后的心不免跟着软了几分。

到底是她的孙儿,她不喜俞氏,也该给这孩子几分该有的脸面才是。

“好,好,都起来吧。”太后笑着抬了抬手,示意二人起身。

卢嬷嬷见状,立即叫人搬了椅子来,叫安王和薛氏坐下。

又过了一会儿,皇后和后宫高位的妃嫔都来给太后贺寿。

一时间,慈安宫格外的热闹起来。

“皇上这会儿可还在乾玺宫?”

“回太后的话,妾身派人去问了,说是皇上公务繁多,正批折子呢。太后若是着急,妾身这就派人将皇上请来,免得误了时辰。”

听着太后的话,俞氏温和一笑,忙恭敬地回道。

“这倒不用,皇上知道今日是哀家寿辰,心里有数,必不会忘了的。”

听太后这样说,琴妃马上赔笑道:“太后所言极是,皇上向来孝顺,今个儿这样大的日子,又岂会忘了。倒是皇后姐姐长久不和皇上说话,忘了皇上的性子。”

琴妃的话才刚说完,就自知失言,对着俞氏福了福身子:“嫔妾听到方才姐姐的话,想着今日是太后寿宴,不自觉想替皇上辩解一句,姐姐莫要怪罪才好。”

琴妃这话分明是拿太后来堵俞氏的嘴,让俞氏想要发作也发作不出来,只能咽下这口气去。

俞氏看了琴妃一眼,面上依旧保持着温和得体的笑容,对着琴妃道:“妹妹哪里的话,本宫也不过是随口一说,倒是妹妹心里时时刻刻都惦记着皇上。”

“本宫记着,静公主今年十五岁,也到了议亲的时候了,不如借着太后寿宴,请太后替静公主择婿赐婚,也了了妹妹的一桩心事。”

听着俞氏的话,琴妃的面色立时就变了,不等她开口,软榻上的太后就看向了坐在下头的俞氏。

“皇后这话倒是提醒了哀家,是该替静儿挑一门婚事了。”

太后此言一出,俞氏嘴角的笑意顿时就僵在了那里。

这宫中谁人不知,静公主小时候不慎从假山上摔下来,好巧不巧额头磕在了石头上,精心养了好些日子,可最后还是留下了一道疤痕。

这些年,静公主迟迟没有出阁,就是因着这疤痕的缘故。

这事情宫中人人都知道,太后待静公主也并不如何恩宠。

如今说这话,显然是在替琴妃撑腰了。

听着太后的话,琴妃先是愣了愣,随即满脸喜色,跪在地上满是感激谢恩道:“嫔妾替静儿谢太后娘娘恩典。”

“起来吧,静儿的事情皇上也是上心的,那日来哀家这里,说是挑中了威远侯府的嫡次子,此子很是有几分才情,性子也是个稳重不爱张扬的,静儿和他定能处得来。”

太后说着,转过头来对着坐在那里的徐昭道:“徐氏,那威远侯夫人你也是知道的,最是温和讲道理不过。”

听太后这样说,徐昭忙点了点头,说道:“太后所言甚是,当日母亲就是因着威远侯夫人的名声,才请了夫人来当孙媳及笄时的正宾,公主若是能嫁到威远侯府,定不会受了委屈。”

琴妃原本以为太后不过给她几分脸面,随口应下了。

听着太后这话,才知皇上早早就挑了一门好亲事。

一时间,又是震惊又是感激,心中欢喜至极,差点儿就落下泪来,好歹想着今日是太后寿辰,这样的场合落泪难免晦气了些,这才强自忍住了。

俞氏讽刺琴妃不成反倒是自己没了脸面,安王的脸上自然也有些挂不住,只拿起茶盏喝了起来。

好在这个时候,外头传来内侍细长的高喊声:“皇上驾到--”

听着这声音,除了太后以外,殿内众人都站起身来,跪了一地。

片刻的功夫,身穿明黄色龙袍的皇上就从外头进来,跟着他走进殿内的,还有一身湖绿色华丽宫装的穆妃。

“嫔妾(儿臣)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今个儿太后寿辰,就不拘这些规矩了。”

“谢皇上。”众人谢过,这才站起身来。

皇上这才上前几步,跪下来给太后贺寿:“儿子给母后请安,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皇上说着,就示意了站在身旁的魏公公一眼,魏公公便上前将一册单子呈给了太后。

“母后寿辰,儿子专门派人从各地寻来了这些东西,太后闲来无事,尽可赏玩。”

太后听了,打开那单子看了看,上头尽是些古董名画,甚是难得。

“皇上有心了,地上凉,别着了寒气,快起来吧。”

太后说着,视线落在跪在皇帝身后的穆妃身上,微微皱了皱眉,开口道:“你身子弱,也别跪着了,免得到时候病了,皇帝又责怪哀家。”

太后说着,就移开视线不再理会她了。

穆妃谢过,这才站起身来。

徐昭不是头一回见这穆妃,早就听说穆妃和当年的宁贵妃格外相似,如今见着这般精心打扮的穆妃,便知当年的宁贵妃是何种风姿了。

怪不得过了这些年,皇上心里都念着宁贵妃。

徐昭想着,视线不自觉朝站在旁边的韩子煜看去,只见他面容清冷,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

又过了一会儿,就有礼官进来,提醒道:“启禀太后,寿宴的时辰到了,请太后移驾御花园。”

听着礼官的话,皇上亲手扶着太后出了慈安宫。

慈安宫位于皇宫的北边,离得御花园很近,便没有用銮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