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她也终于明白了,金家的那四位少年公子和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他们喜欢的,她未必看得懂,而她喜欢的,他们未必看得上。

于是半个时辰后,出门时兴致勃勃的许平君终于耷拉下脑袋,无精打采地拖沓脚步,逐渐与他们兄弟四人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即使如此,她的身后总不徐不疾地缀着三四名郎官,起初她并不以为意,后来发现这几个人的的确确是特意跟着她的,她走,他们也走,她停,他们也就散开,挑着市上各家商铺内卖的东西。

平君觉得困惑,这时候金安上从前头跑了过来,对她十分客气地说:“请许姑娘近前一步说话。”

因为时近晌午,市内的人流逐渐减少,平君跟随金安上拐过一个弯,绕过两列市肆,发现居然来到了食肆区,区内市肆划分为两列,一列专卖吃食,一列专卖酒水。

金陵就站在一间市肆门前,正与金赏说话,见许平君过来,于是停了下来,转而对她说:“今早你请我吃了汤饼,可惜我不会做吃的,只好请你吃些肆卖的了。”见许平君张嘴欲语,随即抬手阻止,“切莫推辞,我瞧这地方也算干净,只是不知卖的东西好不好吃?”

表面看起来金陵仍是一副温文儒雅的模样,可不知为什么,他在说这些话时,那种不容插嘴和回绝的气势莫名地震住了平君,令她哑然失语。正当她发愣之际,肆主从肆内快步奔出,一脸迭声地招呼:“好吃!好吃!肯定好吃!我们做的吃食,南来北往的客人皆是赞不绝口的。”

虽说是晌午,可对于习惯一日二餐的普通百姓而言,这个时辰并非饭点,所以肆内很空,只最里面靠牖处有两位中年男子正席地而食。金赏打了个手势,一位郎官走了过去,也听不清跟那两个客人说了什么,尚未用完膳食的二人慌张地站了起来,连衣冠也顾不得整理,匆匆离席而去。

金赏指着地上铺的十几张半新不旧的席子说:“把这些都换了。”肆主刚想解释,那边十来个郎官便动手将席子卷了,扔到角落,又从他们随扈的辎车上搬下十来张簇新的加缘蔺席。

做这些事的时候,金陵负手站在一边,神情自若,他们那些年轻公子也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理所应当的表情,唯独肆主和平君,满脸的惊愕窘迫。

金建乜了肆主一眼,惊奇道:“你不去准备吃的,站在这里傻笑做什么?”肆主一听,急忙转身入厨,不曾想走得太急,险些一头撞在门框上。肆主才进去没多会儿,一位年近四旬的妇人满头大汗地端着一个食案走了出来,才刚走了两步,立刻又被追出来的肆主拉了回去。

“许姑娘快过来坐。”金建笑嘻嘻地朝发愣的许平君招手。平君一看,给她安置的席位,居然又是紧挨着金陵。

之前她对这种巧合并没在意过,也许是因为金赏的安排每次都巧妙得不着痕迹,可这一次在金建的热情招呼下,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只可惜以她的年纪和阅历她还不能太肯定那是什么。金建也没让她太有闲暇去思考,去犹豫,他不由分说地将她请上席。

通向厨房的那道竹帘再度挑开,众人眼前一亮,一位衣着俭朴、容貌出众的二八女子正娉婷步上大堂,那女子除了肤色不够白皙外,论长相、身材,皆是上上之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高高绾起,在发顶盘了三个大鬟。

女子端着食案走出厨房,见众人目光惊艳,她不躲不闪,落落大方地仰头一甩,鬓角簪花微微颤动,眼波流转,说不出的明媚动人。她往前走了两步,回头不知道说了什么,竹帘微动,又一名妙龄少女端着食案踯躅步出。

不少郎官皆是哦的一声坐直身子,脖子伸得老长,眼睛也不自觉地直了:“真看不出来,这间不起眼的小肆内竟有如此美色。”

那两名女子一看就是姊妹俩,年幼的妹妹比起姐姐更添了几许腼腆羞涩,两人将食案摆上堂。姐姐的一双秀目毫不避讳地将众人一一打量,最终在金赏和金陵二人间来回流转,朱唇微翘,冲二人嫣然一笑。相比姐姐的大胆,妹妹只是一味地低着头,偶尔抬头时,目光才飞快地瞥向在坐的诸位少年。

待姐妹俩走开,金建用袖掩住半边脸,吃吃地笑了两声。金赏在边上轻轻嗯哼一声,金建马上敛容,边上的郎官也赶紧正襟危坐,不敢再左右张望。

“你们怎么了?”许平君毫无觉察地问。

金赏不言不语,讳莫高深。

金陵则从金安上手里接过重新用手巾擦拭过的匕匙、木箸,若无其事地含笑招呼平君:“许姑娘请。”

许平君越发觉得他们的行径古怪,而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她一面举箸用食,一面却在想着还是早些回去找病已他们算了。

那两姐妹俩像一对粉蝶般,在厨下与大堂间来回翩跹穿梭,轮番奉上食案,而肆主夫妇却再没有露面。那些郎官喝了少许酒,慢慢少了拘束,不仅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姊妹俩上前舀酒的时候,有些人用言语调笑,说出的话十分暧昧。姊妹俩穷于应付,姐姐喝了不少酒,妹妹也被灌了好几卮,涨得小脸通红。

平君虽然没有喝酒,可这么热闹的场面如何回避得了?她在一旁听了那些闻所未闻的言语,不觉烧红了双靥,羞地深深低下头。

金陵吃得照例很少,只少许用了两口饭菜便停了下来,对于酒色他似乎并不怎么贪恋,对手下人的嬉戏耍闹视若无睹,表情淡泊。这时有人问那对姊妹名姓,那姐姐笑道:“妾姓李,名叫李缳,妹妹叫李湮…”众人继续调笑,平君在一旁犹如听故事一般听李缳说着她的经历,她之前嫁过一夫,可是父亲给她们算过命相,说她姊妹命中富贵,于是她与夫君离异,敬候命中那位君子的出现…

李缳说话时声音娇柔动听,虽然柔得有些拿腔作势,但长相美丽的女子毕竟有着某种优越,能让人赏心悦目之余为此增添包容,忽略瑕疵。

平君虽是女子,但她素来很喜欢听人说故事,所以即使李缳说话的时候那双眼睛直勾勾盯着少年们,让她感觉颇觉怪异,但这并不影响她听故事的兴致,不过金陵显然不这么认为。李缳正使尽浑身解数地与众人说笑,金陵的兴致却似乎已经到此为止了,他侧头对平君说:“这间食肆做的菜色远逊于你的手艺。”

平君还没明白过来,他已经起身,他一站起来,金赏等人马上也跟着站了起来。那些郎官们虽然酒喝多了,但也不至于失去行动力,一个个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站了起来。

金陵清丽雍容,但李缳却觉得他的目光在最后,也是唯一一次停驻在她身上时,却犹如刀锋般犀利,寒意夺人。

李缳打了个哆嗦,头不由自主地低下了,直到妹妹捧着一块金子在她身后惊呼:“姐姐,你快看,这么多…真的是金子啊。”

厨房里忙活的肆主夫妇听到动静后匆匆忙忙地赶了出来,却只看到堂上大女儿指着小女儿在叱责:“眼皮子就那么浅,只看得见这么点金子吗?那些人非富即贵,你随便结识上哪一个,今后要多少金子没有?”

平君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大家吃得好好的,金陵突然说走就走了,不仅如此,一餐原本非常普通的午食,金赏居然随手给了人一块金子,那分量少说也值三四千钱了。

出了云陵市,金陵头也不回地上了车,金赏兄弟忙着簇前拥后地跟上金陵的步伐,竟无一人顾得上问平君的去向。平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她来时坐的是金陵的车子,这时眼见那辆车在驭夫的驱赶下已经跑了起来,她一筹莫展地望着远去的尘烟,不知该如何是好。

郎官们皆是骑马代步,其中一人借着酒劲笑问:“姑娘与我同乘一骑如何?”平君想起他们方才与李缳、李湮的调笑,面上一阵红白交加,羞窘难当。

金陵的车子驶出去大约二三十丈忽然停下了,车上急匆匆地下来一人,从衣饰上隐约可辨乃是金建。郎官们见他心急火燎般往回奔,一个个忙收敛亵玩之心,策马散开。

“许姑娘!”金建跑得有些急,宽大的衣袖随风摆动,“对不住啊,你和我坐一车回去吧。”

平君轻轻嗯了声,幸好他们总算记起来了,没真把她给丢在云陵市口。

金建乘的车子比金陵的那辆小很多,不过车厢内倒也布置得非常整洁。平君坐在车内,等到车身微微一晃,拉车的马儿在驭夫的驱喝声中开始跑动起来后,她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

来时平君与金陵同乘一车,半个多时辰的路程,金陵几乎没说过什么话,害得她也不敢随便讲话,只觉得苦闷异常。金陵这人看起来非常儒雅温柔,对平君也甚为和气,可不知怎么的,即便他年岁不大,在他面前却总让平君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压抑,令她不由自主地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说错半句话。不过金建不比金陵,金建活泼好动,性子倒与彭祖、病已有几分相似,车子才走了没多远,他便从车厢内取出许多水果点心来,一齐堆到了平君面前。

“尝尝这个,这个是葡萄,西域产的果子,可好吃了。”

平君腼腆一笑,摇了摇头。

“那尝尝这个,甜瓜,也是西域产的…味道可甜了。”他用小刀剖开圆滚滚的绿色瓜皮,瓜囊连着瓜籽都是金子般耀眼的黄色,车厢内果香四溢,勾得人垂涎三尺。

平君一半好奇一半眼馋地打量着那只甜瓜,金建手脚利落地分了一块递到她手里,“吃吧,吃吧…哎,你刚才吃饱了吗?”

“嗯…”她细弱蚊蝇地应声,有些不好意思。

金建根本没听到她的声音,自己接话道:“肯定没吃饱,我跟你说吧,我才吃了三分饱…我们这位…大哥啊,我们真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说话间平君咬了一口瓜籽,只觉得满嘴干涩,口感怪异,说不出什么滋味。她不敢吐出来,只得直着脖子强咽了下去。金建在一边大声嚷嚷道:“唉,要吃瓜肉,你别吃瓜籽啊。”

一句话顿时让平君羞愧得无地自容,低着头讷讷地说:“我…我不知道,以前没吃过这种东西…”

金建笑道:“所以才更得尝尝啊。”

平君听他语气真诚,并没有半点嘲笑之意,她心中感激,默默地咬了一口瓜肉,甜美的感觉似乎一下从唇舌间直沁入心脾,被强烈的自卑感压抑了一天的心情豁然开朗。

“金大哥为什么生气?”

“你也看出他生气了?”他不答反问,哈哈大笑,“他很少让外人看出他的真实情绪。”

平君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得一笑了之。

他冲她眨眨眼,满脸神秘,“想知道为什么吗?”

她本想摇头的,可是金建的表情反而好像非常想讲似的,在他灼热的期待下,她不得不点了点头。

金建嘿嘿一笑,舔着唇说:“那两姐妹姓得不好。”

“姓得不好?”

“是啊。”

“李这个姓,不好吗?”

金建吁气,“在他心里,只怕大大的不好。”

平君好奇心起,有心想问一句为什么,可抬头却见金建侧首出神地望着窗外景色,久久不语。

05、兄妹

细雨,如丝线般飘落,空气中浓郁的湿度使得她的鼻子有点堵气,呼吸不大顺畅。回到传舍时很意外地发现居然没找到刘病已他们几个人,这让许平君很是吃了一惊,后来听驿丞解释说他们只是出去游玩并没有离开云陵,她提起的心才又重新放了下去。

因为下雨,平君连门都无法出,随着天色越来越黑,雨势由起初的蒙蒙小雨,转为倾盆大雨,天空犹如破开了口,雨水倒灌而下,既密且急。平君独自守在房内聆听雨声,过了将近两个时辰,只觉得腹中饥渴,正要翻出包裹内的干粮来充饥,门上却突然砰砰地响了起来。

疾步开门,门外落汤鸡似的站着王意,发际的雨水沿着面颊还在不断地流淌。她嘴唇冻得乌青,面色雪白,门一开便跨了进来,“你回来得倒早。”

“你这是去哪了?”

“找你去了呗。”她一面哆嗦,一面把湿透的衣裳从身上剥下来。吃了水的衣裳黏在背上,她一时甩不开袖子,平君见状急忙过去帮忙。

“我下雨前就回来了,你们也去市里了?”见王意冻得牙齿咯咯打颤,忙扯过一床被子兜头将她裹住。

王意拉紧被角,紫青色的唇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线,“你还是过去瞧瞧那两个小子吧,我好歹还是坐了车去的,即便淋雨,也是有限,他们两个坐的可是轺车。”

轺车除了有个顶盖遮阳外,四壁皆空,碰上这样的大暴雨,就好比是直接站在雨里受冻。从市里到传舍往返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淋雨回来,可不得生生冻出病来吗?

她和王意交代了几句后,便匆匆赶往刘病已的房间。在门口敲了大半天才听见里面有人应了声:“进来。”

推门进去,房里黑灯瞎火的,什么都看不见。她噫呼一声:“怎么也不点灯?”

黑暗里有人含糊地答了句:“没顾得上。”鼻子显然不通气,说话的声音出奇地粗重。

平君摸出燧石,将屋内的烛灯点了,随着烛台一一被点燃,屋里的光线总算转亮了。刘病已披头散发地缩在床上,厚重的被子将他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圆乎乎的脑袋在外头透气。平君靠近了些,发现他脸色比王意难看了无数倍,双颊冻得都发紫了,鼻涕拖得老长,他时不时地用力吸气,浑身打着哆嗦。

“果然还是受了风寒。”她吃惊地靠过去,掌心贴向他的额头,触手冰冷,“还好,不烫,没发热。”

刘病已一甩头,甩开她的手,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我要真生病了,你是不是该偷笑了?”

她诧异:“我为什么要偷笑?你若是病了,对我有什么好处?”

他狠狠地噎了一下,但随即又愤愤地说:“我若是病了,没人看着你,你更可跟金家那几位公子们在外头疯玩,乐不思归了。”

“也没这道理,你不病,我难道就不能和他们出去玩了吗?你若病了,我要照顾你,反倒不能跟他们出去玩了。”

刘病已侧过头去不说话,只是呼哧呼哧地使劲吸着气,平君打量了下四周,见床下扔着一大堆脱下来的湿衣裳,于是捡了起来,“彭祖哥哥呢?”

“他说肚子饿,换了衣裳跟王鲔到厨房找吃的去了。”

“不是有出门时带的干粮吗?”

他翻了个白眼,“他哪吃得惯那个?”

她平白遭了一顿埋怨,也不生气着恼,只是将手中的衣物扔进一只空竹笥内,“这些我拿去洗。你饿不饿?我等会儿去厨房瞧瞧,你想吃点什么?”

他不吭声,只是把脖子一缩,烛光摇曳,眼睑低垂,不知在想什么。平君见他一副瑟瑟发抖的可怜样了,忍不住叹了口气,捧着竹笥走了出去。

廊檐下的雨珠犹如倒挂的珠帘,雨水溅在地上,犹如水银泻地般,风雨过大,即使有回廊遮蔽,这般迂回穿庭而过来到厨下,仍不免湿了鞋袜。

厨内燃着火光,进门便感到一阵暖意,张彭祖笑嘻嘻地缩在灶下,紧挨在灶口靠火取暖,面颊被火一逼,红得像是发出光来。王鲔脱了湿衣裳,因为没有换洗之物,所以正光了膀子在灶台上忙活,见平君贸然地闯进来,低呼一声,哧溜躲到了光线昏暗的角落里。

灶上的一只陶釜内不知道炖着什么,噗噗地往外冒着热气,平君把竹笥搁在地上,急忙伸手揭盖子,饶是她手快,汤汁已溢出一小部分,顺着釜边滴滴答答在灶上淌得满是。陶釜内炖着一只光溜溜的禽鸟,比鸡鸭小了点,比鸟雀又大了点,不知是何物。

“搁盐了吗?”

王鲔躲在暗处哼哧哼哧地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张彭祖坐在灶边的乱草堆里傻笑,火光映在他的脸上,红彤彤的十分扎眼。

平君哼了声,没好气地说:“你兄弟就快冻死了,你倒会找地方舒服。”

张彭祖咧嘴一笑,“让他跟我来的,他非躲屋里不肯出来。”

“这釜里煮的是什么东西?”

张彭祖没回答,王鲔穿了衣裳走出来说:“回来时在院里树根下捡的,是只鸽子,已经死了,我瞧着挺肥的,就洗洗炖了。张公子不嫌弃,说要留下来一起吃…许姑娘要不要也一起吃点?”

平君看了眼釜内,摇头,“才多大点肉啊,值得你这么馋!”边说边瞪了彭祖一眼,回头见王鲔身上穿的衣裳居然仍是他原来的那身,衣裳也没洗,就晾在厨里靠火略略烤了烤,还没干透,衣襟上随处可见污泥,“这衣裳脏了呢,脱下来我给你洗洗吧。”

王鲔吓得往后退了一大步,“小人的衣裳哪敢劳动姑娘洗,没事,已经差不多干了。”

平君笑道:“洗衣做饭本是女子应当应分的事,衣裳还是留给我洗吧。”

王鲔瞠目结舌,眼前这位许姑娘和他家的三姑娘是朋友。他只是一名奴仆,做的活都是贱役。许姑娘是良家女子,父亲又是个三百石的官吏,她年纪虽小,但行事做派却不比他们家三姑娘差多少,所以他们这些仆役从不敢小觑轻视了她。

“姑娘快别折杀小人了。”许平君往前跨了半步,他又往后退了一大步,咣当一脚踩进一只水桶里,惹得张彭祖捧腹大笑。

“平君!平君!”张彭祖笑得气都快喘不上来了,“我的湿衣裳还扔在房里,你这么爱洗,不如你替我洗了。”

平君气恼,走过去,捧起竹笥把里面的衣裳全倒出来扔到他身上,“本来是要洗的,听你这么一说,我反不想洗了。”

张彭祖转身一把抱住她的腿,哭嚎道:“我错了,我的好妹妹,我错了还不行吗?”

他头上还顶着一件白色的中衣,袖口软趴趴地在他耳边垂了下来,犹如一只肥大的猪耳,他脸蛋烤得又红,故意愁眉苦脸地装古怪,活脱脱像极了一只小猪仔。平君咯咯大笑,捧起空竹笥假意要砸他,吓得他赶紧松手。

“妹妹,好妹妹,平君妹妹…君儿妹妹…”

平君只不理他,走到灶前,将陶釜内的鸽子汤舀了两碗出来,盛在竹笥内。

张彭祖见这招不管用,气呼呼地一跺脚,“哼,偏心眼,又是拿给病已吃的吧?有好东西你只惦记他,我也是你哥哥呢,你怎么不想想哥哥我的好呢?他如果惹你不痛快了,一句君儿妹妹,就把你哄得开开心心、服服帖帖了,为什么我喊的比他多上十倍,你总也不理我呢?我的好君儿妹妹…”

他觍着脸孔贴近,平君扁起嘴巴,佯怒道:“你再说一句废话,我就把整只鸽子都端走,一丁点肉沫都不留给你。”说完,拔腿走人。

张彭祖趴在灶台上,像狼似的拖长声音喊:“君儿妹妹——”

平君走到门口,被他凄厉的声音喊得一阵儿毛骨悚然,回头嗔道:“真是怕了你了,把衣裳留着,连那位王大哥的一起…我一会儿回来洗。”

张彭祖哈地一笑,兴奋得从地上蹦了起来,伸长脖子目送她走远,回头对王鲔说:“你瞧,她是不是真的很好哄?病已说得一点儿没错,平君心软,送她一根草都能哄得她当成宝…”

平君小心翼翼地端着竹笥往后院赶,既怕走得急把汤打翻,又担心走得慢汤冷掉。她先把其中一碗送去给王意,也不敢在那久留,便急匆匆地去找刘病已。可才到房门口,却见门窗洞开,冷风夹着雨点子噼噼啪啪地往房里吹,原本点着的蜡烛早被吹熄了,屋里什么都看不见。

她叫了两声:“病已哥哥!”里面也没见回答,只得将笥放下,然后去关门关窗。走到窗前一看,黑咕隆咚的房里像棵树似的杵着一人,吓得她当场尖叫起来。叫声过后,她忍不住大骂:“你又故意吓我,真是安的什么心,你一日不捉弄我,一日便不得安生!”心里气极,忍不住挥手去打他。

才拍了两下,便觉得不对劲,刘病已像根木桩似的站在窗边,身子被冷风吹得冰凉,一丝热气都没了。

她急忙关上窗子,点上蜡烛。果然他脸上眼泪鼻涕挂了一大把,眼皮耷拉,嘴唇发紫,颧骨上两点倒跟刚才张彭祖烤火烤红的脸蛋似的,异常火红。他身上仅穿了一身单薄的内衣,脚上连袜子都没套,光光地踩在地上。

平君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小声问:“喂,你又想干什么?”

他的眼珠子动了动,嘴巴一张一合,吐了一个字:“冷。”

她哼了声:“活该,谁叫你使坏。”嘴上这么说,却马上将他连推带拽地弄上床,捂紧被子,又取来鸽子汤端到他跟前,“幸亏还不是冬天,外头要是下雪,你早冻僵了。”

汤已经不烫嘴了,病已就着平君的手一口气喝到碗底朝天,这才吸着鼻子缓了口气。平君放下碗:“不如起来去厨房烤烤火?”

他懒洋洋地摇头,声音嘶哑:“头疼,想睡觉。”

“那你先睡一会儿吧,我去洗衣裳。”

因为天井里全是积水,没法打井水,她只好用厨房积存的水搓洗衣物,才刚洗到一半,王意急匆匆地跑来,叫道:“快去瞧瞧刘病已,他浑身发烫,还一个劲嚷嚷说冷。”

平君惊得衣裳掉在盆里,溅起无数水花,张彭祖抢先从厨房跑了出去。平君拔脚跟上,不曾想心里急,经过走廊时竟然滑了一跤。那一跤跌得不轻,磨得左手掌心都蹭破了皮,血丝直冒,她也顾不上瞧,心急火燎地跑到刘病已的房间。

病已躺在床上,王意给他加盖了两条被子,他却还是惨白着一张脸,干哑着喉咙嚷:“冷死我了,冷死我了…”

张彭祖也没了主意,倒是王鲔年纪大,有见识,马上建议:“这得出去延医诊治,刘公子是受了风寒,得了热症。他年纪小,这病可大可小,耽误不得。”

平君一听眼圈立即红了,王意皱眉:“我们在云陵人生地不熟的,怎么知道哪里有医者可请呢?而且,就算有,无人引荐,只怕医者也未必肯上门,这么大的雨天,我们总不能把一个病人抬来抬去吧?”

众人犯了难,看着病已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平君忽然掉头就跑。

张彭祖追问:“你去哪?”话才落音,她人就没了影。

王意沉吟:“我大抵能猜到她去找谁。”

刘病已突然哑着声大叫:“我没病!我没病!用不着去请什么医者…”

张彭祖插嘴:“我看你也不像是个生病的,淋雨得了风寒而已,至于像刚才那样哼哼那么大声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大病,快死了呢。”

王鲔慌道:“张公子,忌讳的话可不能乱说。”

王意瞟了病已一眼,轻飘飘地哼了一句:“我倒认为他是真得了病,不过不是你们以为的这种…”

房里三人正在拌嘴的工夫,许平君已经来到了金氏兄弟的房门口。她定了定神,整理好了自己的装束后,才敢去敲门。

吋吋…吋吋…有节奏地敲了十来声,里面没人回应,门缝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芒。冷风呼啸,钻入门缝带出一种尖锐的哨叫,她的心忽然没来由地一紧。

砰!砰砰!砰砰砰…敲门变成了拍门,到最后她使尽全身力气用力砸,然后门突然开了,不是里面有人打开了门,而是因为她用力太猛,门被她砸开了。

嘎吱一声,门扉向内拉开,里面空无一人,金陵不在,金赏不在,就连那个说话笑嘻嘻的金建也不在…房间内很多行李都还在,只是他们的人不见了。

外面下这么大的雨,他们还能去哪?

她忽然想起,本该和刘病已住一间房的金安上也不在,一个下午她在房间与厨房来回走动,却没有见到金氏兄弟中的任何一人。

“上哪去了…会上哪儿去…”想到病已病恹恹的模样,她眼睛一酸,不知怎的,眼泪就滚落腮旁。随手将泪痕擦去,她跑到前堂去找驿丞,只是天色已晚,驿吏们大多都回家去了,偌大个传舍内空旷得让人心头增添丝丝寒意。她找遍堂前屋后,总算在门庑上找到了一名值宿的驿吏。

找到时,那人居然已经熄灯就寝了,平君将他吵醒,他口气颇为不悦地埋怨:“找人看病?夜里宵禁,街上不得有路人出行,你这姑娘亏你还是长安来的,怎么连这点规矩都不懂了?”

平君面色刷地白了,她只关心天气恶劣无法出行,却没有留意到现在已经到了宵禁的时辰。这会儿别说病已出不去,就连医者也请不来。

她愣愣地站在原地发呆,那驿吏见状,却领会错了她的心意,于是软言劝她道:“姑娘你就别伤心了,如果只是为了瞧病,也不过是多挨一夜的事,等天一亮我便帮你去找…如果是为了那些官宦公子们伤心,也实在是没必要,你听我一句劝,我在这儿做的日子虽不长,但见的人可多了去了,像这样的官宦子弟向来是来去如风,不过是玩笑一场…你年纪尚小,别太认真放在心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