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心理师之江湖断案/寻郎上一章:第 23 章
  • 女心理师之江湖断案/寻郎下一章:第 25 章

“自然是要走的。”冉非泽冲她微笑,“不过姑娘既是我带来的,我又怎会就这般丢下姑娘不管?”

苏小培眨眨眼睛,又要走,又说不会丢下她不管……

“我必是会安顿好姑娘方可放心。”

他微笑着,那微笑真是帅气,苏小培看着,却觉鼻端有些堵。

原来如此。月老的话是这个意思吗?她遇到的那个人,会带她找到程江翌。冉非泽没带她直接找到人,却是带着她找到了寻人最佳最有力的势力。有什么会比呆在公安系统里找人更方便的呢?

可是,就这样要别离了吗?

苏小培眨眨眼,很难过,失掉钱银的失落远比不过将与冉非泽分离的徬徨。

她的神情落在冉非泽的眼里,他差点没忍住要去抚她的头,手动了动,控制住了,他唤:“姑娘。”

苏小培抬头看他。

他继续微笑:“姑娘莫慌。宁安城是个好地方,姑娘定是会喜欢的。”

苏小培还能说什么呢?她也只能回个微笑,点了点头。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冉非泽向来是说到做到,他开始着手安顿苏小培。

首先他带着苏小培去看了那房子。小小的两间房,确是不大,称不上有院子,但并排两间房子前面有个门廊,晾晒与活动倒也勉强够。最里面有间小小的厨房,小得可怜的灶台和可容两人转身的空间。冉非泽看了,转头看看苏小培,苏小培知道他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地摇头答:“我不会。”

在现代时做饭她就不太会,何况在这世界是劈柴生火这种高难度的。

冉非泽点点头,与她道:“烧个热茶,备些热水净身总是要的。”他知道她喜洁,每天晚上光折腾洗漱净身这种事了。

“哦。”苏小培点点头,一咬牙:“我能学会。”

那表情把冉非泽逗笑了。

之后冉非泽又见了那位要来照顾苏小培的婆子。说是婆子,但看着只四十多岁的年纪,随夫姓刘。苏小培跟着冉非泽一起喊她刘婶。

刘婶就住在隔壁,家中汉子也在衙门当差,是个看门打更的小役,夫妻俩有一子一女,女儿嫁了,他们与儿子同住。刘婶平素在家持家务照顾孙子,空时会做些活,也常帮着衙门做些饭菜,洗洗衣服。她接了照顾苏小培的活,倒也高兴,见着了苏小培,亲热巴结,直问苏小培平日都需要她干些什么。

苏小培想半天,洗衣服她不想假手他人,自己洗得虽不是特别干净,但是放心。尤其刚才这刘婶说她帮着衙门的差爷洗,她很怕她的衣服混在那群男人的衣服里。而且还不知这些古人有没有衣服袜子分开洗的卫生概念。

“麻烦刘婶给做个饭。”想半天就想出这个了。

这么简单?刘婶高兴地眉开眼笑,一口答应。

“还有呢?”冉非泽斜睨她。

苏小培有些茫然,洗衣叠被这些她自己来就行,最难的还是吃饭。冉非泽看她这样就知道她没概念,于是帮着问了水井在哪里,茅厕在哪里,刘婶领着他们去了。弯弯绕绕,出了巷口拐到个背街处,几个媳妇正在井边洗衣裳,再绕到另一边才是茅厕。

苏小培垮着脸,这果然不太方便。

几个人又回到房子那,冉非泽开始说了,他会支个水缸在廊底,就是厨房口的那个位置,让刘婶帮忙每天把缸打满水。另外每日早晨苏小培要把夜桶放出来,让刘婶处理自家的时候也顺手处理一下,洗干净再送回来。还有厨房那个灶台太小,没什么用,他会打掉,支个炭炉烧水便好,一日三餐刘婶在家做好了送过来,这边便不开火了。

他拉拉杂杂说了一堆,买炭添衣,饭菜如何安排等等,都是些生活琐碎需求,刘婶听了,点头答应。苏小培心里叹气,越发觉得自己是个生活废物。以前在酒铺虽住得简陋,但生活条件倒是方便,后来在客栈住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造成的结果就是她来这里这么久了,别说生活技能,就连生活概念都比较匮乏。

苏小培暗暗给自己打气,没关系,她可以学,她二十七了,又不是七岁,生活自理肯定没问题。

第二天,冉非泽与秦捕头说了情况,秦捕头点头同意,他便找了衙门里管杂事的差爷,领了些材料和杂费,又拉白玉郎等人帮手,一起把苏小培那小屋子改造了。几个男人把灶台敲了,重架了炭炉。烧炭比烧柴简单,这方便了苏小培。

围墙筑高了一些,打了新床,弄了桌椅柜架,支了个大水缸,桶盆碗杓置物架等一应俱全。苏小培跑前跑后,又是打扫又是送水送汗巾,眼看着落脚的地方一点点变得齐整起来,心里充满感动。

三日后,苏小培退了客栈的房子,搬进了新家。她有邀请冉非泽一起住,可他拒绝了。

“我知姑娘好意,可姑娘要在此长住,惹来闲言碎语也是不好,若我离去,那些闲话必给姑娘招来是非,孤身女子,切要多多留心。”

苏小培明白过来,点点头,带着她的小包袱入住了。

她的卧室在里间,屋子小,只有一床一桌,外间是吃饭和写字的地方,有书柜给她放她的日志册,还有备好的文房四宝。那小厨房被改成洗漱间,马桶什么的也放在那。苏小培那夜独自坐在床边,心中惶然,忽然间好象真有了独自流浪的恐慌,她就要一个人了,她快没了依靠。

她问了冉非泽他的房钱谁出,冉非泽道:“自然是衙门付。秦大人怕我拐了你走,对我讨好着呢。”

冉非泽其实还没有想好到底要不要将她独自留下,按说现下这安排可比他把她送到尼姑庵更教人放心,可他就是放不下这心。不但放不下,他居然还会觉得舍不得。嗯,也不知该不该说成是舍不得,反正冉非泽也有些闹不清自己的心思。他想他的心越来越软了,若是从前,他安顿好她,就该离开了。可他现在很不想走,真不想把她独自丢下。

苏小培这头的心情也很复杂,若是冉非泽拐她走,也许她真的会跟他走。

可他没有,他甚至也没再戏弄调笑她了。苏小培躺了上床,闭上眼,她与他都明白,留在宁安城是对她最好的安排。

最好的,却不是最欢喜的。

忽然之间,感觉他与她之间似乎隔了什么。

苏小培叹气。

夜深了,苏小培睡得很不踏实,床是新床,被褥也全是新的,可她就是觉得不太舒服。她听着自己的心跳,头一次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独自一人——不安和孤独。

苏小培住进了新家,也开始了在衙门上工的日子。冉非泽陪着她,与衙门各部的人认识熟悉。白玉郎常常跑来凑热闹,被冉非泽捉住交代:他走后,定要好好多照应苏小培。

白玉郎被唠叨得直拍起胸口:“冉叔放心,我便把大姐当亲姐看待。”

苏小培不以为然,这亲弟的靠谱程度就跟那2238号月老一样,她还是靠自己吧。嗯,还有靠壮士。

壮士确实是靠得住的。

苏小培办公的地点是与师爷们坐一屋,她看不太懂公函。文言文,她只能看懂个七八分,有些意思靠猜的,但是这类严肃的公事,靠猜的当然不行。冉非泽与几位师爷喝酒拉关系,三两次下来,居然沟通妥当了,日后案子的函文让师爷们与小培多多口述,主要是细节,讲清楚明白。撰写文书方面的事,更是得让他们多担待。苏小培那丑不拉叽的字,真的见不得人。

苏小培上工了一段日子,与师爷们讨论旧案,又将马征远和司马婉清的案子都过了一遍,大家相互熟悉后,沟通慢慢顺畅起来。

师爷还帮苏小培写好了寻人的公函,并按苏小培的口述画了一个短发男子的画像,苏小培看了,觉得有六七分像而已,不过文字描述好了细节,若是真有人见到程江翌,应该立马会知道是他。毕竟这样古怪的人,特征明显,肯定与她一般惹人注意。

秦德正信守承诺,遣人将那函文抄了许多份,送往了各地。

另一方面,罗奎与马征远都被判了秋后问斩,两人行刑日期定在了一日。刑判公函已经交到了上级,等待批复。

苏小培努力适应着在公门打工挣钱等消息的生活。冉非泽一直没说什么时候走,一开始他每日陪她上工,后来不陪了,只每日来探望她,日日不落,却每日来得越来越少。而她的居所,他从来不去。苏小培知他好意,是想让她慢慢习惯独自一人,也是想避嫌,使她不致落人口舌。

他这样越是体贴,她就越知道他为人的好,她又怎能辜负他的心意?于是她掩着心里的不安,每日精神抖擞地上工。其实根本没什么案子发生让她忙,但她就是能很忙。她翻阅大量的旧案宗,看不懂的就问,然后再自己重新整理记录一遍。她从这些旧案里探寻犯罪心理的状况,这些与现代是不同的,她既然拿了薪水,就该认真准备,随时应对。

白玉郎那毛躁少年一日说漏了嘴,说冉叔问他大姐过得如何,他说他每日看着呢,大姐过得相当好。

苏小培笑了,就知道这熊孩子是能派上用场的。

只是冉非泽若对她安心了,那分离的日子是不是就更近了?

很快半个月过去了,到了发月钱的日子,账房先生给苏小培支了五两银,说是大人嘱咐了,这月虽未做足月,但按足月的银钱付。苏小培没客气,道了谢,央账房先生替她将一两银换成碎银和铜板串钱。这是冉非泽教她的,钱庄里的人最是狡猾看人脸色,若遇上心地不好的,瞧苏小培啥也不懂,换钱时会坑她,所以他嘱咐她去衙门账房里换兑,现在,她照办了。

接下了银子。苏小培回家,把四两整银放在了卧房小桌的墙角处,那里有冉非泽帮她弄的一个暗格,特意给她放钱银的。然后她带着碎银铜板,去了客栈,买了只烧鸡和一壶酒,请冉非泽吃一顿。

“发月钱了啊?”冉非泽开门,看到她手上的东西直笑。

苏小培也笑:“烧鸡一只,我请阿泽吃。”

冉非泽哈哈大笑,完全没跟她客气,又叫小二往屋里送了些下酒菜。

两个人围坐桌前,冉非泽摆上两只酒杯,一人倒上一杯酒。他一饮而尽,苏小培也不好这时候说她不会喝,于是小心抿了一口,白酒呛喉,烧得她嗓子发辣,她咳半天,不充好汉了。

冉非泽撑着下巴看她直笑,苏小培咳完了,觉得很不好意思。

“姑娘过得如何?”他忽问。

苏小培答:“不错。”

冉非泽又笑,苏小培觉得他的笑容背后的意思是说,你过得不错我就要放心走了。

这想法让苏小培有些低落起来,可冉非泽没说要走的话,却跟她说了件他为了一罈酒冒险的趣事,苏小培被那事逗笑了。

两个人喝酒吃菜,苏小培不觉又抿了两口辣辣的酒,兴致来了,她忍不住也与冉非泽说了几件她在衙门里遇的事,说到有次受了某位师爷的夸赞,她不知该如何应对,于是答“哪里哪里”,可是万一下次还有人夸她,她还只会答“哪里哪里”,别人次次夸她,她都只会“哪里哪里”,那样是不是挺没意思的?

她说完了,歪着脑袋,怎么觉得自己这么臭屁的语气似曾相识?

冉非泽哈哈大笑。

“答哪里哪里也是不错。日后姑娘若是失了踪,师爷们写寻人公函时,可写上那姑娘喜欢答哪里哪里。”

苏小培撇嘴瞪他,想想也觉好笑,而后她认真问:“礼尚往来,我是不是也该挑些师爷的好夸赞回去,奉承奉承?可夸他什么好?”

冉非泽认真答:“你可在他夸你后,回赞他所言极是,或赞他识人有眼。”

苏小培又想笑又想垮脸给他看,壮士,你许久不捣乱,憋不住了是吗?

“姑娘可是想夸赞我?”冉非泽扬了眉毛,一脸有所期待。

咳咳,苏小培清咳,正经脸:“为免壮士回我‘所言极是’,我便不夸了吧。”

两个人相视一笑,笑完,苏小培心中却增伤感。

他俩说了废话一堆,其实哪里有这么好笑?

苏小培真的想问:“壮士,你不走行不行?”

可就如同冉非泽知道什么对她最好一样,她也知道这样是强人所难。她只能对他笑,而他终于,抚了抚她的头。

冉非泽究竟何时要走,苏小培不知道,她没敢问,他也没说。苏小培并不知道,这日夜里,有一人敲开了冉非泽的屋门,与他报了一桩麻烦事,催促他速去武镇。

第二天,苏小培正在衙门翻案子卷宗,皱着眉头费劲读着,记下几处想问的,忽见白玉郎跑来:“大姐,有桩案,大人唤你过去。”

苏小培一愣,赶紧起身跟着白玉郎去了。

案子是桩小案。一户姓曾的人家,儿媳妇偷了婆婆的玉坠子,婆婆本就对她不喜,这下抓了把柄要儿子将她休弃,可这媳妇死活不承认拿了,一口咬定玉坠子就是放在婆婆的首饰盒里了。儿子本想息事宁人,可做母亲的无论如何不愿就这样算了,儿媳妇不愿和离,便将儿媳妇告了。

这种家务事是当官的最不愿管的,而且一家人全都言之凿凿,婆婆媳妇两人都将家里翻遍了也没找到那坠子,不是有人偷窃又是如何?那一整日都无外人来过,只婆媳二人在家。

苏小培过来听了,问:“那大人是想让我辩识他们说话的真伪?”

“你也是妇道人家,且好好劝劝那两个妇人,为这莫要吵闹。”府尹的意思,是想和解了事。师爷里只苏小培是个女的,与妇人好说话。婆婆告儿媳妇偷窃,却也没搜出证物来,如何证明?媳妇说没偷,可东西确是不见了,又如何证明?

苏小培点点头,下意识地往身边看,然后想起身边没站着冉非泽。她抿抿嘴角,再点点头,让府尹安排间屋子,她好与婆媳二人单独说说话。

☆、第 43 章(修)

第43章

苏小培先见了当婆婆的。婆婆一脸严厉,先与苏小培说了盏茶工夫她家儿媳妇如何如何不好,直到苏小培觉得说得太足够了,引导她往别处说,她才开始讲了今日之事。

其实还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日,因着日头好,当婆婆的嘱咐儿媳妇将她屋里的冬被冬衣拿出来晒晒,将被单衣物洗了,又要求她洁梳净饰。儿媳妇都照办了。可下午等老太太睡了午觉醒来检查活干得仔细不仔细,却发现自己最爱的玉坠子没了。

她当场喝问媳妇,可儿媳妇只说不知,还装模作样地把婆婆的屋子翻了一遍,并没有找到。而做婆婆的自然不信她没拿,于是亲自动手搜了媳妇的屋子和身上,却是也没发现。最后两人便闹到衙门里来了。

老太太说两句便骂一句,说两句便骂一句,苏小培耐着性子认真听。

跟老太太聊完了,苏小培又见了当媳妇的。年轻媳妇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孩子十岁了,今日里上了学堂,只中午时回家吃了饭,歇了个午觉,而后又去了。孩子出门后,老太太也醒了,她在院子里转了转,摆弄了些花草,回来后检查媳妇洗的衣物是否干净,收回的是否折得整齐,是否按规矩分类放好到了柜子里,然后又检查了梳子首饰那些她是否都擦干净了,这时候发现少了一个玉坠子。

“那玉坠子你今日擦过?”

媳妇抹泪点头:“擦过的,因是娘最爱的坠子,我擦得特别仔细,这个我记得清楚。”

“那擦完后,你放到了何处?”

“就跟着其它首饰一同放回了盒子里,我绝没有拿。”

“是否孩子调皮拿去耍了?”

媳妇猛摇头:“我擦首饰收拾的时候,孩子在学堂念书。况且娘平素教导严厉,孩子不敢拿的。”

“你确定你将玉坠子放回盒子里了?”

那媳妇一顿,哭道:“我确是记得我放到盒子里了,可娘问了我几回,我想了又想,却又想不起放回去的那情景。首饰我是一起擦的,别的东西都在,我定是该全放进去了才对。可今日我儿中午回来,说是被夫子责罚了,不想再去学堂。我下午一直想着这事,有些晃神,唯恐他到别处玩耍。擦首饰时娘叫我到院子里收被单,我就赶紧把首饰都放进盒子里,出去收了被单回来,这中间未曾有旁人进过家门。可那坠子确是不见了。”

“所以你并不确定你有放进了盒子里吗?”

“我……”那媳妇咬唇落泪,最后扑通一声跪下了,哭喊:“大人,求大人明察,我不是贼。婆婆对我素来不喜,可我也一直本本分分,认真孝顺她老人家的。我不愿和离,莫说我与官人夫妻情深,便是这罪名我也担当不起。若是判我偷窃,将我休回娘家,我日后又如何做人?”

苏小培吓一跳,赶紧把她扶起来。她能想角若这女子真是被冤,丈夫孩子从她身边被夺走,名声尽毁会是怎样一副惨状。她想了想,看向窗外。窗外院子里,曾姓男子望着这屋方向,一脸焦急地等待着,他母亲站在他身边仍在忿忿念叨着什么。苏小培目光一转,却是看到了冉非泽。

她心中一喜,冉非泽对上她的目光,冲她点了点头。

苏小培让那媳妇等等,然后推了门出去。

“壮士怎么来了?”她一出去,冉非泽便走了过来,她忙问。

“听说姑娘接了一桩案,我便来瞧瞧。”

苏小培笑笑,点点头:“是桩小案。”

冉非泽闻言也笑了:“看来姑娘成竹在胸。”

“倒是有法子能辩一辩她们的话,壮士有何忠告没有?”

冉非泽闻言动了动眉头,他明白苏小培的意思,她的法子,定是又有些古怪了。

“姑娘,莫自作主张,莫张扬生事,谨言慎行便好。”

苏小培点点头。

冉非泽却又不放心,问:“姑娘可明白?”

“明白。”苏小培被他的表情逗笑,答道:“能不拘小节的,是手上有剑的。”

“姑娘所言极是。”

两人相视,又觉想笑。

苏小培低了低头,道:“那我先去禀了府尹大人。”

冉非泽点点头,没动。显然他并不打算陪她去。

苏小培走了几步,回头看,看到他也正转头看她,苏小培心里一暖,加快步子走了。她觉得自己好象独自去考场,而冉非泽站那目送,象是送考的家长。苏小培步履匆匆,在府尹屋前又见到了秦德正。

“苏姑娘。”秦德正唤:“听闻大人交予姑娘一桩案。”

“是桩小案。”苏小培道。

秦德正听了,微微一笑,告辞走了。

他也担心她吗?

苏小培定了定神,忽然明白过来,这真的是场考试。

但是她不担心,这真的是小案,她能办到的,小事一桩。

苏小培去见了府尹。府尹见她便问:“如何了?”

“大人,那媳妇所言,确是有些不确定东西放哪了。”

“这个本官早已知晓。”

“我倒是有个法子,能帮她想起她把东西放在何处,或者,若真是她偷窃,也能教她说出放在哪了。”

“当真?”府尹皱了眉头。

“当真,不打不骂不吓。我就是与她说说话。只我那法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能让人扰了,这个,还望大人知晓。”

府尹想了想,点点头,唤了个衙役进来,交代了几句。那衙役领命与苏小培一起去了。

苏小培回到了原先审媳妇的那屋,媳妇还在那,却是隔着窗与她家官人手拉手泪涟涟地说话。苏小培过来了,冲那衙役点点头,衙役带了两人,将其他闲杂人等都请走,领到了院子外头。冉非泽也没留下,跟着出了院子。

那媳妇有些慌,看着苏小培。

苏小培对她笑笑:“夫人莫慌,因夫人没记清坠子究竟放在了何处,我禀了大人,让夫人安安静静地仔细想想,定能洗刷夫人冤屈。”

那媳妇面露惊疑:“我没有扯谎,确是仔细想了,我记得就是一起放入那木盒子里了。”

“夫人莫急。”苏小培招呼她:“坐。”

媳妇坐下了。

“夫人信我,我定能为夫人找出那坠子。”苏小培声音轻轻,却很坚定。那媳妇听得,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夫人仔细听我说,按我说的去想,可好?”

“好。”媳妇再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