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宫太子而言,不进则退。要么就保住自己的位子,登基为皇。要么就像他的兄长一样,在宫廷斗争中落败,晚景凄凉。

和长孙无忌长谈过一番之后,李治认真地思索了一番自己的处境。他现在终于能够明白当初大哥如坐针毡的那种心情了。东宫看似风光,内里的凄楚却只有自己知晓。

经过一晚的辗转反侧,次日见到长孙无忌时,李治道:“舅舅,我想礼聘徐充容的妹妹为良娣,您以为如何?”

太子由皇帝做主,迎娶出身显赫的太子妃王氏,这一点人尽皆知。王氏的进门,对太子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可这还远远不够。他现在要的,是稳住太宗的心意,让太宗不再有换太子的念头。

长孙无忌颔首笑了笑,颇有几分欣慰的意味:“太子殿下长大了。这件事情,臣不会干预,就由您自己做主。”

这便是同意了。

可长孙无忌这里好说,最难过的那一关,其实还是徐慧。

早先他就请晋阳帮她提过此事,可晋阳只推脱道,让他亲自去找徐慧。他当时没有敢去,这件事就一直搁着了。

李治其实早就知道,自己能顺利当上太子,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力荐之外,后宫里的徐充容和韦贵妃也功不可没。可这种事情,他是不能明面上去感谢的,只能默默记在心里。

徐慧本就有恩于他,现在李治又是有求于人,只觉得这通往清宁宫的路难走的很,怎么都迈不出那一步。

可直接让人把徐颖选进宫,又显得太不礼貌了。这件事情,他必须亲自和徐慧谈才行。

不知道为什么,此时的李治虽然已经是太子了,可对徐慧的敬畏却是有增无减。光阴流转,两人都在成长,可女孩子早熟,徐慧明显成熟了许多。她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入后廷的小姑娘了。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徐慧,完全可以为了自己妹妹的前途,婉拒太子的“好意”。

李治很想求助于父皇,可又怕太宗嫌他没用。万般无奈之下,他还是硬着头皮请晋阳帮忙,约见徐慧。

他如今是太子了,不同于以往还像个半大的孩子,可以在后廷乱闯。直接去清宁宫,总归是有些不大妥当。

最后由晋阳帮着斡旋,会面的地点定在了藏书阁。李治特意早了些到,没过多久,便见徐慧与晋阳相携而入。

晋阳被薛婕妤请去上二楼下棋。徐慧和李治就在一楼的书架间说话。

室内的光线仍旧是被高大的书架所遮挡,显得有几分阴暗。光影憧憧里,他突然记起,听说这是徐慧与太宗初时的地方。那时他正年少,但也可以想象出来,那般情景,该是怎样的惊艳。

因为此时,面对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少女,他已平白生出几分紧张。

“徐姐姐。”他舔了舔唇,鼓起勇气道:“你应该听兕子提起过,我想娶你的妹妹,可以吗?”

徐慧早就料到太子是为此事而来。老实说,她心里也颇为为难。李治如今今时不同往日了,若是她的妹妹入了东宫,就算只是侧室,将来的地位也绝不低于婕妤,可谓前途似锦。可这…真的会是徐颖想要的吗?

徐慧知道,自己是幸运的。若是她早早进宫,可不一定有如今的境遇。毕竟文德皇后、四妃都正年轻的时候,后宫里百花齐放。不是徐慧没有自信,而是她有自知之明,那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徐颖如果嫁给李治,就会面临那样的处境。头顶上压着一个身世显赫的皇后,身边有无数年轻貌美的女子,对着那共同的夫君虎视眈眈。

这样的婚事看着光鲜,可对妹妹来说,当真是一件好事吗?

李治看出她的犹豫,承诺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善待于她。我或许无法许她太子妃之位,无法给予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我绝不会让人欺负她。”

这话说的很实在,徐慧抬眼望向李治,多少看出几分少年的真心。

她微微点了点头,温和地问道:“殿下是为何想要颖儿的呢?”

李治脸色一白,突然说不出话来。他不善于撒谎,尤其是在自己倾慕的人面前,他不知该如何开口。

他忽然间感到羞愧,有种落荒而逃的冲动。

徐慧看着他脸色的变化,心底却是稍稍松了口气。比起魏王等人,晋王到底良善,心思单纯许多。她宽怀地笑了笑,颇有几分安慰的意味,“你也放心,我不会怪你。只要你记住今日所言,善待颖儿就好。”

李治惊讶地抬起头,瞪大眼睛直直地看向徐慧,似是有些不敢置信,她竟然答应了。

徐慧淡淡一笑,眉眼温柔动人,“世事难料,无论颖儿将来境遇如何,我相信殿下此时的真心。”

说罢她便欲提裙离去,李治情急之下,竟一把拉住了她。这是两人相识多年以来,晋王第二次拉她。不同于当年的是,那时的李治还只是个孩子,而且拉住的是徐慧的袖摆。而今,已经长成高大少年的李治,却是不小心拉住了徐慧的腕子。

她有几分惊慌,但并没有失措,只是轻轻地抬了抬手腕,示意李治放手。

他回过神来,连忙松了手,为自己的失礼道歉。

徐慧并没有放在心上,仍旧好言好语地问他,“殿下还有事吗?”

“徐姐姐,今时今日我为何想娶徐颖,的确是难以启齿。可当初…”他垂下眸子,有几分艰难地道:“我是觉得徐姐姐很好…若是你的妹妹能有你一半好,能娶到她,我都心满意足。”

徐慧愣了愣,颇有几分意外,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治见她错愕,反倒是笑了笑,颇有几分落寞的意味。

得到徐慧的首肯后,说服太宗就没那么困难了。

几乎是李治一提,太宗便笑眯眯地说“好啊”。不过说完了他才想起来一件最为要紧的事情,“徐充容知道了吗?”

李治颔首道:“徐充容已经答应了。”

太宗笑道:“这就好。”

他正想着叫人拟旨,忽然想起来哪里不对,不禁放慢了动作,似是不经意地问了李治一句,“你见到徐充容了?”

李治点点头。

“什么时候?”

“昨日。”

“在哪里见的?”

话说到这里,李治也有几分明白,太宗竟是有几分吃味呢。

倒也难怪他怀疑。太宗的年纪渐渐大了,心爱的小女人却还年轻。

李治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坦然一些,笑吟吟道:“在藏书阁,和薛婕妤还有兕子一起。”

太宗这么一听就放心了,可心底还是有几分不开心,徐慧怎么没和他说起这事儿呢?

晚上他就闹着,因为她的“隐瞒”,非要狠狠“惩罚”她一番不可。徐慧娇软地求了半天,好容易才叫他消停下来。

夜深人静之时,他将她紧搂在怀,深情地在她耳边呢喃道:“慧儿…给朕生个孩子吧。”

第九十八话

第九十八话

李泰的事情被发现后,清宁宫上下早已焕然一新。按理说,不该再有什么外界的因素阻止徐慧怀孕了。

听他这样说,她有一点害羞地点头,轻声道:“不过陛下要答应我,这样的话不许多说。”

“嗯?这又是为何?”

“我会有压力的。”

他笑了出来,“好。”

太宗把玩着徐慧的长发,徐慧也不甘示弱,将他长长的胡子缠在指尖,甚至还编了个小辫子。太宗假装恼了,瞪起眼睛吓唬她。和那根小辫子一起看,却显得无比滑稽。

他败下阵来,轻哼道:“欺负人。”

徐慧不服道:“陛下才是欺负人呢。”每回亲她的时候,她都会被他的小胡子弄得痒痒的,不开心。

太宗听了她的话,意识到自己的胡子有可能影响到徐慧对接吻这件事的喜爱程度,一时间也是颇为苦恼,“可是怎么办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不能将这把胡须剪掉。”

徐慧默默地看他一眼,悄悄问:“陛下真的想剪?”

见太宗点头,徐慧凑上来,附耳低声说了几句。

太宗听了先是愣了愣,随即看着她笑开,“慧儿,你真是蔫坏蔫坏的。回头朕要是破了相,可是要赖着你一辈子的。”

徐慧却是不在意地说:“现在又有什么不一样?”她早就被他赖上了好不好。

李二一脸拿她没办法的笑。

翌日他便叫来王德,让他拿烛台烧自己的胡子,然后自觉地下去领十个板子。

差点没把王德给吓死。

王德颤颤巍巍地道:“大家,老奴年老体衰,可经不起您这玩笑啊…”

太宗一本正经地说:“朕没和你开玩笑啊。”

王德这才意识到,前段时间被前朝风波搞得压力山大的陛下,这是在拿他开涮,放松心情呢。

等欣赏够了王德的表情,太宗方笑道:“你放心,不真打,就做做样子。回头给你三天假,让你那些徒子徒孙好好的孝敬你。”

王德这才小心翼翼地帮太宗烧了一半的胡子。下午太宗就顶着这副狼狈样子见了几个大臣,等他有了人证之后,晚上就让人把胡子给剃了。毕竟一国之君,顶着半边被烧焦的胡子,实在太过滑稽。

没了胡须的太宗,好像一下子年轻了七八岁。他得意地照着镜子,整个人都变得精神奕奕的。

徐慧在旁发笑,中年男人的心事,她实在不懂。不过是显得嫩了一点而已,至于这么高兴嘛?

他还真就是至于,夜里抱着她细细密密地亲,直叫徐慧后悔自己的提议,这下子可是更方便他随着性子行事了。

心情很好的太宗很快下了旨意,为徐慧的妹妹徐颖赐婚。消息立即在前朝后宫里传开,一时间就连掖庭里洒扫的宫女,都知道徐充容的妹妹才名远扬,被太子礼聘为良娣的消息了。

这件事当然也没能瞒过居于后宫一隅的武才人。晋王李治成功登上太子之位,可见她当初的眼光有多长远。只可惜这些年来由于太宗厌恶的缘故,她和晋王几乎都没有什么交集了。就算李治将来顺利登基,他还能记得她这个无子又无宠的武才人吗?

武媚娘根本就没这个信心。

但比起现在毫无盼头的日子,若是新帝登基,她好歹有一丝希望。

沉寂已久的武才人,多多少少有些期望新朝的到来。

她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了。

改朝换代的前提是皇帝的禅位,或者驾崩。太宗对太子治尚且不放心,又怎么可能会轻易放手?

所以不等到太宗驾崩,她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上位。

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太多这般怨毒的诅咒,入冬之际,太宗当真生了一场大病。

说是大病,也不尽然。太医们都说,这只是普通的风寒。只是陛下先前忧思过虑,损及心脉,这才会病得一发不可收拾。

时人长寿者罕有,年过半百已属不易。甘露殿上下皆惊慌起来,生怕太宗会有个闪失。

韦贵妃探病出来,迅速将消息封锁起来。除了甘露殿伺候的宫人,旁人一概不知陛下的病情,就连太子都不例外。

对于韦贵妃的做法,徐慧是支持的。谁都不知道陛下的病什么时候能好,为了防止旁人有不臣之心,必须将他的病情瞒住。

不过经历魏王之事以后,对于韦贵妃,徐慧虽信任,但也不敢全然信任。杨淑妃来探病时,她也请人进来,并暗示她注意韦贵妃的动作。

杨淑妃倒不指望让自己那个老实儿子谋逆篡位,但若韦贵妃的儿子有这个心思,绝对不行。她肃声表示明白,替徐慧盯着韦贵妃的一举一动。好在韦贵妃并不是个太过野心勃勃之人,并不见有何异常。

太宗见徐慧这样操劳,又要照顾他又要操心外面的事情,又是感动又是好笑地拉住她的手,低低道:“朕如何就病到那个地步了,要你这样小心翼翼地周旋?”

徐慧一只手被他拉着,另一只手里拿着半湿的帕子在他脸上擦着,淡淡地说:“有备无患。”

“你向来谨慎。”太宗含笑赞了这么一句。沉默许久,他突然道:“若朕当真有何不测…慧儿,你还年轻,又没有子嗣,该怎么办。”

徐慧最不爱听他这么说,将帕子一摔,不理他了。

太宗却仍在想,甚至提出一个大胆的主意,“不如朕临终前,把你托付给雉奴…你们姐妹互相帮衬,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总比去感业寺出家为尼来得好。”

徐慧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想不到以往那个最爱吃醋的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荒唐话。

她说不出话来,惊骇地望着他,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她看的出来,他的神色是认真的。

“陛下,不过风寒而已,您这是在做什么?”徐慧气得牙齿打颤,若不是他在病中,她真要好好地和他吵一架。现在…现在就算了,他是病人,情绪起伏不能太大。

他捡起被徐慧丢到一旁的帕子,盖在自己发热的脸上,闷声闷气地说:“朕早晚都会有那么一天,总不能丝毫不为你打算。”

徐慧听得心如刀绞,闭上眼睛,别过了头。

过了许久,她才坚定地低声道:“陛下若有万一,我也会活得很好,不需要陛下为我的前程操心。”

太宗听了,像是松了口气般一笑,“那就好。”

等他睡着了,徐慧坐在床沿,看着他睡梦里犹然不大舒服的睡颜,轻声道:“骗你的,你也信呀。”

可她若不那么说,只怕他又要说出这些让她难受的话来,甚至突发奇想,把她送去东宫也说不定。

时人风气开放,女子先后事父子的境况并不算十分罕见。以他的荒唐,只怕当真做的出来的。

可是她对李治,从未有过半点绮思念想,更遑论徐颖已经入了东宫,他要让她怎样做人?

这些他压根都不会想的,他只想让自己安心,就算要死也要了无牵挂地去死,可她怎么肯?

不过等太宗醒了,徐慧却是另一番说辞。甚至还有次正儿八经地同他说,其实去尼姑庵也没什么不好,听说感业寺的小尼姑里不乏年轻貌美者,可以偷偷地找十个八个汉子。吓得太宗冷汗直流,愈发听话地喝药,迅速地康复起来。

等他这场病彻底好了,已经是贞观十八年的新年了。新年里有一件喜事。太宗下旨,封燕贤妃为德妃。

燕贤妃,或者说燕德妃听到旨意的时候,多少有几分受宠若惊,还有些许不安。先前陛下生病,稳住后宫的是韦贵妃和杨淑妃,照顾陛下的是徐充容,按说抬位怎么都轮不到她的头上,也不知陛下是怎么突然想起了她。

不过后宫里很快就兴起了一种传言,都说陛下这是在为徐充容空位置呢。

对于这种空穴来风的流言,太宗自然不会有丝毫回应。新年一过他又下旨,命姜行本等人在骊山营建行宫和御汤,并亲自命名骊山行宫为“汤泉宫”,并撰《温泉铭》。

劫后余生的太宗心情很好,决定好好地放松一下。

等温泉宫修建好了,太宗就带徐慧去了骊山。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乃是帝王洗沐狩猎的最佳场所之一。

在床上病歪歪地躺了好些天的太宗,一到骊山便满血复活,拉着徐慧泡遍了大大小小的温泉。

徐慧问他为什么这么激动,李二激动地告诉她,“因为朕的慧儿不用找十个八个汉子了呀。”

徐慧无语,没想到他还记着呢。

不过李二到底是“一把年纪”的人了,闹了两天就觉得累了,安安静静地躺在白烟袅袅的汤泉里泡着。

此时徐慧早已学会了游水,像一条灵活的鱼儿在宽敞的池子里游来游去。太宗羡慕地望着她,由衷地说:“年轻真好。”

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老了,好伤心。

以往虽然也和徐慧讨论过生死的话题,但只有最接近死亡的时候,他才能对生死之事有着更深的感悟。

尽管嘴上在安排后事,替徐慧操碎了心,可太宗更想要的,还是自己能活得长长久久,与徐慧长相厮守。这样的日子有一天算一天,一天他都不嫌少。

可除了保养身体,他还有什么能做的呢?明明从几年前开始,他就已经有注意养生了。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些事情就算他是皇帝,也无法左右。

第九十九话

第九十九话

他只能竭尽全力,让自己看起来仍旧年富力强。

从骊山归来后,太宗决定亲征高丽。

与泱泱大唐相比,高丽不过偏居一隅的小国。这场仗可以说是打得毫无悬念。太宗从从容容,点兵召将,还把徐慧带上,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在那里停留数月后,再发定州。

这么绕了一圈,直接把高丽人给整懵了。说好的打仗呢?怎么反倒在自家地盘上转了一圈?

感情这小半年都是逗他们高丽人玩儿呢?

天可怜见,太宗这么一发兵,可是把高丽人吓得不要不要的,每天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结果等了好半天,人家唐军都还没来。

高丽人当真无语了。

徐慧其实也颇为不解。在经过函谷关时,军队停下休整,徐慧不禁问起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