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贵夫人身上像刺猬一样扎满了银针。再次服下一碗药后小半个时辰,木桶里的水也由黄褐色变成了金黄色,贵夫人也不再吐血不止。

  少年在房门外不停的踱来踱去,可是又不能进屋守着自己的母亲,每看到丫鬟们进出送药换水便问上一句“夫人如何?”。

  午饭前,贵夫人终于被从木桶里扶出来躺回床上休息,少年也得以进屋看看母亲。

  贵夫人脸上的铁青色已不见,也不再抱着肚子呻吟,却还是忽冷忽热。

  少年看到母亲的症状有所好转,便谢过金氏并追问着接下来要怎么治:他现在巴不得母亲立马就精神抖擞的站在面前。

  金氏又写了一张方子让他们照方子配齐后煮水给贵夫人喝。

  琴音接过方子看后疑惑的望向金氏:“大嫂,这···,你确定是要这些东西吗?”说完,琴音把方子递给金氏确认。

  金氏礼节性的看了一眼自己开出的单子,十分肯定的告诉琴音:“对,没错,就是这些。记住每隔一个时辰服一碗,连服三个时辰,最后一次服下后两个时辰如果贵夫人还在寒颤就再加服两次。”

  少年看到琴音的疑惑,接过单子看后也是满脸的不敢相信,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琴音,你们在这里照顾夫人,我去安排人准备这些东西。”

  少年说完转身出屋,不过他没有安排人照单子准备物品,而是去找了顾大夫。

  金氏在琴音等人面前夸了几句少年,家常般随口问了少年的年龄,然后才向琴音几人交待了几句后便起身告辞,琴音她们也没有留金氏,派人送金氏回了家:金氏要去寻药引子为夫人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金氏回到家时,杨氏还在做午饭,郑刚今天也没有上山,一家子难得的全呆在家里。

  救回来的那个小女孩还没有醒,金氏再次查看后回到了里屋。

  郑刚看到妻子今天的神色不同于往日,便跟了进去看着金氏在箱子里翻找着。

  “兰儿,你在找什么?酒楼里的那个病人如何了?”郑刚轻声问道。

  金氏从箱底翻出一个小木盒子,她一边打开盒子一边回答:“那个病人的病情确实凶险,不过现在已经缓过来了。”说着话,金氏打开了木盒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个与贵夫人带着的一模一样的翡翠梅花项链。

  郑刚看着金氏不解的问道:“你怎么想起把这个翻出来了?”这个梅花玉坠放在箱子里已经十来年没有再拿出来过了,今天妻子为什么突然就把它找了出来?

  金氏沉吟片刻后一脸严肃的看着郑刚:“刚哥,我今天看到了一个和咱们家里这个一模一样的梅花玉坠。”金氏没有再说下去。

  郑刚惊讶的看着金氏:“你没有看错?”一转念后,郑刚微笑一下看着金氏:“嗨,一个玉坠而已,这些东西就是有个十个八个一模一样的也不奇怪。你今天看见的那人也不一定就和咱们家这有什么关系。”

  金氏别有深意的看着郑刚一笑道:“其实我现在也和你一样有些私心,不想跟这坠子有关系的人出现。不过你想想,当年咱们专门拿着这个玉坠走了多少地方去寻找也没有任何消息线索,更不曾见过任何一个与这一模一样的翡翠梅花。”

  金氏一顿后继续说道:“我问过了,今天戴着玉坠的人有两个儿子,大的那个比玉儿长三岁,小的那个只比玉儿小半岁,而且那家人不是一般的富贵之家。以此看来不像是和咱们这有什么关系,可是一个那样人家的贵夫人要什么首饰没有偏偏戴这么一个玉坠——这个坠子虽然比较别致可也不见得能入得了这种贵妇人的眼。”

  郑刚不以为然:“这可说不定,万一人家就是喜欢这种小玩意儿,专门找人定做一个也不是没有可能。好了,你也不要多想了,赶紧把这盒子放回去,我看着心里着慌、不踏实。”

  郑刚说完便出屋去了,金氏看着郑刚的背影摇了摇头:“人家心里不也一样嘛!”

  金氏放好盒子,出来与家人吃过午饭后独自一人到山脚找药引子去了。

  此时,如玉姐妹俩才知道上门请母亲出诊的正是她们昨晚上撞到的那行人,那个冷冰冰的少年姓季,是母亲医治的病人的长子。

第四十三章 妙手回春

 顾大夫看着公子拿来的方子也是傻了眼:这些不都是香辛料吗?居然就用这些东西给病得如此重的夫人医治?

  顾大夫和少年公子大眼瞪小眼,最后顾大夫与少年一道回夫人屋里想要问问金氏如此用药的依据。

  两人到夫人屋里时,金氏已经回家了。顾大夫查看了夫人现在的情形又把金氏开的三张方子放到一处反复的看了又看。

  再次问过金氏治疗过程和夫人现在的表现后,顾大夫脸上露出了惊喜:“恭喜公子!咱们这次真的是遇到高人了,夫人有救了,有救了!”我们这些下人的命也不用担心了,顾大夫心里暗暗补充道。

  少年和屋里的众人都欣喜异常:“真的?顾太医你说的是真的?”

  顾大夫点点头:“夫人的病来势凶猛,老夫费了那么大的劲绞尽了脑汁也没能让夫人的病有丝毫好转。可是你们看,夫人现在较之先前已经有了明显好转的迹象:不但不吐血了,脸色也不像刚才那样铁青的了。”

  众人都点头,顾大夫继续解释道:“夫人所用都是极平常的药材可是其配伍却是奇之又奇,这张方子上的这些东西在常人眼里更是算不上药。用这种奇特的方子治病的人老朽还是头一次遇到,看夫人现在的情况,那位妇人当然不是游医骗子而是世外高人。咱们夫人的病也应该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听完顾大夫的解释,大家都觉得说的在理,少年更是拿起方子急急吩咐:“快,快照这单子备齐东西按刚才那位女大夫的吩咐给夫人用药。”

  金氏找齐了要用的药引子回到酒楼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因为听女儿们说了夜间的事,金氏再见到琴音时比起初更添了几分好感——这位姑娘不但言行得体、遇事冷静、做事果断干脆,还有一副好心肠。

  因为顾大夫的一席话,这一行上上下下的人再看到金氏时也恭敬殷勤了许多:在他们眼里金氏可是神医呀!

  对于众人对她的态度上的转变,金氏似乎毫无知觉。她指着带来的一个盖着的竹筒吩咐道:“把这里面的东西拿一个陶罐装着,无需淘洗直接用蜂蜜腌上待用。”然后又指着旁边装得满满的一竹篮说:“这些洗净后分三份,从明天开始每天煎一份分三次服用,连服三天。”

  众人拿着金氏带来的奇奇怪怪的东西没有人发出任何疑问,马上按金氏的话做事去了,而贵夫人此时也开始服用第一晚“佐料汤”了。

  金氏一直守着细心查看着贵夫人的病情变化,直到第三碗汤服下后又观察了两个多时辰,贵夫人终于不再有寒颤,金氏和众人的心又放下了一大半。

  看到自己的治疗显效如此明显,金氏完全不再担心因为治不好病而得罪这些神秘的“贵人”;而少年他们也不再担心夫人的病——眼前这位“高人”肯定能治好夫人。

  “把蜂蜜腌好的东西取来。”金氏要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一个婆子取来了陶罐:里面是蜂蜜腌着的不知名的白白胖胖的虫子,此时已经化成了糊状。

  在金氏示意下,其他人回避出去了,屋里只剩下先前一直伺候在旁的几个丫头婆子。

  金氏把陶罐里的淡黄色糊状物取了敷在贵夫人的双足底和脐部,然后示意两个丫头拉住夫人的双手,她在夫人头部施针。

  又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金氏施针完毕。她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交代道:“每隔两个时辰就要更换一次双足和脐部的药糊,我明天一早会再来查看,你们到时候准备好今天浸浴用的那种药水,其他就按先前说的用药就行。”

  金氏起身告辞。天色已晚,少年要留金氏用晚饭——最好能让金氏留宿在此。然而几人苦留不住,金氏执意不用晚饭回家去了。

  金氏午饭后离家不久,如玉她们救回来的小姑娘便醒了。刚醒来时,小姑娘像受惊的小兔子畏缩在床角紧紧抓住身前的被子;小姑娘惊恐的样子让杨氏看得一阵心痛,可是不管杨氏说什么,小姑娘都只是惊惧的看着她,什么话也不说;最后还是如玉和如莲两姐妹有办法,到金氏从酒楼回来时,两姐妹已经和小姑娘有说有笑的了。

  饭桌上,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吃过晚饭后,如莲陪着小姑娘在厢房里说话,留在正屋里的几人说起了小姑娘。

  原来,小姑娘名叫月馨瑶,家在冒城;年仅七岁的月馨瑶是在中秋节的晚上随家人一起外出赏灯时被坏人所掳,途中除了每天一餐的吃饭时间一直都在昏睡中;月馨瑶家里是经商的,经营着名为“采锦堂”绸缎庄,听小女孩的语气,她家的生意好像还做得挺大的。

  听完如玉从小姑娘那里得来的话,几个人都沉默了片刻:真不该让那两个恶人逃脱了,他们的手段太恶毒、太不是人了,幸好月馨瑶被如玉她们救出来了,不然照他们那样折磨法,这么一个小女孩难得说把命都要丧到他们手里。

  杨氏缓缓开口:“我看这个小姑娘被折腾的够呛,小身子板儿也弱不禁风的,得好好给她调理一段时间才行。”

  金氏想了想,说:“是要好好调理。不过,现在应该马上找到她的家人确认后赶紧把她送回家更要紧:小姑娘走丢了这么长时间,她家里还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子了。”

  几人都点头。金氏看着郑刚说道:“当家的,我看就由你亲自跑一趟,到冒城去看看是不是真有此人此事,顺便也去看看剑儿,再给他带点东西去。”

  郑刚点头应道:“嗯,我明天就去,此去路途虽远不过骑马快马加鞭的话来回也就是十来天时间。对了,最好是能有什么信物带去更好。”

  “我去问问小妹妹有没有。”如玉说完,起身到厢房要“信物”去了。

  杨氏也起身:“剑儿的冬衣前天刚做好,我去拿来,明天兄弟一起带去。”

  如峰一直都很想问问母亲关于酒楼里的病人的事,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会儿看如玉和杨氏都离开了,如峰正要开口时,如玉又进来了。

  如玉把一个精致的小荷包递给金氏:“小妹妹说,这是她娘亲手缝制的,一直贴身带着,只要她娘看到这个荷包就一定能认出来。”

  杨氏也把棉衣拿来,金氏拿着东西进里屋为郑刚收拾明天上路要带的东西。杨氏和如玉回到各自屋里,如峰也只好回屋,想问的话只有过后再说了。

  第二天一早,郑刚夫妇双双出门:郑刚借了一匹马向冒城而去,金氏则进了兴隆酒楼。

  少年他们早早的等在了门口,迎着金氏一起到了病人的房间。

  贵夫人已经清醒过来,不过却是极虚弱的静静躺在床上。

  金氏查看了贵夫人的情况后,让人把贵夫人扶到木桶中,进行药浴的同时为贵夫人施针。治疗完毕,金氏要离开时,贵夫人打起精神对金氏微微点头致谢。

  接下来的几天,金氏每天一早便准时到酒楼为贵夫人治疗。贵夫人已经好了一大半,人也精神了许多,上上下下的人看到金氏都直称“神医”,一行人只等着金氏说夫人病全好了便上路回家。

  月馨瑶在郑家的日子也过得比较开心,每日与如玉、如莲玩到一起早把几日前的不幸忘到了脑后;杨氏每天按金氏的方子给月馨瑶准备药膳,小姑娘的气色也好了许多;不过因为小红遇劫一事,金氏不再允许如玉她们擅自出门,就是阿翠也没有再单独一个人下过地。

  这天是金氏为贵夫人治病的第十一天,金氏一早到酒楼时,少年一如既往的在酒楼门口等候着,就是贵夫人也已经起床等候在房间门口:金氏一直不要诊金,没有收他们分文连杯酒水也没有喝过,每日里早早赶来,诊治完又匆匆离去;因为她说家里还有事,所以少年他们也不好强留。

  金氏看到等在房门口的贵夫人,走上前道:“季夫人,你怎么出来了?快快回去躺着。”

  季夫人微微笑道:“我感觉好多了,在床上躺了这么多天早就想起来活动活动了。今日实在睡不住,起来一看才知道原来姐姐每日都是如此早就来为妹妹治病,妹妹心里实在难安。”

  季夫人感激金氏的救命之恩,虽然金氏一直呼她“季夫人”,可她却尊金氏为姐姐,与金氏以姐妹相称。

  金氏摇头:“季夫人不必如此,治病救人乃医者之心,任谁都会这么做的。夫人还是快快回屋,不要因此受凉了。”

  琴音几人扶着季夫人进屋与金氏同桌坐下,马上便有人奉上了香茶。

  金氏为季夫人诊视后没有再给她施针,她另开了一张方子交给琴音:“季夫人的病现在已无大碍,只需再按这个方子调理半月便可。”

  众人听到金氏此言,一个个面露喜色。季夫人和少年双双起身要拜谢金氏,金氏赶紧扶住,不过一干仆从看到主子如此也已经拜了下去。

  金氏无法,只好受了。众人起身后,金氏以要为季夫人全面检查为由让摒退了其他人,屋里只留下自己和季夫人、琴音主仆。

  琴音关上房门后,金氏并没有为季夫人检查而是缓缓开口:“夫人此疾与日常饮食不当有些关系,夫人日后要多多注意,不要再吃坏了身子。”

  “饮食不当?”季夫人和琴音都有些疑惑,确切的说是有点不敢相信:夫人这次险些丢了性命居然是因为饮食的关系?可是,夫人的日常生活不只是饮食起居方面,她们都是非常小心谨慎的,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不是金氏已经治好了季夫人,她们谁也不会相信金氏所说。

  季夫人与琴音对视一眼后问金氏:“还请姐姐赐教。”

  金氏看着二人,欲言又止。

  季夫人见金氏看了一眼琴音,知道金氏的顾虑,她对着金氏点头说道:“姐姐尽管放心说就是。”琴音时她最得力的心腹之人,季夫人没有什么可瞒她的。

  “夫人,我这才想起还有几件事忘了交代那几个小丫头,她们做事毛手毛脚的,我还是去叮嘱一下的好。”琴音也看出来金氏的犹豫,于是主动离开。

  琴音出屋顺手关上了门,她并没有走远,而是亲自在门外守着。

  金氏把自己的判断说给季夫人听后,及夫人满脸凝重:“中毒?”

  沉吟半晌后,及夫人看着金氏问道:“姐姐说我是中毒?可是我平时在饮食方面也很注意的,而且家里同桌吃饭的其他人为什么没有中毒呢?”

  金氏摇摇头:“这个可能是因为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原因。夫人所中之毒乃是由于食物相克的所致——因为夫人长期食用的一种水果和一样蔬菜在体内生成了一种对身体无害的物质并蓄积在体内,后来又食用了另一种食物让体内蓄积的东西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后的成分对身体本也没什么影响,可是在夫人发病前恰巧又食用了另一种水果这才在体内发生毒性变化致使夫人中毒。”

  季夫人听得不明不白:“妹妹怎么越听越糊涂?”

  金氏也觉得自己说的反而复杂了,于是把季夫人什么时候吃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一一说了出来,最后金氏感叹道:“因为吃东西而中毒的也不少见,只是像夫人这样隔了这么长时间还绕了这么一大圈才致中毒的实在太少见,我以前也只是听人讲过。因为“中毒”这样的话说出来太骇人听闻,怕引起别人误会,所以我才请夫人屏退左右。”

  季夫人点点头:“姐姐想得周到,中毒的话让其他人听到难免会惹起风波。没想到自己居然差点把命给“吃掉了”,只能说是我的运气太差了,这么倒霉的事居然让我给碰到了。”

  季夫人无奈的笑笑,然后看着金氏道:“不,应该说是我运气好,遇到了姐姐才捡回了一命。姐姐的救命之恩,妹妹实在不知如何报答。”

  金氏摇头道:“夫人福大命大,就算不遇到我,夫人也会化险为夷的。对了,刚才说是给夫人检查身体,这会儿也差不多该让他们进来了,不然他们会担心的。”

第四十四章 外公归来

 大恩不言谢。季夫人感激的看着金氏,不再说着客气的话;金氏也打开了门,琴音几人进屋来。

  金氏微笑着对琴音及少年等人说道:“夫人的身体恢复的很好,已没什么可担心的,我也就安心的回家去了。”

  少年又要给金银酬谢金氏,依然被金氏谢绝。季夫人让少年把金银之物拿下去,然后诚心诚意的要请金氏吃过饭后再回去。

  金氏实在不忍拂了季夫人几人的一番好意,思量片刻后答应过一会儿再回去。她看着满脸诚挚的季夫人说道:“药医有缘人,能遇到夫人也是咱们的缘分。夫人也只是落石镇的一过客,日后咱们可能难有机会再见,看夫人今日精神很好,我就和夫人坐会儿喝杯茶再回去,不过午饭是不必了。”

  听到金氏的话,季夫人还是很高兴:她很欣赏金氏,能有机会多与她交谈一番也是这几天来心里所愿。

  金氏与季夫人坐下,已经有丫鬟换上了上好的热茶,屋里只有二人和几个丫头:其他人被季夫人安排去准备车子,饭后他们也要继续赶路了。

  金氏和季夫人谈得很投机,一番交谈下来两人彼此都对对方刮目相看。

  金氏看着衣着华丽的季夫人,呷了一口茶,突然想起般问道:“那日为夫人治疗时,看到夫人戴着的梅花玉坠挺别致可爱的,没想到夫人还喜欢那些精致小巧的物件。”

  季夫人微愣一下,反应过来金氏说的是自己贴身戴着的翡翠梅花。她一笑说道:“那个坠子是家父专门为我定做的,算不上什么贵重物品,不过对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所以一直贴身带着。”

  金氏笑道:“原来如此,难怪夫人大富大贵之人会如此在意一个玉坠。不过一般的手艺人也做不出如此精致的坠子来,既然是专门定做的肯定不像街面店铺里卖的那些,随便便抓出一把一模一样的来,想来世上只此一件吧?”

  季夫人笑着摇头:“我娘家也只是一般人家,请不起有名的能工巧匠。不过,做这个坠子的人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尤其擅长制作花鸟之类的物件;虽然他做的梅花玉坠也不少,不过因为是家父专门定做的,所以我这件应该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有一模一样的坠子,但我这坠子上的标记却是其它上面没有的。”

  金氏恍然大悟般:“是有不少人在各种物件上留下特殊的标记以作区别或纪念。”

  季夫人看着金氏:“姐姐要是喜欢,我回头请人订做一个送给姐姐,也算是妹妹的一个念想。”

  金氏连连摆手:“不、不、不,我只是有些好奇所以随口问问,再说我一个村妇戴那个东西不适合,不小心弄丢了或怎么了更为不美。”

  金氏不好再就玉坠谈论下去,于是岔开话题又闲聊了一番才告辞回家。

  季夫人一行当日午饭后便离开了落石镇。而月馨瑶也在二十几天后被她的父亲亲自来接回家去,小姑娘已经和如玉两姐妹生出了感情,临走的时候还伤心的哭了一场鼻子,直嚷嚷以后一定会来找她们玩。

  随着月馨瑶的离开,郑家的生活又回归平静,只是自从小红出事后她们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出门玩了;虽然期间小红在她娘的陪同下来过郑家一次,不过对于一直活泼好动的如莲来说,还是感觉一直呆在家里没有小伙伴一起玩的日子太无聊,幸好她们每天还是照常要上山,这让如莲也自认为比小红她们幸运多了。

  不过随着冬天的来临,山里积起了雪,如莲她们每天进山的快乐日子也告一段落。全家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围在火盆边。如莲每天都在扳着手指头算日子,看还有多久山里的雪才会化。

  禁不住如莲的软磨硬泡,一个雪后晴天两姐妹终于被应允可以去找小伙伴玩,不过规定了回家的时候。

  如莲拉着如玉挨个儿找了几个小姐妹说话,为了下次还能出来,姐妹俩在金氏规定的时间内回家了。

  刚到家门口,两人便听到家里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如莲推开院门,老远的便大声叫着:“外公!外公!”

  如玉紧随其后向传来声音的正屋走去。

  听到如莲叫外公,如玉心里也是有些激动的:外公终于回来了,她不就可以知道自己能不能习武了吗?——每次上山看到如峰他们在自己面前习武,如玉还真的有些心痒痒。

  要是自己也能学武那就太好了!想到这里,如玉还难得的有那么一小点儿紧张。

  姐妹俩一进屋,屋里也更热闹了。

  如莲粘到外公金守志身旁,而如玉只静静的站在一边看着家里一下子多出来的几个陌生人。

  “燕伯伯,燕大哥,你们有两年没到我们家来了。”如莲脆生生的声音响起,和金守志身旁一对父子打着招呼,然后对着燕家父子身旁的另一个陌生少年灿烂一笑也算是招呼过了。

  金守志摸摸如莲的头,怜爱的说着:“莲儿又长高了,不过怎么还像个小孩子呀?”

  如莲嘟着嘴:“外公,人家本来就还是个小孩子嘛!”如莲为自己的撒娇耍赖找了个正当理由。

  金氏过来到金守志跟前:“你这孩子,玉儿怎么不像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