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太太把手一拍:“可不是,表弟妹你倒是跟我想到一起去了!我正要说呢,鸿哥儿年纪也不小了,身边也该有个人来帮衬管家理事了。”

“顾家姑娘还小,这会儿还没过十四岁的生日。”侯夫人早有准备,淡淡地道,“顾家太太心疼女儿,总要留到及笄的。”

“我晓得呀。”王大太太眼里闪着精明的光,嘿嘿一笑,“可是鸿哥儿已经十八往十九上数了,一般人家这个年纪儿子都抱上了。顾家姑娘年纪小不能嫁进来,不妨先纳个妾在身边,也帮着照顾鸿哥儿呀。”

第72章

送走了王大太太,平南侯夫人笔直地坐着,一脸冷笑:“想当年,王尚书是何等样的气度,王河道又是何等样的清官,如今子孙也成了这般模样,若是地下有知,怕是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周润叫人送走了沈氏姐妹,悄悄过来陪着母亲坐着:“娘别为这些人心烦。”

方才她都听见了,王大太太是来推销她的女儿的。照王大太太的意思,恨不得明儿就叫女儿进来给周鸿做了姨娘,然后替他掌起他的家业来。

侯夫人短促地笑了一声:“上赶着送女儿来做妾,倒也真是要脸!王家这是穷得揭不开锅了。”

王家的案子还在慢慢地审理,如今看来,当年王尚书和王河道无罪是差不多定了的,那抄没的家产大约也能发还,可什么时候发还,日子怕就远了去了。一则京城里这一阵子都是多事之秋,王家的案子不是什么要紧的,少不得往后拖了拖;二则这案子太久远,不说别的,就是当初抄没的那些家产,如今要查清了也得费一番功夫。

偏偏京城这地方,是米珠薪桂,王家不但是自己来了,还拖了王大太太的娘家人一起上京。原先大约想着进了京就享福,谁知道这三拖两拖的,直到如今还只发还了王家当初的宅子。

这宅子住人倒是没问题,可并不能变出银子来让一大家口子吃饭穿衣,可不是得找银子么。似王家这种,将来就是发还了家产,前程也堪忧。王家大爷以前读的书,早在这二十年里消磨干净了,儿子自不必说,一口气生了四个,也没个读书上进的。光吃家产,可王家是清官,就是发还了家产,也不够他们吃的,王家把主意打到周鸿这边来,倒也不稀罕。当初他们之所以要替长房立嗣,还不就是为的这个?

“她倒清醒。”侯夫人不无讽刺,“听说他们家那位老太太,还指望着孙女将来嫁成官夫人呢。”

她说的老太太,是指王大太太的亲娘。王大太太只有一个哥哥,这回进京,就是带着爹娘和哥嫂一家人上京的。老太太没见过世面,听说女婿家里要翻案,孙女本来在家乡定下的亲事都悔了,要到京城来给孙女找个官儿做女婿呢。

这些事儿,侯夫人不说一清二楚,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王家人发还了宅子之后,她送了几个婆子仆役去听使唤。王家上上下下都不晓得什么叫隔墙有耳,家里那些事儿,婆子们稍加打听就弄明白了。

“那,娘,现在如何做?”周润对王家有些头疼,“这些人怎就不知道要脸面呢?”她平日打交道的贵女贵妇们,也并不是个个都真心交好,少不了当面背后使个绊子的,但脸面却不能撕破,还真是从未见过王大太太这样的山野妇人。

“那等泼妇,知道什么脸面!”侯夫人嗤了一声,摆摆手,“她要送,就让她送,横竖也不是咱们该担忧的。如今我和你爹爹不过是叔叔婶婶,哪管得了侄儿的事,由他自己去做主罢。”

周润有些糊涂:“娘这意思——莫非让王家人进咱们家里来?”

侯夫人轻轻一笑:“不是进咱家。等你‘堂兄’从西北回来,咱们就把该给他的产业划过去,将他如今住的那院子砌堵墙分门别户,将来王家人进不进的,都该顾家那丫头去烦恼了。”她想了想,又笑了一笑,“说起来,这事儿也该先告诉顾家一声才是。怎么说,你‘堂兄’过几个月也该回来了,顾家丫头到了七月里就满十四了,先成了亲也说得过去。”

她把“堂兄”二字咬得很重,末了对丫鬟一摆手:“去把柳家姨太太请来。”

“柳太太?”孟素蓉眉毛微微一皱,放下手里的家具单子,“请过来吧。”周鸿建功立业,眼瞧着这桩亲事实在也还不错,孟素蓉对平南侯府当初逼婚的那口怨气也稍稍消散了些。

柳太太打扮得倒庄重,只是锦心低低眼,就看见她那条裙子还是当初在平南侯府提亲事的时候穿的那条,倒是上头的褙子是新衣料,把下头遮住了不大显。但冬裙春穿,被讲究的人家看见也要偷偷笑话的。柳太太这样,显然是家里用度着实吃紧,又要死撑着面子穿好衣裳,结果却免不了要弄巧成拙。

锦心在肚里轻轻嗤了一下。终日跟在孟素蓉身边,她耳濡目染,十分瞧不上这等死要面子的举动,折腾到最后露了馅子,丢的还是自己的脸。

柳太太发现锦心往她的裙子上看了一眼,下意识地把脚又往后缩了缩,心下黯然。她是寿昌侯府的庶女,素来不得宠,出嫁时的嫁妆不过是照着公中三千两银子的例。瞧着不算少,可大多是首饰衣料,能生钱的庄子铺子只有一个,还不是什么好的。

偏生柳家人口既多,又没个有能耐的,大家眼睛都盯着儿媳妇的嫁妆,十几年下来,她那点私房银子早被抠光了。回娘家哭穷是毫无用处的,嫡母兄长都根本不会理睬,她只得紧紧扒着有钱的嫡长姐姐,替她做些事,换些贴补。

“柳太太今儿怎么得闲过来?”孟素蓉也看见了那条裙子,只做不见,叫丫鬟上了茶,淡淡地寒喧了几句便问道。

柳太太清了清嗓子,笑道:“也没什么,就是平南侯府那边,托我来问问,想商议一下婚期。”

孟素蓉眉毛一扬:“不是说好了嫣儿及笄之后再议婚期,如今这还连十四的生日都没过呢。”

柳太太叹了口气:“原本是这么着,可是这如今——我那外甥建功立业,盯着的人就多了,我那姐姐,也是为了府上姑娘着想不是。”

这话说得实在不得体。柳太太当初在娘家,嫡母也是不闻不问的,字倒是识得,这人前说话却就没有人教了。不过事涉周鸿,孟素蓉自然不会与她计较,只道:“柳太太这话里有话,何妨直说。”

柳太太便又叹了口气,将王大太太的话转述了几句:“听那意思,恨不得立时就把人塞了进去,好做姨娘。不瞒顾太太,这样不要脸面的妇人,我还真是头一回见着。我家姐姐的意思,府上若是愿意,不如就先成亲,等及笄之后再圆房也是有的。省得叫人捷足先登了,将来姑娘进门的时候反而淘气。”

孟素蓉的脸色不由得就难看起来。姑娘家及笄之后再出嫁是理之当然,这未及笄就嫁人的固然也有,却多是娘家不好呆,才要早早嫁到婆家去,说到外面都不免被人轻视一二分。如今王大太太这样的贪婪,平南侯夫人自己不管,却推到顾家这面来。

倘若顾家早早把女儿嫁过来,正是周鸿立功的时候,便有趋炎附势之嫌,外人能说什么好话可想而知。可倘若顾嫣然真等到及笄之后再嫁,若是王家先塞了人进来,一年多的时间,怕是庶长子也能生一个了。到时候顾嫣然嫁进去,里头伺候的下人都已被人家理顺了,哪还能得着什么好处?

柳太太见孟素蓉面色不善,心里有几分幸灾乐祸。她日子过得苦,最看不得孟素蓉这般从容惬意的人,仿佛不知半点人间疾苦似的。眼下终于见她动容,越发火上浇油地道:“说起来,这都过继了,我那姐姐也不好再管,只能叫我递个话给亲家太太,亲家太太拿主意罢。不过要我说,我那外甥这会儿正风光,想进门的怕不多的是,亲家太太若是拖延太久,还是姑娘吃亏。”

今日平南侯夫人叫她来,其意还是想让她劝着顾家早些成亲的。孟素蓉当初不慕平南侯府的富贵权势,顾嫣然进了门于分产一事必然也不会纠缠不休,怎么也比叫王家人进了门强。

平南侯夫人心知肚明,自己给周鸿定的这门亲事,多半他是不入眼的。反之,正是因有王家挑头立嗣之事,周鸿才能被过继到长房去。两相对照,说不定周鸿为了捧着王家踩下自己,就同意纳王家姑娘进门做个良妾,那可不好办。

孟素蓉沉着脸端了茶:“烦柳太太走这一趟了,兹事体大,我总要与外子商议才行。再者周二公子至今还在西北,且待他回来再提此事方才稳妥。”客客气气将柳太太打发走了,回了自己房里才气得发抖。

顾运则去兵部和户部交卸了差事,回来就见妻子满面忿然,问了问居然是这件事,也不由得沉默了,半晌才道:“岳父说西北之事已在议功了,至多两三个月,周家哥儿也该回京来了。”他一回来,王家还不得苍蝇扑血一般粘上去?

孟素蓉攥紧了手:“平南侯夫人不安好心!虽说过继出去了,曾经也是父母,如今也是叔婶,怎么都比舅舅能做主。这未娶妻先纳妾,若是他家三公子,也肯如此?”

未娶妻先纳妾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不说什么宠妾灭妻吧,单说庶长子,那就是乱家之源。平南侯夫人这样纵容,真是其心可诛!

顾运则叹了口气:“或者等周家哥儿回京,让岳父那边出面请他来坐坐,再议此事?他与平南侯,未必是一心的。”

孟素蓉前几日刚刚还高兴些,今日就遇了这样事儿,只觉得浑身不自在,闷闷地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夫妻两人对坐着发愁,忽听外头脚步声响,锦眉满脸喜色地进来,身后跟着林氏的贴身大丫鬟纤兰,也是一脸喜色,见顾运则也在,连忙蹲身行礼:“姑老爷,姑太太,恭喜。”

孟素蓉勉强收了愁色:“你这丫头,有什么可喜的?”

纤兰笑嘻嘻道:“真是有喜事呢,回头婢子说了,姑太太定要打赏婢子的。”

孟素蓉颇为诧异:“你倒说说,究竟是什么喜事?”

纤兰往顾运则看了一眼,笑道:“方才老太爷回来,说今日退朝之后,皇上留了老太爷说话,说姑老爷精于实务,在同文馆编书虽好,却有些浪费了人才,问老太爷,瞧着姑老爷在哪里当差好?”

顾运则顿时心头砰砰跳起来,强压着自己不曾询问。孟素蓉也是一阵惊喜,只不好露出来。锦眉便打了一下纤兰,笑道:“说个话这样藏藏掖掖的,仔细我去舅太太面前告状。”

纤兰笑道:“老太爷自然是说,皇上有所差遣,无论哪里姑老爷都去得的。皇上就说,既这么着,让姑老爷明日就不必去同文馆了,去户部做个主事吧。”

户部主事是正六品的职位,说起来比顾运则从前的知州是要低上半级。但京官比外官又自不同,且户部是掌管钱粮赋税土地户籍的地方,进户部那要算是上好的差事了。最要紧的,顾运则是皇帝亲口调进去的,只要在皇帝心里留了个名儿,日后升迁也比旁人方便许多。

孟素蓉果然喜上眉梢,立刻叫锦眉:“拿个荷包,当真是要打赏这丫头呢。”

纤兰大大方方接了荷包笑道:“婢子就是知道这趟差事好,才特意跟太太求了来呢。老太爷的意思,这虽是喜事,可如今咱们家这样子,还是闷声大发财的好。”

孟素蓉嗤地笑了出来:“胡说八道。老太爷也会说闷声大发财?”

纤兰笑道:“老太爷自然说的是文诌诌的,婢子愚钝记不得,只好这般说了,横竖婢子听着那意思是不错的。”

孟素蓉笑着叫锦眉送了纤兰出去,方才因顾嫣然婚期的闷气也散了几分:“看来老爷这趟差事,皇上十分满意。若是员外郎便更好了,怕还是被沔阳那事儿牵连了。”员外郎是从五品,那便跟孟节相同了。从前顾运则比孟节品级高些,如今反不如孟节,孟素蓉怕他心里存了什么疙瘩,特意又补了一句。

顾运则却摇了摇头:“员外郎品级虽高些,在各部里却多是个闲职,反不如主事能做些实事儿,以后就是升迁也得力些。”

员外郎,顾名思义,乃是定员之外增设的郎官,本就不是正职。颇有些官员,这员外郎一做就是十好几年,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钉在这个位子上,为的就是你做不到什么实事,进不到六部的核心之中,又哪里来的升迁机会呢。

孟素蓉看他想得开,心里也就松快了,含笑道:“老爷这样明白,就尽力办差罢。嫣儿日后嫁了,也总指望着老爷给她撑腰呢。”

因有了孟老太爷这句话,顾孟两家都是悄没声地将家里老爷的升迁之喜压了下去,只自家人吃了顿饭便罢了。顾老太太和白姨娘倒是高兴得不行,只她们连门都没得出,也没处去炫耀。

孟素蓉自那日柳太太来过之后,便着人去外头打听王家的姑娘。打听得王家有两位姑娘,一位叫王瑶,一位叫王碧。王家大太太有意塞进平南侯府的这位就是大姑娘王瑶,今年一十六岁,因王家至今也没有什么资格往京城这些圈子里走动,故而两位姑娘也不为人知。

杨妈妈亲自跑去王家宅子外头悄悄看过几次,回来的时候脸色都不大好看,因是在宅子外头,就能听见里头高声大气地说话。虽说王家的宅子不算什么深宅大院,可这样隔着院墙都能听见里头吆喝的,也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至于王家两位姑娘,杨妈妈也终于见着了一次,原是在后门买绒花脂粉露了一脸。据杨妈妈所见,王瑶比王碧生得好些,不像王大太太,样貌颇为清秀,怕是随了王家大爷。虽说才十六岁,但乡下姑娘大约发育得早,身材却是凹凸有致,颇为惹眼。

杨妈妈见了人,回来那脸拉得比什么都长:“太太,瞧着那王家姑娘是个好生养的…”这若是先进了门,一年的工夫怕是必然养出一个来了。

孟素蓉默然良久,还是孟老夫人那边叫人捎了话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是嫣姐儿日后过日子要紧。先纳妾万万使不得,就说我年纪大了身子不行,想着叫外孙女儿早点出嫁便是。”

其实这话按说也该是顾老太太说。祖母身子不好,想要看见孙女出嫁才是正经,外祖母就隔了一层了。可顾老太太是万不会因着孙女来咒自个儿身子的,也就只有孟老夫人担了这名声了。话递过来,恰好时已四月,潞国公府那边请顾孟两家去赏木兰花,孟老夫人便直接装起病来。

虽说顾嫣然已经定了亲,不大好出门走动了。但潞国公府又与别家不同,陈云珊还特地让人来说请顾嫣然务必过去,于是孟素蓉还是带着她去了。

陈太夫人精神依旧很好,听说孟老夫人病了,连忙细问:“究竟是哪里不好?我们家里常用的苏太医,最是拿手这些老人家的病症,我的脉都是他在诊,回头我请他过去一趟?”

孟老夫人是装病,林氏也只得含糊道:“是前些日子天气暖了,母亲有些贪凉换了夹衣,谁知晚上风冷,就有几分发热…”明明没病却说有病,一般都认为这是有些诅咒了,故而林氏也说得十分心虚。孟素蓉在一边听了,更是难受。

陈太夫人却会错了意,以为孟老夫人当真不适,只是林氏不好意思用潞国公府的太医,当即就叫拿自己的帖子去请苏太医,还是马氏拦了下来,说过了今日再请苏太医过去。

陈云珊拉了顾嫣然到一边去说话,还没开口就一脸捉狭地瞅着她笑,笑得顾嫣然红了脸:“你没头没尾的笑什么呢?”

陈云珊掩了嘴笑道:“谁没头没尾了?打从你定了亲,我都没当面说句恭喜呢。前些日子西北那边出事,我可是天天惦记着,后头听说周家二公子立了功,我可高兴呢。”

顾嫣然被她说得满脸通红,却也当真感激:“倒叫你惦记着…”

“这有什么。”陈云珊很是豪放地道,“我叫你一声妹妹,将来他可不就是我妹婿了,我自然惦记。”轻轻推了顾嫣然一下,小声道,“今儿祖母还请了晋王妃,一会儿说不准瑾姐儿也会来。”

孟瑾自三朝回门之后就再未回过孟家,过年的时候本可回来一趟的,却是晋王被皇帝派了去皇陵扫墓,据说是御前奏对的时候有哪里不合皇帝心意了,大过年的被罚出了京城。故而晋王妃也就关起门来过日子,两位侧妃都不曾回娘家。

顾嫣然早就惦记着表姐,此时听了陈云珊这话,更是感激:“多谢太夫人想着我表姐——”

果然一会儿,便有丫鬟来报,晋王妃来了。

众人都起身迎接,远远便见晋王妃穿着真红色团花牡丹袄,石青色八幅裙走了进来。她甚少穿这种真红色,今日穿了,倒是平增了几分艳丽和锐气。只她身侧只有个孟瑾,却不见王娴。

孟瑾今日倒跟在娘家时一般,穿着淡雅的湖蓝色长袄,下头杏黄色裙子,看脸上倒是神色从容,眉眼间也并不见半分憔悴。反是晋王妃,虽穿得艳丽,眼下细看却有淡淡一片青黑,只是被脂粉遮了,并不显眼。

众人见过礼,晋王妃挨着陈太夫人坐了,便笑向孟瑾道:“这是在舅舅家里,不必立什么规矩,你去孟夫人身边坐。”

孟瑾恭恭敬敬地听了,欠身应下,才到林氏身边坐了。陈太夫人瞧着她笑道:“看起来气色不错。哎,还有一个怎的不见你带来?”

晋王妃微微一笑,垂下眼睛:“王侧妃刚诊出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她身子本来弱些,这胎气未稳,不敢叫她随意出来。”

陈太夫人大为诧异:“有身孕了?”王娴其实瘦瘦弱弱的,看在后宅妇人们眼里便是不大好生养,没想到这进府才半年,居然就怀上了。

晋王妃笑笑:“是。前几日就吐了,她没经验,还当自己吃坏了肚子。只昨日傍晚吐得厉害,请了太医来诊脉才知是有了。只是她身子弱,不单白日里吐,夜里也吐,倒折腾了半宿。”

顾嫣然瞧着她眼下的两块青黑,还有身上的正红袄子,默默地想,这两块青黑,怕未必就是昨夜半宿未眠折腾出来的,王娴有孕,晋王妃这心里,怕也是有些沉重罢。

第73章

孟老夫人这一装病,就装到了五月底。京城里渐渐的都知道,孟家老夫人生了一场大病,虽则好了,身子却还虚。

老人家上了年纪,难免爱胡思乱想,孟老夫人也不例外。虽则病好了,总觉得自己大不如前,甚至起了些念头,总觉得自己看不见孙儿孙女们成亲了似的。因此孟家长子孟珩这一阵子也在物色亲事,而孟家的外孙女,顾家姑娘,也打算将原定两年后再议的婚期提前,也算是让外祖母亲眼看了,好安心。

消息传到平南侯府,平南侯夫人嗤笑了一下,转头问知云:“二少爷有没有消息?”

知云连忙答道:“听说是伤势已经好了,但因着朝廷派去的钦差正在查纵兵劫掠的事,暂时还不曾从西北动身,怕是要等着这事儿处置完了才能回来。”

“钦差也去了有两个月了吧?”平南侯夫人皱皱眉,“这事儿瞧着是要闹大?”

“是闹得不小。”外头有人接了一声,平南侯掀帘子走了进来。

“侯爷今儿回来得早。”平南侯夫人笑吟吟地起身来接,“外头伺候的人都哪去了,怎么让侯爷自己打帘子?”

知云会意,立刻走了出去,只见在外间当值的小丫鬟正一边系着裙带一边从外边跑进来,顿时变了脸色,上去揪着那小丫鬟的耳朵拖出门外,一巴掌掴在她脸上:“谁叫你当值的时候跑开去的?”平南侯进来竟没人通报一声,幸而方才屋里没说什么别的话,若是有要紧的话被平南侯听去了,她们这些大丫鬟也要倒楣。

小丫鬟又疼又吓,哭道:“我,我去净房了…”

知云反手又抽了她一记:“当值的时候不许喝汤喝水,你不晓得规矩?你去净房,那一个哪去了?”平南侯夫人这里,外屋至少也有两个小丫鬟当值的,居然两个都跑开了。

小丫鬟哭道:“红梅肚子疼,方才去厨房讨口热水喝…”

知云不再听她说什么,招手叫过两个婆子来:“这两个丫头统统撵出去,再不许到夫人眼前来!这等当差不上心的奴才,夫人这院子里不用。”

平南侯并不知道外头发生的事,由侯夫人服侍着宽了外头的大衣裳,便坐下说起话来:“西北军那边说,被烧的那些军粮有问题,里头掺了霉米秕子,要查是从哪里调来的。户部自然不肯承认,这会儿正在西北打着口舌官司呢。”

“还有这样的蹊跷?”侯夫人皱起眉头,“可如今烧都烧了,西北军无凭无证的,户部怎能承认?”

平南侯点头:“正是这话了。户部说西北军这是找借口为自己推卸责任罢了,但军粮被烧了就是被烧了,乃是西北军将领疏于职守是实。且后头纵兵劫掠亦是事实,这罪是肯定要治的。弄得不好,许将军这场功劳也就没有了。”

侯夫人心里一动,试探着道:“那鸿哥儿的功劳呢?”会不会也就一起被抹了?

平南侯笑起来:“鸿儿并不是领兵的将领,这些怪不着他。他的功劳是射杀左卫将军,又生俘羯奴亲王,这是抹不掉的。”他虽然素来不喜欢这个儿子,可如今到底是儿子立了功劳,也有几分与有荣焉。

侯夫人暗地里几乎咬碎了牙,脸上虽仍笑着,却忍不住刺了平南侯一句:“可惜如今鸿哥儿已经过继到长房,算是大伯的儿子了。”

平南侯不在意地挥挥手:“过继了,他也是我的儿子。”

侯夫人暗地里冷笑了一声:“那鸿哥儿究竟几时回来,回来之后是留在京城,还是再回西北去,都没个定数?顾家那边倒是答应了让姑娘先成亲,及笄之后再圆房,可鸿哥儿这里日子定不下来,咱们也不好议婚期啊。”

“左右也就这一两个月了。”平南侯对于此事倒是很上心,“顾家姑娘不是七月里满十四么,日子定在十月里我瞧着就行。再拖下去,长房今年过年都没个人操持,王家那边又要有话说了。”

“那妾身就去与顾家商议,在十月里选个日子。”侯夫人从善如流,“要成亲就还在鸿哥儿原来那个院子吧,他也住惯了。再说那边的梅花林也好,就把那一片都隔起来,别说他们小夫妻,就是日后生了孩儿也足够住了。”

平南侯皱皱眉头:“那边还是偏僻了些,有几个院子多年都不住人了…”想了一想道,“长房虽如今不承爵,可总是长房。不如把东边那园子圈出来给他们?”

东边的园子房舍众多,以前是周渊和周瀚兄弟两人住着,如今周渊已去,周瀚一人住在里头太冷清,已经迁出来到正院附近住了,故而平南侯才有这个提议。

侯夫人紧紧攥住了双手。她的长子就是在东边园子里长大的,虽然现在已经不在了,可是那里,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害死她儿子的人住进去!

“侯爷,我已经将小山居屋子的尺寸给顾家送过去了…”侯夫人眼睛都不眨地说着谎话,“再说,顾家也就是那样子,东边园子虽好,屋子却太大太多,到时候顾家这嫁妆要怎么陪送?”

娘家陪送嫁妆,只要不是嫁到外地,一般都要陪送家具的。定亲之后,娘家人就会去夫家量量房屋尺寸,好动工做家具。讲究点的人家,那是要把新人未来住的屋子全部填满的,就连马桶都要配齐,以示女儿出嫁之后也不必夫家养,腰杆也能挺得直些。

平南侯想到东园的无数房屋,摇头一笑:“顾家自然是不行。不过,顾运则新升了户部主事,又颇得皇上青眼,后头的前程怕是不会差了。”

侯夫人一怔:“不是说一样是在同文馆绘舆图,孟家大爷升了掌部,亲家老爷还只是个正六品么?”真要是得了皇上青眼,怎么还不如弹劾陆镇而获罪的孟节?

“你不懂,户部那是好地方,别看是主事,比工部那等冷清地方的员外郎还强些呢。何况我听说了,此次调动粮草,那水路就是他提的,新舆图也颇得他出力呢。皇上让他进户部,多半是存着用他之心,现在是六品怕什么。”若是得了皇上青眼,升不升还不是皇上一句话?

侯夫人低下头去,不让平南侯看见她眼里的恨意。原以为顾孟两家是翻不了身的,怎么这才多久,皇上就忘记孟节弹劾茂乡侯府的事了?周鸿在边关立功,顾运则又得了皇帝青眼,这算什么!

平南侯说了半天,才想起刚刚的话题:“既然尺寸都给顾家送过去,那就还在小山居吧,瞧瞧那边还有什么不妥的,趁着这会鸿儿尚未回来,也好修缮。”

侯夫人从善如流地点着头:“房子固然要修,伺候的人也要多添些。从前鸿哥儿人在西北也就罢了,等成了亲,人手不能缺了。顾家想必也陪嫁不了几个人,嫁进来连个使唤的人都没有,倒成笑话了。我瞧着,我这边阮妈妈是个老练的,让她先过去帮着可好?”

平南侯知道阮妈妈是她用惯的老人,只比从寿昌侯府陪嫁过来的冷妈妈略差些,心里明白这是要放个眼线在长房。但他也并不反对,周鸿纵然过继了也是他的儿子,如今又有了出息,自然要拢在身边的好,故而点了点头:“你安排就是。”

“还有咱们瀚哥儿,今年也快十六了,亲事也该相看起来。”侯夫人实在不想再提周鸿,便把周瀚拿了出来说话。

一提到周瀚,平南侯的神色立刻就变了:“说的是。瀚儿的亲事,须得好生瞧着。哎,还有润儿呢,也十四了。”这对儿女是他最心爱的,尤其周润,只捡父母的长处相像,是平南侯最宠爱的,“我瞧着,潞国公府的大公子,是个好的。”

平南侯夫人想到马氏,皱起眉头:“若是陈大公子将来能袭了潞国公的爵位还好,可我瞧着陈夫人可不是良善之辈。”

“陈大公子是长房长子。”平南侯不以为然,“按说这爵位也该由他袭。”

“可这会儿爵位还在陈二老爷那儿呢。”平南侯夫人不是特别看好,“我瞧着马氏是一心想让她的儿子袭爵。”说到袭爵,她倒想到了自己家,“说起来,侯爷是不是也该上表,请立瀚儿做世子了?”

一般世子都是满了十五岁就可以上表请立了。周瀚去年就满了十五,但因为周渊过世还没有多久,平南侯夫人伤心之余,一时也没记起这事儿来,这会既从潞国公府想到了自己儿子,便连忙提起来:“若说长房长子,鸿哥儿如今也算是了,王家没准会借着这个兴风作浪。”

平南侯笑起来:“鸿儿是过继去做嗣子的,怎么能一样?再说,他再过继,也是我的儿子,怎么敢回头来跟瀚儿争什么?不过你说的也对,赶着中秋前把这奏表递上去,说不定年前也就批复下来了,到时候瀚儿的亲事也更好说。”

夫妻两个正说得欢喜,外头知云打起帘子,一个十八九岁的大丫鬟低着头进来:“侯爷,夫人,太夫人请侯爷过去呢。”这是平南侯太夫人的贴身大丫鬟知红。

“娘叫我?”平南侯连忙起身,“有什么事?”

“舅老爷送了些新鲜樱桃来,太夫人请您过去尝尝。”知红说着话,偷偷瞧了瞧侯夫人的脸色,把头垂得更低了些。太夫人可以看夫人不顺眼,因为她是婆婆,可她们这些做下人的,就不免要倒楣。

“那侯爷快过去吧。”侯夫人嗤的一声笑了,“舅舅难得送东西来,侯爷好好尝尝。”

平南侯也有几分尴尬。这位赵家舅舅当真是难得送点东西来,而且每逢送点东西,都要从太夫人这边讨点好处去。偏偏那是他亲娘唯一的同胞弟弟,他做儿子的又能说什么?只是白白叫妻子笑话罢了。

“侯爷快去吧。”因说了立世子的事,侯夫人今儿高兴,隐去了几分讥讽,起身送平南侯出门,“看在母亲面子上,舅舅要点什么,侯爷酌情给了就是。横竖别叫母亲难做。”

“还是你孝顺。”平南侯感动地握了握侯夫人的手,“我去陪母亲说几句话,一会儿还来你屋里用饭。”

平南侯夫人瞧着他走远,轻轻冲着太夫人住的南园嗤了一声,便叫来了人,一边调遣人手进小山居,一边又派人去告知柳太太,让她去顾家商议婚期,并请顾家人来测量小山居房屋的尺寸,可以开始给新妇打嫁妆了。

柳太太来回跑了几次,定下了十月十六的婚期。顾家开始打嫁妆,周家则开始下大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