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初说:“不好打发,也比不能打发的好,阔科旗那边完全能拖到津洲王的事情解决,就算不能…主子说,可以先抽调嘉临的兵马回来。”

“她疯了,回屹人还在回水外虎视眈眈呢。”

“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但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

顾应无拍了书案一掌,这叫什么事,怎么都在这眼上把野心摆到台面上来了,一个个都嚷着要打要反,把天下百姓放哪儿了。顾应无到底是天家姓,先操心起百姓起来了,毕竟这天下是顾家的天下。

顾雁歌现在在府里愁着,不知道该不该把京城的事跟萧永夜说,说了怕他担心,不说又没底,幸好顾应无来了,两人一商量倒是都稍稍安心了些。

写到津北去的信,又照例的不咸不淡,而萧永夜派出去阔科旗打探消息的人,也被荧周转了回来,带着一切太平的消息。但是,萧永夜在战事方面,一直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人,处处行事都透着谨慎,他再次派了人去打探消息,只是这回派的是自己的亲兵。

萧永夜他们深入津北腹地以后,找到了一块绿洲,水源的问题解决后,补给的问题依旧还在,顾次庄只得回回亲自押送,才能保证补给被安全的送到。

“副帅,东南方向出现小股伏兵。”

萧永夜一听,发下令去:“让罗安带兵去踩个点,速战速决,不论输赢不要恋战,但一定要表现得士气高涨,补给充足。”

传令兵连忙下去传达命令,不过片刻的功夫外头就响起了号角声,越是这时候萧永夜的心越是平静。

“雁儿,京城一切都太平吗,你们都好吗?”

萧永夜是恨不得立刻打完回京,可看来是要打场持久战了,不知道津洲王在拖什么?

拖…莫名地,萧永夜对自己刚刚想起的这个字皱眉了,感觉并不是太好。

|小说论坛jinyyq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六五章 不要人命的才叫手段

八月初一,是弘璋和弘琨的周岁,这一天早早的宗府就派来了人,先给俩孩子洗澡换了衣裳,准备妥当后,皇帝亲自来主持周岁礼。

这可是无限的尊荣,众人倒也只是羡慕,谁让人家两孩子的爹现在正在最艰苦的地方保安卫国呢,众人细一思量也就平衡了。

这俩孩子身份都在那摆着,满朝的亲贵们下了朝都备了贺仪往恒王府赶,按例要抓周,桌上满满意当当的东西,嬷嬷把俩孩子往桌上一摆。弘璋和弘琨左瞅瞅、右看看,叫了声:“娘…”

顾雁歌在一旁鼓励地笑着,弘璋和弘琨也不认生,看了满屋子的人一眼,然后两人齐齐看向皇帝,就皇帝那身衣服金光灿灿的,在太阳底下一照,更是明晃晃的招人极了。

这俩小子是实实在在的墙头草,冲皇帝笑得分外灿烂,齐声叫了:“舅…”

这一声把皇帝叫得眉开眼笑,摸了摸俩孩子的头说:“嗯,桌子上的东西,挑挑喜欢什么。”

俩孩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半天没见人来抱他们,只好看着桌上的东西,俩兄弟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摇头晃脑的,把屋子里的人都给逗乐了。

正在顾雁歌要引导俩孩子抓东西的时候,弘璋随手拎起一个印章,想了想递给弘琨,弘琨摇头:“表…”

弘琨不要,弘璋想了想就揣在怀里,弘琨拿起一把剑,看了看似乎觉得不好玩,就拿给弘璋,弘璋也摇头。弘璋不要,弘琨自己也不想要,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爬过去扔在了弘璋怀里,管你要不要,我还就塞给你了。

弘璋想扔,可扔到半路上的时候又留下了。弘璋往前面爬了爬,看见一块紫玉牌,拿起来看了看,然后朝弘琨比了比,弘琨可倒好,连眼睛都不抬就摇头。

弘璋也不气馁,继续找,总得有一样东西是弘琨喜欢的吧。找来找去就不耐烦了,拄回爬的时候也顾不上了,看哪件顺眼就捎带着,往弘琨怀里一扔。这回弘琨没有拒绝,原来是一个铜件兵马,做得活灵活现,关节的地方还能动,这可算是如了弘琨的意了,在那摆弄特别起劲。

正当大家以为结束了的时候,弘琨抄起抓周时一定会有的小吃来,一块给弘璋,一块自己吃,然后两人一声摆弄铜件的兵马,然后俩孩子就乐得跟俩小太阳似的。

宗府的人先反应过来:“玉章仪德,剑乃君子之器,大世子将来必定成不世之良材,必霄似恪亲王及恒王。”

说到弘琨,那就有点不好说了,但宗府的人也都是能说会道的:“兵马在握,与兄同戏,可见胸中自丘壑在,且不忘受享,食而能分,兄友北恭真乃佳话。”

抹了把汗,宗府看着俩早玩疯了的孩子,心说这可真够考验人的。

顾雁歌忍不住在心里乐,就随便拿个东西,还能讲出这么多道道来,真是难为他们了,这俩孩子她清楚。印章卧着只猴子,可爱极了,弘璋当然会下手,而拿剑就是男孩子的天性了,至于那铜件,做得精致而有趣。

抓完周,又闹了会儿,朝臣们也就散去了,皇帝说:“雁狡,皇祖母让你进宫一趟,说是带上弘璋和弘琨,让她好好瞧瞧。”

顾雁歌一听就答应了,太皇太后自从入秋以来,身子就越发的沉了,大约也就是年前后的事了,现在大家伙是能顺着就顺着,想什么给什么。宗室子弟们一个个也透着老实,毕竟谁小时候没到太皇太后宫里头谋过吃的,太皇太后慈祥,最喜欢孩子,小辈们最喜欢她。

到了宫里,弘璋和弘琨俩机灵鬼儿,爬过去一声比一声脆亮地叫着:“曾祖儿,曾祖儿…”

太皇太后一见俩孩子,直觉得身轻气爽,一手抱着一个,说:“我的乖宝宝,你们可算来了,想死曾祖儿了。”

两孩子喜欢来这,主要是吃的东西多,而且还能让放开吃,顾雁歌不会管他们。弘璋和弘琨虽然不会说话,只刚刚学会简单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可也把太皇太后逗得直乐,脸上跟开了朵菊花似的。

正在说着话的当口上,二姑娘知怎么的捧着点心上来了,那模样看着就清减不行了,据说是乌云娜经常进宫陪着太皇太后。初时二姑娘还一腔热情地跑上来,想说通乌云娜带她回去,可乌云娜是什么人啊,一两句话就能呛死二姑娘。

乌云娜老神在在地做着,慢慢悠悠地说:“他诚郡王是我阔科旗的女婿,若敢有二心,剁了他的命根子,扔宫里侍候大家饮食也算是仅能做的贡献了。说不定还能来陪你,到时候你们不妨再续情份,不是情比天高,爱比海深么,真到了那份上我就不要了,留着给你玩吧。”

乌云娜可能还真是玩上劲了,隔一两天就到太皇太后的宫里来,二姑娘一面被太皇太后身边的老嬷嬷管教得死死的,一边还要受乌云娜的挤兑,这日子过得悲催得没尽头。二姑娘原本的尖爪子啊,也渐渐磨钝了,心里那乱晃悠的水,也渐渐无波无浪了。

哀莫大于心死,愁莫过于无志,二姑娘现在还能有啥盼头。依着乌云娜的性子,诚郡王是不要再霄想了,霄想来的要真是那啥样了,那真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二姑娘本来就没受过什么苦,最多也不要是跟萧永夜、顾雁歌闹过一阵,那也不叫苦,眼下可真是把苦吃透了,吃足了,吃得麻木了,人生无望,那还折腾什么。

说起来,二姑娘也同样是个没心没肝儿的,这时候了连三姨娘的事情问都不问一句。顾雁歌还以为二姑娘是不知道,没想到提了一句,二姑娘连点反应都没有。

顾雁歌看得直摇头,太皇太后身边的嬷嬷啊,那真叫一个牛!

“二姑娘,你瘦了。”顾雁歌随口说了一句。

二姑娘早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只伏低着头说:“谢大公主垂爱,苦夏苦夏,自然是要清减的。”

太皇太后看了眼,怕顾雁歌心软,说:“下去,昨儿的佛经抄错了几处,今儿可不许再错了。”

顾雁歌才不心软呢,二姑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终于明白世事咋回事了,比从前看起来顺眼了,她有什么好心软的。

“是,太皇太后。”

“雁儿,我时日怕是不多了,这个祸害…不能留。”太皇太后看人是准的,这眼下是没希望,要让二姑娘看见火苗苗了,还不得烧成海啊。

顾雁歌有些愣神,她知道太皇太后的不能留是什么意思,太皇太后一理过了,看老的嬷嬷就会送出宫去颐养天年,而宫女们会另派到别的宫里去。可二姑娘,既不是宫女,也不是女官,留着不行,放了更不行。

“她毕竟是永夜的妹子,雁儿倒不担心别的,毕竟血脉摆在那儿,怕永夜为此揪心罢了。”人命大于天,每个人来世间这么一遭,不容易。顾雁歌到底是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对于断人生死这样的事,她很难下决定。她知道二姑娘留着迟早会酿成祸害,可她听着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儿。

太皇太后这时候也不得不逼顾雁歌,她时日无多,怕顾雁歌一味的心软,不明白有些人留着就会变成绊脚石,你不在意她,她猛地你一跟头,这辈子就甭想爬起来:“雁儿,善是好事儿,可分对什么人。就如忠,也分尽忠和愚忠一样,你啊心肠不能软。以后恒王府的头衔,倒没要会拿你怎么着,只是这暗亏你要吃多少,难道回回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这话说得顾雁歌觉得肉疼,好吧,她承认太皇太后的话让她有些毛骨悚然,再想想上回二姑娘差点把孩子伤着,她骨头里就渗出寒气来。想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有些欲言又止地道:“皇祖母…”

“傻雁儿,有时候不一定是要人命才算赢,不要人命的才更显手段。就让她痴痴傻傻过一辈子吧,往后差人照顾着她就行了,她要不痴傻,迟早得让所有人因为她痴傻了。”太皇太后觉得这段日子一定要好好点拨点拨,要不然就顾雁歌这心肠,迟早把自己折腾死。

“雁儿,我把成嬷嬷留给你,她跟我的日子不长,却是最精于宫里宅里这点事的。她跟阿嫦是表姐妹,关系想来处得好。虽说以后恒王府的后宅里翻不了天了,可宅子里多得是恶奴欺主,不可不防。”太皇太后把最后一招都想好了,有杨嬷嬷和成嬷嬷在,谁也翻不出花样来。

顾雁歌点头,府里上下自二姨娘走后,早已经换好了合意可心的人,是杨嬷嬷和顾次庄陪着一块过的眼,这些日子以来,都安分守己,府里上下也都规矩得很。又当着新来的丫头婆子和小厮们的面了,把以前的放出府去,好好的一通下立规矩之后,才有了如今的太平。

顾雁歌也知道这些太平来得不容易,更是分外小心地维持着府上的局面,再没有往日的懒散了。

|小说论坛jinyyq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六六章 这一场棋局,起手无悔

八月初六,秋水关外夷来犯,与阔科旗共存于秋不关的小部落阿木塔上书京城,把敌人的情况一一汇报。皇帝拿着这奏报,觉得很不新鲜,明明阔科旗早就说过秋水关外今年会有战事,怎么阿木塔又来报,真是多此一举。

不过皇帝也没表露在脸上,只是表示了一下重视,然后让内廷回了个旨意,说阿木塔兵马不足,只需要守好自己的地方,其他的地方交给阔科旗就行了。

阿木塔本来就只是照常奏报,得到了回信当然就自扫门前雪了,他们毕竟是小部落,应付不来太大的战争,多年来也一直就在景朝河阔科旗的支援下生存着,早已经过惯了太平日子,基本上不会主动去掺和战事。

而在津渡十六洲以外的布防线上,战争却在无声无息中进行。津东那儿有恪亲王自是高枕无忧,津西和津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津北则成了萧永夜一个人的战场。

“报…”

“进来。”

“元帅,津北萧副帅传书,津北木络一带,再次出现敌人,而且越来越多,萧副帅暂时按兵不动。”

恪亲王看着地图,笑了笑,津北其实只是个障眼法。津洲王希望他们集中兵力去补给困难的津北,当然也不排除如果有希望,直接从津北突围的可能。但是,津洲王最渴望的是,从津东金川直接向他宣战。

“回书,按兵不动,化整为零,昼伏夜出。”恪亲王的话不多,但他相信萧永夜一看就会明白。

萧永夜当然明白:“传罗安,吩咐下去,整军分三十人一队,三千人一大队。务必做出浩大声势来,让敌人相信我们的援兵到了,而且偶们则要一发如常,让他们以为我们正准备夜袭以求突破防线。”

“是,副帅。”

攻心为上,这场战事,与其说是刀兵之争,不如说是谋略之争。津洲王的兵力,只能主攻一方,最有可能的不是津北,而是津东…津东那儿,正是十万精兵强将严阵以待,只不过从表面上来看,萧永夜领得兵最多而已。

“津洲王世父王的劫,父王又何尝不是津洲王的心病,不越过这座山,就算将来真掌控了天下,心里也永远有个魔障。”萧永夜叹息一声,心里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个人,也成为他的魔障。

人世间的事,往往经不得多感慨,一语中的往往不是让人惊喜,而是让人始料不及,追悔不已。

“承忆,下个月你跟次庄回津东去,建功立业,能不能那会本就该属于你的一切,就在这一回了。”萧永夜一边整理战报,一边看着坐在旁边擦兵器的承忆说道。

顾承忆应了声说明白,但心里不大愿意离开津北,津东固然唾手可得功名,但他要的不是功名,是他的东西,永远也跑不掉,但是他要替姐姐看着萧永夜,看着他平平安安的才可以:“副帅,我不想回去,津东有大军在列,元帅有精于排兵布阵,我在那儿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到时在津北,副帅不是说艰苦的地方才能锻炼人么,我愿意留在津北。”

萧永夜抬头一笑说:“津北不会有多大战事,跟着我可是没战功可捞的。”

说是这么说,可这回战功的大头,肯定就是顾承忆,要不然怎么封王。

“我不要战功,雁姐姐总爱说平淡是福,我只想要那样的福分就行了。”其实顾承忆的感觉这次分外敏锐,总觉得津北会出事,可目前的种种迹象都指向津东,顾承忆每每有这个念头冒出来,都会自己压下去。

“承忆,这一切都有你自己拿主意,但是你要考虑清楚。”萧永夜并不多劝,顾承忆在他身边,比在恪亲王身边更自在,顾承忆仰慕恪亲王,可心里还是有解不开的结。

正在顾承忆和萧永夜谈话的时候,外头来报:“报,副帅,西南方向一支千人队遇袭,周副将已前去支援,下一步该如何应付,还请副帅定夺。”

西南…萧永夜都不用看地图就知道西南是什么地方,是图日潭,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往里在推进三十里,就进入了津渡十六洲的要塞。

这时候,萧永夜有两个选择:“承忆,你说是痛打落水狗好,还是绕开它们,直击图日潭好?”

顾承忆摇头:“都不好,拿下图日潭,不是一次急攻就能成功的,不如绕过图日潭,把鹰嘴关拿下,反而更容易成功。从鹰嘴关进去从后方打开图日潭的防线,大军进津渡十六洲的腹地就指日可待了。”

“鹰嘴关是谢君崇在守,精兵良将以逸待劳,谢君崇是个干将,不是那些个庸才,想从他手里拿鹰嘴关还是有些难度的。”萧永夜对鹰嘴关倒不是没有把握,只是,关系巨大,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拿下鹰嘴关反而容易被包围,到时候补给一断,军心溃散反而不美。

“副刷,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顾承忆到忽然有了个好主意:“咱们今天说攻图日潭,明天还说,后天继续坐着打算,可咱们就是不攻,等这千日防贼的防不住了,咱们在拿下图日潭。图日潭可以缩短补给给线,而且易守难攻,到时候就是津洲王在鹰嘴关也无计可施。”

萧永夜看了眼地图,点了点那头说:“倒也可以一试,传令下去,着图日潭附近军队集结,做攻击准备,等我的命令在做攻击。”

传令兵又领命下去了。

萧永夜掀开大帐,津北多是荒原,植物稀疏,此时正夕阳西下的时候,整个津北一片安宁静溢之美。只是这安宁静溢下,却正酝酿着一场暴风雨,把最后的暑气洗刷干净。

而此时的京城正初现风雨飘摇之意,秋风萧瑟里,处处一片枯败气象。而恒王府正在办这喜事儿,这一场婚嫁,让整个京城都热闹起来那些萧瑟肃杀之气也在一片红色之中,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曲昀骑着高头大马,穿街而过,后面跟着大红的喜轿。这一场婚姻,虽是联姻,但更多的也是他自己愿意。娶妻娶贤,作为一个自己赢得无数功名,而在景朝谋得一席之地的少年将军,曲昀不需要一个大户千金来彰显身份,更需要的只是一个识得规矩礼仪,懂得进退的好妻子。

曲昀婚后在京城待了三天就去边关了,萧玉槿送他到城门,那依依惜别的场景,让一旁顾雁歌很安心。至少这样看来,萧玉槿是平淡安宁的,至于幸福,本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怎么看得出来呢。

陪同萧玉槿送罢曲昀,顾雁歌去了趟法严寺,不为信佛,只为求个心安,找个心理寄托罢了。

法严寺里,香火旺盛,上了三柱清香后,抽了只签,签文上说:“无风无雨到天明,半是辗转半是眠,叶落满城风不归,一株玉树碧堂前。”

中上签,解签文的师傅说:“长公主,这签文有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之意,落花因风不归,却终会自行消逝,只一株玉树四季长碧在堂前,长公主,一切安心,苦尽自有甘来。”

这些话说着跟没说一样,顾雁歌看了看,自己觉得这签文坏算不错,也就听听看看算了。

转过身走出大殿去,却看在忱王在一片秋风萧瑟里,风卷着落叶四处飘摇,整个人衣裳飘袂,说不出的俊逸。

“忱王兄。”顾雁歌对忱王,现在心里有些小小的芥蒂,但还是上前打了招呼,再没撕破脸前,顾雁歌愿意相信原主的判断,那就是——忱王也多是身不由己。一边是父,一边是君,这抉择却是不容易。

“雁儿什么时候也信佛了?”忱王惯是一身白衣,如今却渐渐地爱穿深色了。

看着顾雁歌一步一步向他走过来,她的心里猛然间一震颤,心有些不受控制地乱跳着。

“不信啊,寻个心安而已。倒是忱王兄怎么来庙里了,为阔科旗祈福嘛?”顾雁歌想从忱王的脸上看出什么来,但很遗憾,什么也没看出来。

“不是,是为我自己。”

“忱王兄,记得小时候怎么听过的故事吗,李费问义,是要取孝还是取忠,是要取百年还是取千古?当时父王问咱们,你是怎么回答的来着?”顾雁歌嘴角含笑,象真的只是忽然想起这件事来一样,问得轻松而随意。

忱王脸色分毫不变,也淡淡笑着,轻声回道:“世间无论忠孝,皆在伦常道德四字之中,若忠和伦常道德,当择忠,若孝和当择孝。”

顾雁歌又笑道:“如果都在伦常道德,活着都不在呢?”

“择大义弃小利…”

忱王说完后,两个人都沉默下来,过了一会之后,他看着顾雁歌笑了笑说:“雁儿,不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我依旧是给你串菩提珠子的阿乌子。你叫我哥哥,我就一辈子保护雁妹妹,菩提树下的承诺,每一字,每一句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从不曾忘记。”

“哥,善自珍重。”对于顾雁歌来说,承诺已经有些模糊了,毕竟那时候她还太小。

两人道别后,忱王一直在看着顾雁歌的背景,直到看不见了才喃喃低语道:“雁儿,你会恨我吗?”

顾雁歌是听不到,如果听到肯定会问一句:你做了什么让我恨得事吗?

忱王说完后毅然转身,他有他的选择,这一场棋局起手无悔…

|小说论坛黑白。灰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六七章 忱王很纠结…

深夜的阔科旗汉王京邸里,半墙明月照着桂花树,落下斑驳的半墙花影,更有浅碧深红、淡粉轻黄的菊花摇曳生姿。

这般美景,本当对月吟一首“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之类的诗句。

可忱王对此情此景,压根没心思欣赏,他早已经被生生撕成了两半,一半在忠,一半在孝,或许那半忠里,多是顾雁歌在作祟,但他也不否认自己想做个安闲地主。这天下,固然大美,可高在庙堂,拥有却并不意味着得到,反而不美。

“莫木图,去给父汗送信吧。”

八百里加急,送出去的是一封书信,可忱王给自己选的却是一条不归路。这条路上,他将和她走的越来越远。

书信一路加急的送到阔科旗汗王手里,老汗王打开信一看,脸上皱了很久的眉头也就这么松开了:“我的阿乌子到底是真正的男儿,没网费阔科旗的水土养育了他,是他该为阔科旗谋划的时候了。”

“汗王,眼下咱们还得先退了外敌。”

“是啊,陆安西这个混账,早不来玩不来,知道我准备了兵马,就上赶着撞,真是个不开眼的。也好,就拿他祭旗,涨涨我阔科旗儿郎们的威风。”荧办事到底是牢靠的,至今煽动外夷一事还没有人知道,阔科旗汗王只当是陆安西发了疯,要贴上来让他屠杀。

阔科旗现在正是兵强马壮,整装待发的时候,阔科旗汗王当然不会把小小的陆安西放在眼里。

伺候,阔科旗的战报一天天送到京城里,宫里皇帝就有些坐不住了,怎么这些仗都凑到今年了,这些歌吃饱饭没带坏正反:“忱王啊,阔科旗哪里展示也重了,你可需要回去助汗王一臂之力?”

忱王摇头一笑说:“眼下京城的守备最重,臣忧父亦忧君,父汗多年来南征北战,自由退敌之计。倒是现在京城无主将,臣虽不才,也愿随驾君前,略尽人臣之责。”

皇帝叹了口气,一脸感动:“不愧咱们小时候一块长大,还是你们最记得情分,这天下要没有永夜和你们几个,说不定就败在朕手里了。若真如此,百年之后,让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顾应无捱角落里笑,这两位一个演的比一个真,明明是一个有意反,一个时有心防,结果两人还能演出一副明君忠臣的样板戏来,真叫恶心死人了。

“报圣上,津北急报。”

“念…”这下皇帝是真急了,跟忱王有防,跟萧永夜目前还没防,萧永夜这人就指着哪天赶紧把事办完了,好辞官归野。这点心思瞒不过皇帝去,所以皇帝才处处放心,事事安心。

“八月二十,慎君王献计得逞,津北萧副帅领六千精兵攻下图日潭,写信时已镇守七日,安全无虞,补给已全部到位。”

总算听着个好消息了,这津北的战事,除了恪亲王那儿一直风平浪静,就没什么好消息,现在这消息可以算是振奋人心了。皇帝心说,不愧是咱妹夫,困了就塞枕头来了,当然也没忘了顾承忆,这弟弟虽然不能认,但看起来打仗是一把子好手。

“应无,你记下了,回头该好好论功行赏。”

“是,皇上。”顾应无一看,心道:这才是个笑脸嘛,刚才那跟狐狸似的张开嘴不叫笑,叫——算计。

皇帝一高兴,让人传了酒来,拉着忱王和顾应无上花园里喝酒去了。

顾应无在一边想劝,可想了想这些天也难得高兴这么一回,九岁皇帝去吧。

喝到半醉的时候,想来酒量不咋滴的皇帝已经过量了,冠冕也随意扯开,愣是嫌亭子里坐着不舒服:“走,咱们上那喝去,小时候咱么就喜欢在那喝酒。那会儿…阿乌子才这么点…”

皇帝比了比身边,然后接着说:“二庄那时候…就是一小跟屁虫,天天屁颠屁颠地…跟在父皇后头,那会儿咱们瞧不起他,没少欺负他,谁能想到后来…后来这小子把咱们都涮了。说到这儿我…我记起来了,等他回来,我要降他的职,削他的爵,敢涮朕…好大的胆子…”

看着满地的酒坛子,顾应无不由得失笑:“皇上,要是二庄知道您还记着从前的事,估摸着这辈子也不敢回京城了。”

回忆起了从前,多少美好的回忆,忱王也笑了:“皇上是咱们里面最记仇的,应无,你还记得小时候投了先帝爷的点心,那街上的烧饼糊弄的事吧。那会儿可是你把皇上供出来的,皇上前儿吃起点心还跟我说这事呢。皇上,您要削,连我们一块削了,我们那会儿可没少得罪你。”

“…嗯,对,还有你,阿乌子,你…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偷看秀女换衣服,还…还不是你带的,你们倒是没事…我,我跪了三天祖庙。”忆往昔,少年时候,啥坏事他们没干过,只是皇帝明白自己的身份比较早,后来就收敛了而已,要不然就跟顾次庄似的,就是一天天没事要憋坏的主。

三大男人抱着酒坛子相看一眼,至少有这么一刻,三个人都笑得毫无杂质,像曾经有过的少年时光一样。

酒会醉,当然也会醒。

醒来的忱王看着而被自己随手扔在架子上,还没来得及叫丫鬟来处理的衣服,满身酒气,是杜梨白的香味。

“皇上,您这是在以前动人吗,这是在拿就请来栓我吗?”忱王暗暗一笑,这条路能走到最后的,应该只有一个吧。那时候,怕是谁也容不下谁了,哪还有昨夜那样的时光可以饮酒作乐。

忱王有点纠结,忠字加个情字,眼下还要加个义字,那头就独独一个孝字,也很难选择。

“雁儿,我不做,自有其他兄弟做,换他们如何保你一家上下一声无恙。”

忱王的纠结点在于,如果他放弃作壁上观,阔科旗汗王并不会勉强他,但换了他那些兄弟,在这场争夺里,不管是顾雁歌还是萧永夜,又或者是皇帝都会过的很艰难。

天下?这玩意儿得来何用,做那么高,皇帝也没见多欢喜,反而这两年都生出白发来了。

在忱一王唏嘘的时候,外头响起了侍卫折子信儿声:“主子,汗王来信了。”

“嗯,你下去吧。”

在晨光里,忱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打开信来,信上写着:“吾儿,萧永夜不除,恪亲王不除,实乃我阔科旗之心腹大患。恪亲王固然已年迈,且腿脚多有不便,可萧永夜却是身强力壮正当年,萧永夜不能留。

为父收到消息,萧永夜已突破津北图日潭,此等猛将实乃杀器,不得不防。依为父之意,无妨暗里派人襄助谢君崇,以图败萧永夜于津北,并留其命于津北。”

父汗要杀萧永夜,忱王有些反应不过来,这…超出了他的接受范围。萧永夜跟他,也旧年有兄弟情分在。萧永夜为人,总是最兄弟掏心掏肺,无所不及,不得不说忱王在某些事上,过于天真了些。

“不,莫木图,立刻去给父汗回信,世人都可,只顾萧二人动不得,恪亲王更是不能动。恪亲王乃兵心所向,民间更是深有根基,这个灯笼咱们糊不起,那天捅破了只会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这二人能拢则拢,不能拢…”忱王想了想说:“不能拢了,自然还有顾雁歌和弘璋、弘掍为质,萧永夜不在乎旁人,对他们却看得分外重,对恪亲王来说,这也是死穴。”

莫木图连连点头:“主子说的对,与其断气得干净,不如留一口气吊着,咱们手里有了主动,还怕他们不成。”

谁人不慑恪亲王的赫赫功绩,谁有没听过萧永夜的威名,这两个人都系着这个女人和那两个小娃娃,留着比死了有用得多,这就是莫木图的想法。他可不知道,是他家那伟大能干的主子狠不下心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