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啊,一旦得了眼缘,相处半年也能像是认识了一辈子一样。那话怎么说来着,白首为新,揭盖如旧,我和杨家那小姑娘,就是见第一面的时候,就觉得十分投缘了。”说着,抱着皇上的胳膊撒娇:“皇兄,你就答应了好不好?”

难得见大长公主撒娇,皇上原本想拒绝的话顿时有些说不出口了。皇后忙在一边笑道:“皇上,不过是个封号的事情,若是皇妹高兴…”

皇上微微有些犹豫,大长公主忙又说道:“若是皇兄担心俸禄的事情,那个俸禄我自己给好不好?”

“胡说什么呢,你那点儿家产,自己留着傍身!”皇上微微皱眉,想了一会儿又说道:“这事情不急,就是我应了你,也还有宗室里面的那群老头子呢,等年后再说这事情行不行?”

大长公主点头:“我都听皇兄的,皇兄若是不答应,大不了我搬出公主府,另外买了宅子和怀瑾一起住。”

说的皇上哭笑不得:“你这是威胁你皇兄吗?你就放心吧,你的事情,皇兄那次不答应了?只是这事情有些麻烦,我暂时不好给你保证一定能办成。”

黄公公进来说了一句,皇上起身:“时候不早了,拜年的大臣们也都进宫了,你且留下来陪你皇嫂好好说话,今儿留在宫里,我们一起用膳。”

第 44 章

皇后将手边的点心盘子放到大长公主身边,笑着问道:“那丫头,是个什么性子?我改天叫她进宫,可有什么不妥当?”万一是个胆子小的,被自己吓到了,大长公主脸上就不太好看了。

大长公主也领皇后这份情,笑着摇头:“皇嫂不用担心,那丫头就是个傻大胆,和萱阳一样,是个不肯吃亏的,您就尽管放心吧,只是我难得有个合眼缘的,皇嫂到时候可别忘了将您那些好东西多赏赐一些。”

说话间,就有宫女进来禀告,朝廷命妇们也都递了牌子进来请安。

皇后也不冷落大长公主,拉着她和自己一起见人。,一边是六长公主领头,后面是皇室王妃郡王妃,一边是定国公夫人领头,后面跟着的是朝廷命妇。

六长公主从小骄纵,这些年虽然收敛了不少,有时候还是有些耐不住性子,一瞧见大长公主在上面坐着,就忍不住冷笑:“大皇姐来的倒是早,皇后娘娘是不是背着我们和大皇姐商量什么好事儿呢?”

皇后瞥了她一眼,虽然她这人向来是小心谨慎,但有一点一直是很坚持的——皇上喜欢的,她必会十分喜欢,连带着对宫里的嫔妃也是如此。皇上不喜欢的,哪怕是地位再高,皇后也不喜欢。

“六皇妹这话说的,你大皇姐有孝心,早早过来帮我的忙,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没好处不干活了?”这没好处不干活的,不是你六长公主吗?

大长公主也跟着瞥了一眼六长公主:“六皇妹自己躲懒不愿意早些来,还能怨我不叫你吗?我还记得,当年咱们没出嫁的时候,早上要早起请安,六皇妹可从来都没起过。”

六长公主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长安侯府人微微皱眉,笑着开口:“说起来,皇后娘娘今儿的衣服很是漂亮,这就是云锦绣吧?臣妾早先也只是听说过这种布料,却未曾见过,今儿见了,果然是非同凡响,那暗纹栩栩如生,端的是耀眼。”

皇后笑了笑:“长安侯府人果然见多识广,这云锦绣今年也不过是上贡了八匹,我自己留下来了两匹,皇上那里留下两匹,大长公主那里送了两匹,还剩下两匹,留着以后赏赐人。”

反正宫里的公主们都不是她生的,两匹也正好不够分,索性就全部不给了。

六长公主脸上闪过难堪的神色,深吸一口气笑道:“果然皇嫂最疼爱的人就是大皇姐了,这种好东西,皇嫂也就只惦记着大皇姐,我就不说了,反正皇上皇后一向不喜欢,怎么皇嫂连弟妹们也不分一些?”

几个王妃有些看了一眼六长公主,有些看了一眼皇后,还有一个看了看大长公主,笑着说道:“大长公主自是不一样的,和大长公主比起来,六长公主您夫妻和美儿孙和乐子女孝顺…”

掩嘴笑了笑,六王妃没再说下去,大长公主面无表情,皇后的脸色也难看了几分:“六王妃若是不会说话那就闭上嘴,没人会当你是哑巴的,既然你羡慕六长公主夫妻和美,回头我和皇上说一声,免了六弟的差事,让他也回家和你夫妻和美吧?”

六王妃脸色立即就白了,愣了一下才想起来赔罪,慌慌张张的起身,结果又带倒了桌子上的茶杯,茶水洒在身上,狼狈的不行。皇后光是看着都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丧气,真不知道当年,淑妃怎么就给她儿子找了这么个小家子气的!

连长公主的醋都要吃,难不成她还真以为自己和皇上就只应该宠爱他们夫妻吗?太上不了台面了,回头就得和皇上商量一声,给六弟挑个好的侧妃才行,这小家子气的…

“快领了六王妃下去换衣服。”不等六王妃开口,皇后就直接叫了宫女,又转头对其他几位王妃笑道:“六弟妹就是这么个性子,有时候我都替她着急,这性子,最是容易被人当枪使了,她年纪也不小了,再怎么下去,王府里的孩子们可怎么办啊?”

九王爷和六王爷是一母同胞,听了皇后这话,九王妃就抬眼看了一下六长公主,笑着说道:“是啊,六嫂这性子,最是容易被人利用了,回头我就劝劝她,可别傻乎乎的什么人的话都听。”

皇后点点头,又问定国公夫人:“前几日欣姐儿不是受了凉吗?今儿如何了?身子可还好?”

定国公夫人忙起身行礼:“多谢娘娘关心,欣姐儿已经好多了,今儿一早还闹着要进宫呢,只是臣妾担心她过了病气给几位小公主,这才没带她进宫。”

“小孩子家家的,这冬天最是容易着凉了,你回去要多注意些。”皇后笑着说道,又看承恩公夫人:“弟弟前些日子不是新添了孩子吗?可曾取了名字?”

“还不曾,孩子年纪还小,怕这会儿受不住,想着等过了周岁再取。不如娘娘先给取个小名儿?”承恩公是皇后的娘家,一家人虽然不是位高权重,却最是老实本分,这才得了承恩公的爵位。哪怕是面对皇后,承恩公夫人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娘娘福气贵重,定能保佑孩子一生顺遂的。”

“好,回头我想想。”皇后温和的应了下来,又挑选了几个人问了几句家常,看了看大长公主,无声的说了个杨字,大长公主伸手比划了一下,三品诰命。

“杨家老夫人可在?”正好是卡在能进宫觐见的尾巴上,皇后扬声问了一句,三老太太还有些迷茫,但瞬间就想明白,大约是大长公主的功劳,忙起身颤颤巍巍的行礼:“臣妾杨氏,给皇后娘娘请安,给大长公主殿下请安。”

“快起来吧。”皇后忙让人扶了三老太太:“杨老夫人今年高寿?”

“回娘娘的话,臣妾今年六十有八了。”三老太太端坐在椅子上,微微向前倾身,恭谨的回着皇后的话。

“老夫人保养的很不错,精神看起来很好。”皇后笑着说道,三老太太心思转的飞快,又要回答的能凸显自己儿孙的好处,又不能让皇后娘娘反感,还得让大长公主满意。

等皇后话音落了,三老太太赶忙笑道:“臣妾这把年纪,只要每天和和乐乐的,心情好,身体自然就好了,儿孙们孝顺,有孙女们承欢膝下,想不高兴都难。”

皇后笑着点头:“老太太是个开明的,这为人长辈的,可不就求个膝下承欢?”因着大长公主想认义女的事情还没说开,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答应,皇后也不过是想先给杨家几分面子,问了两三句,就又换了人。

只这两三句,就已经是天大的好事儿了,这京城里的诰命,超品都是一大把的,更别说一品二品了。三品往常在宫里都是坐冷板凳的,杨家这次忽然就被皇后点着问了两句,由不得人不多想。

不少人家都想,这杨家是不是走了谁家的路子,要起来了。少数知道内情的,就忍不住看大长公主,想着年后将那杨家的小姑娘请过去坐坐,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回头也教了自家的女孩子,尽量学当年的萱阳,一个乡下来的丫头片子都能得了大长公主的欢心,自家的贵女若是多下几分功夫,定是也能得了大长公主的喜欢吧?

等散场,已经是将近午时了,家里有女儿在后宫的,就辞别皇后去探望一番,没有的,就能回家了。大长公主靠在软垫上捏着块儿点心:“幸好每年也就这么一两天,要是天天这样,皇嫂自己不累,我看着都觉得累了。”

“习惯就好了。”皇后温和的笑了笑,递给大长公主一杯茶:“你也别光吃点心,干得很,这屋子里放了炭盆,最是容易上火,你啊,就和你哥哥一样,什么时候都不爱喝水。”

“谁说的,我也喜欢喝茶的啊?”大长公主忙狡辩:“只是自己沏茶太麻烦了,别人沏的又没有那个味道,我这才懒得喝的。”

“就你理由多。”皇后忍不住笑,顿了顿,又小心问道:“宁安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大长公主封号是宁馨,六长公主封号是宁安。

大长公主笑着摇摇头:“要是她说什么我都放在心上,我早就被气死了。别说她了,没得让人恶心。萱阳那事儿,指不定还和华阳有关系,若是被我找到证据,我饶不了她们母女!”

“你要什么人,要什么东西,尽管和我说。”皇后叹口气:“萱阳也是我看着长大的…”

生怕再惹大长公主伤心,皇后忙换了话题:“靖杰总算是长进了,前几天来和皇上说,要几个人,想要去查那个盗窃案,这个案子若是他做好了,以后想要谋差事就简单多了。”

大长公主也忍不住笑:“是啊,这次但愿他能做出点儿成绩来,对了,我都来这么半天了,成真呢?”成真是皇后的儿子,也是皇上的嫡长子。

皇后正要开口,外面小宫女就进来通报:“皇上和大殿下过来了,还有一位将军。”说着还偷偷瞄了一眼大长公主,大长公主顿时扶额不想说话了,皇兄就不能消停会儿吗?

第 45 章

皇上半点儿不知自家皇妹心里的恼恨,笑呵呵的进门,伸手拽了身后的人出来:“皇妹快瞧,还认识吗?”

大长公主微微挑眉,打量了那人半天,三十多的样子,看着倒是不年轻了,长的也就一般般,不是特别好,却也没缺点。唯独比较明显的,是鬓边的一颗黑色的痣,挺显眼。

“你是…常宁策?”大长公主愣了一下才问道,那人笑了一下,上前给大长公主行礼:“末将常宁策,给殿下请安,末将三生有幸,殿下竟还记得末将。”

大长公主挑眉笑了一下:“能不记得吗?当年可是你将本宫送出京城,送到真定府杨家的。”

常宁策摸摸鼻子,苦笑道:“末将倒是半路想将殿下拐走,可这不是殿下自己不愿意走吗?”

大长公主微微皱眉,不再说话。皇上一脸诧异,看看大长公主,又看常宁策:“这是什么意思?常宁策,你说,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常宁策有些吊儿郎当:“不就是那回事儿吗?当年我觉得殿下长的好看,又十分有才学,更是端庄贤淑,就心悦大长公主了,本想邀大长公主和我私奔,只是大长公主不愿意,我一气之下,送公主到了真定之后,回来就想办法去了西边。”

常宁策是寒门子弟,考的武状元,先皇虽然在女色方面挺昏君的,但到底是没昏到底,出于爱才的心思,就将常宁策留在宫里当了二等侍卫。准备让他熬一熬资历,顺理成章的往上升。

然后就是大长公主出嫁了,常宁策作为皇上的心腹,就被过去送嫁了。从京城到真定府,快马加鞭半个多月,可送嫁就要更长时间了,再加上大长公主当时也不怎么高兴,就直接走了两个月。

常宁策是个有些痞的,看大长公主不高兴,就时不时的凑过去说两句话开个玩笑什么的。一来二去的,就喜欢上大长公主了。他这人,一向是个胆子大的,就撺掇了大长公主跟他私奔。

他一向没个正行,大长公主见惯了各种出色的世家子弟,很是瞧不上这说话没个遮拦的人。别说是大长公主还没喜欢上他了,就是喜欢上了,以大长公主从小受的教育,以及这次肩上的责任,也绝对不会答应他的。

常宁策虽出身寒门,却打小聪慧,中武状元也是很顺利,仕途上没受过挫折,颇有些心高气傲。被大长公主拒绝之后,一是面子上下不来,二是心上人嫁给了别人,大受打击,就不愿意在京城呆着了,回头复了旨就往边关去了。他孤家寡人一个,埋头在边关苦守十多年,连京城这边的消息都不敢打听。

当然,一开始是赌气不去打听,后来是真的不敢打听,再者心里也矛盾的很,一面盼着大长公主别喜欢上杨铭那窝囊废,一面又盼着大长公主生活美满。

越是想的多,越是不敢去打听。

皇上听的嘴角抽了抽,大长公主也很是无语:“你说不敢打听,可我和离的事情也不是小事儿,边关那边定是有传闻的…”

常宁策叹口气:“要不然怎么说是阴差阳错呢?你没和离的时候,因着我是刚到边关,没人认识,所以就得了个任务,要去大夏朝当奸细…”

皇上轻咳了一声,常宁策立马改口:“要去探探大夏朝的动静,那几年,大庆朝不安定,外面的几个国家虎视眈眈的,大夏人又一向狡猾的很,我们得防着他们趁火打劫,所以,我就在大夏朝呆了两三年。”

然后好不容易回来,还没来得及听说大长公主的事情,西边的战事就爆发了。一打就是五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边关却离不得人,又要管理秦风府,又要放着大夏朝卷土重来,那段时间连睡觉都抽不出时间来。

等那边终于稳定下来,他又不敢打听大长公主的事情,而大长公主和离的消息又被别的消息给盖过去了。就算是边关比较远,比京城的消息落后,也没几年前的事情还被人整天议论的。

一天天耽误下来,等常宁策终于鼓足勇气去打听了,那叫一个迅速啊,听到消息就立马上了折子要回来。皇上想着他也确实是功劳显赫,再加上年纪一大把连个娘子都没有,在边关也呆了有十几年了,就答应将人给调回来了。

只是这调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若只是进京觐见,那三五个月就行。可他是打算以后常驻京城,这事儿就多了,一交接就交接了一年,再加上赶路,这才没能在萱阳还活着的时候赶回来。

听常宁策说完,皇上的眼睛已经是闪闪发亮了:“你之前上折子说是要回京娶妻,你的意思是…”

常宁策痞的很,瞧一眼大长公主,使劲点头:“末将就是这个意思,若是殿下愿意下嫁,末将倾家荡产也要将殿下娶回家,若是殿下不愿意下嫁,末将就只能去公主府拜访殿下了。”

皇上侧头看大长公主:“皇妹你觉得如何?常将军这人还是很不错的。”有能力,地位不低,最重要的是对自家妹子一片痴心。自家妹子年纪真不小了啊,过了年就三十六了啊,再等两年亮孩子都生不出来了!再不嫁人就肯定嫁不出去了啊,这会儿还有人愿意娶,皇上表示,真应该热泪盈眶啊。

大长公主斜眼看皇上,冷笑:“皇兄嫌弃我?觉得我嫁不出去给你丢人了?还是觉得我吃太多浪费你粮食了?”

皇后赶紧安抚大姑子:“皇上不是这个意思,皇妹别生气…”

皇上轻咳一声,转头看常宁策:“这个得看皇妹的意思,若是皇妹愿意,朕自是会将她风风光光的嫁了的。若是皇妹不愿意…”

皇上眯眼看常宁策,这个常宁策不至于那么没用吧?

“皇上放心,末将明白。”常宁策笑嘻嘻的给皇上行礼,凑到大长公主身边:“殿下,我从边关给你带了不少的好东西,您不知道,这边关的毯子和布匹,还有香料络子什么的,都和咱们京城的不一样,您要不要看看?”

大长公主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在衣服和挂饰上下功夫。当年大长公主的打扮穿着,那可是能在京城起引领作用的。

常宁策见大长公主犹豫,一挑眉,脸上露出个鄙视的笑容:“怎么,连看都不敢看?怕我将你吃了?”

皇上皱了皱眉,刚要说话,就听大长公主说道:“我什么时候说不敢看了?你有胆子送过来,本宫就有胆子看!明儿送过去,若是本宫看的好了,自是少不了你的赏,若是本宫看的不好,你就等着瞧吧。”

常宁策咧着嘴笑:“那末将就等着了,殿下可得瞧仔细一些。”

大长公主轻哼了一声,转头问皇后:“皇嫂,还不摆膳?我肚子都饿了。”

皇后连连点头:“这就摆膳,咱们去后面吃,让皇上和常将军,还有几位皇儿在外面吃。”虽然皇后是能见外臣的,但这样一起吃饭,就有点儿不太合规矩了。

大长公主点了点头,跟着皇后进去。又有几位公主过来请安,皇后也没留她们用膳,只她和大长公主在室内用。

忍了半天,皇后还是没忍住:“皇妹瞧着,这个常将军怎么样?”

大长公主撇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懒懒散散歪斜偏侧!”

皇后愣了愣,想了一下才小心的说道:“也不至于吧,你看他在边关这么些年,也立了不少功劳,就是皇上都很看好他呢,可比京城里的纨绔们好的多了。你看那个东阳郡王府的世子,都快四十来岁的人了,整天就只惦记着一院子的莺莺燕燕,半点儿正事不干,那才叫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呢。”

“我就是觉得…太轻浮了些!”大长公主微微皱眉,皇后轻咳了一声:“若只是说话这样,皇妹倒也不用太担心,只要为人靠得住就行。”

“皇嫂,先不说这个了,你可得先帮我说怀瑾的事儿,我就想将她认作义女,上玉牒的那种,皇兄那里,你帮我多说说话好不好?”大长公主岔开话题,皇后知道她不想说常宁策了,就跟着换话题:“行,不过你也别着急,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妥的事情。”

“嗯,我不着急,对了,成真年纪也不小了,皇嫂有没有打算给他相看人家?”皇上当年被人算计的连嫡子都没有,这大皇子还是在皇上登基之后有的,年纪比萱阳还小。

说到儿子,皇后的话就多了:“还没呢,之前我说了这事情,皇上说不着急,我也就先放着了,皇上心里有数,我也就不胡乱插手了,要我说,倒是不拘身世,姑娘性子好,贤惠端庄,我就满意了,皇妹可有合适的人选?若是有,一定得和我提提,咱们先私底下见见。皇上不说,我心里也没个准数儿,虽然是放心了,却好奇的很。你们兄妹很是有默契,指不定他看中的,你也正好看中…”

第 46 章

大长公主哪里会掺和到这种事情里,只推脱自己一年没出门,并不知道皇上的心思。不过这京城里的小姑娘,她还是有些了解的,点了几个比较出名的说给皇后听:“都是好的,这不马上要十五了吗?你派人叫进来看看。”

皇后应了下来,等用了午膳,大长公主就要告辞出宫。皇上忙吩咐常宁策去送,大长公主斜睨了一眼常宁策,并未拒绝。

“殿下,”常宁策骑马走在马车旁,原本想问一句大长公主这些年过的好不好的,但马上就想到去年萱阳郡主过世的事情,话到了嘴边,又绕了个弯子回去了:“改天我带你去京外打猎?”

大长公主正要摇头,就听常宁策继续说道:“不过说起来,冬猎确实是没意思了点儿,猎物太少了。要不然,我带你去泡温泉?皇上刚赏赐了我个温泉庄子,我还没去过,咱们去逛逛?”

大长公主不屑:“本宫有三个温泉庄子,每年冬天光是泡温泉都泡的十分的腻味,你那个温泉庄子,本宫就不去了。”

“殿下,您也知道,我这是刚回京,除了皇上赏赐下来的一堆金银珠宝和一个宅子一个庄子,就什么都没了。”常宁策半点儿没被大长公主的冷脸吓退,十几年前的他是个痞子,十几年后磨练的脸皮已经比城墙都厚了。

大长公主嗤笑:“有这些还不够吗?你还想要什么?”

若是当年他在大胆点儿,再厚脸皮点,就算是被拒绝了也一定要守在宁馨身边,那这十几年,就不用白白蹉跎掉了吧?宁馨也不至于受了十几年的苦,连个可依靠的人都没有。

眼里闪过怜悯,常宁策继续笑嘻嘻的和大长公主说话:“末将想求殿下帮个忙,派个人手去帮末将打理一下那宅子,然后求殿下掌眼,给末将置办一些产业。”

大长公主理都不愿意理他,常宁策笑嘻嘻的扒着车窗:“就是看在当年末将护送您的那一路,您也得帮末将这个忙是不是?末将瞧着这京城十分繁华,物价也不低,以后末将娶了殿下,得养家呢,没几个产业可怎么行?”

“放肆!”大长公主气急,常宁策赶忙收回手,然后就瞧见大长公主手里的茶杯正好砸在他手刚才扒拉的地方。常宁策啧啧两声:“可惜了殿下这茶杯,上好的青花瓷,官窑出的,拿到外面,得二两银子一个吧?”

“不劳常将军费心。”大长公主冷笑:“我自己的茶杯,我愿意砸多少就砸多少,本宫有的是钱,不过几个茶杯而已。说起来,以常将军的俸禄,怕是用不起这样的茶杯的吧?”

常宁策摇头:“那倒是不至于,殿下放心吧,常某的家产虽比不上殿下,却绝对能让殿下和之前一样锦衣玉食的,殿下不用担心常某养不起你。”

大长公主气的脸都要扭曲了,这人脸皮怎么如此厚了?竟是将自己的嘲讽扭曲成这个意思!

“不过,殿下既是想了解一下常某的家产,那常某也不能对殿下有所隐瞒。”常宁策笑眯眯的说道:“现下常某虽然只有一个宅子和一个庄子,但金银珠宝是不少的,公主知道我是个男人,虽然不太管内院的事情,但也有个管家,家里的东西都是有造册的,回头我让人将册子给殿下送过来。”

“本宫什么时候说要看了?”大长公主咬牙切齿:“你最好离本宫远一点儿,现在你是孤身在京城,本宫府里的侍卫可不是吃素的!”

说着就放下车帘,再不打算和常宁策说一句话。常宁策却是微微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个欣喜的笑容,就像是大长公主说的,她府里的侍卫虽然是比不上他手下的士兵的,但也不是吃素的。

可是刚才,自己和大长公主说了半天的话,大长公主明明生气的很,却没让侍卫将他赶走,这是不是说明…

想着常宁策就笑的一脸傻气,不管大长公主有没有喜欢上自己,这会儿,只要她不会赶自己走,那就是还有机会的。

护送着马车到了公主府门口,大长公主瞧都不瞧常宁策一眼,直接让马车进了府。常宁策摸着下巴看大门合上,这才转回,回头得将自己的家产都好好造册,然后早些给殿下送过来才行。

唔,公主就是嘴硬心软,她明明是好养活的很,非得说的自己很不好养活一样。不过,娶了娘子回家,就是要心疼的,就是公主很好养活,自己也得有本事让她过的更好才是,至少是比她在公主府过的还好。

听说,大长公主最近对一个杨家的小姑娘很好?两个人情同母女?要不然,自己先讨好一下这个杨家的小姑娘?唔,这个度得把握住,要是适得其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呀,自己刚才貌似是用了两个成语!文学素养上去了嘛,回头殿下不会再说自己狗嘴吐不出象牙了吧?

微微有些得意,常宁策驱马前进,猛然瞧见路边有个书店,连忙翻身下马,刚才怎么没想到呢?自己还可以用请教学问的方法接近公主啊,嘿嘿,公主殿下的学识,那可是顶顶好的,将来他们要是有了儿子,一定得公主亲自启蒙教导才是。

若是没有儿子,那就生个女儿,实在不行,就将杨家的小姑娘过继回来,公主瞧上的人,定是不错的。反正他们常家早就是只剩他这一个了,断子绝孙什么的,也绝不会有人唧唧歪歪的。

想的入神,连门帘都没掀,打算直接闯进去,然后就一头撞在门板上了。恍惚了一下,常宁策才想起来,今儿大年初一,书铺是不开门的。厚重的棉门帘挡着,他真没想到这一茬。

揉揉额头,转头看了看,幸好街上没什么人,要不然今儿丢脸丢大发了。轻咳了一声,翻身上马,赶紧回去让管家给自己整理个书房吧。

大长公主回了府,柳妈妈连忙端了热乎乎的汤:“今儿进宫的人多不多?”

“每年都一样,不过去年那个长宁侯府的老太太过世了,今儿少了长宁侯府的人。”大长公主漫不经心的说道:“还有李大人一家,去年被贬官,今年府上也是没一个能进宫。”

柳妈妈也不在意别人家的事情:“六长公主可有为难您?”

“她能为难我什么?”大长公主嗤笑了一声:“就是当年刘贵妃受宠成那样,她宁安不也从没早我手下讨过好吗?”

柳妈妈嘴唇动了动,却没接话。这若是一般的欺负什么的,她自是不会担心的,可这是萱阳郡主过世后自家殿下头一次去参加年宴,这大过年的,六长公主若是说几句晦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