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事实证明,鸭鸭还是很争气的,领了号踏入金玉楼的客人们在外面经历了冷酷无情、不容插队的排队生涯,还以为金玉楼的服务会很差,伙计会特别拽,没想到进了里面,伙计们马上变得像春风般温暖。

不管是引路还是询问,伙计都礼貌客气地对待他们,那种礼貌客气不是隔壁飞虹楼那种奴颜婢膝,而是一种不卑不亢却又不让人觉得被怠慢的态度。

那些身着统一服饰的伙计们从头到脚都收拾得很干净,连头巾下的头发都隐隐能看到骚包的编发。

再仔细瞅瞅的话,有人还发现他们连眉都修过!一个个好好的小伙子,跑去修眉!像样吗!他们怎么不涂口脂呢?他们怎么不学魏晋名士傅粉呢?看把他们能得!

当然,从开胃小菜上桌开始,客人们就没空在意伙计这种不重要的存在了,他们没想到黄瓜可以切得这么好看,再撒上香油和麻酱,一口下去又脆又香,简直当场把人的胃口都提了起来,让人觉得自己能单独吃完一只鸭!

等烤鸭上来,他们风卷残云一般吃完,才有空再叫了一只烤鸭上来,耐心听听伙计具体怎么个吃法,桌上这些碗碗碟碟装着的东西都有什么用。

伙计:这里的建议是留点肚子吃别的!

这个时候人多的优势就显出来了,人多的桌上试过了烤鸭的多种吃法,又陆续尝遍了所有招牌菜。

对于金玉楼推荐的鸭血粉丝汤,很多人不太想尝试,毕竟鸭血这东西一听就不好吃,出来吃饭,谁要吃这种平时从来不上桌的下贱食材?至于什么粉丝不粉丝的,他们没听说过,也不想尝试,他们只想再吃点烤鸭!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些老饕生冷不忌,什么都想尝尝,单独给自己叫了一碗。

同桌的人瞅了一眼,顿时被它的卖相惊艳了,殷红的鸭血埋在晶莹的粉丝之间,看起来又鲜又嫩;那粉丝看起来根根分明,色泽还十分漂亮,连带让热腾腾的汤看起来都分外可口。

大夏天的,即便包厢里放了冰降温,吃了这么多热腾腾的东西还是热得人大汗淋漓,可这么一碗鸭血粉丝汤摆到面前,很多人又觉得自己胃挤挤还能吃下点东西,里头正好缺了它!

于是一个人单独叫了,两个人单独叫了,很快地,每个人面前都多了这么一碗“下贱食材”做成的新鲜吃食……

看在粉丝的面子上,他们决定不计较飘在里头的鸭血,但是那新摆出来供客人自助取用的鸭肠串串,他们是决计不会吃的!

鸭肠,那不是鸭便便走过的肠子吗?多脏啊,谁会吃这种玩意!

可惜众人这种倔强的坚持,也在不忌口的老饕们狂吃一把鸭肠之后宣告终结。

鸭肠串串这么香,为什么不吃鸭肠串串?

一扇扇新大门次第朝一批批食客们打开。

因为头一天开业,金玉楼特意给每位客人准备了一张打折卡,正面写着“开开心心进门来,肚皮滚圆走出去”,背面写着“下次凭此卡到店可享受九折优惠”。

想到金玉楼背后的东家是谁,许多人嘴角抽了抽。

不愧是寇老爷子最不学无术的孙子,这打油诗可真符合他的水平,一般人绝对写不出来!

嫌弃归嫌弃,很多人还是把打折卡收了起来。

光看这周到的服务就晓得了,金玉楼吃一顿可不便宜,他们点的还都是荤菜,打九折虽然不多,但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他们出来应酬的钱都是有数的,攒点私房钱也不容易!

烈日高悬,外头排队的人散了不少,不过屋檐下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主要是他们已经排很久了,现在走的话总觉得不太甘心,只能咒骂前面的人吃得太慢。

这种有钱花不出去的感觉,他们是第二次遇到!(上一次是抢《桃花扇》的观赛名额)

他们就不信了,他们还能吃不上一口鸭不成!

看看外面的宣传图,他们金玉楼都从江上赶来了那么大一群鸭,前面的人难道能全吃光?!

事实上这一天,金陵城的鸭子惨遭横祸,就算是那些没排上队的,也跑去其他酒楼点燠鸭,连飞虹楼都惨成替身,被问“有烤鸭吗”“有粉丝吗”。

飞虹楼:鸭子我们有,绿豆我们有,现在就差挖几个厨子了!

看到金玉楼这势头,飞虹楼有点急了,决定搞点小手段。

当天晚上,拖着疲惫身躯准备去休息的金玉楼掌厨,遇到了隔壁的同行,听口音还是同乡。

对方调查得很充分,显见是个有心人,连老乡见老乡这招都用上了。金玉楼掌厨想着来着是客,累了一天,听几句家乡话解解闷也不错!

这老乡是带着挖人任务来的,自然不可能真的跑来一起怀念家乡,经过几句客套话之后,他就暗搓搓地透露自己的薪酬,又暗搓搓地表示飞虹楼还缺人。

金玉楼掌厨听完,一脸怜悯地看着这位老乡,拍拍这位老乡的肩膀说道:“知道你的日子过得苦了,怪不得你听说我在这可来找我说话,可怜你在飞虹楼干了那么多年,他们居然这么亏待你!”

老乡:?????

不是,你什么意思?听不出我是在炫耀吗?

金玉楼掌厨反客为主,给老乡说起自己的薪资待遇来,就说我们这金玉楼啊,每个月的薪酬特别高,每位大厨还有自己对应的招牌菜,谁的菜被点得多还会有奖金;研发或者改良出受食客喜爱的新菜品,也会有丰厚的奖励;每个月都会发油发米发绫罗绸缎当福利,员工子女都优先安排去读书;老了要是愿意到南郊养老,还会给优秀员工分一栋建在庄子上的独栋独院楼房!

金玉楼的升迁体系与奖罚体系十分完整,每个人只需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有机会拿到更高的待遇,要是有意自立门户还可以加盟金玉楼到别处开分号,只要两家分号别开在一条街上就成了!

总之,跟着金玉楼干,前途无量!

自从来了金玉楼,他腰不酸了,腿不麻了,一口气做十只烤鸭都不觉得累!

飞虹楼派来的老乡被说蒙了。

都是同乡,这人不会骗他吧?世上真的有这样的雇主吗?他们给底下的人这么好的福利,自己难道不用赚钱的吗?

这位老乡很沉稳,回去后对东家说没挖成人,人家不愿来。至于为什么不愿来,他只含糊其辞地说金玉楼可能给了很多钱,没问出具体多少!

接下来飞虹楼又派了几个人去挖角,可惜接连几天都铩羽而归。

飞虹楼掌柜虽有些不甘心,却也知道金玉楼必然会防着这一手,只能作罢。

金玉楼红红火火地开业几日,人手捉襟见肘,开始要考虑扩招了,很快在门外张贴了招聘启事。

远的地方还没什么动静,飞虹楼掌柜倒是陆续收到好几封辞呈,要么说家中老母病重,要么说自己积劳成疾,要么说自己媳妇和人跑了要去追回来,理由千奇百怪,偏偏一个两个都不好拒绝,飞虹楼掌柜只好捏着鼻子放他们走。

只是他们突然要离开,飞虹楼掌柜也是有脾气的,硬是扣下了他们六月的薪酬,让他们知道中途甩手不干的后果!

很快地,更气人的事出现了:有伙计眼尖地发现,那几个老母病重/积劳成疾/媳妇跑了的厨子,出现在隔壁金玉楼!

这还只是开头,飞虹楼掌柜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气不过,派了伙计过去质问那几个厨子,结果这伙计去过金玉楼以后也回来请辞。

伙计的活儿技术含量不高,不怕竞争大,这伙计没像那几个厨子那样遮遮掩掩,回去收拾东西时还和其他伙计提了一嘴隔壁金玉楼伙计的薪资待遇!

这下坏菜了,伙计也跑了!

飞虹楼掌柜还是头一次遇到自己派人去挖人,结果反而被对方把自己的人全挖走的情况!

飞虹楼掌柜拖着肥胖的身躯去金玉楼质问对方做事不地道,见到金玉楼掌柜的那一刻却瞬间明白对方这么做的理由:这人把自己的店卖了出去,竟没离开金陵,而是留在店里给人当掌柜!

没错,前头他看上了这家伙的女儿,觉得他在金陵城没什么依仗就想强纳为妾。没想到这人现在居然攀上了寇家,还这样与他针锋相对!

飞虹楼掌柜顿时汗出如浆。

色字头上一把刀!要是东家知道是因为他才会让飞虹楼蒙受这样大的损失,他这个掌柜怕是当到头了!

飞虹楼掌柜顾不上找金玉楼麻烦,忙去想办法挖几个人补齐原来的缺。这事,绝对不能让东家知道!

盛景意去看过开业便没再过问金玉楼的事,寇承平他们倒是时不时来和她汇报进展。

飞虹楼掌柜不战而退这天,寇承平就乐滋滋地来给盛景意报喜,直夸她料事如神,每个分号的掌柜都挑和隔壁掌柜有旧怨的,隔壁那些掌柜屁都不敢放一个,甚至还得想办法遮掩自己人被挖走的事,连飞虹楼都不例外!

商战这种事,盛景意只是略懂皮毛,没怎么实践过,不过她安排起所有事来都十分自信,反正他们又不是赔不起,干嘛束手束脚?

见前期的安排真的有成效,盛景意也很高兴。

堂堂金陵人,怎么能不爱吃鸭!

即使时光倒退几百年,金陵人骨子里一定也深深地爱着鸭子!

食客们关注的都是鸭子,门口的《江上赶鸭图》乍一看虽叫人耳目一新,看多了却也没多少人再把它放在心上。直至这天早上,一位姓马的少年来到金玉楼大门口,定定地在《江上赶鸭图》前伫立良久,目光竟有些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少年,我觉得你筋骨清奇……

马某人:???

第101章

金玉楼守在门外的伙计,一般只负责维持秩序、检查号牌,他们不会管外头排队的人做什么。

那少年在《江上赶鸭图》前揣摩了半天,时而点头时而叹息。

他姓马,单名一字遥,乃是书画世家出来的人,他曾祖父入过北朝廷画院,他祖父入过南朝廷画院,他爹、他哥全都擅画,他从小习画,先是传承了家学,后来又日夜研习前辈李唐的画作,只觉获益良多。

这次他随父亲来金陵为人作画,想自己出来逛逛,不知不觉便走到这最热闹的地界来。

马遥以前也来过金陵,父亲他们带他到飞虹楼吃过饭,原以为这边堵着的人是冲着飞虹楼来的,没想到走近之后才发现飞虹楼旁新开了家酒楼!

马遥还来不及想“两家店是不是有仇”,就被门前的《江上赶鸭图》吸引住了。

这画的构图真是太好看了,一下子把人带到了画中去,仿佛眼前便是微风习习的江面,耳边有群鸭乱叫,更有少年清朗的呼唤声。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线条和用色都有些匠气,乍一看没什么毛病,行内人细细揣摩便觉得颇为惋惜。

要是作画的人更用心些,说不准整幅画会更上一层楼!

马遥伫立良久,终于把画中的每一处细节研究完了,他上前询问守在门口的伙计那画是谁画的,能不能让他和对方交流一下。

伙计当然不晓得画是谁画的,只答道:“那是我们东家叫人送来的,我也不知道谁画的,估计连掌柜都不知晓。”

他们东家明显不打算认认真真开酒楼,就是随便砸点钱开几家店玩玩,很多事掌柜都没资格过问,何况是他们这些当伙计的?

“你们东家是谁呢?”马遥不死心地追问。

“寇家的九公子。”伙计伶俐地答道。

金陵提到寇家的话,所有人都只会想到那么一个。

马遥一听,他父亲这次不就是去寇家给人作画吗?没想到他出来溜达一圈,遇到的这么一幅画竟与寇家公子有关!

马遥顿时没心情在外面逛了,麻溜地折返寇家。门房认得他是和画院那位画师一起过来的,笑呵呵地给他开门。

马遥忍不住问:“我想请问一下,你们家九公子在家吗?”

门房虽意外马遥问起他们九公子,不过看马遥年纪和寇承平差不多,便爽快答道:“最近我们九公子都在国子监,一会许是就下学回来了。”

马遥闻言谢过门房,也不进去了,就在门口的石狮子边巴巴地等着。

寇承平这几天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主要是金玉楼生意太好,他整天跑去溜达一圈,接着就乐极生悲,迎面碰上了到金玉楼聚餐的张祭酒等人。

想想看,自己翘课好几天,突然与校长狭路相逢,校长背后还跟着自己好几个任课老师——那场面,谁顶得住啊!

寇承平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当个好好上课的乖学生。

因为金玉楼已经开业,研发菜品的活儿交到了正式的掌厨手里,他们下课后还没理由去盛景意那边蹭饭了,弄得寇承平这群小纨绔最近几天都蔫耷耷的。

蔫耷耷的寇承平下学回家,却见自家门口的石狮子边站着个少年。

天气热得石狮子都快冒汗了,少年竟一点都不嫌热,还傻乎乎地等在那。

寇承平莫名觉得这情景有点眼熟,仔细一想,这事徐昭明爱干。

过去徐昭明想去拜访哪位琴师或乐师,总是傻乎乎地站在别人门口等着,从早等到晚都不嫌累,他们偶尔怕徐昭明被人骗了,也会跟着他去蹲守,所以瞧见这立在石狮子旁的少年免不了觉得熟悉。

寇承平翻身下马,好奇地上前主动攀谈:“你在这等谁啊?”

马遥见寇承平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大,决定碰碰运气:“你便是寇家九公子吗?”

寇承平在家中行九,不过他和家中兄弟的交际圈不一样,大伙都只喊他寇公子,不必加个九来区分。瞧见这眼生的少年问起自己,寇承平来了兴致:“是我,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徐昭明从前拜访的那些人可都是精擅音律的,他有什么才华可以让人来慕名拜访吗?

寇承平想得挺美,可马遥把来意一说,他就晓得人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听到马遥自我介绍说出身钱塘马家,家中好几代人都入了画院,马遥自己以后估计也会进去,寇承平目光顿时亮了起来。他热情地拉着马遥的手说道:“那画不是我画的,但我确实认得作画之人。来,我带你去找她!”

饭点来了客人,肯定得留饭啊!

据说有涵养的人一般不会在饭点跑别人家里,不过那和他寇承平有什么关系?

马遥被寇承平的热情弄得一愣一愣,有点搞不清状况。

一直到被盛景意兄妹俩邀着落座,十分随意地给他们添了双筷子,马遥耳根才微微发红,看向一旁表现得泰然自若的寇承平。

寇承平一点不虚,和盛景意说起马遥的来意。

盛景意一听,眼睛马上跟着亮了起来,两个很有奸商潜质的人想法顿时对上了。

画院乃是北朝廷开设的,收拢天下书画人才,兼有国家美术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的职能,有些人不擅长经义,也可以通过画院入仕为官,只是权力比较小,影响力主要在书画界里。

这就是送上门的人才啊!

盛景意顿时热情地招呼起马遥来,表示那画是她画的,只是画得比较粗糙,不值一提,完全比不上他们这些学院派。

一番吹捧之后,盛景意也没急着切入主题,而是邀请马遥进入吃饭环节。

西岩先生喜清静,向来独自用饭,只有少数时候会留盛景意和穆钧一起吃,平时他们几个院子都是单独吃的饭。

这会儿来了客人,谢谨行便负责把桌上的新菜介绍了一番,倒不是什么大菜,而是按照时令做的家常菜,胜在应季和新鲜。

马遥原本挺拘谨,感受到谢谨行那春风化雨般的和悦,很快便放松下来。

他早前只看了画没尝到金玉楼的鸭子,如今倒是抢在食客前头尝了不少新菜,感觉谢谨行兄妹俩在吃食上果真讲究。

过去他也听说过谢家这位谢二公子,只是那些传说大多把谢谨行夸得天上有底下无,还夹杂着许多对他足疾的惋惜,倒是没提过谢谨行于食之一道这么有研究!

饭后四人饮着茶闲谈,马遥一个人对上三个人,没过多久便把自己的底细卖光了。

马遥祖父、父亲身体都还挺健朗,都在画院任职,他哥也在考进画院了。

马遥从小跟着家里人学习作画,基本功自不必多说,他是从记事起就在练习的,只是马遥心里免不了有些迷茫:他觉得自己的画里欠缺点独特的东西,因此一直在揣摩李唐李画师的画作,可他还是感觉不够,还想找到更不一样的感觉。

古往今来会画画的人那么多,若是他只会画大伙都能画的东西,哪怕画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处?百年之后,他也不过是一个泯然众人的画匠罢了!

听到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少年说出这样的苦恼,轮到寇承平和盛景意愣住了。

盛景意和寇承平对视一眼,意思是“你从哪骗来这么个人才,这么纯粹的孩子骗起来好有罪恶感”。

寇承平读懂了盛景意的眼神,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他就是看这少年行迹瞧着和徐昭明有点像,才会下马与对方搭话,顺便拐他来蹭饭,谁知道这家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高远的志向与苦恼?

盛景意也在马遥身上看到徐昭明的影子,不同的是徐昭明纯粹是个人爱好,马遥可是有家学渊源在的。

众所周知,认识了一个画师,等于认识了一群画师,像马遥这种家传派兼学院派,亲朋好友是画师,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也是画师,家中长辈还会有不少学生,学生甚至也有学生!

总之,搭上这条线,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一个专业人才,他们获得的是一窝专业人才!

盛景意和寇承平只在心里略略感慨了一番,便默契地把那一丝惭愧抛诸脑后,开始一唱一和地忽悠起马遥来。

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闭门造车是不对的,我们要走出家门,才能见识更多的风景,做到胸中自有丘壑,下笔才能从容自如。

又说金陵城有许多好去处,都是值得入画的,热闹的如逢年过节的夜游会,静谧的比如许多前朝古迹,金陵可是“六朝古都”,一砖一瓦都是故事,你不如来金陵暂住个一年半载,好好观察金陵城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马遥一个半大少年,哪里知道世间险恶,听得都懵了。

原来他现在遇到瓶颈,感觉自己的画技一直没有进益,竟是因为没有走出家门!

听起来好有道理啊,可是他爹会同意他自己来金陵住个一年半载吗?

马遥老实地说出自己的顾虑。

寇承平只愁他不答应,听到马遥这么说,顿时拍着胸脯表示包在自己身上。

既然他家都能请动马遥他爹来作画了,留马遥在金陵做客压根不算事,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同,女孩子不好单独住在外头,男孩子却是可以随便野的!

画《江上赶鸭图》的是盛景意,马遥一个男孩儿却是不好拉着盛景意探讨绘画技巧。

盛景意倒是主动把那自己留着的原图给了马遥,又将几份起草草稿和填色指南册子一并给了他,说这画是她为金玉楼画的宣传画,大致构思思路都在这些草稿里头了,他要是有兴趣可以拿回去看看。

搁在平时,马遥是不会收一个女孩子的画稿的,不过盛景意给得太坦荡,谢谨行这个当兄长的也没出言阻止,他便把盛景意给得那堆画稿收下了。

寇承平吃饱喝足,又捡了个学院派画师,心情颇好地带马遥回寇家。

不想才到家,他祖父就叫人把他喊了过去,还捎带上马遥这个小客人!

寇承平一点不慌,又领着马遥去找他祖父。

寇老爷子见寇承平吊儿郎当地走进书房,再看看乖巧跟在后头的马遥,骂道:“你自己出去野就算了,怎么还把客人也带去了?人家还小,你可别带坏了他!”

下人来报说寇承平带着马遥跑了,寇老爷子就注意到马画师脸上那欲言又止的表情。

他这孙子声名在外,人家当爹的不放心也很正常,只不过寇老爷子心里还是不舒坦。当爷爷的心里不舒坦怎么办,当然是骂孙子!

要不是孙子不争气,他在人家亲爹面前哪用心虚!

寇承平老老实实挨完骂,才知道他祖父和马遥他爹一起看了那幅《江上赶鸭图》的副本,特地找他过来问问到底谁画的。

这画工虽然只算马马虎虎,但构图和技巧很特别,与时下正流行的画法很不相同。

一到这种可以吹牛逼的环节,寇承平可就精神了:“没什么,这只是我好友随手画的,你们不用研究得太认真,她画的时候也没想什么技巧,随随便便就画出来了。”他又把马遥推了出来,“刚才我已经带马贤弟去拜访过她了,她把草稿都给了马贤弟,你们有兴趣可以拿去瞧瞧。”

寇老爷子和马父的目光马上集中到马遥怀里抱着的画卷上。

马遥虽有些心疼,却还是乖乖走到他们面前把几份草稿在桌上摊开。

也不知盛景意是不是有意为之,每幅草稿的完成度都不一样,逐一展开来看正好能展现完整的绘制过程。

他们好奇的新技法,就在这几张草稿纸中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门外看自然看不太懂,可在场的除了寇承平都不是门外汉,他们很快沉浸在对新画法的揣摩与理解之中。

他们画人画物画花草,大多在意不在形,重视的是整幅画的意蕴,不会特意追求写实,完全写实的画法,他们大多觉得太匠气,瞧着不够灵动。

不过这幅《江上赶鸭图》不同,它不仅画得栩栩如生,构图还十分精巧,瞧着趣味十足,饶是他们再怎么挑剔,也只能从运笔与填色的部分细节之中看得出些许匠气。

寇承平在旁边耐心地等他们品鉴完,趁热打铁地替马遥提出到金陵小住的事。

马父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向来有自己的主意,见儿子一脸期盼地看着自己,只稍稍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下来。

只不过在回到客院后,马父马上对儿子耳提面命,让他留在金陵时不能胡来,不能跟着寇承平去那些风月场所。

真正的男子汉,要把童子之身留到新婚之夜!

马遥虽十五六岁了,却对风月之事不太感兴趣,闻言自然忙不迭的点头。他已经完全被盛景意和寇承平说服了,整个心都跑到了要怎么在金陵采风这件事上,哪里有心思听马父那些苦口婆心的叮嘱。

马父见他这模样,免不了又追问了一番,问他怎么突然想留在金陵。

马遥就把盛景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金陵乃是六朝古都”那套说法给马父讲了。

马父捋着胡子咀嚼着这些话,越想越觉得精妙。别说他儿子了,连他听了都想在金陵住下!

外头都说寇家小子不学无术,可光凭他与他那好友能说出这样的话,他们就绝非传言说的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