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们之所以能当里正,就是因为他们在村里算是比较有见识、有文化的,字虽然认得不算太全,看县衙的文书还是能看懂的,少数看不懂的也会拉着送文书来的人让对方口述一遍。

很快地,各村都得知今年上元县要开瑶池会的消息。

小老百姓其实没特别的信仰,他们到了佛寺可能去拜一拜,到了道观也可能去拜一拜,只有少数人才会坚定地当个佛教信徒或者道教信徒。

瑶池会这事儿,民间传说经常出现,只是现实里从未见过,听说县里要办瑶池会,很多人都迷茫得很,直至里正一遍遍地朝他们解释清楚,并告知他们要是能在瑶池会上拿下前五或者送选的桃子被评为“上品蟠桃”,他们村的烂泥路可以重修了,他们村的水渠也可以挖了,县里会出钱出人帮他们村解决这些重大问题!

村里的小老百姓大多是靠水吃饭的,村里的水渠挖得好,可以保证一整年旱涝保收,不至于旱个几天或下个几天雨就出乱子。

路也是顶顶重要的,他们每天都要走,路要是能修好点,牛马和车轮的耗损都要少些,甚至连鞋都更耐穿!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

别管瑶池会到底是什么名堂,只要能修路、能修渠,再难搞他们都要上!

里正便聚集村中能说得上话、能出力的人过来商量,接着又派几个小子去城里请定居县城的富户乡绅回村商量商量。他们虽然搬走了,但是又没改姓,必须得为家乡出一份力才行啊!

村里人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把子力气,要想把展区布置好,还得这些脑袋灵光的人回来拿主意才行!

整个上元县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各家却已经频繁活动起来。

姓氏这东西着实奇妙,平时也没觉得有什么,这会儿一听说是按姓氏分展区,一股子莫名的荣誉共同体之感顿时就冒头了。尤其是上元县几家大姓,他们人多,有钱有权的人也多,要是这次别开生面的瑶池会上他们没能拿下前五,那他们可就丢大脸了,怎么好意思再自称上元望姓!

不得不说,盛景意这一招激起了不少人的好胜心,各家各户都开始积极准备起这次瑶池会来,恨不得把所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搬到展区里去,好叫众人大吃一惊,一举拿下这次瑶池会的头名!

另一边,杨二娘等人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务,得知是要帮盛景意搞活动,杨二娘等人自然一口应下。

她们也很久没见到盛景意了,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去上元县一趟,看看盛景意在上元县过得怎么样。

想来盛景意特意让她们排这么一出《八仙过海》,应当也是想她们了,想借着演出的机会和她们聚一聚。

有寇承平他们出面,教坊那边大方地给了她们批文,让她们八月初八可以去上元县演出。

第110章

这种户外大型活动,最要紧的是看天气,这年头没有天气预报,入秋后又秋雨不断,倒是得准备个预备方案。

得知盛景意这个烦恼,主簿说道:“不必担心,虽说入秋后就秋雨绵绵,但按照往年的雨水来推算,到八月初应该就慢慢停了,到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应当是不会下雨的。”

盛景意点头。

她也看过这几年上元县的气候变化,知道上元县八月雨水渐少,实在不行,生活经验丰富的劳动人民也会有办法为自己的展区遮风挡雨!

盛景意又拟了邀请名单,让寇承平出面去邀请一批金陵商贾过来参加瑶池会。

要提高本地GDP,光薅自家羊毛是不够的,还是得往外发展,吸引外来资金。

既然要办这么一场瑶池会(展销会),当然得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最好能当场签订供销合同。到时候各村都富起来了,便是县里不给他们修路,他们自己也会修!

要是县令没大方地把这活儿交给她们来负责,盛景意是不会托寇承平出面,只出个主意就好。

现在县令愿意把这事交给她们练手,盛景意当然想把瑶池会办大办好!

寇承平一口揽下组织商贾去上元县的事,上元县离金陵又不远,哪怕是给他个面子,那些小商贾们也会答应。

何况杨二娘还会带人过去演一出《八仙过海》。

这戏听着就很新鲜,绝对是他们从前没看过的!

那些小商贾们听到寇承平私下透露的消息,果然都激动不已。就算是为了去看这么一出新戏,他们也一定要去。

反正那瑶池会卖的都是些山货土产,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到时他们囫囵着买一批回来就是了。

寇承平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把杨二娘带人去上元县演新戏的消息传了出去。

这么一传,可就不得了了。

好你个千金楼,说是关起门来排《桃花扇》,实际上又偷偷出了新戏。新戏出了,不在城里演,还跑去上元县。以为他们稀罕吗!以为他们会巴巴地跟过去吗!

对,猜对了!

很多人打听好上元县瑶池会的章程,麻溜地把那天前后的事务排开了,准备到时提前去上元县蹲守,好叫寇承平这个不懂得尊重前辈、只悄悄通知些小商贾的家伙傻眼!

盛景意对寇承平无意间搞出的大动静一无所知,她正与上元县各姓代表开会。

全国姓氏加起来可能有成千上万种,常见的姓氏却基本都在百家姓里头,上元县涵盖的姓氏自然也就百八十个,其中好几个大姓又占了上元县人口的一半,有些外来姓氏就比较可怜了,可能连个村都凑不齐,只那么三家两户。

至于独门独户的那些,有的自己弃权了,因为他们办不出像样的展区。

上元县大姓在各地也都很常见,无非是王、张、陈、李、刘之类的。

王家领头的便是个圆润的胖子,不是满脸横肉的那种胖,而是胖得很有福相,笑起来更是像个弥勒佛似的。他给自己捐了员外,所以大伙都叫他王员外。

这年头有钱的人都想要地位,朝廷从善如流地设置了员外郎这个官,捐钱就能当,但没有实权,只是解除了一些对商贾的限制,比如真正的底层商贾连绫罗绸缎都不给穿,而这些员外们可以打扮得花里胡哨。

花里胡哨的王员外见主事的盛景意年纪小,也没看轻他,反而笑呵呵地上前主动介绍自己。

能代替县令出面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县令让她出来主持瑶池会,那就是县令的喉舌,只有傻子才会因为年纪而不把人当回事。

傻子还真有,比如另一位大姓代表刘员外,见到盛景意后便没太放在眼里,傲慢地坐在那喝茶,一副不屑和王员外他们那样朝个小办事员奴颜婢膝的模样。

“小办事员”盛景意也没在意众人的态度,别人上来寒暄她含笑应对,别人一脸傲然地不理她,她也没放在心上。

耐心走完客套流程,盛景意才让众姓代表各归各位,开始进一步讲解这次瑶池会的两大重要要求——

第一,展区一定要好好布置,富有富的布置法,金石珠玉都能用上;穷有穷的布置法,山花佳木都是特色。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好看,要推陈出新,绝不能干巴巴地摆个摊子在那里,叫人一看就兴致全无。

第二,这次瑶池会会邀请不少本地以及金陵城的商人过来赏玩,在瑶池会前他们最好先摸清自己拿出的特色产品产量有多少,近期内能供应多少,提前拟定供销契书,到时要是有人被吸引过来要下订单,他们可以马上和对方签订契书。但前提是,产品一定要保质保量,不能以次充好,也不能夸大其词,一旦发现违约情况,就取消这次瑶池会的成绩,今年不能再参与瑶池会排名!

至于瑶池会排名怎么排,那自然是很实际的,你拿到多少钱的订单就算多少分,分越高排名自然越高。你的货卖不出去,自己掏钱买也行,不过所有交易都是要上税的,自己买自己的货也得给县衙交税!

所以,最好还是多琢磨琢磨怎么把货卖出去为好,要是能舌灿莲花地把价钱抬高点,那税钱自然就赚回来了。

众代表听完,连一直对盛景意不屑一顾的刘员外都坐直了身子。

原来这瑶池会不是闹着玩,而是要按真金白银来排的,他们大姓人口多,村子也多,能买卖的山货土产自然更多,实在不行,各种陶瓷漆器这些货物也是可以卖的,关键是要怎么在瑶池会上吸引到订单!

要是真如盛景意所说,能够请来不少金陵城的商贾,他们确实得用心准备了!

盛景意把自己准备的话讲完,给了他们自由发问的机会,直至所有人都理解了这次活动的章程,她才宣布散会。距离八月初八还有好些天,到场的都是族中说得上话的人,完全可以安排好布置展区、沟通货源等等事宜。

到瑶池会开始的前三天,盛景意和穆钧收集好了参展货物名单与邀请名单,与寻县令说起瑶池会进展,顺便邀县令去看看会场布置情况。

县令欣然答应。

这几日都是晴空万里,看起来接下来十天半个月似乎都不会有雨,不过众人比盛景意更在意自己的心血,连棚顶都准备上了。

虽然搭得有点急,那棚顶不算特别厚实,但遮风挡雨完全不成问题,瑶池会结束后甚至还能留在原处给过往的人歇歇脚,算是给县里搭了批公共建筑。

至于是不是谁搭了就划给谁,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参加此活动白得一块地,想什么好事!

盛景意一行人信步走在会场之中,正在忙碌的主事们顿时都停下手里的工作,纷纷上前恭迎县令的到来。

盛景意不动声色地在会场上走了一圈,发现各展区都布置得有模有样,这个活动想来是可以年年办下去的。

到时黄天荡也开发好了,大可以联合上元县和黄天荡一日游,早上到上元县看展,下午去黄天荡浪,晚上回来再看看瑶池会的灯光秀,最后在上元县住上一晚就回去,多么充实的一天!

盛景意把自己的构想给县令讲了讲。

县令听了也没意见,上元县也没多少好玩的地方,要是光来看个展会,能吸引来的人到底有限。

盛景意他们又不是年年都在这里,明年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来筹谋了,有个黄天荡可以去,应该有更多人愿意来。

人来了,钱也来了,县衙光是收商税就能多不少进项!

难怪老萧这么眼高于顶的人,都动了收学生的心思。要不是自己本领不够,他都想和老萧抢学生了!

县令在会场走了一圈,回去后一晚上睡不着。

这么好的年轻人只能在上元县呆这么几天,实在太可惜了!

不,就算是常年留在上元县,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区别,三年任满后他就会离开上元县。

到时候还是会和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分开,像瑶池会这样的主意,往后可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

一想到这一点,县令就心如刀绞。

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决定修书一封叫家里把几个孙女给送过来。

反正孙女们目前就在金陵,来上元县费不了多少功夫!

正好瑶池会有灯会可看,人不都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时候街上热闹,年轻人约好出去走走,多么顺理成章!

妙哇,就这么办!

县令拿定了主意,下笔如有神,狠狠吹了盛景意一波,就说出身相貌人品样样都好,目前还没有定亲,手快有手慢无,速送我乖孙女们过来。

实在没看对眼,穆钧也是个挺不错的人选,虽没看出特别大的能耐,至少脸长得不差,光站在那就让人觉得满室生辉。

这么好两孙女婿人选,绝不能错过了!

盛景意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而且是一次性给她准备了好几个孙女。

对盛景意来说,她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

十四五岁这个年纪,搁在现代那时高中生一个,谈恋爱还能叫早恋的那种,哪里需要考虑婚嫁之事?

不过她倒是给王氏写了封信,问王氏愿不愿意过来玩,王氏嫁人一个多月了,也该开始有自己的生活了!

男人整天在外面忙,女人也不能因为成了亲就把自己关在后宅,终日与家中琐事为伍!

王氏这种满腹才华的女子更不该被拘在后宅之中。

正好他们夫妻俩单独在金陵住,只要韩端不拦着,王氏是可以过得很自在的。

一想到只要游说成功就可以见到温柔又有才华的小姐姐,盛景意开始在信里可着劲怂恿王氏到上元县玩。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你孙女不错,我的了!

县令:?

穆弟弟:为什么评价我就是脸不错?

第111章

王氏收到盛景意的信时,刚收好家中婶娘寄来的信。她母亲去得早,幼时婶娘对她多有照拂,如今她嫁人了,婶娘也会来信知会她祖父的身体状况。

只是她已成婚,婶娘信中免不了又提几句为人妇当如何的话,这次更是劝她趁着夫妻恩爱早些生下嫡子,要不然不说韩家那关过不去,她们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王氏收起信,叹息了一声,再打开盛景意的信,只觉一股清泉淌过心头。

以前祖父教过她许多书上的道理,却从未告诉她,她可能永远也用不上它们。

这小姑娘从不讲什么道理,只说这里很好、那里也很好,你若得空一定要来看看。可是每每看着她的话,便觉得眼前清明了不少,仿佛迷途的人看到了一团光,下意识地想要朝她靠拢,哪怕并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方向。

王氏等韩端下衙回来,温声与他商量起去上元县的事。

韩端对上元县那瑶池会有所耳闻,他笑道:“那日我正好休沐,到时我和你一起过去。”

王氏一顿,点头说:“那我给谢六妹妹回信。”

韩端想到盛景意每次都拿他当噱头,面色也顿了顿。他说道:“你只说你过去便是,不必提我。我这次是微服出行,若是旁人知晓我去了,难免要劳师动众地来接待我们,到时候你玩起来也不得趣。”

王氏含笑说:“还是你想得周到。”

夫妻俩议定此事,便没再多说,只派人给盛景意送了回信。

到八月初八这日,王氏才坐上马车,便听车夫与韩端说起今日的奇事:“府君,我听人说今日许多人往上元县去了,不知官道上会不会很堵。”

韩端与王氏对视一眼,都觉得盛景意能耐真不小,居然能把这么多人吸引到上元县去。

另一边,盛景意打了个喷嚏。

盛娘蹙起了眉,关心地问道:“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你的被褥会不会太薄了?”

盛景意说道:“没事,可能有人在念叨我。”

盛娘她们是头一天到的,盛景意过来和她们睡了一晚,娘几个躺着说了许久的话。她还不晓得金陵城那边的大动静,只按着自己拟定的名单来准备。

今儿这场《八仙过海》很重武功戏,平时都是杨二娘来训练姑娘们的,这次算是她们头一回亮相,整个班子都挺紧张,杨二娘一早便给她们训话去了。

柳三娘留守千金楼,这会儿便只剩盛娘与盛景意在说话。

盛景意赖在盛娘身边,要盛娘给自己画眉。

等盛娘对着她的眉眼出了神,盛景意才懊恼地想起自己扮作少年与亲爹是十分相像的。她这么闹腾盛娘,怕是让盛娘想起伤心事了!

盛景意决定扔出个劲爆话题转移盛娘的注意力。她说道:“娘,我们见到太上皇了。”

盛娘面露惊讶与不安,抓着盛景意的手追问:“什么时候的事?怎么这时候就见着了?”

盛景意把那日的事简单地与盛娘说了。他们虽见过太上皇,穆钧与太上皇却没正式相认。

至于韩端和谢谨行他们的谋算,盛景意没有与盛娘说起。

盛娘说道:“那你二娘和三娘家里是不是有机会平反了?”她有些患得患失,“你先别告诉你三娘她们,我怕她们患得患失,还是等事情有了眉目以后再说。”

盛景意点头。

两人说话间,盛娘已把盛景意装扮成个翩翩少年。她有一瞬的怔忡,随后便摸着盛景意的脸颊感慨道:“你这样打扮,可真像你爹。你以男儿身在外行走,遇上女孩儿要记得谨守规矩,别越了界让人误会。”

盛景意见盛娘没多伤心,总算放下心来。她说道:“我晓得的,我在外头就没遇到过几个女孩儿。”

主要是吧,她一天到晚和徐昭明他们混在一起。徐昭明他们是谁啊?他们是金陵城纨绔天团,他们认了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家中有女儿的人家谁不避着他们走?

换成她是当爹娘的,也不会放心把女儿嫁给他们这群不着调的小纨绔!

盛景意这话还是说得太满了,她早早过去县衙露了把脸,正要去迎接说好要过来的王氏,却被县令满面笑容地喊住了。

县令一脸热忱地对她说道:“小谢啊,今儿我几个孙儿孙女要过来玩,你们都是年轻人,到时你帮我带她们到处转转行吗?”

这不是什么难事,盛景意一口应下,又跑出县衙去等王氏。

王氏没让她久等,只比约定时间晚到一些。

等看见与王氏一同走下马车的韩端,盛景意睁圆了眼,眼睛里写满了“你怎么过来了”的惊诧,甚至还有种“我们女孩子约好要一起玩你来碍什么事”的嫌弃。

韩端微微地笑了起来,朝盛景意问道:“谢姑娘不欢迎我?”

倒也不是。

就是他身为金陵知府,来都来了,也不提前知会一声。她要是提前知道了,绝对能把这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然后领着王氏到处玩!

盛景意一脸扼腕,不过也知道当知府不容易,好歹给人点私人行程。她说道:“府君要来,我们自然欢迎。”

就是打扰她和王姐姐叙旧了!

韩端仿佛看不懂她的嫌弃,还微笑着说道:“听说这次瑶池会是你主持的,今天你应该会很忙,不必特意来招呼我们。”

盛景意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诅咒韩端好几句,才不甘不愿地挥别好不容易骗过来的小姐姐忙去了。

就说了,这个笑面虎不是什么好东西!

盛景意溜回县衙和穆钧会合,穆钧面色有些凝重地和他说起刚得来的消息:“今天来上元县的人比我们预计的要多。”

准确来说是多很多。

现在马车都进不来了,也不知到底来了多少了!

盛景意讶道:“怎么会?我让寇哥邀请的都是些小商贾,不至于啊。”

倒不是盛景意不想把大商贾全邀请过来,只是上元县这庙太小,请过来也没用啊,上元县这小打小闹的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制造业,根本供不起大商贾的需求,小商贾倒是恰好能把货吃掉!

穆钧说道:“应该是瑶池会要演出《八仙过海》的消息泄露出去了。”

盛景意在千金楼待了那么久,也见识过花朝节上的盛况,听到穆钧的推断后觉得很在理。她说道:“那我们再去把人手安排安排,要不然人多了很容易出乱子。”

穆钧点头,起身与盛景意并肩往外走。

两个人径直去寻人办事,没看到后衙方向有两个丫鬟鬼鬼祟祟地探头探脑。

后衙还有个小姑娘在催促:“看见了没?你们怎么傻了?说话啊!”她说着往两个丫鬟中间挤去,抬眼看向不远处并肩而行的两人,虽只能看见侧脸,小姑娘也傻住了。

怪不得她们祖父急匆匆修书一封,让她们赶紧过来上元县相看,还让她们姐妹几个一起来!这样秀逸出尘的人物,感觉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一样,哦不,画里哪寻得找这样好看的人,还是一次性出现两个!

小姑娘颓丧地跑回去找两个姐姐,一脸惆怅地说道:“我们准没戏。”

长姐李淑娘是端庄大方的姑娘,她抬手一拍小姑娘的背,让她别含着胸,太难看。等妹妹哀怨地看过来,她才说道:“小孩子家家的,轮也没有轮到你,你着急什么。何况你只看了一眼,怎么知道没戏?”

一般姑娘说起婚事会羞涩得很,这两姑娘却没那个烦恼,只要是她们娘前几年没了,爹给她们娶了个后娘,所以他们凡事都得自己打算,不能指着后娘能把自己当亲生的。

小姑娘说道:“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就像是奴奴和巷口那只灰不溜秋的土猫一样。换了你,你也不会愿意奴奴和那土猫成一对的。”那土猫又野又脏,还很凶,经常挠人,要不是它太狡猾,说不准早被人打死了!小姑娘直摇头,“真不知道祖父怎么有勇气打人家的主意!”

李淑娘刮刮她的鼻子,笑骂:“你啊,什么话都敢说,仔细祖父听见了罚你抄书。”

一旁的二姐李婉娘一直没插话,正拿着支铅笔在纸上写写算算,旁边还搁着本《九章算术》,仿佛压根没听见姐姐妹妹的说话声,整个人忘我地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

李淑娘看着两个妹妹,有点头疼。

这两个妹妹一个太跳脱,天生就是坐不住的性子;一个却不爱理人,整天沉迷算术,也不知道为什么对那些复杂无比的算术题那么感兴趣!

要不是太为妹妹们的婚事发愁,她也不会听信祖父的话央着兄长带她们来上元县。

第112章

盛景意安排完安防之事,正要溜达去瞧瞧杨二娘那边准备得如何,就遇到个手拿着钱袋被人围着骂的少年。

那少年此时满面通红,把手里的钱袋子一摔,说道:“这是我刚从那扒手手里抢回来的,你爱要不要!我堂堂读书人,岂会贪图你这三瓜两枣!”

盛景意见那少年脸生得很,应当不是本地人,携着两衙役走上前问道:“怎么回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有人钱袋子丢了,回头去找,就见到这少年手里拿着自己的钱袋,气愤之下就骂了起来,说他小小年纪不学好。

少年也是暴脾气,你骂我,我还骂你呢,顿时两边就闹起来了!

盛景意听完事情始末,瞧了眼少年腰间的名贵玉佩,对那丢钱袋的人说道:“你应当是冤枉好人了,你看他腰间的玉佩,至少值个上百两,绝对不是宵小之辈能有的。”

那丢了钱袋子的人见盛景意说话不疾不徐,自有一份从容镇定,心中不觉信了几分。他说道:“是我刚才太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