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是择立宣义郡王之子赵钧为太子。

另一道是择立谢家六娘谢景意为太子妃。

第140章

接二连三的消息把许多人都砸蒙了,包括赶着年底跑出来浪的小纨绔们。

寇承平一大早跑去周围的县城拜访一位话本作者,到中午回城时才听到这个消息。

寇承平当场愣住了。

想起当初在秦淮河畔初见盛景意时的情景,寇承平一时觉得有点恍如隔世。

盛景意的出身本来会被不少人攻击,可有点门路的人都得了消息,说这些年盛娘暗中护佑太子有功,盛景意还是与穆钧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攻击盛景意的出身不就是攻击太子吗?

实在想攻击的话,也得等太上皇他们不那么爱重穆钧之后再考虑。

寇承平想了很多,最后收回了踏入家门的脚步,转去寻徐昭明。

徐家在临京也有落脚处,徐昭明不善经营,产业都是管事去处理,来了临京便到处拜访那些个精通音律的前辈,每天屁颠屁颠地到处跑。

“寇公子来了?”徐家门房看到寇承平,立马热络地招呼。

徐家与寇家常年往来,寇承平和徐昭明更是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门房哪会不认识寇承平?

“你们家公子在家吗?”寇承平问。

“在的,今天没出去过。”门房边开门边如实回答。

寇承平迈入徐宅,穿过花木扶疏的庭院,很快见到了坐在水榭里出神的徐昭明。

寇承平脚步一顿。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几年他们陆陆续续定了亲,只徐昭明还没心没肺,提到亲事就一脸的敬谢不敏,家里安排相看还找由头悄悄溜走。

徐昭明一直是个没开窍的,心里只有音律,别的全都不放在心头。

近两三年来徐昭明倒是一喊就出来,寇承平不觉得这是他的面子。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他还不知道徐昭明什么性情吗?

不知怎地,寇承平有点后悔当初忽悠徐昭明去秦淮河畔。

要是不去那一趟,徐昭明兴许就不会认识盛景意了。

寇承平在心里把这些事揉来掰去,还是迈步走近水榭,准备劝徐昭明看开点,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不等寇承平组织好语言,徐昭明已经察觉他的到来。

徐昭明喜道:“你来得正好,我坐在这想了一早上,没想出该怎么改这首曲子,你来帮我听听有哪里可以改进的吧!”

寇承平满腹的劝慰被堵了回去。

寇承平撩袍坐下,说道:“你没听说吗?外头都传开了,过几天我们的谢妹妹就要成太子妃了。”

他浸淫话本多年,直觉觉得徐昭明此时应该伤心欲绝、后悔莫及,结果徐昭明居然不按话本走?

“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徐昭明满不在乎地说道,“以前她是盛姑娘也好,谢姑娘也好,对我们来说不都是她?她当了太子妃,也不会不认我们这些朋友啊,你看你成亲了,不也没疏远我们?”

寇承平那一腔关爱被徐昭明噎了回去。

他觉得是时候开始自己的生孩子大计了,要不然徐昭明以后真的没人奉养怎么办?

“那算了,我先回去吃饭了,婉娘还在家里等着我呢。枉费我饭都不吃就来你这边,结果你还在琢磨什么破曲子!”寇承平对曲子兴趣不大,麻溜地转身走出水榭,无情地拒绝为徐昭明提意见。

徐昭明也没起身送他。

等寇承平走远了,他才抬手在琴上挑动几下。他鉴赏能力非常好,创作能力也不差,自己弹琴却挺一般,今天更是起调好几次都成不了曲,只能收回手看着面前的琴出神。

她要嫁人了。

女孩子本来就是要嫁人的。

她要嫁的是穆钧,如今穆钧是太子,日后断不会委屈了她。

整件事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地方,这门亲事更是再好不过。

他应该为她高兴。

只是他脑海里忽然出现这几年来的一幕幕,她坐在他的身边,星眸灼亮,与他说起自己的想法;她去县城做事,他和寇承平他们跟着她跑,一起看过那么多山、那么多水,他们站在浪涛翻腾的入海口,朝着那咆哮的波涛高声叫喊,像是要压过那震耳欲聋的海浪声去。

她是他认定的好友。

徐昭明安安静静地坐在琴桌前,安安静静地回想着自己刚才下意识的隐瞒。

他看得出寇承平是想来安慰他的。

可是寇承平为什么要安慰他?

他们难道不该由衷替她开心?

好朋友要成亲了,他为什么不高兴?

……

另一边,寇承平回到家,发现李婉娘已经在用膳了。他也没太在意,大步走了进去,玩笑般说道:“不是说好今天中午我回来吗?怎么不等等我就吃上了?你心里是不是没我?”

李婉娘一顿,搁下筷子,叫人给寇承平添一碗饭。

寇承平经常在外头厮混,让人回来传了口信回头又不回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李婉娘倒不在意,只是等他是不可能等他的,她确实没指望过他当个一心一意的人。

李婉娘也没反驳,只笑道:“我有点饿了。”

寇承平向来很有风度,李婉娘都这样说了,他自然不会追根究底。

寇承坐下用了饭,又和李婉娘说起徐昭明那厮的没心没肺,嘀咕道:“我还以为他对谢妹妹至少是不一样的,没想到还是这德行。”他又和李婉娘说起自己打算多生孩子让徐昭明老有所养的事。

李婉娘说道:“他也长得相貌堂堂,还出身定国公府,哪至于这样?”

寇承平不以为然:“那是你不清楚他什么脾性。我穿开裆裤时就和他玩得好了,就他那碰上好曲子就六亲不认的臭脾气,要不是这么多年的交情在,我早和他绝交了!”他拉着李婉娘的手说,“你说我们明年要个孩子怎么样?”

他们虽然刚成亲没几个月,可他觉得李婉娘属于越看越耐看的类型,温柔浅笑起来更是和平时往日里沉静过头的模样很不一样。

孩子的事,她推说她们两个年纪还小,还当不好父母,便与他商量着用肠衣避孕。换成旁人肯定不晓得这东西,可他早些年流连花丛,自是能弄到这玩意的,而且他用得巧妙,不仅不觉得碍事,反而别有趣味。

就是因为成婚后一直在避孕,寇承平才会和李婉娘商量着要个孩子。

要不然他晚上直接加把劲就是了!

何况与李婉娘成亲后,他凡事都会和李婉娘商量着办,夫妻俩虽没有你侬我侬的浓情蜜意,倒也称得上相敬如宾。

寇承平说得自然,李婉娘听了却微微皱起眉。

有了孩子,哪怕把月子坐好了,也会伴随着许多问题。首先是身体肯定会受到影响,没个一两年很难恢复如常;其次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总不能生下来就扔给别人养,自己一点都不过问。

李婉娘犹豫半饷,还是提出自己的建议:“要不我和母亲商量一下,年后就给你选两个贵妾。”

她着实不太想那么早生孩子。

尤其寇承平还打算生那么多,她觉得给寇承平多纳几个妾应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寇承平因为握着李婉娘手而生出的那么一点心猿意马全没了。

寇承平站起来冷笑道:“你可真贤惠,才嫁进门几个月就给我张罗着纳妾了!”

李婉娘沉默。

寇承平拂袖而去。

李婉娘有点困惑。

他们成亲前不是说得清清楚楚吗?

李婉娘没想明白寇承平生气的点在哪,索性就不想了,叫人把盛景意送来的橙子切开。

圆溜溜的橙子饱满多汁,个头都比外面的大,是宫里赐给盛景意的,盛景意特地给她们都匀了一些。

冬天蔬果都少,饭后吃点橙子正好解解腻。

……

相比徐昭明他们的心思各异,借住在谢家的李阳华主角的有点懵。

他的大师兄和二师姐,怎么就成了太子和太子妃?

李阳华最近潜心备考,压根没有关注府中上下近来有多热闹。

反正李阳华除了懵还是懵。

到盛景意过来给他看文章,李阳华还有点不淡定,忍不住问盛景意:“你们什么时候两、两情相悦的?”作为一个年纪比盛景意还要打点的傻白甜,李阳华提起男女之事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盛景意并不接话,只含笑说道:“这文章你得重写。”

李阳华:“…………”

盛景意说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开春就是春闱了,越到这个关头越不能放松。你少关心这些有的没有的,争取一次考过,不然老师肯定要把你逐出师门了!”

李阳华见盛景意笑容如故,一点都没有新嫁娘的羞涩,心里不知怎么涌出一种很不好受的感觉来。他忍不住说道:“我们是同门师姐弟,我关心一下有什么不对!你是不是不喜欢大师兄,只是没办法推拒宫里的赐婚?”

这一刻,李阳华脑补了很多。

盛景意正要说点什么,就听吱呀一声,有人推开门走了进来,竟是穆钧。

两人婚事定了下来,但婚期还有些日子,得搁到年后才正式行册封典礼。

按照习俗,他们这样的未婚夫妻是不该私下见面的,不过穆钧来得轻松自如,显得那么地理所当然,自然也就没人在意了。

外头又飘着小雪,穆钧拂去衣上落的雪花,口中说道:“最近事情多,刚才路过时下起了雪,我就想着正好来看看师弟这段时间写的文章。”

穆钧话落,李阳华面色一紧,想起被穆钧和谢谨行轮流批评的恐惧!

李阳华战战兢兢地把自己近来写的文章拿给穆钧,心里忍不住祈祷:大师兄刚才最好没听见他的话。

任谁要成亲了,听到有人问自己的未婚妻“你是不是不喜欢他”,都不会高兴的吧?

穆钧接过文稿,十分自然地拉开盛景意身边的椅子坐下。

他听到李阳华刚才的话了吗?

他当然听到了,他还从半掩着的门扉里看到李阳华和她挨得很近,一脸关切地凝视着她,像是想从她脸上看出点什么。

他想也没想便推门而入。

他当然知道盛景意不算喜欢他,所以并不打算听她不知是真是假的回应。

不管是真心话还是谎言,都不会是他想听到的答案。

穆钧认认真真地给李阳华看起文章来,不时转头和盛景意讨论几句,顺便把朝中那些有可能当考官的人的偏好与盛景意讲了讲,让她给李阳华看文章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盛景意刚才还有点小心虚,怕李阳华那番“你是不是被逼订婚”的追问被穆钧听到了。

这会儿听穆钧还特地为李阳华留意了朝臣们的立场与观点了,盛景意顿时觉得自己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她很快抛开心虚,认真听穆钧给她分析朝中百官的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是我想多了!

穆弟弟:不,你没想多。

第141章

穆钧的册封典礼和大婚典礼都定在年后,不过他已经被封为太子,住在行馆不像样,太上皇让钦天监择了个吉日让穆钧搬入了东宫。

年关将近,一干宗室子弟轮番到东宫拜访。

事已至此,这些宗室子弟也知道自己给人陪跑了。要说他们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不过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成功的人永远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敬重。

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宗室子弟之中,很多人都比穆钧要长一辈,穆钧一个个喊“皇叔”,态度十分谦和。他长相综合了父母的优点,站在那儿便叫人觉得眼前一亮,再看只觉满屋子人都被他比了下去。

这样一个少年郎,难怪会让太上皇他们那么喜爱。

很多人心里酸得直冒泡,但是再酸也没办法,人家还有当初那么一段因由在。至少他们父母安在,来着一趟虽然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也不至于太过失望。

相比之下,这位新晋太子从前可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算了,他们拉拢的那些个朝臣也不怎么顶用,甚至还有不少曾牵扯到孙家的案子中,完全是因为内讧才会改为支持他们。

他们还是不挣扎了。

当太子、当皇帝未必有当宗室逍遥。

穆钧与宗室们的会面大多其乐融融。

临近除夕,盛娘她们来了临京,主要是杨二娘她们送盛娘入谢府。

谢谨行亲自到码头迎接盛娘。她是太子妃的生母,名字自然也该列入谢家族谱。

盛娘从前没想过能有这么一天。

现在这一天到来了,她还是觉得有点不真实。

惶恐和害怕倒是没有,她经历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什么场面都应对得来。双方正儿八经地见了面,盛家舅舅感觉自己像是踩在云里,不敢相信盛家不仅洗脱了污名,还出了个准太子妃外甥女。

盛景意觉得一切都挺好。

唯一可惜的是徐昭明他们被逮回金陵去过年了,今年他们不能一起过年。

相比盛景意这边的欢喜和忙碌,徐昭明回到家后又面临着催婚困境。主要是吧,寇承平他们都成亲或订婚了,就徐昭明一个人还单着,他家里不着急谁着急?

徐母拉着徐昭明的手说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娘都给你找,什么都随你的心意。”

徐昭明说道:“我不想成亲。”

他也十八九岁了,男子二十而冠,到二十岁便算是正正经经的男子汉,该成家成家、该立业立业,再晚就显得没出息。

徐昭明却没这个想法,他还给徐母举了个活生生的例子:“沈哥没成亲不也挺好,我又不需要娶个人来伺候我。”

沈首富的弟弟和他一样是个乐痴,跟他以乐会友许多年了,他觉得那样就挺好。

“花无百日开,人无千日好。”徐母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有爹娘顾着你,等爹娘百年之后谁顾着你?你哥哥嫂嫂虽也疼你,可他们都有自己的孩子,你总是要自己立起来的。”

徐昭明安静下来。

早几年的时候,成家立业的事离他们很远,他们每天只需要到处胡搞瞎搞,日子总过得快快活活的。

可快活的日子就是过得那么快,一转眼他们就长大了,人总不能胡闹一辈子。

徐昭明说道:“我有钱的,不用人看照。”

他跟着盛景意她们在不少产业里投了钱,如今各个产业都蓬勃发展,他每年光是拿红利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回头捐个官或者谋个差使,日子可以过得很舒坦。为什么非要成亲?

徐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倔起来谁的话都不听,只能叹着气放他回去。

过去徐昭明总联合寇承平他们躲相看的事,一群人一起瞎胡闹倒也不显眼,可其他人陆续都定亲了,他就比较显眼了。

而且以前徐昭明只是躲着走,从来没有明说“不想成亲”,徐母免不了多想一些。

徐父回来后,徐母忍不住和他提起此事,叹着气说:“你说昭明他不会喜欢谢家六娘吧?”

当初知道谢家那位“远亲”其实就是谢家六娘,还与徐昭明早早相识,徐母心里是琢磨过这件事的。

虽然谢家六娘出身有点问题,可要是儿子非她不娶,她也愿意接受这个儿媳。

那姑娘长得多标志,看着就叫人喜欢,算起来盛家也没犯什么大事,谢家也愿意认她这个女儿,着实没必要太在意出身的事。

顶多只是老爷子那关不好过。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谢家六娘已经被选为太子妃,哪还有她这傻儿子什么事?

徐父说道:“你别乱说。”

徐父年底也去了趟临京,听人提起过关于太子的事,听说那位太子天资聪颖,公文之类的看一遍就能熟记于心,与国子监、太学诸生聊起来更是不落下风,不管姿仪还是学问都让朝中百官十分满意。

更难得的是,这位太子还会干实事。

年底正是朝廷最忙碌的日子,整个季度几乎都在进行各地考课资料的规整与评定,太上皇他们让太子佐理此事,太子做得非常出色,不少人都赞不绝口。

不管这些赞誉是真是假,都昭显了这位太子未来不会是个傀儡。

这样一位太子,是不会允许有旁人惦记他的太子妃的。男人大多都是如此,即便自己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由不得其中任何一个女人与旁人有染。

徐母这种话要是传出去,不仅对他们儿子有害处,也会害了盛景意这位准太子妃。

徐母住了嘴。

早知如此,她这两年就该问一问。

婚姻之事从来都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别人抢了先,下手慢的人只能徒呼奈何。

还是寇家聪明,看到个好的,也不管门第是不是低了些,先给寇承平娶了再说。

徐母在感慨寇家聪明,寇母却正在训寇承平。

自打从临京回来,寇承平就没一天着家的,每天在外头胡混。本来成亲以后寇承平都收了心,虽然还是和那群狐朋狗友闹在一起,可大多都是为了正事,再没有成亲前的荒唐。

现在倒好,又故态复萌了!

寇母劈头盖脸骂了寇承平一通,说他对不起婉娘,婉娘这些天强颜欢笑跟着她学理家和应酬,还主动和她商量说要给他挑两个贵妾。

人心总是偏的,寇母也知道自己儿子什么德性,可心里总想着让他们夫妻俩和和美美。

婉娘都做到这地步了他还这样胡来,莫不是想气死她!

寇承平一听就炸了。

他在外面那么多天,也没见李婉娘关心一句,她不仅不在意,还真跑去他俩面前给他张罗纳妾的事!

寇承平也不听他娘说话了,怒气冲冲地回了自己的院子。

入冬后天气转冷,平时酷爱在院子里纳凉看书的李婉娘转回了屋里。反正寇承平不爱看书,书房便成了她的地盘,寇承平推门而入,看到的便是李婉娘倚在那里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