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慎意味深长,“你这话说反了。褚小姐虽不很有钱,却不是个最看重钱的人。”

褚亭问褚韶华,“真不心动啊?”

“心动什么。”褚韶华唇角噙着抹笑,“要说钱,咱俩正当年轻,以后多少钱赚不来。当初咱们合伙开商行,你没嫌我穷,我这会儿哪里能为两成干股就另投别家。”

褚亭真是心下熨帖,深觉没看错人。

潘家两成干股固然动人,褚韶华还是更喜欢势均力敌的合作。

中午这餐饭大家都不是外人,只是因着天儿冷,略饮了些黄酒罢了。到晚上与那些个合作商吃饭,一个个都是海量,尤其是一位李老板闲话起来说怎么没见周老板,褚亭看向褚韶华,褚韶华随意的说了句,“周家不在我的合作意向之内。”

在座的都是人精,将褚亭看褚韶华的小动作看的清楚,心知必是周家哪里得罪了褚小姐。为不使褚小姐扫兴,大家便默契的不再提周家了。

尤其,有得罪褚小姐的周家做前车之鉴,大家对褚氏商行的二位老板,甭提多热络了。褚韶华吃酒从来不多,她是个女人,她说不吃,再加上她这性子瞧着不大好,这些合作商也不敢得罪她,于是,同褚亭愈发殷勤。

当然,周家也不是没有朋友,譬如这位李老板就特意打电话同周家说了一声,问周家是不是哪里得罪了褚小姐,还是另有别的合作洋商。周家根本连宴会的事都不晓得,周雨此时才明白,褚小姐说不再与周家合作,可是完全不带半点含糊的!

作者有话要说:ps:今天一更,晚安~~~~

第152章 谁的靠山

褚亭委实未料到褚韶华竟真的没有邀请周家参加华懋饭店的饭局,周家不是已经赔礼道歉了么, 褚亭想着毕竟有闻知秋的面子, 揭过去也就算了。不想,褚韶华心里这口恶心仍未出来啊。

应酬之后, 天色已晚,褚亭的酒有些多了。褚韶华就让饭店的服务生帮着叫了汽车,褚亭趁着三分醉意, 八卦的问,“还没消气哪?”

褚韶华中午便吃了酒,晚上又接着, 虽都吃的不多,也是颊上微热, 如若桃花,思绪却没有半分迟滞。褚韶华双眸微眯,窗外路灯下行人,冷笑道,“咱们做了威利先生的全国总代理, 这些个以前就与威利合作的,尤其是那些个资历老的,难免心有不服,觉着咱们年轻好欺。我正愁没人做筏子立规矩,偏他家撞了上来,不收拾他家收拾谁家?再说,别人指着我鼻子骂我, 给我送些东西,这事就算了?那以后我也骂你一顿,再送你东西,你愿不愿意?”

褚亭听到“做筏子立规矩”的时候,三分酒意都化作了冷汗,他连忙道,“我哪敢骂你啊。要不是你这一手,晚上这些孙子也没这么好说话。”

褚亭也就不劝褚韶华了,毕竟,周家与他无甚交情,褚韶华可是他的合伙人。若不是有闻知秋这里的关系,换第二个人过来这么闹,褚亭也不能再与这等人合作的。

褚亭褚韶华都将此事搁下,不准备再提,周家听闻褚氏商行宴请的消息后,则是发生了一场小风波。

要知道,周家现在当家的还不是周雨,而是周雨的父亲周老板。

周老板立刻找了长子过来商议,毕竟,他可是没有半点不继续与威利先生合作的意思。找来长子一问,周老板方知缘故。周老板不掩责备,“妇人误国啊!”

周雨道,“前天我带了礼物过去,褚小姐仍十分生气。”

“叫谁谁不生气。你媳妇可真会赶时候,褚氏商行做了威利先生的全国总代理,怕正要立一立威,没事还怕他生事,咱们竟把现成的把柄递过去,这事可就难了。”周老板道,“明天你置份礼物,我亲自去向褚小姐赔不是。”

周雨道,“要不要问一问我大舅兄?”

“这与知秋有什么关系?”

周雨把褚小姐与闻知秋的关系说了,周老板心下稍安,说儿子,“那就更不应该了。只要想想知秋与褚小姐这样的交情,还怕以后没咱们的生意做吗?就算褚小姐做了全家的总代理,也是要把生意下放到各个代理商手上的,怎么反是跟人家闹了起来?”

“我媳妇也是误会了。”

想想自己的长媳,主要是再想想自己长媳的兄长,周老板只得按捺住性子,同儿子道,“你还是劝劝媳妇,去同褚小姐赔个不是,这又不是外人,小姑子大嫂子,原就应该和睦相处的。”

闻春华要是肯赔不是,周雨也就不必如此烦恼了。可这话又不能与父亲说,周雨只得第二天又去了一趟,这次没碰到褚韶华,褚韶华到督军府上给陆老太太请安去了。

褚韶华带了一身上等针线孝敬给陆老太太,料子是最上等的羊绒软呢,样式却是传统的上袄下裙的样式。陆老太太是老派人,便是如今流行的旗袍都不肯穿的,不论是发髻还是衣裙,依旧是前清样式。褚韶华也是穿的旧式衣裙,上面的袄是略素的浅水蓝色呢料,下身的裙子则是黑呢长裙,外头披了深色的呢料大毛领的斗篷。这一身是当时服装展示时做的样品衣裳,就按褚韶华身量裁的,褚韶华是不喜这旧式衣裙的,只是到陆老太太这里来,难免客随主便,做些合乎陆老太太审美的事,故到陆老太太这里,就捡了这套裙袄来穿。

陆老太太因与褚韶华有共同的佛经爱好,褚韶华又惯会奉承,时不时就要过来,有时陪着陆老太太说些佛家因果,有时陪陆老太太玩儿牌,都能把陆老太太哄乐。故,她过来都是能见着陆老太太的。

褚韶华刚进陆老太太这屋儿,就闻到一股暖香,入眼便见陆老太太坐的软榻畔的花几上供着一瓶极俊的红梅,褚韶华给陆老太太行过礼请过礼,把手里的包袱递给陆老太太的丫环桂香,笑道,“这花儿可真好。”

陆老太太笑,“是四太太孝敬我的,这场雪够大的,这花儿映着雪开,插瓶儿也好。”

褚韶华又见过屋里的诸位太太奶奶们,四太太笑道,“这么大包袱小行礼的,拿什么好东西来孝敬我们老太太了。”

褚韶华去了肩上的斗篷,露出里头的裙袄来,上前把包袱打开,一面说,“我凑巧得了一件上等的羊绒好料子,就够裁一套衣裳的,我想着这样的好料子难得,我是不配穿的。老太太这样疼我,我也没什么可孝顺的,原想亲自做了孝敬老太太,偏生我是乡下针线,不好登大雅之堂,就请上海最有名的裁缝铺按老太太的尺寸裁的。老太太看看,这料子如何?”

陆老太太摸了摸,说,“倒是挺软乎。”

“这是纯羊绒的,您这屋里暖和,我就没在里面加内胆,用湖绸做的衬里,这领子袖子上的毛边儿是银鼠的,这颜色我瞧着也尊贵,就大着胆子给您做了,今儿个做好了,给您送来。您要是喜欢,就是我孝敬的心虔了。”

“喜欢,怎么不喜欢。这料子挺好。”陆老太太拿在手里细看,说,“这样的新式料子,以前都是见你们年轻人裁些新潮的西式衣裳,原来还能做裙袄,这倒是新鲜。”

褚韶华指指自己身上,“我这身也是用呢料做的衣裙,我瞧着不错,才给您做的。”

陆老太太以往很过过一些苦日子,如今富贵了,就喜欢听人奉承,也喜欢人处处以她为先,做小伏低。褚韶华这样说,陆老太太很是高兴,让桂香收着,明天拿来穿。褚韶华见陆老太太喜欢,心下也很高兴。四太太手里剥着个桔子,道,“我们前几天还说呢,褚小姐现在可是城中名人,你办的那个服装展示会,都上报纸了。”

小丫环捧上茶来,褚韶华欠身接了,说,“现在做生意不比以前,我听有些商场前辈说,以前上海刚开埠那会儿,只要是洋货,都很好销。现在做洋货的多,竟争也激烈,就得另想法子。像我们明明是做面料生意的,也得操心这面料做什么样的衣裳客人喜欢,也要告诉下头的代理商,这面料要怎么介绍怎么去推销。这服装展示会也是跟法国学的,我看法国画报上说,法国的有名的服装品牌也会举办这样的展示会给客人看,就跟他们学了来。”

四太太笑,“我常说你心性聪明,上海还没这个,你起这头儿,可算是轰动了。”

“都是大家伙儿一起努力,还有许多前辈捧场,要我一人,哪里办得成?”褚韶华并不居功,笑道,“我开展示会前特意去庙里烧了香,大概是我心虔,菩萨保佑。”

说到烧香的事,陆老太太虔诚的点头,“这话很是,心诚神知嘛。只要心诚,菩萨便能知道。”

“过两天就是十五,我说要去烧香,他们都拦了,不叫我去,说是外头路不好走。”陆老太太拍着膝盖抱怨着,大太太连忙道,“非但路不好走,就是外头天儿也冷,上海不比咱们北方,这里阴冷阴冷的,冷到骨头缝里。待天气晴了,我陪老太太去烧香。”

四太太也说,“家里一样供着菩萨,菩萨的□□就在咱们家哪,老太太您在家里烧香是一样的呀。要不这样,我代老太太去庙里烧香,总成了?”

陆老太太兴许是上了年纪,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的,很有些固执脾气,仍是不大乐。陆大奶奶道,“这个天气,怕是褚小姐都不去庙里了,是不是?”想让褚韶华劝一劝老太太。

褚韶华眼珠一转,心下有了主意,说道,“老太太还是暂别出门,要不是来您这里,我也只去商行,并不往他处去的。这场雪实在大,外头冻死了不少人,怕不大干净,各寺庙都在做道场。大前儿个我去了育善堂,这一场大雪下来,那里的炭火都不齐全哪,瞧着孩子们都年岁不大,我能力有限,捐了五百斤炭火的钱。我想着,也是我积德行善的心意。平时菩萨不也都是教导我们行善嘛,修今生也修来世。”

这话简直是直说到陆老太太心坎儿,陆老太太想了想说,“以往闹灾,大户人家也要舍粥舍药哪。”又问褚韶华捐炭火的地方叫什么堂。

褚韶华继解释给陆老太太听,“育善堂。是收养孤儿的地方,里头都是没爹娘没家的孩子。”

陆老太太财大气粗,立刻同桂香道,“拿我的私房,我捐一万斤竹炭。”褚韶华连忙起身给陆老太太福了一福,诚心诚意的说,“您真是菩萨心肠,那些孩子们可是有福了。”

陆老太太解囊,几位太太奶奶们也不能旁观,纷纷表示要捐炭米。褚韶华给她们统计了一下,说,“府上还是打发个管事同育善堂的高主任说一声,高主任管着育善堂的事,是位德行高尚的好人,出身上海名门高家,他在育善堂都不拿薪水,就是为了做好行善。”

四太太打发人去了,打趣褚韶华,“你这过来,既孝敬的老太太,又化了缘儿。”

“我这也是叫老太太带的,我可不比老太太、太太们是个富户,以前对佛法也只是略知道些,自从跟老太太学了佛,我这心不知怎地,特别见不得这些惨事。我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人,这下了雪,就记挂着育善堂的孩子们。我这心,老太太、太太、奶奶们也都是知道的,我能力有限,行的不过小善,您们行的才是大善哪。”褚韶华奉承着,“老太太常跟我说,这世间自有因果,如今植了善因,以后必要善果。”

陆老太太听褚韶华善因善果的念叨,又与四太太道,“着管事去瞅瞅,要是外头艰难的人多,咱家也支个粥棚,总归是善事。”

四太太连忙应了。

褚韶华在陆家用过午饭就告辞了,她没回商行,直接去了育善堂,帽子都没脱就问高主任可有陆家管事过来说捐炭火的事。高主任有些惊奇,“你怎么晓得?”

“这事儿你得谢我。”褚韶华眉眼弯弯,“我去给陆老太太请安,提了提这里少炭火的事。”

高主任连忙亲自倒了杯热茶给褚韶华,左拳抱右拳的一拱手,“不光谢你,我还得给你做个揖。”

褚韶华还有事同高主任商量,这自来高门大户的事,就容易出猫腻。陆家太太奶奶们不差这几个钱,就怕底下人贪墨,褚韶华不是不通情理的性子,可若是这样的钱都伸手,也忒不是个人了。褚韶华就同高主任商量,她去联系记者,把这事做成新闻。现在大户人家最惜颜面,用新闻之事压一压陆家管事。若这管事是个干净的,自然什么事都没有。若是他雁过拔毛,这回的毛也不能叫他拔了。

高主任自是应承,笑睨褚韶华一眼,“你这情我记心里,就不谢你了。”

“这算什么情,还不是应当的,也不是我出钱。”

褚韶华说不出钱,却是出了大力气,有她周旋着,陆家管事没大伸手,竹炭也很快到了位,都是不错的竹炭。然后,各记者报社,褚韶华也争取到了不错的版面,版面的事,有些小记者不敢应承,都是褚韶华打听了各主编的脾性,亲自去谈的。眼下这一场雪,整个江浙都遭了雪灾。褚韶华都建议主编最好把捐善款的事放在头版来报,就是想这些有钱人哪怕为了名声能多捐些钱也是好的。

倒是陆家那些太太奶奶们,原本心下未偿不觉褚韶华多事,害她们私房出血,如今阖家见报,还是这积德行善的事,个顶个觉着脸上有光彩,想着到底行善有好报,殊不知褚韶华背后费了多少心力。

陆老太太亦觉光彩,一高兴,又给捐了一万斤大米。褚韶华劝陆老太太,“不妨把大米换成糙米。”

“这是为何?”陆老太太不解了。

褚韶华道,“一斤大米能换两斤糙米,糙米虽不及大米口感好,一样饱腹。这一万斤大米换成两万斤糙米,却是能活更多的人。”

陆老太太深觉没看错褚韶华,让四太太下去办了。

褚韶华还劝陆老太太不妨在育善堂担个理事的职,褚韶华道,“都督管着江浙的事,大事咱们是不懂的,您老一片善心,这样的关心育善堂的孩子们,总得叫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受的谁的恩,以后孩子们有出息了,好报答您老人家。”

“我也不懂育善堂的事啊?”上报纸的事,陆老太太是欢喜的,做理事就有些懵了,“理事是个什么官儿。”

褚韶华细细的陆老太太说了,在育善堂任理事的都是社会名流,她素有过目不忘之能,况与高主任相熟,育善堂的几位理事,褚韶华都是知道的,遂一一同陆老太太细说。陆老太太摆摆手,“不成,都是男人任的官儿。”这么说着,眼中却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

“积德行善还分男女不成?您也给上海的太太奶奶们带个头儿,有您在前头,大家就知道要跟着您行善了,岂不好?就是外头人知道,也得说您心肠慈悲,这天底下,谁不敬重您呢。”

于是,叫褚韶华忽悠的,陆老太太就成了育善堂的理事。

用陆老太太的话说,老了老了,倒成了个“官儿”。

陆都督倒是乐见其成,无他,家里女人这么给捐炭捐米上报纸的,他军阀的名声也好了不少。一高兴,以私人名义也捐了几万大洋去救灾。

所以,褚韶华这么忙碌,哪里有空召见周家父子?而周家父子,如今肠子都悔青了,原来褚小姐不仅做生意厉害,这交际手腕儿更是不得了!怕就是周家父子的靠山闻知秋,在陆家人面前也没有褚小姐面子大!

周家人如今才相信,褚小姐真不是“靠着”闻知秋做起的生意,实不必给闻家的什么面子,更遑论闻家的姻亲周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

第153章 一点都不好惹

就是让闻知秋来说,褚韶华也不是个凡人。

周家父子因见不到褚韶华, 而褚氏商行停止与周家合作, 周家现在的呢料生意已是捉襟见肘。周父请相熟的朋友代为去褚氏商行购买呢料,虽则价格仍如以往, 到底要承人家一份人情。何况,这也非常法。

周太太见父子两个总为这事伤神,给丈夫剥个桔子降火, 宽慰丈夫道,“这也别急,不如跟知秋说说, 他跟褚小姐不是男女朋友么,还能真不给咱家生意做啊。”

“要是褚小姐肯看知秋的面子, 这事儿早揭过去了。”周老板也是活了一把年纪的人,说,“这位小姐可不是知秋先时的那位太太,凡事好说话。褚小姐可是个有心计能干的。”

想了想,周老板道, “明天我带着阿雨亲自过去。”

“不是去好几遭都没见着褚小姐么?”周太太把剥好的桔子递给丈夫,自己把桔子皮归整到一畔,说,“是不是褚小姐故意不见?”

“不是,这几天时常有督军府找褚小姐,褚小姐也忙。”

“唉哟,她这呢料生意都做督军府去了?这可真是太有本事了。”

“那倒不是。只是我瞧着, 褚小姐怕是与督军府关系不错。”周老板压低声音同妻子道,“你想想,知秋那可是英国留学回来的有大学问的人,如今还在市政厅任秘书长,我听阿雨说,知秋很是乐意褚小姐。知秋是什么样的眼界,能让他看中的人,本事差不了。我还是带着阿雨亲自走一遭,虽是亲戚,也不能就仗着亲戚的关系这样得罪褚小姐的。”

“是啊。哎,可你们明天再去就能见到褚小姐了?”周太太有些替家里操心。

“无妨,褚小姐不在,我们就等一等嘛,又没关系。赔礼道歉,贵在心诚。”

周太太心疼丈夫,说,“要不,还是让阿雨带他媳妇走一趟算了。还是春华惹出来的事,她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过去闹,褚小姐可不就误会了么。”

“事到现在,就不仅是阿雨媳妇的事了。到时让阿雨带着她媳妇,一起过去,给褚小姐赔个不是。”

周家终于意识到褚韶华是个硬茬,周老板倒也能屈能伸,这一次是带着儿子媳妇一起过去。偏生褚韶华受陆四太太之邀,一起去逛百货公司。自从陆老太太捐炭捐米做了育善堂的理事后,对褚韶华愈发亲切。四太太与褚韶华也挺熟,褚韶华以前在先施公司工作时,每有新的化妆品到货,都会给陆家几位太太奶奶送到家去。这位四太太与先施公司的老板娘马太太极不错的交情,所以,反正大家都是聪明人,怎么着交情也不会坏。

四太太邀褚韶华一起逛百货公司,是想褚韶华穿衣很有品味,想做几件新衣,却又不想要人人都有的款式,让褚韶华过来帮着做个参谋。其实,凭四太太的身份,哪里还少得了给她出谋划策做衣裳的人,褚韶华心知这应是四太太的亲近之意,也就欣然前往。

所以,陪四太太逛了两个百货公司后,又有马太太一起吃了午饭,褚韶华回商行时已经是下午了。

周家却是一大早就过来的,褚亭以为他们要谈合作的事。不过,周家父子并不傻,先前的事没有解决,合作这两字根本不必提。故,父子二人并未开口商事。周老板道,“先前有些误会,特意过来给褚小姐赔个不是。”

褚亭就如实说了褚韶华不在的事,褚亭道,“刚刚督军府四太太打电话过来,邀褚小姐出去,也不知褚小姐什么时候回来,不如周老爷你们先回,待褚小姐回来,我代为转答。”

周老板客气的笑笑,“要是不打扰,我们在这儿等一等褚小姐。”

褚亭也不好把人撵出去。

好在,褚亭前几天已经把发货的事做完了,现下就是还有一批新年的广告牌在制作中,褚亭需要把一把关,正好招待周家父子媳三人了。周大奶奶闻春华今日的情绪明显比上一次见面时克制许多,程辉给倒水时还礼貌的说了声谢。不过,也没好到哪儿去,唇角一直抿的紧紧的,话也极少。

褚亭心说,这大小姐脾气。

可想而知褚韶华下午回商行时,闻春华脸色如何。哪怕有周雨小声解劝,闻春华都是一幅乌云罩顶的模样。相形之下,褚韶华称得上春风得意。褚韶华进门时看到周家三人,脸上的笑意微一迟滞便尽数消散,把包放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她什么都没说,径自坐了下来。

程辉倒了杯热茶给褚韶华,说,“外头冷的很,阿华姐你暖暖手。”

褚亭在中间打个圆场,“周老板他们一大早就来了,也是不巧,赶上你出门。”

褚韶华端起茶盏轻轻的吹了吹过热的茶汤,没事人一样的问,“听说前几天周公子也常过来,我前些天忙的很,也没顾得上。不知有什么事?”

周家三人原是坐在办公桌一畔用真丝透明屏风隔开的沙发椅中,此时纷纷起身,周老板左边是儿子,右边是媳妇,走到褚韶华跟前,深深的一鞠躬,开口道,“先前春华唐突了褚小姐,我特意带她过来给褚小姐赔个不是。褚小姐,实在对不住。”说完,又鞠了一个躬。

周雨也跟着给褚韶会鞠了俩躬,闻春华见公公丈夫都给褚韶华鞠躬赔礼,不知为何,心里十分酸涩,当时眼圈儿一红,泪珠就滚了下来。她能过来,也是知道家里生意被褚韶华卡住了。原本闻春华托了自己大哥闻知秋帮着想法子,结果,大哥十分没用,一点儿办法都没有。闻春华见婆家这样着急,她在家也受了婆婆妯娌几句埋怨,又有丈夫在一边儿解劝着,这才过来的。她原以为,她跟这姓褚的说两句好话就行,没想到,丈夫公公还要给人鞠躬赔礼,当下心里十分不好受,声音都哽咽了,按着丈夫教她的两句话,细若蚊蚋的说道,“对不起,先前都是我不对。”与话音一并落地的是闻春华成串的眼泪,砸在水泥地砖上,竟落成一个小小的水洼,可见闻春华心中伤痛屈辱。

“周老板周公子不必如此,你们又没跟我打架,也没拿茶盅子砸我,更没骂我,用不着给我鞠躬。至于周大奶奶,”褚韶华冷冷道,“你觉着委屈,流眼泪,不过是觉着给我赔礼道歉说对不起有失您的身份,或者是觉着连累了公公丈夫的一起来给人低头,心下愧疚。恕我直言,周大奶奶,你不过是认为我以前做过售货员,而你,有个做市政厅秘书长的兄长,富有的婆家,你深觉在身份上高我一头,贵者给贫者低头,可不就觉着伤心委屈么。”

“试想,若我这里是有权有势人开的生意,就是做了威利先生的全国总代理,你们谁敢过来大呼小叫、指手划脚?!你们也不过是觉着我不如你们,突然压你们一头,心下不服,方过来吵闹罢了!或者,是觉着我与闻知秋是朋友,觉着你家是闻知秋的姻亲,你闻春华是闻知秋的妹妹,我必然宽宏大量,不与你们计较?”褚韶华指背轻轻敲着桌面,声音中带着讥诮,“你们也太有想像力了。闻知秋还没这么大的面子!”

“做错了事,说声对不起是最基本的教养,有什么值得哭泣的呢?如果连这样的礼貌都不懂,难怪会做出冒失又无礼的事。周大奶奶,你以后得明白一个道理,我这个人,一点都不好惹。”

作者有话要说:ps:晚安,今天一更~~~~~~

第154章 尾追而去

闻春华是哭着跑出褚氏商行的,褚韶华只是望一眼被闻春华撞开的木门, 眼神回到周家父子那尴尬至极的面庞上, 遗憾的说了句,“实话总是不大好听的。”

周雨脸上浮出歉疚, 连忙解释,“内子委实羞愧,以至无地自容, 无颜在褚小姐面前。”

褚韶华似笑非笑,“我很了解您家妻子。随她吧,她能明白我说的道理, 是她的福气。她不明白,也与我无关, 我并不是她什么人。周大奶奶已经道歉,先前的事就算了,这原就不与您二位相干,我还有事,就不耽搁您二位的时间了。”

这话自是要送客, 周家父子亦知今日能怕是谈不了别的了,皆知情识趣的说,“那就不打扰褚小姐、褚先生了,再见。”

褚韶华颌首致意,浑身上下都是一股淡淡的矜持劲儿。褚亭看褚韶华没有亲自送客的意思,他起身相送,一直送父子二人到门外。周老板诚心诚意的说, “我家儿媳被娇惯坏了,她心里早就后悔,只是年轻人面皮薄,略有些执拗。褚老板,劳您替我家在褚小姐面前美言几句,周家实无冒犯之意。您也知道,先前威利先生合作的并非只有周家,您家商行能取得威利先生的代理权,于我家更是百利无一害。生意且放其后,若彼此误会,那是最可惜的。”

“您放心,我一直也在劝褚小姐。这些天,我是刚忙完发货的事,褚小姐也一直在外跑,她事情更多。其实她并没有怪您家的意思,她是个极有心胸的人,一码归一码,如今大奶奶也道歉了,她说事情过去那就是过去了。倒是别叫大奶奶存了心事,你说她俩,可真不是外人。”闻知秋只要不加班,每天过来陪褚韶华去学德文。纵是加班,不能送褚韶华过去,也会去接她的。褚亭想,褚韶华与闻知秋的关系,就差一层窗户纸了。再者,周家也是上海面料行的,倒不必因这点小事结怨,故对周家父子二人多有宽慰。

果然,周老爷听褚亭把褚韶华闻春华的关系归结到未到姑嫂,也立刻笑了,满口道,“可不是么。就是这个理。”又道,“褚老板明天可有空,咱们去老正兴喝一杯。”

“待以后有时间吧,年下总是事情多一些。”

褚亭婉拒邀约,周老爷依旧是满面笑意,客气又亲切的辞了褚亭,方与儿子两个坐车回铺子去了。

闻春华哭着跑回娘家,推开过来开门的钱嫂子,扑到母亲怀里时,闻春华的眼睛已哭的红肿涩疼。闻太太吓一跳,忙拍着女儿的背问,“怎么了怎么了,可是谁欺负你了?”

闻春华嚎啕痛哭。

待闻太太问明原由,方宽了心,说,“不是先前就商量过,你还是给褚小姐赔个不是比较好么。既赔了不是,这事也就了结了。怎么,褚小姐为难你了?”

闻春华开口时,嗓子已是哭哑了,钱嫂子递上蜜水,“小姐润润喉咙,可别这样哭,容易哭坏嗓子。”

闻春华肿痛着两只眼睛,还有被泪水浸透的半张脸,同母亲说起自己的遭遇,“我跟胜哥儿他爹、我公公,一起去了,我们三口子,给褚韶华鞠躬赔礼,就差磕头了。她也不过是小辈,论年纪比我也就大一岁,我家两代人这样给她行礼,她眼皮都不眨一下,还骂了我一顿。”闻春华说着眼泪又滚了下来,她双手捂着脸,泪水自手指缝隙中浸出来,声音里有一种巨大的带着一点回音的哽咽,“要是以后她做了我哥的填房,我就再也不回来了。”

闻太太劝了好久才把闺女劝的止了眼泪,又叫她去盥洗室洗过脸,到楼上卧室歇一歇。之后,闻太太才回到客厅,也无心再打毛衣,深深的叹了口气。

闺女的性情,她这个做娘的还是了解的,要不是吃了大亏,受了大委屈,断然不会这样大哭。闻太太原是想,这事毕竟是闺女错在先,赔个不是也不算什么,如今看来,倒叫闺女这样伤心。

闻太太原是想待儿子晚上回家,与儿子说一说这事,结果,倒又是女婿先到的。周雨与闻春华夫妻这些年,儿子都生了两个,自是了解闻春华的,周雨说话极公道,“褚小姐并没说什么,是春华看我和父亲都给褚小姐鞠躬赔礼,她心里觉着连累了我们,很不好过。”

“你跟春华过去就是,你父亲是长辈,这既是小辈间的事,你们悄不声的解决了岂不好?”

“我父亲心里总觉着对不住褚小姐,这不是大哥在追求褚小姐么,怕褚小姐误会,以为咱家仗着是亲戚就这般无礼,所以一起过去同褚小姐解释清楚。”

“这事如何了?”

“没事了。褚小姐说,春华既然已经道歉,就算了。”

闻太太不由皱眉,又问,“那生意呢?”

“没来得及说这个,以后再说吧。”周雨道,“妈,我上去看看春华,她瞧着厉害,实际心肠软的很。”

“好,去吧。”

闻知秋到家的时候夜已深了,他有大门的钥匙,自不必惊扰家里人,见客厅的灯已是熄了,唯廊下一盏电汽灯仍亮着,像在等着晚归的家人。闻知秋放轻脚步,推开客厅的门,借着廊外灯光,按亮客厅的灯。

闻太太是给这骤然灯光一晃,不禁伸手挡住眼睛,身子半支,身上的毛毯滑落,未看清人,先问一声,“是阿秋回来了?”

闻知秋连忙几步上前,扶住母亲说,“妈你怎么在客厅睡了。”

“这不是在等你么。可吃过饭了?怎么又加班这么晚?”

“妈我吃过了,以后你困了就睡,不用等我。”

“你成天早出晚归,早上没时间,怕耽误你上班。晚上又这么黑灯瞎火的才回来,不等你怕是连你的面儿都见不着。”闻太太的眼睛渐渐适应客厅的光亮,看儿子大半夜犹是一幅神清气爽、春风得意的模样,就知晚上并不是在加班。闻太太道,“你成天对褚小姐远接近送,这样的殷勤,褚小姐对你的心,未必有你对她的一半吧。”